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獲得「反物質」 的意義是什麼?

標題:我國科學家利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獲得「反物質」

新華社上海3月10日電 (記者王琳琳)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利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產生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這一發現將在材料的無損探測、激光碟機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症診斷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雜誌上。


謝邀。

這項工作的意義是:一,正電子能用於探傷;二,以前能產生的正電子很少;三,他們找到了製備比以前多很多的正電子的辦法。

這是個傑出的工作,如新聞所說,對材料的無損探測、激光碟機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症診斷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但跟引力波的發現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引力波是發現一個你還不確定有沒有的東西,0到1的進步。這只是把一樣你知道有的東西製備得更多,1到10的進步。


轉述一個網友的說法,水平不夠,僅供參考:

這個事情我來說下吧,其實這個實驗我們部門早就在做了,和引力波觀測實驗一樣,雖然原理都很簡單,但是要排除掉各種電磁干擾,也要達到完全真空,這個難度極大。 其實這次最大的突破並不是正電子這一反物質的獲得,正電子早就觀測到了,而是有了其他更重要的發現,具體情況我下邊透露點。

實驗的設計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穩定的磁場中,利用粒子加速器將電子群加速至光速的1%,撞擊永磁體,撞擊到負極的電子,電荷相加,負負得正,為正電子,撞擊到正級的電子,正負疊加湮滅,產出不帶電荷的粒子,這這個就是這次最大的發現,現在暫時命名為空子。

空子這個概念,在Planck之前就存在很久, 但那時不是叫空子,而是叫以太, 根據光的波動學說,人們認為光的傳播需要一個載體,就把這種無法觀測的物質命名為以太,但人類百餘年的歷史中,一直無法觀測到以太的存在,後來人類找到了光的波粒二相性這個自欺欺人的理論,以太這個概念才被廢除。

這實驗無意中發現了以前設想以太--空子,空子質量很小,因為湮滅時喪失了大部分質量,大小僅為電子的10000000萬之一,且不帶電荷,通過感光膠片也不留痕迹,直白點說,類似無色無味透明,極其難以被觀察,之前的觀測方法都無法檢測到它 的存在,這次實驗本意是觀測正電子,空子也是無意中觀測到的。利用同事發明的正電子發生器,可以持續的產生新的空子,利用空子相互間的擾動,才記錄下空子的形態,第一次發現時,我們所長還認為是干涉沒有去除,後來又重複試驗了幾十次,才確認下來。

空子的發現,應該是震撼整個物理學界的,很多經典物理學的理論和量子物理學的理論都得到了解答 ,而且兩者也能結合在一起,比如愛因斯坦稱作「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效應,其實就是通過空子的傳導達成的,以前愛翁不知道有空子,認為量子糾纏是憑空達成的,所以才認為是上帝在拋篩子,同樣的, 量子效應的很多奇幻表現之所以讓人迷惑,都是因為沒有引入空子這個變數。我們觀察到的基本粒子的量子表現,其實就是之前所觀測粒子和空子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只是以前沒有把空子考慮進去, 困擾多年的量子效應,其實在微觀上,還是符合牛頓的基本力學原理的。

簡而言之,引入空子這個概念後,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力學和量子力學在宏觀微觀上都是正確的,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不是相互排斥的,整個人類的物理學歷史,要重寫!重寫!重寫!

舉個例子, 光的粒子效應,其實就是空子傳導光的波動時自己本身的粒子特性,光子這個概念,已經煙消雲散了。試問,一個粒子會沒有靜止質量嗎?再比如,微觀粒子的量子效應,之前認為電子的運動是以概率雲的方式在原子周圍呈現,不是按照牛頓的力學原理,做圓周運動,現在知道空子後,就知道其實本身電子也是做圓周運動,只是被原子周圍的空子影響,在撞擊下做各種不規則運動,人類無法觀測到空子,就想當然的認為,電子在原子核外的可能狀態是不連續的,其實好好想想,物質再小,也不可能憑空的乾坤大挪移啊!

對於上邊的一些兄弟的思想,真的是...什麼和諾貝爾很遠,我在這可以這樣說,這就是諾貝爾級的發現,因為這個發現,現代物理學又能圍繞研究幾十年,現在學物理的兄弟們,可以吃一輩子空子的飯,現在二院整個團隊都在加班做實驗 ,我作為輔助人員,也出了一點點自己小小的力,還是有點感慨的 。就是物理學沒有上帝,只有人類在探索


意義就是證明記者們都是傻(和諧)


在自然科學問題下 如有重大發現之類 請題主務必貼出來源論文 不能僅憑國內基本類似小白的記者的隻言片語和添油加醋來判斷所謂發現的重要性

好吧 剛看到末尾寫了發到等離子體物理雜誌上 頓時這個逼格就下降了假如是發到prl 還值得看 發到pop 那麼首先可以認定這結果不象媒體說的那麼重要 每天刷最新文獻的我把這篇略過了 那說明這篇也就那樣 等明天把文章找出來再仔細看再確定

更新:

論文鏈接:Ultrashort megaelectronvolt positron beam generation based on laser-accelerated electrons

上面是上光的實驗設計 大概看懂了:首先是一束激光打在一束超聲速的氬氣上, 產生等體, 然後經過激光尾波場加速, 電子被加速. 然後加速的電子打到很厚的高Z物質上, 線產生正負電子對, 在高Z物質中, 電子對減速, 產生軔致輻射, 隨後軔致輻射在高Z物質中打出正負電子對. 作者認為這是產生正電子主要的途徑. 然後電子對經過一個譜儀, 分開, 成像在IP板上. 這大致是實驗的流程. 看前面的介紹, 作者主要說他們的時間分辨足夠高, 打到45fs. 以前的LINAC產生的正電子的持續時間是皮秒到納秒量級, 大於正電子湮滅時間, 限制了用途. 我感覺這可能是最主要的亮點.

以上.


謝@onio邀。

問題描述了不是已經說了意義了么?題主還想問什麼?摘錄一句維基百科:

卡爾·戴維·安德森(英語:Carl David Anderson,1905年9月3日-1991年1月11日),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了正電子而獲得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對反物質有其他的興趣請自行維基百科或者百度百科。

我強烈懷疑這問題是一個廣告貼!!!


通常中國加牛逼的詞都能湊成新聞,如中國大學生成功用相對論解釋萬有引力,這就挺像新聞標題的,不是嗎


現在是物理弱渣,已經邀請了一些很厲害的人,我先拋磚引玉,估計說的不對,大家多看看其他答案,希望大家原諒……

這個有搞個大新聞的嫌疑,題目中說成功獲得反物質,第一反應肯定是搞出了很可觀量級的反物質,結果到了最後也只是正電子而已……

至於這個超快正電子源的意義有多大,我覺得對於他說的材料分析之類的領域肯定是有很重要的(因為現在正電子應用也很多了……)。有多大突破我也沒辦法說,因為我對這種實用性的了解不多,就不多說了……


我只好奇什麼時候反物質能造大炸彈。


正電子這東西的確是反物質,不過高能γ光也能自動生成正負電子對(這種純能量變純物質的反應不多),雖然不太懂用激光產生正電子有啥重要意義,估計不是太重要,否則也不會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這種地方。


推薦閱讀:

假設有兩個地球,一個只有男性,一個只有女性,那麼科技發展到今日會出現怎樣的差異?
所謂技術大爆炸是否是一個噱頭?
史上有哪些偽風口?

TAG:理論物理 | 科技趨勢 | 反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