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經濟未來路在何方?

增速明顯放緩,後勁不足。想請教現在的狀況是轉型的陣痛,還是逐漸的衰退。並且未來第三產業的道路應怎麼走?


有朋友問到了高校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故做一些更新:

以我的理解,高校問題對於經濟發展而言主要是畢業生和高級知識分子資源兩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兩件事情,第一是城市對畢業生的需求不只局限於一兩個專業,某些專業的最精英部分是有最適合其發展的城市的,離開這個城市,這些精英的效用可能爆減:譬如您有進入四大和大小摩的實力,那把工作時間的至少頭十年放在上海是比較明智的,比如您相信自己高度蓋然有成為高級公務員的潛質,那麼江蘇省內最好的起點當然是省直機關,干到廳級再來蘇州,大約平步青雲。但對於絕大多數人,城市提供的生活環境的權重要大於工作環境,而高級精英的密度的上升對於普通畢業生的工作環境不是什麼好消息。舉個例子,蘇州城裡如果復旦醫學生遍地,南醫畢業生還進得去三甲嗎?;第二是以長三角目前的發展水平,其遇到的技術問題遠遠不到要通過院士來解決的程度,院士是國家資源,而不是城市資源。經濟發展的核心主體是企業,絕少有企業能夠承擔以院士解決問題的成本,即便可以承擔,這也絕不是最經濟的方案。理解了以上兩點,我們再翻過頭來看高校問題:其一,決定畢業生走向的是生活工作的性價比,之於蘇南一隅,甚至是生源地。目前來看,長三角最具性價比的地方依然是上海,而蘇州,南京,杭州的中心區房價同樣高企,平均薪資水平則是蘇州最高。且蘇州城市規劃較為先進,建成區面積最大,副中心最多,資源分布最均衡,市內交通情況也非常不錯(縣域經濟的結果)。這使得萬元以下的價格在蘇州範圍內可以買到的生活環境要遠遠勝過寧杭。其二,高級知識分子不足的問題蘇州在發展初期就遇到過,於是才有了上海周末專家這種現象。蘇州市對於高校的投入非常高,但的確本土高校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之間。但只要蘇州政府繼續保持一貫的謙恭態度,高級知識分子仍然被允許在市場上販賣他們的知識技能,滬寧杭的高級知識分子就依然能為蘇州企業所用。

願答案的分割。。。割。。。割。。線

目前的情況是,整個江蘇省都在面臨轉型問題,而蘇州的問題,甚至蘇錫的問題,較之蘇北甚至於南京都小的多。

無論是黑是噴是憂,大家談到蘇州問題,總是繞不開蘇州縣域經濟的問題。甚至於認為蘇州成也縣域經濟,敗也縣域經濟。然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謬誤就在於,認為蘇州縣域經濟是政策引導下的農民暴發過程,以為蘇州今日的格局是縣域經濟的結果。其他還有認為蘇州移民過多,是廠弟廠妹的城市一類。但是,蘇州屬縣之強,移民之多,是一千多年的事了,然而,蘇州還是蘇州。外人看蘇州,難免是看不懂的。因為蘇州的確特殊啊。這似乎是句搪塞的屁話,但是,這一座城,三十年來從沒有政策開始發展,從農業地級市變成經濟怪物,真要是只依靠血汗工廠和代工,未免詭譎了些;而且,今日人人唾棄的血汗工廠和代工,卻是當年沿海各處爭先恐後要引入的,他們為何要在中國人力一樣賤的時候跑去蘇州呢?更何況,蘇州千年來幾起幾落,卻從來沒有動過位置。歷朝歷代,蘇州都是江東名都。你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你蘇州有特殊之處。今天有空,我們詳細聊聊。

