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也會覺得通脹那麼高,以後收回來的是一堆廢紙嗎?


首先,銀行不是拿自己的錢去放貸款的。

存銀行的錢。

變廢紙也沒關係,廢紙還給你就好了。


不會, 因為銀行拿到的存款是A%的利率, 放出去的貸款是B%的利率,B%-A%永遠都大於0, 大概利差在3%左右. 不管中國還是美國,差不都都是這樣.

所以銀行要考慮的是, 錢能不能貸出去, 錢能不能收回來.

另外銀行有槓桿率, 槓桿來源於存款. 所以只要利差能保證, 加上槓桿, 就可以賺取超過通脹的利潤. 銀行的槓桿率一般都在5倍以上.

有些人問槓桿的來源的問題。銀行有凈資產,就是銀行的資產,總資產減去凈資產的那部分資產,都是槓桿。正是因為銀行有槓桿,所以這麼小的利差也可以賺這麼多錢。然後這麼多利潤可以超過通脹,可以抵禦通脹。

PS: 銀行是會從通貨膨脹中受益的行業, 特別喜歡通貨膨脹, 而且能夠抵禦通貨膨脹

PS: 樓上幾個回答, 明顯都是太陽黑子


我們是吃利差,不是吃貸款利息


不會。搞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通貨膨脹會讓銀行持有的資產(也就是信貸)貶值,這個對銀行不利。

但是銀行自己的負債(也就是儲蓄)也在貶值,這個對銀行有利。

只要資產一直的收益大於負債的成本,利差超過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銀行就有得賺。


銀行放貸不會考慮通貨導致收回來廢紙,

銀行收收回來的還不是儲戶的錢,又不是銀行自己的錢。

再者,目前銀現貸款都是抵押,收不回來,還有房子,機器,等,有實物,再怎麼通貨,實物總是有用的。而且一般貸款,銀行還會要求辦理附帶業務,這些都是賺錢的另一個門路。

最後,銀行做長期貸款,都會做浮動利率,保持自己的利差。如果真的有苗頭不對,銀行馬上會有辦法脫手的,資產證券化,轉讓等。

不過現在大多數銀行都開始做中間業務,單純靠利差賺錢,已經沒什麼賺頭了。大多銀行利差在2.4左右,而類信貸等中間業務的利潤率能達到6.0多。大家都蜂擁而上做這些了。


你存進銀行的錢是銀行的負債啊!相當於銀行借你的錢啊!


你想多了,本來他的錢,就是別人的存款0.0

不過是把別人的廢紙,變的更多,而他吃一部分利率差而已

銀行利潤_360百科


簡單的理解樓上有答案,但是更複雜的情況下,比如說固定利率的貸款,浮動利率的存款,而市場利率在升高,還要考慮貸款與存款時間長短不一,現金流不同的的情況。這些就是銀行風險,就需要計算duration等來規避風險,這樣就涉及到。。。

叮叮叮。。。

下課了,我們下節再講


假設你開了一個銀行,人家到你這裡存了200元

假如存款準備金率50%,你就只能借出去100元,年利息10%

一年後你收到110元,你凈利潤10元到手。

哪怕這一年裡通貨膨脹發生使得物價水平上100%,你手裡的10元依舊有年初的時候5元的購買力


通脹後引起輿論民意反彈導致貨幣收縮的形勢下,有部分銀行會受損,但若把銀行業看作一個整體,正常通脹水平-〉通脹-〉痛苦的貨幣收縮-〉正常通脹水平,這個過程中,銀行並不虧本,至少目前為止 的金融史表現不會,而是凈受益。因為這個循環下來,貨幣量 總是 擴大的,同時銀行提前掌握貨幣信息,在漲落中大賺一番 。貨幣收縮過程中,有相當比例的銀行會倒霉,但整個過程整體銀行業會大大受益。

至於其中的一個階段:通脹,那銀行是大大受益的。因為錢是從銀行印出來的。科學術語是貸款創造機制。

-------下面是通俗的例子--------

鈔票在歷史上本來是民眾把金銀存到銀行或者說借給銀行,銀行給他開的欠條,因為銀行有信譽,所以他可以拿銀行欠條到街上買東西。通脹因為銀行給某些人開的欠條太多了。

而作為普通民眾的你,平時所賺的是那個流通的欠條。那麼當欠條由於數量太多而縮水時,作為欠條發行方的銀行,是賺了,還是虧了?

其實,若欠條真的是以金銀為後盾,那麼欠條不會有太多的。

現代銀行的欠條發行制度脫離了金銀,而是以「承諾」為本。只要某個人物走進銀行大門,向銀行「承諾」未來某天歸還欠條----而不是當天存金銀,銀行就可以或真或假(有裙帶關係)地接受這個承諾,然後憑空給他印出欠條來,這個人立馬可以拿帶著油墨味道的新「欠條」上街買東西僱人,這批憑空印出的新欠條會很快地在社會上擴散。

可想而知,現代金融制度下的銀行和央行有多大權力。


廢紙?你想多了,現在轉賬支付這麼方便,躺在賬上的都是堆數字而已。

不過這不影響這些數字的價值。


以前問過類似的問題,朋友圈銀行的朋友出來給把「路」都堵死了,所以說,沒啥漏洞的,玩兒錢咱能玩兒的過銀行?!(逃


不妖自來。

銀行說這個鍋我們不背,我們不生產廢紙,我們只是趙家的搬運工


當然不……

銀行貸款給你的款又不是銀行的錢,而是市場上的錢。銀行賺的通俗理解為賺差價,和你貸款期或者提前還款日差有關係。


收回來是廢紙那天,那說明要變天了,銀行還在乎個P啊。


因為放出去的是別人得存款啊。


不會,在目前的體制下,從上到下的銀行人其實只在乎kpi,基本不會考慮任何中長期利益。

如果把銀行假設成一個理性人,像按揭貸款這樣的超長期資產是會的,因為找不到30年的低成本負債來匹配長期貸款,有利率風險,所以絕大部分房貸利率都是按年浮動,另外可以通過證券化轉嫁利率風險。


不會,因為擔心不擔心都沒區別。


推薦閱讀:

消費金融公司一般選擇哪些合作商戶?有什麼常見的消費場景?
2015 年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債務違約事件?
什麼是貿易融資?貿易融資和流動資金貸款區別在哪?
在蠟筆分期辦的貸款,現在還不上了,結果會如何啊?他們會起訴嘛?
如何解決棘手的經濟問題,很嚴重,求大神?

TAG:生活 | 房地產 | 金融 | 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