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位園林專家聯名致信中國工程院,反對俞孔堅入選」?

景觀頭條 | 中國風景園林VS土人!!!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AwNTA5OQ==mid=2649978562idx=1sn=ee0ce4abbfbfae6b14bbf94eb0162ddechksm=f2785906c50fd010a7f7e0fb7d6c203d08ca4ae08c4e2b2d35aa617afe37c1baa8288c5c5ddampshare=1scene=1srcid=05139c1WK6p7Y9JVLLqNerA4#rd


這個問題在另一個問題中回答過了,就換一個角度答些不一樣的吧。

首先,園林行業到現在一直都不是一個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頂多算是為人民生活錦上添花。園林專業的性質決定人們很難評判成果的好壞。你說建築設計的不好樓會塌,出人命可是大事。但園林呢?平面圖丑一點,空間劃分不合理一點,樹種少一點會出人命嗎?君不見5678線小城市即使沒有細緻入微的設計,只有簡單粗暴的綠化,人們不也生活得挺好嗎?

其次,這一行在2000年初由於經歷了地產發展的黃金十年而像打了雞血一樣狂奔猛進,看似專業做大了,但其實准入門檻依舊非常之低。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呢?就是一種即使你是民科你也能辦成事的感覺。

就像普通非物理專業的人常上一些科普網站,看過一些談論弦理論的文章,就誤把自己對名詞本身的熟悉等同於專業人士對理論內容的了解。

大部分普通人不懂美學,不懂園林,不懂什麼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但是人家知道在自家院子找塊場地,鋪條路種點樹,再加把座椅,就能做成一個可以乘涼喝酒的園子啊。你能說他們懂得的園林設計知識有你專業嗎?認得的園林植物有你多嗎?畫出的圖有你透視准嗎?但是不也能造一個「園子」?(可能就是丑點= =)

加之本專業的准入技能確實基本沒什麼含金量(不同意的請大家摸著良心問問,同是為了高質量完成一件專業任務,自己學的哪些東西能和計算機、金融、醫學、生物專業需要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門檻高度相媲美?),造成各種阿貓阿狗都能來分一杯羹。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業內專家,你覺得應該如何突出自身專業的重要性呢?

所以,傳統文化當仁不讓是一個永遠不會錯的切入點。

此外,現代風景園林學起步於西方,風景園林在我國從無到有再到成為一級學科,到現在基本也就幾十年,其實從專業創立初期到現在都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是理論的問題。美學、歷史和植物是園林專業設立之初最先能夠抓住的重點。所以發展初期肯定要圍繞這些方面著書立說,樹立學科理論基礎。

第二個是發展的問題。就像中國的當代藝術由於文革的原因,缺少和西方一樣的連續發展過程,從而造成現今意識形態存在斷層。園林專業實在是一個太年輕的專業,年輕到還沒有充分發展到能足夠以理性和科學做為基礎的層次。而最初將專業做大的一批人又多是同一出身,為了發展難免抱團和延續以往的理論,從而造成一眾專家以古典園林為尊的現狀。

第三個是過分講究血統的問題。這是一個附帶的問題。有句話是說屠龍勇士終成惡龍,我相信這些話現在形容行業專家,形容俞都不過分。創立初期大家廣拉不同背景的人攢事情,事情辦成了又開始論資排輩,排擠非「正統」出身的人……這無疑也是阻礙學科進步的。

而一個學科要發展,肯定不能是一枝獨秀,而應該是百花齊放。所以,在這裡俞的意義在於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看待園林設計的視角,西方的理論不管他是否用到了用對了,至少對於豐富學科的內涵,提高准入門檻以及擴大行業的社會意義是有積極作用的。

另外,拋開俞的人品和商人屬性,專家們的態度和激烈用詞不談,從辦成一件事的角度來說,事情往往是要合情也要合理才能辦成的。

俞有貢獻是沒錯,這是合理。但是他為了發展自己的理論而高調提出的反對傳統園林的論調,無疑是在給一眾靠古典園林理論來促進學科發展的老專家們一記耳光。如果現在俞又想評院士,你讓這些專家的臉往哪放?這是不合情。

所以有了這封信一點也不奇怪。只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宿舍因為一點小問題還會抱團搞孤立呢,更何況是不同的利益團體。

