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馬前卒與wuweilxl兩種不同的觀點?


這大概是馬公公在知乎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在知乎,買手機總能遇到賣BB機的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特別簡單,問題的核心是評價標準是什麼?

你們對於食品添加劑的看法? - 食品安全

中國人已經蠢了幾百年,多蠢幾天也無妨。

以氣御劍

我系統的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時間是一個整體,空間是一個整體,他們交合這叫全球一部史。

(友情提示,不願意看內容的可以直接點開46的鏈接看公眾號。)

1、地緣政治(學術鑒偽)

開講輿論環境中的地緣政治。

易行道:最近有很多地緣政治的觀點發表。有很多是漢語言文學的套路,那完全就是扯淡。還有一種是史官文化的套路,就是摘抄歷史書。這種觀點怎麼說呢,有點像那種微觀的國際關係。它主要表現作者或者當事人對事物的看法。能與地緣政治能形成交集的,就是國際關係學。文人相輕,國際關係學通常把地緣政治稱之為地略,或者人文地理。而地緣政治對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用國家有機體理論一言概之。

今天早上那個誰發了一個鏈接,文章口口聲聲說的是地緣政治,其實都是國際關係的套路。看到大家這麼熱心的艹地緣政治,我非但不生氣,還有點小激動。我怎麼不知道地緣政治這麼好?我怎麼不知道地緣政治這麼熱?百花開放才是春的下一句是什麼?是以色售文必不長久。關於史官文化和漢語言文學,由於邏輯實在是太爛了,或者人家根本就沒有想過邏輯,所以我認為都爛得不值一評。舉個例子,中國冷戰史最紅的沈志華,他說:中蘇反目是因為聯合艦隊、長波電台、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爭奪共產主義運動的主導權而反目。這就像一個笑話。就像馬雲和王健林為了爭論穿過的襪子臭不臭打了三天三夜一樣。黑完萌萌噠史官文化,我們繼續黑國際關係。

國際關係學上前一步走。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不同的之處在於對國際關係的解讀不同。地緣政治起源於地理學,側重於空間(地理學)對人行為的影響,比如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國際關係側重於用哲學的觀點對國際關係的認知和解讀。但是有一點要肯定的就是西方的國家政策,尤其是戰略部署,都是由地緣政治決定的,而不是國際關係。由於地緣政治從一出現就指導了人類對社會的控制與統治,以及對國家主義的過度解讀,所以他不被我們這個社會所承認,一直以來被稱為資產階級偽科學。地緣政治從來都是地緣政治,他不會因為支持英美國的海權學說就有多高尚,也不會因為支持麥金德的巴爾幹半島陸權學說而低人一等。這就是學術,絕對的中立,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人對事物本身的看法。順便說一下,不存在馬克思的地緣政治學說,也不存在中國特色的地緣政治學說。還是那句話學術的絕對自由和中立,否則還不如直接叫犬儒主義的好些。

國際關係學起源於威斯特伐利亞合約,是歐洲契約精神在政治外交生活的具體表現,以威斯特伐利亞合約構建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些是神(聖)羅(馬)當年嘗試統一歐洲失敗以後,用法律契約規定的新的國際關係秩序。而地緣政治的政治目的則要簡單、明確的多,那就是統一全球。關於這一點,國際關係學相當於戰國時期的墨家,而地緣政治學相當於戰國時期的法家。地緣政治學起源於地理學(科學),國際關係的起源是哲學,但這並不妨礙他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的存在。地緣政治的國家有機體理論,很好的詮釋了國家的地緣政治關係,國際秩序就是大魚吃小魚,就是進化論,就是落後就要挨打。不是有一個國際關係的學者給我指出,你這是唯物質論。我細想了一下,把空間學(地理學)說成是唯物質論,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網友:(戰國)二十年內GDP達到30萬億美元,美國就已經事實上控制不了太平洋了啊。。。。。不確定因素很多啊。感覺有點太樂觀了。我的回復是:所以說你要好好學區域經濟學。當你懂杜能農業論,懂韋博工業論,懂商業區位論。當你讀了我的海權經濟理論,你就能估算出中國有多少韓國(漢江)有多少日本(東京城市群)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不受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空間資源限制,他還能飛上天去?

地緣政治的人類地理學是用地域的差異性來定義國家集團、民族、南方人、北方人,而國際關係把他們統稱為人。地緣政治的國家有機體理論認為國家就是暴力機器,必然會出現大國支配周邊國家,大國與大國之間的摩擦。而國際關係認為賴索托與中國、美國的國家主權是一致的。中國一直以來把國際關係學作為中國內政外交的主流,直到中美建交,中國才發現真正能左右世界格局的只有大國外交(基辛格是典型的地緣政治學者)。當然這還不是最逗逼的,在美國國防部都是奉行地緣政治的理念,只有外交部長或許奉行國際關係的理念。而在中國,由於長期把地緣政治學定義為資產階級偽科學,所以出來發聲的都是國際關係學。一群奉行哲學價值觀(理想主義)的人打一場現實主義的世界戰爭,這是一種什麼情況?

而在中國論述地緣政治的,都是非地緣政治專業的磚家。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會有中國特色地緣政治這門學科。由於作者本身的價值觀的預設立場和扭曲,所以對地緣政治也主觀的做了一些修飾,使其更像一種地略,或者人文地理。你問國際關係懂地略?或者懂人文地理?他們懂個屁。你問他浙東的廊橋,他連浙東在那都不知道。

國際關係產生和發展的年代正好是經院哲學衰落,新哲學崛起的時代,這使國際關係學留下了很多時代的烙印。比如說:1、自由/理想主義。2、新自由主義。3、現實主義。4、古典現實主義。5、新現實主義。6、進攻性現實主義。國際關係更多的是在解釋問題,而地緣政治則是做局。國際關係解釋蘇聯解體,是蘇聯改革引起的思想混亂。地緣政治解釋蘇聯解體,是因為中美等國的外部壓力導致蘇聯內部發生類似於一戰那樣的革命。代入國際關係解釋蘇聯解體,那中國改革開放就會引起分裂?如何解釋亨利八世改宗,拿破崙的資產階級革命,德國的民族主義自覺那更是思想層面這些更徹底的改革?照國際關係事後諸葛亮的解釋,那日本應該先明治維新,然後在尊王攘夷,才符合國際關係的邏輯思維。總言之,就我這幾個月的刻苦學習,發現國際關係就是一個自我不斷否定的學科。剛看完一個調調,下一章立刻發現被否定了。這是否定之再否定啊。以前只是潛心研究地緣政治,現在為了批判國際關係,還要學國際關係。看國際關係去了。哈哈。

講這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下回看見地緣政治四個字的時候,懂鑒別診斷。因為中國提出的一路一帶,地緣政治也跟著出來混著發個聲,這就是地緣政治尷尬的輿論環境。與此同時,你會發現很多地緣政治書籍都是英文、德文版的(禁止發行),這就是地緣政治的學習環境。順便說一下地緣政治與經濟學有一門交叉學科叫地緣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人可以去關注一下。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2、全局、戰略、主動權

虎子:1、說實話 就算台灣回歸大陸,美國也不至於徹底回撤到北美,第二島鏈還在呢。關島什麼的還照樣在。2、金大胖發動朝鮮戰爭,為什麼呢?當年朝鮮戰爭,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中國人要求歸還旅大,俄國人幾百年夢寐以求的不凍港沒了。

易行道:@虎子 你不懂海權。還是建議多學習。中國的經濟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平原,美國控制第二島鏈,鞭長莫及,根本不能對中國沿海航運和對外貿易施加影響。別聽他們胡扯,漢語言毫無邏輯的扯淡。分析地緣政治,當然用地緣政治的觀點,而不是用史官文化的觀點。金日成不發動朝鮮戰爭,蘇聯就不能使用北朝鮮的港口?打南朝鮮是為了釜山港?還有什麼中蘇反目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軍事衝突是因為聯合艦隊,背後的邏輯一分析就叫人笑了出來。

關於中美角力,一個是朝鮮戰爭,當年麥克阿瑟認為朝鮮半島易攻難守沒有戰略價值。所以麥克阿瑟要全部撤出美國軍事武裝力量。這個時候斯大林果斷(正確)發動了朝鮮戰爭,假如叫美國撤走,那美國就會重新獲得英國統治世界時期的自由行動權(美國叫自由航行權),那中蘇(陸權)將會非常的被動,中蘇只能被迫大規模的發展海軍。

一個是東南亞,毛澤東不知道市場經濟好?毛澤東不知道資本原始積累?對於毛澤東而言,他要解決的是威廉二世面臨的勢力範圍(殖民地)問題。中國雖然崛起了,但勢力範圍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需要錢(三大改造、鹽鐵專營)向東南亞施加必要的政治、軍事影響力。蘇聯在斯大林去世以後,實際上處於國家的無序狀態,具體體現就是蘇聯在行政區域高度飽和,疆域達到增長極理論的情況下,還要和中國爭奪東南亞的控制權。而中美建交的基礎,一個是繞過台灣問題,另外一個就是美國撤出東南亞。由此也直接導致了人民幣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期不貶值。而日本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面對國內經濟政治壓力,選擇了貶值,這也導致了東南亞國家對日本有看法。畢竟日本是一個經濟巨人,政治侏儒。我們通常說東南亞金融危機,東南亞損失了四萬億美元,那些錢大部分是當地華人和日本的投資。這就是美國在對中國的勢力範圍施加影響力。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對東南亞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控制力的低下。

台灣是中國與美國角力的那個點,假如美國放棄台灣說明美國就真的要撤回北美,做他的地區性大國。再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為什麼會爆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台海危機?因為這三個地方是戰略支點,具有戰略價值。

希望你們能建立全局、戰略、主動權的概念,這才戰略真正關心的問題。不要跟我混這麼久,還是對這些沒有概念。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3、唯物質論

開始講課吧。

那天在知乎看了一個評價。他說我主張的地緣政治是唯物質論。

當時聽了不以為然。心想這個比國際關係、中國特色的地緣政治、五行論道、之乎者也差太遠了。這幾天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定義地緣政治?想來想去,地緣政治還真是唯物質論。一方面地緣政治研究的是地理和政治的關係。比如說德國為什麼軍事實力超強?因為德國本身就是四戰之地,戰爭最後能存活下來的都是戰爭優選的強者。同樣的道理德國為什麼總是會失敗,還是因為德國是四戰之地,他要面臨的不是兩線作戰,而是四線作戰。假如把英國算上,德國要面對的是五線作戰,這樣的道理也可以適用於法國。唯物質論。呵呵。

地緣政治在計算政治的同時,還計算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戰爭的資源。例如石油。美國在二戰前,石油產量是兩億桶。而德國在二戰中的石油產量是零桶。義大利二戰中的石油產量是零桶。日本二戰中的石油產量是零桶。日本在大慶油田打了四十七口油井,現有些人說日本人沒有發現大慶油田,這就是孤陋寡聞。因為技術儲備的原因,所有鑽井都是深度不夠,最終還是沒有鑽出石油。德國為了補足自己的短板,大力發展煤制油,用煤炭代替石油。但伴隨著德國對蘇作戰的深入,補給線不斷延長,導致一車汽油或煤油運到前線已經所剩無幾,這就是戰爭的距離衰減理論。一方面你有能源增長極的限制,另外一方面距離衰減還進一步限制德國的軍事進攻能力。

當時希特勒的計劃是拿下蘇聯的高加索油田,那德國事實上已經贏得了二戰,但德國的將軍主張要直接拿下莫斯科。希特勒無奈的說:我的將軍都不懂戰略。即使是佔領莫斯科,因為義大利入侵希臘,又延遲了兩個月,為蘇聯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當時的德國已經和芬蘭、瑞典結盟,所以為了配合芬蘭的軍隊,德國又分出一隻戰略機動部隊去進攻聖彼得堡(列寧格勒)。中國有句話,叫no zuo no die。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國家的既定方針,搞到最後弄的和兒戲一樣。當然對於地緣政治計算的戰爭資源還有很多。比如說:人口、石油、金屬礦藏、非金屬礦藏、信息、煤炭、糧食產量、戰略物資、天然氣、關鍵地區和城市。

在地緣政治中,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答:那就是地球統一,車同軌,書同文。根據杜能農業論、韋伯工業理論、距離衰減理論、增長極理論重新定義和規劃全球資源,讓我們的地球更美好。地緣政治的最高目標是全球統一,全人類生存在一面旗幟下。那次要目標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單極世界。都說美國霸權不好,那美國霸權真的不好?用曹操的話說,要不是曹操當小人,背黑鍋,不知道天底下有多少人成袁術之流,有秩序總比沒秩序好吧。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再次是兩極世界,雖然美蘇爭霸,但整體態勢是可控平穩的。最怕的就是多極世界,那就是人類世界的噩夢,相當於人類又回到了一戰、二戰時期的狀態,所有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被迫選邊站。所以我是支持G2的,而且認為中國式的防禦就是進攻,那就是修條公路到白令海峽,幫助美國防禦阿拉斯加,以免俄羅斯偷襲美國。

當然有一種說法,地緣政治就是地理政治學,我只能呵呵一笑,我發現這種提出這種主張都是國際關係學。只能呵呵一笑,國際關係內部搞的烏七八黑,互相批判以致邏輯混亂,卻時刻不忘廣大地緣政治的門楣,此情此景叫人唏噓。我是這樣認為地緣政治和國家的關係。作為一個國家的首腦,他就一定要懂農業地理和工業地理,否則他對國家就沒有全面的認識。作為一個戰略計劃或發展的制定者,他就一定要懂地緣政治學,否則他對全局就缺乏全面認知的基礎。沒有腳踏實地的經濟、政治基礎,信息收集、分析、控制和鑒偽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然後再一次回到那個唯物質論的觀點。我是這樣認為的,錢(物質)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物質)那是萬萬不能的。主張精神無敵論的,那是金三胖。

今天就說到這吧。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的問題。吼吼。

註:根據Q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4、對與錯

群里東拉西扯的說了很多,但和區域經濟、地緣政治一點邊都不沾。

我們這個QQ群(535561289),主要交流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基於地理或者空間作為出發點,審視我們的世界。 物價、房價、股市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但這不是我們這個群關心的重點,不是有句話叫關心則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還是建議大家從獨立第三方的角度,審視和評價市場經濟。先去了解農業地理學(杜能農業論)、工業地理學(韋伯工業論)、區域經濟(重點距離衰減理論),當我們對資源的分布和再分配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首先了解了相走田,馬別腿,然後我們再去探討地緣政治,這樣就有了一個攀登的台階。我看到很多地緣政治愛好者,也談地緣政治,他們都有兩個通病:一個是把其他學科的內容拿進地緣政治,用於增加可讀性,可事實卻是畫蛇添足,這樣就不是地緣政治了。另外一種情況是基礎不紮實,你看他談地緣政治,總是浮在表面,因為信息不對稱很多觀點自相矛盾,但自己卻娓娓道來毫不知情。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區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視角和出發點是高度統一的,當地緣政治的觀點和地理學的觀點、區域經濟的觀點、距離衰減的觀點、增長極的觀點相悖的時候,那就不是地緣政治理論了,那就是笑話了。當然還有些女人,通過曬臉混了點人氣,也來攪合地緣政治,我認為以色售文必不長久,這些我們也要摒棄。

昨天一個網友離群了,他找我私聊說:你這樣干為啥?一語封喉,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他說:我家裡幾套房子,月收入過萬,我只關心房子的價格走向。我不關心區域經濟和地緣政治,其實群里很多人都不去關注你說的對與錯,他們關心的就是眼前的利益。你的觀點,這些天我也聽懂了很多,你講的是有道理的,但這又能如何?假如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賺錢,說的我只能禮貌式的苦笑。

我要說的是,地理學(含地緣政治)是一種我們審視世界的視角,是一種世界觀!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人生觀!美聯儲和和各國貨幣政策處心積慮的從你們口袋裡掏錢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你們在討論豬肉價格!你們哪一個真正審視過自己生存的環境?你們那一個又思考過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我毫不掩飾,我利用信息不對稱圍剿知乎的市場經濟學派,試圖控制知乎的經濟分析。你們以為我在幹什麼?對市場經濟理論的批判。所謂的市場經濟理論是標況下一種變數發生改變導致的結果,可事實上在現實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實際情況是幾萬種,甚至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更多的變數隨時都在發生變化,而這些變數大大超出了人的預測範圍,而這個時候某些人(學院派)從某一個,或幾個變數入手試圖解決分析問題,就顯得非常可笑了,我把我的這種觀點稱之為市場經濟特色的經濟理論。道理說起來總是很簡單,但一件事情的發生,它是多因一果導致的,可我連最簡單的一因一果都沒有辦法說服你們。

哎!不想說了,只是希望你們能憑著對地理經濟學和對地理政治學的一點好奇心,重塑自己看問題和看世界的態度。全體禁言結束。

5、增長極理論

我們前面講了杜能農業論,還有馬爾薩斯能源理、韋伯工業理論也沒有講。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農業理論產出上有一個最大值,工業理論產出上有一個最大值,能源生產理論上有一個最大值,虛擬經濟泡沫理論上有一個最大值。

沒聽懂?意思就是資源決定人類不可能無限制的繁殖下去。一方面是資源限制。另外一方面是我們應該如何生存?或者說我們的生存狀態。

其實你們很多人都已經感受到了現代化的衝擊力。中國現在人均收入是6000美元,而中國假如達到30000~40000這個區間,中國需要消耗多少能源和資源?

增長極理論有幾種。一種是地球村的增長極理論。一種是國家的增長極理論。還有一種是省的增長極理論。還有一種是市、縣、甚至鄉鎮的增長極理論。美國為什麼一次次操刀能源價格,就像不控制能源價格就會死全家一樣?因為美國要的就是資源和能源的絕對控制權。道理很簡單,資源總量是有限的。美國傾銷到中國的動力煤130元,運費就130元。這就是美國的目的,叫你煤炭行業破產,幫你削減產能。就這次發改委放出風聲,計劃要800萬煤炭工人下崗是一樣的道理。這種行為美國其實早就干過,幾次能源危機,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其實很簡單的道理美國負責中東國家的安全,美國不點頭,誰敢漲一分錢?美國通過能源危機,迫使西歐開始修建核電站。等西歐修建好核電以後,美國在操刀頁岩氣革命,讓一次性能源的價格暴跌,這個時候全世界棄核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最最關鍵的是伴隨著一次性能源價格的暴跌,核電的價格明顯倒掛,邏輯上繞不過來的,你可以想美國的動力煤賣給中國人只賣0美元。美國人的目的很簡單啊,就是叫核電工人下崗,類似於中國的800萬煤炭工人下崗。等你西歐的核電拆的、報廢的差不多了,然後美國開始新的能源危機,總言之,言總之就是不能叫你發展起來。煤炭、核電是同樣的道理。

二戰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最大的石油煉化國家,最大的一次性能源消費國。但美國不是這樣想的,假如能源低價,那經濟就會低沉本的高速發展,那全球的資源最後就會不夠。假如黑非洲、印度、拉美都過上美國人這樣的生活,那美國就會毫無懸念的餓死人,工業就會嚴重衰退,綜合國力就會相對大幅下降,而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容許出現的情況。所以美國通過能源危機、廣場協議一次次打壓日本、西歐的經濟發展。美國在非洲、南美大量採購糧食和經濟作物,一方面是為高消費提供物質保障,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在黑非洲、南美、亞洲控制人口數量,變相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美國的強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假如非洲、南美強大了,就意味著美國的相對衰退。

接著講國家的增長極理論。為什麼在中國只發展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就可以了?因為我們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生產效率最高的地方。這樣才能效益最大化,而財政轉移的結果就是中國經濟的明顯放緩。道理其實很簡單,資源是有限的。首先在中國資源分布是相當不均勻的,所以那種希望大河南中原崛起的政策就是痴人說夢。發展經濟勢必會先邁出一隻腳去,兩隻腳一起邁出去的那是現眼。兩隻腳一起邁出去就是均衡經濟發展理論,假如你們還是沒有聽懂,再說直白一點就是財政轉移。我們舉個例子,喀什和上海。上海有黃浦江作為內河水運,還有京杭運河,還有洋山港。而喀什只有一條鐵路,即使有鐵路也不具有任何經濟價值。這就是差距,而上海援建中西部那就是更是扯淡,中西部一方面是硬體設施差,另外一方面是人的精神狀態,窮山惡水出刁民啊。中國具有經濟價值的只有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潛在具有經濟價值的是福建、客家人區、廣西、浙南、山東。道理其實很簡單,本世紀的競爭是城市群的競爭,這一趨勢已經非常、非常明顯了。

我們先分析前面四個傳統的工業區。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工業區?遼中南是中國硬體設施最齊全的,甚至比長三角和珠三角還齊全,遼中南唯一缺少的就是具有脫亞入歐精神的中國人。而中國一再打壓南方,發展遼中南、京津唐,目的就是為了所謂的均衡經濟發展理論。而鄧為什麼從上海選黨委書記?這就是意味著這個國家放棄了均衡經濟發展理論。而長三角、珠三角只是獲得了短暫的經濟發展時期,我把他叫黃金十年。

而在一個區域內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全國看南京、杭州,那是重要的經濟城市,在上海看南京、杭州那就是下里巴人。即使在上海內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以前也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而與上海一江之隔的啟東市,你說和上海自然條件上有多大的差別?我看也不是啊。但沒辦法,這就是不均衡經濟增長的必然。導致這一情況的出現,還是因為增長極理論。不可能出現那種資源、能源無限制供應的局面。而對於中國而言,大量的內燃機汽車上路,不是什麼好事情,而是災難。因為有了巨量的需求,導致美國下一次能源危機就有了可以操作的更大空間。而作為第一大能源進口國,中國將會受損失最嚴重,甚至可以摧毀中國本就不成熟、不合理的工業布局。

如何評價王東嶽的《知魚之樂》?我是坐在馬桶上,一邊吐,一邊看,一邊看,一邊吐,終於看完了這本理解應激性創傷的教材。只講代償理論,你們都知道我是信奉大國政治、地緣政治、馬爾薩斯能源理論的,假如照知魚之樂的代償理論來理解,那我們今天就應該是共產主義啊!共產主義啊!共產主義啊!王東嶽,你應該入黨,不是中國共產黨,而是香港共產黨。我估計他就是托派派來,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顛覆我們三觀傳說中的特務。希望我的粉絲裡面沒有王東嶽的粉絲,哈哈。

由於信息不對稱,你們只需要知道美國刺殺了伊拉克國王(親英),後又扶持薩達姆,後又慫恿薩達姆進攻伊朗,後又滅了薩達姆。這裡面的狗血劇情不願多講,當年是誰接走了基辛格的外交、內政權?拉姆斯菲爾德。是誰聯絡薩達姆進攻伊拉克的?拉姆斯菲爾德。是誰在聯合國拿著洗衣服說:這就是生化武器的?拉姆斯菲爾德。你說說,世貿大廈是本拉登撞的,還是拉姆斯菲爾德找人撞的?假如是本拉登撞的,作為一個恐怖分子,會高高興興的跳出來承認,因為他活著就是為了大新聞。可事情就是這樣蹊蹺。這個地球村所有的陰謀、陽謀、詭計,都是圍繞著增長極理論展開。假如資源無疑無限大+∞,我們一人一公噸黃金,那個時候誰都能視金錢如糞土,道理很簡單,那個時候就不會存在增長極理論,但那是不可能的。假如代償理論是可行的,那還要資本主義幹什麼?還要杜能農業論幹什麼?全世界都可以成為上海、紐約。

這就是增長極理論。

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不均勻導致的。(上面這句話,你信不信不重要,但一定要記住。)

6、距離衰減理論

講距離衰減理論。

在空間內距離和作用有關。以韋伯工業理論,杜能農業論的觀點,距離決定產業結構,距離衰減理論說簡單點就是一步一市。舉個例子。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中,魯國有44人,而最遠的秦國就只有4人。

距離衰減一方面是位置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二是交通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三是信息要素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

