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此次英國脫歐會帶來哪些影響?

英國逐漸衰落,但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位置一直穩固,有哪些原因呢?比如時區優勢?

此次脫歐成功,金融業會受到哪些衝擊?


我覺得是時區。倫敦與紐約差大約五小時,而德法則要相差六小時。不要小看這一點,金融全球化以後,全球各個中心的協作交接十分重要。相差五小時就意味著倫敦午飯後的整個下午和紐約上午午飯前有五小時的重疊。安排討論、交接、開會等都十分方便。如果有緊急情況需要處理,倫敦只須加班到10點便可與紐約完成全天協同作戰。而相差六小時意味著紐約九點到崗時,歐洲的中心已是下午三點,誰三點以後還有開大會每人心情會好。

另一個原因是文化。不要小看英語作為國際商用語言的重要性。德國法國雖然會英語的不少,但畢竟不是母語,和紐約和新加坡交流起來就不如倫敦順暢。這種文化上相互理解也能帶來協作上的高效。舉個例子,你把德國法國的著名大學拉出來,美國和亞洲人的普通人很可能根本沒聽說過。但你把英國的著名大學拉出來,許多美國和亞洲人都還是知道的。

其實因為這屆政府的選舉承諾包括召開脫歐公投,所以自從這屆政府當選開始,很多倫敦的銀行都在布局都柏林了。脫歐之後都柏林可能把一部分歐盟橋頭堡的業務分過去。但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那麼輕易動搖。

來值乎問我問題


英國脫歐對中國大陸資產價格(例如股價)有什麼影響?

如果著眼點是脫歐帶來的種種匯率後果造成的種種對國內的資產(比如股價房產)傳導機制,那麼各種後果將造成無數種影響,如此推論下去都有無數種利好和利空,得出的結論除了口水仗還有什麼呢?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反過來看看,從國內的資產價格(以股市為例,下同)生成機制來著手,反推究竟資產價格是如何聯繫匯率乃至於英國脫歐,以此來理順這個金融邏輯

至今輿論界有幾個混淆不清口水仗不斷的關鍵問題,然而個中邏輯其實相去甚遠: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明白,半年前的股匯雙殺,到底是怎麼造成的?難道人民幣一貶值股市就下跌嗎?傳導機制的邏輯是什麼?假設某股票的價格是100元,摺合美元40美元,摺合歐元20,那麼人民幣貶值一半後,同樣100元人民幣的股票只等於20美元和10歐元,誰會吃虧?外國人持有這個A股的人會吃虧!哪怕這個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的方式下不下跌,但是人家是早晚要拋出這個股票換成人民幣再換成美元或者歐元的嘛,所以人家吃虧了。這就是匯率貶值對A股造成的最直接的壓力,外國投資人會由於匯率變動而虧損,所以人家是最不樂意的了。

不過,如果認為這就是為什麼股價下跌的原因那就錯了,作為一個行為金融出身的傢伙,我眼裡的決定因素並不是「世界發生了什麼」而是「大家認為世界發生了什麼以及將要發生什麼」, 換言之就是 「預期」。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外國的基金經理持有A股,人民幣突然貶值了,他也突然覺得受到損失了,這會直接導致他拋出么?我想不會。導致他拋出的是預期,如果他預期人民幣會繼續貶值,那麼他會拋出避免進一步的風險,如果他認為人民幣貶值到位或者甚至會反彈,那麼他會持有甚至會加倉。這個才是真相。總結一句話就是:人民幣的貶值,對於外國A股持有者來說,當他們以外幣計價A股的時候,是一種直接的損失和股價下跌,但是這並不會促使他們賣出股票造成A股的拋壓,讓他們奪路而逃的是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或者A股進一步下跌的預期,這才會讓他們拋出A股,造成A股下跌。至於很多分析師說什麼人民幣貶值利好出口拉動經濟恢復企業盈利提振A股股價,我只能說呵呵,超超超長期以後的利好和近在眼前的利空,外國基金經理都是傻子么?既然明白了這個問題,那麼幾個月前股匯雙殺就可以理解了。

