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人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男女感情的?
紅塵里社會中
男女之情不外乎人情,人情不外乎人內外之關係,人內外之關係不外乎陰陽法則、自然之道。世俗的男女情,脫不開欲求,欲求脫不開局限。道家之精神則在超越。何謂超越?人在塵俗而心不受其擾,靜而如水、動而如風也,要在不著痕迹、不受其縛。於情感,於肉慾,道家的態度首先在於此,為不受其制、心脫落之。肉慾之行與不行,只關乎肉身之自然,無關於精神之清虛。雖然如此,隨著心的超拔,肉身的慾望必也是超拔後的了,滅烈火而成溫灰也。還分兩種情況:一是你通達,她也通達。道家少見關於男女之語,莊子內篇《大宗師》中則有「友」之描述——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這講出了兩點:世間的交往模式,有利益之交,有情意之交,莊子則提出了第三種超越性的模式——道之交。交之後呢?便是「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不必再說什麼,即使沉默卻至為默契,彼此之意相視一笑便能了知。在這種狀況下,他們肉身層面的關係其實只剩下了一個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陪伴者,他們精神上已通達天地、凌然獨立,剩下的不過只是現實層面的結伴、照應和相扶而已。
在男女之情上也無不同。到了道交的境界,你們在一起也僅僅是有個伴,不會有什麼索求慾望,也脫去了安全感、忠誠之類基於一己情私的虛妄。你們各自獨立,只是相互陪伴照應,僅此而已。
俗世的男女之情,講究「情投意合」,其實淺層;以道為背景的男女之情,則會抵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深處。第二種情況,是你通達而她不通達。對此道家一切處事之語皆適用之。如老子之「和光同塵」,莊子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說白了,就是入鄉隨俗和順勢而為,你已無我,她卻有之,隨順包容任其自化,便是道家的態度。這不是不管,而是不強求,強求反增矛盾,也是自己不通透,時機到了,她自會明白,她永遠不明白,你也沒辦法。低處之人無法遷就高處之人,那麼只有高處之人來遷就低處的。以為自己站得高所以需要遷就,恰恰錯了,還是站得不夠高。當然,高低與遷就都還是關於局限的,此處只是言語名相,重在其義。道家的人,多是獨來獨往吃獨食,那麼問題來了,是道家拒絕男女關係或認為男女關係沒品?非也,就像道人不拒友,除非其不是——沒有能建立那種品質的關係的人罷了。伴侶境界不夠又為何在一起,總歸還是和光同塵——家人願望、伴侶之向道心等,都可以是需要隨順的緣與勢。自然,也可拒絕,卻非基於己所欲不欲,仍是隨順內勢(心)與外勢(物),為於難兩全中做取捨也,如大德出家,舍小求大也。抉擇之理由,唯一條,即天人合一——於外勢與內勢間覓一衡點也。很多事,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在道家眼裡,萬物歸一,無揀擇好惡,萬般抉擇,只是隨順一心與外境罷了。謝邀 @凜子
如何看待?看怎麼說了。對於立志於修真,留心於道德的來說。這玩意就是大毒啊這愛緣,是諸魔之祖,萬害之根。屢劫沉迷,皆為愛緣;多生墮落,總因愛緣;不得解脫之道,皆因愛緣;不明真空之理,皆因愛緣;身落火坑,皆因愛緣;身墮地獄,皆因愛緣;生老病死,皆因愛緣;王法官刑,皆因愛緣;水災火厄,皆因愛緣;刀兵劫殺,皆因愛緣;絕宗覆嗣,皆因愛緣;九祖受殃,皆因愛緣;心性不明,皆因愛緣;身體不健,皆因愛緣;道法難成,皆因愛緣;六賊猖狂,皆因愛緣;六根不凈,皆因愛緣;天地之內,五倫之中,萬物萬生,皆因愛緣。若欲出世,超脫生死,不斷絕愛緣,而能解脫者,未之有也
不過這種問題也就現代才有,以前基本上很少探討這種問題。因為風氣沒現在這麼開放,也不太提倡什麼自由戀愛。自然沒有這種問題。
結婚是為了宗族的延續,交媾是為了子嗣。所以現代的愛情這玩意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淫」和「欲」的範疇。太過啦。感覺好像是生命中極大的組成部分似的。這都是現代宣傳的。有意義的事那麼多,何必在這上面花心思?
怎麼處理?你出家的不用考慮了。在家還打算結婚的話就單結婚。這年頭有婚姻沒愛情的還少?情字乃六道軸心啊。粘上就很麻煩的。
大眾,迷則愛緣生,悟則愛緣滅。大眾,須要時時醒悟,刻下承當。心上若有一毫所愛之事物,俱要即刻舍絕,不許復愛。喜睡者即當坐,喜坐者即當行。喜者舍之,則心神自然活潑;愛者絕去,則靈性自然空虛,寸絲不掛,萬緣不生。悟者則心生光明,不為境轉,不為物動,不為事亂。久之則無端妙處,玄竅開通矣。若今日不除,明日不斷,既舍又不絕,仍舊牽纏。衣缽蒲團,都成羅網;芒鞋竹杖,都成繩索;名山聖境,俱為牢獄;師兄道弟,皆成冤家。以至口訣真言,總變成砒霜毒藥;道心本性,竟化作福報修羅矣。可不懼哉,可不舍而絕哉!