以某地有鐵礦、煤礦、河港為例,工業中心自然選擇這裡。以中心向四周輻射,距離越遠工業中心的影響力就越差。如果參照勞動力價格,距離越遠人均勞動力的收入就越低。

二是交通對經濟資源的配置。假設玉米終端消費市場為深圳,武漢到深圳的鐵路運費假設為50元/噸,鄭州到深圳的鐵路運費假設為100元/噸,呼和浩特到深圳的鐵路運費為150元/噸,哈爾濱到深圳的鐵路運費為200元。同樣是玉米,深圳不可能接受哈爾濱到站的玉米價格與武漢的一個價格,於是哈爾濱只能從農業產出中扣除運費對大宗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於是哈爾濱的玉米價格就要低武漢150元。

第三個是信息的距離衰減。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說的就是這一現象。最近得到信息的人,就有機會最快作出判斷,就可以迅速處理信息,而聽不到的人只能自認倒霉。

距離衰減理論在政治學中的反應就是行政管理學的邊際效應。比如說一個國家的疆域是有限的,他不能無限制擴張。以沙俄為例,沙俄佔領阿拉斯加以後,一直想佔領的地方是哪裡?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當時美國、墨西哥、英國、俄羅斯都想擁有這裡的主權。最後由於英國一系列活動刺激了美國,美國迅速完成了對加州的佔領,並與英國沿17度線劃界。

阿拉斯加的延伸部分就是當時俄羅斯人的活動遺迹。伴隨著美國佔領加州,俄羅斯評估繼續佔領阿拉斯加意義不大,於是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而俄羅斯的阿拉斯加、海參崴、伯力。之所以經濟不能發展,就是因為距離俄羅斯的行政中心莫斯科和經濟中心聖彼得堡太遠、太遠。而中國其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以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為軸線的東部沿海,依次向內延伸是中部地區,再次是西部地區。一方面是這些地區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高,另外一方面也是距離衰減的結果。理論上長江可以減弱距離衰減的效果,但我們有南京長江大橋。

在城市治安中也存在距離衰減理論。比如說,以廟會、政府部門、集市、汽車站、火車站為中心,周邊的治安都會比較差,而且呈現距離衰減。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反距離衰減的經濟政策就是三線建設。他提倡山、洞、散,最後大量國努打了水漂。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上海富了周邊,而北京坑了周邊。上海富了周邊是因為經濟的擴散效應和距離衰減。而北京坑了周邊是因為北京發展的是總部經濟,沒有經濟能量向周邊擴散。自然所謂坑了周邊更是無從談起,他們只不過是單純的沒有北京的命運而已。

這就是地理經濟學中很重要的距離衰減理論。

7、杜能農業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門學科叫農業地理學。我那個時候認為這門學問老牛叉了,以後一定有大用,可事實證明我也有出錯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麼用,這就是農業地理學!在中國,農業是這樣的。你要是給中國的農民講你們不會種地,人家非給你一鋤頭不可。其實在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大部分不適合農業農業生產,就我觀察(不對數據負責)1/3是因為不懂農業技術;1/3是因為懶;1/3是因為不懂市場。而真正會種地就是我們說的種糧大戶。就本地的種糧大戶而言,水費一畝地400!承包費一畝地400!糧食補貼全部歸農民所有,這就是小農經濟的本質。問一個種糧大戶能賺到錢嗎?他說:能賺什麼錢啊!不幹,幹什麼去?就是可惜了自己種糧的手藝,莊稼年年種,總有一年好收成的。本市有非常多的基本農田處於撂荒的狀態,這就是中國特色的農業生產!一方面是中國的棉量儲備非常的畸形,另外一方面是外國的糧價、棉價價格超低。在杜能農業論的基礎上,美國人提出來了自己的空間農業觀點。

最右上的地區,被美國化為乳品和蔬菜的生產區,為這裡最接近紐約、芝加哥、底特律。這裡需要說明的就是美國的強大,還源於對農業規劃的強大!然後你看北京、上海、廣州周邊的糧食種植,你就懂了,這個國家連合格的農民都沒有。當然還有漁業布局、林業布局、畜牧業布局、郊區農業布局、糧食種植布局、經濟作物布局等等。在一些觀念陳舊的地區你假如追求農業的整體效益,節約資源,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恭喜你,你做不到。因為他們的土地是分散的,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式的小農經濟。社會資源總量有限,沒有土改這樣的資本再分配,杜能農業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不可行,如何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無非就是瞞天過海而已。即使如此,各地還有農民出身的自詡為農民兒子的官僚指導農業生產工作,不知道造成了多少的浪費。這些人認為,他是農民的兒子,農業就是他的兒子,因為崇拜絕對的權威,我們這個社會有的時候真的很逗。這就是現實情況,一方面嚴守耕地紅線,另外一方面幾億畝的中低產田沒有錢改造。假如有更多的人懂杜能農業論,中國的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都會有大的提高!

2012年,外資開始大規模的撤離中國。即使有些外資沒走,日子也是不好過的,以中國醫藥反腐為特徵的超國民待遇,使得一些外國企業如坐針氈。時間進入2013年,中國的民營企業開始大規模有計劃的撤離中國。製造業一共九大類別,鋼鐵、機械、化工、石油、紡織、信息、工礦、建築、食品。中國的化工、石油、信息、工礦、建築、鋼鐵和機械一直處於壟斷和半壟斷的狀態,一般的民營企業根本進不去,只有紡織和食品兩個過度飽和的行業容許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就是在這個過度飽和的行業中,民企都不能倖免。王老吉事件就是一個著名的案例,官辦企業在掠奪民營企業機器、設備、商標這些有形、無形財產以後,再還給你,再掠奪你一次,這就是強盜的邏輯。糧食、石油、鋼鐵、機械、化工產品連續十幾個月國際價格超跌,但在中國貌似有很大的緩衝區間,基本沒怎麼跌。全世界都在迎接頁岩氣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在中國充斥著頁岩氣革命是騙局的論調,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當超低價的煤炭、天然氣、糧食、化工產品在中國港口靠岸,中國只是用一個進口配額的制度就把他們統統擋在門外。與此同時,中國特有的官僚機構發改委聞風而動,在國際超跌的同時,國內是能源價格逆市連續十幾個月的漲價。在金融危機面前中國大媽的瘋狂舉動叫世界為之恐懼,中國人均收入只有歐美的1/8,但是房價卻是他們的幾倍、幾十倍,中國人幽默的把這種經濟現象叫不理性的繁榮。上個世紀美國開始投資頁岩氣,美國政府從稅收、政策、法律一路開綠燈,當時的中國也全力以赴開發頁岩氣,喊了一大堆口號,今天關鍵性技術是一項都沒有,一共打下了63口鑽井,不到美國的0.07% ,美國是一群狂熱的民營企業,中國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有一批連頁岩氣是什麼都不知道是什麼的地方國有企業跑馬圈地,今天我們已經失去了十五年的時間,可問題是我們還要繼續落後五十年,這就是我們的命,因為民族資本的咽喉被官僚資本緊緊的扼住。

1999年看到胡兆量的中國區域經濟導論,裡面有句話講:為什麼中國第三產業的就業率比菲律賓還低?因為政府壟斷第三產業。舉例說明這個問題:中國的服務業在鐵路市場化以後,還有中國郵政、鹽政、煙草等等政企合一的企業。在中國只有郵政是合法的快遞公司,因為中國郵政只給中國郵政發放牌照,他還想從其他快遞黑戶那裡收取份子錢,一份快遞一塊錢,你不得不佩服郵政的智慧和無恥。美國的服務業創造了80%的就業機會,中國服務業創造35%的就業,之所以服務業對不起中國人,就是體制不容許中國的大學生就業。

8、韋伯工業理論

不想講理論,講完以後閱讀量下降嚴重,嘿嘿。

我曾經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卡里·紀伯倫】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記於此處,用以自勉及共勉。)

然後一掐大腿,慘叫一聲,開始講韋伯工業理論。

韋伯是西方研究工業區位理論的鼻祖。他的代表作《工業區位理論-----論工業區位》闡述了選取工業區必須的前提條件。順便提一下,以前這門課程叫工業地理學。他認為假定在造原材料、資本、市場均等的情況下,工廠的選址應該選取生產費用最低的那個點。而成本主要包括:資本、利息、工資、燃料、原料、運費、固定資產、維護、折舊等。而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運費、工資、聚集效應。運費其實很好理解,鋼鐵廠當然優先選取靠近煤炭、鋼鐵的地點。中國清朝有一個武漢鋼鐵廠,就是因為不按這個經濟規律辦事,最後導致破產。我們看發達國家,德國、英國、法國、美國、中國、日本發展經濟,都必須有一個資源,這個資源就是煤炭,這種廉價的能源能使一個國家邁腳跨上一個叫現代化的台階。我們再來看印度,印度煤炭資源稀缺,想靠污染環境發展經濟都難。之所以說印度和現代化無緣,道理很簡單,印度缺少工業化的一個台階------煤炭。我們今天都說霧霾不好,霧霾真的不好?應該確切的說是,有錢以後霧霾就不好了,我們有錢了,所以希望用新的、乾淨的能源。原始資本積累必須靠燒煤開始,然後才有錢燒天然氣和石油。在爆發工業革命的英國,工業中心都要靠近河流、海港、煤礦、鐵礦,只有這樣這個工業點才具有工業價值。後來的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也都是這樣起家。尤其是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是地球村製造業的模板。雖然現在煤礦決定城市選址的實用價值已經不大了,但人類主要的工業區還是靠近煤礦主產區,而且沒有移動過。有一個逆天的奇葩,那就是日本。當然日本人也不傻,從中國進口大量煤炭,然後儲備用於以後的經濟建設。

接著是工資。我們假定沿海工資是一萬,武漢工資是五千,成都工資是兩千,那工廠當然優先選取成都。但現在中國製造業不能擴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財政轉移(行政干預)導致成都、武漢、深圳的工資差別不大。所以中資和外資都去了東南亞,道理很簡單,還是因為工資。說到工資,順便插一個耶倫的效率工資理論。效率工資理論就是理論上提高工資可以提升社會生產效率,結果呢?結果資本家跑了!外國的跑,本國的也跑。求求那些照本宣科的政策制定者們,饒了中國經濟行不行?效率工資理論在美國可行,那是因為人家在食物鏈的頂端,你說你個農民工搞效率工資理論,最後只能幾千萬、幾千萬的失業潮。道理很簡單,你的科研體制沒有技術紅利,你只能印人民幣印不出美元,實踐是檢驗中西醫的試金石。

最後一個是聚集效應。假定一個工廠在城市邊,那他可以隨時招到熟練工人。假定一個工廠在離城20公里的農村,那他就要頻繁面對用工荒。假定一個工廠離學校、醫院、公園、電影院的距離是六公里,那他可以搭城市發展的順風車。假如一家工廠離城20公里,那他就要自己修學校、醫院、公園、影劇院。而這些開支都必須由工廠承擔。這也是為什麼最後三線工業最後都失敗的原因,物耗和成本太高,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還低劣。在工業選址和工廠選址的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工廠要靠近原材料產地,還是靠近市場。以鋼鐵為例,假如靠近市場,那他的鐵礦、煤運費就是天文數字。假如以靠近鐵礦和煤礦為主,以力拓30%的含鐵量計算,可以節省80~90%的運費,僅運輸鋼材就可以了。以紡織為例,輸入的是棉花,產出的是服裝,其重量基本不變。但棉花的產區就要廣泛的多,但市場最集中的還是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所以紡織業也多在這些地區集中。而靠近市場可以更好的掌握市場的動態,依靠聚集效應,可以更好的降低生產成本。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是一把尺子,可以用來衡量現代城市工業布局的自由間隙。

9、商業區位論

今天講商業區位理論。

按照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學說。假設研究的區域內人口均勻分布,如何設計這個區域的購物中心?每一個購物中心的的輻射能力都有限,還要綜合大中小型的購物中心的接待能力。

現實情況中,一個城市內會有很多購物中心,假如我們用圓心來劃分他們,就會發現,有很多的圓形互相交割,而很多空白的區域沒有被填補,而在空白區域放一個購物中心,又會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就會造成經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克里斯泰勒提出一種觀點,以城市形狀配置一個到兩個大型的商業中心,以六邊形取代圓形,在六邊形的六個角落配置小型商業中心,以大型商業中心周邊的六個六邊形的中心點為依託,構建六個中型商業中心,以求城市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際為準。)

每一個中心點都有自己的社會功能,必需品小型的商業中心就能滿足,貴一點的消費品可以去中型商業中心,奢侈品和耐用消費品則可以去大型的商業中心,由於對消費品、奢侈品、耐用消費品的購買頻次不同,中心地學說很好的滿足和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在歐洲和美洲被廣泛用於城市規劃和建設。城市建設在部署大中型的商業中心時,也要著重考慮商業中心之間的距離和是不是在城市的中心點,城市的發展具有惰性,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商業中心才會發生偏移。

中心點理論在評估物業地產價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新的商業廣場、開發區、房地產簡單的用尺子量中心點到物業的距離,計算中心點到城市邊際的實際距離,然後再考慮你物業到中心點的距離,你就可以大概估計出物業現階段的實際價值。

商業區位的指導原則:1、近消費市場。2、時間最短原則。3、交通便捷。4、消費心理影響。5、接近商業中心原則。中心點理論在實際操縱中,還受到市場最優、交通最優、行政最優的影響。市場最優即中心點對周邊中小型商業網點的影響和控制作用。交通最優就是附近的公交車換乘樞紐、地鐵站,將會使中型或小型的商業網點迅速擴張,量變引發質變,從而取代大型商業網點。理論歸根結蒂還是理論,在實際操作中有著非常多的變數因素可以隨時影響和改變原有的理論模型。

把中心點理論放到一省一國,你會發現上海、鄭州、合肥、武漢、重慶之間激烈的競爭,東北作為一個經濟副區域,以及遼中南的經濟下滑暫時不予考慮。重慶作為主要的一個商業中心,由於西南山地較多,嚴重影響西南的經濟發展,所以暫不予考慮。合肥在武漢、上海、鄭州、南京之間,貌似區位很好,可事實上武漢、上海、鄭州、南京的商業經濟規模都要強於合肥。上海一步步向現代金融城走去,超高的商業成本不利於商業區位的資源再分配。鄭州作為中國北方主要的集散地,由於鐵路限制運輸規模的集散速度最終會導致鄭州的淪為次要的商品集散地。現在唯一可以由點向面擴散,擁有巨大的運輸能力的城市只有武漢,而武漢也最終會成為中國的商業和物流中心。

10、馬爾薩斯能源理論

從越戰後美國的金本位崩潰以後,石油美元就成了新的金本位。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嚴控石油價格和產量的原因,石油就意味著霸權。有很多人問,能不能買黃金,我的答案是當然不能買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黃金是石油。而黃金反而成了一種溢價700%,毫無收益的投資產品。而石油漲跌,就意味著美元的價值,這也是美國準備了這麼多年搞頁岩氣革命的原因。美國需要低價能源,變相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當然最終極的目標還是加息,道理其實很簡單,通脹和通縮是一對矛盾共同體。美國在打造美元信心,重塑未來十年的美元的強勢地位。道理很簡單,美元的強勢有兩種,一種是美元強勢,另外一種是歐元、日元、人民幣的貶值。這個時候的美國強勢出擊,面對美元加息,歐元、日元選擇避實就虛的戰術,量寬、貶值和美國玩躲貓貓。

假如說精彩紛呈的頁岩氣革命僅僅是一個戰術手段的話,那美國以此戰術手段為基點,開展的圍點打援那就叫人拍案叫絕了。而石油價格的暴跌,同時也意味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知乎那個叫股房匯能的收藏夾,其實反過來念,更切題,那就是能源決定匯率,匯率決定股市和房市。二戰前,美國人哈伯特和霍華德-斯科特創建了一個類似於納粹搞個人崇拜的組織,叫「技術統治聯盟」,這個政治組織聲稱這個社會應當由科學家和工程師來管理。他們統一著裝,穿灰色襯衣,外套必須佩帶徽章,還有見到上級領導必須行禮等類似於宗教組織儀式類的要求。馬里昂-金-哈伯特類似於美國的希特勒,最最危險的是他有一群位高權重、有錢任性的鐵粉。哈伯特最有名的莫過於哈伯特石油曲線,他以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為基礎寫出了馬爾薩斯能源理論,這一理論到越戰後成為支撐美國貨幣理論體系的一部分,認知這一理論可以很好的理解美元的紙石油地位,因為一系列現代經濟理論都是構建在這一不穩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美國二戰時期的石油產量是兩億桶,日本是零桶,義大利是零桶,德國是零桶,最後德國佔領了羅馬尼亞,才搞到了每年1000萬桶的石油生產,其實二戰從一開始就已經勝負已定,只不過歷史的書寫者無恥的記錄者統治階級的偉大。什麼叫現代文明?就是我們吃的糧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車都是用能源生產的,能源決定他們的價格!!!假如美國的原油、煤炭、天然氣、尿素、二胺、硫酸鉀是中國的三分之一,那中國的匯率應該是多少?假如中國經濟崩潰了,我們應該感謝誰?感謝中國足球?錯。應該感謝豬隊友和油海化。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麼?答:這個故事老長了,大概就是伊朗要把英國的石油公司收歸國有,於是中情局給伊朗總統買了一張機票,最後霍梅尼上台。美國老鬱悶了,於是派出來特使(拉姆斯菲爾德)找到了薩達姆,慫恿他進攻伊朗,並承諾給予支持,薩達姆老嗨賠了,結果最後就被當槍使了。薩達姆打完兩伊戰爭,欠了一屁股債,說好的統一穆斯林世界呢?於是薩達姆需要找一個為伊拉克還賬背黑鍋的傢伙,於是看上了科威特,還有沙特。拉姆斯菲爾德這個時候就比較尷尬了,就美國而言薩達姆反水了,拉姆斯菲爾德一直忍到了911,於是繞過中情局找到了若干伊拉克與反對薩達姆的基地組織之間的姦情,於是美國開動戰爭機器,給拉姆斯菲爾德報私仇去了。艾森豪威爾是美國二戰後的軍人總統,是美國的石油系推上台。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是約翰-杜勒斯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前律師。逃離德黑蘭講的就是伊朗總統摩薩台要把盎格魯-波斯石油(BP),收歸國有,艾森豪威爾下令中情局搞政變推翻他。艾森豪威爾還利用自己的總統地位挑起了兩伊戰爭,所以說中情局、鑽井、石油系、美元、總統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根本不能梳理。

經過多少年的演進和整合,最後石油成為美國殺人於無形,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利器。1991年12月25日美國石油系通過打壓石油價格和一系列地緣政治和金融手段搞垮了蘇聯。面對步步緊退的俄羅斯,美國還要上去踩一腳,準備修一條從裏海到黑海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為此策動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少數民族獨立。美國假如要發動戰爭國會不批准怎麼辦?美國石油系就會拋出石油供給不安全理論,於是議員一看是石油系,於是乖乖的投出贊成票。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哈伯特的阿爾薩斯能源理論。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耶倫前腳宣布暫停加息,分分鐘高加索就打了起來。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讓中亞的石油漏漏油,天然氣出出氣。你想俄羅斯怎麼可能同意呢?

有很多種說法,是沙特石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有的說是兩美元,有的說是五美元,還有七美元、八美元、十美元的。我這也有一份數據,是中情局說沙特自己說的,沙特開採石油每桶是二十美分,假如沙特原油售價是三美元,那沙特的利潤是1200%,就連走私和毒品都沒有辦法和石油貿易相提並論。而在此次石油暴跌中,沙特扮演的角色就特別值得關注,假如沙特和俄羅斯聯手,那石油至少能維持到70~80美元,但沙特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干預的措施,放任石油價格下滑。1973年沙特國王派沙特王子扎基-亞馬尼去德黑蘭拜會巴列維國王,質問伊朗為什麼擅自提高油價(11.65美元),因為提價將會導致西歐、日本經濟增長下滑,同時減少歐佩克石油出口的整體收入。當時的伊朗國王巴列維回答:去告訴你們的國王,如果他想知道真相背後的答案,應該去華盛頓問亨利-基辛格。(巴列維把伊朗的石油收入全部存入摩根大通,基辛格離任後立即獲得了摩根大通的聘用,呵呵。)石油價格為什麼這麼高?因為美國。石油價格為什麼這麼低?還是因為美國。石油價格漲跌不僅僅是油價和資源,更是地緣政治。伴隨著此次油價下跌,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愛爾蘭不獨立了。道理很簡單,原來北海油田是暴利,現在北海油田是巨大的經濟負擔!

中國股市的漲跌,房市的價格歸根結底都是一個貨幣現象,那就是美元加息。這就是地球村的馬爾薩斯能源理論,美國、西歐、日本佔據頭等艙,希望永永遠遠的佔據頭等艙。而美國還無時無刻不想著把日本(廣場協議)、英國(阻擊英鎊)、法國(罰款巴黎銀行)、德國(石油禁運)踢出去。而今天德國大力發展風光電,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自己的小命就在美國人手裡捏著呢。

這就是地球村的秩序(馬爾薩斯能源理論),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11、中國心臟

根據《工業區位理論-----論工業區位》所闡述的工業區選址的前提條件。工業中心的選址應該滿族生產費用最低的那個點,而成本主要包括:資本、利息、工資、燃料、原料、運費、固定資產、維護、折舊等,而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運費、工資、聚集效應。

11-1、運費。

再說那張全國鐵路運輸圖。(以黑色標註為長江。)長江的水運相當於100條京廣鐵路,而水運的成本優勢要比鐵路明顯。

11-2、工資。

這是中國的民工流動示意圖。四川、廣西、湖北、河南、安徽、河北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

11-3、聚集效應。

這是一張之中國的城市群分布圖。

11-4、人口分布。

這是中國的人口分布圖。

11-5、淘寶消費。

我們假定中國是一個大的經濟區,我們要在這個工業區內選擇一個工廠(工業中心)那應該是哪一個?

這是淘寶的消費。

假如你混燕京,那朝陽區就夠了。假如你混滬寧杭,那嘉興也能湊合。假如你混珠三角,東莞剛好發展服務產業。但假如你準備混中國,或者說中華文化圈,那你就一定要去武漢。還是杜能農業論裡面提到的,我們要搞的不是小農經濟。我們要搞的是大工業!是比東京城市群大很多的大工業!北上廣深對於日本而言,已經非常大了,但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還是太小!對於世界工廠,還是太小!當中國的規模經濟形成的時候,他就會去計算哪個城市的運輸成本最低,那個城市的勞動力成本最低,那個城市的物流成本最低,哪個城市的交易成本最低,於是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武漢。以春運為例,廣州、深圳的人群集散就是從南到北。假如中國的工業中心是武漢,那就是發散型的,而且有長江在,根本不存在春運的問題。而武漢對中部、西部的經濟帶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自古至今,漕運都是國家經濟生活的第一大事,這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掙的是錢,省下來的不是錢?我們假設競爭是存在的,能和武漢競爭的只有美國的五大湖工業區和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美國的五大湖出海口是伊利運河,而魯爾工業區的競爭力是人工運河。那中國經濟就可以吊打日本、美國、歐盟,因為他們沒有我們這樣的經濟資源整合能力和國家競爭力。伴隨著中國物流呈幾何狀增長,中國最終還是會找到那個重心,那就是九省通衢的武漢。

當年中國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會上留美的大學教授提出了這個觀點,立刻就被打成右派送去勞改,因為中國需要的是三線建設。今天,我還是繼續提出這個問題,德國的工業區是魯爾,美國的工業區是五大湖,義大利的工業區是米蘭,西班牙的工業區是巴塞羅那,所有的經濟體只有一個工業區,所以北上廣深最後都會消失,這就是馬太效應。

好大一個圈(坑)啊,你們看明白了沒有?

