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科技美學第十季四大旗艦對比?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6166069


截止到目前,四大旗艦系列基本上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套路。

描述產品外觀以及盒子裡面有什麼;

測試屏幕的最高亮度,可視角度和屏佔比;

用熱舞視頻測試嘈雜環境下的通話質量;

錄音筆進行揚聲器音量對比;

以盲評和討好眼球為內核的拍照測試;

對使用時間造成電池損耗忽略不計的續航測試;

片尾賣萌正片。

第十季的上期我看的非常難受。

因為這一期基本把這個公式發揮到了極致。而且明顯走心的程度在下降——這尤其體現於標題中提出四大旗艦的受選者是iPhone X,但視頻的大部分在談iPhone8,同時穿插剪入了小段的iPhone X開箱。尤其是在作為重大更新的屏幕對比一項也使用iPhone8進行代替,這個行為無疑充滿了敷衍的味道。

那岩應該很清楚,對大多數老粉絲而言,哪怕你無數次「重新定義下周」,我們也只會吐槽一句這人怎麼又日常拖更。但我們卻絕不希望看到一件趕工品。況且在這件趕工品里還充滿著乏善可陳的套路,很難收穫到充足實用的信息。

曾經的那岩並不是這樣,他會相對客觀的在產品的體驗和發展方向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是所謂的「正片」,也能拿出讓我們訝異的鏡頭(比如Z5P下火鍋)。他會千里迢迢的拿到S7e的樣機,然後坐在台階上對比S6e開心的閑聊著哎這個鏡頭變平了,這個曲面變圓潤了。他在做「愛撕機膜人」的時候心裡的興奮完全隱藏不住。他會嘆息950XL的不足,並希望WP能痛定思痛,改變自己繼續走下去。

嗯,改變自己繼續走下去。

我們希望你提提iPhone X的這塊新OLED啊,科普一下幾種屏幕封裝技術的區別,科普一下P排列是什麼東西,談談LCD和OLED分別的優劣,哪幾家廠商在做。談談面部識別究竟會走向何方,它是明日的趨勢嗎?

我們希望你談談Note8的筆啊,順便科普一下wacom是怎樣一家公司,你用那幅來自星星的你給我們種草Note系列的事情你還記著吧。你也可以說說最新的Samsung experience系統在流暢性的大幅度提升啊,畢竟三星卡這個概念在這一代或許真的會成為歷史呢。

我們希望你聊聊華為的晶元啊,NPU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東西,它的適用場景是什麼,將來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MaliG72的實際水準究竟是什麼程度,遊戲體驗能和高通一戰嗎?

我們希望你說說小米的進化與未來啊,從2016的一片沉淪,到Mix橫空出世,到最美水桶機米6,到如今雖妥協但仍苛求工藝的Mix2,說說小米將普惠作為特質的戰略,Unibody全陶瓷的工藝難度,說說MIUI9在用戶體驗上實打實的高水準。這都是可以展開的話題啊。

為什麼要定一個流程把自己框死在裡面呢。

曾經,四大旗艦就代表著精品,現在它可能已經開始有點兒蒙塵的意思了。

真想看到那岩回來,想看到那個興奮著開箱,開心的測評,用心的對照的那岩回來。

想看他坐在台階上和我們沒邊沒沿的閑聊。

想看他真心把四大旗艦當成一個招牌來做,並走心地討論自己對每款產品的看法與思考。

而不是這個,「觀眾朋友們你們覺著哪個好看啊,華為好看打個1,蘋果好看打個2,我們一會兒抽獎抽一個幸運觀眾贈送一個蘋果塑料袋

」。

話說我們追了十期,每期翹首以待的四大旗艦測評,怎麼越來越像些塑料袋兒了呢。

@那岩


(破事水回答)

還沒來及看,看完再說吧。

(重新定義下周)

坑爹!

那岩,你不要辜負我們給你眾籌廣告費的一片苦心啊!(雖然並沒有)

我希望後面的部分把 iPhone X 補上!

