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在下高三競賽狗一枚,最近在準備自招,忽然想起來不只是五大聯賽國家級獎項可以報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也有資格,於是頭腦發熱到官網上去看了一看。。。。

結果整個人都不好了。。。

具體的評價我不想說太多,只是覺得有的項目天花亂墜地說一通看上去十分高大上,最後發現其實好像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創新」,比如有個項目不過是把用在哺乳動物上的實驗技術用在了線蟲身上就將其標榜為重大突破。。。。。。

並非引戰,就是覺得不少項目實在是太水了,不知道各位大神怎麼看


參加過在香港的全國賽。說說感想。

首先,涉及到自主招生這個問題。如果是為了自主招生而參加這個比賽的,那我覺得這個比賽還是十分值得的。比參加各種競賽要划算得多,不會佔用太多的學習時間。

其次這個比賽也是有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的。

首先寫報告就是一個十分累人的事兒。我的項目是我和同學一起做的,全程依靠我們倆,部分資金依靠了父母。自己聯繫的大學的實驗室,在假期的時候大概搞了半個月。在這裡也十分感謝當時同意我們進行實驗的那位教授。真的真的鍛煉了我的動手、思維能力。參加展覽時還會有很多大學的老師參加。在市賽的時候,和一位本市大學的物理老師聊的比較開,開拓了視野。展覽的時候還要給評審的老師去講解,這個是真正考驗對項目的熟悉程度以及評審獎項的關鍵。這個環節十分鍛煉人的交流能力。尤其是在全國賽時,給你評審的有五六個老師,你要挨個去給他們講解。每個人不能說是大牛,至少也是知名大學的教授。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北大應用化學系主任沈興海教授。

其次這個比賽也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

  1. 自從省賽開始,我了解到我們學校參加這個項目的人,大部分家庭背景都是大學教師,有著豐厚的實驗資源。也有人跟我直言是父母幫他們弄的,他們只是為了拿個獎好自主招生。
  2. 很多項目的真實性實在是值得探討,正如題主所說,很多人只是題目起的比較高大上,文章內容寫的誇大內容。在市賽中,在我旁邊有一個個人項目是與超低溫金屬材料有關的,評審時直言可以應用於航空航天。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這種東西又是怎麼搞出來的呢?反正我是不相信高中生可以做出這種東西。專家們只是提前看看你寫的資料,比賽的時候過來聽聽你講而已,根本不可能自己花時間去驗證你的東西到底怎麼樣。所以無論你最後做的怎樣,你寫上去的東西是教授們唯一的評判標準。
  3. 評審的結果的確是很公平,但有的獎項還真的值得吐槽。在全國賽上,化學類有一個一等獎項目是 「化學殺」。就是以三國殺為基礎改變的,酸鹼鹽分別是殺閃桃。既無科技性,又無創新性。真不知道是怎麼選上的。讓我們這些辛辛苦苦,做了半天實驗。最後弄了二等獎的情何以堪。
  4. 科技創新大賽的成果很多沒有實際用途。不過這話也不絕對,很多工程學的實用發明都是非常不錯的,這是這個大賽最有趣的組,也是人最多的組。剩下的很多內容由於各種原因,難以出成品。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做的是粘膠纖維的抗菌性,實際上就是在纖維製作過程在某個特定步驟中加入抗菌劑,最後驗證效果也很好。但是我忽略了太多東西。加入了之後的很多後果我沒有預料到,比如是否會改變力學性質、染色性質、舒適度、持續時間等。這些是評審教授給我提出來的,感激他們讓我知道了閑的無聊搞搞發明,和真正的研究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說到這裡,如果有人想要參加這個比賽,可以私信詢問我,我儘可能回答。


國賽評委會提前查看項目報告和補充材料,所以在評價上更偏向項目本體一些。想法看上去很水,但實驗做得很紮實也有機會拿獎。當然,真的高精尖的確實是少,父母幫襯的也多(好多教授子女)。

說做得紮實的,高中時候的同學裡有不少進國賽,在實驗室里泡上個把月是日常,有做極地生物的就真的跟科考船去了。當年的同學不乏現在 paper 發到手軟的。

省賽級別混到獎的還挺多,但省隊拿獎為重,所以一般不太會放進太水的項目。不公平是確實存在的,一般學生很難得到實驗條件。真要在沒有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做項目的話,數學、計算機是比較可行的。