恩。基本就是這樣。

註:根據Q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12、對地緣政治的釋疑

帝國主義源於拉丁語:imperium。意思是絕對權,引申為對世界的絕對控制權。而地緣政治就是帝國主義的理論武器,沒有這個理論武器,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和進步。地緣政治是一門包含地理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達爾文主義、歷史辯證、唯物辯證、決定論等知識的龐雜思想複合體。

傳統的國際關係,研究的是主權、領土、安全,而地緣政治則把國家當成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他有存在一方面,即地理、自然、人口、積溫、資源、能源、交通、水利等物質條件特徵,他也有文化、精神、宗教、意志力、利益、價值等非物質的靈魂。而從德國普法、一戰、二戰的表現來看,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甚於其物質條件。

弗里德里希-拉策爾是公認的地緣政治學開山鼻祖,因為她第一次把地理學和政治聯繫起來。從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空間特點出發,對其加以研究。主要著作:《人類地理學》、《人類史》、《政治地理學》、《民族學》、《德國:鄉土地理導論》、《地球與生命:比較地理學》等。

13、魯道夫 - 契倫

魯道夫 - 契倫說:國家就像動物,為了生存(利益)而獵殺。他還預言:世界最後會形成幾個巨大而強盛的國家。(就像今天的多邊、多極世界政治。)今天大家都這樣說,問題是他出生於1864年,我就暈。

他對英國的評述,英國雖然佔有世界24%的土地,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但英國國土是分裂的。他對俄羅斯的評述,俄羅斯雖然領土完整,但沒有不凍港,導致沒有行動自由,然後你就明白為什麼近代俄羅斯為了中東路和旅順港投入了那麼多。然後你就懂為什麼英國要發動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封鎖俄羅斯的行動自由。其實英國與俄羅斯的冷戰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已經拉開序幕,美蘇冷戰只不過是把這種爭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俄羅斯惹誰了?但是英國就是願意繞過半個地球來打你。

美國也是如此,繼承了英國的世界霸權,北約東擴步步緊逼俄羅斯。

契倫分析了當時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並預見了一戰後的勢力範圍。當然這些都不是他神奇的地方,他最牛的是預見了德國會走上帝國主義道路或君主專政,最後德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契倫分析認為,小國根本不能生存,世界最後會發展成幾個超級大國,他當時的預測是:美國、聯合王國、俄羅斯、法國,而後來的事實也基本如此,只不過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加了一個內政、外交倒向美國的中華民國!

契倫在生存形態的國家一書中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主要看五個指標。1、地理空間(戰略縱深)。2、人口數量和素質。3、經濟發展水平。4、社會意識形態。5、社會管理(依法治國)。

契倫的英國限制俄羅斯的行動自由權理論,發展到今天就是美國的一二島鏈存在的理論基礎。

虎項系金鈴,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搞懂了這一點,中國才能成功解鏈。說委婉一點就是,(私以為)中國缺的是地緣政治思想和理論,這才是當務之急。

14、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理論

中國打贏了朝鮮戰爭,結果朝鮮勞動黨倒向蘇聯。中國打贏了越南戰爭,結果越南倒向蘇聯。於是中美建交,美國軍隊撤出東南亞,蘇聯被戰略包圍,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於是俄羅斯的狹隘民族主義開始抬頭,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術反擊就是這種情緒的具體體現。這些人最鬧騰的就是杜金,他們當然不能說自己的是民粹主義,他們把自己標榜成新亞歐主義,是一種糅合了傳統主義、左翼思想、右翼思想的新斯拉夫主義,敵視共產主義和親西方派,逐漸臆造出一個帝國聯盟俄德日伊(朗)帝國聯盟。本來不想寫這些東西,但具有可讀性,對中國理解自己的地緣政治環境具有一定意義。

俄羅斯與德國的關係。杜金提出的應對策略是構建俄國—德國軸心來分割歐洲。兩個國家根據影響範圍來劃分歐洲,德國控制新教和天主教國家,俄羅斯控制斯拉夫人生存的地區,為此俄國將歸還德國加里寧格勒。

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在二戰時期,日本與美國堅決的鬥爭給杜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雖然日本是個島國,具有反西方的傳統,是一個有理想的國家,可以作為盟友。俄羅斯應該把北方四島歸還日本,換取日本倒向俄羅斯。

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在杜金看來,伊朗具有反西方的傳統,與伊朗結盟俄羅斯還能獲得在印度洋的出海口,最最重要的是伊朗具有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俄羅斯將支持伊朗吞併阿拉伯地區、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

對中國的關係。在杜金看來,中國就是美國在亞歐大陸的旗手,而最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大國,對俄羅斯具有極大的威脅,可以截斷西伯利亞鐵路和佔領中亞地區,所以要保護俄羅斯在遠東的利益,就需要中國的東北、新疆、西藏度立,與外蒙古形成一個緩衝區國家,隔絕中國對俄羅斯的威脅,為了不激怒中國,中國可以向南擴張,從東南亞補足中國的損失,但東南亞不包括越南。

對於烏克蘭問題,杜金早有論斷,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是俄羅斯進攻歐洲的阻礙,倒向西方是俄羅斯的肘腋之患,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肢解烏克蘭,既可以成為俄羅斯的緩衝國,俄羅斯出兵歐洲,烏克蘭也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所以從地緣政治考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肢解烏克蘭,俄羅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杜金構思的地緣政治戰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日本、德國、伊朗這些國家,然後通過對這些國家的控制,完成對亞歐大陸的控制。

15、另外一個版本的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有很多版本,沈志華的蘇聯版本是一個,基辛格的美國版本是一個,還有我在公眾號寫過的亞洲主義版本。今天講基辛格的美國版本,這就是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爆發的甲午戰爭至今還沒有結束,雖然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已經簽字停戰,但戰爭還遠沒有結束。多少年以後,美國鼓吹自己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於是俄羅斯、法國、英國決定在中東給美國開闢第三戰場,我把它稱為第六次中東戰爭。

基辛格說:中蘇之間的動機是模仿德日式的侵略戰爭。當時美國的軍隊正在裁軍,沒有力量遏制中國崛起,但杜魯門還是決定調運佔領日本的美國駐軍堅決反抗。

當時斯大林對鐵托背叛自己非常生氣,為了強化對朝鮮的統治,下決心叫朝鮮放手去進攻韓國。同時,斯大林對毛澤東和中國的崛起非常的恐懼,於是斯大林也需要一場局部戰爭來讓中國、朝鮮選邊站。最最關鍵的是,美國把大量的軍事、經濟、政治力量部署在歐洲,導致蘇聯壓力山大,而蘇聯要緩解歐洲方面的壓力,就需要在非歐洲的地區,打一場現代局部戰爭。斯大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斯大林挑起戰爭以後,就想放手,讓中國和朝鮮充當炮灰,這也是斯大林為什麼不願意大力援助朝鮮戰爭的原因。

雖然我們不知道金日成許下什麼樣的諾言(原話是金日成一次次抬高價碼),但我都清楚,就金日成當時的情況而言,除了當兒皇帝,基本上沒有其他選擇。所以說,戰敗或者說和平協議的簽署,對朝鮮未必就不是好事情!

美國濫用武力,美國最愚蠢的無非就是不考慮政治後果的,越過三八線。假如當時美國的軍隊僅限於聯合國授權的範圍以內,沒有越過三八線,沒有「入侵」北朝鮮,那戰爭從那刻起就已經結束。再或者,麥克阿瑟在距離中國邊境240公里的地方(平壤和元山一線)停下,那戰爭也不會觸發,中國會默認這個緩衝區,但這一切都是假設,麥克阿瑟還是把軍隊派到了中朝邊境。戰爭終於在突破中國人兩條底線情況下被觸發了。1950年8月4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說:假如美軍停留在平壤和元山一線,那中國軍隊不必主動進攻。因為麥克阿瑟是愚蠢的,當時的美國政府也是愚蠢的,他們只是含糊不清的給麥克阿瑟下達容許越過三八線的命令。當然假如說:越過三八線、越過平壤和元山、向靠近中朝邊境部署小股部隊是愚蠢的話,那觸怒毛澤東的就是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毛澤東作出了最終的判斷,那就是美國要挑起一場更大的戰爭,而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美國奉行的是威斯特伐利亞國際體系原則,毛澤東奉行的是天朝上國的東北亞國際體系原則,於是文明之間的衝突開始了。

從戰場失利的麥克阿瑟想從政治上扳回一句,他和國務院幹上了,他要擴大戰爭,他要空襲中國本土,他要全面遏制中國,杜魯門微微一笑,撤了麥克阿瑟的職位。這個時候,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說:用軍事的手段解決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是先歐後亞。)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朝鮮戰爭的戰勝國,因為中國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而美國是朝鮮戰爭的戰敗國,因為美國從一戰爭開始就奉行了先亞後歐的錯誤戰略,差點同時挑起兩場戰爭,假如兩場戰爭同時開始,等待美國的只有失敗。當然這不是最搞笑的,最搞笑的是,美國醉漢奧巴馬現在又開始鼓吹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英、法、俄怕美國動手,趕快派航母去中東準備挑起第三場戰爭,希望美國能適可而止。(這段話不是基辛格說的,是我說的。呵呵。)

杜魯門對和平與戰爭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認為談判與戰爭是相輔相成的,是矛盾共存的,所以美國要見好就收,適時終止戰爭。而毛澤東(或中國)則認為,談判是戰爭的延續,根據孫子兵法的攻心為上,談判是瓦解美軍士氣最好的辦法,處於優勢的時候就進攻,處於劣勢的時候就談判,所以經常談而不決,談判為軍事鬥爭而服務。實際情況是,美軍在談判停戰期間死亡的人數和戰爭進行時死亡的人數呈現1:1的態勢。

最後,在三八線,中國和美國都獲勝了,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美國挽回了自己世界霸權的面子。最大的輸家是蘇聯,蘇聯曾經承諾出兵和援助武器,其實大部分沒有做到,出兵沒有,即使是武器援助,蘇聯也要自己的同盟現金償付自己二戰中淘汰的武器,這些嫌隙為以後的中蘇關係破裂埋下了伏筆。而蘇聯的懦弱或背信棄義徹底的激怒美國,美國迅速擴大了自己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並長期保持了和蘇聯規模相當的陸軍力量,正式確立了自己全面遏制蘇聯的基本國策。

中國學者認為:朝鮮戰爭使中國失去了收復台灣的機會,使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促進了全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使美國人民反戰的情緒高漲,美國錯誤的先亞後歐的戰略方向為越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16、美國玩阿富汗

讀者提問: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修)公路的問題嗎?我國是海陸權複合國家,一帶一路的走向能夠理解,為什麼要通向白令海峽呢?謝謝!

答:美國的海上力量不可挑戰,不對稱戰爭就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有了公路,美國重返亞太的的戰略進攻,就會轉變為戰略防禦。中國還可以修鐵路、修高鐵,一直修到白令海峽。

在中印命運抉擇那篇文章裡面,講到了以印度為首的中間勢力,東西方激烈交鋒的同時,中間勢力自以為可以兩邊取利,結果卻是中間勢力成了雙方交鋒最嚴重的地區。蘇聯通過一系列陰謀和陽謀,成功的扶持起了阿富汗傀儡政府,伴隨著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爆發,美國已經事實上失去了亞歐大陸的控制權。

美國失去阿富汗以後,急需構建新的防禦線,而這道防禦線就是巴基斯坦。自認為領導亞洲革命的中國也急需構建新的防線,這道防線還是巴基斯坦,於是兩國出現了現實的利益交集。於是美國找到中國幫助運防空導彈,中國說需要買裝甲車,於是美國給錢,中國買了幾頭毛驢,這是笑談。美國卡特總統這個時候就不好玩了,假如蘇聯長時間控制阿富汗,就事實截斷了歐亞大陸的聯繫,就會使東亞和西歐的陸地聯繫中斷,造成的戰略恐慌,可想而知美國內心的陰影面積。於是阿富汗從次要戰略地位上升到主要戰略地位,美國開始學蘇聯在越戰中的經驗,向阿富汗培養和訓練游擊隊,用於損耗蘇聯,美國人有錢那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蘇聯最後退出了阿富汗。

阿富汗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多年以後美國人也出兵阿富汗,其地緣政治的戰略野心昭然若揭,美國甚至還在中亞象徵性的部署了軍事基地。根據地緣政治理論,誰控制中亞,誰就控制了亞歐大陸,誰控制了亞歐大陸,誰就可以了結束戰國時代。還是德國為什麼不造航母那篇文章里寫到的,美國在北美是一個大陸國家,美國在全世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海權國家,美國還想統一歐亞大陸的感覺。老美的地緣政治戰略錯誤,導致他把過多的戰爭資源部署到錯誤的地方,相當於德國造航母,日本造虎式坦克。有毛用?他的那幾個軍事基地,俄羅斯派出傘兵就能收拾掉,連俄羅斯陸軍的一波衝鋒都抵擋不了,所以俄羅斯也樂見其成。反倒是美國,忘了自己的地緣政治任務是防止歐亞大陸的統一,而不是統一歐亞大陸,發現自己在歐亞大陸日本、西歐、阿富汗三個戰略防禦重點,根本無法配置軍事力量,於是把寶貴的機動力量迅速的撤出了阿富汗。

因為蘇聯解體、北約東擴等一系列地緣政治災難,導致全球戰略均勢被破壞。德國又要造航母了!日本又要造虎式坦克了!美國腦子清醒了五分鐘,又開始犯渾,美國剛從阿富汗撤出,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阿富汗,這就是波斯灣地區。

17、德國與航母

先提兩個問題。

一個是為什麼二戰中德國沒有造航母?是因為沒有技術儲備?

二是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沒有造虎式坦克?是因為虎式坦克比大和號戰列艦還難?

答:因為這兩個國家長期以來奉行的國家地緣政治策略不一樣。

德國的地緣政治策略是卡爾-豪斯浩弗給制定的,那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優勢鞏固發展這種優勢,這就是陸權。卡爾-豪斯浩弗還說蘇聯的戰略縱深一直到太平洋,十四國干涉都沒有滅掉蘇聯,德國那就更不可能滅掉蘇聯,所以蘇德要結盟。這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理論基礎,西方人辦事情條理性非常清楚。

所以即使今天,德國也不需要航母,歐洲大陸就是不沉的航母。指導一個國家生存的藝術是地緣政治,搞不懂這一點航母充其量就是一個靶艦。搞懂地緣政治理論,你會發現所謂的國家戰略抉擇,其實就是沒有選擇。

雷蒙有一句名言:上半句是和平不可能到來,下半句是戰爭也未必能發生。現在的英、法、德、俄等大國,預防性的做好了戰爭準備,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對於中國,當務之急是遠離海洋修一條公路,一直修到白令海峽,以備不時之需。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德國需要航母嗎?

18、俄羅斯的中東戰略。

俄羅斯的精英溫文爾雅,甚至比西歐的紳士們還要現代化,但一開口說話就能露出吃人的牙齒,這或許就是野蠻人的標誌。13世紀,蒙古人幫俄羅斯統一了俄羅斯,從此以後俄羅斯的崛起就不可遏制。拿破崙的時代結束了,標誌性的事件是俄羅斯的軍隊佔領了巴黎,但俄羅斯失去了一次,也是俄羅斯唯一統一歐洲的機會,俄羅斯曾經挫敗了崛起中的瑞典查理十二,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波拿巴,德意志帝國的阿道夫希特勒,俄羅斯特殊的國情,塑造了俄羅斯特殊的外交政策。17世紀,俄羅斯外交大臣說:俄羅斯的國家政策就是四面八方開疆拓土。從彼得大帝到獨夫普金,俄羅斯的擴張政策幾乎像一個模子里刻畫出來的一樣,不斷蠶食,大踏步後退,始終儘力控制戰略主動權,是玩戰略的好手。

根據威斯特伐利亞秩序概念,戰爭威脅意味著戰略失衡,而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戰略失去平衡。俄羅斯構建普金版的東方戰線需要時間,而爭取時間就需要在中東製造事端。

19世紀,英國為了圍堵俄羅斯南下,同奧斯曼土耳其結盟,標誌著土耳其正式加入威斯特伐利亞國際秩序。一戰中,因為英國和俄羅斯結盟,所以肩負圍堵俄羅斯重任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同德國結盟,並具有象徵意義的殲滅了英國的澳新軍團。對於一個既有的帝國主義世界秩序(威斯特伐利亞秩序),俄羅斯和以奧斯曼土耳其為代表的的中東諸國,不是去推翻它,而是維護這一秩序的存在。戰後英帝國漠視土耳其的存在,繼續利用土耳其圍堵俄羅斯的南方出海口。

俄羅斯的東方戰線亞歷山大,北約陳兵百萬不是去玩的。所以說俄羅斯一定會讓中東打起來,一旦打起來就相當於開闢了第三戰場,變相的破壞了美國的所謂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理論,同時可以減輕自己東方戰線的戰略壓力,這是俄羅斯地緣政治戰略利益決定的(以俄羅斯戰爭意願100%為例)。中東有石油,就像一個魚餌,美國用這個魚餌圍城打援,打造自己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世界霸權!俄羅斯也利用這個魚餌反釣美國,道理很簡單,中東太重要了,重要到美國不敢不咬鉤。

而沙特操刀布局,就是為了構建以自己為主的阿拉伯世界聯盟,也是不會輕易放棄(戰爭意願80%)。土耳其明白戰爭一旦開始,自己根本不能獨善其外,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戰爭意願70%)。英國、法國遠道而來,絕對不是來看熱鬧的,根據歷次中東戰爭的經驗,英法必有所圖(戰爭意願60%)。伊朗隱忍不發,但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即使是一場戰爭,伊朗也不會輕易認輸(戰爭意願50%)。

19、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即弱肉強食,國家、社會就像動物野蠻的生長著,直至消亡,這個過程構成世界的秩序。

法國的地緣政治學者雷蒙在1965年的國際會議上指出,世界秩序的五重定義:1、現實的有規則的契約或文件。2、各組成部分的有序關係。3、生存的最低條件。4、共存的最低條件。5、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基於本條2、3、4、5的定義,我做出金融危機或美國加息會在2016年的6~12月間結束。)

構建世界秩序的條件:1、經濟協作。2、政治家的道德水平。3、政治家的慾望溝壑。4、社會團體的跨國界合作。5、科學組織、協會暴科技。

世界秩序的發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生效,神聖羅馬統一歐洲的嘗試以失敗而告終,歐洲得出一個理論,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性是不可消除的。當這種外部的壓力被取消以後,另外一種理論或者說形式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那就是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拿破崙崛起以後,拿破崙再一次想統一歐洲,還是那個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性是不可消除理論,拿破崙失敗了,歐洲誕生了歐洲協調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構建了凡爾賽體系,二戰以後,美蘇構建了雅爾塔體系,中國的崛起是因為很好的融入這個體系,反之印度的相對衰退是因為自絕於這個國際體系。越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擺脫自己被中法尷尬吊打的國際形式,開始單方面調整雅爾塔協定,軍事撤出東南亞中美建交。2012年1月5日,奧巴馬發表了: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報告,高調重返亞太,於是出現了美國軍艦不斷挑釁中國的事件。新的國際秩序呼之欲出,是什麼樣的形式?G2?雷蒙有一句名言:上半句是和平不可能到來,下半句是戰爭也未必能發生。只是英、法、德、俄等大國,預防性的做好了戰爭準備,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20、陸權、中亞與哈爾福德

哈爾福德-麥金德(1861~1947)1904年,他發表了題為《歷史的地理樞紐》的演講,把亞非歐稱之為世界島。第一次提出心臟地帶理論,主旨就是控制了世界島的心臟地帶,就能統一亞非歐,統一亞非歐就是統一全世界的基礎。

學術上,麥金德第一次把全世界達成一個整體來看待,第一次提出全球觀點和戰略(地球村),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之大(全球化)。麥金德還提出了一種觀點,那就是陸權如何利用自己的不對稱優勢,最後戰勝海權,這就是不和海權爆發正面衝突,利用迂迴的戰術最後戰勝海權,這對當時西方以海權為特徵的海洋文明大受觸動。

他的心臟地帶理論,簡言之就是三句話,誰統治了東歐(巴爾幹地區),誰就統治了心臟地帶;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了世界島(亞歐大陸);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全世界。潛台詞:如果德國和俄國結盟或者德國征服俄國,那麼就奠定了征服世界的基礎。

1924年他預言,以美國為代表的的海權將會與俄羅斯為代表的陸權發生尖銳的對峙。二戰後他的預言成真。俄羅斯不要中亞了,認為中亞太難管理,當時的中亞五國向俄羅斯申請,中亞五國組成一個宗教性質的國家(突厥斯坦),被俄羅斯否決了。中亞想通過喬治亞和車臣修石油管道,向歐洲、日本、美國賣石油,於是俄羅斯開動了戰爭機器,而且還不止一次。(其中種種,值得玩味。)

21、美國的世界秩序

美國統治世界的三大地緣政治理論思想,分別是心臟地帶理論、海權理論、先歐後亞的遏制理論。或者說麥金德、馬漢、斯皮克曼是構成美國地緣政治思想的教父,是美國統治世界的思想基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認為世界有三個極,一個是北美,一個是歐洲,還有一個是東亞,印度有潛在的可能成為世界一極。關於印度前面提到過,印度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好,但印度對自己社會存在的問題,從來都不去解決,所以印度很難成為一個強權或世界的一極。

斯皮克曼就二戰及戰後秩序指出,假如日本、德國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他們將會對歐洲、東亞形成強有力的控制,最終世界將會形成三強鼎力的局面,那就沒有美國什麼事情了。所以美國需要和英國、蘇聯聯手,先打敗德國,待控制歐洲以後,再攜歐洲和美國的力量打敗日本,從而形成控制全球的目的。美國參與二戰,援助英國、蘇聯、中國,與正義無關。

斯皮克曼就地緣政治指出,美國處於有利位置和中心地帶,可以從大西洋打擊歐洲大陸邊緣,也可以從太平洋打擊東亞沿海,還可以從北極(無人區或薄弱區域)直插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非常有創意的想法!