還有,測試流程僵化,要麼你就全方位測,要麼你就抓重點測!

體驗,最重要。但是,為了體驗而付出的物質,也是必須的。

真正的科技往往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這是科技美學應該追求的,而不是卒、掉粉時間、娜妍、大家廁。這樣只會讓科技美學的原有的受眾流失。還有更新周期,這讓我嚴重懷疑科技美學的運營效率。與內容比,微信公眾號是次要,還不如少搞一些。還有,直播少一些,把時間花在做事上。我明白直播是盈利途徑,但是與其打王者榮耀,還不如幹些正事。

科技美學的節目問題已經需要改觀了。

如果願意的話,我們願意為改進科技美學,出一份力。 @那岩


單說這次評測:

套路化、例行公事可以不責怪你,通話質量是你的特色,錄音效果是新東西,四大旗艦的選取我也贊同,但是——

iPX除了開箱看個外觀,全程沒參加橫評,連屏佔比對比都是(甚至貼著膜的)iP8P出場……顯然是事先拿iP8P錄完大部分工作量(借來的也應該把膜先撕了吧?),iPX到手後趕緊加幾個鏡頭搶個橫評的首發,標題黨嚴重。

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沒誠意的四大旗艦上期吧!

(有播放量,才有廣告收入,所以不要說我對鈉鹽的收入無貢獻)

然後盤點一下現在仍在時間線上關注的B站科技UP:

【Zealer】為了看偶爾有用的小物件或App推薦,以及比較快的手機上手,以及一年一度製作精良的劉翔iPhone評測。

【愛否科技】為了看有時會有參考價值的消費者報告、什麼值得買,視頻本身製作也很用心。

【鍾文澤】為了看旗艦手機評測,東北話聽著親切,話說以上幾個團隊核心外加鈉鹽都是東北的啊。

【大米】為了看SoC性能。

【吳陽】為了看感興趣的新機長啥樣。

【科技美學】已經如願取消關注,聽說出四大旗艦了會去瞅一眼。

對了,猴哥(又一個東北人)在劉翔那裡啥時候登場啊?

電腦方面的還有【Linus】【筆吧評測室】【極客灣】。


就我一個人認為是標題黨么???

明明說的是iPhone X,結果幾乎全拿8 plus來測試,尤其是屏幕和外觀兩個區別最大的點,即使是之前錄的,難道這兩個環節的片段不能補錄一下?反正下個星期也是你定義的,就不能精益求精?


今天剛把上中下全部看完,作為一個不用小米手機的偽米粉,想給小米說幾句,評測中有幾個地方的結論是值得商榷的。

1、錄音。

手機錄音的目的是什麼?大家會議錄音難道不是就聽個響?我個人覺得聲音大,清晰最重要,只要不會失真到聽不出是誰說話就行了,至於是哪個方位?真的重要?我就覺得小米錄音聲音大,有些許失真但識別是誰的聲音沒問題,這難道不好嘛?就像幾年前的手機夜間拍照一樣,你得先拍的能看清楚,再來談畫面質量噪點控制吧。

2、重點的拍照

盲評有其優點有其缺點,優點在於拋開一切參數,就說照片好看不好看。但缺點在於,人是主觀的,蘋果拍的太真實反而不受大家特別是女生的喜愛,還有就是已經有答主提到的,有的照片根本沒拍好也拿來對比,不管是哪家的,似乎不太公平吧。

3、對於MIX2的偏見

三集裡頭說了幾遍MIX2入選是有爭議的,我想請問爭議在哪裡?MIX2為什麼沒資格入選?鈉鹽沒有具體說。而實際從評測結果來看,除了拍照相比頂級旗艦在弱光和防抖方面稍差外,其他無論UNIBODY陶瓷機身、外觀設計、做工、通話質量、配置、系統運行速度以及使用體驗,哪方面不是頂級旗艦水準?

