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傳統的婚禮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不同地區差異大嗎?為什麼有這種差異?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界定一下「傳統」的時間範圍,因為從先秦兩漢到明清時期,中國的婚禮程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北宋是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個時間點,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由六禮到四禮的簡化。

首先說一下北宋之前的婚禮程序。

我們通常所說的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形成於西周,成書於戰國西漢時期的《儀禮·士昏禮》對這六個階段進行了規範化的記載,在漢到隋唐時期,雖然六禮的名稱有所變化,但是這六個步驟是沒有減少的,北宋時期則在六禮的基礎上簡化為四禮。

六禮的特點在於,它不是地域性的婚禮習俗,而是具有權威性的、由官方確認的全國統一的婚禮禮制,首先和主要通行於上層社會,體現的是等級婚禮的禮制,不同的等級,在婚禮的禮儀、儀物、程式上均有嚴格的、不得逾越的差別,體現的是兩姓家族的聯姻。

歷史上學者們對六禮有很多不同的詮釋,再加上各地的情況多有不同,因而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看,六禮的具體內容都不是完全統一不變的。

接下來說一下宋時期的婚禮程序和習俗,主要根據的是《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需要先說明一下,北宋末年制訂的《政和五禮新儀》,「並問名於納采,並請期於納成」,從而將士庶人的婚禮程序由六禮簡化為四禮。宋朝之前的史料很少有如《東京夢華錄》這樣,去專門記錄節日風俗食物等等民俗的,至少就目前所能讀到的史料來看,《東京夢華錄》對於研究北宋的民間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說回北宋婚禮,從議婚、訂婚到成婚,大概有六個步驟:

1)起草貼: 「凡娶媳婦,先起草貼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貼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

草帖:

主要對雙方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介紹——籍貫與住址、祖上背景、嫁資聘財;個人的生辰八字、排行、嫡出庶出

2)交換定帖:「次擔許口酒。以絡盛酒瓶。裝以大花八朵。羅絹生色或銀勝八枚。又以花紅繳擔上。謂之繳擔紅與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箸一雙。悉送在原酒瓶內。謂之回魚箸。或下小定、大定。」

定帖(細貼):

定帖相對於草帖內容簡單辭藻華麗,表達對婚姻的祝願。定帖是定婚書的第二步,標誌著雙方婚約的正式成立。

3)相媳婦:「或相媳婦與不相。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綵緞。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

4)定聘之禮——定禮、 聘禮、財禮:「下定了。即旦望媒人傳語。遇節序即以節物頭面羊酒之類追女家。隨家豐儉。……次下財禮。……次過大禮。」

5)催妝與鋪房:「下催妝冠帔花粉。……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卧。謂之鋪房。」

6)迎娶新婦——起擔子、攔門、撒谷豆、鋪氈、跨鞍、參拜、撒帳、 合髻、交巹

參考資料: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鄧之誠注,中華書局,1982年。

王玉波:《中國婚禮的產生與演變》,載於《歷史研究》,1990年第4期。

以上。


我們現在所說的傳統婚禮步驟,都是清晚和民國時期逐漸形成的。春秋戰國時婚禮通常在黃昏舉行,新娘家吃完晚飯了,新郎官才上門,到家直接進洞房,效率不可謂不高。這習俗要放到現在,絲毫不耽誤白天上班,非常符合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唐朝時期社會風氣十分開明,青年男女建立婚姻關係甚至可以不經過父母同意

現在我們普遍認同的中國傳統婚禮,步驟加習俗大概包括四十多項,面面俱到長篇大論意義不大,挑一些重要的環節說道說道就好。

首先,婚禮當天新郎新娘要穿紅的。新郎穿的「深衣」,用現在眼光看就是「袍子」,跟連衣裙結構有點類似,領子、袖口用其它面料或刺繡包邊。

衣服上綉有吉祥紋飾,胸前佩戴大紅綢。如果新郎是官員,也是可以穿官服的。至於新娘,在穿著女版「大紅袍」的基礎上,還要戴鳳冠霞帔,以示榮耀。

▲雍容大氣的漢服很適合作傳統婚禮禮服用

婚禮當天的流程也很多:

亮轎、發轎、起轎,簡單說就是敲鑼打鼓抬著花轎,從新郎家出發去接新娘;

新娘下轎時,地上要鋪紅毯,腳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相聲里說是沖新娘射箭,這裡有另一種說法:向天、地、遠方射一箭,寓意天長地久;

▲相聲大師侯寶林和郭全寶合說的相聲《婚姻與迷信》中專門說到了傳統婚禮這一天的步驟

然後就是拜堂、掀蓋頭、喝交杯酒、敬茶改口這一系列大家熟悉的步驟了。這些步驟結束之後,夫妻才能入洞房。

▲電視劇《怪俠一枝梅》中,霍建華大婚

這些傳統禮儀之所以看起來複雜,主要還是因為儒家思想在古代是主流,最看重的就是一個「禮」字,結婚作為人生大事,自然有很多繁瑣禮節。另外就是大家都很閑,難得有這麼一件大事,必須要熱鬧一次。


地區差異很大。一般有六個部分:

  1. 接親。有些是搶親,有些是偷親,總之是一個把女方(或入贅男方)弄回家的過程。

  2. 證婚。就是由某德高望重的人宣布婚姻的存在。
  3. 敬拜。新人向天地祖先父母親朋等等表示感謝的儀式。
  4. 祝福。父母親朋等對敬拜的回復。有些就是赤裸裸的給錢。
  5. 婚宴。借著別人結婚而展開的大型social活動,有些地方要吃三天。
  6. 鬧洞房。這個環節似乎漢族人最愛,永遠都是整個婚禮過程中最下三濫的。

歸納來看,其實整個人類的婚禮也都差不多。


樓上的,你說的應該不全吧?我知道的前期就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之類,而且有的地方還會催妝。而後期不是還有敬茶、回門、拜祠堂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marry_memo2

——————————————————————————

按著中國傳統婚禮的習俗辦婚禮,擱現在可不可能?

北京有這麼一對新人

兩人都在劇組上班

跟著不同劇組在上下五千年穿越

酷愛中國傳統民俗

辦婚禮也要求設計師幫他們玩穿越

服裝?按清朝的辦

儀式?照老祖宗的來

地點?就選咱北京城地道古迹的什剎海

總之

他們結婚就是要過把格格出嫁

阿哥娶親的癮——

一、喜娘只有「全活人兒」才能做

中式秀禾服傳統髮釵步搖

新娘描眉畫眼坐在喜床上

喜娘把花生 棗兒全往上拋

祝新娘子早生貴子~

這喜娘可不是隨便誰就能當的

得是老北京口中的全活人兒

上有老下有小

家庭和睦子孫滿堂

新娘由母親和喜娘一起蓋上紅蓋頭

再捧上平安果

萬事俱備就等新郎啦~

二、娶老婆要向老媽請假

新郎官按古代禮節拜別母親

跟著管家大叔出門接親

這叫告假

(原來古時候娶老婆還得請假~)

到了親家的四合院

管你少爺阿哥還是未來姐夫

想見新娘子

照樣得經得住堵門十二式

寫保證書

北京爺們兒一言九鼎

婚後得對新娘24k純好~

新郎秀得了文采

秀得了肌肉

只是

伴郎你到底是哪頭的?!

硬生生用嘴啃出個love

這回得過關了唄

給新娘穿上了繡花鞋

心滿意足的笑容最能說明心意

三、新郎踩著紅包上駿馬

坐黃包車出了北京衚衕

終於把新娘迎上轎

喜娘手拿小鏡子繞花轎走

驅邪驅魔馬虎不得

新郎腳踩紅包上馬

裡面裝的是給馬夫的打賞錢

在劇組忙幕後的新郎

也當了回瀟洒倜儻的男一號~

瞧這浩浩蕩蕩的隊伍

管家領路 開道旗 開道鑼 鼓樂笙簫

八人大轎加上喜娘馬夫等

一共24人的隊伍

走過北京街頭

正宗中式迎親范兒~

四、新郎居然箭射新娘

到了婚禮現場

不等新娘下轎

新郎就彎弓搭箭(還好沒有箭頭)

嗖嗖嗖三箭射向轎簾

聽說第一箭用力太猛

新郎那叫一個心疼

第二箭輕得差點兒沒碰著轎簾

婚策師說這射的是煞(古代的一種凶神)

現在有人說啥射天射地

全是瞎話

老祖宗規矩

新娘下轎腳不能沾地

咋辦?