美國要保持自己取得的世界霸權,就要在歐洲、東亞保持大量的跨洋軍事基地,以達到有效、及時的控制亞歐大陸邊緣。甚至後來的美國人發散式思維,連孱弱不堪的印度,美國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大意,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修建了大型的海軍基地。一方面印度崛起遙遙無期,另外一方面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美國需要迪戈加西亞基地大量的軍事支援,而從美國本土或其他軍事基地補給物資成本太過高昂。美國就想到了印度三哥,要求印度提供必要的軍事支援,同時願意給印度提供相應的軍事技術。據有關報道,美艦已經開始靠岸印度,並獲得補給和維護。

二戰前後,斯皮克曼的理論有很大的發展和改變。戰前斯皮克曼認為美國需要英國和蘇聯這兩個盟友來完成美國對亞歐大陸的統治,戰後蘇聯的迅速擴張,已經事實形成了統一歐亞大陸動能。於是美國人立即從戰平結合,轉變成全面遏制蘇聯崛起,觀察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有一個非常好的鏡像,那就是蘇聯,蘇聯針鋒相對的組建了華約。從此以後歐亞大陸形成的局面,唯一的區別就是蘇聯主張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思想,美國主張西方價值觀。研究心臟地帶與邊緣地帶對峙,可以很好的理解朝鮮戰爭、中東戰爭、越南戰爭、柬埔寨戰爭、柏林危機、阿富汗戰爭的起因。

鑒於斯皮克曼在二戰前後對美國地緣政治思想的貢獻,使其成為與麥金德、馬漢齊名的地緣政治學者,參與和構成了美國地緣政治思想。

22、俄羅斯顛了

俄羅斯顛了,網上眾說紛紜,於是我也來湊個熱鬧。

說2016年3月15日,俄羅斯顛,你就必須從突厥中興開始,哈哈哈。我們把時間調整回2016年3月15日,現在中東的情況,局面已經很明朗了。土耳其支持ISIS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恢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關於這一點很好理解,沙特、敘利亞、內外約旦、伊拉克就是土耳其的幽雲十六州,就是土耳其的外蒙古心結。不要說是突厥這樣曾經極度輝煌的帝國,就是波蘭不是還有侵略蘇聯和納粹德國的計劃。經過實踐的證明,巴沙爾就是典型的豬隊友,偏執的改革導致國內烽煙四起,反對派和ISIS組隊進入敘利亞,準備摘巴沙爾的桃子。而巴沙爾的政府軍面對民兵組織的無序進攻,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但濫殺平民,使用化武卻是拿手好戲,搞的全世界都欲除之而後快。

敘述完小國的悲情,開始講大國政治。俄羅斯的主戰場是烏克蘭,其次是東北亞,至於敘利亞,那隻不過是棋盤上一顆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俄羅斯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轉移實現,煽風點火,現在火放的差不多了,於是迅速撤出。英國、法國都趕過來參與第七次中東戰爭,假如這時候,俄羅斯還不走,當電燈泡,那英國和法國怎麼敢放手大幹一場?對於普京而言,烏克蘭困局短時間內無法解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東北亞,因為三胖又挑釁山姆大叔了,所以普金要趕快撤了,讓英法這兩個接盤俠來。普金本來是幫助豬隊友翻盤的,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困難,普金計劃速戰速決,連哄帶騙把ISIS包餃子,結果巴沙爾的包抄部隊被全殲。於是普金遭遇了冷場,要知道普金是來搞一個大新聞的,結果卻是馬尾巴提豆腐,於是俄羅斯雞賊的顛了。

假如我們重新審視歷次中東戰爭,參戰國表面上看是以色列、伊拉克、約旦、埃及等,其實戰爭背後都是英法美俄。英國通過在中東任命國王來達到控制中東的政治目的。美國準備接手中東政治,伊拉克國王被殺,約旦國王被刺,逃離德黑蘭表達的就是美國推翻伊朗合法政府。甚至美國參與中東角力的時候,盟友不是英國、法國,而是蘇聯,道理很簡單,美蘇之間在中東有共同利益,那就是他們都需要生存空間。中東戰爭以後,敘利亞是俄羅斯勢力範圍,那問題來了,雅爾塔協定的修訂版是誰和蘇聯簽訂的?烏克蘭事件以後,俄美之間可能的合作已經蕩然無存。

關於英國。因為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政治比較複雜,英國人之所以能吃飽飯,完全源於苦戰勝於強耕。我導演的情景劇:卡梅倫找到工黨黨魁科爾賓,意味深長的說如下這段話:卡梅倫:我們大英帝國被美國壓制已經六十年有餘,這是一次機會,趁亂攫取英國國家利益的機會,假如錯過,那就要再等一千年。這次戰爭,或許可以挽回曆屆中東戰爭的頹勢,或許不能,但我卡梅倫願意用我的政治生命做一次嘗試。希望你要懂,戰爭不僅僅是戰爭表面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不僅是打給俄羅斯看,更是打給我們的盟友美利堅看。因為我們英國,我們英鎊,我們英聯邦,不是可有可無的二流國家,我們是有核國家!這個時候美國重返亞太、北約東擴,美國號稱能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假如英國和法國再發動一次中東戰爭呢?美國有沒有能力打贏三場局部戰爭?對於英國這或許是一次機會,我們不說項莊舞劍的話,我們只說為了世界和平。我自比不如丘吉爾,不敢望其項背,所以我需要一個盟友,就是您,先生。您願意和我一起挽手,續寫日不落帝國的新篇章嗎?科爾賓說:我願意,先生。能為您效勞,是我的榮幸。為了大英帝國。卡梅倫:為了大英帝國。大事不謀與眾,明天如此如此。科爾賓說:如您所願。

假如說英國是難兄,那法國就是難弟。英國一直在嘗試重新奪回中東的主導權,而法國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收回自己的勢力範圍敘利亞。俄羅斯的退出對於英法而言是重大的利好!對於敢私掠艦打西班牙的英格蘭而言,沒有他什麼不敢幹的事情,戰爭唯一的驅動力就是利益大小。對於操刀一戰的英國,當年把四戰之地敘利亞劃給了法國,意思就是假如土耳其崛起,那法國就要在前面當炮灰。法國二戰後的五常地位其實是英美施捨而得,戴高樂想自從拿破崙大帝以來,法國也是世界大國啊!現在怎麼混成英國的跟班,陸軍打不過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美國,照此以往下去,可怎麼辦啊!法國的總統戴高樂為了中興法國,不惜重新構建法國國內的政治秩序,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不僅僅是重返亞太,更是法國中興的關鍵。法國地緣政治學者雷蒙建議戴高樂要克服海權不如英國,陸權不如德國雙重弱點的尷尬境地,就要造核武器,要成為世界第三大有核國家。當時的法國毫不顧忌美國、蘇聯、英國的反對,堅決要造核武。法國要造核武,英美蘇反對,誰支持法國?!?!?!答案是:中國。核煙花的美,是你們這群愛好和平的傢伙永遠不懂的。為此,法國還一度和美國翻臉,退出了北約。

法國和俄羅斯是傳統的盟友,不僅是一戰,還有二戰。法國和中國也是利益趨同的朋友,從奠邊府戰役到法國試爆核武。就目前來看,中法英俄之間的聯盟,已經草蛇灰線,伏筆千里了。

解釋昨天那句話。友情提示:什麼叫五常?就是減去一常,還有四常。

23、東北亞戰略均勢。

東北亞的戰略均勢,不僅僅是打出來的,還是政治家談出來的。

基辛格:中美建交標誌著中國加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儘管他所遵循的原則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南轅北轍。當聽到外國敦促中國遵守國際制度的遊戲規則和責任的時候,許多中國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一原則並不是中國人制定。中國一直期望中國作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出現,並採取行動實現這一期望。

時間就是最好的老師,他教會我們很多東西。

(以上這段,摘自2016年3月19日,凌晨1點鐘在公眾號:wwlxl613發布短文時間的老師,比基辛格發表相同觀點早了至少七個小時,這就叫捷足先登。)

2016年3月19日,基辛格參加國務院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就「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兩國關係及未來發展趨勢發表看法。

基辛格: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在看國際形勢的時候,總是非常理想化,一旦出現危機或衝突就想儘快解決恢復和平。而中國有五千年歷史,解決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官員採取中庸的態度來解決逐個問題,中國對待世界形勢的看法是概念化的,和美國的現實主義觀念是不同的。(這一段和我貼出來的觀點相同。)

很多人認為,如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和英國的關係,他表示不認同。一戰前,德國和英國發生衝突,是因為德國一心想要超過英國(中國也在擴展海軍),最終引發一戰。今天沒有哪個國家有挑起世界大戰的野心,軍事技術的發展減少了大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關於這一段,我認為是基辛格在很委婉的評判中國海軍,後者的積極態度已經刺激了美國。)

截至目前為止,中美雙方都口頭支持太平洋地區戰略夥伴關係,此舉對維持東北亞戰略均勢與和平具有積極意義。但迄今為止,雙方都是口頭上說說,聲明同國家間的契約文書在約束力方面還是有區別的。(反應中國對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態度消極。)

對於中國而言,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是一個衰落的帝國,霸權已經成為過去式,但美國任然保有大西洋湖,任然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航母戰鬥群。雖然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把持世界領導權,但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任然會維持強大的領導力。而美國之後,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像二戰後期,在物質財富和心理上獨步全球,單獨承擔起領導世界的責任。(友情提示:G2)

在東北亞,美國不但是平衡者,還是均勢政治的一部分,假如均勢方有任何一方改換門庭(韓國倒向中國/朝鮮與美國建交終止戰爭狀態),都會對東北亞均勢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樣的均勢就會岌岌可危。東北亞均勢如果單純靠軍事力量來維持,那引起戰爭的可能比一戰還要大。

中日美之間的關係。中國和美國互稱夥伴,但在軍方和軍事刊物上都稱對方為對手,雙方又宣稱建立政治、經濟、軍事夥伴關係,這和一戰中德國與沙俄的關係類似。而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美國還和日本是盟友,這與當年德國與奧匈帝國之間的外交盟友關係契合。歷史上奧匈帝國和沙俄有著劇烈的民族衝突,而這一點日本和中國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當年就是俾斯麥這樣靈活的歐洲均勢政治理論,造成了後面一系列愈演愈烈的軍事對抗,並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熱心於東北亞政治,當年西奧多-羅斯福調解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亞洲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就中國的利益而言,當然是拒絕美國於千里之外,保持自己適當的活動空間最為有利,而美國要的是東北亞的戰略均勢和遏制,是絕對不會撤出東北亞,造成東北亞均勢政治工程的崩塌。所以現在問題的根源就是中國願不願意真正接受早就已經口頭接受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假如中國接受遊戲規則,兩國的未來就會有和平的光明。假如中國明確表示不接受,那中美關係和東北亞局勢就充滿了不確定。

秩序永遠需要剋制、力量、合法性(即使中國獲勝,其他地區會不會承認中國的霸權地位?)。使用純軍事手段(38線)來維持均勢,勢必導致引發進一步的軍事對抗,只能依靠共識(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夥伴關係才能維持東北亞政治的均勢平衡,假如平衡不能維持,遲早將會釀成大禍。

24、遏制與反遏制

引自群主(群主特指wuweilxl)名言:世界這麼大,還怕找不到事干~中東暴亂~引爆歐洲~拉日韓下水~

wuweilxl:政治是最骯髒的。美國是國務院和國防部爭權,國務院根本控制和影響不了國防部,這也是我在朝鮮戰爭裡面講國務院陰麥克阿瑟的原因。

wuweilxl:日本是個逗比,日本是軍部奪相權以後,海軍和陸軍開干。戰爭這個和領導的個人能力有關,畢竟凱撒幾千年才出一個,大多是庸君。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收縮兵力,直接沿白令海峽出兵加拿大,佔領北美不就完了。

林源:兵力不足 資源不足吧。我那天聽張召忠說日本怕冷,不敢進攻阿拉斯加 ,因為緯度太高。

wuweilxl:所以要直插美國心臟,天氣這麼冷,哪有時間墨跡。冷是事實,但沒有辦法,這是戰略不對稱決定的。美國是海權強國,中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甚至英國,在海洋上永遠打不過美國,更耗不起美國,因為美國有海權!

林源:攤手。。。工業實力對比太懸殊,而且太遠,投送力不足,站不住腳,再說日本陸軍也不能飛過去啊,哈哈哈。

wuweilxl:罰你把:什麼叫五常?就是減去一常,還有四常。抄四遍,然後給你解釋。

林源:抄完了。

wuweilxl:新來的?遏制、遏制、再遏制。五常!五常!五常!這五個國家都不是吃素的,都是刀尖舔血,夜黑風高喜殺人的主。夏天,白令海峽還是比較宜居的,適合陸軍作戰。假設日本入侵美國本土,美國就沒有援助蘇聯的那一百億美元,沒那一百億美元物資,斯大林早就飛伊爾克茲克了。德國控制了蘇聯,英國還需要打?美國還需要打?中國在白令海峽一駐軍,一二島鏈不戰自解。俄羅斯承載著北約巨大的軍事壓力,同時具有極大的軍事張力。而英法對中東那是非常上心的!最關鍵的是中東喜歡英國式的統治,不喜歡美國式的殘暴。中美在南海和朝鮮呈現戰略對峙均勢,你只要派出去一隻部隊迂迴(漢尼拔、拿破崙都曾經翻越過阿爾卑斯山。),美國的防線立刻崩潰。假設你是美國,你只有45萬陸軍,30萬駐軍海外,海外反對勢力非常強大。本土只有15萬陸軍,一個國家在防線最薄弱的地方部署中近程導彈和二十萬陸軍,美其名曰修建中美友誼鐵路,你怎麼防禦?你在阿拉斯加駐不駐軍?駐多少?從那裡抽調?

林源:阿拉斯加在哪裡?

wuweilxl:你不是來踢館的,你是來講笑話的。話說我正講的激情澎湃、熱情洋溢、手舞足蹈,突然燈、話筒、空調就被關閉了,冷場中。

林源:不不不,我並沒有惡意,有些東西確實不懂。昨天剛來的,很多東西要向大家請教。

wuweilxl:(大口吐血中)你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中美,還有俄、法、英,還有日、德。

林源:圖上標註的12345是什麼?

wuweilxl:1、烏克蘭。俄羅斯雖然慫,從陸地上打美國還不是問題。2、中東是英法的傳統勢力範圍,英法一直不願意退出。這也是為什麼英法熱心於打擊恐怖分子。英國、法國對中東那是非常上心的!最關鍵的是中東喜歡英國式的殘暴,不喜歡美國式的(或許他們都不喜歡。)。3、南海。美國重返亞太,為什麼在南海找事情?因為美國有11個滿員的航母戰鬥群,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十一個。海戰是美國的強項!4、朝鮮。麥克阿瑟想撤,斯大林不讓,毛澤東也不讓,因為中國和蘇聯沒有海權。這才是朝鮮戰爭的本質,我們是在研究真相,而不是歷史。中國具有的相對優勢,是養了一隻天不怕、地不怕的瘋狗。但中國只能反遏制,不能進攻韓國,因為沒有海權,萬一中國不小心打贏了朝鮮戰爭,反而更被動。5、白令海峽。這裡是美國防線最薄弱的地方,是登上新大陸的捷徑!

林源:怎麼感覺到處被壓制呢?萬一美國不駐軍放棄了呢?

wuweilxl:那就二十萬軍隊不斷穿插,不和敵接觸,以戰養戰,迅速向芝加哥、舊金山接近。

林源:美國三億人口,不能調來預備役補防?空戰吊打中國,放棄了白令海峽,並不意味著不打海戰打陸戰。

wuweilxl:一、政治家、軍事家不是你們那樣考慮問題的。二、啥叫遏制?意思就是戰爭威脅。駐軍就已經達到了戰爭威脅的目的,從而調動美國重新部署軍隊。從而實現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禦。三、軍事是最後的手段。評價戰爭的標準是戰略目的,而不是戰術手段。四、你們都應該去抄什麼叫五常?就是減去一常,還有四常。美國一動手,俄羅斯會聞風而動!英國會聞風而動!法國會聞風而動!日本、德國會聞風而動!戰爭從來沒有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這才叫大國政治。何況天下苦美國久矣。

wuweilxl:這就叫戰略失去均勢,這就叫第三次世界大戰,然後我們再回到原先那個問題假設,美國會不會在阿拉斯加組織防禦?

林源:為什麼中國只能反遏止呢?

wuweilxl:吐血、吐血、閉關療傷補血中。

Escape:美國原來的地緣政治戰略是先歐後亞,現在是打贏兩場戰爭。所以破解美國發動戰爭的方法就是第三、第四、第五個戰略角力點。世界這麼大,還怕找不到事干~就是這個意思。前面講的是戰略,北上修路是戰略演變成戰術的具體形式,但戰術還是圍繞戰略展開。

群號:535561289 微信號:wwlxl613

如有問題,請公眾號留言。

25、中國、中亞、一路一帶

網友提問:五常減去一常是四常,這句話怎麼理解。

答:這是QQ群(535561289)我經常說的一句話,他們用來調侃我。意思就是國際關係同時還是多邊關係,那種中美、中俄、中日雙邊關係論調,不僅僅是落後的思維方式,還是錯誤的。在考慮多邊關係的時候,主要考慮五個常任理事國,雖然還有西班牙、德國、日本、義大利這三個有潛力的現代化國家。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善戰、好戰的主(有武備的正常國家),用權利的遊戲來解釋就是強戰勝於苦耕。

今天講的是一路一帶。地緣政治學,在一路一帶以前,都是相關部門眼中的資產階級偽科學,所以中國很少有人涉獵地緣政治學。國家搞了一路一帶後,地緣政治也跟著出來露個面,相關部門也不好意思打臉,這就是當前地緣政治學的尷尬境地。

蘇聯解體,按道理俄羅斯不應該退出中亞,但俄羅斯為了表達自己無意於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還是溫順的退出了中亞。值得玩味的是,中亞國家說:你看蘇聯都不管我們了,那我們中亞五國組建一個中亞突厥國怎麼樣?俄羅斯明確表示:不行。

歐洲想染指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想修一條通過高加索的油氣輸送管道,俄羅斯明確的說:不行。對於西方而言,假如中亞的油氣能通過高加索供應到西方,那俄羅斯出口西方的天然氣和石油價格就要下跌很多。對俄羅斯而言,假如中亞的油氣開始出口,那就意味著俄羅斯多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所以俄羅斯不可能作出讓步。這本就是與狐謀皮,於是西方開始策動高加索的車臣獨立,希望車臣獨立以後可以修能源輸出通(管)道,俄羅斯已經打了幾次車臣戰爭,生產者(俄羅斯)、消費者(西方)拼的都是錢,賭對方誰能堅持到最後,所以大家都鉚足了勁。對於西方而言車臣戰爭僅僅是能源價格問題,對於俄羅斯而言車臣戰爭是國家生死存亡(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第一大出口國)的問題,所以俄羅斯的態度相當堅決,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最後能取得勝利的原因。

另外一個國家是伊朗。伊朗當然不願意中亞國家在能源市場分一杯羹,雖然伊朗當時還在受到制裁,但伊朗還是跟隨俄羅斯圍堵中亞石油和天然氣供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俄羅斯和伊朗的外交基石,因為共同的國家利益。伊朗在與美國就核問題取得最終一致後,伊朗是用五百米衝刺的速度倒向美國,但美國根本沒有理伊朗,道理很簡單,還是朝鮮戰爭那裡講的戰略均勢。美國前期希望通過佔領阿富汗,打通中亞石油和天然氣釋放的通道,然後開始驗證、驗證、再驗證,美國想起來反蘇的阿富汗游擊隊,於是美國放棄了。

西方在投資車臣戰爭以後,最後血本無歸;於是投資阿富汗戰爭,最後發現純屬扯淡,最後滅了本-拉登,慘淡收場。這個時候誰最著急?俄羅斯!俄羅斯建議中國佔領中亞(俄羅斯希望中國佔領中亞以後,造成中美戰略對峙的局面。),中國說:我不去。俄羅斯說:有石油。中國說:我不去。俄羅斯說:有天然氣。中國說:我不去。伴隨著美國開始在中亞駐軍,這個時候中國發現,蘇聯、美國不管誰佔領阿富汗、中亞都是對中國國家安全赤裸裸的威脅。這個時候,中國開始考慮俄羅斯的建議,佔領中亞太急,不作為太緩,喜歡中庸的中國人選擇了修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了配合燒天然氣,中國開始宣傳霧霾的嚴重性。其實中國根本不想修西氣東輸,燒煤多便宜啊。燒天然氣就意味著中國要增加社會生產成本,降低社會的財富積累效率。根據我的經驗,跳大神和鬧小鬼的通常都是一伙人,這就是政治,無利不起早。你們不懂你懂的?

伴隨著地緣政治的各個變數發生變化,美國的心思開始活泛起來。中國的西氣東輸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地緣政治事件,一方面是西方沒有獲得中亞的石油、天然氣,美國對能源采儲、生產、銷售的控制能力進一步下降;另外一方面中國對海洋獲取能源的依賴性進一步下降,這就意味著美國長期遏制中國的戰略利好被拓展陸權的西氣東輸對沖了。這是美國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國提出了G2,希望通過自己在掌握霸權的時候達成對自己利好的瓜分世界協議(類似於雅爾塔協定)。中國也看到了自己的戰略優勢,中國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往後推,事緩則圓,用時間換空間,這個時候美國已經預判到到了戰略遏制中國失敗的後果,於是拿出來經濟、軍事、政治圍堵方案,這就是TPP、重返亞太、強化日美軍事同盟。

美國又不傻,開始派海軍圍堵和重點照顧中國,意思很簡單,假如你不願意和我維持戰略均勢,那美國就要文攻武衛。於是中國開始向中亞發展(一路一帶),拓展中國的戰略(縱深)生存空間!意思其實很簡單,假如你圍堵我的海洋,那我就遷界禁海,發展陸地運輸,同時還能保持戰爭潛力。中亞就是中美俄三國之間的烏克蘭,誰佔據中亞,誰就有絕對的戰略主動權和戰略優勢!我在美國玩阿富汗那篇文章里有講過。從表面上看是修了西氣東輸以後改變了大陸均勢,其實遏制中國(大陸國家)是海洋國家(美國)的必然選擇,這一天遲早會來到。而對抗的結局無非兩種,一種是戰爭!那最後就沒有贏家;另外一種是G2,中美重新劃分世界範圍,或許對於中國而言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26、亞歐大陸上的三國博弈

我們群滿了,遇到了增長極理論,而我又不願給馬化騰捐款,為方便大家找我,所以開了新群。我一直在想如何處理新群和舊群的關係。最後是這樣決定的,一群還是以區域經濟為主,二群以地緣政治為主,三群不喜歡聊天的加入。群里共享的文件,和每天我講的內容,都會在三個群複製,不會出現有些人說的側重的問題。關注區域經濟的進一群(535561289),關注地緣政治的進二群(546438389),不喜歡聊天的進三群(539445721)。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赫魯曉夫上台以後,為什麼批斯大林?因為斯大林承諾把亞洲利益給中國,而赫魯曉夫不想給中國。斯大林一死蘇聯其實已經從陸權大國退化成民族主義國家。不是說民族主義不好,只是愚昧蒙蔽了他們的雙眼。

那麼這群人篡改斯大林的地緣政治目標想要幹什麼呢?答:往小說他們是實現彼得大帝的思想,往大說他們是要統一亞歐大陸,繼而征服全世界。

而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夠容許的,這是中國絕對不能夠容許的,因為蘇聯想要統一歐亞大陸,最大的障礙就是中國。蘇聯知會美國要核平中國,也是這一國家政策的體現,而蘇聯之所以知會美國,目的是為了戰略性試探。

而蘇聯佔領了阿富汗,就意味著蘇聯把亞歐大陸攔腰截斷了。誰最怕?你們以為是美國?錯。是中國。這個時候的蘇聯開始和越南共產黨結盟,事實上控制了越南的軍事行動。越南想的是利用蘇聯獨立於中國,蘇聯想的是利用越南在東南亞進行軍事擴張,中國想的是最後替人做了嫁衣裳。學過中國歷史的都知道,中國用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錢是怎麼來的?是三大改造弄來的,結果就這樣打了水漂。中國也有民族主義者,怎麼給他們交代這個事情?這才是促成中國與美國結盟的根本原因,因為蘇聯擴張的勢頭,對中國和美國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冷戰後期蘇聯也曾經找過中國,要求關係正常化,中國當時提出的要求是什麼?答:蘇聯撤出阿富汗。為什麼?因為阿富汗對於中國而言意味著戰略包圍。而中國又多了一個盟友,那就是巴基斯坦。你看很多冷戰史的研究學者說中蘇之間是因為意識形態翻臉,呵呵一笑,意識形態值幾個錢?關於這個問題丘吉爾說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國家利益。道理其實很簡單,從蘇聯佔領阿富汗插手朝鮮、越南的那刻起,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就從同盟國變成了敵對國,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勢力範圍。就相當於戰國時期,秦國佔領了魏國,那趙國和秦國之間的關係就不言而喻了,爆髮長平之戰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蘇聯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蘇聯的民族主義者不懂戰略均勢對世界的重要性,假如單方面破壞戰略均勢就會導致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俾斯麥建立德國以後,一系列的政治連鎖反應。能不能扯中國造航母?呵呵。有一種觀點是中國可以低調的造航母,美國也不會幹預。你把人類一部史翻開,給我找找。有這種好事?