這算是初入門。你要是有功夫了就是劉一明祖師《通關文》里說的了
若能悟的恩愛是苦,即能逢場作戲,自由自專,可以不受恩愛之害。其家人,既然聚會在一本戲中,
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 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 為兄者亦必做出為兄的道理, 為弟者亦必做出為弟的道理, 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 為婦者亦必做出為婦的道理。當知,要各盡其道理,自己本分之中,應當如是。但不過心中明白,只是逢場作戲,大家合夥,將這一本戲順順序序,作個完結,彼此便可各自了事。
如是應去,既不傷天倫,又不昧本性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啊
悟真云:「人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妻財拋下非君有,罪孽將行難自欺。大葯不求爭得遇,遇之不煉是愚痴。」又云:「為道須要猛烈,無情心剛似鐵。直饒男女妻妾,更與他人何別。」此皆教人看淡世事恩愛,急修性命也。人生在世,萬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舉世之人認假為真,將性命二字置於度外,恩愛牽絆,為衣為食。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晝夜奔忙,千謀百計,損人利己,貪圖無厭。水火刀兵之處也去,虎狼煙瘴之處也去,生死不顧,存亡不管,碌碌一生,無有休歇,為子孫作長久計,及至精神耗散,氣血衰敗,大病臨身,卧床不起。雖有孝子賢孫,替不得患難,姣妻愛妾,代不的苦楚。生平恩愛,到此一無所恃。三寸氣斷,一靈不返。彼是誰而我是誰,言念及此,生平恩愛,有何實濟?既無實濟,則知恩愛為人生之大苦,須要早早看破。欲要看破,須先將此恩愛利害,暗中嘗探一番。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出甜中有苦,恩中有害,是實實知的恩愛是假事,曉的恩愛是多事,自然不在泥灘上著腳,火坑中安身。別有個主見在內,而不為恩愛所牽扯矣。果能嘗探出恩愛中苦味,欲出世,則大解大脫,得以修持性命而無拘無束。即住世,亦明明朗朗,物來順應,可無傷無損。蓋悟的恩愛是苦,即能逢場作戲,自由自專,不受恩愛之害矣。然父子兄弟夫婦既聚會在一本戲中,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為兄者亦必做出為兄的道理,為弟者亦必做出為弟的道理,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為婦者亦必做出為婦的道理。當知各盡道理,自己本分中應當如是,但不過心中明白是逢場作戲,大家合夥,將這一本戲順順序序作個完結,彼此便了事也。如是應去,既不傷天倫,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塵出塵,有多少便宜快活處。昔龎居士、傳大士、葛仙翁、許真君、張天師、三茅真君,皆是在家出家,而能大成其道者。此住家者當如是。若是出家者,除事親養生送死而外,其餘恩愛,必須一刀兩段,脫卸繩索,絕不可有一毫沾染牽掛。稍有一毫沾染牽掛,便壞大事。不但不能修道,而且不能明道。特以心中有恩愛二字攪擾。既有恩愛攪擾,便是看不開恩愛。看不開恩愛,便被恩愛關口擋住,如何奔得前程?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恩愛關口打通,無牽無扯,脫脫洒洒,一心學道,自有進益。否則,恩愛舍不的,常掛心胸,妄想明道,難矣。——《通關文》恩愛關
星雲師太瞄了身邊的張果一眼,低下頭問道:「請問仙童,你如何看情之牽絆?」
這句話可問錯人了,她想問的是男女之情,問誰也不該問明月呀。明月果然被問住了,伸出小手撓著後腦勺,鼓著腮幫子想了半天才答道:「我清風哥哥說過,既不受情之勾牽,亦不受無情之勾牽。否則金仙求什麼忘情,菩薩談什麼慈悲?」
明月是轉述清風之語,這句話什麼意思?修行人追求心境超脫,不受七情六慾勾牽掛礙,是正經道理。但這種說法也可能導致另一種誤解,那就是認為無情才是真修行。既然不執著於「情」,同樣也不應該執著於「無情」,這才是真修行。
「明白了。」 星雲師太頓首行禮。
——徐勝治《靈山》如果把《素女經》也算道家的話,題主你應該知道了吧……
道家對於男女看得非常平等。你看那麼多女仙就知道了。因為道家崇尚柔,順,崇尚女性主義……自然就好
道家講究順其自然。所以沒什麼限制。但是干太多了容易傷腎氣。所以悠著點就可以了。
另外道家講究無欲以觀其妙。所以泡妞的時候可以分心。如果能從泡妞中領悟一些道理 比如演化心理學之類的。那就最好不過了。
道家又講究有欲以觀其繳。也就是盡量要把知識用於實踐。從科學中領悟泡妞的法門。然後在實踐中應用。一邊享受異性的身體和愛情。一邊讚美偉大的知識。那就是人蔘淫家了。
悟道以求逍遙。不逍遙,為什麼要修道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不要泯滅天性,不要辜負別人。
男女亦是大道
老子莊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違道老莊之後那些煉丹畫符的~未知
推薦閱讀:
※老子為什麼了悟大道而不弘揚於世人?
※如何評價王力平先生關於內丹功法的解讀?
※佛家為何講究行善?佛家與道家在最高境界本源是否一致?
※你相信道家玄學嗎?八字,命格,術法,修行等等?
※如何華麗麗的優雅的展示道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