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男人普遍給人的感覺是「小氣」、「小男人」、「怕老婆」?
數據說話:首先,上海男人做飯,做家務的比例並未超過上海女性。我記得前些年有過社會調查,上海超過60%的家庭依然由女性主導家務勞動,即從絕對值上說,上海男人並不比女性更善於做飯。這個格局到2016年依然沒有改變: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 2016
1949年,上海約有200萬女性居民,其中僅17000人為工廠女工,而家庭婦女的數量則佔120萬。但是在隨後的3年中,走進工廠、學校、醫院、政府部門等處工作的女性多了4萬多人。到1958年,在職女性人數已經達到約25萬。另外,大約50萬曾經的家庭主婦也開始參加工廠勞動,如成為針織廠女工等。
直到今天,上海女性依然擁有超出全國的獨立地位:經濟越獨立,滬女性幸福感越高前不久,上海曾有統計說上海婦女有60%佔據家中的主導地位,上海女性的平均工資在全國僅低於廣東肇慶。在被調查的婦女中有66.6%的人認為「男女平等」,19.4%的人則認為「女性更優越」。這種比例比全國平均數分別高出7.6與2.14個百分點。上海婦女對自己的家庭地位高度滿意,其滿意的程度從國際上比較也僅次於瑞典,高於法、英、美等國。同期的一則調查表明:上海女子對男子的心理需求處在兩難境地之中,「既能主內,又能主外,事業家庭兩不誤」。
上海市1987-2013年人才貢獻率(以大專為人才劃分標準)當然,男尊女卑的文化流傳了幾千年,在工業時代初期還有所增強(大多數新增職位被男性佔據),不是那麼容易消失的,起碼在第一代工業化人口中間會保留很久。比如說1958年有一部小說《上海的早晨》,是後來的文化部副部長周而複寫的,描寫了新中國第一代女工的生活。裡面一個女主角湯阿英,因為工作積極,收入和政治地位都步步提高,結果同為工人的丈夫和婆婆反而不高興;在調查中,余玉花等人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一方面上海女性物質條件幸福指數不高。但另一方面,經濟獨立是上海女性物質條件幸福感的主要來源,經濟越獨立女性的幸福感越高。
調查顯示,上海女性的物質條件幸福指數為3.21,低於幸福總指數3.54。上海女性對個人收入滿意度低,為3.05,不滿意率達25.3%。收入影響消費能力,女性個人消費能力得分為3.07,不滿意率高達26.1%。家庭物質條件得分為3.17,不滿意率也達到了20.5%。上海女性當前居住條件的滿意度為3.21;居住條件不滿意率(22.5%),好於個人收入(25.3%)與消費能力(26.1%)。
與此同時,經濟獨立是上海女性物質條件幸福感的主要來源。但經濟獨立在不同職業與居住區域存在差異: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私營企業主女性的經濟獨立性較高,分別是4.02、3.89和3.88;農民(2.85)和家庭主婦(2.91)經濟獨立性最低(學生除外);管理人員比農民高1.17,差距懸殊。
對於出生於舊時代的人來說,觀念已經開始定型,新的經濟格局並不能完全改變思想。必須要等到這一代人退休,生在工業社會的一代新人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新的生活方式才會確立。上海市區在50-60年代基本完成了工業化,到了80年代-90年代,上海已經不是全國唯一的工業化都市,但依然是是市民普遍具有工業化意識的唯一城市。雖然上海家庭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男女平等,但在其他城市的男人眼中已經足夠「另類」了,所以才會產生上海男人「怕老婆」、「喜歡做家務」的印象——這正是魯迅為之吶喊、為之戰鬥的新社會文化之一。娜拉出走之後——魯迅「學海你聽聽,這像是兒媳婦對婆婆說話的口氣嗎?沒高沒低,我看,要和我平起平坐了。學海,你怎麼也不管教管教她?」
「阿英,我問你,你是不是我們張家的人?」巧珠奶奶憤憤不平地說。
「我怎麼不是張家的人?」「你既是張家的人,這樣大的事體為啥不告訴我?」「入黨是我個人的事。我打了報告,也不曉得夠不夠條件,區委沒有批准,怎麼對你說呢!今天黨支部才通知我批准了。