而冷戰事實上完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目的,那就是摧毀了雅爾塔協定體系,造成了今天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而這個時候中國選擇G2(新的雅爾塔協定)對於中國國家發展而言,或許是不利的;但對中國國家安全而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參照美國玩阿富汗(錯誤)、赫魯曉夫篡改斯大林的地緣政治方針(錯誤),想要表達的就是重新審定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那就是繼續韜晦待時,伴隨著美國的衰落,有一天世界必將是中國的天下大同。

禁言解除。

27、文明衝突論

視角一: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答:狹義說應該是工業化,廣義說應該是中美建交以後西方落後、淘汰的技術轉移對中國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視角二: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地緣政治大陸國家的不可遏制。雖然我們要面對若干島鏈的圍困,笑看天高雲淡,我們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北上修路。

視角三:文明衝突論。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說:每種文明都有一個堅硬的內核,這個內核是堅不可摧的,也是無法改變的;非西方的國家可能會民主化,但絕不可能西方化;因此文明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當中國崛起的時候,遠交近攻就是必然選擇,所以說研究俄羅斯的歷史很重要,從基因分子學到內分泌,再到心理學,最後是俄羅斯社會現狀分析。其次是研究美國的歷史,人、社會、國家都是有性格的,而對於事物的判斷都是基於民族性格(主流文化)作出的,了解美國歷史走向,看看羅馬史倒也是不錯的選擇。這裡講日本,審視當下的中國,日本工業化和崛起過程中遇到的,今天的中國都遇到了,比如說美國的圍堵、遏制,甚至包括美國再次佔領(駐軍)菲律賓,關於這一問題,前面在美國為何在二戰後撤出菲律賓裡面講過了。

馬漢在《亞洲問題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 (1900年)中提到:海洋國家假如想生存,就必須把大陸國家打壓到亞歐大陸的內部,不能使其獲得行動的自由!有朝一日面對大陸聯盟的崛起,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可能會形成聯盟。

我認為打破這一海洋文明聯盟所謂的圍堵大陸政策,只能是從地緣政治的文明論中去找答案。一方面中國應該鞏固中法之間的傳統友誼支持法國構建地中海經濟一體化,修建和補貼運營中、俄、德之間的重載鐵路通道,最後應該,至少是口頭上應該支撐英國、英聯邦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出現(他們當西方的一哥,我們統統都支持。)。當然打鐵還的自身硬,最最關鍵的還是構建中、日、韓(朝)之間的同盟,道理很簡單,文明的衝突。

假如中國連同文、同種的韓國、日本都說服不了,那還談什麼中國崛起。中韓之間的結盟必須放到中日結盟之後,否則會形成大陸與海洋的地緣政治對峙的局面,伴隨著中日之間的結盟,韓國加入這個聯盟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中日之間的結盟與喜好無關,這涉及到兩個國家之間的生存。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收割日本、中國在東南亞投資的財富,美國經濟從十萬億增長到十八萬億,而日本卻陷入萬劫不復。東南亞名義上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可中國卻要和日本打經濟仗,同美國打政治仗,長此以往何來門羅宣言?今天的經濟發展減速,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西方的技術封鎖,西方社會有五百年的技術積累,伴隨著1979年的中美建交,中國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西方技術,為中國的社會生產效率集中釋放提供了三十八年的紅利,而今天中國需要一批新的技術來支撐中國社會的轉型和進步,而日本和韓國就是這把鑰匙。

日本有個田中奏摺,寫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伴隨著日本崛起的失敗,今天中國又發展到了一個崛起的必然階段,其實日本的這個戰略構想,也可以繞至文字背後細看端倪,能不能這樣理解,欲成為多極世界的一極,必先征服東南亞,欲征服東南亞,必先結成中日韓同盟。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鳳凰網有視頻)說:(美國重返亞太,)中國必然會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歷史就是這樣,羅馬經歷的興衰,美國一件都逃不過;日本經歷的興衰,中國也會按部就班的走過。

28、陸權、中亞與哈爾福德

哈爾福德-麥金德(1861~1947)1904年,他發表了題為《歷史的地理樞紐》的演講,把亞非歐稱之為世界島。第一次提出心臟地帶理論,主旨就是控制了世界島的心臟地帶,就能統一亞非歐,統一亞非歐就是統一全世界的基礎。

學術上,麥金德第一次把全世界達成一個整體來看待,第一次提出全球觀點和戰略(地球村),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之大(全球化)。麥金德還提出了一種觀點,那就是陸權如何利用自己的不對稱優勢,最後戰勝海權,這就是不和海權爆發正面衝突,利用迂迴的戰術最後戰勝海權,這對當時西方以海權為特徵的海洋文明大受觸動。

他的心臟地帶理論,簡言之就是三句話,誰統治了東歐(巴爾幹地區),誰就統治了心臟地帶;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了世界島(亞歐大陸);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全世界。潛台詞:如果德國和俄國結盟或者德國征服俄國,那麼就奠定了征服世界的基礎。

1924年他預言,以美國為代表的的海權將會與俄羅斯為代表的陸權發生尖銳的對峙。二戰後他的預言成真。俄羅斯不要中亞了,認為中亞太難管理,當時的中亞五國向俄羅斯申請,中亞五國組成一個宗教性質的國家(突厥斯坦),被俄羅斯否決了。中亞想通過喬治亞和車臣修石油管道,向歐洲、日本、美國賣石油,於是俄羅斯開動了戰爭機器,而且還不止一次。(其中種種,值得玩味。)

29、二戰蘇聯與德國結盟

有因才有果。一戰是個錯誤,二戰也是一個錯誤。假如沒有一戰,二戰的時候就沒有蘇俄,那德國的崛起將不可遏制。假如沒有一戰二戰,德國奉行俾斯麥的實用主義內政外交政策,那德國早統一歐洲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希特勒最大的優點就是啥也不懂,當然作為一個好領導貴在有自知之明,所以希特勒找到了卡爾-豪斯浩弗。(有興趣的可以百度。)

一戰後的德國,蠢蠢欲動。卡爾-豪斯浩弗第一次見希特勒這樣的民粹主義鼓手,就一個感覺無可救藥。希特勒上台後權柄炙熱,卡爾-豪斯浩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科學院的院長,希特勒鼓吹卡爾-豪斯浩弗為「最親密的外交政策顧問」。卡爾-豪斯浩弗建議德國與蘇聯結盟,他認為蘇聯是一個被西方打壓的孤立國家,為了限制俄羅斯的自由行動權,英國不止一次的發動對俄戰爭,德國和蘇聯在陸權方面利益是一致的。而最關鍵的一點,蘇聯擁有廣大的戰略縱深,是不可征服的,必須靠外交和秘密手段來完成。於是,蘇聯和德國這兩個意識形態嚴重對立的國家結盟了。

卡爾-豪斯浩弗在一系列著作中提到,建立柏林、莫斯科、東京聯盟是對付英國唯一可行的辦法。

(台灣沒有括進去,我是故意的,哈哈。)

蘇聯的斯大林臆想和創造性的提出了巴爾幹地區(南斯拉夫人)應該劃歸蘇聯勢力範圍,於是德國開始無預兆的進攻這個意識形態嚴重對立的國家,放言要把蘇聯建設成德國的殖民地。希特勒還是太急了,應該先滅英國,再去滅蘇聯。看樣子希特勒是徹底怒了,因為他忘記佔領高加索油田,導致蘇聯最後逆轉劇情並翻盤。歷史在很多時候都凝聚在那一瞬間,假如蘇德戰爭不爆發,那今天的世界將只有五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

二戰中,其實戰敗國和戰勝國都有非常多的戰略失誤,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戰後要注意修正。看到俄羅斯杜金版本的地緣政治格局,我就笑了。這種直鉤(巴爾幹地區歸俄羅斯)怎麼可能釣的起德國這樣的大魚,不過是另外一個斯大林(蠢貨)而已。曹操評價袁紹的時候說: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愛惜身體,圖小利拼上老命。用來形容杜金、普京之流,再好不過。

30、遠東之錨

遠東之錨是美國對日本的稱呼,美國在遠東不論是遏制還是發展建設性的夥伴,都需要日本參與進來,用以穩定東亞、東南亞的局勢。

美國對全世界的控制,體現在對亞歐大陸的控制,而美國對亞歐大陸的控制,又分為對西歐和日本列島的控制。由此可見,美國的核心利益雖然是大西洋湖,但日本在美國戰略棋盤上的地位也不言而喻。同時我們可以假設,假如朝鮮戰爭美國沒有日本這個前進基地,那美國根本打不贏朝鮮戰爭,甚至在亞歐大陸連個立腳點都找不到。

二戰前,日本以脫亞入歐為改革口號,蔑視周邊的而亞洲國家,周邊的亞洲國家也把日本視為數典忘祖的異類。二戰後,日本構建遠東地緣政治的野心失敗,一批大亞洲主義政客被清洗,關於歷史問題牆倒眾人推,使日本參與亞洲事物的意志和決心進一步動搖,徹底倒向美國。

再從美國有了日本這個戰略支點,美國就認為可以控制和遏制亞歐大陸的崛起,但事實上新的潛在危機已經醞釀成熟,那就是越戰。一方面中國與俄羅斯是傳統上的敵人,另外一方面,中國與日本在東北亞和遠東有著相同的地緣政治報復,這些都是美國所擔心的。伴隨著越戰進入焦灼狀態,美國不得已找到了中國人,因為日本、台灣、泰國這三隻船錨,根本固定不了亞歐大陸的局勢,所以美國需要中國。

二戰後,北美擁有世界40%的GDP,擁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科學儲備,東亞(含日本)只有4%的GDP,更要命的是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美國也無意於恢復日本經濟,東亞整體的衰落似乎已經成為註定的事實。而今天東亞的經濟總量與歐盟、美國旗鼓相當,假如沒有朝鮮戰爭,就不會有東亞的今天。

馴服的日本表面微笑,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另外一副表情,半死不活的日本居然向中國新疆派出間諜調查地質情況,可見其狼子野心。可以推測日本正在仔細、耐心、冷靜、不動聲色的評估各國物質財富和心理狀況,對於日本而言,無非就是三個選擇,一個是與美國繼續保持盟友關係,另外一個是崛起的中國結盟,最後一個是佔領朝鮮半島,再次成為世界軍事大國。

就中國而言,爭取日本,同日本發展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就是動搖美國遠東之錨的關鍵一環!船錨一鬆動,美國就要放棄遏制東亞的戰略構想,以此為基礎的重返亞太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飛煙滅了。

31、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由約翰·昆西·亞當斯等諸人構思而成。1823年12月2日,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對美國國會演說的國情咨文中,這是美國對勢力範圍的劃定和宣言。雖然美國名義上反對殖民主義,但門羅主義卻事實上是美化殖民主義的遮羞布,就美國表達自己在美洲大陸的利益訴求,指責歐洲租列強不應該再干涉南美事務,同時美國對歐洲事務宣布中立,假如歐洲列強入侵拉美,美國將視為對美國本身的侵略。

門羅主義在美國的內政和外交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對內而言美國對外不承擔義務,高關稅保護國內經濟發展,短時間內促成了美國追趕歐洲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最終使美國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對於外交而言,美國雖然宣布,美國對歐洲之間的紛爭保持局外中立的態度,但事實卻是美國在一戰、二戰中前期置身事外兩邊取利,後期選擇勝利方結盟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以二戰為甚,美國最後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一幕,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

門羅主義在南美。門羅主義在二戰後被提起過兩次,一次是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阿根廷提出美國不是主張南美是南美人的南美,美國不是主張不容許歐洲入侵南美嗎?美國呵呵一笑,英國與美國雖然是競合關係,但你阿根廷算那根蔥?美國不但不干預,反而鼓動英國打阿根廷,同時還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合軍事禁運阿根廷,這才是阿根廷最後失敗的原因。另外一次是古巴導彈危機,這一次卡斯特羅倒是沒有學阿根廷向美國提出門羅主義,而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美國的U2還是偵測到了蘇聯的導彈基地,於是立刻大兵圍城,拿出不惜要打核戰爭的架勢,嚇的蘇聯以為真的要打仗!這或許就體現出了美國門羅主義的實用特徵,一方面他鼓吹拉美是獨立的,其實美國對拉美的控制是非常嚴密的,美國中情局發動的大部分軍事政變和顏色革命都發生在拉美。另外一方面美國對拉美農業、工礦的掠奪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僅次於中國。哈哈。門羅主義對於美國而言就是劃分勢力範圍,不容他人染指的宣言。

對於中國而言,中國也需要中國版本的門羅主義,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怎麼能被稱之為大國!且要拿出捍衛自己利益的決心和意志,一方面在海洋展開戰略對峙;另外一方面要從陸地迂迴,打破戰略被動。美國在東亞、西歐、中亞、中東空耗實力,堵截中國、俄羅斯做無用功,只要西歐、中東、中亞、東亞一方出錯,美國就可能失去舊大陸的橋頭堡(日本和英國),自身勢力可能撤回美洲大陸,而門羅主義將會重新抬頭。中國發展自身經濟,培養遠程投送能力,文化上來一次中國版的文藝復興,勢力上統一台灣,整合日韓、東南亞、澳洲,把亞太地區作為自己的後花園,繼續援(kong)助(zhi)非洲,用高鐵整合中亞五國,繼續深交巴鐵,待以時機涉入中亞,繞開帝國殺手俄羅斯,就可以把歐亞大陸連起來。

中國一個陸權大國發展航母幹嘛?難道無欲無求?有中國在,美國不可能玩的起太平洋湖,屠龍的勇士最終的命運就是變成守護財寶的龍。

32、黑田東彥(補刀日本)

補刀日本。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經濟本質上已經掛了,等著日本的就是慢慢的腐朽。黑田東彥,前亞洲開發銀行行長,2013年3月20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這一次日本負利率,震撼了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也是對耶倫作出政策調整影響最深刻的事件之一。伴隨著3.30日耶倫宣布不加息,世界鬆了一口氣,我也鬆了一口氣,在知乎可是吹下牛的呢~感謝誰呢?感謝德銀!感謝意銀!感謝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是你們的愚蠢救了中國經濟啊!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是故意的呢,還是無意的?假如說是故意的,那無異於把美國的政策逼近了淺水灣。美國假如還想機動調整自己的外交、貨幣、軍事政策的餘地就非常的小。所以美國立刻在高加索和中國南海製造事端,對中國和俄羅斯保持適度的軍事、政治壓力,以免局勢失控造成二戰那樣的局面。

假如說日本是無意的,那日本不僅救了中國,還救了歐盟和日本自己。在單極世界裡面,中國可以挾美國,打壓日本、俄羅斯、歐盟。在雙極世界裡面,中國和美國可以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假如在多極世界裡面,中國連個屁都不是。道理其實很簡單。職業玩家:俄羅斯、西歐、日本、美國都是嚴謹的科學教,中國是義正言辭的五行理論。伊東祐亨曾經笑話過丁汝昌,你們中國人只懂陰陽五行,甲午戰爭用的不是詐術,是微積分,是彈道學,是社會管理學,是現代醫學,是君主立憲,是依靠國民實現個人奮鬥,是懂法學法保障公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是私有化所有制,讓恆產者有恆心。

假如這樣連建築學(寒冰王座)都不懂的印度,都能成為世界一極,那才是人類歷史上的笑話。捎帶手的說,建築學還有武漢長江大橋的意思。中國其實就是猥瑣流的選手,一直混到今天,是因為跟對了大哥(美國)。你說中國自己發展,估計連印度和非洲都不如。道理很簡單,這個民族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行為和發展方式不可救藥。從我的推論上,2018年的某一天,美國將會退出通縮,轉向量寬。可美國的總統任期是四年,於是經濟和政治的不和諧就勢必導致柯林頓吃老布希的豆腐成為美國政治新常態。估計這是約翰·亞當斯、羅斯福、傑斐遜沒想到的吧。嘿嘿嘿。

這就是政治!

這就是經濟!

這就是政治面前無經濟!

這就是經濟面前無政治!

再或者是大政治決定經濟政策!

再或者說大政策決定的經濟政策決定既得利益者(小政治)的命運。

看懂的人,我點點頭。看不懂的人,我微微笑。

註:根據Q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33、柏林--巴格達鐵路

1889年,德意志銀行從奧斯曼政府那裡獲得了一項特許權,建設從首都君士坦丁堡橫穿小亞細亞安納托利亞的鐵路。十年後,1899年,奧斯曼政府批准第二階段的建設任務,即大家所熟知的「柏林-巴格達鐵路項目」。

背景交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按燃料熱值計總效率不超過3%,到1840年,最好的凝汽式蒸汽機總效率可達8%,到20世紀蒸汽機最高效率可達到20%上下。而內燃機的效率則可以達到40~70%,內燃機取代蒸汽機已經是大勢所趨。石油作為海戰的動力源,不會有蒸汽機(煤炭)那樣十公里外就能看到的煙塵。蒸汽機達到最高時速,需要4~9個小時的燃燒,內燃機5分鐘就能達到最高動力輸出。關於能源補給,供應油料12人12小時就能完成,而同樣的煤炭則需要500個人工作5天。以石油為動力源的艦隊,航行範圍是煤炭的四倍,其軍事、經濟價值已經非常明顯。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1870年,全世界石油產量八十萬噸,而到了1900年,全世界的石油產量達到二千萬噸,內燃機取代蒸汽機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帝國之間對石油的控制和爭奪也成為一種必然。

伴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德國急需石油,但由於殖民地大多在英法手中,德國居然無法獲得經濟發展的原材料。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在德國基本形成了壟斷的局面,市場佔有率達到91%。此時能給德國供應石油的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沙俄的巴庫地區(高加索),另外一個是中東。這時支持日益衰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德國國家戰略的重點!1898年,德皇威廉二世訪問君士坦丁堡,達成了柏林--巴格達鐵路的協議,只要鐵路可以修通,那軸心國之間的同盟就會連成一片。

英國一直控制埃及和中東政局,對德國在自己勢力範圍插一杠子非常不滿,德國開展積極的遊說工作,希望英國人能支持他們。英國人雖然面帶微笑,不置可否,背後卻幹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英國改變仇俄羅斯的外交傳統,拋棄圍堵俄羅斯的所謂遏制俄羅斯的盟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開始修建亞歐鐵路橋,如果修通那俄羅斯的工業化和崛起將不可遏制。日俄戰爭後,俄羅斯明白自己的崛起需要利用英國人,所以英俄之間的同盟形成。二是英國同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問題上產生了尖銳衝突,法國需要德國這樣的朋友和盟友,所以積極接洽德國,而德國的態度卻非常曖昧。儘管英國同法國厲害交織,但英國並不打算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這也為日後英法結盟形成了外交基礎。

同樣的外交準備,德國與俄國的盟約到期以後,德國認為奧斯曼土耳其才是自己的盟友,所以沒打算和俄國續約。另外一方面,法國與德國關係的緩和,以及法俄德版本歐盟的初現端倪,德國的態度卻是脫歐入軸(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讓法俄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伴隨著德國的遲疑,1898年親德的阿諾托下台,此時德國再也沒有機會翻盤了。

矛盾激化:德國採用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經濟改革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1850年~1913年,GDP增加了五倍,人均收入增加了250%。伴隨著化肥的大量使用,德國從農產品進口國轉變為糧食基本自給。1980年的煤炭產量是8800萬噸,到1910年,德國的煤炭產量已經達到21900萬噸,距離英國的26400萬噸,相差無幾。截止1910年,德國的生鐵產量達到1460萬噸,而此時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國,卻只有1000萬噸。

德國的航運業迅速發展,到1914年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航運大國。德國急需海洋武裝保護德國的航運線,而這是英國絕對不能容許的。1906年英國推出世界最先進的無畏號戰列艦,1909年德國針對性的推出比無畏號更先進的拿騷級戰列艦,英國迅速推出了更先進的超級無畏級戰列艦。局勢看上去還在控制範圍之內,但英國不是這樣想的,面對德國現代化的推進速度,英國急需遏制德國、俄國、法國的發展勢頭。而柏林--巴格達鐵路建設引起倫敦和柏林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的緊張。英國迅速割佔了伊拉克的出海口科威特,希望能圍堵柏林--巴格達鐵路在波斯灣的出海口。而這個時候德國人並沒有把注意了集中到英國人身上,而是把目光放到了塞爾維亞。

道理其實很簡單,假如德國人想和英國人在科威特打一仗,那德國人就要先修通柏林(漢堡)到巴格達(科威特)的鐵路,那樣戰爭資源就能源源不斷的通過陸地運往巴格達。對於英國人而言,在科威特的優勢是相對優勢,假如德國人修通了這條鐵路,那德國的勢力範圍就可以達到中東,那英國在科威特的相對優勢將蕩然無存。德國人聰明,英國人也不傻,所以一場驚天動地的世界戰爭只少了一聲槍響。

1914年6月28日,槍響了,出事了。

34、台海風雲

當年的中國北面有蘇聯陳兵百萬,南面有美國在越南的五十萬軍隊,國內的文革已經耗盡了這個國家氣力。毛澤東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選擇清朝政府的外交政策,那就是遠交近攻,以夷制夷。而台灣問題就是中美建交留下的尾巴!台灣對於中美的戰略重要性是常識性問題,不需要多加述說。

對於美國而言,台灣是美國遏制亞歐大陸的重要據點。魯道夫 - 契倫對英國的評述,英國(美國)雖然佔有世界24%的土地,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但英國國土(勢力範圍)是分裂的。他對俄羅斯的評述,俄羅斯(中國)雖然領土完整,但沒有不凍港(被島鏈封鎖),導致沒有行動自由,然後你就明白為什麼近代俄羅斯為了中東路和旅順港投入了那麼多。然後你就懂為什麼英國要發動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封鎖俄羅斯的行動自由。

基於以上理論判斷,假如美國放棄了台灣,那就意味著美國放棄了第一島鏈,就是美國構建第二島鏈,那也是防禦性質的,中國的航行自由是不受限制的!假如美國放棄對中國的圍堵和控制,那就意味著美國遏制歐亞大陸的世界霸權政策徹底失敗!美國將會淪為地區強國,再也不是世界霸權!而這一點是美國國家利益絕對不容許的!是美國的既得利益者是絕對不能容許的!美國的能源系、石油系是絕對不能容許的!

今天很多問題,在中美建交的時候,周恩來和基辛格就已經敲定。中國的原則是:美國必須承諾一個中國,這是所有問題的先決條件。美國的原則是:中國必須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保護美國在台的利益。最後雙方都默契的認可了對方的觀點,因為更兇惡的敵人是蘇聯。

今天對於中國而言,假如台灣收回,中國給台灣什麼?輸出資本?輸出價值觀?輸出技術?假如台灣主動回歸中國,對於中國會不會是一個隱患?會不會是一個爭論的焦點?打爛台灣容易,建設台灣難。至於什麼保護美國在台利益,戰爭一開始,那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而更耐人尋味的是,當年中美談判的時候,把台灣問題的重要性放到了很多問題之後。對於華盛頓而言,台灣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島嶼而已。

台灣地處於中國海洋文明的新月地帶的核心區,是中國海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假如台灣回歸一個農耕文明體系,那他的重要性就會直線下降。假如台灣不同意和平回歸,戰爭一旦爆發,台灣不管輸贏最後都是一堆廢墟。而中美日叄國都不會去建設台灣,道理其實很簡單,只有蔣介石(既得利益者)和台灣的命運捆綁時,蔣介石才會去建設台灣。所以說,對於台灣而言,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有利用價值。

假如美國唐納德上台,美國奉行孤立主義,那中國探探口風,說不定武力收回台灣,美國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如希拉里上台,美國繼續重返亞太政策,那中國要面對的地緣安全問題就不是收復台灣,而是美國70%的海軍力量圍堵。那個時候中美二人轉誰演的好,就只有天知道了。

35、世界秩序

美國有一群人(新保守主義),極度的狂妄和無知,自恃背後有世界帝國的支撐,不惜向全世界宣戰。搞什麼美國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中國有一群人不學無術,沒有預設的立場、理論、邏輯,只是憑著嘴上愛國的熱情,動輒要和日本、美國、西方世界拼刺刀,不斷製造戰爭言論。把網路當成上甘嶺,動輒宣布網路戰爭狀態。

美國的衰落是事實,但遠沒有到我們想的那個程度,美國手裡至今仍然掌握著三個自信,一是農業自信。二是工業自信。三是金融霸權自信。中國在以前的十年取得了令人驚艷的經濟成就,但還遠沒有達到能和美國比肩的地步,以人均為例。美國是55904美元,中國是8280美元,美國相當於中國的七倍。中國的農業人口比美國多六億,中國銷售的計算機不能生產CPU,中國的官僚銀行業不要走出去,就是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是問題。即使如此,中國還有一堆亦官亦商的鹽政、郵政等。

目前有一種說法,是美國已經從黎明到黃昏,中國應該積極構建屬於自己的天下大同理想,先不要智力積累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就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這是不可取的,美國絕對的戰略優勢是消失了,但美國相對的戰略優勢還是存在的,並會在長期保有這種干預的力量。一方面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與英法德看法相悖,但美國的北約組織還在,儘管美國武斷、粗暴的判定伊拉克戰爭的性質,助長了美國國內的戰爭狂熱派的囂張氣焰,但全世界形成一個反美聯盟的基礎還不存在。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入侵阿富汗,駐軍中亞愚蠢至極,但這對於美國而言,完全就是棄子,美國要的就是陷隊之士的政治效果。從地緣政治看,美國玩歐洲玩的是一團糟,新歐洲、老歐洲、英國脫歐,愛爾蘭脫英(聯合王國),另外一方面美國仍然在積極構建中美日之間的東亞地緣政治關係,美國用朝鮮、台灣、越南、南海問題牽制中國的戰略機動,使中國始終處於雞肋的周邊外交狀態。從地緣政治看,美國在中東搞的是一團糟,ISIS崛起、敘利亞內戰、伊拉克分裂、庫爾德獨立、伊朗解禁、沙特放任油價下跌、埃及顏色革命,但美國的基本盤還在,英國、法國手伸不進中東,俄羅斯也被邊緣化,中國倒是利益相關,奈何鞭長莫及。中東有巴爾幹的趨勢,隨時都有引爆世界大戰的可能,但美國卻放任這種情況發生。

這就是我們的世界秩序,在一個瓶子裝兩隻蠍子描述的冷戰之後,美國成功的形成立單極化世界。美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頭羊,世界秩序的捍衛者,他同時掌握著全球最大的海軍戰鬥力量和全世界最恐怖的核武庫。他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捍衛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還具有隨時毀滅人類的危險。

假如中美之間、美俄之間爆發戰爭,或者美國陷入孤立主義,全世界自地理大發現以來,構建的全球化將會徹底崩潰,世界將重新歸於碎片化,那時的世界將會陷入大混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核武將會毫無疑問的無序擴散,人類之間的戰爭勢必走向毀滅。

中美兩國關係是全人類的希望,肩負獨特的歷史使命,或者推動全球化進一步發展,或者帶領人類走向無盡的黑暗。

36、從奧巴馬訪越想到的

五減一常。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多邊對多邊的關係,不存在單邊與單邊的關係。這樣分析太繁雜,一般我都說五減一常,就是主要考慮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態度。

1、美國對東南亞的態度。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會被提前捲入二戰?答案是菲律賓。美國當時擴張的時候,只想的是佔領敵對國家西班牙的殖民地,根本沒想到自己把自己的戰略觸角伸到了東南亞。東南亞還有幾個老牌的殖民地帝國,他們是荷蘭、英國、法國、日本,還有在東南亞有幾千萬華人的中國。二戰時期,美國奉行先歐後亞的戰略,給蘇聯一百多個億的援助,給中國十億美元,對於美國而言就是中國丟失了,戰敗了,對於他的全局也影響不大。美國要的是大西洋湖,不是太平洋湖。從偷襲珍珠港來看,菲律賓就是美國在亞洲的雞肋,假如日本先偷襲美國,然後德國再進攻波蘭,美國何以自處?先亞後歐?所以說菲律賓使美國的戰略主動,變成了戰略被動。戰爭只是表象,戰爭背後是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美國心裡很清楚,美國的戰略利益不在這裡,假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升級,惹火燒身,即使最後美國贏得了戰爭,美國能獲得什麼?三十億饑民和暴民混雜的烏合之眾?所以美國早早的就撤出了東南亞,因為菲律賓食之無味,東南亞食之無肉。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大西洋湖!不是日本、菲律賓、東南亞、東亞。對於美國而言控制力北大西洋(東側的西歐),就控制了全世界。然後你再看東南亞和菲律賓,對於美國沒有任何戰略價值。

2、中國對東南亞的態度。

以越戰為例,中國先滅法國,再滅美國,再滅蘇聯,最後打越南,中國得到了什麼?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心裡是有一筆賬要算的。同理中國想要崛起就需要勢力範圍,那中國的勢力範圍在那?中國在78年以前的革命輸出集中在東南亞!美國今天重返亞太,那什麼時候撤出的東南亞?

