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劍青首張專輯《仍是異鄉人》?
共收錄七首歌曲:《在家鄉》、《不變的事》、《出城》、《平凡故事》、《姥姥》、《匆匆2017》、《讀.匆匆》
今天因為滯留在機場,有空把李劍青十年磨一劍的EP《仍是異鄉人》仔仔細細聽了半日。
最早知道這個名字是李宗盛上一輪『既然青春留不住』巡演,總是帶著兩個徒弟,男的叫李劍青,女的叫白安。然後在楊宗緯那張驚為天人的專輯《原色》中,李劍青除了編曲和提琴之外,更是其中四首歌的作者。
我當時心想,這個七零後的徒弟,李宗盛對他是不是有點兒過於有耐心了?在這個出名要趁早的時代,速度非常重要。荷爾蒙噴發的青少年都被吳亦凡鹿晗們收割完畢,『文藝』這個市場也早已被所謂『民謠』和『小清新』找到了最佳實踐。那麼,作為李宗盛心中的理想型,甚至是衣缽傳人一般的徒弟,李劍青的受眾會是誰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讓我們複習一下這五首嘔心瀝血的新作。大哥在宣傳文案中說它『甚至算不上精雕細琢』,這是實實在在的客氣。一百二十分的匠心匠氣,讓這幾首歌在技術上直接站在了音樂性的絕對高點,這個領先可遠不是『認真』可以達到的。
首先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嫻熟、燦爛的指彈吉他編排,大量的開放定弦、拉開相位互相呼應的吉他副旋律,讓每首歌在聽感上極度豐滿(可能有人會用『過度』來形容)。作為曾經地方樂團小提琴首席,李劍青剛入李宗盛師門的時候吉他『只會刷chord,fingerstyle什麼都不會』(李宗盛語)。到今天這個超過職業樂手的指彈吉他水平,讓人不禁佩服這些年他在可以想像的師傅的嚴苛規訓下,吃過的苦,和長在身上的本事。
古典訓練,科班背景賦予音樂的複雜性,轉調,織體,民歌採風……都放在一邊,就他的唱,對於下班去唱ktv的朋友來說,連查明白拍子都是個挑戰。複雜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異鄉人』本就是人生百味的命題,複雜性成全了包容性;然而,作品難以傳唱(詞曲門檻都高)則是一般藝人在策劃階段就排除掉的問題。
《在家鄉》講述了『你』離開都市,回家鄉探親的人之常情。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故鄉,還像過去一樣,路上的景象提醒著你自己的來處,以及異鄉人的身份;《不變的事》則代表了李劍青自己的樸素的愛情觀(李劍青語),題目就是他的答案,鬆散的節奏中吟唱著入『大三和弦耿直明亮』一樣的篤定;《出城》作為主打歌里,李劍青用出自己拿手的弦樂編配,白描了主人公與他的小城經歷時間的變遷,和『戀人出城』那些並未改變的傷感心事;《平凡故事》則是EP中唯一一首小調,關於那些『不願想起又不肯捨棄』的平凡故事;《姥姥》則大膽地將詞作者的念白直接融入歌中,獻給李劍青自己並未見過的姥姥。
我對這部作品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我折服於它音樂語言上的高度成熟,和改無可改的完成度;另一方面,同樣的原因,讓我說不清楚李劍青是一個『老靈魂』,還是師父的影子。
李宗盛經歷過匱乏、繁華、又有所失落的大時代,在這張EP看似私人化的鄉愁情感中,顯然有著一種審視時代的高度。這張EP其實是他對自己過去在北京生活十年的總結之作。在5月的一場網路直播live中,大哥坦言,這張作品其實很大程度是他自己的情感抒發,李劍青幫他完成了他的選擇與想像。
師父對李劍青的影響是浸透了身心的,我不確定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大哥對李劍青的『製作』並不是一個製作人按照藝人特點和市場定位做出的那種『激髮式』,而是強烈的『烙印式』。大哥自己喜歡指彈吉他,喜歡Michael Hedges,自己做Lee Guitars,九十年代請Paul McCartney的Wings樂隊時期吉他手Laurence Juber給張信哲錄製《愛不留》等作品……指彈風格本是李宗盛自己的熱愛,就這麼直接映射進了本行是小提琴的李劍青的音樂中,讓一個『只會刷chord』的小提琴手生生練成了一把fingerstyle好手。
更強烈的烙印是唱腔,這種說唱結合、長句連排的節奏感在《原色》時期的楊宗緯身上還頗有些違和,而在李劍青身上已經完全內化,毫無保留地繼承。總之,李劍青完全超越了李宗盛製作的一個藝人的層次,他某種意義上是李宗盛的延伸。
最本質的烙印,其實是李宗盛的人文關懷。不知道這個來自廣西小縣城的『滿垛』當初能引起李宗盛的好奇,是否是因為他平凡的出身,有些困頓卻奮力拚搏的狀態,讓大哥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李宗盛聊起早些年製作的陳淑樺、林憶蓮,他說給這些歌手寫的歌,都呼應著當時的時代精神,女性工作賺錢,獨立意識崛起,她們在尋找可以自己做主生活選擇的榜樣和代言。而今天的青年人,是否也有一個可以用作品去響應的精神?