另外,ISEF 的風格會不一樣,評委到現場才能看到完整材料。項目的基本思路和創新點,摘要,pre,乃至項目標題,都必須精雕細琢才行。


這個比賽,大概就是各種二代鍍金的地方。打著教育部和科協的旗號而已。比賽內容十分的混亂與不公平。

首先,先從比賽項目分類上來說,有一個東西叫做工程學。什麼項目屬於工程學呢?只要你有實物,你就是工程學。然後就要接受「工程學評委組」的統一評審,也就是說你是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精尖也好,農用具,便攜小發明也罷;不論應用了什麼方面的知識,生物,物理,化學,計算機,都是一波人來評審。這樣的話,這個得分究竟如何計算我就不加品評,評委究竟了不了解你的作品都讓人質疑。

其次,政制工作也在其中。在北京,必須保證遠郊區縣得獎數量要到平均水平(注意是數量,不是獲獎率),這就會造成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反而被某些保護人群的作品刷了下去。

再然後,說說個人經歷。筆者三個作品送進了北京市科創。12年實現的無人機追蹤,伺服器機器人智能筆賬,和一個檢查汽車安全帶扣沒扣的小裝置。這三個作品最終結果如何呢?最慘的無人機,區賽沒出去,但是在瑞士某國際發明競賽刷了個特殊獎(金獎爛大街估計會被人噴,但是代表團特殊獎還是有一定價值的),而那個汽車安全帶檢測裝置,5000塊外包做了架子,兩天寫的程序,學校和家裡人幫打點一下,市一等獎。

大概我玩科協和教育部的科創比賽和機器人比賽十年,也沒混上什麼大家眼中的好處(加分)。北航自招總成績全國個位數只給了20分我也很絕望,最後開開心心滾去了某個破211(嗯,雖然北京400上清華,但是我的分數實在太低了)。所以,在這裡奉勸題主一句話:

特長只是錦上添花

沒有學習成績這個錦,你的花無處可添。自招這幾年被那些沒資格參加自找的酸人罵的太殘,已經被砍到可有可無的地步了。所以題主好好學習吧,如果為了加分走上這條路,不太值


參加過,老實說做到創新不容易

很多作品都非常有意思,學生們很有熱誠,但是可以看到很多作品都不是中學生可以做到的,那時候的我非常羨慕,想必原因不用我說。

水不水看人吧,始終那是國家的舞台,還是很讓我嚮往。


至少教會了我怎麼偽造實驗數據


這個問題hhhhhhh

創賽嘛。。。

我說下我的經歷,(上海市的創賽應該是全國創賽的一部分吧)

每一次都在第一步掛掉,因為第一步只看你的論文+ppt。。。然而講實話有的東西你不去當面解釋是講不清楚的。而且也不要把評委看的太高。。。

中國的各種創賽都差不多。。。我經歷過的有包括創賽,上海的明日科技之星,賽復創智杯,還有一個頭腦奧林匹克。。。這幾個是上海主要的創新系列比賽了吧。。。

大部分參賽者跟你說的情況差不多。。。

還有一部分是買的。對買的,外包價大概一兩萬一個項目。教會你怎麼講來應對專家。。。當然很多一看就知道。。。那就要看評委是不是良心了。。。

哦,對,說說評委。。。

我接觸最多的評委是上海這裡明日科技之星的評委(還是那句話。。。創新比賽都差不多)。。。

第一次去我的項目被專家理解錯誤,我用了一個多月才把他糾正過來(還好第一輪區里的過了我才有這個機會)

還見過一個朋友,做的是app,答辯得時候因為需要講了一下service,然而那個大學教授聽不懂,怎麼解釋都沒用就把他的項目掛了。。。(他下一個是我,我閉口不談技術)

以前談戀愛的時候幫女朋友寫了一個app參加比賽,去黃浦區參加區里答辯。。。評委中都是白頭髮的大媽。。。別跟我講是教授。。。教授不可能是這種坐相,也絕對不可能嘴裡各種市井語言。。。

我見過,也認識很多大神,有些是真牛逼。。。可惜了

當然。。。後來有幸涉及過一個和這些比賽有點關係的行業。。。

那我來告訴你。。。要得獎嗎?花錢就可以了喲

利益相關,匿名


這裡現在高二,上海的,去年參加過,拿了個工程市一。其實題目本身並不那麼創新,但算是扎紮實實地做出來了。我們學校有幾個進國賽的。怎麼說呢,國賽大概就是小部分人看背景,大部分人看運氣,少數人看實力。例如我校去年有一位,賽前老師預測看好,最後果真進了國賽。其他幾位則看不出優越之處。今年也參加了,比去年應該是更創新,也是認真做的。成績還未出,如果終評都進不了就太諷刺了。希望今年能試試進國賽吧。其實市一也不錯,但連拿兩年市一未免憋屈了一點。