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只有混亂和痛苦從不說謊。看了這封信就覺得刷新三觀的同學,恭喜見識到真實的成人世界。


在政府部門園林相關工作。

俞孔堅現在的噱頭,真是能牢牢抓住各大領導的心。

就我所在城市來說,中高層領導有三個容易被俞煽動的共性:

1.農家出身,或者即便是城市出生,也以小城鎮居多。童年、少年期恰逢中國沒有大踏步城市化,對鄉土、鄉愁和農村、自然,都有割捨不下的情結。

2.雖有如此鄉土情結,卻是斷斷不會再回去鄉村生活的。畢竟那裡的真實,是一個髒亂窮的地方。領導們多有外國考察的經歷,相反,對國外利用極大財力、資源塑造的整潔,大氣,現代景觀有極深刻印象。舉例來說,大草坪。

3.城市建設的各種政績要求,需要園林景觀呈現出醒目、大氣、現代的效果。這樣,才能算錢花到位,花出了效果,城市景觀提升了檔次。

國外考察所見的現代景觀,結合揮之不去的鄉愁,再加上醒目的標誌物這不就對了俞孔堅後期的「大腳美學」的胃口?

一方面,領導們自己身居高位,卻要號稱,為人民;這樣好了,大腳美學是反對古典園林這種只為少部分人服務的園林的。口號有了,喊得響亮,項目又可以冠冕堂皇的上馬了。

另一方面,鄉土植物的應用,也顯得很生態了,不會有人說浪費了,也不會有人喊面子工程了,鄉土!鄉土是啥?是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是生態化的!情結滿足了,生態效益也保住了。

再一方面,醒目的標誌物,大氣流暢的現代景觀,這不是向著西方國家大步靠攏嗎?城市建設一大步,現代化基本完成了。

在這裡,不評價俞孔堅的設計水平。但從上面所說的來看,他非常投機的,把各大甲方忽悠的一愣一愣。

我們國家,本來就如人民的名義里說的一樣,一把手有絕對的話語權。

風景園林,又是個短期內見不到長遠利益效果,不出意外不會有大的違規問題的事情。

所以一個城市的園林景觀,哪個領導都可以提出意見。意見一旦提出,沒有幾個人敢輕易反對。

再者了,哪怕意見提的不好,種幾棵樹罷了,大不了花點錢養、換,下次來個新領導,重新做唄。誰願意冒險去跟領導說,這裡不適合這樣做?

俞孔堅早期的項目,引起很大議論,確實有獨樹一幟,與眾不同,對當時讀書的我,簡直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可惜後來的那些,依葫蘆畫瓢,一套東西反覆用,投其所好,讓領導拍板即可。反正適不適合,沒人說。

作為學科帶頭的一份子,所做的不應當是擺正學科地位,糾正這些年,各大領導對園林專業的誤解嗎?不該是借著自己的名聲,去因地制宜,讓園林專業少受政治束縛嗎?可是他沒有做這些,反而把不良風氣吹大了。

因此就此來說,不認為他能夠做一個好帶頭人。


有人說俞孔堅批評傳統園林落伍了,我想這是學術爭論問題,不應該上綱上線引申到倫理道德上來。要說我國的意識形態,一開始可是堅決反對封資修的東西呢,要不然園林專業為什麼當年會被撤銷?落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觀點的。空間藝術是無國界的。只是說空間的使用方式有國界。

有人說俞孔堅不懂植物學,種的樹有問題。但是,俞孔堅是北林畢業的,大家可以翻開第一版《園林樹木學》,他是參與編寫的。不懂植物學能讓他編教材?種樹有問題。。我想不可能有設計師種的樹,都沒有問題的。

有人說他商業意識太濃厚,我想,這都什麼時代了,當老師賺錢難道有問題嗎?知識分子參與市場經濟,是一個國家進步繁榮的象徵,怎麼能被指責?既然是市場經濟,就必然有不好看的商業手段。設計也是做生意,不需要把它看的太神聖。試問哪個大學的設計老師不在外賺錢的?只不過有多有少罷了。

不過俞老師的確有很多設計太概念化,比如在很多縣一級的城市,他的設計遭到了人民群眾的反對。

理論上來說,也真的沒有什麼理論很突出。

既然院士評選是看學術貢獻,我想俞老師應該是不達標,客觀上,兩院也永遠不會讓有爭議的人當選院士。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難道作為一個設計師,他被人認可的方式,就只有當選院士嗎?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俞老師已經達到了不需要任何榮譽頭銜來美化自己的程度了。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做到?


