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型產品經理和設計型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

如日常工作、方向側重等方面。


原答案創建於從事策略產品經理滿月時(2016.4.16),幫助我認識了許多同行;從業半年(2016.9.29),更新一位前輩的理解,及當前行情分析,歡迎微信交流:Logicismer。

一、策略產品經理的方向劃分(粗體部分)

1、數據策略(POI、爬蟲相關等,基礎數據,與產品無直接關係)

2、風控/反作弊(一般為獨立部門,與產品有利益衝突)

3、產品

3.1、用戶產品

3.1.1、產品經理

3.1.2、產品運營

3.1.3、產品策略(轉化率、廣告投放等)

3.2、商業產品

3.2.1、產品經理

3.2.2、產品運營

3.2.3、產品策略(推薦、搜索排序、訂單分配、補貼等)

二、策略產品在不同產品階段的工作

1、從 0 到 1 的項目:制定方向

2、周期性項目:制定項目計劃

3、項目中迭代:bad case 優化

三、策略產品經理的從業素質

1、邏輯思維能力,天賦影響大,但後天可培養。

2、結構化思維,遵循 MECE 原則(全稱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3、認識問題的深刻程度。

4、智商。

四、行情——同樣來自拉勾

1、崗位數比半年前有些許上升(排除重複崗位)。

2、普遍起薪高於同公司的產品經理。

3、仍然強烈建議去電商型(如O2O),或類似頭條這類有規模化收入(16年全年廣告目標流水60億)的大公司,沒有足夠的規模,很難證明自己在整個環節中的價值。

4、冷清的市場,不知道何時才能回暖。

——————————————————以下為原文——————————————————

嘗試給出一點自己關於策略產品經理的理解:

一、第一次看見策略產品經理的文字總結,來自於人人車PM車向陽的文章:【深度好文】創業就是要贏!從萬人坑裡爬出來的產品經理心經

最後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策略性了。因為坦白講,O2O本質上最值錢的就是策略型的產品經理。因為O2O本身是商業,那最有意思的就是策略。舉個例子,滴滴打車是有補貼的,那這個補貼怎麼補?給什麼樣的人補?補多少錢合適?什麼時間補?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補?我是直接搶紅包,還是直接告訴他打車就打折,還是說打完車之後,突然給他一個驚喜?這些都需要去研究。那這些就需要你做很多的研究,包括數據研究、用戶研究、行業研究等等,這個策略性是一個很綜合型的產品崗位。所以看上去大家都在武林,但功夫門派會很不同,多樣性的武林,多樣性的產品經理。

二、爬了下目前拉勾北京的所有策略產品經理職位,整理如下:

三:結論

1、需求方:均為成熟型公司,且以O2O行業為主。

2、薪資:好像還不錯。

3、工作年限:均為1-5年,對新人幾乎無需求,但同樣缺乏5年以上的資深人士。

4、工作方向:推薦、定價(補貼)、反作弊(風控)、轉化率、訂單分配、廣告投放、競對監控等。

I:核心:優化

II:均為強數據驅動,且多數能直接帶來商業收益(或減少損失)。如同那句廣為流傳的雞湯:"If 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improve it"

III:為什麼招聘策略產品經理的需求方,多為成熟型公司:策略主要解決精細化運營的問題,能解決百分之量級的提升問題,但無法實現成千上萬倍的擴張問題。

5、相比與「設計型產品經理」的差別,我更在意它跟「數據分析師」的差別。

我的理解是:數據分析師結論多為其它業務部門服務,策略產品經理以數據分析為工具,結論為自己服務。

我的老闆的理解是:策略產品=數據分析+推動產品+為產品的數據指標負責。

6、為什麼要區分「策略型產品經理」和「設計型產品經理」呢?