首先,蘇南人口稠密,縣城相對主城區差距較之全國其他地區為小的情況不是縣域經濟的結果,而是自古以來的格局。即便在蘇州府最為輝煌的明清時期,府內的經濟,教育,政治資源就不是集中於古城之內的。以下為蘇州歷代狀元名錄:各位可以看到,六十名狀元,出自蘇州府各縣,而不是附郭縣吳縣一家獨大。而蘇州在農業經濟時期的大地主階層,也同樣分布於蘇州府各縣。這些世家若再上溯其根源,往往不全是蘇州地產。雖是歷代遷徙而來,卻終於都成了蘇州土人。蘇州能留住人,歷代蘇州世家,除卻流放,強遷,少有在外紮根的;而外來的大戶,卻往往停留在此。他們耕讀傳家,經濟政治資源通過科舉制度不斷轉化。進則達官顯貴,退,也不失為富家翁。各縣世家大族除了在蘇州城裡有園子,更重要的是在各縣有產業,有根基。蠶絲稻米,在蘇州城裡變成綢緞米酒,經長江運河進入內地。由是才形成了蘇州府在農業經濟時期國家級經濟中心的地位。蘇州,從來!從來!從來!就不是紅頂商人的地盤!這狀元鄉非是不能,而是不願:紅頂商人什麼下場,蘇州人曉得。而即便是那個為大家示範了紅頂商人下場的沈萬三,也同樣是出自蘇州的鄉下地方。

http://www.360doc.cn/article/5701732_219595406.html

清末長毛之禍,蘇州府城遭遇大禍,由是上海灘崛起。但是各位是否注意到,經歷屠城兵禍的皖南蘇南浙北,復興最快的仍然是蘇南,而保持著所謂的「優雅」習氣的也依然是蘇南。原因無他,蘇州府城雖然換了一茬人,但是這一茬人裡面卻依然有著大量的士紳階層。蘇州的社會結構沒有斷裂:大戶跑了,還有一代便可再現大戶風範的人家續接。層層而下,莫不如此。南京換了淮語,杭州兒化音不斷,但是蘇州話還是那股腔調。於是即便清家亡了,皇帝倒了,天地倒懸,蘇州的格局也並沒有倒。蘇州照樣出院士,院士們的祖籍大多仍然在蘇州府的範圍之內。你說:可今天蘇州小孩不講蘇州話了;可是,這個地方還是全國人均書籍消費第一的地方啊。你跳著腳說廠弟廠妹才看紙質書,受過高等教育都看kindle好吧;我說,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您蒙誰呢?蘇州的這樣一種格局,你喚它穩定的社會結構也好,叫它文脈不絕也罷。這個格局,就是蘇州抗打擊的底氣。有這個格局在,就是蘇州在迎接機會,而不是機會在成就蘇州。

至此,我們再來看看蘇南模式和新蘇南模式下的蘇州:不過是蠶絲稻米換成了服裝,電子產品一類。外商賺錢,幾乎是九十年代乘風而起的城市的共同特徵;但是不要忘了,蘇州同樣成就了一一批商人:這批商人是誰呢?許多是那一幫鄉鎮幹部;這幫鄉鎮幹部又是誰呢?各鄉鎮的大戶子弟;而這幫大戶是誰呢?想起來了吧。這些人是暴發戶,但是,首先,他們手裡有一些錢;其次,他們不是這幾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過十年我還是財主」,就是這個道理。而現在又來饑荒了,但這幫人手裡還有糧,但他們需要看清楚這把糧灑在哪?這個問題是問地方政府的,全江蘇的地方政府都面對著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卻缺這些手裡有糧的暴發戶。更遑論,無論是當年從無錫手中奪過了工業園區,還是在紅頂子與魔都的雙重壓力下爭取到的特大城市與沿海鐵路大動脈的過江位置,蘇州政府在回答這種問題上的歷史成績一向很出色。

當然,某位網紅會告訴我們,權力尋租會是一個城市脫穎而出的不竭動力。只是,權力能多快的成就一個城市,就能多快的毀掉一個城市;權力能給一個城市多少,要拿走的時候,也沒那麼困難。共和國的長子舊事,殷鑒不遠。

官員能夠對商人彎得下腰來,這是蘇州的優勢,也是蘇州在過去二十年積累的最寶貴的實力之一:它使得蘇州可以不被權力弔死,以卑微的政治地位成為經濟怪物。而以地方政府職能的倒退二十年換取發展十年,是否值得呢?大概見仁見智,不過,如果依靠權力求發展的局面如果要再維持十年,我國的經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改革開放搞出來的這一點微小的經驗,各位不要忘記的太快。