我沒有資格總結,但我覺得,創業融資迎娶白富美的『慾望』,和直接、猛烈、無所不用其極的『快樂』,是迴避不開的兩點。這是娛樂行業前所未有發達的時代,粉絲直接用鈔票和選票供養女團偶像,直接消費人設的商業模式是已經被證明的『與時俱進』(相比之下十年磨一劍,用作品打動人心又是多麼『過時』的方式)。這個快樂至上的消費主義時代,真的已經不能用『浮躁』來形容。因此,李劍青這樣的聲音能否穿過王者榮耀、社會搖和美顏直播,擊中這些守在大城市,努力捕捉階層上升機會的青年人的內心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張作品至少擊中了一個真相,那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差距,讓離鄉青年們無所依歸。故鄉已經如此陌生,而它又不合時宜地提醒著,繁華的都市是『別人的家』。《仍是異鄉人》替我們行使了懷舊的權力,並不是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有資格回鄉,有資格懷念過去,有資格坦白自己那些『回不去』『留不住』的心事。
每個人都可以。所以每個人都應聽見這些。
最開始啊,我們都是夢想家,夢碎了,就只剩想家了。
李劍青和李宗盛的故事
文章來源:
專欄作者:韓松落
http://www.gangaonet.com/zhusanjiao/2017/0702/18350.html
李劍青是桂林人,生於1970年代,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習小提琴,而學習小提琴的機遇,也來得非常偶然,他父親的圍棋棋友中,有個小提琴老師,李劍青的父親,陪小提琴老師下圍棋,老師免費給李劍青教琴。
後來他進入專業藝術院校,成為專業小提琴手。有這樣的功底,轉身去做任何和音樂有關的工作,都不困難,他後來果然轉去學吉他,組樂隊,寫自己的歌。終於,2005年,他在一個音樂比賽上遇到了李宗盛,把刻有自己作品的CD交給了李宗盛。
李宗盛反覆聽過這些作品後,確定他是可造之材,輾轉託人找到他,和他簽約,他由此成為李宗盛的敬業音樂的創作人。
這是傳奇的前半段。
接下來的故事是,他創作了很多作品,出現在了敬業音樂合作藝人的專輯裡,例如余憲忠的《等待是愛情的一種方式》、黎明的《妹子》、品冠的《橋》、林憶蓮的《玩伴》、江美琪的《芥末不辣》、孟庭葦的《我們仨》、袁泉的《你是畢加索》、周筆暢的《為了認識你》,還有楊宗緯的《前戲》《底細》《光影》《唱錯歌詞》。
在幕後創作,為歌手擔任和聲,拉小提琴,為的是走到台前,自己唱自己的歌,但李宗盛似乎一點都不為他著急,似乎一定要讓他成為「大器晚成」型的音樂人。楊宗緯的專輯《原色》中,李劍青寫的《懷珠》和《底細》,原本是他為自己專輯準備的作品,但李宗盛勸他把發唱片這事往後推推。一直到2010年之後,才把他帶到台前。
一旦讓他亮相,李宗盛就毫無保留地為他創造一切機會,真誠而熱烈,他和李劍青合唱,讓「滾石」系的藝人和李劍青合唱。2014年和2015年,李宗盛的巡迴演唱會,李劍青幾乎都是全程助陣。他反覆對李劍青說:「劍青,你要好好利用我啊,你要把我當成很好的平台,你能利用我多少儘快用。」
李劍青把李宗盛稱為「大哥」,但他又說,李宗盛就像他的長輩,他的家人。事實上,李宗盛已經是李劍青精神上的父親,事業上的父親。能找到彼此,是父親的幸運,也是徒弟的幸運
關於《仍是異鄉人》
來源:騰訊娛樂
獻給平凡人的敘事詩:李劍青《仍是異鄉人》EP全網發布_娛樂_騰訊網
7月24日,李劍青音樂作品集《仍是異鄉人》正式全網發行。
李劍青,一直是一個傳奇的名字。除了網路上流傳的作品,他在許多大型演出作為演出嘉賓的表演片段,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多年前李劍青發表過一曲《匆匆》,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以一種不太像流行音樂的姿態,安然沉澱在人們的心裡。這些年來,當所有人都期盼他才華綻放的時候,他看起來依然沉靜,不疾不徐。
新專輯上架——為這個時代的平凡人作歌
對於這張令眾人期待的李劍青全新EP《仍是異鄉人》,製作人李宗盛是這麼說的:『我們並沒有想著怎麼樣去打動人,我們甚至沒有預想發片這個事,我們甚至不能說是在精雕細琢,我們只是想要探索一個方向,想要探索這個浮躁的世界裡,平凡人的處境,想要為他們,用文學的筆觸,說出他們的故事,就自然地走到了這裡』。
二十一世紀初,李宗盛和李劍青,先後從台北和桂林來到了北京。這是一個一切都開始加速的年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新的未來,也有新的擔憂。唱片產業也是。互聯網的掘起,讓音樂的未來顯得充滿可能,卻也讓音樂的本質面貌模糊。身處巨大加速器中的李宗盛和李劍青,沒有選擇跟隨旋轉,而是在這個漩渦中,靜下心來,探看身邊的人,探看他們的處境。
他們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圖像,不是巍然建起的高樓大廈,也不是各地聳立的煙囪工廠,而是在日漸改善的生活和歡聲笑語背後,他們看見了由四面八方湧入大都市的人群,看見最平凡的人的處境,不是表面的喟嘆,而是深入到每一個平凡人內心的畫面。他們想為這些平凡的人,寫下他們真實的故事。