紅氈一塊接一塊

一直接到大門口

笙簫隊往門裡一攔

「百年好合 早生貴子」

沒紅包咱們就吹到有為止

五、踢落蘋果叫平安落地

新郎牽新娘跨火盆

寓意燒去一切的不吉利

新郎這關心的眼神兒

正是新娘最大的吉祥如意

新娘捧了一路的蘋果是用來踢的

跨過馬鞍 將蘋果踢落地

這叫「平安落地」

揭蓋頭本是洞房私密環節

但婚禮上女主角不露面多可惜

新郎用秤桿挑起蓋頭

盼了一路

溫暖看著最美的她

台上供著天地神位

喜娘上香為新人祈福

敬天敬地敬族親

規矩一點兒不能少

接著就是重頭戲

拜堂成親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每一拜都得磕滿三個響頭

這才是標準三拜九叩的大禮

電視劇里鞠躬就行的場面都是騙人噠~

敬茶改口

從此你的爸媽就是我的爸媽

(改口紅包當然不能少~)

夫妻倆各拿一分為二的葫蘆倒滿酒

中間連著一根紅線

先喝一半

再交換喝對方留下的另一半

這才是真正的合巹酒(俗稱交杯酒)

是不是又被電視劇騙了?

新郎喂新娘吃子孫餑餑

(還不煮熟)

胖小子站一旁問:「生不生?」

新娘一口答:「生!」

好吧,祝你們三年抱倆

說得新郎笑開了花

特意請來京劇扮相的財神

給賓客送元寶喜糖

簽到的「聖旨」

老北京稻香村的糕點

每個細節都老北京味十足

猜你喜歡

周迅孫燕姿劉詩詩大婚都選復古秀禾服 身子玩了穿越 那張21世紀的明星臉該咋辦?

Anglelababy胡杏兒扎堆辦中式婚禮 十個凡人辦婚禮只有一個敢選中式

關注婚禮紀,發送一下關鍵字,即可查看相關內容(微信號:marry_memo2),如:婚紗怎麼選,婚鞋,新娘內衣等


哈哈 剛寫過中日傳統婚禮 我們的傳統婚禮講究很多,程序複雜。這裡簡單寫一下么噠!

首先呢!我們可以講講,「婚禮」二字的來頭!

婚禮是人類走出雜交亂婚「知其母而不知父」的歷史階段,走向文明進步的產物。

古稱「昏禮」(《禮記》記載: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夏代開始便有雛形,周代開始具備了完整的「六禮」。我知道的說法有兩種:

昏禮:吉時舉行的男女合好儀式

有資料講,因為古時黃昏是吉時,吉時嘛,這種關係到家族繁衍生息的大事當然要在這個時候舉行啦!

昏禮:沒羞沒臊的事情當然要天黑點做才有感覺

古時候呀,我們的婚禮依然保存著走婚的影子,你想睡著這個姑娘,這個姑娘和她的爸媽也同意你睡。幹完地里的活,黃昏天有點的時候就可以去睡了。

吸最好的空氣,睡最愛的女人!這樣的日子你們不喜歡?!丈母娘還不要你車和房!

接下來,說我們的傳統婚禮!

中國的傳統婚禮

生孩子延續下一代好讓他將來種地養你娶媳婦生娃再孝敬你和你九泉之下的親人,這個儀式很重要吧是吧?!

所以這種重大的儀式是很認真嚴肅複雜的!