在下今年只有市三,大失所望,出乎意料。對於其公正性產生了懷疑。但終究還是自己的事情,又能怎樣。


創新?沒有技術,沒有自己的設想哪來的創新

中國大多數學校之間的比賽都這樣,個人也關注了非常多關於計算機和創客的比賽

最後發現要麼參賽的人水平其實太水,要麼就是獲獎者都是走後門,靠關係的

說真的,跟你的技術關係不大,主要是你家的背景後台和你老師的關係,另外找個好的外包也挺重要的[#笑]


從初中做到高中,大學也有類似的……

就一個感覺省一以下都是混子……

省1之上大神輩出。

做做挺好的,為大學寫論文做畢設都有鋪墊作用。

動手能力,寫作能力,面對大大們的時候不緊張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

經常做,老師會很喜歡你的。

我留在學校首頁上的幾張照片都和這個有關係。嘿嘿~


這個比賽的目的不是得獎,而是讓你看看你和別人的差距,反正我參加的時候是這個感覺


瀉藥 個人經歷 前CASTIC國家隊 2015年香港國賽SO組國一 2016冬令營+SSH 一路走的基本上一帆風順除 除了後來在遴選的時候沒有去Intel ISEF (當然也知道會有更多有需要的人會被選去參加這個比賽)最終協議無效走自招,降一本錄取CSU在讀

目前現狀:批判CASTIC和帶偏高中生學習方向的聲音從未中斷過,從市賽一路走過來看到的假項目也不是一個兩個了,當時在冬令營的時候看假項目看到想吐,甚者還有上台公開答辯講了一會兒忘了自己買來的項目的內容。(冬令營的參加指標裡面有一項叫做省科協推薦優秀項目....至於推薦什麼樣優秀的...推薦誰...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有沒有所謂高精尖的項目,答案是肯定有。2015年國賽正好遇上GD省的lct,做了十年的科創,可能他的項目會帶有功利性但從不失真實性。再問有沒有假項目,答案也是有。大致比較在於:北京、上海、廣東省賽的假項目比例小於其他城市假項目所佔比例,校賽、市賽、省賽假項目所佔比例小於國賽、冬令營假項目比例,當然說法不絕對。

再回來講題主所提及的自招和保送,保送在幾年前就沒有了,國家隊也不會有。但自招拿到國一的確是個硬條件,畢竟每年從1000萬人(CAST官方數據,僅供參考)最後挑出來140個人左右的國一也算是萬里挑一,有了國一報哪個985的自招初審基本上都會通過,但不要把這個當成自己唯一的自招條件,最好還走五大競賽,不說高再拿個省一就差不多了。但CASTIC的省一還真心沒什麼用處,不過也視地區而定,北京和上海的當地就會比較認。

再附帶說說國賽,冬令營以及各國際賽的收穫。國賽評委都是985高校的教授或者一本院校的副校長以上級別人物,冬令營有一個下午會讓我們一個個組和評委們促膝長談,改進項目,教授們都講的很用心,也講的非常適用,國際賽會接觸到更大的一個舞台,這個時候有更多的是交流了,能學到不少是真的,CHN跟其他地區的差距也是真的。

有想參加的話可以私信我吧 如果是我能夠回答會儘力回答 但真的很噁心假項目 假項目以及偽造數據的一律不回


本人學校科技社團社長一枚,多次參加科技創新大賽。

我沒有學校的資金支持,沒有輔導老師,沒有合作夥伴,是個「三無產品」……但是這些都沒關係,只要有好的創意、執行力、社交能力,肯多花點時間的話就能做到。

但是若是純粹為了參加自主招生而參賽的話,是不划算的,參賽所佔用的精力是巨量的,有這些精力還不如去努力刷題更有效。


17年全國一等獎的路過...其實省內比賽水份挺大的,如果想拿到省一等獎並不難,比較靠實力。但是晉級的過程比較看命了,我今年研究方向是AI...正好趕上國家大力弘揚...就這樣


標註一下


參加過第25屆並獲得國二的告訴你,80%以上的項目都是家長買,一群騙子。我雖然嗤之以鼻,但是裡面的利益太大了。就比如我們這屆高中全年級倒數的人有這個能上復旦南開這樣的學校,給你個微笑臉吧。


我只想說,你說的……挺對


其實並不是只有發明出實物才是創新,提出一種新的方法,比如把一種實驗方法用在另一種東西上,把兩種思路結合等,只要得出別人未得出的結果,就是創新,假如得出的結果是有一定意義的那就算比較成功的創新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諾基亞可以生產這麼多種機型?
三峽水量那麼大,萬一潰壩會發生什麼後果?
華為的麒麟 950 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人類對於未來科技的預期是否過於樂觀?
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 4 家超算機構禁售英特爾至強處理器?

TAG:創新 | 教育 | 青少年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