因此,《仍是異鄉人》不是一張一般定義下的流行音樂唱片,卻是屬於更多人的歌;不是一個有關情愛的故事,卻用情更深。
文學性敘事——音樂家與詩人獻給平凡人的詩
「只有詩人的眼睛,會看見身邊匆匆的路人,好奇他們的故事,為他們寫成詞。
只有音樂人的耳朵,會聽見每一個路人心裡的,隱藏的哀傷,把他們寫成歌。」
——在李劍青《仍是異鄉人》作品集第一首對外推出的新作《出城》的文案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鄉愁」是一個太多人表述過的主題,在流行音樂中,這樣的主題通常會被直白的方式表繪,自然流露傷感與喟嘆。然而李宗盛和李劍青想用更文學性的敘事方式,描繪出大時代下,平凡人的面容。區別於創作者個人化的情感表露,在李劍青的作品中,他們更希望通過文學性的音樂美學表達,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身影,讀到自己的故事。
「一個工廠作業員和一個大學教授的心靈價值是同等重要的,不同的歌滿足不同的心靈。」 製作人李宗盛曾這麼說過。當他們打算去敘述這個時代最平凡的人的故事時,他們決定,採用一種平凡大眾都能了解的文學形式,把平凡人的故事,寫成詩。
EP中先行推出的《出城》、《平凡故事》,以及李劍青最早被人熟知的《匆匆》(2017年重新錄製收錄其中)三首作品的歌詞由李宗盛作詞,李劍青譜曲。他們同時遍尋詩篇佳作,包括藍藍的《姥姥》、嚴彬的《在家鄉》、和公路的《不變的事》,創作了三首同名且至情至深的音樂作品,詩人和音樂人的合作,一起寫下這個時代的歌。
在歌詞片段中,我們彷彿能看見一幀幀的黑白照片,看見自己站在通往家鄉和大都市的交叉路口,迷惑著自己真心想要什麼。李宗盛和李劍青,在為這個時代常被忽略的平凡面容繪製出一幅幅圖像,因此彌足珍貴。
不願落地的果實——「時間到了就會來了」
2013年末,李劍青的一曲個人作品《匆匆》發聲,在當時感動了無數人, 在此前的八年間,李劍青跟隨大哥一起工作、學習。除了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合作之外,關於李劍青,更多的出現往往都是隱在大幕和舞台之後的一個名字。李宗盛說,他並沒有對李劍青特別澆灌照顧,而是讓他的枝椏自然向天伸展,「劍青像是一個探索者,你給他鑽一個針眼,他能從其中看見全世界。」他說劍青並不急於「落地」,但是他對劍青音樂的果實殷殷期待。
今年5月,李劍青和李宗盛參與了超級版《大事發聲》演出,直播當晚,劉若英在社交平台不吝讚美:「這對師徒,攢了多年的愛恨情仇,從今晚聽起、看起。我也相信,很多人會因為要看李宗盛大哥而進來看, 而離開時 ,他們也會記住李劍青。」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這期的《大事發聲》錄音棚現場Live直播,讓更多人們記住了李劍青,關於李劍青的討論話題量飆升,人們對他的個人作品愈發期待。隨著李劍青兩首新作《出城》、《平凡故事》及MV陸續發布,打動和吸引了更多的人:《出城》的MV在微博上點閱率超過兩千萬次、《平凡故事》里的「與其沒有聲息地留在故里,還不如乾脆硬著頭皮就千里單騎」,這關於「鄉愁」與「遊離」引發的豆瓣熱門話題短短三天便有上千人討論關注,李劍青也參與其中,作家張佳瑋、韓松落、遠子、趙松、綠妖也紛紛撰文,描述她們自己關於故鄉的故事與心事……此外,緊接著本周四7月27日,李劍青首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不願落地的果實]也將於北京Blue Note開啟,據悉演出開票後僅數分鐘大麥網即售罄,一票難求。
——新EP發行、首次個人音樂會,這一切卻是一場歷經十餘年生長期的開花結果。李劍青在大眾面前的樣貌,似乎越來越清晰了。「時間到了,就會來了。」 對於李劍青來說亦師亦友的李宗盛是這麼說的。
音樂可以隨口歌唱,但是深入其中,卻有無止盡的寶藏,中國如此之大,人人可以表達深情,但是要能找到自己的表述方式,卻是一個深邃的旅程。異鄉的題材隨處都在,但是能夠描繪這個時代平凡的臉孔,卻又需要無比用心。
今日,李劍青全新EP《仍是異鄉人》全網上架。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和李劍青一起踏入對這個時代,對音樂的探索之旅。
第一次知道李劍青這個名字,是因為蘋果的廣告,「你的思念 是久治不愈頑疾……」,李宗盛跟他一老一「少」(中)兩種音色和音樂的編排,一下就打動了我,當然,可能跟影像的渲染和歌詞的感染也有關係,然後就去查這個歌手到底是誰,從此記住了他的名字,但之後也沒有很刻意去關注,直到今天偶然看到他的專輯發布。
任何人從離家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到哪裡都是異鄉人,「家鄉」是永遠都回不去的,這一點,從自己離家的那一刻,就已經深深體會,所以《仍是異鄉人》這個專輯名字是打動了我的
但是說實話,聽下來的感覺,「好聽」,卻沒有很感動。
李宗盛文宣中說「我們甚至不能說是在精雕細琢」,不知道為什麼聽下來卻是相反的感覺。專輯做得很講究,甚至講究到每一個小的細微的轉折、過度和休止,但《仍是異鄉人》這樣的主題、那樣的歌詞,音樂是不是可以不必要那麼「精緻」?