此外,上海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工業都市,也是中國最早建立現代市政體系,以警察維護治安的社會,最先淘汰了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潛規則。租界時代,黃金榮這種人還能身兼巡捕房高級警官和黑社會頭子,到了1949年之後,黑社會永久性消失了,上海市民的重大矛盾基本交由警察處理。警察和工人糾察隊(70年代的武裝輔警)全面覆蓋的日常生活傳遞到第二代,結果就是上海人習慣於有事找警察,有麻煩找法院,而不是先動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上海「小男人」的形象。實際情況如何呢?事實證明,在政府允許使用暴力的地方,上海青年並不比其他地區的同齡人更畏懼戰鬥。查閱對越作戰烈士名錄,800萬人口的上海有55名烈士,和山西省相當,超過北京天津之和的兩倍,約為江蘇省的7分之1(人口比例更低)。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麼去?倘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不中用。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
……自由固不是前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飢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裡,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可惜我不知道這權柄如何取得,單知道仍然要戰鬥;或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要用劇烈的戰鬥。
……世間有一種無賴精神,那要義就是韌性。聽說拳匪亂後,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謂無賴者很跋扈,譬如給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兩元,對他說這行李小,他說要兩元,對他說道路近,他說要兩元,對他說不要搬了,他說也仍然要兩元。青皮固然是不足為法的,而那韌性卻大可以佩服。要求經濟權也一樣,有人說這事情太陳腐了,就答道要經濟權;說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經濟權;說是經濟制度就要改變了,用不著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經濟權。其實,在現在,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於感到困難的,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們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無非被人所牽的事可以減少,而自己能牽的傀儡可以增多罷了。因為在現在的社會裡,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這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濟權所能救的。擔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別的法。
總之,上海的「小男人」形象是發達工業社會的產物。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勞動力已經被捲入工業化社會,等到我們這一代人的子女長大成人,估計上海男人的生活方式就沒那麼特別了。當然,工商業發達不是男女平等的全部條件。新中國努力摧毀舊時代文化糟粕,鼓勵男女平權也是重要的男女平等因素。韓國和台灣的工業化水平也還可以,婦女權益相對上海卻差得多:「勇於公戰,怯於私鬥」。
女星為什麼好多都是生雙胞胎? - 馬前卒的回答
當前中國社會的男女平等狀況堪憂嗎? - 馬前卒的回答但無論如何,韓國有了女總統,國民黨有了女主席(昨天),這也是明顯的進步。工業化社會只要持續發展,遲早會把所有勞動力捲入社會化大生產。在資本牟利的動機面前,文化早晚攔不住婦女參與經濟活動,這正是資本主義相對封建主義進步的地方。2016-3-28修訂
發了半年多【看錯年份…居然是14年答的,實際快兩年了】之後收到了一些新的評論,回頭看自己的答案覺得行文的通順和邏輯有些小問題,略作修改和補充————————————————————怒答一發。可能偏題。利益相關:魔都生人,現在帝都上大學。
覺得應該主要答了小男人這個點吧。
我記得有段時間微博上怒傳一張圖,大意是有什麼需求都找媽媽,找爸爸卻只有一句話,我媽在哪兒?