普通消費者可以說小米屌絲、華為爵士什麼的,但是作為評測機構,應該只看產品說話,不要再說什麼誰沒資格誰有資格,科技美學自己定的入選規則,既然是大家把MIX2選進去的,那它就有資格位列年度四大旗艦,很多人有爭議,可是還有更多人認為沒有爭議。


整個視頻看下來,我心裡不斷在重複一句話:

何德何能?

希望你們能看明白我說的是哪一位。


之前在科技美學被Vivo撤廣告費的問題里提過,可惜問題被不可知的力量刪除了,大概內容如下:

科技美學現在的視頻流程僵化、觀點不夠鮮明、評測靠讀參數、開箱靠直播、正片靠片尾賣萌、字幕君秀個存在感、沒什麼專業含量。

那岩當年月入三千憑著一腔熱情自費購機做評測,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前用三星Note 3畫了一幅來自星星的你,在眾多評測者中與眾不同鶴立雞群。現在拉到投資做到算是評測界耳熟能詳的前幾位,然而評測還是一個普通科技愛好者的水平,甚至連當年的新意都沒有了。做廣告也是利益相關。

彭林當年也是窮得揭不開鍋,現在拉到投資做出來好幾期消費者報告都給觀眾做了屏幕、全面屏等詳細的科普,筆記本、耳機的對比導購對消費者大有幫助,更提出了新鮮度、平均邊框寬度等獨家新穎的觀點。就算是做廣告也是做利益不相關的。

那岩你的初心在哪裡?

標題是「iPhone X/三星Note8/華為Mate10Pro/小米MIX2」,結果全程iPhone 8 Plus出鏡,不知道為何。

整個四大旗艦都第十季了,整個流程無非是外觀靠文案、屏幕測測亮度讀讀屏佔比參數、通話找李恩率出來跳跳舞、功放找錄音筆測測分貝、拍照環節靠盲評、續航放個表、最後片尾賣個萌。大致上都沒跳出這個框框。

看完彭林的iPhone 7消費者報告,我知道了色彩管理是什麼。

看完一加5的消費者報告,我知道了一加是怎麼運用不同於蘋果的方法解決sRGB圖片在P3廣色域屏幕上的顯示的。

看完小米Mix2消費者報告,我學到了一種衡量全面屏的新標準。

看完iPhone 8的消費者報告,我知道了所謂神經網路單元、深度學習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我就想問問,看完那岩這一期四大旗艦上集,我們得出了什麼結論?得到了什麼信息?哪台手機包裝內容更多?還是藤原拓海應該用那台手機做杯墊比較好?

要看開箱我可以看王自如,人家拿到機子比那岩早;要看搞笑幽默我可以看鐘文澤,人家不光開箱早還相聲好;要看賣萌我可以看火鍋Testv,人家小劇場不拘一格;要看科普學知識我可以看愛否,人家有乾貨有觀點而且深入淺出。

那岩你的優勢、特點在哪裡?難道真的只靠女主播賣萌嗎?(雖然韓雪女神真的很美)


現在的數碼科技下,這種橫評還是沿用那些公式的步驟。。該更新2.0版了。。。而且,X基本等於沒參戰啊,旗艦橫評啊親。。。這還有啥意義。。。


具體的別人回答的都很詳細,我說句題外話。

有人還記得那岩早期在游泳池測試索尼手機的那期么?那時候的那岩呢?