現在我們看看第二個問題:這一次,英國退歐,英鎊跳水,美日元升值,人民幣不跟著升值,是不是又一次造成人民幣(被動的)貶值進而A股下跌? 如果理解了第一個問題,即買入和賣出的根本是「預期」二字,那麼,我們的根本關注點就變成了:人民幣在英國退歐後有繼續貶值的預期么?大概是沒有的。原因有兩個: 1, 英國脫歐是個一次性事件,脫就脫了,不脫就不脫,難道歐洲脫歐後還能再脫一次?已經脫歐了,難道下次還能從地球脫出去?那麼英鎊繼續貶值,美元和日元繼續升值,人民幣繼續(被動的)貶值的基礎在哪裡?沒有。這個一次性事件,導致很多資金為了避免英鎊貶值帶來損失(和外國資金,想避免人民幣貶值帶來損失的機理一樣)大筆拋售英鎊英股英國地產還有其他英國資產換成避險的美元和日元,導致英鎊暴跌美日元暴漲,這事兒發生了就發生了,發生時已經基本結束了,想賣出英鎊的也賣了想買美日元的也買了,這事兒也就基本結束了。至於說英國脫歐後,經濟會不好,進而讓英鎊繼續貶值,那也是兩可的可能性而已,就算是,那也是兩年以後才開始緩慢觸發的,和人民幣的即刻和短期走勢沒什麼必然關係。既然無法形成對人民幣的短期貶值預期,那麼這件事也不會沒完沒了的促使外國投資人拋出A股,不是嗎? 2,美聯儲的態度。美聯儲直接發表了申明說如果有需要美聯儲會釋放流動性。美國是有加息的計劃和需要的,但是前提是經濟的回暖(最好是有點過熱),否則國內的貸款和流動性收縮,美國國內股市,投資,和就業(尤其是非農就業)就完蛋了。那麼現在怎麼樣了呢?道瓊斯下跌3.3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12%,標普500下跌3.6%! 耶奶最怕的就是這種美國股市死給你看的架勢,理想的狀況是美國經濟先好起來企業盈利預期上升股市上升,然後美元加息的預期吸引各國資金拋出各國資產和貨幣換成美元,這些資金不能換成美元就完了啊所以他們覺得美國經濟好企業能繼續盈利所以會買入美股,這樣雖然國內流動性降低了但是外來的資金會托住美股;現在好了,利率還沒動呢,流動性先降低了美國企業和資產購買方借貸成本上升了,導致企業和實體經濟更加脆弱,股市大幅度下跌,而換成美元的資本一看美國企業這德行誰敢買股票啊,於是妥妥的買國債了,股市進一步下挫。耶奶能開心才怪------老娘要的是美元升值帶來美國經濟和股市的進一步繁榮啊,你來個經濟凋零美股凋零下的美元升值有個屁用啊,你以為老娘是讓美元變成比特幣嗎。所以美聯儲更多的是要拖延加息,甚至放水托住經濟,企業融資利率,以及美股。好,既然明白了英國退歐這個事件導致的人民幣匯率變化更多的是一次性的(被動)貶值,而不是持續性的貶值預期,那麼對國內的資產價格比如A股的拋壓有多大?大概沒有多大。

第三個問題相對不重要,不過實在是超乎預期但是卻沒有幾個分析師談到,那麼我們就談談: 脫歐事件沒有給人民幣帶來持續性的貶值預期,那麼對人民幣的一次性衝擊中我們能看到什麼有用的線索嗎?還真有!我們使用新浪提供的直盤匯率來看,美元兌英鎊上漲8.09%,美元兌人民幣(強調下這裡是離岸)上漲0.67%!好吧,就算中國央行在有形無形的干預離岸市場,但是這個反差也太大了。英鎊和英鎊資產大量流入美元,歐元和歐元資產也多少跟風湧入美元,然而美元和人民幣的價差居然硬是沒怎麼甩開。這就相當於村裡數一數二富的副村長輸了大筆的錢給村長,村長在村子裡的財富排名瞬間和張三李四孫二麻子拉開了更大的距離,然而卻突然出來個王老六居然和村長的距離硬是沒怎麼拉開,你說這王老六是不是挺有手段有家底。人民幣這次的功底確實讓人矚目,完全沒有被擊潰的意思,相反還插了一腳相對於很多別國貨幣升值了。所以實事求是的說,這次人民幣雖然表面上對美元創了新低,但是其實是超預期的堅挺,還暗地裡給做空人民幣的國際資本下了絆子。如果人民幣兩三天內繼續如此堅持,那麼即使不產生人民幣的升值保值預期,也不至於產生大規模的貶值預期。現在回到第一個問題上,不產生貶值預期的人民幣是否會促使國際資本拋售中國大陸資產比如股票。大概也不會的。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廢話就不多說:不獨立思考的結論都是盲點,不讓大媽聽懂的金融都是耍流氓