我和我的魔都小夥伴們都笑了。我的室友,三個北方人,無數次被我回家帶來的飯菜折服,菜是我爸做的。我中學的時候,因為住校冬天有時候會帶點菜,家裡是上海人的同學,基本上家裡爸爸都燒一手好菜。而且平時也主要是爸爸在燒菜。而且我爸還曾經說過,他和同辦公室的男同事會聊做菜的事情,會交流買菜實惠的菜場和各類小技巧。說給我的北方室友們聽他們都挺震驚的嗯。
我爸還做很多別的家務,衣服也洗,地也拖,不過通常被我媽嫌棄質量不佳需要返工,但在我記憶中似乎持續著一個微妙的被嫌棄還得繼續做的循環。當然這部分做的相對少。
這算小男人?我覺得是尊重,是體貼,完全是模範丈夫啊。【當然也有問題。】有事共同分擔,一同做決定,照顧孩子也是,我小時候我爸照顧我絕對不比我媽少。我媽曾經說我不到一歲的時候早上很早就會醒,為了讓我媽多睡一會兒爸爸就會抱著我下樓去哄。
當然我看到的是自家和周圍人,樣本數量嚴重不足。可能就是我爸爸和我認識的叔叔們本身就有這樣的特質,只不過正好是上海人而已。但刻板印象就是這麼回事兒,你對上海人有,我對北方人也有嘛。【我在大學的閨蜜幾乎都是北方人,但我可能還是會排斥北方家庭的相處模式,進而拒絕一個北方的男生】貼好標籤再去和人交往,可能遇到不喜歡類型的概率小一些。【我猜想】北方人覺得上海男人小男人,是因為大男人的他們從來不做這些覺得只有女人才應該做的事情。這種思想在今天,真的還找得到妹子?趕快跟上海男人學學吧。
我中學有一個特別崇拜的勞技老師,前兩天剛退休。手特別巧,會刻象棋會打中國結,做牙籤畫易拉罐花,會電工。我想這樣一個人一定把自己的小家料理的很好。且這位老師風度翩翩,真心是一位小時候很崇拜的爺爺輩人物,跟著他學了很多手工,悲劇的發現作為一個小時候還捏過繡花針的女生,手巧程度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我覺得從女兒的角度看爸爸,很難看到題主所說的小氣的部分,所以不談。所謂搶買單也許算不小氣吧,我不覺得父母這個年紀很容易做出AA的決定,但總是有來有往。一直請客買單不是冤大頭么又不是土豪。不過我身邊的男同學沒有給我小氣這種感覺,沒像天涯奇葩男友一樣買瓶水也要問拿錢【並不是說我覺得不該給】,也沒斤斤計較。反而是上大學之後有些少數學長覺得吃飯就該男人買單的等等做派讓我不解。AA對於學生和沒什麼深交的朋友這麼難?說句難聽的今天我請了客如果一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呢。。
以及怕老婆…{在各類影視劇和小品吐槽中,或者說全國人民內心的小標籤里}真的不是四川男人的代名詞么?尊重自己的妻子這麼難?【我不懷好意的猜測】某些大男子主義的人習慣對於家庭妻子孩子做所有的決定,所以看到這種情況,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從來都不該有男人女人應該怎樣的標準存在,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就是多管閑事。
不過我的北方好閨蜜明確表示,她覺得上海男生雖然體貼但缺乏男子氣概,不是她的類型,我想了好久無法反駁。畢竟相處模式和喜好類型,本來就是各有所好。只要雙方都能接受,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對我來說男子氣概不是個很重要的特質,也確實,上海男生在這方面可能和北方男生差別很大。但我覺得樓上許多人說的深入的契約精神是有道理的。很多時候,只是沒那麼容易交心,一碼歸一碼。你卻覺得,我待人不夠真誠,不夠兄弟,不夠男人。那我也只能攤手啦。
總之,在我試圖反駁他人對一個我有相當好感的群體的時候,又繼續用刻板印象對付了刻板印象,拿幾個詞形容一群人,或者拿一個人的主觀感受來反駁都有些2333,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點什麼。浪費各位寶貴的閱讀時間真是抱歉啦。
P.S. 題主見過多少把自己的生活在你面前暴露到和妻子的相處方式的上海男人?和多少上海男人有過金錢往來?是不是應該把題目改成,為什麼上海男人普遍被認為有這種特質?因為在家裡我的確怕老婆,拿老婆沒什麼辦法,基本上收入都交給老婆,老婆自己的收入隨便花,從來管不著。而且我的很多朋友同事都是這麼個狀態,甚至有時喝個小酒也會感嘆兩句:這尼瑪日子過得很沒地位啊~不過你們別以為到了外面去我還是這個狀態,上海男人怕老婆可不等於上海男人就是軟柿子。你要是在工作中跟我打過交道就知道我有多可怕,多兇殘了!