現在只剩下「你們認為這種設計怎麼樣,覺得好的打1,不好的打2」…

調侃自己,玩老梗,賣萌裝可愛,自己帶節奏。

除了這些現在還有啥了。


看完了,其實我覺得還算不錯啦。。大部分評測的個人和機構都把重點花在拍照和跑分上。

彷彿這兩個贏了,就完全擊敗了對比的手機,雖然這兩個確實也很重要就是了。

但就我個人來說,玩大型3D遊戲的能力,通話質量(清晰度和吵雜環境的降噪)和信號(指手機的2/3/4G信號)和續航(包括待機和日常應用和玩遊戲)是一個手機最重要的地方。看評測就最想看這四個方面的。

其他的拍照,錄音效果,有沒有耳機孔這類就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需求,如果是商務人事的話,拍照和錄音的優先順序說不定就提高到第一位了。

科技美學是少有的會測通話質量的評測,我得到了想知道的信息。。


剛剛參加了盲評,我想說說感受四大旗艦第10季盲評

首先,白天的樣張完美打了那些開口就這個垃圾那個秒殺的人的臉。這幾組照片無論解析力色彩都差距微小,根本沒法做一個客觀的判斷,只能根據個人喜好挑一個。

微距樣張這裡我發現1、3有很明顯的邊緣畫質劣化問題

樣張1

樣張3

對比「2005年」和「2015年」就可以看到邊緣畫質嚴重劣化。這兩者很可能是小米和華為,因為小米的鏡頭肯定不夠高端,邊緣畫質差意料之中。華為用的大光圈也很容易出現邊緣畫質差問題。也不排除是拍照的問題,不得不承認這個盲測做的真的粗枝大葉一點不用心。

但是在放大對比的時候反而是這個樣張3壓倒性勝出,原因大概是這個照片對比度高色彩鮮艷,視覺上似乎更清晰些。可見盲評太容易被某些表面現象誤導了

接下來就徹底暴露盲評的不用心了。樣張4照片都拍糊了,顯然照片拍完都沒檢查。

糊片的樣張4

我猜這個照片是小米MIX2拍的,因為攝像頭光圈最小而且小米的光學防抖半殘廢,弱光下糊片幾率會比較高。不過不考慮糊片我覺得這個照片應該排第一,照片明亮而不過曝,色彩鮮艷但不過分,對手機直出不加濾鏡來說已經無可挑剔了。

人像照片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口嫌體正,平常都說某些主打美顏的手機拍人拍得親媽都不認識了,到了盲評卻一窩蜂選了那個美顏開到最大的。

其實雙攝摳像最好的是樣張2。這應該是note 8拍的,因為note 8人像膚色會明顯偏紅,不好看。所以我毫不猶豫選了iphone的。

自拍延續了人像的問題——萬般皆下品唯有美顏高


為啥在這裡評價,不敢在視頻下評價?

國內的評測不都一個樣,全都收錢。人家送測給你就是讓你寫槍文,就是要你炒首發。

還真有人信。

隔壁有人提到愛否,還從中汲取精華。

可謂是災難中,屎尿亦可充饑飽腹。

然後四大旗艦,也配嗎?

今年

果8,note8,MOTO Z2 force,Xperia XZ Premium,mate10

可謂是各有風采,而我選擇索尼


放一個總票數統計。

Mate10Pro以絕對優勢登頂,領先第二名的Note8多達33.5%(未開啟柔和鮮艷模式)。

從去年差不多同期Mate9被吊打,到現在遙遙領先登頂,一年時間,華為的拍照進步還是非常明顯(Dxo評分也可以看出),但部分場景穩定性有待提升。

不過,也可以看到這次盲評,有效投票數和場景還是有點少。


如果說四年前還是zealer 愛否 科技美學三足鼎立 現在來看,鈉鹽是幾乎沒有進步啊 也許鈉鹽的評測就是這種隨口而談的風格,但是今天看來這隻能算是高配版的開箱了 對消費者來說參考價值越來越小,只能是看個樂呵打發時間

這幾年看的手機評測越來越少,可能過了那個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年齡,也可能是成了iphone的忠實用戶,手機評測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 科技美學的視頻最近一年就看了一期iphone x的 因為得三周之後發貨解饞看的 只能說鈉鹽的評測對我的價值越來越小,也希望算是陪了我整個大學時光的科技美學能找到突破越來越好吧 加油。鈉鹽