以上,大約是對紅頂子的回應,接下來,我們說上海灘。是啊,上海灘現在佔據著的,正是當年蘇州府的地位。既然這個國家已經有了新的蘇州府,還需要那箇舊的蘇州府嗎?可是,蘇州府不再是蘇州府,北京城依然是北京城啊。東珠頂子盯著這一東一西兩顆紅頂子呢。主要它還在盯著,五虎就還是蘇州的五虎。你笑話蘇州:天哪!主子管不住奴才呢!我笑話你:還把別人當奴才呢?!那麼好,我就從你們的這種思維里,搞些花頭出來吧。

創建於 01:1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蘇州前景還是光明的,就看能不能選對路。簡單說就是「猛吃人口,當入滬收費站」。

我國經濟某種程度上還是受到政治地位、行政區劃的巨大影響。蘇州未來最大的風險絕不是產業出什麼問題,而是怕領導拍腦袋決策讓上海蠶食蘇州。另一方面,人口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這意味著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沒有人一切沒意義。

所以解決方案就是大量增加人口,既可以提振經濟,還能防止被上海吃掉,大到不能倒才安全。同時還要學會斷尾求生,比如可以主動要求崑山歸省直管。畢竟現在崑山就已經是「省直管縣試點」,基本以後不會給蘇州交稅了。如果給省政府賣個人情,那麼自己搞一些政策也比較容易得到省政府的批准,同時省政府如果成功得到了一個省直管縣級市,那麼作為政績肯定會特別關照,絕不會輕易撤併,這就可以斷了上海西擴的可能性。

在區划上,要推行「市——區——社區」體制,徹底廢除鄉鎮街一級政府,實現扁平化管理。還要增設區政府,裁撤區政府內部一些不必要的部門,既保證行政資源供應,又控制成本。

在落戶政策上一定要大開放,可以考慮居住一年就落戶,全力「搶人」,特別是從上海搶人。既然上海官府昏招頻出要限制人口,蘇州就應該全部吃掉,要爭取向1500萬人口的城市發展,人多了才能養活更多產業,產業發達了經濟才能更好了。


在中國的行政區劃體系下,城市就是個偽命題。

重慶區劃面積基本和浙江相仿,卻參加城市GDP排名,殺進前五後還洋洋自得。廣州到佛山的距離比北京到燕郊都近,卻被割裂為兩個城市。

竊以為以後戶籍制度作用逐漸淡化,政府權利越來越讓位於市場,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以後應該是城市群或者都市圈的比較。

整個上海都市圈越來越好,越來越吸全中國的血。


蘇州是老家,飲食起居至今堅持蘇派。

但對蘇州未來的發展,謹慎不悲觀

大家本來以為蘇州是下一個深圳,現在看來是下一個東莞。

但更嚴重的是,蘇州從上到下,完全沒有憂患意識,總覺得三千年繁華不會被現代的工業/交通改變而失去原有的地位。

蘇州當然會保持經濟發達,但是以後指望挑戰南京省會地位,已經完完全全沒可能了。

唯一拿得出來說的就是GDP,但是普通百姓享受到的好處卻不多,人均社消比南京/無錫差不少,機場被上海卡死死的,卻還有不少人抱上海大腿,上海內生性不足後開始吸血,所謂上海都市圈的還洋洋自得。

總結蘇州的發展,我講三句話:

成也上海,敗也上海。成也二產,敗也二產。成也縣域,敗也縣域。


此回復專門針對樓上說蘇州和廊坊類似的。

首先你回復裡面提到的寧波本來就很棒啊……人家是首屈一指的副省級城市。我從來就不覺得寧波比蘇州差到哪裡去,你要是拿寧波類比我肯定不反對。

只是我反對你用廊坊和蘇州比的原因在於這個兩個城市體量相差太大了,首先蘇州就算經濟增長變慢也是在增長。

2016年蘇州gdp14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依然超過寧杭,全國排名7。

廊坊gdp233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450w。排名90。

我們很直觀的可以看見,廊坊增長速度也並沒有比蘇州高到哪裡去,還不如江蘇北部一些小城市。

你所說的30年以後還不知道怎麼樣呢,那除非發生意外的政治軍事事件,那不然30年後也沒法比。

蘇州兩大經濟來源,縣域和外資。

我們先來說縣域問題,

現在的狀況是,未來新區吳中區和高鐵新城如果能按照園區規劃發展,那就可以和四縣練成完美的城市帶,現在蘇州自己有三個火車站,崑山本來有,其他幾個縣級市都在造火車站,建成以後串起南嘉興北無錫,崑山常熟也已經都有了完成了環城高架的搭建,規划上面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建成以後就會形成一片完美的城市帶。交通便利度首屈一指。長三角未來幾年肯定是像日本一樣形成都市圈的時代。而北京周圍還沒有直觀可見的規劃成效。

外資方面,蘇州世界500強企業駐有100多個,外資進和撤這個問題前面很多人談過了我就不多說了。本土互聯網企業確實比不上杭州深圳,我承認,但是和廊坊有什麼可比的?

還有你提到的廊坊房價3w的問題,想必你說的肯定不是指別墅吧或者地標建築吧?

就新浪新聞2月份的報道來看,便宜的還在七八千,貴一點的也才1w多,也就和常熟類似。如果你覺得渣浪瞎說,那麼求指導哪一片房子均價有3w。

蘇州園區現在的新房,就按我上個月同學新買的算,獨墅湖金雞湖周邊公寓已經沒有3w以下的了,遠一點的也都是2w朝上,連陽澄湖,相城這麼偏遠的地方都在1w5左右。

如果你指的是別墅或者地標建築,我去年12月看的蘇州桃花源大概在8w多,東方大秋褲這種地標性建築現在貌似買不到新住房了,但是能買到的那會兒我記得也得5w朝上。

另外你回答裡面說…「 等上海房價上5w吧」……上海房價難道沒上5w??

當然我覺得房價高對於我這樣的老百姓並不是什麼好事,只是質疑一下你的數據。

並且非常明確的表明:我不反對拿蘇州跟南京杭州深圳比,也不反對跟青島寧波比較。但是你要是強行說未來趨勢跟廊坊一樣,這想必就是胡說八道了。

@大衛你這麼一類比,那之前撕寧杭 寧蘇的人豈不是在搞笑。


暫時來看,以後的城市發展越來越依靠政治地位了。

如果江蘇上點心,蘇州完全可以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可是,可是!江蘇會上心,也可能不會!

最近發布的《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說明了一些問題。

基本沒蘇州什麼事。

原本依託建設中的通蘇嘉甬高鐵和已有的滬寧/京滬高鐵,蘇州可以成為溝通江南江北、江蘇浙江的樞紐。規劃里提都沒提蘇州的事。

也不知道省內是缺少這樣有眼光的人,還是故意視而不見!

近似長方形的江蘇省,西南、西北、東北各一個樞紐城市,唯獨不見東南。

這樣看來,如果蘇州沒法突圍,未來堪憂!

其他高科技公司之類的,甭談了!棄本逐末了!

沒有政策導向,深圳會有那麼多高科技公司?

要是深圳連個機場都沒有,都得轉戰廣州坐飛機,估計高科技公司也不願意去吧!

說句廢話,深圳到白雲機場的直線距離等於蘇州到浦東機場直線距離!

別跟我提虹橋,閹割版的國際機場!


我只能說,蘇州綜合能力還是不行,未來也很難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省內有南京,旁邊有上海)。還是多想想這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攤子怎麼整吧,不能一輩子靠工業吃飯吧?