我覺得上海人是中國最具有現代公民精神的群體。傳統文化環境下的人民當然看不慣上海人了。男女平等互相尊重改革開放之前其他地方不是很懂吧?我是江蘇人。
-
請各位認為上海男人小氣、小男人、怕老婆的同學仔細回憶一下,這樣的印象是不是在你見到第一個上海男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答案若為肯定,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若為否定,請跳到1.分割線開始閱讀。簡單來說這是長期被北方方言(及普通話)佔據的影視劇節目給你留下的刻板印象而已,而影視劇工作者為了加大加深藝術效果往往會選擇誇大事實,甚至塑造與個人常識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
下一個問題,作為非上海人的你,見過的第一個上海男人形象是誰?
↓↓↓↓↓↓↓↓↓ ↓↓↓↓↓↓是不是...他?鞏漢林老師,正兒八經遼寧人...
看了他的太多影視作品,曾讓我小時候有段時間一度懷疑,難道上海男人真的是這樣?回頭看了看我爸,想了想,顯然不是。
你看,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難免被電視矇騙,幸好可以及時作出負反饋;而廣大的不生活在上海的群眾們,在刻板印象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這事兒有點像星座的傳說,即便是在知乎,好多感情類問題的中總是不乏類似「我猜你男朋友是天蠍座」的評論,雖然往往是猜錯的...可是她/他們只會記得自己猜對的寥寥數次,然後對之深信不疑。
其實還存在類似的「普遍印象」:
東北男人打老婆北方人頓頓吃面南方人只吃米飯德國人做事嚴謹偏見往往來源於不了解,即使在信息社會,我們並沒有停止「盲人摸象」。
===========1.===分===割===線=============
如果你在認識第一個上海男人之前毫無成見,小氣、小男人的印象是你在遍閱上海男人之後自行判斷的結果,我也不知該說是你運氣好還是倒霉。
===========2.===分===割===線=============
大家都是成年人,僅憑這幾個字是沒法撼動固有觀念的。
在此只求,若有一日,你碰到一個上海男人,霸氣地讓你心動/心顫,請不要說出那句「你真不像上海人」。
這不是誇獎,而是貶損。
-上大學之後到的上海,快五年了。與local交流過這個問題,搬運點他們的想法,摻雜點自己的理解。
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解構掉。從本質上來說,「上海男人」怎麼樣怎麼樣,都是在用一種貼標籤的方式認識世界,本身是又懶又充滿偏見的。有的上海男人這樣,有的上海男人那樣,怎麼能一棒子全都打死嘛。不過我相信即使是在知乎這樣的地方,絕大多數的人不會有一個足夠耐心的胸懷去觀照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那就貼個標籤吧。
先說小氣。不知道你是怎麼定義小氣的,但很多人覺得上海人小氣是因為出去花錢之後彼此算得特別清楚,也就是所謂的AA分賬。但我恰以為這是上海人在長期的人情世故的洗禮中形成的契約與生活智慧,從一定程度上將人們從人情世故的壓力下解放出來。邏輯很簡單,大家都別裝最有錢的,腐敗開銷由犯罪分子分攤,各不相欠,玩得開心就下次繼續,不開心就散夥。就算是紙醉金迷的魔都,除了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撮,大部分人也都只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罷了,每次出來腐敗都讓某個人買單,明顯不現實;就算是輪庄效果也不佳,這次輪到我了到啥時候才輪到你啊?有人會說,能不這麼計較嗎?你可以確保自己自己不計較,但你永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不計較,而朋友間相處,往往是一方計較多了,另一方也會計較起來。計較來自於對不確定的擔憂,而AA則消滅了這種朋友相處中的不確定性,用制度(契約)來確保大家都不必計較。
小男人這個我就不說了?什麼是小男人我都不懂,給個定義唄。
所謂「怕老婆」這點,是我認為上海男人所有的最好的品質。我深深地懷疑那些對上海男人「怕老婆」進行無端嘲笑的人(男人和女人,而女人尤其可悲)腦子裡都還殘留了三綱五常之毒,把女人當作男人的附屬品,要求其無限度的服從。其實說白了,上海男人也就是對女性多了點尊重,少了點強迫,多做了點家務活,少讓老婆受點累,這是不是所謂的「怕」呢,我已經不敢亂下結論了。上海男人是不是真的怕老婆,我是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家庭暴力從來只被當作人家的家事,而時至今日在潮汕地區,有的家庭還不讓女性上桌吃飯。天朝並沒有從制度上對女性有什麼歧視,女性的弱勢存在於觀念之中,存在於對「男人怕老婆」的鄙視之中。為什麼上海男人常給人「怕老婆」的感覺?因為那些人有病,觀念病得不輕。
記得有一位老師(上海男人)曾經對我們說過,他之所以到這個歲數了還這麼努力賺錢,是因為他預計自己會比他老婆早死十年,趁還幹得動先幫她賺夠這十年的生活費……這一定是真愛啊!