對於中國而言,中國需要中國版本的門羅主義,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怎麼能被稱之為大國!且要拿出捍衛自己利益的決心和意志,一方面在海洋展開戰略對峙;另外一方面要從陸地迂迴,打破戰略被動。美國的孤立主義將會導致自身勢力撤回美洲大陸,美國永久性失去舊大陸的橋頭堡(日本和英國),保守主義將會重新抬頭。此消彼長,而中國則會發展自身經濟,培養遠程投送能力,文化上來一次中國版的文藝復興,勢力上統一台灣,整合日韓、東南亞、澳洲,把亞太地區作為自己的後花園,繼續援(kong)助(zhi)非洲,用高鐵整合中亞五國,繼續深交巴鐵,待以時機涉入中亞,繞開帝國殺手俄羅斯,就可以把歐亞大陸連起來。有中國在,美國不可能玩的起太平洋湖,屠龍的勇士最終的命運就是變成守護財寶的龍。

3、日本對東南亞的態度。

二戰時期,東南亞是日本的勢力範圍。即使是今天,日本仍然不甘心屈居亞洲老二的經濟、政治、軍事地位,而日本重點在東南亞進行的經濟擴張的意圖已經非常的明顯。而中國的態度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中日之間的經濟戰爭也是非常慘烈的在進行。唯一的區別就是中國的經濟擴張是把東南亞當成原料產地和市場傾銷地,而日本則可以廣泛的進行產業轉移。

4、俄羅斯對東南亞的態度。

俄羅斯在東南亞的影響,源於越共對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蘇聯在越戰後迅速與越南簽訂盟約,直接產生了蘇聯海軍進駐金蘭灣的後果,這也導致了中國與蘇聯正式決裂。甚至中國在正視中美戰略利益(台灣)差異的前提下,在預設不佔領台灣的前提條件下,中美建交,形成准同盟關係。今天俄羅斯日薄西山,但對越南的影響和控制仍然存在。作為俄羅斯希望在東南亞能撈到更多的好處,也不會輕易退出曾經屬於自己的地盤!

5、印度對東南亞的態度。

印度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影響和控制了東南亞,並輸出了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即使是今天,面對西部的穆斯林強勢崛起,印度唯一可以染指和擴張的區域就是東南亞。對於印度而言,工業化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原料和市場,而東南亞有印度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場,所以印度染指東南亞這個中日後花園,是很正常的表現。前面我已經提過,印度沒有廉價能源煤炭,而後工業時代的碳排放將會系統的終止印度的工業化進程,所以印度的經濟發展可以忽略不計。而印度對東南亞可有可無的影響力,也導致了印度與俄羅斯聯手在東南亞謀利的情況,比如說:俄印在越南銷售「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總結。我們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在釣魚島、朝鮮半島中國與俄羅斯是朋友,但在東南亞,中國與俄羅斯是競爭對手。在東南亞,曾經中國和美國是朋友,但今天美國為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不惜掏槍相向。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越戰,美國與北越是不共戴天的死敵。今天美國啟動了「重返亞洲」戰略,北越與美國卻成了穿一條褲子的朋友,甚至美國戰機和軍艦在時隔20多年後首次半永久性地返回菲律賓。國家之間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37、英國脫歐

講英國脫歐吧。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我們把歷史拉成一條線來看。從1588年夏,大英帝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阿爾馬達海戰)開始,標誌著英國崛起了。伴隨帝國崛起的是新的帝國思維,那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海權意識。在英國身上可以更多的體現出西班牙帝國西斯底里的侵略性。比如說普法戰爭、一戰、二戰,這些都是英國在操縱歐洲諸國的木偶戲,戰爭最後耗盡了帝國最後一絲氣力。葬送澳新軍團的丘吉爾在土耳其戰敗後,頑強的重新在政治面崛起。在張伯倫綏靖政策的指引下,英國留給丘吉爾一個二戰的爛攤子。戰後丘吉爾在幹什麼?丘吉爾在處心積慮的挑起美蘇之間的戰爭和對抗,希望崛起的美國不要學希特勒,把英國的當成主要的敵人!但美國人並不是這樣想的,美國四分的力量用來收拾蘇聯,還有六分的力量用來對付英聯邦。

德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我曾經講過那個克萊門特,在克萊門特的國進民退戰略中,英國的製造業徹底歇菜,在美國的新經濟秩序的指引下,英國在美國的金本位面前反抗毫無意義。從戰後到里根、撒切爾、鄧小平主導新經濟這一段時間內,英國的經濟開始呈現自由落體的局面。自由德國的強勢崛起和東西德國合併面前,法國戴高樂成功的搞到了核武器。德國從路德維希?艾哈德的設想中開始構建一元化的歐盟或者歐洲一體化,開始全面轉向法德兩國共同構建二元化的歐盟。從外面來看變化不大,但法國過多的權利已經嚴重的限制了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協調和發展。還好法國在宣傳方面是巨人,但在行動方面是矮子,這是德國比較高興的。法國當然不會甘於這種在歐盟干一個二當家的角色,於是法國開始邀請英國加入歐盟。英國當然是不願意的!!!但英國內心是有小心思的,那就是聯合法國制衡德國的經濟霸權。德國當然也是不願意的!!!但德國這個時候經濟強大,但沒有軍隊,急需法國這樣的有核國家支持。急需政治大國英國的支持,假如德國反對英國和法國構建的三元歐盟模式,那二元的歐盟立刻就會煙消雲散。道理其實很簡單,德國最大的敵人這個時候還是美國。德國需要英法兩國的核武器和常備軍,支持起歐盟的武備和國家化。但是你們應該懂的,三元的歐盟怎麼玩?

法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法國在成功拉攏英國之後,發現了歐盟一些不可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吃大鍋飯,和法國的被邊緣化。這個時候法國想的是,構建自己的地中海湖,利用和拉攏北非,養寇自重來制衡德國。利比亞的卡扎菲那有法國那樣的地緣政治思想,簡單粗暴的拒絕了。法國微微笑的送走了卡扎菲,隨後陣風戰鬥機就開始轟炸利比亞,直到搞死了卡扎菲才算完事。但法國的地中海湖也就基本歇菜了。

英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新經濟以後的英國政治取向比較逗了。英國要幹什麼?英國打算作為一個二流的國家出現,還是打算作為一個世界霸權出現。假如英國要作為一個世界二流的國家出現,那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德國的經濟和英國的核潛艇已經足夠英國支撐以後的一百年。假如英國要作為五常之一出現,英國就要學法國謀求地中海湖。否則獨立於歐盟的英國連二流國家的地位都很難確保。道理其實很簡單,在和紐約競爭中,倫敦根本沒有競爭力。在歐洲的競爭中,假如英國獨立,歐盟將會產生排他性,法蘭克福、巴黎都會取代倫敦。美國的殖民地是拉美。歐盟的殖民地是非洲。中國和日本都把東南亞預設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可以自己殖民自己。英國的殖民地在那?英國假如要脫歐就要考慮清楚,脫歐以後怎麼生存?大西洋湖雖然大,但沒有英國立足的地方。除非英國重啟英聯邦特惠制,但那是美國絕對不會容許的。假如英國想好了要這樣干,那在戰後,英國就不會取消特惠制。

視角切換,我們從歐盟的角度看問題。英國退歐對於歐盟或許是件好事。道理很簡單,政治三元、經濟三元的歐盟根本沒辦法玩。歐豬五國雖然問題重重,只要沒有外部因素造勢,那就還在德國控制範圍之內。英國退歐,對於德國是絕對的利好。英國退歐,對於法國是絕對的利空。對於中國而言。我一直在講,德國將是中國永遠的痛。英國自從有了克萊門特,懶就是英國的特性!美國自從有了外包,懶就是美國的特性!法國自從有了企業國有化,懶就是法國的特性!但是從法國被驅逐到德國的新教徒和手工業者,因為他們篤信新教精神,他們不懶。這就是中國的無奈,你自己的努力只能改變1%,更多的時候是敵人犯錯,創造那99%的機會。有一天,中國的人民幣摧毀了美國的貨幣體系,中國會發現自己還是世界第二,那第一就是德國。這就是新教的精神力量,根本不可撼動。

然後我們繼續講美國。美國對歐盟的態度那就是吃了蒼蠅屎一樣。德國自二戰後的民選政府,類似於一個希特勒和魏瑪政府的聯合體,或者說中間路線。對美國的態度那是若即若離,在外交關係中德國既沒有法國那樣的挑釁好鬥,也沒有英國那樣的乖巧隱忍。伴隨著英國脫歐,另外一個問題就浮出水面,那就是美國的大西洋湖。假如歐洲經濟獨立,那對於美國而言,相當於勢力範圍或殖民地的獨立。假如歐洲徹底擺脫美國的控制!那美國繼續替歐盟看家門的意義有多大?那美國的日不落帝國就毫無意義。所以美國人已經開始考慮放棄國際責任,因為支持這一責任的前提已經不存在!這就是外部環境對美國政治的影響,這就是唐納德的崛起。

假如全球化還要繼續存在!那就需要一場經濟戰爭!中美聯手徹底摧垮德國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造或者破壞。但中國是怎麼想的呢?

這個從1978年開始工業化的國家想的是亞元或者說人民幣的國際化。用唯物論重新審視我們的經濟狀況,我都想笑了。一個農業人口僅次於印度的國家,要在美元、歐元之後獨立構建世界第三大貨幣體系。還是洗洗睡吧。假如中國要崛起,摧垮德國或歐盟經濟以後,中國可以獲取德國的技術和經濟地位。中國可以廉價的購買歐洲的技術和企業。中國可以短時間內完成中國的產業升級。但有德國在,這一切就都不可能。地球的資源就那麼多,歐盟多一點,中國就少一點,這就是常識。美國並不可怕,美國是沒落的帝國,他的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可怕的是德國,德國一直在嘗試崛起!比如說: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歐盟成立。假如今天中國從德國背後開槍,五十年後的勝利就屬於中國。所以中國應該公開表明支持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支持國家間適當的經濟獨立和自由,中國更應該增加在英國的投資,用以製造英國的經濟繁榮。

註:根據Q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38、閑扯巴薩羅那

管理員開啟了全員禁言,只有群主和管理員才能發言。

易行道:講剛才那個巴薩羅那,我以為你沒要聽魯爾工業區。在阿拉伯帝國崛起的過程中,一支部隊從北非繞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並佔領了那裡。穆斯林要求當地的土邦、國王信伊斯蘭教。當時伊比利亞半島的諸國根本打不過阿拉伯人,倍受煎熬的這群人就想到了伊比利亞主義,其中有一個國家就叫阿拉貢王國,這相當於中日韓成立為一個國家,於是西班牙人同仇敵愾就打贏了阿拉伯人。

這種思想就是伊比利亞主義。他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確定,這也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認知基礎。大家權利和義務是相等的,我們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是沒有這一點的,這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日本打過來河南人會起義。用慈禧的話說,寧與友邦,不給家奴。意思就是你們都是家奴,不是漢族,也不是公民。中國不是有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伊比利亞主義就是人和人具體關係的表現,阿拉貢王國和葡萄牙是一樣、一樣的,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個語言,但最後被併入了西班牙。目的就是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錯。是恢復西班牙。就是因為西班牙人的上下同欲,同仇敵愾,最後使西班牙一躍成為世界大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帝國。

阿拉貢王國在西班牙屬於相對於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所以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迅速發展了起來,而那種利用優勢不斷鞏固優勢的工業發展模式使其成為西班牙的魯爾區。一方面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經濟發達,另外一方面他向中央貢獻的賦稅也是非常沉重,這個有點像中國的上海。而西班牙歷史上的做法就是打壓、再打壓,這個有點像中國的分稅制改革。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和馬德里是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於是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就想單幹了。中國上海那是一個民族,一個主義,一個文化,一個語言,所以註定了被分稅制,但西班牙的情況就不一樣了。2006年6月17日,加泰羅尼亞舉辦了地方自治擴權的公民投票,贊成比例達到73.9%。2012年9月11日,巴塞羅那有150萬人參與遊行,要求獨立。

西班牙怎麼想?西班牙當然不幹。要知道西班牙也是有血性的民族,要不是打不過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那西班牙也是五常之一啊。哈哈哈哈。西班牙雖然對外打不過前面那些後發崛起的國家,滅一個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還是沒問題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假如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獨立了,那西班牙也就消失了。首先從財政上,西拔牙就維持不下去了,西班牙就成這樣。(見下圖)

說不定中國人也能去佔一塊地方。

要知道,當年西班牙崛起的時候,是世界帝國。假如西班牙把黃金、白銀存起來,發行紙幣,那即使今天西班牙仍然是世界帝國。但西班牙敗家的特徵就是四處發動戰爭,窮奢極欲的修黃金教堂,寅吃卯糧的享受,所以最後就敗落了。反而是英國、法國、德國這些靠勤儉節約發家致富的新教國家後來居上,所以說精神狀態很重要。比如說中日韓的愛儲蓄。日本、韓國已經完成了民族國家的構建,而中國還在嘗試階段。

人一有錢就喜歡胡思亂想,隨著伊比利亞主義一起成長的是薩拉曼卡學派。他們的思想解放,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克己復禮。西班牙人當時想的是,神權如何、如何。王權如何、如何。那人權呢?一說人權,就想起西班牙這樣的天主教國家,日本、韓國那樣的儒教國家,英法德那樣的新教國家,也沒耽誤發展啊。哈哈哈哈。中國的情況是,中國參與了聯合國人權公約的所有項目,包括《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最後政府參加了,但人大沒有批准。

把西方的哲學、神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比如說保守主義,集權主義,自由主義等等。伊比利亞主義就是中國人和的具體表現,首先大家權利和義務是相等的。我們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是沒有這一點的,這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日本打過來河南人會起義。舉例說明,你買了一個房子,那應該有永久產權吧,這就是人權,這就是薩拉曼卡學派告訴你的。比如說,法官不能受賄,警察要公正,這是誰告訴你的?還是薩拉曼卡學派告訴你的。國家還有主權,誰告訴你的?還是薩拉曼卡學派告訴你的。天賦人權是美國憲法告訴你的?是英國大憲章?是法國憲法?扯。還是薩拉曼卡學派告訴你的。西班牙為什麼要改革自己的精神層面?答案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自由主義是國家主義的理論基礎,當國家批判自由主義的時候,我只想笑。這就像一個傻瓜說他爹不是人一樣。

薩拉曼卡學派帶來的啟示就是,我們是不是人?我們是不是一個民族?我們是不是一個國家?既然是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有李剛?既然是一個國家,為什麼會有李剛的兒子?我們的漢語言文學運動(新文化)不能稱之為思想啟蒙,只能稱之為文棍嫖娼運動。嫖誰?嫖我們這個民族。他們嫖完,褲子一提就跑了。

曾經有一個帝國他跨洋而建,平分世界,這就是西班牙帝國。而我們應該關心的就是,西拔牙帝國為什麼取得了如此的成就?憑什麼西拔牙帝國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因為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的思想。為什麼有些人富?有些人窮?還是因為思想不一樣。假如我們只是一味考慮殺富濟貧,照丘吉爾的話說:殺了富人也不會讓窮人富裕。西班牙和英國一樣面臨殖民地要求平權的問題。西班牙、英國寧可叫殖民地獨立,也不願意和他們分享權力。這就是冰冷的政治。然後英國、西班牙就成為了一個小國。因為伊比利亞主義只能在最危險的時候用,卻不能共權力。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寧與友邦(寧可殖民地),不與家奴(也不搞人權平均)。

中國甲午戰爭就慘敗。對於慈禧而言,那不是失敗啊,那是徹頭徹尾的大勝利。戰前殺主和派祭旗,戰後殺主戰派,雖然從此以後大清國的旗幟已經倒了,但就當時而言慈禧可是大權獨攬,風光之極。到袁大頭上台,清朝已經沒有人願意捍衛它了,或者說捍衛他的人都被慈禧砍了。上面主要講了周奎與國家的關係。對於英國的周奎而言,美國獨立就獨立了,關我什麼事情?但對於英帝國而言,美國獨立就意味著英國失去了全球霸權。一戰美國耗英國,耗的差不多才參戰,結果英國用大召喚術起死回生。二戰美國就學聰明了,要是耗不死英國,美國都不參戰。最後英國不是被納粹德國打敗,也不是被斯大林打敗,而是跪倒在曾經的殖民地美國面前。英國跪下和英國的周奎有什麼關係?甲午戰爭和慈禧有什麼關係?拉美獨立戰爭和西班牙既得利益者有什麼關係?

人之所以活的沒有意義,主要源於人的不自覺。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39、石原莞爾

看你們挺無聊的。給你們講下石原莞爾的地緣政治觀點。

石原莞爾(1889年1月18日-1949年8月15日),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日本陸軍中將。日軍侵略戰略的規劃者、理論家。日本思想家、政治家,軍國主義鼓吹者,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

在二戰前,石原莞爾對世界的預判是德國、蘇聯、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最後均分世界。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九一八你們都知道吧,他的策劃者就是石原莞爾。石原莞爾把東條英機稱之為東條上等兵。意思就是日本國的高級指揮人員不懂戰略,不懂戰略支點的重要性。上等兵的觀點是日本要與美國在他國境內決戰,最好是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其次是俾斯麥、所羅門、新幾內亞。再次是印尼、菲律賓一線作戰。最後是台灣、琉球群島。石原莞爾的觀點(一)則是放棄俾斯麥、所羅門、新幾內亞褚島,只在菲律賓、婆羅洲、關島和塞班島一線構築永久性防禦工事。

這相當於日本要放棄和讓出日本在太平洋佔領一半的地盤。這對於習慣於打陸戰,寸土不讓的東條英機而言,完全是不可理喻的。我們現在分析石原莞爾的觀點。如果把戰線推到澳大利亞,對於日本而言,補給線過長,雖然日本的海運補給效率要高於德國很多,但也要考慮海運補給邊際效應和距離衰減。戰爭爭奪的是戰略要地,而不是寸土必爭。對於美國而言,看到了這一點,直接繞過沒有戰略價值的島嶼,讓島嶼上日軍因為無法獲得補給而自生自滅。

石原莞爾提出重點防禦(二)和建設關島,使其形成永久性工事,形成與美國長期對峙的局面。要知道二戰中日本的核武器項目停停建建,在戰爭結束以前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假如日本能在關島堅持下來,那對於戰後的格局將形成新的局面。搞不好東北亞就都是日本人的了。

石原莞爾的第三個觀點是集中兵力,日本海陸軍雖有一千萬之巨,但撒胡椒面一樣部署到太平洋,根本不夠,假如日本可以放棄沒有戰略價值的地方,集中兵力則可以很大程度的損耗美國人的進攻勢頭,拖延戰爭的時間,甚至可以改寫戰局。但上等兵根本沒有理他,先是讓他去守碉堡,後又讓他去預備役,最後又讓憲兵監視他的一言一行。乃至於戰後審判,他說自己是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是頭號戰犯,美國人都感覺到滑稽。

石原莞爾的第四個觀點是與中國迅速結束戰爭。包括在東北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當然形成這一前提的基礎是日本打算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他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國,根本沒有戰略價值,沒有戰略資源,而佔領他的成本甚至高於發動戰爭本身。關於這一點值得中國人反思,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能脫亞入歐,就不能主導東亞的統一?他的觀點對於日本參謀部而言,認為這完全就是不可理喻,他們認為打仗當然打那個容易打的。蘇聯有機械化軍隊,美國有航母,那當然還是打中國。假如日本在二戰期間能與德國夾擊蘇聯,規避打野戰,與蘇聯打巷戰,再加上蘇聯有鐵路可以利用,蘇德戰爭中蘇聯在遠東只有一百萬的新兵蛋子,而日本有一千萬的陸軍,還有絕對的制空權,完全可以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假如日本這樣做了,對於斯大林而言,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在美國組建流亡政府。對於蔣介石而言,早權衡日本的兩派實力以後,一直想得到一個較高的報價,最起碼的是日本全部軍隊撤出山海關以南地區,滿洲國要名義上歸屬中國。即使在汪精衛叛變出逃前後,蔣介石也沒有中斷和日本人的討價還價。有些人說蔣介石在日本宣戰美國以後,就中斷了和日本人的接觸。首先這是非常可笑的,日本與美國的戰爭爆發以後,都是日本人追著美國人打!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一直到珊瑚海海戰才出現易手(還有一說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根據日本的材料顯示,即使到珊瑚海海戰以後,蔣介石還繼續和日本人保持密切聯繫,討價還價。

今天分析南海的局勢,分析西太平洋的局勢,就很有必要提石原莞爾。在西太平洋,有戰略價值的軍事要塞只有台灣和關島。台灣是遏制中國的橋頭堡。關島則是防禦和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的橋頭堡。美國人沒有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但美國人一刻不停的在建設關島和日本。由於日本人沒有採信石原莞爾的觀點,直接導致了珊瑚海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的爆發。而作為弱勢的一方,日本沒有美國那樣雄厚的戰爭資源,日本唯一能構建的就是距離的相對戰略優勢,然後以逸待勞。

講這些是讓大家重新理解戰略,戰略支點,集中力量的概念。珊瑚海海戰或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爆發以後,日本這個民族被敲斷了一條腿,這條腿叫戰略。在廣場協議以後,日本被敲斷了另外一條腿,這條腿叫經濟。我看到有些人戲謔村長的這事還要從突厥中興說起,我呵呵一笑,這就是典型的不懂戰略。所有事情是一以貫之的,當你們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的時候,你就只能像一個瞎子,看不見眼前發生的事情。

咳咳咳。讓我們從突厥中興說起,哈哈哈哈。

40、日元升值

光輝:村長,日元暴漲是不是意味著安倍經濟學已經基本破產了?

