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今皖南地區(除原徽州府)江淮官話佔主導地位的一些疑問(非地域)?

據資料顯示,太平天國後

徽州府損失70%左右 廣德州95% 池州府85% 寧國府90% 太平府80%

安慶60% 廬州和州六安50%-60% 滁州75%

鳳陽府南部70% 泗州南部70% 鳳泗北部30%左右

潁州亳州10%-20%

江北受太平軍和捻軍雙重破壞。

江北淮官區人口損失也嚴重,但為何他們還有充足的剩餘人口遷入皖南並為皖南腹地帶來江淮官話?

除了江北人口遷入皖南,還有河南光山和湖北地區的移民(原本他們說的是江淮官話黃孝片)遷入皖南,目前個人不太清爽他們各自的遷入人口數量。為什麼他們的方言(黃孝)不在皖南形成主導而是以江北話(在這裡特指江淮官話洪巢片)為主導?除此之外還想問,現如今皖南地區江淮官話的主導地位,與南京這一舊首都是否有關係?


坐標: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

宣城市區、郎溪縣城以江北(巢湖、合肥)移民為主,市區為江淮官話洪巢片。周邊農村除江淮官話洪巢片外,還有吳語宣州片(土著)、江淮官話黃孝片(湖北廣水、河南光山羅山移民)。

移民主要分3次大遷徙進入宣城。第一次是長毛之亂後的大遷徙,這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第一次遷徙過來的主要是湖北,還有河南,湖南少數。第二次大遷徙是,長毛之亂後,隨後江北又大發人瘟,導致大量江北人遷徙到宣城來,這次的遷徙直接導致宣城吳語方言大洗牌,江北話佔了大半。第三次大遷徙是國民政府時期河南水旱蝗湯災害影響(詳見電影《1942》),死亡數百萬之眾,幾百萬河南人大遷徙,大量河南人涌至宣城,導致很多宣城地區部分村莊整個村莊都是河南遷徙過來的。(本人的曾祖就是1940年代從河南羅山縣逃亡到江南,先到南京溧水,後來在溧水和我曾祖母生了我爺爺,最後來到宣城、母親祖輩是湖北遷過來的。)

戰亂中市區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市區土著基本消失了(或死亡、或遷移至農村偏僻山區避亂),所以造成現今吳語宣州片分布在山區等偏僻地帶,缺少城市的依託,淪為小語種方言。

至於江淮官話黃孝片不在皖南形成主導而是以江淮官話洪巢片為主導,可能是江北距宣城距離近,遷移人口數量多,也與周邊蕪湖、南京等城市及省會合肥強勢影響有關。

具體到宣州區和郎溪縣,因為市區以江北(巢湖、合肥)移民為主,為江淮官話洪巢片。作為中國最基層的經濟文化權力中心,在最近十多來年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縣城方言對周邊農村影響較大,導致市區的江淮官話洪巢片有優越感,其它口音被視為鄉巴佬,受到歧視。很多當年的小夥伴原先是江淮官話黃孝片口音,因為進城買房、通婚、到市區經商等影響,現在滿口江北話(江淮官話洪巢片)。

而同屬宣城市的寧國、廣德的縣城與農村基本上都是江淮官話黃孝片(寧國多為湖北廣水移民、廣德多為河南光山羅山移民),不存在受到歧視現象,方言後期變化不大。

(手機碼字,有空再補充)


論皖南強勢方言江淮官話的形成

來自語言學論叢

Essays on Linguistics

2016年01期

作者

朱蕾

摘要

本文以涇縣方言為代表,從語言外部和內部兩方面論證皖南的強勢方言江淮官話不是北方移民帶來的,它的形成主要是明清以後標準語通過文教力量在皖南持續推行的結果,涇縣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形成江淮官話與吳語的雙方言格局,說強勢江淮官話的主體人群是皖南原住民而非移民.皖南江淮官話可為研究明清官話的性質和基礎方言提供一份新的活語言材料.

另,

皖南宣州一帶本是吳語區,當塗則自南北朝以來是僑民集中分布的區域,很有可能其方言是同南京方言一起變化的。清乾隆年間《太平府志.風俗.方音》說到當時方言:「(當塗)方音語輕清不如省會,而亦明白易曉。官語之外有城語、有鄉語。鄉語在十里五里之外即稍異,非童而習者莫辨。城語與官語不甚遠,大約當塗之語氣重而較清,蕪湖語氣清而稍濁繁邇,南陵語視蕪較重、清濁相半,其本致也。」說明在清中期,當塗就是持與南京類似的江淮方言,可見在太平天國之前,從當塗到鎮江的沿江地帶一直是穩定的官話區。太平天國之後,皖南人口損失嚴重,據《中國移民史》分析,江北移民大量湧入池州府、太平府;廣德、寧國也有少部分江北移民,江北移民佔到皖南新移民的四成左右,進一步促使了江淮方言的擴張。而值得注意的是皖南還有大量湖北、河南移民,占移民比例也很高,集中居住在宣城一帶,他們並沒有取得像江淮官話一樣的優勢地位,一是離原居住地較遠,切斷了聯繫,不能有效鞏固,二是江淮官話本來在皖南市鎮就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加上移民鞏固,無法動搖。


我們村本來兩萬人口。。被屠殺到現在還不足1000。。。我也是醉了。


以桐城(今桐城+安慶東郊+樅陽)為例,太平天國之前人口300萬,安徽第一大縣,之後80萬,雖然遭到了極大的損失,但是人口仍然很多


推薦閱讀:

若將粵語的入聲簡化發成喉塞音,粵語母語者聽起來會不會覺得很彆扭?
口語中「這麼」的合音「zhèn」適配一個什麼字比較好?
粵語中有哪些「變調」?
「又跟我兩、你跟誰兩呢」是哪裡的方言,「兩」字什麼意思?

TAG:漢語 | 漢語方言 | 江淮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