當然不是說要刻意處理得「糙」一點,就這點而言,專輯整體給人的感覺還是自然的,只是總覺得這樣的處理有點過於「認真」,而認真的「鬆散」、認真的技術上的從容總是……怎麼說呢
你不能說,這麼多年磨練鍛造出來的專業上的高度、深度和從容,有什麼錯,也不能說選擇這樣的風格取向有什麼錯,但也許,這些放在別的題材上,跟別的歌詞相配,可能會更舒服。
也許,流落現代都市的異鄉人們,不管「成功」、「不成功」,回不去的,遠不只是「家鄉」。
發到自己公眾號上的原題其實是《大事發聲·李劍青X李宗盛觀後》。
這是一個看了一遍還想再看十遍二十遍的現場。
李劍青、李宗盛、錄音棚、現場。
就憑這幾個關鍵詞,我就直接雞血滿格了。看到耳帝那篇《李宗盛和我們的時代》時,尤其是阿宗的歌單時,如同四年前第一眼看到「既然青春留不住」這幾個字時的不能相信。
6月底,看完一遍,光速推薦給知音閨蜜們,大福說你該寫寫,我說必須啊,等看完五遍以上才敢寫。10月,LIVE看了四遍,而《仍是異鄉人》的專輯,循環三個月了。
《匆匆》(詞:李宗盛 曲:李劍青)
這首歌據說最早面世是2013年11月「既然青春留不住」北京站(嗚,為什麼小巨蛋都沒有唱。。。),但畢竟演唱會Live受眾有限,直面更廣闊大眾應該是在2015年江蘇台的跨年晚會了,在《大事發聲》的Live之前,我一直是更偏好阿宗唱的那些部分,準確地說,和所有我更喜歡原作者唱的歌一樣,這些詞一從阿宗口中出來,故事,畫面和情感立刻顯得那麼深刻,而劍青的聲音,早在小巨蛋現場就領略過其純凈、文藝、華美的一面,這樣的聲音,唱著阿宗的詞,怎麼說也覺得軟了一些,劍青在相當多的地方已經深得大哥真傳,但是「口白」的感覺,還是不到位,唱是唱,念是念,而阿宗,可以把任何歌曲演繹得唱中有念,念中有唱,現場改詞改曲信手拈來,自然純熟,太富個人特色。
可是我一直忽略了一件事(雖然一直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劍青也是作者啊!這次Live一開場,一句話都沒說,先來一首高難的《匆匆》鎮一下場再說。為什麼是高難?等我花時間學點樂理再說(太無厘頭了。。。何年何月。。。)編曲也沒怎麼改,唱法也沒怎麼改,可是,究竟是架不住吉他男的氣場還是怎地,這一次,我終於徹底認可,這是劍青的作品,他的演繹,哪怕及不上阿宗的滄桑(這一點,沒有辦法,阿宗二十多歲的聲音聽起來,比四十歲的劍青大約還要man三倍以上,聲線改不了),那股不同於大哥半戲半真的認真勁,卻給了人同樣厚重的感動,那些熬夜衝鋒上小縣城高中已光榮的小青年們,阿宗是他們中的一個,劍青也是他們中的一個。所以,他也是在唱自己,說初試啼聲會不會太搞笑呢。
《出城》(詞:李宗盛、公路 曲:李劍青)
第一遍聽,就向歌詞跪了。當時正值大緊老師借著阿宗的生日用《越過山丘》向他致敬,儘管楊宗緯唱得無懈可擊,可是大緊老師,對不住,在毫不抹殺您早期青春無悔經典系列的前提下,無論是詞還是曲,我覺得這致敬都顯得極不在線,畫虎不成。
比起《匆匆》對普通離鄉背井的個體回憶其少年懵懂的準確拿捏,《出城》的格局顯得更大。《匆匆》和《出城》兩首,都是以「你」和「我」為對話主體的,《匆匆》從頭到尾,唱著歌和聽著歌的人都會認為那裡的「你」其實就是「我」,代入感非常強烈;而《出城》更有群體感,視角仍是個體,而筆觸卻遠遠超越了「現實里沒有人是孫悟空」和「合奏課隔著舊屏風女孩看不到我臉多紅」的成長故事,寬泛而又不失細緻地描述了「那座父輩們叫家鄉的城」,《匆匆》整首有513個字,《出城》竟然簡短了些,可也有399字,沒有一句話重複,就這樣層層疊疊行雲流水地鋪陳開來。那個「課堂老師忘了教八面玲瓏」的滿垛,到這裡,「若是有鄉音呼喚」,幾乎要「不曉得回頭吧」,「奔波的年輕人 落魄里求安穩 失落里還肯認真」這樣的描寫是不是直接戳中心臟,每一個離家奔波在外的遊子,在失落里還肯認真時,是否都因為心底有著「故鄉」,故鄉里有老去的父輩,有守候的母親,你出了城,城的印記卻永遠都在血液里,所以你可以惆悵,卻不能懈怠,你可以落魄,卻不能遺忘。