建築院校吃瓜群眾看不下去了。。。有位北林的朋友,你們作為行業帶頭大哥,真的好意思職責俞孔堅做公司項目,不做科研?

北林老師開公司開工作室的不要太多好吧,吃相別太難看。俞孔堅一直在發論文,引用數真心天文數字,都滲透到建築規劃這邊了。。。建築學報,城市規劃這些頂刊上時不時能看到。裝睡的人看得到嗎?

從這次聯名信來看,風景園林果真是腐朽不堪,看來清華搞景觀是大好事,徹徹底底地洗一次牌最好。


謝@羅某邀。防撕逼匿名

俞的對立面,包括但不限於「北林派」,不是「老學究」,不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不是「中國傳統園林」。

還有什麼?

還有眾多沉下心來做學術,不屑於翻譯一個國外的理論,冠上自己名號沽名釣譽的良心學者。

還有一干出了高於市場平均好幾倍的設計費,買了設計,想要創建一個高水平公園卻不得不失望而歸的甲方。

還有千千萬萬想要認認真真研究生態、研究尺度、研究美學、研究植物搭配,夢想做出自己滿意的公園的從業人員。

俞當選了院士,也就是昭告天下,俞這一套「具有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品行端正、學風正派」,「維護了學科道德,起到表率作用」。

呵呵,那中國的風景園林,或者說是景觀界,才真是完了。


北林的,匿了。對老俞的態度:本科受各大老師的影響,鄙視。研究生受同學的影響,榨乾實習生的吸血鬼。博士,真正讀了很多老俞的論文,對他的情感也變得複雜了起來,應該是敬佩+不恥共存吧。

老俞以一己之力能在行業里掀起如此滔天巨浪也是厲害。要說他沒有學術水平,那是瞎扯。看過他論文(發表在靠譜期刊上的)的都應該認可對他的學術敏感度和研究成果,同時也能看出他這個人滑頭。同一核心內容的理論套用了兩個尺度,連續發了兩個不同牛刊,綜述都不用重寫了。。。不過還是因為他的論文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也能看出來,將研究擴展到地理學科範疇,發國內牛刊,至少學術眼界和素養都是很高的。

其次是他的設計。個人認為老俞很精明,他的設計帶有其強烈的個人特點,這些特點一定是他精心挑選、誇張、設計出來的。不說設計好壞,基本上看見這些元素,你就能大概猜出是土人八九不離十。想當初看奧森各個競標方案時,土人的方案還真是超有辨識度。。。當然,有辨識度不等於好,但是會在這個浮躁的行業現狀中獨樹一幟,高話題度,高知名度。那些罵他的人反倒給他提高了知名度。所以,一眾甲方慕名而去。。。

再次是他公開發表的設計理念和言論,具有極強的民科即視感。。。太極端了。。。不過這年頭,話不說滿,還怎麼忽悠政府甲方?

總結來看,老俞在該嚴謹的學術圈,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做學術發論文,成了業界大牛;在不需要嚴謹的設計圈和商業圈,披上民科的偽裝,忽悠一批算一批。大小粉絲和對立者罵得越凶,他知名度越高。

不敢評論20專家的動機,雖然肯定老俞水平和能力但也不支持他評院士。有多少人真了解他的真才實學,還是只是被他民科濃郁的演講洗腦才支持他的?院士對於一個學科的意義太重大了!如果他當了院士,就意味著他那些民科式的言論也成為了金玉良言,到那時,風景園林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翻車了。


傳統園林設計需要革命,但不一定沿著俞博士指引的方向,唯一相同的是,雙方用的都是文革式語言批評對方。

傳統園林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作為最高審美準則,我們要想一想,這一套審美準則是否依然適應現代設計的審美變化,它又如何評判抽象、簡潔而又有東方韻味的設計,比如這幾年在住區景觀中新中式風格的探索,比如蘇州博物館的庭院山水,很現代又很中國,但再厲害的自然也開不出來這樣的景觀形式,以前將形似自然擺在很高的位置,追求人化的自然,現在是將自然文化景觀的神韻注入到人為的作品中去,更像是自然的人化。所以,我們首先是要承認,傳統的園林審美準則已經不適應現代公民日益增長的設計需要。