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才能正式確定男女關係。按照「六禮」依次舉行的時間順序,又可以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

1、婚前禮:

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五禮。

納采,指男方請媒人帶禮提親。古時納采通常用雁作禮,有嫁娶長幼有序,婦女服從丈夫,婚姻忠貞的寓意。現在禮物的內容多樣,如甘肅部分地區有「四色禮」(煙酒糖茶)等等因地區習慣不同不一而足。

問名,指在女方家長允許提親後,男方詢問女家的姓氏、八字是否相合。

納吉,如果女子姓氏,八字沒有問題,根據占卜凶吉決定是否定親。

納徵,男女婚事確定,派媒人上門送彩禮。

請期,請期,指男方家選吉日,定婚期後,備禮物,請媒人告訴女

方家並徵得同意的禮儀。(同時女方準備嫁妝)

2、正婚禮:

親迎,就是迎親,新郎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是最為重要的一禮。

吉時到,新郎駕車前往女方家中迎親。新郎上堂後,先給岳父、岳母行跪拜禮,隨後進屋去接新娘。新娘緊跟新郎出門後,母親要對即將出嫁的女兒叮囑。多為孝順公婆,勤勤懇懇為夫家等的內容。

新娘到夫家後,第一天不能見公婆。(因為地位高呀能讓你隨便見嗎?!放肆!)而夫婦在室內吃第一餐,新婚夫婦分坐桌子的兩邊,二人同享食物,同喝一瓢共盛的酒水,即「御布對席」、「共牢而食」、「合巹而飲」,發展到今天,則可以在新郎新娘在婚禮上共咬一個蘋果,喝交杯酒找到蹤跡,寓意新郎新娘同甘共苦婚姻生活的開始。

3、婚後禮:

拜見公婆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新娘要在婚後第二天專門去向公公婆婆見禮。唐代詩人王建有詩《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裡的「姑」指婆婆, 新娘對婆婆的敬畏由此可見。在甘肅地區至今也有新娘做長面,頭鍋面給公婆的習俗。婆婆對新娘廚藝好壞有著直接的話語權。

當然還有回門這種程序,不能在娘家呆太久呀,要給娘家人做鞋呀,什麼的!嫁了男人就是你男人的人和你男人家人的人(勞動力)了呀!

以上!即便是傳統婚禮,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不同風俗,很龐雜的研究呢!

參考文獻:

白銀民間民俗作 者

顧振邦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2月

中國傳統婚禮及其蘊涵的倫理思想

作者: 李文娟, LI Wen-juan

作者單位: 孔子研究院,山東,曲阜,273100

刊名:

忻州師範學院學報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8,24(6)


婚姻,先秦時寫為"昏姻",班固《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一說姻,同"因"。《廣雅·釋詁》:"因,親也。"據此,則婚姻即"昏因",意思是男女在黃昏結合,成為親密的伴侶。 先秦時期的人們對於婚姻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禮記·禮運》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認為作為男女結合而產生的婚姻,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所決定的。所以我們能知道的是最早的婚禮都是在黃昏是舉行的。

先秦時期的「婚制」

先秦時期,一夫一妻制已基本確立。但由於夫權或父權的曰益增強,婦女逐漸淪為男子的附屬,喪失了在家庭、家族及社會上的地位和權利。到周代,男子在婚姻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因此在當時的貴族社會中,貴族們更多地保留了原始群婚中有利於男子的內容,所以實行的婚製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制,而實際上實行的卻是一夫多妻制。根據文獻,當時貴族的婚制主要有兩種形式

1.媵妾制: 媵妾制,是周代宗法制度下實行的一夫多妻制的變相形式。它是與王位繼承製度相適應的一種為區分嫡、庶而設立的制度。因為嫡長子繼承製要求必須區分諸子的嫡庶和長幼,而要區分諸子的嫡庶,必須先分清諸多配偶的尊卑。這就是媵妾制的由來。商代的帝王實行的就是一夫多妻制,但在商代的前期王位繼承製度實行的是帶有母系氏族制殘餘的"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所以王之諸子不必分嫡庶。這樣,在商代前期諸王沒有嫡妻與庶妾之分。如商王武丁有64個配偶,雖然她們在權勢、地位和財產方面存在著差異,但在稱呼上沒有區別,都稱為"婦"。在甲骨文中,雖然"妻"、"妾"、"母"三字的字型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到商代的後期,王位繼承製度演變為"父死子繼"的嫡長子繼承製,嫡妻與庶妾之間的界限也明確起來。《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謂帝辛,天下謂之紂。"即為證明。周代,這種嫡庶制度日益完備,成為宗法制度的基礎之一。