看過MV之後,媽媽翻看著孩子黑白照片的場景,淚流滿面,無以言表。沒有去考證一下是否真是劍青的媽媽,和他的家,這已不重要。阿宗在片子里給劍青的寄語專門說,這是李宗盛的命題,這是他的人生感悟,感謝劍青用這麼好的旋律把這些詞表達出來,不能再好。所以,阿宗其實已經幾乎要把關乎音樂的技術傳承給劍青了,他更關注的是表達的變化,終於,似乎,決然告別了情愛的主題,在這樣的年齡和境界里,開始解構自我和故鄉的深層關係。幾乎每一句詞,都是不能再精緻、自然、質樸而深刻的畫面。
《出城》的曲式和《匆匆》相似,都不同於一般意義的AB段,A段很短,很快就呈現了Hook句(你沒見過這兒起高樓吧/他們用老磚砌了新城牆),兩輪B段之後,沒有再來A段,直接bridge兩句(戀人出了城 別過青瓦的老屋頂。。。這裡的弦樂太棒了)又跟進兩輪B段,Hook句總共出現了四次(另三句:你這沒回過的故鄉風往北吹/人們在廣場虛擲時光 老人挨著牆根兒曬著太陽/我看失落他卻平常 來來往往舊日尋常的街坊/山居歲月遺忘了時光),每一次都把情緒推進一層,愛死了「山居歲月遺忘了時光」這一句,而這句之後跟進的最後幾句,更是神來之筆:
一次路過稍解遊子半生惆悵 著色了蒼白想像
電視里放著京劇 青衣的一句婉轉念白
我正在思念於你 不想你就回來了 不想你就回來了
整首歌的文學性和詩意到最後這裡終於展現得淋漓盡致,恕我筆鈍詞窮,只有抄歌詞來表達膜拜之情了。
為什麼說劍青的曲不能再好,旋律線和編曲都十二萬分的考究,網易有一位朋友評論說,劍青的曲,第一次聽總有些怪怪的,反覆多次之後,才愈發感到自然隨性,再簡單一點:好聽。樂理分析我還做不到,阿宗其實也說了,劍青因為是古典功底,他的和聲和行進都是很飽滿很立體的,放到非專業聽眾面前來,也只能憑感覺去理解這句話,我的感覺就是,好聽,且耐聽,那種複雜程度和審美趣味遠遠超過了程式化的芭樂。本題的回答真是寥寥無幾,首答老師顯然是非常專業的,特別提到了「異鄉人」的視角,在文藝風被獨立民謠和小清新壟斷的今日,十年磨一劍的劍青和大哥一起,用更高級的方式關注著更接地氣的情感,這幾首歌,也許不會一夜爆紅,但我無比相信,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它們還會被好好地記得和傳唱,如同我們今天還在唱著羅大佑李宗盛三十年前的歌一樣。
《出城》中還有兩處點睛的地方,就是bridge之前和結尾處的「大歌」——侗族大歌,對我來說,又是滿滿的回憶。2006年,研究生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雜誌社做采編,我們要做貴州專刊,第一次出差,和比我還小的同樣剛剛畢業的一個女孩子一起,兩個人負責黔東南線,8月的貴州山區,不比火爐們涼快,兩人拿著省旅遊局的介紹信沿著碧綠的都柳江一路搭車蹭吃蹭喝,水族,苗族,侗族,古老的村寨,樸實的老鄉,奔波的汗水,和斑斕的故事,永生難忘(梁老師可好?)。回來之後我組了三篇稿,其中一篇就是《小黃大歌》,題目還是編輯部主任石老師改的。小黃是侗族的寨子,在那裡,看到了用板藍根染色和雞蛋清塗抹固色的侗族土布,也在鼓樓下採訪了「行歌坐月」的老人們,沒有聽到現場是最遺憾的——大歌是一種合唱形式,很多少數民族的勞動人民都用歌聲來記錄生活,而大歌最厲害的是沒有譜(不靠譜。。。),全憑記憶代代相傳,而且他們的和聲是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大家全靠領唱引導旋律線和相互的默契來推進,要學個和聲學的話,大歌無疑是最最原生態的案例。劍青在《出城》中引入的其實是大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布穀催春》(黎平大歌隊在外演出主打曲之一),而且只截取了最開始的一段,黔東南最東邊與廣西就是一江之隔,因此出身廣西的劍青,以桂林為原型的《出城》,加入大歌幾乎是渾然天成的,第一段進來是驚艷,而結尾處的漸弱漸隱,配上樂器,如天籟迴響,悠悠不絕。
《平凡故事》(詞:李宗盛 曲:李劍青)
這一首,大愛,深愛。
反覆聽阿宗很久以來,最愛的一首歌非常不著名:《小鎮醫生的故事》,原唱其實是潘越雲,但是聽過阿宗之後,要論對這首歌的意境的表達,哪怕是阿潘,也難望項背。
