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新君主換屆都要扳倒一個政治勢力或對手當做犧牲品來樹立自己威信的事例有哪些?


謝邀。

項羽分封天下後,殺了楚懷王義帝。

劉邦定了天下後,宰彭越為肉醬,誅英佈於九江,一度囚禁蕭何,未央宮誅殺韓信。

文景帝時,要動藩屬,導致吳楚七國之亂。

武則天讓來俊臣、周興們大玩刑罰對付李姓,不是最後還出了請君入甕么?

趙匡胤定了天下後,立刻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定了天下,徐達們一個個都死了。

康熙平三藩,雍正殺年羹堯。

都屬於排除異己、順便建立威信。

如果需要近代的例子,太祖爺各類整風其實都算。如果正要找最近,平西王剛去山城時」打黑「,不也是么?


歷史事實上面都說。我只是來補充的,被摺疊也無怨無悔。

任何人都不會放下自己手中的權力,無論是誰,無論什麼時候,這是人性。

為什麼事情非要弄到殺人不可,因為如果不死,後患無窮無盡,看林副已經那樣了,最後也難逃魂斷北國。

就好像兩個人手中都有刀,又都希望對方放下刀,最後能有什麼結局呢?自然就是殺,這是自然法則。

有一點人情味的人,坐不了天下,不管國外是什麼情況,中國歷史就是這麼寫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多慈悲,最後50暴斃,死的不明不白,到那個份上,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所以搞文學的,詩人,千萬別摻和政治,古人就不說了,郭沫若也算是挺像樣的文人,摻和了以後成了什麼樣了呢!

魯迅說過,只有死了的文學家,才是政治家喜歡的文學家。


崇禎殺魏忠賢與客氏,扳倒閹黨,意圖扭轉晚明頹勢,欲做「中興之主」。(當然,結果很諷刺)

慈禧與奕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剪除七大臣,並由此逐漸實現了對晚晴朝政的全面掌控。(不過慈禧好像不能稱作新君)

嘉靖通過大禮議迫使楊廷和致仕,流放楊慎,同時全面打擊了弘治和正德舊臣。

劉詢除霍氏,洪武殺胡惟庸,康熙除鰲拜應該不能算,三人已經即位好幾年,而且劉詢是在霍光病死之後再動手的。


最近正在看關於秦國的故事:

1、嬴渠梁(秦孝公)上台引進商鞅開始變法,罷了一片又一片老人;

2、贏駟上台接手老爸的位置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老爹的一幫功臣。


我冤枉


朱元璋殺徐達也算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新君加冕,遺老遺少不死,頑固勢力總是阻礙新朝的建立,一起拼天下的功臣不死,天下怎麼一人坐擁?!


要說大換血,還得說老君為新君做的,尤其是開國功臣,若不懂功成身退之道,就好比勾踐所殺之文種、朱重八所殺之不勝數。若老君不給力,新君當風雨飄搖,比如初漢和初唐,呂后和秦王是誰之錯?總之,君也不是嗜殺之人,實在是瓜田李下,黃袍加身,若無杯酒,便得屠刀。


扳倒敵對勢力還用解釋么??

扳倒功臣,首先,知根知底自己貧賤時候的事情知道太多,將來神話自個兒搞宣傳的時候,「斬白蛇」「赤帝子」什麼的不好開展工作是一條,這在開國皇帝比較明顯;

其次,要為子孫計,老臣有些居功跋扈,自己在的時候都覺得掣肘,自己兒子小還不被欺負么?當年景帝朝周亞夫事可以參看;

再次,我覺得是否有後期的皇帝看到東漢朝的事兒,覺得功臣不殺,這丫地位高的統治階級肯定越來越龐大不說,皇后就總會出在幾個姓之間,最後舅舅都比較厲害,外戚專權什麼的不好弄,不排除有高瞻遠矚為子孫計這麼遠的,因為封賞這種東西,只會加不好減的,動不動就一堆上柱國也不好辦;(以上兩條在眀以後君主集權強勢,純粹權力掣肘的情況就會比較少了,即使是掣肘也是在錢方面吧)

再次,有些人有錢,扳倒了抄家什麼的,和珅就是典型例子嘛,明朝的一些老臣退下來以後還被搞,也和蔭蔽制度導致都成了大地主田產多分不開,這估計在唐德宗朝往後會比較常見。

我也就是個業餘路數,求輕噴...


推薦閱讀:

三國史實,有誰知道更多,不要問題太大自己去查之類的答案。哪位大神知道?
為什麼歷史上只強調「收回海參崴」,而非「收回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司馬懿的家族是否屬於高門士族?
中國古代百姓如何向官府、朝廷表達自己的訴求?
西伯利亞如果屬於中國,會建設成怎樣?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中國文化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