其次,傳統園林設計需要革新,但革新的方向到底是什麼?是不是要將封建老爺丫頭的花木水石都打翻在地,換上勞動人民豐產的蜀稷稻麥梁?除了小腳和大腳,難道就沒有正常的腳丫了嗎?小腳要放開,園林的視野也要放大,但矯枉就要過大嗎?除了大小緯度,不是還有胖瘦不是嗎。放大一點兒,變瘦一點而,正常一點兒,現代一點兒,就很好看了。

最後談談新中式作為革新方向的一種探索,「新」在擺脫傳統園林繁複小巧的束縛,結合新材料新技術,變得簡潔大氣一些,「中」在繼承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和形象元素,重新變形組合,仔細體察,中式景觀的意境依然存在。我想這應該不是宛自天開的感覺,就像中國傳統山水畫一樣,寫意更在形似之外。所謂象外之景,物外之意是也。


就題目來說把中國風景園林放在對立面就是範圍攻擊了,屬於媒體常用手法;再者兩邊黑點都多,不喜俞的人也分不喜其個人作風品性或者不認可其設計等多類。各大院校老師批判之聲也是頗多,但學生作業照樣用棧道跑道、濕地水泡泡,景窗等手法用的不亦樂乎,設計師也用這套當對政府、甲方的說辭很是投其所好。

這個鍋也不該中國風景園林來背,從留學狗的角度來看,國外的景觀教學也是精分的厲害。有喜歡大規模景觀設計規劃人工植入步道的,也有安心研究植物配比,景觀小品的,有喜歡動態變化人為干預的,也有軟性植入、保持原風貌的,本身從教育角度來看,多樣性是好的,實驗什麼的也是做出來了才能看到績效。

但是私以為做出來的東西真正好不好不是你理念多先進,不是你設計多霸道,不是你效果圖裡演講的多麼激動人心,而是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本。這話說出來很套話,但仍然是設計的重中之重。

而這一點,其實真正去過了很多國外的實際案例,發現很多效果圖超贊分析吹上天的設計,早已荒廢不一樣,有種買家秀的欺騙感。而有些保持原風貌的森林公園保護以及針灸式的設計反而做的很好,很多城市裡的口袋公園也是人和自然相得益彰。這也引出了很多專業的問題,比如要不要大規模人為規劃干預?景觀師建築師到底要設計到哪種程度?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尺度。

國外真邊真的很熱愛跑步和騎行運動,所以他們的大型景觀公園步行尺度都偏大、屬於我慢慢走要走許久才能走完半圈,而且他們這邊社交行為多發生在酒吧(感覺倫敦這邊生活的外國人真的很無聊,除了喝酒就是喝酒)。但中國景觀更多是飯余茶涼後散步或者遛狗閑聊,也是廣大勞動人民辛苦後嘮嗑家常的地方,那麼尺度需不需要這麼大規模呢?休憩交往空間是不是應該更多呢?

總而言之,中國景觀確實有些守舊,行內行外批評聲音也很多。俞的設計的確吸取很多國外的經驗,思路上來講規劃也比國內的某些小磕小碰做的宏觀,從建築實驗上來講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其人也是善於利用甲方的需求和國際景觀設計的「政治正確」,算是很精明的商人和媒體人。但他的設計也有許多欠缺的比如景觀細部和近人尺度的設計、對原貌的過多修改等等。比起其他提名人來說,院士這個名頭對他來說還是有些距離的。況且他早期批了那麼多中國景觀的傲慢之處,最後又漸漸化身成了傲慢;批判中國學究們又要接受院士這一體制內的榮耀;本身也是矛盾無比的,如同那凝視深淵之人也被深淵凝視,一個道理。


不太了解俞本人,還是個學生,看過他的一些書《生存的藝術》《與市長的對話~》等等,當時的確被洗腦得很厲害,一度迷他,也很喜歡他的設計作品。。。但是,後來發現,真的他的好多設計作品都一樣的模式!!!感覺像流線生產的一樣!!!