《出城》的編曲在劍青的打磨下,複雜而精緻,對應著阿宗的作品,偶爾會聽出有《十二樓》和《陰天》的影子,儘管主題完全不同;而《平凡故事》,一聽就想到了《小鎮醫生的故事》,呵呵,都是平凡故事啊,果然是有延續的么?阿宗版本的小鎮醫生,單憑那幾個「喔~~~喔~~~」,多麼簡單的旋律啊,3212,7656,所有的氛圍就這麼兩個「喔」就全都出來了,阿宗的聲音就是小鎮那一頭吹進來的風,就是無意之間揚起的灰塵,就是本來不應當讓每個人都知道的愛情。。。
到了《平凡故事》,愛情已逝,只留下了一個人,「一貧如洗 夕陽餘暉里 赤足站在久荒的地」,這一句把全部的孤寂蒼涼渺小都說盡了。這首歌的MV倒是偷懶,根本沒有拍,等於做了個配音版照片牆PPT,但選用的所有照片都在極度文藝的光影和構圖背後,靜態地,無聲地表達著逢人就大聲說委屈的「平凡」,視覺衝擊力更勝於動態的影像。
最令人沉醉的還是吉他的編排,那個被大哥說最初只會刷chord的劍青,在這首歌里充分體現了一種蛻變,從小提琴手到吉他手說是蛻變也許不準確,但是我更願意認為是從樂手到真正的音樂創作人的蛻變。只能借首答老師的原話幫更專業地表達:「首先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嫻熟、燦爛的指彈吉他編排,大量的開放定弦、拉開相位互相呼應的吉他副旋律,讓每首歌在聽感上極度豐滿」。在我聽過的十分有限的華語流行里,只有兩首歌,讓我向其純吉他編曲以及吉他、旋律和人聲的完美結合跪拜,一首是我寶哥的《沉默之沙》,一首是羅大佑的《鄉愁四韻》,兩首都是極顯功力的慢歌(包括奏和唱)。《平凡故事》的難度,也許及不上這兩首,但的確是非常豐滿的,心癢難搔的,恨不得放棄一切要去學吉他的。
《姥姥》(詞:藍藍 曲:李劍青)
這樣的歌,沒有人不會淚目。而這種淚目,一點也不廉價,相反,珍貴之極。
劍青為什麼能讓這首詩活了起來,他自己的經歷幾乎就是這詩的寫照,每一個字,他一定都如作者一樣,歷經切膚,幾乎都能想到他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時,會有多麼的難以平復。因此,他的旋律他的編曲他的唱腔和這首詩的表達完全一致。
《大事發聲》Live里,聽著劍青溫和內斂的敘述,和他嚴肅的投入的深情的演唱與演奏,第一次就被這編排給震撼了。詩人的念白和劍青的歌聲交替出現,從吉他到小提琴,從主唱到和聲,劍青把一首簡單的詩編排出了極其豐富的層次,卻完全不凌亂。詩人開場的念白和劍青最初的敘述由吉他打底(真好聽啊。。。)此後,「是我可以想到所有陳詞濫調 也是 它絕對的敵人」反覆唱了四遍,四個「喔~~~」也在不斷推進情感,再進一步抒情之後,「聽我這麼說 你就會微笑著 坐在葫蘆架下盤起那條童年時我枕過整整一生的瘸腿」又反覆唱了四遍,加上激越的弦樂(劍青回歸到小提琴手的樣子帥炸),把情緒推向了最高點,朗誦與歌聲漸趨平靜,在淚水就要奪眶而出之前,詩人們已將懷念再次深藏。
用一身的才華打磨出最真摯而精彩的作品,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紀念送給從未謀面卻最愛的人了。
《不變的事》(詞:公路 曲:李劍青)和《在家鄉》(詞:嚴彬 曲:李劍青)
相對於前四首來說,對這兩首的喜歡程度稍次。
《不變的事》是我最不喜歡的。樓上的驢小峰同學說這是「愛琴觀」,哈哈哈,說到我感覺的那個意思了,是愛琴啊不是愛情。。。整首歌直到最後一句才扭扭捏捏說出了「愛你 是不變的事」,作為女性聽眾,作為情感高敏感度的女性聽眾,如果作為劍青愛慕的對象,這太沒有安全感了。哎,在這一點上,劍青跟阿宗對女人心的了解相比,敢不敢說實在是太。。。幼稚了。很多人也提到了「你傷心,我觸景生情,你開心,我餘生盡歡」,可是比起大哥「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了」,難道不覺得小李的表達太晦澀也太虛無了嗎,我還是更喜歡老李這麼簡單直接的,呵呵呵呵。
《在家鄉》這一首,我特別喜歡的是最後一部分:「你的思念 是久治不愈頑疾/你的鄉音 如母親給的胎記/歸來吧 遊子 功名沉浮不必提 稚志初衷別忘記」,似乎到這幾句了,才又回到了熟悉的劍青的風格,而前面的部分,事實上,曲和詞的感覺也是非常緊扣的,只是,這樣的節奏,私以為旋律線可以更平更穩一些。
