標籤:

掃描隧道顯微鏡是電子顯微鏡的一種么,還是另一類,除了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以外,還有什麼分類么?

順便問一下,價錢都是幾十萬?還是幾百萬?


不是。原理頂一樓。

組裡有兩台,一個是03年買的Omicron 變溫STM,800萬。十幾年前的800萬還是蠻貴的,不過後來發現裡面安了很多詭異的用不到的東西,然後被我們零零散散的拆掉了。。。

另一個是Unisoku 的低溫STM/STS,今年,哦,是去年,14年初買的,貌似是200萬出頭。本來打算要買的時候還要300萬多,後來日元貶值了,加上老闆的日文砍價功底。。。。。還是覺得很搞笑,當時簽合同的時候特別像菜市場買白菜。

兩台擺在一起還是很有各自的特色的,德國的穩重大氣,日本的小巧玲瓏。。。


掃描隧道顯微鏡不是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收集反射回來的各種電子信號而成像的設備,而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在原理上跟電子顯微鏡有本質區別。

STM主要用到了掃描隧道效應,工作的時候針尖和樣品之間有一定距離(幾個?),由於隧道效應,兩者雖未接觸卻會發生隧穿產生隧道電流,這樣樣品和針尖就處於同一個迴路中。在原子水平上,樣品表面並不是絕對平整,會呈現高低不平的狀況,那麼針尖從一個個原子上面掃過去,就會得到不同的反饋信息(電流或距離),這樣就能得到表面原子排列的基本形貌。

附上維基百科鏈接,網上也可以搜到很多這方面信息的。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樓主問到價格問題,這個肯定有便宜有貴了。不過一套最基本的配置大概三四百萬,如果加上低溫什麼的就要破五百萬。現在世界上主要有Omicron和Specs兩家公司賣商用STM,貌似Omicron的賣得更多些。當然了,有些牛逼的實驗室都是自己搭建的,耗時長但成本會低些。八十年代IBM發明了STM,現在依然是STM技術領域最牛逼的存在,最新的技術基本都是他們那先出來的。

============================

有空時我再寫詳細點


顯微鏡大致分三類: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掃描探針顯微鏡。掃描探針顯微鏡就包括了題主講到的STM,此外還有AFM(原子粒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都屬於電子顯微儀器。

一般來講,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通常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子顯微鏡(TEM),也包括掃描透射顯微鏡(STEM);電子探針、離子探針以及掃描探針(SPM,包括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等等都屬於電鏡衍生品,也可歸為電鏡範圍。現在隨著技術發展逐漸出現多功能分析儀器,在分類上按照不同的原則,比如結構、原理、用法等等都會有不同的分類。


這是孔徑光柵顯微鏡拍攝的指紋玻片原子視頻,孔徑光柵顯微鏡分辨原子它與隧道掃描顯微鏡探測原子的探針差不多,只不過把探針換成直射的光線來照射樣本表面,這是原理不同,一個「隧穿效應」,另一個「原子光譜效應」。

原子光譜是由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變化時所發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長的光所組成的光譜;又分發射光譜和吸收光譜。原子中的電子可處於許多不同的運動狀態,每一狀態都具有一定能量,在一定條件下,分布在各個能級上的原子數是一定的,大多數原子都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即基態,許多原子可以由能量較低的狀態躍遷到能量較高的狀態,這稱為激發態。當一束白光照射(激發光)在樣本表面時,則物質中的原子將吸收其中某些頻率的光而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樣本表面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不斷地激發原子中的電子躍遷,從而發光形成原子光譜,再經過孔徑光柵成像。

原子光譜給出了原子中的能級分布,能級間的躍遷幾率大小的信息,是原子結構的反映,是由結構決定的。光譜與結構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內在聯繫。原子光譜是研究原子結構的重要方法,也可用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通過觀察樣本表面,原子的電子是空心圓形的波,原子核像實心球。原子中電子就像平靜水面丟個石子,泛起漣漪,原子中的電子就水波紋一樣以小促大向四周做無窮大運動。當高能量激發態可以躍遷到較低能態而發射光子,反之,較低能態可以吸收光子躍遷到較高激發態,發射或吸收光子的各頻率構成發射譜或吸收譜,也促使原子中的電子運動狀態不斷發生變化,周而復始。豆腐玻片原子視


不是,STM是掃描探針顯微鏡的一種。價格的話自己搭一個一兩百萬吧。


推薦閱讀: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如何确定待测样品属于某种物质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否是立體像?
求推薦顯微鏡?
中心體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嗎?中心體不是由微管蛋白組成,其大小為何可見?
我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原子,是原子的原子核,還是包括電子在內的整個原子?

TAG:顯微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