好聽的說法是:更細的分工以提高效率。

不好聽的說法是:我們太弱。

歡迎同行交流。


所謂策略產品經理,本質工作接近於傳統的品牌戰略策劃、營銷戰略策劃、渠道戰略策劃等等,是這些崗位的互聯網版本,策略和戰略是一回事。工作任務通常就是達成某些數據,工作方法是通過搜集數據和信息、經由邏輯分析得出解決方案,同樣地,以數據驗證解決方案有效性,一切均基於數據。和數據分析師的區別在於,需要拿出解決方案並且對結果負責,而不是止於對數據進行分析解讀。

所謂設計產品經理,本質工作接近於傳統的創意、設計等等,是這些崗位的互聯網版本。跟數據打交道是非必要的,依靠直覺、經驗、靈感來理解需求,結合公司自身情況、參考市場競品等等,得出解決方案,通過用戶有效性研究結合一些運營數據(熱力圖等等)來驗證解決方案。

廣告公司里的strategy/planning很好地對應策略產品經理,creative很好地對應設計產品經理。可以從這個側面了解一下。好的策略→好的創意設計→好的執行,可見是有上下游關係的。

實際情況是,strategy經常地會幹了一些本質上屬於tactic的事情,甚至跟運營有點分不清,比如策劃個活動、甚至寫個文案之類的,其實呢,本來也挺難分得清的。

廣告界只有大牌4A才談得上有純策略,小公司直接是account manager提策略了。

實業界只有大公司才談得上有純市場、純品牌、純渠道,小公司直接是老闆和銷售部門提策略了。

互聯網界也一樣,只有大公司才談得上需要純的策略產品經理。小的、特別是偏運營的互聯網公司,產品上線之後,直接由老闆和運營部門提策略了。


物流倉儲供應鏈,支付訂單


策略型:

為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對產品方方面面進行把關。

產品處於什麼階段,決定著你投入資源上有什麼樣的傾斜。

你需要思考產品在市場的定位,前期給到種子用戶最基本的需求要得到滿足,關鍵路徑上設置什麼樣的埋點,更新迭代的周期。傳播渠道的差異化,內容的方向。有人說這都需要產品經理來做嗎?

不是,但需要你監控和把關。因為這影響著你的產品生命周期,那麼你必須對他們負責。

設計型:

考慮的更多的是功能,功能是否能滿足用戶需求,能契合用戶場景,get到用戶G點,給到最合理的解決方案,並能在產品上實現。


只談策略是嘴炮,只做設計叫美工!


我說下所需技能上的區別吧

  • 策略PM,需要對計算機技術和數理統計有著比較紮實的理解,最好是能自己會寫代碼,至少調研跑數這種不確定產出的東西不能老依賴RD;除此之外,對整體業務有把握,能當前所處階段,以及所處階段的分清主次矛盾;心態上要作為策略Rd的助理,用RD能聽懂的語言解釋清楚業務需求和解決需求的思路,然後一起實驗。
  • 設計PM, 需要有心理學和美術基礎,或者無師自通用戶心理,了解用戶需求,對需求的真偽進行判斷,然後歸類分級,設計出代價最小化,但滿足需求最大化的產品方案。視覺和交互上能有基本的UI和交互素養,聽得懂並能運用設計師的語言。


這倆不是一前一後的同一人嘛?


功能產品是構建APP,策略產品是通過排序,搜索,個性化推薦,優惠券,數據等手段讓用戶產生更多的行為。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世上本沒有策略產品,設計類做的差不多了,也就往策略發展了(ps:不是說前幾年不重要,而是前幾年策略都是o們自己想了,現在產品豐富了,需要了策略產品,本質上都是在為產品階段KPI服務)


先佔個坑,mark一下,有空回答....


你在說PM和UE么。。


推薦閱讀:

iPhone 和 Android 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
如何在一個聲名狼藉的行業里建立自己的美譽度?
產品上線後產品經理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是PM主導後面的運營,還是給運營部打輔助當奶媽?
網易雲音樂和網易新聞的區別怎麼那麼大?
給技術基礎較差產品經理推薦的技術相關書籍有哪些?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 | 產品策劃 | 產品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