關於節目的碎念
要說節目製作,《大事發聲》幾乎不能和任何一檔現有的音樂綜藝相比,連一個酷炫的片頭或片花都沒有,也沒有豪華陣容的樂隊或主持人或經紀人,什麼都沒有,可它並不粗糙。看多了炫目的舞台效應,這樣樸素的錄音棚現場,簡單的採訪場景,終於沒有彈幕的簡單到幾個字的文案,一切的簡單化與一位歌手五首歌以上連續演繹的「過癮」,終於可以讓人直面音樂,直切內心。
一直非常非常希望在《我歌》見到的伍佰和楊乃文,也來了這個平台。他們也許和大哥,和劍青一樣,更忠於音樂,每位歌手選擇什麼渠道呈現自己的作品,雖不敢臆測,由此也可見一二。
寫到這裡時,《仍是異鄉人》已經聽了很多遍,節目觀後感也基本寫成了專輯聽後感,聽得越多,越能體會劍青的角色,哪怕這是李宗盛的命題,他也終於借著這命題走向了前台。早在第三季我歌聽說李健要上時,我就十分期待劍青能出來,當時有一位大神說,不行,李健的效果肯定更好。現在看來,果然是大神,李健上節目的效果就毋需細說了,而劍青,也真的,從2005年跟大哥開始,直到現在才算得上出師了。他和李健唯一相同的是,都是低調的創作人。李健自己為人低調,其實他光環很多,從水木年華到秋褲男神,他的學識素養和人格魅力為他的成功加了很多很多分;而劍青的背景要樸素得多,他就是那個滿垛,與大哥的緣分也基於他的勤奮,天賦,和儘管成長時代不同卻相似的命運。《仍是異鄉人》就是這種緣分的必然結晶,這裡的歌,若是換了李健來唱,技術上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可李老師那骨子裡布爾喬亞式的精英知識分子情調,定然無法與老李小李式的普通青年氣質匹配上(話說,老李和小李其實一點也不普通。。。)。所以,我現在並不期待劍青上歌手了,那不是屬於他的舞台,我還是虔誠地等待著,他和阿宗的下一張專輯,他們做了那麼多年的詩經還沒有正式發表,他們精神上的繼續碰撞和藝術上的繼續共鳴,才是最值得等待的。
悄悄打個廣告:
自己非專業胡言亂語的公眾號:美美的野衣裳
昨天去Blue Note看了作品演唱會。不能說是不好,還是有純粹質樸的感覺在的。但是旋律並不那麼好,文本能力基本沒有,做李宗盛的發聲筒、影子,也不是不可以,但就沒有singer-songwriter的意義了,市場上也很明顯地證明沒搶過那些撒開膀子放下架子的民謠們。
李宗盛的強大包裝,是優勢也是劣勢。只用耳機聽不覺,但到了高端的blue note現場,看著聲色犬馬燈紅酒綠,再聽著這種泥土氣息的歌兒,總覺得彆扭。雖然本人經歷和唱的都是小鎮青年進城記,我也聽得出他的真誠和淳樸,但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定位的市場卻並不是,居然聽出了一絲中產階級自顧感傷的虛偽,這種割裂感讓人有些尷尬。不比李宗盛本人的小布爾喬亞式感情歌曲,那就是坦坦蕩蕩的感傷,來去自如。當然,再聽匆匆,還是很不錯的,出城,也還行,始於匆匆,希望不要止於匆匆,加油吧。
最後有幸聽了三首李宗盛(活的李宗盛誒…!),還是那麼棒。
不是專業樂評人,覺得聽歌不只是在聽技巧。那些能感動誰的旋律又或是歌詞,每個人不盡相同。簡單說下這張專輯聽下來的感受。
整張專輯沒有「鄉愁」二字,卻字裡行間訴說著思鄉之愁。城市中時間走的越來越快,清晨的公交站多少次追趕或錯過的班車,地鐵換乘時加快步伐的前行著。很多時候生活教會我們堅強的時候,也被迫讓我們變得沒有時間去懷念。即便突然有人跟你提到「鄉愁」也從一段悠長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單詞。而專輯中多次被提起的「母親」不可否認是對於家鄉的最大牽絆。心中難以割捨的對於親情思念,來的遠比直接講「鄉愁「來的更直接,而作者以第三人稱角度訴說著告別繁華,帶你回到」你「的家鄉。年少,可以看到晚年時坐在長椅上拿起相冊回憶的自己,年長,可以看到年少時光勇敢而努力拚搏的自己。聽著專輯,在的歌曲中,啟程前往回得去或回不去的那個叫做家鄉的地方吧。
《在家鄉》
「你的思念 是久治不愈頑疾 你的鄉音 如母親給的胎記」