基本不看評測,只看開箱。因為評測里不可避免會有不少評測者的主觀因素摻進去。而我自己比較清楚自己的需求。

不怕大家笑話,我是那天逛7吧看到這件事的帖子才知道有那岩這個人。

因為熟悉華為,所以只說一個評測中的瑕疵。錄音時mate 10 pro開了會議模式。這個模式是根據發言者的方位進行記錄和優化,回放時可以單獨播放某一方位發言者的聲音,這點那岩應該不知道。如果用普通模式測試,10 pro的錄音應該會更響亮一點。

關於mate 10的通話聲音質量,前幾天和一位剛從安卓換成果8的女性朋友通完話時,她說咱倆都換了新手機,這次通話音質好像好了很多。通話時她在室內,我在地鐵站出站中,我沒太大感覺,她感覺比較深刻,可能跟mate 10通話質量優化了有關吧。


一直關注那岩,鈉鹽,娜妍,哈哈哈哈。每期不拉。挺有意思的。

身邊的同學會根據測評來買手機,比如,哪個照相好,買哪個。哪個系統流暢買哪個,哪個有特色買哪個。買回來再仔細把玩自己評測一遍。以至於周圍同學三星蘋果化為小米啥型號手機都有,換著玩。

最有意思的是,幾個人拿著手機拍攝同一個景物,然後對比,修圖之後繼續對比,看看哪個好。

這個節目打破了我們的購買習慣,該買蘋果的買了三星,堅定買三星的買了蘋果,一直用蘋果的想換個化為玩玩,一直用小米的想用個蘋果玩玩。反正挺好玩的。

那岩的畫畫還可以,我倒覺得那幾期的作畫是重點,我記得是畫《步步驚心》吧,挺好的。

「還記得那個熟悉的圖標嗎?」

願天堂沒有……

一如既往的支持那岩吧,哈爾濱還是不錯的,挺懷念的。


通話部分華為小米比三星蘋果好不少,更加符合爵士氣定神閑、談吐優雅的氣質。

錄音部分小米的雙dac比其他三個菜雞都好上不少。

當然性能上雖然還沒測試,蘋果>小米>三星>華為差不多


為什麼大家會說那岩沒有創新性呢?個人認為因為這是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一首先是科技美學的風格。

那岩的風格一向是憑使用體驗,而不靠看參數對比。這一點,科技美學沒有變過。又因為是依據使用體驗,所以很多東西必須以橫評的方式來讓消費者有感性的認知。這個感性認知方面的測試一般會盡量地採用簡單而又貼近生活的檢測方法。可能會顯得不那麼高大上,而且又很難有創新突破。因為你想想,幾千年來,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有發生過劇烈的變化嗎?一般有劇烈變化的時候,就是新科技的帶來的強烈衝擊,例如iPhone、ipad剛出來的時候。新鮮的科技帶來的新鮮的體驗,必然容易促使產生新鮮體驗檢測。

二是大環境的變化。

早些年,手機翻天覆地地變化,不可謂不迅猛。這些迅猛的變化,帶來了各款手機,或超前或滯後的特殊點,而針對這些特殊點,每款手機都有其獨特的使用體驗。而這些特殊點正在慢慢地消失,各款手機基本一致,往往只有小細節上的差異,而這些小細節的差異,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帶來多大的不一樣的使用體驗?三星的全視屏,蘋果的全面屏,以及這些號稱全面屏的18:9。真正帶來的除觀感以外的使用體驗,有什麼巨大的差異嗎?另外,前代產品與現代產品之間的微小差異,同樣給人帶來了熟悉感。而人都喜歡新鮮感。

三是市場因素

手機性能基本夠用,多數用戶開始不擔心買到無法使用或者使用體驗特差的產品,那麼這種帶有導購性質的評測視頻自然就少了關注。當人們不再太關心體驗的問題後,科技美學還能否提供其他的興趣點,這就成了一部分觀眾的需求點。