而且同學們也常借鑒土人的設計,各種用濫的紅飄帶,泡泡水,柳葉島等等等

發現問題嗎?作為學生的我們,自我辨別能力很差,要是俞做了院士。。。我真不想各大城市都是彩色飄帶,彩色構架,彩色橋,至少有點地域特色,人文風情啊~

雖然現在的確是現代化社會,古典園林一部分不適用於現代化社會 (看到其他非專業人士,居然說什麼因為拙政園太擠,早該拋棄了。。。。。。暈),但是設計手法,的的確確是不變的,古典園林裡面的借景,漏景,障景,框景,點景,等等設計手法,哪一個不是現代設計要考慮的??只不過,設計材料設計元素變了而已。。。。看到俞一昧的批評古典園林,很心痛。

關於野草之美,的確我很贊同這一點,我很喜歡在設計中用點觀賞草,(我不喜歡野草這個說法,我覺得沒有什麼野草,只有沒有應用到的植物),但是公園設計完成,使用的是大眾,大眾能夠考慮草帶來的生態效益,回憶起鄉愁???我想他們考慮的大多是,這些草到處長怎麼擋住路了?這麼多草裡面會不會有蛇?這些草的葉子怎麼割到我腿了?所以,有這樣想法是一回事,把想法落到實處又是一回事,使用後又是一回事。看看上海後灘公園,有些路段真的不敢走。。。俞的這方面想法概念很不錯,可沒見到有什麼深入研究。。。


匿名回答一發。

作為風景園林從業人員,我們都默認俞孔堅=紅飄帶+野草+稻田。

也算一種風格吧,但是也就這麼一個風格。

設計項目基本跟場地脫節,只注重眼球,很多破壞環境的舉措,但是人家是商人,能忽悠,所以心疼的看到一片又一片的地變成紅飄帶+稻田。

學術方面這人沒啥建樹,所謂了著作也是老生常談的保護環境,but他自己的設計都做不到。

總而言之,他真的不配。


連知乎里評論這個問題的人,都要匿名,不敢想我國景觀學術圈~


20位專家什麼來頭?


我對這個事情的第一反應是看熱鬧。

為啥熱鬧?

首先是關於景觀這個事情一直以來學科內部就打得不可開交好不好,互相看不上。

叫風景園林的,叫景觀的,叫景觀建築學的,也有環藝,也有園林,然後根據學校師資各自安排課程。亂七八糟。

學派內部也互相內心看不上,農林學院的,建築規劃的,藝術類的,都覺得自己有特點。呵呵。

這次這些聯名簽字的還有第二支力量,那就是最強的建築力量,包括孫,庄,趙為代表的。分別是重大清華華工老八校的。建築老牌院校其實一直瞧不上做外部空間設計的這幫人,無論從學科等級(建築規劃一直都是一類學科,景觀是近年才升上來),體系發展完備程度,藝術與技術結合的複雜程度,的確建築更甚一籌,似乎看不上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

說說我了解的俞。

05年左右,做布達拉宮前廣場投標,包括羅布林卡片區,甲方安排我們投標的一起吃飯,他最後飛到,也不避諱,對下屬說方案文本啥樣子,才開始熟悉,然後他主要是出個場,印象深刻是吃飯很猛。

07年在加拿大做講座被齊康的一個研究生問到現場現形,呵呵(雖說齊大爺風傳也不是什麼善茬兒)。

他夠努力夠聰敏,也運氣好,哈佛聽過誰誰的課就敢說師從,要知道中國人理解的師從是什麼意思,還是有區別的。。。。。。

懂營銷,太懂了,作為曾經很懂營銷的既得利益者們坐不住了,感覺這個人太厲害了,而他厲害更在於通過營銷獲得了設計服務層面少有的話語強勢,地方高層領導很買他的帳,他偏偏找的落實的團隊還不夠成熟,或者說項目落地的管控出了問題。於是拿走高額設計費的同時,自然飽受基礎官員詬病和其他啃剩下骨頭設計單位的眼紅。

建築根系出身的所有人都在說他的基本功和藝術修養差,這是農林院校的學園林的美育修為自身問題,所以他後來的作品造型段位也就在這個地方了。

在搞了實際項目有個十來年的設計師眼裡,那些什麼生態,都是空了吹。。。。。。

等到我們能像美國人一樣構建生態效應模型並務實的反映在設計裡面再說,這是需要穩定的設計費,穩定的設計環境,穩定的話語權,穩定的誠信學術,一起作保障的好么?