一二三產業,你以為想發展三產就能發展?你以為三產就高貴,二產就一無是處?你以為有幾個城市真正能靠三產立足而完全拋棄二產的?太天真。 中國現在絕大部份大城市,經濟的貢獻都來源於二產,利稅來源於二產。


蘇南模式的內涵一直在變,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鄉鎮企業,到後來外資合作、產業轉入。

靠著外資和上海產業轉移來的富裕,是目前蘇州模式(蘇南模式)的精髓,也必然會導致蘇州發展困局。

蘇州,作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市,除了歷史名城、旅遊勝地這樣的稱號多了一些,相比於域內滬寧杭,真的沒有什麼太多政策優勢。當然,處在上海、南京、杭州三角中間的地理位置真是非常不錯。

省內的南京,這幾年靠著省會的政治優勢,東部地區中心城市的經濟優勢,教育上是科教第三城,留得住人才,交通上,是連接華東華中的重要樞紐。這幾年逐漸在崛起,經濟上也在輻射蘇北和徽南。

東部的上海自然也不用說了,中國最大的城市,直轄市,華東的明珠,各種政策試驗田。

08年以來,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和持續,外資無力,甚至隨著中國生產成本的提高,大量外資撤離。而且產業升級的速度相對較慢,蘇州接受上海產業的速度大大低於預期,目前還是代工工廠模式為主。外資撤離,利潤下降。

我們可以看到,外部經濟條件一旦變糟糕,蘇南模式的瓶頸便大大的暴露。

城市就是戰場,城市的發展就是資源的掠奪,所以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是北上廣,更多的是二三線。

蘇州經濟內生性的不足,將是蘇州發展的短板;而南京、杭州、上海的內生性,將是助力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蘇州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杆,是老一輩蘇州人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成果,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和經驗。即使發展勢頭沒有以前強,但是長期來看,應該依然領跑普通地級市。但是若想重現曾經的蘇南奇蹟,不轉型是不可能的,而且轉型之路漫長艱難。

當然,蘇州的姑娘真的還挺不錯的。


越早吧市政府搬遷到園區對蘇州越好。


北京上海我們不提,帝都跟魔都誰都比不了~

~很多時候我也在想深圳有騰訊,有華為,杭州有阿里,蘇州有什麼?

一個城市能出現一個名企很多時候是一種社會的合力,整個國家需要這家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而政府沒有過多干預企業,用經驗協助這家企業成長~~最近很火的馬雲的視頻就說到,為什麼選擇杭州~因為北京政府重視國企,上海政府重視外資,而只有杭州重視他們小民企~是民企的天堂~

~當地政府的經驗是其一,國家政策是其一,資本的彙集是其一,民間的企業活力是其一。

我個人認為蘇州的希望是園區~市政府應該加速全市甚至整個蘇南區域資本往園區輸入~不僅僅是因為園區環境好,規劃好,更重要的園區的創業環境~蘇州有兩家名氣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同程網和蝸牛遊戲~~同程網的第一次投資是來自於園區的一個政府基金叫中新創投~當時投的很少,相當於園區政府是給了第一口奶~後面後續園區的東沙湖股權交易中心的元禾資本又跟投資金進去~蘇州的兩家互聯網公司都在園區,不是偶然,裡面必然有一些因素,但是為什麼只能做到二線企業,可能是單獨靠園區的力量是沒辦法與更強大的對手匹敵

~現在蘇州政府打算把湖東打造成為蘇州金融中心~也是資本的中心~用資本的力量去引導蘇州科創企業的崛起~其實蘇州資本道路已經走在很多城市前面了~

深圳跟杭州的資本化道路是比蘇州要早~蘇州這方面需要時間去沉澱~但是蘇州在城市轉型也好,資本化也好,科技創新也好絕對是要強過國內太多太多的城市~蘇州如果沒有未來,中國也沒有幾個城市會有未來了~


同意最高票最後總結的三句話。

個人以為蘇州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經濟,而是歷史文化

蘇州市旅旅遊局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好,應該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現在的蘇州也只有園區好一點,其他地方也就3線城市水平。人力成本升高,製造業都在外遷,特別是低端的製造業倒閉很多。退2進3早就提了,園區還行吧,其他地方看不出競爭力,想發展金融,上海在那呢,互聯網也沒那土壤,學校太少,沒有創業的氛圍。人才引進是問題。未來不會有什麼大的進步。相對於其他城市,蘇州的未來算是不錯的了。