另外,話語權,人是要活下去的,評測是需要投入的。身在市場中的人,永遠無法獨善其身,小心說話,甚至不說某些話和說某些話,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後,當然還是希望,科技美學能夠越來越好,找到自己的盈利方式的基礎上,能再多貢獻出高質量的視頻吧。

再過一到兩年,各家廠商開始尋求差異點的時候,那時候可能會有趣很多。真是懷念那個滑蓋翻蓋旋蓋的時代啊。

另外,如果真正的全面屏加上滑蓋(滑蓋下隱藏這指紋識別攝像頭),我個人會覺得很有趣。


單說說通話質量那個吧(讀研做的就是語音降噪,cool edit 天天用,好懷念)

看到華為在靜音的時候的那條線,還是不出意外的。多麥克風下做到這地步應該說是應該的,我們好幾個師兄都去了華為,想來應該也有他們的功勞吧。

問題是其他三款做得不夠好,應該是不夠重視這個指標。

其實這種降噪測試,不僅是要看背景聲能降到什麼程度。對於不那麼惡劣的環境下(是的,那岩那個環境真的不算太惡劣,比較難做的是背景雜訊是人聲的),也要看對人聲自然度的損傷的(可以在沒有背景雜訊測一段對比)

看到科技美學做這個指標,挺欣慰的。看到做得不夠專業,也有些遺憾。


有些回答看起來好像那岩欠了他很多錢似的……

有些人享受免費的東西,還理直氣壯提要求,怎麼不會臉紅啊

愛看看,不愛看就別看。不要干讓自己失望的事。王自如現在大部分視頻我都不看了。testv的廣告通常也關掉。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評測這種東西當個相聲看就行…啥手機什麼樣你們自己心裡()

江萊也是很難做下去的產業之一

電子產品隨著發展會高度同質化這個已經應驗過兩次了,前兩次是台式機和筆記本

現在國內還在做筆記本評測的只有火雞豬王他們了,一來是受眾小,二來是必要不大…

我用筆記本來舉個栗子算了…我們談筆記本的話先分類,一類是「商務」,一類是「遊戲」。兩類本子在自己圈子裡比

然後先看外觀,配置,電源和可擴展性,這都是參數能看出來的,看完這是個什麼東西心裡就大概有數了

然後拆機看熱管和鰭片,看完對散熱就有數了

最後開機烤個機看看花式撞牆,完

個別品牌額外加一個燈效

現在筆記本評測為啥沒人看了呢,就是因為稍微關心一點筆記本的人對怎麼評測都再清楚不過了,同時產品的同質化又太嚴重。這就使得評測的意義大幅降低了

手機遲早也要步筆記本的後塵的,以後人們買手機估計也會變成如下格式:

買什麼類:遊戲本/商務本

預算:5000/1W/無上限

結果:船,船,ROG/米帝想,水果,巨硬surface

各家的評測都在努力,嘗試在趨於同質的商品里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曾經也有不少人做過類似的嘗試,現在活下來的只剩筆吧的了

——————————————————————————————

回到問題本身

老衲的節目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你們可能會覺得什麼越來越不專業了啊,變水了啊,直播美學啊這種…但是從發展下去的角度來說,這種方向遠比做專業的評測機構穩的多

(這裡說句不好聽的,就那岩那幾個小下手也撐不起你們要的那種高標準評測。你如果真看不下去的話就現在立刻變身巨佬,然後朝那岩的郵箱投個簡歷,拿著四五千的月工資建設你看的下去的評測。不幹那誰也沒辦法)


推薦閱讀:

求拍照好像素高的手機?
你們對於搶購手機是怎麼看的?
如何評價小米手機 4 的工業設計?
如何评价小米手机正面的 Logo?
11年小米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中華酷聯、htc,三星等是如何看待這個市場,以及如何規劃未來的?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智能手機 | 華為手機 | 小米手機 | 三星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