你說「怕老婆」,其實是怕麻煩;
你說「小男人」,其實是偷懶,什麼都交給女人管,自己樂得清閑,畢竟在野黨不但不會犯錯,還擁有無限批評的權利。
你說「小氣」,其實是生存的智慧,朋友來借錢,借車,借相機等等,「兄弟不是我不借,我在家裡說的不算啊」;人家叫你去喝酒,應酬,一句話「我老婆電話過來了,不讓啊,兄弟」就脫身了。
而且,忘了在哪本書里看過,怕老婆的人一般職業發展都比較好,因為連老婆都怕,人至少不會壞到哪去。
這是上海男人的精明,懂得,自然懂。你是說外地人粗心、懶、花錢大手大腳嗎?
辦公室有個上海阿姨,每天早上固定要有鮮奶配咖啡,她有時候上班來不及買鮮奶,只需要一個電話,他老公必定騎著小電動送來,一句話不多說就走,阿姨有時候看我買了什麼好東西經常叫我也幫她老公在網上也買一份,我們公司的模範夫妻。房東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叔,條條規規說得十分清楚,該他出的錢他都出,該我出的也不用他說,房租準時交沒有拖過一天。這不是小氣,這是守規矩,他不佔我便宜,我也不佔他便宜,相處很融洽。公交車上兩個上海爺們上海話吵得再凶,坐在中間也不用擔心他們打起來。如果男性在家庭關係中需要所謂的男子氣概來提高家庭地位的話,那怕老婆就怕老婆吧,你問怕老婆的上海人他們在乎外地人這麼說嗎,應該不在乎吧,日子過得舒服家庭和睦才最好。作為一個外地來的打工仔,其實我最喜歡的是上海老闆,不談理想,只談錢。
因為文化差異吧。
曾經接受上海老闆宴請,是他盛情邀請,盛情難卻才去的。去的某著名海鮮酒樓,大約8個人,點了6個菜,沒有任何海鮮,然後大家就圍著6個菜一瓶紅酒渡過了一晚上,作為客人沒有人好意思提出加菜加酒。其實那樣的酒席沒有人願意出席,更沒有人在乎吃什麼,反正都是應酬,如果換其他老闆肯定是擺滿一大桌,然後各種海鮮輪番上陣,白酒啤酒紅酒三中全會。大家面紅耳赤豪言壯語相見恨晚,然後呢,轉天誰也不認識誰。上海人這樣挺好的,大家都省心。另外提醒各位答主審題,人家問的是為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是錯的。你的感覺很對。
小氣?對我們真的很小氣,平時出來吃吃飯也喜歡AA。但說好AA有人要全買單我肯定把他攔下來。小男人?對我們的確小男人,會做菜會做家務會修電視機。老婆生病了我還能照顧,老婆不在家也能不用天天下館子。
怕老婆?沒錯我們的確怕老婆,賬老婆管家務一起做有時還得聽老婆差遣。但是我們樂意。
我不覺得一直在外請客撐面子的人一定很有錢很牛逼,因為上海人有句話叫打腫臉充胖子。
我也不覺得會做家務會做飯有什麼問題,至少比不會好。我更不覺得怕老婆有什麼丟人,總比老婆怕你好。你覺得這不是男人的樣子?