易行道:@光輝 關於這個問題,一定要從突厥中興說起。

管理員開啟了全員禁言,只有群主和管理員才能發言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假設。我們假設一下假如沒有廣場協議,那今天的日本經濟是個什麼樣子?日本經濟應該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GDP+四小龍GDP)乘4/5,繼續把日本現有的GDP以五萬億美元計算加進去的樣子。今天日本的GDP應該是在20萬億上下的樣子。日本在二戰時面臨的地緣政治情況和今天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情況是一樣一樣的道理,這就是地緣政治關係。你們看地緣政治關係的時候,你們要這樣理解當年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他們代表的是東亞、亞洲人民的利益。

很多西方民主人士評論中國人,說中國人直接把黑人(小奧)稱為猴子、猩猩,是典型的種族歧視。其實你們也可以把中國人換成西方人,把奧巴馬換成中國人。日本當年爭取地緣政治勢力範圍的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日本被美國佔領以後,日本其實就沒有了經濟主權。大和民族是相當變態的民族,在二戰後日本每天都在餓死人,美國空運糧食保證這個國家儘可能的少餓死人,而日本卻把大量的社會資源投入教育。

麥克阿瑟對這片戰後的焦土(含朝鮮半島)不抱有興趣,美國對東亞的理解是失敗的大陸。美國和蘇聯對中國(含東亞、東南亞)在戰前、戰後都是非常失望的。斯大林不是說毛澤東不要打內戰了,大意就是你們東亞已經爛到無以復加,就不要打了。毛澤東心裡是有小算盤的,略去不講。

朝鮮戰爭對於日本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日本有了流動資金。日本這個民族只要你給點顏色,他就敢開染坊,這就是日本轟轟烈烈的經濟崛起。日本歸根結蒂是一個工業化社會,他恢復的速度那是相當的驚人。當時的日本有點像現在的德國,不過當時的日本把歐盟預設為全美國。假如日本控制了美國經濟。那你說二戰到底是誰打贏了?代入中國問題,中國以前,現在,以後都是農業社會。因為中國沒有明治維新,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還是小農。這句話信不信不重要,記住就可以了。假如說二戰美國在廣島、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的話,那廣場協議就是第三顆原子彈。它至少摧毀了二十萬億美元的當量,把一個蓬勃崛起的帝國瞬間打回原形。今天整個中國加起來才多少錢?這就是美國的經濟戰爭手段,蘇聯是敵人,中國是敵人,英國是敵人,法國是敵人,德國是敵人,美國佔領的殖民地日本更是敵人。於是開始出現所謂的雁型工業發展理論。

日本由於房地產扭曲價值規律,導致製造業不在有利潤,日本開始把自己寶貴的資本向四小龍開始擴散,四小龍因為種種政治、經濟需要開始向大陸擴散。觀察經濟,你只看錢就夠了,幾千萬的華人支撐起了中國的民族復興。但我們自己大量的印錢,用錢去修房地產、鐵公雞、茅台酒廠。日本當年的情況就和今天中國的情況是一樣、一樣的。房價太高,導致價格扭曲,引起居民消費價格、食品價格、勞動力價格虛高。日本的人均是多少?日本的人均達到了四萬美元,比當時美國人均還要高出一萬美元,這樣導致日本的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和今天中國正在發生的情況差不多。但日本的那個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日本製造業那個抗壓和耐操程度真的是非常驚人。在日本人均生產成本高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的情況下,日本居然又挺了幾年。美國人徹底怒了,於是繼續印錢往日本灌水,直到日本大多製造業都死翹翹。

美國這才心安理得的開始撤資,這一撤資,塵歸塵,土歸土。日本的資產價格被打回原形。而勞動力價格,這個玩意是根本打不下來的。日本虛高的勞動力價格導致了日本的工業產品沒有競爭力。於是日本著名的國際企業一家接著一家破產。企業的成長需要很長的時間,可毀滅他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日本的企業破產以後,日本還剩下些什麼?日本剩下一大堆的爛尾樓。帶入中國華為,我2015年在就在講人民幣匯率和華為的故事,中國要保製造業,不能保房地產,可事實比較冷。

竹下登以後的歷屆日本首相都想重新調整與美國的經濟關係,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匯率,讓日本版的工資效率理論重新趨於合理,但美國人心裡不是這樣想的。幹什麼?你還想豐田收購通用啊?美國絕對不容許這樣的局面再出現,美國繼續通過匯率市場向日本資本市場灌水,讓日本的金融資產保持虛高的價格,這樣他的製造業就永無翻身之日。美國人恨越南人,更恨中國人,但比起日本,美國寧可叫中國經濟發展,軍事造航母,也不叫日本經濟發展,軍事造航母。這就是美國的東北亞、東亞、遠東、亞洲地緣政治格局。

而日元匯率只不過是這個格局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戰役。

安倍晉三不傻,還要繼續當他的兒皇帝。美國人更不傻,美聯儲、佔領軍和匯率市場決定日本匯率。美國人會抓住日本人的小辮子,一直玩到日本死,這就是戰略主動權。對於安倍晉三而言,日元量寬是日本重新崛起的基礎,美國人的格局則要比日本人高很多,美國人只認為這是匯率波動,同時還能降低日元信用。何樂而不為?然後美國人看準機會,繼續向日本灌水,美元進入,日元就要增發。美元繼續進入,日元就要繼續增發。美元和日元比誰先崩潰,這需要考慮?日本心裡苦啊。日本增不動了,於是日元開始升值。對於美國而言,美元的信用基礎邊際效應要比日元的信用基礎邊際效應要寬泛得多,美國想怎麼玩日本都行。日元一升值,就相當於剛開始是美軍士兵強姦日本少女,現在是其他人看到以後蜂擁而上,這就是安倍經濟學。所謂的安倍經濟學。日本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經濟主權。

你們看過我寫的石原莞爾吧,其實這一切從上等兵邊緣化石原莞爾就已經註定好了。而在這一幕神劇中,中國只是一個路人甲,一共才三秒鐘的出鏡時間。當看到中日單挑的神文後,我是這樣想的,愛國是好的,但不要腦袋發熱。你們想聽安倍經濟學?不好意思,沒有安倍經濟學,凡事必須都要從突厥中興說起。

沒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你根本看不懂任何一個微小的事情。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41、切換與代入

不語:新能源汽車對石油的影響分析。

易行道:@不語 新能源就是一隻襪子,穿完就能扔了,關鍵是腳臭不臭只有自己知道。我們要區分戰術與戰略的關係,戰術的勝敗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略的勝敗。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把中國代入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有很多人說:頁岩氣革命是騙局。我就醉了,是不是騙局很重要?頁岩氣背後的關鍵是美元事實上升值了。即使兩年以後,頁岩油氣的產量大幅下降,那有什麼關係?美國利用油價完成美元通縮的戰略目的已經完成。而且美國還能利用這招瞞天過海計,完成未來二十年的經濟輝煌。剛有人問我怎麼看無人駕駛汽車、3d列印等。我唯一能說的就是,我們這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關鍵是資本。什麼是資本?資本就是貨幣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就是2018年以後美國進入周期性通脹。2018年,全世界的豬都能上天,何況3D列印和無人駕駛汽車。

把中國代入中東大國外交。假如中國號稱有石油產量三億噸。那全世界的石油格局就會出現大的變化。你問,達不到三億噸啊?對啊。中國要學的是美國頁岩氣革命,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是一個戰術問題,美元才是真正的戰略。中國一方面可以打壓油價,一方面中國也可以學美國封閉沿海的油井,拉抬油價。只要中國的石油生產的峰值可以達到三億噸、四億噸,至於產量的維持這很只要嗎?當然,最最最關鍵的還是中國到伊朗的石油管道,對伊朗和中東施加影響。中國作為一個正常國家,需要在中東事務上表達自己作為一個正常國家的利益訴求。比如說沙特不感冒中國,中國就慫恿伊朗試探進攻沙特的什葉派地區。比如說土耳其不買中國的紅旗9,那就讓庫爾德人鬧事。美國外交官在中東煽風點火,中國也可以啊。

切換視角。以1950年、1978年、2016年縱向切換中國的三個視角。前面不是講了中國的那個技術紅利問題。你這樣看這個問題,中蘇結盟就相當於一次產業升級,中美建交相當於另外一次產業升級。當中國的技術紅利用盡的時候,中美外交關係就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階段的盡頭。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轉型的機會就已經成熟。比如說在南海有選擇的敲打一下東南亞國家。向印度有選擇的出口一批空艦導彈。比如說中德友誼互助條約。比如說中英友誼互助條約。比如說中法友誼互助條約。比如說中俄友誼互助條約。比如說中美友誼鐵路。比如說中國戰鬥機在南海掛核彈巡航。中國當年提出韜光養晦政策的外部環境是中國有技術紅利可用。當這種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者技術紅利用盡的時候,就要考慮外交政策積極的韜晦,或者韜晦的積極外交政策。中國不是有一個中非論壇,中國現階段需要搞一個中國---拉美論壇。既然美國可以重返亞太,不尊重中國的勢力範圍。那中國尊重美國勢力範圍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雖然好像兩國的互相尊重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有很多人說:頁岩氣革命是騙局。我就醉了,是不是騙局很重要?關鍵是事實上美元升值了。即使兩年以後,頁岩油氣的產量大幅下降,那有什麼關係?美國利用油價完成美元通縮的戰略目的已經完成。而且美國還能利用這招瞞天過海計,完成未來二十年的經濟輝煌。剛有人問我怎麼看無人駕駛汽車、3d列印等。我唯一能說的就是,我們這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關鍵是資本。什麼是資本?資本就是貨幣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就是2018年以後美國進入周期性通脹。2018年,全世界的豬都能上天,何況3D列印和無人駕駛汽車。

代入工資效率理論。技術的天花板只對中國、日本、德國這樣的技術受限國家有用,美國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周期的調整。在中國和美國(也包括其他工業化國家),周奎、技術、資本、市場、經濟規律、工資效率模型表現出來的具體形式都是不同的。這是由兩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在地球村不同的政治、軍事、經濟地位導致的。不能機械的理解周奎、技術、資本、市場、經濟規律、工資效率模型。

要學會切換視角和代入新的變數,重新審視頁岩氣革命、工業4.0、美元加息,事物深層次的問題不是表象這麼簡單。再講戰略的時候,我們要分析的是戰略形成的因素,以及戰略要達到的目的,要從正反兩方面審視戰略,對錯論、好惡論,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切換視角和代入新的變數,重新衡量、估算各個因素之間的力學結構。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42、南海問題解析

Helios:中國軍迷最可笑的事就是假設歷史。小布希在伊戰里可是腐敗絕了,撈足了錢。美國人的戰略目的你怎麼可能知道,除非30年後政府檔案公開。控制戰爭走勢,玩石油期貨,還特么公開的告訴你們怎麼地吧。然後油價就飛了,布希家族當年真可謂是喪(心)病(狂)。美國如今順風尿濕鞋,當年可是頂風尿十丈的,俄羅斯,中國算個p。想制裁就制裁想炸,你大使館就炸你大使館,飛機說去你國土上逛一圈就逛一圈,南海上到處是美國的飛機。你中國飛機敢起飛伴飛?時不時再把航母開進台海,幫李登輝站站台,甚至把航母開進黃海轉一圈。

wuweilxl:@Helios 美國要在中國周邊部署7+1個航母戰鬥群。美國的航母的數量優勢先不提,僅質量就領先中國不是一代。一戰時,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對德國說:大英帝國保證,有一艘德國戰列艦下水的時候,英國將有兩艘戰列艦下水。在1912到1913年度的兩國海軍預算中,英國為四千四百零八萬英鎊,而德國為兩千兩百零一萬英鎊。與1904到1905年度中雙方的海軍預算相比,兩國各增加了七百二十二萬以及一千一百四十四萬英鎊。儘管德國的海軍成倍增加,卻始終無法完成海軍建設目標,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戰略失敗越來越明顯。因為德國的優勢是陸權,不是海權。

假如台灣、關島在中國手裡,那中美之間還可以打著玩玩,現在根本沒有戰爭的必要,因為我們要啥沒啥。沒武器,沒戰略主動權,沒有海權,沒有構建陸權通道(如:史迪威公路)。當然還有一群不懂伊比利亞主義、大東亞主義、薩拉曼卡學派的偽民族主義者攪屎棍。中美假如開戰,連伊朗、俄羅斯都會站在美國一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代入幾個問題。

一個是台灣問題,當年毛澤東知道美國不會再一二島鏈做出讓步,所以採取曲線中美建交。這不僅僅是一個戰術問題,還是一個戰略問題,毛澤東解決不了的,以後的人也很難解決。假如中美不會因為台灣島打起來,那中美會為釣魚島、黃岩島打起來?當然不會。

二個是東南亞問題。雖然奧巴馬高喊重返亞太,但美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政治和貨幣信用已經破產。日本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選擇貨幣貶值,日本的政治和貨幣信用也已經破產。在東南亞還有影響力的另外一個大國是蘇聯或俄羅斯,但今天他除了時不時冒個泡,刷個存在感,其實根本沒有存在感。而中國在東盟有自貿區,在東盟應該保持一個道德高度自信的姿態。而不是自降身份和美國、日本、俄羅斯這樣邊緣化的國家打嘴仗。

三是核心利益問題。有很多人把中國的核心利益搞混了,說釣魚島、黃岩島、澎湖島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這是什麼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是東南亞,中國的發展需要市場和資源,這才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鋪路石!中國人一定不要把大利和小利搞混了!政治和外交是不帶一點感情色彩的權謀之術,所謂的政治正確,就是沒有是非觀,這才是政治。關於政治和外交我比較認同毛澤東的觀點: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中國應該在宣傳上低調,至少做出一些姿態,比如說:中國會認真考慮國際仲裁的意見,其實中國理都沒理(兩分應付)。在南海象徵性派出聯合艦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象徵性的打打炮,開開火控雷達(一分抗戰)。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時間對於中國而言更為寶貴,中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表聲明願意和美國就東南亞事物展開磋商,其實就是帶著美國人在會議室兜圈子。

四是美國的問題。美國關注亞太局勢先亞後歐的情況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把金融危機分為前後期,前期,美國是量寬撈錢,後期美國是守成維持局面,然後全身而退。一個金融危機的紀錄片,說一個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生在拾荒,我立刻就認識到還是社會主義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可以代入想想美國的社會生產效率,美國搶了那麼多,會不會給底層的人喝口湯?搶到的都是周奎的,就是搶了也不會分給他的人民啊。(非禮勿言:總會有點湯吧?

易行道:@非禮勿言 連湯都不給。那有你喝的湯。)對於美國人而言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沒有挑起戰爭,按金融危機以後也沒有理由挑起戰爭。對於美國而言2016年大選是個分水嶺,以前美國是資本主義,以後美國是社會主義(美國中產階級人數跌破50%)。與此同時,美國人還在帶有政治目的的推行他的國家政策,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希望推行價值觀和顏色革命,對中國進行壓力測試。對於中國而言,最寶貴的還是時間!其實78年以前的中國也想的謀食於外,奈何蘇聯起私心,才給美國人開始打工。對於中國而言2016年也是個分水嶺,以前中國是農業社會,以後是工業社會。道理其實很簡單,2016年美國是中產階級低於50%,而中國是城市人口超過50%。

前面是代入,現在開始切換。南海危機導致了四個國家的尷尬。1、中國的尷尬。沒有門羅宣言。時間就是最好的老師,他教會我們很多東西。2、美國的尷尬。美國要重返亞太,從哪裡下手最好?釣魚島不好下手,自己所謂的釣魚島地位未定論,完全不符合開羅宣言的精神,所以蒼蠅就要找有縫的蛋。但美國人做事情比較可笑,叫看門狗台灣自己買骨頭。叫印度對抗中國,卻連一百塊都不給,口惠而實不至。叫印度補給美國艦隊好遏制印度,總是想東南亞國家腦子一熱把中國打了,他好看熱鬧。東南亞、南亞國家只是在利用美國,美國也心知肚明,每次美國脫了褲子要談正事的時候,東南亞國家就開始系風紀扣,表達自己的態度。3、菲律賓的尷尬。假如打贏了戰爭,那有那麼多的糧食養活中國人。這一幕情景劇就像菲律賓在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喊話:恐怖分子,你們投降吧,你們的人質已經被我們打死啦。4、越南的尷尬。從歷史上看,越南屬於大國中的小國,小國中的大國。中國中的外國,外國中的中國。假如說菲律賓是文斗,那越南就是武鬥,修海軍基地,採購軍艦、潛水艇。說起來中國對越南不說是再造之恩,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可越南居然加入了美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態度非常的明確,就是甘當美國走狗,一次次提出不合理要求。這個時候的越南搞的是里外不是人,他想站隊,但是他不敢。

法律淵源:根據1885年6月9日李鴻章與巴德諾在《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和開羅宣言,中國對南海諸島礁有不可爭辯的主權。但是對海洋權益並沒有細述,所以中國主權範圍很難界定,是九段線,還是圈狀圖(島嶼的經濟專屬區是圈狀)?中國在南海沒有詳細的邊界和主權規劃,只是想當然的說九段線就是邊界線,這和中國對現代國際法不熟有關。中國在南海還有很多經濟專屬區和越南、菲律賓、馬拉西亞重合。所以解決南海問題的長久之計,還是和南海諸國參照北部灣劃界,簽訂海上劃界條約。還是那句話,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不要在戰術問題上糾結對與錯,中國發展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43、陸權經濟學

Ron: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都要靠海!請看地圖。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

程天祥:買賣城是陸權的貿易的中心,可惜滿清、沙俄思想的局限性太強。

易行道: 我的意思是假如陸地貿易是暢通的,那太原並不比上海差多少,詳見歷史上的西安。歐盟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靠海?巴黎靠海?陸地同樣可以發展金融中心!陸運有相對與海運的速度優勢,同時海運的成本優勢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石油運輸管道就比海運便宜。假如是管道運輸和超重鐵路呢?陸地運輸效率差,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把五百年以來的財富都投向了沿海基礎設施建設。陸權的衰落是因為陸地貿易商,搞不過中亞的穆斯林和俄羅斯東正教的意識形態,因為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絲綢之路為什麼不能產生財富?因為錯誤的時間、錯誤的空間、錯誤的代入!

順道講一下陸權經濟學。

管理員開啟了全員禁言,只有群主和管理員才能發言。

海權的經濟優勢是相對的。海權長時間和陸權是存在競爭的。一直以來都是陸權佔優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那就是大多數人生活在陸地上,而不是海洋。前面不是講了武漢。一家工廠設在武漢,他的運輸飽和程度就要比上海強很多。他對經濟的掌控和改造,以及對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的改造都是非常強勢的。假如中國的經濟中心是武漢,那中國的經濟效率就是全世界最高的,因為廉價、高效的長江水運系統。但從政治來講,就是錯誤的。因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在北方。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在西安、洛陽一帶。利用的還是黃河、淮河的水運系統。假設中國經濟為一個整體,那中國經濟中心應該在哪裡?當然是鄭州一帶。但問題是中國的經濟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在北上廣沈。瀋陽已經被我們玩殘了。按道理講,這對瀋陽是好事情。瀋陽可以學美國加州放空思想產業轉型。但是我們還在那不依不饒的振興東北,所以我說振興東北最大的問題就是振興東北。

假如把亞洲的經濟看做一個整體,那他的經濟中心在那裡?應該是迪化(烏魯木齊),但事實上亞洲不是一個經濟整體。這才是成吉思汗西征的主要目的。這才是成吉思汗被稱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成吉思汗發動西征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商隊被花剌子模屠殺。不要看哪種智商接近於弱智的小兒科史官文化讀物。假如亞歐貿易是一個整體,那亞歐貿易的中心在那裡?當然是中亞。這就是為什麼得中亞者得天下。對於蘇聯而言,他控制了中亞就已經控制了地球村的主動權,但是他是野蠻人,只會搶,所以不會玩這個遊戲。當他面對買賣城的時候,不是看到了亞歐貿易的巨大商機,而是搶劫的一塊肥肉。當他佔領阿富汗的時候,中美就準備收拾他了。美國出口給中國黑鷹直升機,你們以為是為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蘇聯解體以後多次暗示中國佔領中亞,中國猶豫再三,不願意掉進這個戰略陷阱。

道理其實很簡單,誰企圖統一歐亞大陸,那誰就是歐亞大陸和美洲的敵人!詳見中國春秋戰國的合縱連橫。把中亞比作玉璽,那中國佔領中亞就相當於袁術自立為帝。你自己的實力達不到那個水平,去做與自身實力不符的戰略行動,那就是相當危險的。對於歐亞貿易的整合,陸地貿易是有著絕對的優勢的。但是你懂的,三條貿易商道,除非有成吉思汗這樣的軍事狂人,才能打通。海洋貿易有免稅的自由貿易港,中國有厘稅,有長城。中國和印度之間有茶馬古道。但對於印度和中國而言,世界一半人口的貿易區連一條鐵路都沒有,因為雙方都懷疑對方的戰略目的。一樣的道理。俄羅斯說修一條經過外蒙古進北京的石油管道,中國嚴詞拒絕,誰都混這一帶,誰都門清,誰也不傻。歐亞貿易沒有道路,也沒有信任。中國與俄羅斯貿易只要重開買賣城就可以了啊。但中國不是這樣想的。中國寧可在美國重返亞太的監視下搞海洋貿易,也不和野蠻人打交道。

中國的很多問題都在於陸權經濟學,重新理解和認知這一問題,對於區域經濟、陸權經濟的發展有很大幫助。有一些人批判我的唯物質論,呵呵一笑。假如不講唯物質論,那不就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以上講的就是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這兩門學科看問題的高度不一樣,所以逐步代入,不斷提高層級。

44、股房匯能

股(票)房(價)匯(率)能(源)。他們都是一個問題。我寫了那麼多,關鍵就是你們根本都沒有看過。匯與能的關係,詳見石油美元貨幣。匯與股的關係,詳見股市熔斷預測。匯與房的關係,詳見公眾號若干對房價的分析。至於什麼槓桿和地王,他們本身並不創造貨幣,就我觀察,無非是拖時間和想多釣些魚而已,那誰是魚?