趙航

2016-06-26

執筆於瀋陽市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謝邀。本人從事的是石油能源相關行業,早已離開金融圈子並漸行漸遠,答得不對之處請大家指出還望海涵。

倫敦之所以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早在17世紀倫敦就已是聞名世界的城市商業中心,主要包括保險、股票經紀和投資等,它奠定了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基礎。一些金融服務供求的原則被提出,而且金融業和國際商務活動的活躍使倫敦率先成為歐洲的國際金融中心。

1960年至1970年代,由於冷戰和美國加強管制銀行業務,促使產油國尋找美國之外的油元存放處所。倫敦具有全球交易中心傳統,加上英國於1950年代末放鬆對境外業務管制,使倫敦成為油元存放處所。

地利

除了時區優勢讓全球各中心的交易可以在倫敦銜接外,金融產業的集聚也是倫敦地利很大一個因素,基本上所有金融監管部門、金融中介機構、跨國企業等具有總部功能的機構在地域上集中是金融發展的有力條件,例如:

  • 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
  • 倫敦擁有全球最大的OTC金融衍生品市場,佔據全球交易份額49%,日均交易量2.72萬億美元。
  • 倫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每年的外匯成交總額可以達到三萬億英鎊,全球大約4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
  • 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
  • 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

人和

倫敦是個國際化大都市,人口來自五湖四海,在倫敦市的各國精英可以賺取令人瞠目的獎金或7位數英鎊年薪。此外,依歐洲標準,英國的稅負相對較低。

在金融人才方面,倫敦金融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達100萬。作為傳統的資本主義大國,英國的金融監理機構有能力有經驗,市場相對開放,監理要求輕微,租稅制度也夠優惠。

脫歐對金融業的影響我覺得長遠來說是正面的。

當前英國對歐盟金融服務業貿易盈餘每年在170億英鎊,有超過160家歐盟國家金融機構在倫敦開展業務。雖然短期有人說脫歐會導致這些跨國金融機構離開英國並帶走市場流動性。但試想一下,JP摩根和高盛會把總部遷到講法語的巴黎或講德語的法蘭克福嗎?不如直接遷去新德里或新加坡算了。

脫歐後英國確實將不再享受歐盟成員國的相關互惠貿易條款,對外貿易面臨萎縮風險,但金融業才是英國的核心產業。當英鎊能夠大幅貶值時,英國才有機會改善貿易逆差,英國金融在海外套利的效益才會提升。這些龐大資金在套利誘因機制下,自然會流向其它國家,英國央行也不擔心大量印鈔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對於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提供資金流的持續性和維持獲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通貨膨脹仍然維持低水平,英國央行就能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來維持金融業的最佳生存環境。

(以上信息數據來自網路)


感覺是歷史原因,英國作為金融產業的發源國,再加上曾經的全球霸主地位,其首都必然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至於這次脫歐,我還是覺得比較樂觀的,在短期內英國不會對倫敦的金融地位產生較大影響,最近已經收到學校以及其他一些公司或機構發布的聲明,短期內的各種政策不會改變,最大的影響就是貨幣的穩定性以及投資者對未來政策走向不明朗所帶來的信心缺失,但是長期來看,脫歐後的簽證,就業以及關稅等政策必然會不同,與歐洲大陸的疏離會對倫敦以及整個英國的金融業及金融地位有負面影響。


英國脫歐匯率下行是顯然的,不過歐洲經濟這幾年都不怎麼樣,這次雙殺雙輸可能會雪上加霜造成歐洲經濟寒冬?

未來歐盟及英國話語權會相對下降,世界重心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主要有中美兩大陣營,我想英國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英國是要跳出歐洲來平衡世界大國格局。


1英語2格林尼治時間3金融體系成熟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讓銀行開傘形信託了?理由是什麼?傘型信託有什麼危害?
何謂「金融民工」?
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 ICMA下的金融專業如何?
C++ 轉 金融 程序化?
想從事金融業,能推薦什麼書入門嗎?

TAG:倫敦GreaterLondon | 金融業 | 英國脫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