2.蒸報婚:蒸報婚,也稱"轉房制"或"收繼制"。"蒸""即是一個人死後,他的兒子可以娶除了自己的生母以外的其他庶母為妻。文獻中關於"熏"的記載主要有: 《左傳·桓公十六年》:"初,衛宣公蒸於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為之娶於齊,而美,公取之,生壽及朔,屬壽於左公子。夷姜縊。" 《左傳。庄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娶於賈,無子。燕於齊姜, 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現代研究結果也得出結論,第一是蒸、報婚是兒子與庶母、侄子與嬸嬸、弟弟與寡嫂之間的婚配關係。 第二,蒸、報婚所生的子女是享有合法地位的、是可以繼承父親的地位成為諸侯的,或可以嫁給他國諸侯為嫡夫人的

先秦時期「婚禮」

先秦時期的人們因為重視婚姻,把締結雙方的婚姻關係看的十分嚴肅。因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著固定的儀節和莊重的形式的婚姻禮儀。婚禮的禮儀,其具體的程序,據《儀禮.士昏禮》有所謂的"六禮",主要有:①納采;②問名;③納吉;④納徵;⑤請期;⑥親迎;⑦共牢合巹;⑧婦見舅姑或廟見

1.納采: 男家請媒人去女家說合提親,然後派使者以活雁(即鵝)作為禮物向女家提親。提親用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古人認為雁是候鳥,順乎陰陽,往來有信,表明媒人是講信用的;二是說明被提親的男子剽勇,可以信賴。 女家在祖廟中舉行儀式來與使者應酬。男家的使者,服玄端禮服,至女家大門外,擯者(女家的接待人員)出門請事,使者說明來意。擯者入內,告知主人。主人玄端禮服,出大門迎接,向使者行再拜禮,使者不答拜。主人揖請使者入門。至於廟門,揖入。三揖,至階,三讓,使者從西階升,主人從東階升。使者致辭:"吾子有惠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納采。"主人對曰:"某之子蠢愚,叉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使者曰:""敢納采。,,主人再拜。使者面向南,授主人雁;主人亦面向南接受雁。使者下堂,出廟門。主人將雁授於管家,管家出還雁於使者。

2.問名: 使者出廟門之後,停留在那裡。擯者出門請事,使者執雁,曰:"請問名。"主人許,使者入,升階。使者El:"某即受名,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主人對El:"吾子有命,且以備數而擇之,某不敢辭。"遂告女之名。授雁、受雁、還雁等如前儀。 主人為答謝使者的勞苦,行醴賓之禮,即以醴酒來感謝之。主人致辭:"子為事,故至於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禮,請醴從者。"使者對曰:"某既將事矣,敢辭。"主人曰:"先人之禮,敢固以請。"使者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也。"乃設筵几,贊者酌醴,薦脯醢。主人授醴,使者拜受醴。使者祭醴,祭脯醢,啐醴,拜,主人答拜。使者取脯。使者降,主人送於門外。 如果女家不滿意這樁婚姻,就拒絕男家使者的問名請求,兩家的親事,就此終結。在這個過程中,女子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皙(公孫黑)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公孫楚)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徐吾犯之妹就這樣以自己的意願挑選了未來的夫婿。

3.納吉:男家在祖廟卜問婚事的吉凶,卜得吉兆後,派使者向女家報喜。使者致辭說:"吾子有貺命,某加諸I-,占曰吉,使某也敢告。"主人對El:"某之子不教,惟恐弗堪。子有吉,我與在,某不敢辭。"儀式如前。