隨你怎麼覺得。在外運籌帷幄,謙遜優雅。在家溫柔體貼,知性能幹。就是我們上海小男人,怎麼了。我們以此為榮。出差去北方,合作愉快,臨走前對方忍不住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上海男人真的會在家裡做家務么?」
難道你們在家都不做家務的么?
--------------------------------------------------------------------------------附帶BGM的答:南方個南方 歌曲霸氣外露的姚明,在老婆面前,卻是這副模樣——好可愛好天真好無邪的姚明大哥哥呀!
首先說一句,優秀的人沒有地域之別城鄉之差。我最欣賞的一個朋友就是一個上海男人。不過,我還是不喜歡上海男人。問題不在上海男人身上,在我自己。和有契約精神的人做同事,是非常舒服的。但下班之後,我還是喜歡和肝膽相照、性情豪放、不分彼此的人做朋友。
北方文藝工作者尤愛黑上海人有契約精神被黑成斤斤計較尊重女性被黑成怕老婆難道要學東北有些地方沒事打個老婆才滿意嗎
作為選了魔都男人的妖都妹紙……我表示:
- 三觀正,而且不會要求妻子去吃苦的魔都男人很棒;
- 打扮整潔,再中二也不會殺馬特的魔都男孩也很贊;
- 懂得尊重對方,並且不斤斤計較並不是小男人,這才是大男人,而不是什麼獨斷專橫(你們一直以為的大男人主義,其實是犯賤女和渣男用來打掩護的賤男人主義);
- 懂生活,懂拒絕,不被裝成朋友的乞丐騙錢,這樣的魔都男人很可靠;
- 會分擔家務,愛惜妻子,支持對方成為高層管理而且不嫉妒的魔都男人很有風度;
- 自己有事業而且懂得分辨是非,抵得住誘惑的魔都男人很有原則;
- 注重健康,不煙不酒不晚睡的魔都男孩身材和皮膚很贊(咳咳);
艾瑪都一起第六年了越說越喜歡小男友~
優秀魔都男人不敗壞男人的形象,但是阻礙了垃圾男人的路,所以廣受垃圾男人們的攻擊。畢竟素質低、人品差、重男輕女等毛病沒改掉的就剩下一部分爛人了。補充一個:其實優秀的人還是不分地域、性別和年齡的,看的還是能力和人品。因為你沒混到讓他們覺得可以請你吃飯的程度
農業文明的人給現代文明中人打的標籤。
看到題目,我又一次想起了半兩糧票的故事,如果各位答主不知道半兩糧票,我覺得是不太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為所謂上海人「小氣」、「精明」、「小男人」、「怕老婆」的名聲其來有自,是有歷史的,如果不知道半兩糧票的故事,那說明你很可能完全不了解上海人的名聲的高潮期早就過去了。
我看到有答案居然說「因為周立波」,我只能說周立波沒有這樣的本事,能夠在他出名之前幾十年就讓大家對上海男人留下刻板印象。認真說起來,我們還是要提一提上海的歷史片段,當然是從開埠開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把上海推上了歷史舞台,在此之前,上海只能算是東南一座經濟重鎮,在此之後,上海則迅速成為「冒險家的樂園」。十里夷場上都是最新潮的玩意兒。所謂新潮者,吸引人的有兩個要素,一是新鮮,大家從未見過;二是品質好,既中看又中用。在夷場生活,耳濡目染的都是新做派,新花樣;到夷場走一遭,則是見世面,開洋葷。潮流和趨勢,一時都在此地匯聚。高陽在《胡雪岩》一書里塑造的「劉不才」去了一次上海,前後的變化就很好底反映了這一點。
上海人久居於此,自然適應,初來乍到的「鄉下人」難免顯得格格不入,有點「戇頭戇腦」,「木知木覺」,這大概是上海人嫌棄「鄉下人」的起源。我很難說清這種嫌棄,所厭惡的是「人」,還是「行為習慣」。但這很可能是第一次給人留下了上海人「精明」而「不友善」的印象。何況還有一些流氓本就靠著坑蒙拐騙鄉下來的「土財主」的「不領行情」混生活。既然把鄉下人都當成洋盤和沖頭,那鄉下人的反擊也是順理成章師出有名了。事實上,上海人的黑點並不難找,甚至幾乎每天都有人主動把子彈送上門。小氣,精明,瑣碎,小男人,不喝酒,不打架,斤斤計較,看不起人,還有就是,你們上海人的爺爺其實也是鄉下人誒。上海人和「鄉下人」之間的直接交鋒不僅在民間,在文化界所謂京派海派的爭鋒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不少著名文人都牽涉其間。