上海開發浦東時有好幾個方案 北上 西進 東進 最終決定東進 張江金橋也成了吸引人才的高低 初級製造業 代工業溢出成全了蘇州 如果當初上海選擇西進 估計現在蘇州上海可能已經連為一體了吧 現在上海東面還有個大臨港 許多新興產業上海試圖引過去 不希望爛尾 但並不容易 大虹橋的發展也希望吸引江浙的民營總部 蘇州轉型有機會 還是要利用商務成本比較優勢吸引上海的資本 創造更多的高端就業機會 江蘇高校多 人才流向主要集中在南京 蘇州 無錫 上海 其中蘇州的優勢對上海國外資本來說是商務成本低 對人才吸引力來說定居成本低 無非創業氛圍比深圳低一些 一句話 東進 讓上海成為蘇州的發展推進器


蘇州的軌道交通註定了蘇州上海最終要成為日本東京+橫濱類的城市。

目前蘇州已經規劃完成3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

S1線,蘇州市區-崑山-太倉 96km設24個站

S2線,蘇州市區-花橋 44km設14站

S3線,蘇州-常熟-張家港 未知

軌道交通可以更好的聯繫起來各個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流動,利用系統里的生態平衡,互相彌補不足,也可以帶動蘇州周邊城市和市區的發展。

蘇州最近幾年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雖然慘不忍睹,但是第三產業在崛起,旅遊和服務業收入每年增幅很大(本人一直在國外,今年6月回到蘇州一看,,平時吃個飯排隊好長好長。。。)雖然有一部分人口增長的因素(3%p.a)但是不就是真真切切的貫徹了國務院最近幾年一直說的,發展內需么。

蘇州雖然第二產業很慘(我爸就因此下崗了,他本來是一家日本企業的高管),但是第三產業和高新產業的崛起,蘇州目前在做的,只是從世界產業鏈最低端的加工製造,升級了而已。依舊看好蘇州,話說工業園區的人均GDP已經達到45000美元了。。


蘇州缺少高新企業。科教文衛方面也比較薄弱。旁邊還有個更誘人的上海。

安逸的氛圍和高漲的GDP掩蓋了很多問題,所以無論是陣痛還是衰退,現階段的經歷都是必然的。

發展第三產業是必須的,轉型也是必須的。除了副省級城市的地位,其實蘇州手裡不缺政策和好牌。不過怎麼把這些資源用好,只有政府看得透,拿捏得好。下定決心、找到路了,就不要放不開拳腳。


我比蘇州政府牛逼系列


目前蘇州挺好的,城建,人口素質都挺不錯,不想這麼一個具有江南小情調的城市變成上海那般擁擠,快節奏,讓人活的不安的大都市!


說幾句不好聽的話,請輕噴。

蘇州別說以深圳為目標,就算是定位相同的東莞和佛山,日後只怕也要把蘇州拉開差距了。蘇州的產業結構跟東莞、佛山是相似的,就是製造業為主。第二產業佔據了這些城市經濟的命脈。

但是發展第三產業來取代第二產業可不是產業升級。製造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因為製造業也能夠提供大量就業和大量利潤。沒有必要非要去搞金融,搞服務。

關鍵是東莞和佛山經歷了好幾年的產業升級,已經從代工廠模式走出來了。佛山有許多本土的優秀企業,美的,佛山照明等;東莞有許多新興的公司,儘管還未成大氣候,但是已經初見雛形,在鋰電池或者新材料一塊連接深圳寶安,發展的也有自己的風格。這兩個企業,是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東西給自己掙錢,未來的發展可期。

長三角的城市,尤其是崑山,給三資企業代工的佔了製造業的一大部分。乾的辛辛苦苦的錢給別人掙了,回過頭來還吐槽東莞差勁,殊不明智。

個人淺見,蘇州的發展不可能從第三產業發力,而是得想方設法讓本土製造業能夠取代加工廠這種模式。


蘇州的核心競爭力是?

總想借東風,附驥尾,呵呵;

不如發展自身潛力


推薦閱讀:

加拿大經濟有多差?
中國國企的債務問題真的那麼嚴重,會導致經濟危機?
如果登月,登陸火星等等的航天計劃是為了技術的開發和發展,為何有技術後,要真的去執行呢?
為什麼德國法國瑞典西班牙日本的首富都是服裝行業的?

TAG:經濟 | 第三產業服務業 | 經濟轉型 | 蘇州 | 蘇州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