收拾行李坐著大巴,沿著下鄉的路回到久未回去的家鄉。他靠著車窗,看著窗外和記憶中沒有變化的景色。想起少年懷志離開家鄉的情景。這裡與城裡不同,依舊可以聽到懷念的鄉音。家鄉,她默默佇立在遠方,也許從未說過「她想你了「,或許是因為覺得太肉麻了,她從未說出口。但每當你回頭望去,她依舊會張開雙臂,溫柔的等待你歸來。這份溫暖,無論功名沉浮,如同母親一樣。
《不變的事》
「你傷心 我觸景生情 你開心 我餘生盡歡」
專輯中唯一一首有關愛情的歌曲。全音符、二分音符、小三和弦、大三和弦都堅定的說著「愛你
是不變的事「歌曲中充滿了李劍青式的愛琴觀。《出城》
「奔波的年輕人落魄里求安穩 失落里還肯認真」
隨著城市發展,時代變遷,家鄉也發生著改變。他路過那座你稱之為做家鄉的城,那座城現在有了新的變化,已經找不回你口中所說的模樣。他說
「你沒見過這兒起高樓吧」,「若是有人用鄉音喚你 你會不曉得回頭吧」,「你這沒回過的故鄉風往北吹」,聽著他人說著自己多年沒回過的家鄉有著新變化,你也會想回去看看吧。歌詞中提到的無所事事的男人、當年貌美如花的姑娘們、出城的戀人、老挨著牆根兒曬太陽的人,又都許了誰一世的光陰呢。時間從未倦怠過這座城,看似平凡無奇又漫長,卻在日常中悄無聲息的老去著,變遷著。一個可以讓漂泊他鄉的人,思念泛濫的作品 。《平凡故事》
「與其沒有聲息地留在故里 還不如乾脆硬著頭皮就千里單騎」
歌曲輕聲訴說著一個出城之後的故事。回想決定出城的原因,拋開熟悉的一切,去到一個未知,撲朔迷離的未來。在夢裡見到了什麼都沒有,一貧如洗的自己,在夢裡見到敢對人訴說委屈的自己。而這些是「我「所害怕的,現實生活中不願看到的情景。看似勇敢的人裹著一層層鎧甲,內心也曾住著一個脆弱的自己。人生或許有許多不得已的故事,但這只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平凡的故事而已。歌曲中」有誰啊「後的停頓,看似疑問的語句,卻在空白的間隙擲地有聲的訴說著」我「。
《姥姥》
「姥姥 我終於可以給你寫一首詩了」
李劍青說《姥姥》這首歌藉由詩人藍藍的詩歌,滿足了他對從未謀面的「姥姥」的一切幻想。
從藍藍的口白開始,眼淚就刷的一下子掉下來了。
「終於「這個詞,是這首詩中最打動我的,覺得這兩個字背後包含了太多時間和感情。對比「姥姥
我可以給你寫一首詩了」和「姥姥 我終於可以給你寫一首詩了」,後者感情色彩完全濃重了很多。所有的故事也由此帶著濃厚的感情展開。詞唱的是《姥姥》,而在心裡掀起了所有對於情親的波瀾。也給出了更多關於珍惜身邊親人的意味。如果可以,回去看看她,也給她一個機會多看看你。《匆匆》(2017版)
「那些過時的青春夢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你肯定懂」
當被問到累不累,你是會不會也曾這樣回答過「離家遠
爸媽問累不累 一般都說不累 就是這樣」,當路過美麗的風景,你心中會不會也想過「我們一看到有好的風景 到哪去 我心裡就想 如果我媽也在就好了」。這首歌獻給每一位在異鄉努力打拚的你我。縱覽整張專輯李劍青包攬了作曲,同時擔任了專輯中歌曲的編曲、和聲、木吉他、弦樂、甚至鐵琴。是一張音樂人參與度很高的作品。可以感到受細節非常用心,是一張非常真誠的作品。音樂平台免費試聽的情況下,可以直接聽到好張專輯是賺到了。怎麼講呢,即便是採用付費形式,也是值得支付的專輯。
這是我唯一不想跟別人分享的專輯,也是不相信身邊的朋友能聽得懂的專輯。
每一首歌都好聽唉。^V^
不知道怎麼評價。聽完哭成了狗。
年紀大了呀。幾年後的《匆匆》越來越像李宗盛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音樂節目中,唱李宗盛的歌的人很少?
※為什麼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突然一下能聽懂李宗盛的歌了?
※如何評價李宗盛的《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數字專輯?
※李宗盛的哪句歌詞打動過你?
※如何評價李宗盛2015年的「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