把房地產看為一個整體,綜合考慮二三線的房地產價格來說,早就在跌了。因為貨幣供應的相對緊張,連白菜西紅柿價格都在跌。從一線城市來看,貨幣供應緊張是事實,但一線城市不缺錢,再加上降准和央企大力介入房地產市場,導致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農田可以收穫糧食。工廠可以收穫工業產品。固定投資可以收到什麼?一個網友說:租金。我暈。只能說租金連利息都出不來。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從大的環境來講,房地產是嚴重的賠本,因為要配套大量的基礎設施,而我們的房地產只修樓房,不修下水道。房地產這樣的固定投資在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內,慢慢透支市場經濟的資金鏈,這是可行的。假如短時間內大量投資,就會造成資金鏈斷鏈,而給房地產配套彈藥的就是銀行系統。公眾號有一篇文章,講的是農業是補貼農業。工業是低效製造業,核心技術還在美國人手裡。商業是行政壟斷,辦個手機卡要三十個領導簽字。石原莞爾:就是這個國家官乃貪官,民乃刁民,兵乃這個兵痞。中國的愛國學生是世界上最亂的,就是他們起鬨鬧事,把老百姓推到最前線,然後他們轉身就走了。總而一句話就是說,中國是一個政治失敗的民族。

從資金鏈的角度講,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歸根結蒂都看錢怎麼走。經濟無非就是,鄉鎮掠奪村,縣掠奪鄉鎮,市掠奪縣區,省會掠奪市,北上廣深掠奪諸省會城市,華爾街掠奪沿海城市。美元加息導致美元迴流美國,而上海就是過境渠道,這個時候上海不是缺錢,而是資金極大的充裕,只有資本才能推高上海房價。我們以美元加息停止為例,資本還是會慣性的向上海集中,而資金湧出的通道已經閉塞,於是上海資本達到超富集的狀態。還有一種假設,說中國經濟崩潰,那財富不會憑空消失,資本還是會去上海避險。因為這就是資本的特點。

前面講了兩個事情,一個固定投入沒有產出。另外一個就是社會透支社會財富去補貼房地產發展。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個遊戲必然破產。

用黃金做橫向對比,黃金溢價只有300%。房地產的溢價是多少?1000~2000%。假如說黃金具有保值的功能,那房產呢?房產從建成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估算固定設施折舊,還要估算資金成本,代入所謂的房租的話,這就是典型的不良資產。假如說房產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你們誰見過那個公司大量購置非必要的固定資產?或者企業購入房子當做優良資產?我們可以把這個所謂市場經濟代入計劃經濟,沒有哪一個計劃經濟的設計者會把赫魯曉夫的廉價社會主義筒子樓,當成一項可圈可點的政績或GDP,因為這就是典型的神經病發作。即使是計劃經濟那樣滑天下之大稽的經濟體制,都懂不修虧本無意義的筒子樓,我們所謂的行政土地壟斷供應的房地產市場最後怎麼走出這個市場經濟價值規律的怪圈?

我前面講過,沒有房價,只有貨幣供應量。我在這裡繼續發散一下思維。美國加息以後,大量的貨幣已經事實上不存在。股市熔斷以後,大量的貨幣已經事實上不存在。大量虧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大量的貨幣信用已經事實上不存在。這個時候農業需要繼續補貼。房地產拉抬的食品價格和勞動力價格,最終會形成工業產品價格的扭曲。當一個國家貨幣信用受到質疑的時候,才是最恐怖的時候。

理論上來講,中國真正的貨幣就是美元外儲。美元外儲*人民幣美元匯率=中國的貨幣信用。中國的貨幣信用/140萬億*中國房價=房價最終的價格。房價不管有多麼的扭曲,地方政府的意志有多麼強大,最終房價都會重新歸於合理,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本條推論無視宋鴻兵的商品供應本位,採用世界貨幣的布雷斯頓森林體系評價。)

順便提一下,周小川為什麼不敢印錢,因為他知道貨幣供應已經到達臨界點。為什麼有很多人多次提到貨幣供應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因為他們不懂貨幣供應圖片臨界點意味著什麼。這就是信息不對稱。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懂貨幣供應的臨界點,但他們認為別人不懂,所以鼓噪一種超聲捕魚的效應。假如貨幣超過供應的臨界點,根據民國金圓券改革的經驗,物價理論會漲2000%,實際物價漲3800%。那個時候房價就不存在了,統治就不存在了,央行就不存在了,周小川後面的命運估計也會背鍋。

對於中國而言,放棄保房價,叫勞動密集型產業重新扛起社會現金流的大旗才是當務之急,也是唯一選擇。其實道理非常、非常簡單,社會只存在一個問題,誰創造?誰消費?我聽過農業社會,也聽過工業社會,還聽過服務業、現代化、信息化社會,從來沒有聽說過房地產的社會,估計是離地五尺的人間天堂吧。

公眾號有雙通縮,大意就是2016年3月30日以後,中國就已經進入通縮的軌道。

45、以氣御劍

Twinkle:大家好。我想問一下你們看過周小平的文章嗎?

易行道 :沒看過。

Twinkle:感覺自己看了他的文章他寫得對中國比較樂觀,然後現在我對中國也比較樂觀,所以進來看下你們的想法。畢竟我覺得我可能是沒什麼社會閱歷畢竟還沒出來工作所以說只能暫且通過那些文章來了解阿,然後覺得這些半信半不信吧。這是在他公眾號寫的文章。『為什麼說特朗普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的顛覆者?』

易行道: 這個標識『』裡面的內容都是引用的部分,特此說明。一看題目: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孤立主義,我就頭皮發麻,我去。『 引用: 這些價值觀對美國而言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國家而言,則恰恰相反。』這句話估計說的是漢江奇蹟和中國改革開放。漢語言文學那種無腦的玩意,建議你們少看,一句話就能惹來地緣政治和外交關係一頓罵,再或者不屑於罵。你和人家講道理,漢語言文學根本不在乎邏輯這種小玩意,只要他自己感覺爽,那就是價值的最高追求。『那麼美國的「勢」為何變了?答案就在於中國的崛起。』漢語言文學跟地緣政治有什麼關係?農業是小農經濟,製造業是受制於人,服務業是政府壟斷,那來的社會效率?私以為漢語言文學已經超出了它應該待的地方。你們要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系統的理論學習和邏輯構建,學會認知和運用理論。漢語言文學把持政府、輿論,他們分析問題不用大腦,只用屁股。建議新進群(535561289)的朋友先去看公告、群文件。對你們的要求最起碼要有思維,而不是用主觀意識分析問題。

『雖然中國的這些動作不斷遭遇美國的騷擾和使絆子,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中國也還遠遠不是美國宣傳體系的對手。』嚴重的違和感!中宣部聽了估計會很高興。『尤其是在全球貨幣和貿易主導權上,中國人每多賺一分錢,美國人就會少賺一分錢。』扯淡,中國多賺一分,印度就少賺一分。『那麼這些數據就說明,美國社會的高速增長期早已結束。』這就更扯淡了,美國的經濟增長乏力,是因為社會生產效率遇到了天花板。『川普從去年年尾開始閃亮登場。他告訴憤怒的美國人民:「去TM虛偽的美國核心價值觀吧,我們需要變革!我們要修長城,我們要驅逐人渣,』這個所謂的人渣,包括你、我、還有周小平。『美元是美國人民的美元。』美國經濟累計的最大手段就是印錢。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美國同樣的目的,這是周小平打有關部門的臉啊。

『這種顛覆,等同與改旗易幟的「走邪路」。』 應該是走老路吧。

最後補充一句,漢語言文學沒有邏輯的神文,我艹。我說的每句話,背後都是有根據(理論)的,這才是我說的以氣御劍。而漢語言文學根本不在乎邏輯這種不起眼的小玩意。雖然我一直在宣傳地緣政治,但區域經濟是我看家的本事,而漢語言明顯基本功不行,吼吼吼。我是來做學問的,他們是來侃大山的,於是我也裝作侃大山啊,這些都是漢語言文學的套路。世間真情最無用,唯有套路得人心。所以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套路,這就是我說的以氣御劍。

46、批馬前卒

網友:村長。你怎麼看馬前卒的《馬平:超越冷戰思維,延續中國經濟奇蹟》

管理員開啟了全員禁言,只有群主和管理員才能發言

易行道:今天本來打算講性善論的,昨天不是作了鋪墊。先放一放,先講批馬前卒的《馬平:超越冷戰思維,延續中國經濟奇蹟》

引用馬前卒點贊紙糊的部分內容:『馬前卒主張通過復活計劃經濟,重建國家計委來拯救當前的經濟形勢。我認為與其利用強力部門直接發布指令來直接指示經濟運行,不如通過強力部門預先人工塑造市場環境,來間接引誘經濟按照我們的意願運行。顯然這辦法能夠更好的搭配中國現在的制度,比恢復計劃經濟要來的現實。我為什麼反對計劃經濟,恰恰是因為這玩意威力太大了,以至於沒有糾錯機制。比如沿海產業鏈內遷問題,完全可以先在稅制上把國稅和土地財政翻個頭,本來屬於國稅的增值稅劃歸地方,本來屬於地方的土地財政劃歸中央,地方抄地皮的動力立馬沒了(地方政府是親自操作經濟的操盤手,如果和土地財政沒瓜葛,那就沒動力去投機了),逼迫地方政府像設計細菌培養基一樣,先在內地接盤地區準備好接納產業鏈全面內遷的各種軟硬體配套設施,然後以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息貸款+轉移退稅(參考出口退稅)為籌碼,按照蘇聯五年計劃的規模,動員引誘沿海產業鏈上下游所有配套單位內遷,然後像培養細菌一樣讓他們在指定的培養基上生長。這樣做的好處是:1不用廢除市場經濟,2不用全面公有化,並且有一個自我糾錯機制:如果細菌沒有在人工指定的培養基上生長,或者發育不良,那麼發改委就應該重新設計這個培養基的配方了。』

易行道 :我已經說過,中國的問題在於不切實際的騰籠換鳥,為什麼不無為而治?為什麼不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不走即邪又老的路。蘇聯的經濟模式是違反價值規律,非常逗比的一個經濟模式。蘇聯不承認人的勞動價值,所以他的農民不願意種地,寧可餓死也不願意種地,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居然要為進口糧食而發愁。蘇聯的工人消極怠工,這種大鍋飯,在78年以前的中國大家都看見過他的醜陋。蘇聯聖彼得堡造一個紐扣,成本是一盧布,然後花一百盧布運到太平洋的海參崴,售價還是一盧布,假如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能有出頭的時候,那才叫沒有天理!你們是不是笑話蘇聯不會算賬,虧損了一百盧布。你們先別笑蘇聯是傻缺,中國不是也把上海的現代化工廠修到貴州連公路都沒有的窮山溝里?中國不是也把新疆的石油用火車往蘭州拉?不要五十笑一百了。計劃經濟為什麼最後垮台?就是因為蘇聯的繼任者喜歡搞這種嚴重虧損的形象工程,而且搞的太多、太濫了。而財富不能憑空產生,所以蘇聯就垮台了。

46-1、蘇聯計劃經濟的背景。

蘇聯之所以採用社會主義農奴制計劃經濟,當時的背景是蘇聯是一個農業國,而今天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雖然不是工業強國,但我們可以繼續努力!你搞計劃經濟,我不說你是喪心病狂,最起碼也是動機不良。計劃經濟中國已經搞過,而且還完成了中國的初步工業化。78年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的工業化是什麼概念?幾千家工廠生產的汽車才二十幾萬輛,還不及德國、日本汽車工廠的零頭。

46-2、蘇聯的政治集權。

(此處略去一萬字)

46-3、饑荒!

計劃經濟對農業的影響。蘇聯靠出口石油和黃金來換取糧食緩解國內的饑荒,中國根本沒有出口的硬通貨。而中國是一個小農特色經濟充斥國人價值觀的社會,假如中國要搞蘇聯那種無視農民利益的集體農莊,按照地廣人稀的蘇聯18%的糧食需要進口計算。中國13*18%=2.34億。中國第一年餓死的人是2.34億,以後會梯度遞減,一方面是因為糧食的總產量開始下降,另外一方面是人口基數開始大量減少。

46-4、工業化的徹底失敗。

蘇聯的計劃經濟之所以最後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源於美國賣技術,德國為了構建對方防線,向蘇聯輸出技術,蘇聯才可以短時間內從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低效的工業國。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搞計劃經濟,技術從哪來?沒技術,不是瞎扯淡?而中國雖然也面對西歐、日本、美國的技術封鎖,但中國還是可以從西方圍堵中高價獲取西方的技術。假如中國搞計劃經濟,先不說美國的圍堵,誰來扮演德國給中國輸出技術?

46-5、上海淪陷。

(此處略去一萬字)

46-6、斯大林模式的徹底失敗。

(此處略去一萬字)

我在工資效率模型裡面講過,我要考慮中國的客觀實際,不能機械的套用美國的成功經驗!在美國成功,在中國就是帶有違和感的胡扯淡。在蘇聯和計劃經濟方面也是這樣的問題。

47、門口的野蠻人(未發表)

性惡與性善,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擇,我最後選擇了性善論。道理其實很簡單,假如選擇性惡,我們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有些事情,說起來是一回事情,做起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假如我們搞不懂這些,那就腦袋都是漿糊了。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開始了中國黑暗的中世紀。在西晉統治時期,北方漢族與胡人雜居,趁西晉八王之亂,華北的胡人與塞外眾多游牧民族開始陸續在華北平原建立了眾多的非漢族政權,形成了長期與漢人政權對峙的局面。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中國與匈奴爆發了著名的漠北決戰,此役之後中國牢牢控制了河西走廊,徹底斬斷了匈奴向南擴張的臂膀,於此同時中國開始積極向西域擴張。公元436年,阿提拉謀殺了布萊達,君臨帝國。那些說匈奴不足為懼,不值得長期耗國力與之作戰,羅馬應該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主的貴族們,要面對的就是上帝的鞭笞。與匈奴入侵,對應的是匈奴還驅趕著大量的少數民族進入羅馬帝國境內,這些民族最後建立了英格蘭、法蘭克、西班牙、義大利等,徹底取代了羅馬帝國。

在中國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毛左,一種是皇漢。他們的訴求和邏輯關係荒謬的可笑,但歷史就是這種人在野蠻的推進。他們的訴求代表了社會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以毛左的肅反、整風、反右、文革為例,他們完成了中國的政治一元建設,假如叫知識分子去做這樣的事情,一千年、一萬年都做不到。政治一元的意義就是真正切切把中國從思想上統一成個國家,最後把拳頭攥到一起。以皇漢為例,黃巢879年屠廣州,朱元璋屠雲南、泉州色目人,左宗棠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兩定西北。人家出功出力,幹了這麼多的臟活,你還要浪費唾沫罵人家,這就是你不對了。中國人從天水一隅擴張到今天的千萬平方公里,並不是依靠祖先光輝的文明,而是依靠黃帝後代的野蠻和暴力。文明只是這群人的內核,而保護文明內核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野蠻人,而我們不應該苛責勝利者。

反觀印度則不存在這樣的前提,印度民粹主義風行。文明都是野蠻交合的產物,比如說西班牙復興的伊比利亞主義、奧斯曼崛起的原教旨主義、英國無恥的海盜文化、德國的鐵血政策、法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日本的軍國主義,還有那幾個在波士頓傾倒茶葉的地痞流氓。研究世界歷史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好白菜都被豬滾過,而印度和中東就是沒被豬滾過的原生態白菜。所以說毛左、皇漢雖然有歷史局限性,但社會進步還是要利用這群人野蠻的推進,等社會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就可以一腳踢開。

政治必須按政治的遊戲規則進行。就是菜市場買菜也會為分分厘厘爭來爭去,何況整個社會的利益分配。眾所周知,從西方的羅馬到東方的秦漢,全世界的政治鬥爭都異常殘酷。漢代和羅馬都以公主外嫁的聯姻方式,換取國家和平。劉邦、朱元璋這些建國者都曾經血腥的屠戮自己的戰友。美國的柯林頓曾經為規避彈劾發動戰爭,尼克松為了競選派出了竊聽小分隊。武則天處死庶子們是相當不留情,除了李孝因為無子早逝外,李忠沒有留下後代就被逼自殺。李上金被逼自殺後,七個兒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個。蕭淑妃生的李素節被縊死,十三個兒子里被殺了九個。兒子孫子尚且這樣凄慘,何況不順眼、不順心、不如意的大臣,歷史不忍細讀。

而你們那種用社會倫理的標準去評價政治得失(實用主義)的觀點是非常幼稚、膚淺和可笑的。假如用你們的觀點和標準去評價,那就只能有孔聖人,不能有政治家,因為政治家都是搞陰謀,玩陽謀的。換言之孔聖人也是有污點的,所以那種對歷史有道德潔癖的人是不能苟活於世的。所以啊,兩隻黃鸝鳴翠柳,勸君自掛東南枝。

野蠻人!就站在家門口。一千年以前是什麼樣,一千年以後還是什麼樣。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定要懂,他們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

相當民族主義,先得睜開眼睛。

48、國企、權利、經濟人

易行道: 你們想聽我講什麼?

網友:肯定房產。政治什麼的不關我事,人口老齡化和房產和貨幣關係,那都是神仙打架,自己都快流離失所了,講經濟轉型和就業吧。

易行道: 經濟轉型的可能性不大,就業將會長期看衰。就我看來,早賴賬要比晚賴賬成本低,但周奎認為賴賬就要賴多的。

講經濟人吧。

官商。就我看來,中國的商人分為資本家、小資還有官商。儘管國家不容許官員經商,但大量的官員還是曲線經商,道理其實很簡單,灰色的收入需要處理,而微薄的薪水根本養不了一家人。就我的觀點,官商蠢的好有一比,他們大多是通過對某一行業技術、資本、品牌、業務的壟斷過活。天(道)若不予,自取之必禍及子孫。關於這一點,小資最起碼要具備經營一家公司的能力。而資本家就像草原上的狼,他們成群結隊的洗劫小資。小資就像草原上的羊,他們不僅僅要被獵殺,還會被「競爭死」。中國經濟數字始終耐人尋味,二季度GDP增速是6.7%,而民間資本的投入卻是隔岸觀火,對不起狼和羊都不玩了。道理其實很簡單,扭曲的市場經濟規律叫人害怕。

論十大關係之中央與地方。不僅僅歐盟、美國不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個連鹽政都要壟斷經營的市場經濟體,市場怎麼認可他的市場經濟地位?十七大、十八大都要說退出市場,可惜做的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需要退出的領域,有關權利部門根本不願意退出。即使如此,地方政府還非常反感國務院的那地方政府的權利做人情,減少地方政府的權利。地方政府心裡想的是:國務院你放你自己的權利啊。國資委、發改委、工信委這些委的意思是什麼?大意是這些部門,國務院也說了不算啊。這就是中國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尷尬之處。中國需要的是朱鎔基那樣的總理,擼一批,抓一批,殺一批,否則根本不能破局。

世界上有一個奇葩的部門就是國有企業,衝鋒在堵搶眼的第一線。違反市場經濟規律,那是會死人的啊。但是有關部門根本不計算用人填黑洞的成本。今天有一個問我,為什麼七月房價還沒跌。按照經濟人理論,就要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一地試圖獲得的經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的最大化。只能給你這麼說:一些市場經濟中笨不該存在的經濟單位,以扭曲經濟價值規律的方式,拉抬中國經濟的投資水平,用製造地王等教科書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第三隻手,操縱經濟,導致房地產價格沒有跌。這種行為方式叫計劃經濟。發改委的前身就是計委,計委的最大行為準則就是扭曲價值規律。比如說:土法鍊鋼,這造出來的是垃圾,但是GDP和投資水平不是最後上去了。用蘇聯的經驗就是莫斯科製造一個紐扣賣一盧布,然後花一百盧布的運費,運輸到海參崴,還賣一盧布。你不是認為虧損了一百盧布?對啊,這就是計劃經濟的好處。然後中國還有新疆用鐵路三千公里拉石油到蘭州煉的神話。石化工業還修在城市的水源上游,和地形風的上風口,美其名曰為人民服務。

經驗之談,還是禁言說這些好。因為你們把我帶迷路了。你開啟了全員禁言。管理員開啟了全員禁言,只有群主和管理員才能發言。

你們扯太遠。都忘光了,我暈。。繼續我們前面的內容,國有企業的效率。國富論裡面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土地一定要交給僱農去種!!!!而不能自己種!!!更不能交給管家去種!!!!!!這個道理其實超級簡單,作為一個經濟人,擁有土地的人是誰?當然是地主和資本家,他們種地理論上會效率最大化,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連年虧損。因為他們不會判斷市場、氣候、土壤改良等。那可不可以交給懂的管家去種?這些年一直和佃戶打交道,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事實上也有一些管家精通農作物優選,熟悉市場、懂土壤改良等,但事實上也不可以。道理還是很簡單,經濟人。假如是管家去管理農作物,他會採購最貴的物資,然後從中吃回扣。他會盡量創造損失,然後誇大損失的程度,然後從中取利。這或許就可以解釋國有企業的不正常虧損了。而這個土地必須交給佃戶去種!!佃戶比資本家經營成本高是事實,但佃戶會通過學習農作物優選,熟悉市場、懂土壤改良等提高農業產出和效率。佃戶在知識和經營方面明顯不如管家,但佃戶會為了吃飽肚子和更多的收入而去學習。然後整個經濟活動就合理了。

而國有企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管家種地。扭曲價值規律和無視經濟人的結果就是蘇聯年年餓死人!!!蘇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蘇聯不是有一個勞動模範,據說他一個人的勞動產品相當於美國工人的五十倍,但他的工資比起美國工人而言直接是微不足道,當然他獲得更多的是小紅花。小紅花這種東西騙幼兒園的小朋友還行,你騙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那就不行了。所以蘇聯在勞動模範的背後是國家、社會自上而下系統化的消極怠工。切換到中國就是小崗村,為什麼小崗村會三分之一餓死?因為消極怠工嘛!那為什麼蘇聯不對工人進行物質獎勵?答:經濟效率低下,賣到海參崴的紐扣賠本。一直到蘇聯解體,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農業完成機械化的蘇聯,在靠出口黃金,來緩解自己的饑荒。這就是理論上國有企業可以經營好,但實際上國有企業不可能經營的好,因為他違反了經濟人原則。

我一直在講中國可能爆發的大規模違約。中國在塔底,你產業升級的結果就是印度經濟起飛,自己還要國有企業頂缸。而所有問題的核心都是,國有企業的彈藥是有限的。國有企業能頂幾個月?國債就是修高鐵,這些都是沒有經濟產出的。日本那樣的經濟質量和經濟總量,才修了一段樣板工程。還債還是其次,最關鍵的還是運營,那不是賠一年,而是如果不炸掉,他會永遠賠下去。剛那句話需要更正一下,就是炸掉還是要賠銀行貸款和利息。

經濟人的概念來自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一段話: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不說自己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好處。

還是前面講的那個套路,糧食價格決定勞動力價格,勞動力價格決定製造業,只有製造業發展了,才能支撐起房地產有序發展。而事實就是民間投資不玩了,不是減速,而是徹底不玩,持幣觀望。都這麼大的人了,道理都懂。「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因為做不到。

用郎咸平的話說:他三十幾歲上沃頓商學院的時候,他28的老師告訴他,不要宏調。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因為你在扭曲價值規律,導致市場出現連鎖反應。今天有人要推翻經濟人假設,我告訴他:假如你能推翻經濟人假設,那你就能推翻全部經濟理論(當然不包括資本論)。

(今天氣死我啦,剛百度發現抄襲我公眾號的情況居然那麼嚴重,最可笑的是他們的閱讀量、打賞、點贊是我的幾倍,拳頭立刻就攥了起來,假如加起來那就不忍細說啦。無語啊。假如可以的話,請讀者將此文轉至朋友圈,我先謝謝了。哎。活的真有喜感!)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區別和聯繫?如何進行辨別? - 民族主義


哎!可憐的督工!


開個玩笑,如果我做領導人,要是易行道沒有文章表現的狷狂,或可作智庫一員;馬督公要是沒文章表現的那麼耿直,或可以去宣傳口。

看文章,講究批判的閱讀,批判的接受思想,人只能不斷接近真理,而不能說自己就是真理。世界上沒有一篇文章說的就是真理。可惜,一些人只會抓細枝末節來批判,自己腹中無物,還拿無知當逼格。人不是錯字檢查器,難道抓著若干常識性的錯誤不放就能證明自己水平很高?

當然,有些人確實是不懂,不懂就要虛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小學生看見老師寫草書,就以為寫了錯別字,就覺得老師是草包。知識不夠,就先從粗淺入門的看起。看的越多,就能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PS:要是易行道能把自己接受的唯物質論改成唯物論,拋開性惡性善論的表象,對世界的認知或能更進一步。


●寬容看待●


我說著一個指!手指!

_伸手打屁

屁眼!!!!!!!!!!!!!!!!!!中國屁眼!

從前堯命令羲仲住在蝸夷,那兒有個地方叫做暘谷,是太陽出來的地方!是孔子的時候吃屁眼肉!!!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一個姓社,一個姓資?
在生產要素和消費產品的配置和使用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到底孰優孰劣?
知識產權保護到底有利於科技進步還是阻礙科技進步?到底是不是阻礙人類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於無人超市的出現提高了失業率,你怎麼看?
如何證明只有一套房子的前提下房子的增值是有意義的?

TAG:市場經濟 | 計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