4.納徵: 男家向女家致送聘禮,相當於後世的訂婚儀式。征,即成的意思。聘禮為幣帛,一般為黑色或淺絳色的綢五匹(十端),鹿皮兩張。其儀式如前。使者致辭說:"吾子有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儷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徵。致命曰:某敢納徵。"主人對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5.請期: 男家派使者向女家告知選擇好的結婚曰期。其儀式如前。使者致辭曰:"吾子有賜命,某既申受命矣。惟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請吉曰。"主人對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聽。"使者又說:"某使某聽命於吾子。"主人對曰:"某固惟命是聽。"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許,某敢不告期。某曰。"主人曰:"某敢不敬須。"

6.親迎: 新郎親自赴女家迎娶新娘。成親之曰的黃昏,男家在寢(作為新房的卧室)陳設鼎、尊等飲食之饌具。新郎服爵弁、緇衣、繅裳、緇帶。出發之前,父命子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惟恐弗堪,不敢忘命。"新郎乘黑色漆車,副車二乘;婦車一乘,有車幃。隨行者服玄端禮服。有人執火炬前導。

7.共牢合巹: 新娘下車。新郎向新娘作揖,人寢門,二人從西階升堂。媵(隨嫁之女)設筵席於室中西南。御為新娘盥洗手,媵為新郎盥洗手。贊者(輔助行禮者)設俎、敦、籩豆。新郎揖請新娘入席,二人入席對坐,新郎在西,面東;新娘在東,面西,共牢而食,皆先祭後食。贊者洗爵,先酌新郎,後酌新娘。前二次用爵,第三次用巹。巹,即剖瓠(葫蘆)為二,表示二人分則為二,合則為一,夫妻共體。後世稱之為"合歡酒"、"交杯酒"。卒食,撤饌。御為新娘設卧席於西,媵為新郎設卧席於東。新郎為新娘親自解衣帶。下人執火燭出,新郎、新娘休息。 與此同時,男家要"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①而鄉黨僚友則要以禮祝賀,《禮記·曲禮上》云:"賀取妻者曰:"某子使某,聞子有客,使某羞。"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8.婦見舅姑或廟見: 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梳妝,到舅姑(即公婆)寢房門外。贊者人告,堂上東序設舅席,房戶之西設姑席。舅姑入席。新娘手執算(盛果蔬的竹器),內盛棗、栗,自西階升堂,先向舅拜,將算置於席上,舅手撫棗、栗,起身答拜。新娘答拜。新娘下堂,執算升堂,拜姑,將算置於席上,姑端起算,起身答拜。贊者代舅姑醴新娘。新娘受醴,取脯出。 舅姑人室,新娘饋舅姑,獻特豚,食畢,新娘撤席。新娘食舅姑之餘。撤回房中,媵食新娘之餘。 舅姑饗新娘,以一獻之禮。禮畢,舅姑自西階下,新娘自東階下,表示新娘將代替自己主持家事。新娘將食余之肉交給送親之人,帶回娘家復命。 至此,新娘正式成為新郎家的成員


中式婚禮都不喜歡,可能源於近年恐怖片的醜化以及總體色調的搭配 各地的奇葩風俗以及我沒有女朋友。


將就是很多的,比如:女方出嫁的時候需要叩謝爸媽-需要哭的很厲害 ,在出嫁路上不能說話


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大部分傳統事物的與時俱進大家都不在意,為什麼衣服卻是一個禁區


中國傳統婚禮目測範圍較廣 我國古時禮制很嚴格 昏禮為人生四禮之一 那麼現在社會上 常見的傳統婚禮有周制婚典、唐制婚典、明制婚典。不過,制,為制度,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在對婚俗的研究者看來 只能算的上是帶有周制婚禮特色的婚典。畢竟出圖文物有限、基本符合大體不差也可以了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說無錫是文化沙漠?
在多元的價值觀里,藝術的評價標準是什麼?藝術對大眾的意義又是什麼?
如果絕命毒師最後發現原來的癌症是誤診,他會怎麼看待自己做的事情?
西班牙算髮達國家嗎?
如何評價楊麗萍的舞蹈成就?

TAG:文化 | 婚禮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