反映了太多有意思的事情了不是么?

最後說下,不是中國風景園林vs土人。知乎這標題也是讓我暈菜,極為不恰當的博眼球標題,祝賀你,知乎就快知音了。


引用某業界人士的話「 像樣的設計批評一直弄不出來,學術批評才是力量,罵人沒有力量。 」


感覺是被坑過的甲方來找麻煩了


哈哈,海綿城市中經常有俞教授的名字,不知道他人如何,不作評論。只是在同行業中,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也很正常。


說明20位園林專家也不過一個俞孔堅罷了


一個最簡單的判斷,20個老院士聯合起來抵觸他一個人,不管他這個人到底怎麼樣,至少在為人方面是有問題的,不然不會引來眾怒,所以就基於這個理由,就應該打掉他的候選人資格。至於學術爭論,不要上升到價值判斷和人身攻擊就好了,僅僅限於學術的範圍就可以了,但顯然他的某些言論是涉及價值判斷的,這個就有問題了。


這又是一個打著北大旗號招搖撞騙的大忽悠,利用這幾年來全國都要搞生態園林建設同時這些大小領導對高深理論不感冒偏好於他的民科學說;利用其實這些領導關心的根本就不是什麼生態改不改造,而是如何跟上級要錢把錢花掉需要一個專家來背書尤其是像俞這樣不可多得的北大教授來站台這樣一個心理。

這些反對恐怕不一定能有成效,這樣一個走上層路線的北大教授,不是幾個反對聲音就能拿下的,何況他是浙江人,鬼知道他還認識多少高層呢?其次他手下的土人設計院公司,業內毒瘤,和多少人有利益關係,又和多少領導有著不可知的交易,這些人肯定都想要保他。再加上又是北大的教授,景觀學院的院長,北大肯定要為他評院士站台的。這次他的提名就是院士提名+中國科協雙提名的。

但最主要的還是:浙江人+走上層路線。二十名專家又有毛用,水電學會又有個毛用,這裡邊有幾個是可以有渠道直接聯繫高層領導的呢?在這個浙江官員扎堆進入中央的情況下,縱使你能反對得了他今年評院士,兩年、四年之後呢?


匿名里應該有熟悉老俞的大神,我就不匿了,反正級別不夠沒人鳥我的。講講我個人的理解吧。本科那會正好趕上中山歧江公園獲獎那趟,那個對老俞和土人的蔥白啊,於是各種找土人的案例,各種找老俞的身平事迹。反規劃是不是,多牛逼啊!各種基於GIS分析的生態規劃設計是不是,多牛逼啊!那段時間老俞絕對是我的偶像,不僅在設計上有有別於傳統園林的想法,離經叛道,符合年青人創(pan)新(ni)的性格嘛,而且還翻譯了很多國外的專業書籍,對那個年代的風景園林設計行業絕對是衝擊性的、有益的,那個時期我是各種模仿土人。這種狀態大概持續了4~5年吧,某年某月終於成功把老俞和土人引進到了我們那個城市,與我們院一起深度合作了兩個項目,貼身陪了老俞2天(保鏢),終於有機會近距離的向偶像及其團隊學習了。正兒八經的學了他們基於GIS的各種分析方法和各種生態設計方法。不學還好,學了後,偶像塌陷了。各種不能落地,各種表面生態,各種人為工業痕迹,各種千篇一律,從此這個城市再也沒有邀請土人參加重大項目的規劃設計。我開始反思,開始把老俞和土人在我心中的地位一點點的往回撥。不可否認,俞孔堅對中國景觀或風景園林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在2017的今天,老俞和土人的設計風格已談不上是行業的先鋒了。雖然在ASLA各種獲獎。雖然曾經是我認為的先鋒。至於院士這事,我不懂,級別能力不夠,不便評價。雖然已不是我的偶像,但是還是要感謝你為我們這個行業帶來的積極變化。是否院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確實改變了我們這個行業的走向,不管你喜歡與否。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建築工程會畫假窗?
如何評價洛杉磯潘興廣場改造競賽方案?
準備研究生做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方向,實習應該找設計方向還是生態環境研究方向?
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手繪有多重要?

TAG:城市規劃 | 俞孔堅 | 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