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京派不是北京嘛,北京也是鄉下?我幾乎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北京在我心目中既是偉大祖國的首都,政治文化的中心,共和國的心臟,同時也是鄉下的一部分。而拋開我的個人偏見,把時間推到上文中十里夷場的同一時刻,如果你看過時人的一些筆記,比較京滬兩地,那麼以其時的上海為參照,北京是符合上海人心中鄉下的特徵的。我以上這幾句關於北京的話,既是反映了上海人心中的想法也是上海人招黑的一個重要來源。上海看不起北京,而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不比一般的鄉下,他的反擊既有力又得人心,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在和上海接近的層面代表被上海黑了多年的鄉下和上海過過招了。所有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關於上海的刻板印象,都可以在北京人民電視台播出的聯歡晚會和電視劇里找到對應的典型人物。北京人民電視台,也就是今天的CCTV。
在我這一代人關於上海人的刻板印象里恐怕都逃不出嚴順開老師在撿皮夾子的小品里的表演,尤其是結尾處那一句「還有半兩糧票」。半兩糧票,是上海獨有的地方糧票品種,半兩,也就是二十五克,這麼小的分量大概相當於類似幾片餅乾的下午小點心而已。在一個忙碌的下午或者懶散的午後,用半兩糧票買一點點零食,墊墊飢,享受片刻的歡愉這是上海人保留的一點生活習慣。這在今天看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寒酸,而在那個時代則成為了上海人「小氣」的象徵。這反映的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所帶來的不理解和偏見。和半兩糧票類似的事情還有上海人雖然窮,卻注重外表的生活方式。當這種生活方式,伴隨著上海人內遷,支援內建設,大小三線,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步伐來到全國各地的時候,各種對上海人的看不慣也遍地開花。比如上海人相處,總有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這種分寸既讓有些人感到舒服,又讓另一些人不適應,在集體主義的氛圍下,這就是上海人不合群的明證。
所有上海人,包括上海男人身上的標籤都來自於那個時代。上海男人圍著圍裙,拿著鍋鏟在灶台旁邊一站,把洗乾淨的河鯽魚放進油鍋,出來噼里啪啦的聲音,這樣的藝術形象極其典型,而在那個時代也是極其特別的。王剛曾經回憶早年到上海電視台做節目,上海的一個攝像師水平很高,合作很愉快,下班以後他叫人家一起去喝酒,結果攝像師一下班就趕緊回家,要去小菜場買菜,還要回家給老婆做飯,當時年輕的王剛非常驚訝,在他想來沒有本事的男人的才會一下班就回家啊。
時代不同了。今天上海已經沒有那麼多戇頭戇腦的鄉下人,而「鄉下人」們也和上海人一樣開始AA制,「大男人」們也樂於分擔家務甚至以做飯為樂趣,人們甚至開始不理解為什麼上海男人忙家務就被叫「小男人」。
我想,這就是因為時代變了。我一直以為第三條是現代成熟男性之必備品格。。。。
哎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東北人打老婆,認為東北人重男輕女,我都貼過至少兩次數據了,沒有任何數據表明東北人有重男輕女或者打老婆的行為,我在同學班聚都得解釋這個問題,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信這個?
而且我很納悶一個問題,不是說上海么東北怎麼就中槍了。。。推薦閱讀:
※如何通過把對方打疼而使衝突停止,而不致對方受傷?
※為什麼我的生活總是過得湊合、將就,怎樣才能過上精微靈細的生活?
※如何向認為「30 元吃頓飯比喝杯咖啡超值」的人說明這杯咖啡的價值?
※哪些歌的歌詞只改幾個字就畫風突變???
※如何選購一款燃油遙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