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哪些事物(藝術,科技等都可以,不限領域)讓您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個人比較喜歡中國古文化,無論是古典文學,中醫,武術,美術,建築風格,服飾等等,,,,,博學的知乎網友,,,您比較喜歡中國古文化的哪一塊呢?


道家及諸多道家分支,如兵家、法家、縱橫家等諸子的理論。

還有我去年弄出來的藝家……⊙▽⊙

下面是文章。

藝家

藝家履跡,格己以濟天下。得一,守一,守雌用柔,不失己而全德,與天地齊。

雅俗共賞,共取所需,有德,隱。

圖者示象也,象者觸情也,情者反觀也,反觀乃鑒。

垂象,以示自然,以示天道,以示地道,以示萬物,以示人道。

聖人得一與天地和,抱一為天下式,執大象與天地同,故常南面,無為而無不為。

謀不謀,言無言,爭無爭。

無是非,無古今,眾人遨遊乎圜矩,同品乎心象。心異,品異,得異,各有所得,乃道。

功成事逐,人謂我自然,善。

融道、法、術、勢、技於一爐。技,細枝,末節,得道之基。

脈氣則目履,履目則心御,御心則情生,生情則境化,化境則觀反,反觀則人自修,人人自修天下不爭。

四方之內,六合之里,法天相地,氣韻流轉,天地並存,萬物唯一。轉圜乃視之機。

窮則返,終則始,故無窮無終。不窮不終,盡。堵疏乃機之理。

光暗相錯,圜矩相容,陰陽相合,意蘊相生。相生乃理之宗。

萬物並作,人觀其復,道動則返。

可言可意,愈言愈疏。天道示,地道履,示也履也,言不言以損有餘而補不足。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乃真人。

藝者詭之道也,捭闔之道也,驅引之道也,堵疏之道也,生滅之道也,天地之道也,陰陽之道也,人心之道也,情境之道也,言術也,雌也,柔也。

言也牢,以囚以禁以驅以逐。達言以動心,動心以生情,生情以化境,化境以反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惟道是從。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伐謀,攻心,藝家必守。

大言,若不足,廣言,若不周。

藝者,御心也,御情也,術也。不學者無術,學而無術者未得道也。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極至無為。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巧若拙,守雌用柔,自正自化,廣德若不足。

清心以寡慾,寡慾以養志,清靜為天下正。寵辱若驚,知足不辱,慎終如始,以無私成大私。

人視若無睹,以耳代目,藝者之失。以心代目,善。知己知彼不殆。

藝者,賞人心,履人目,示天籟。藝,道術,非教。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侍心之術,輕之又輕。

藝名無,觀實有,道生無,無生有,有生陰陽,陰陽生氣脈,氣脈通萬物,有無相生,觀者主,施者賓,棄名從實。

執古之道,御今之有,故用無。

相,玄同,周之觀蝶,蝶之觀周。四方,六合,界也。藝理同造化,藝術隨造化,藝技法造化,盜法造化以載道,有一。

貪生,好色,本性也,地道也。人之所貪,所好,不外此二者。守雌,用柔,生色並茂,不殆。

天變地遷人異,其中有一。

言有窮,道無窮,可言,非道。言有窮,心無窮,可言,非心。

言出乎跡,跡出乎履,跡不可履,言不可跡,同脈而不同履,同履而不同跡,同跡而不同言。

格己則德全,守一則不失己。功逐身退,以順天道。

聖人不仁,從道,從德,襲明。聖人不親親,親德。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以陰補陽,以陽補陰,負陰抱陽,陽開以生物,陰闔以成物,用弱。陰陽相生相剋,得一。

生無所息,以死為息,生法天,死順天。

太初無,有則堵,氣動。氣生型,型生質,堵則疏,脈履。脈生意,意生情,以情為境,觀始。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視者廣而周,觀者集而缺,廣而集,周而缺,是為心觀。

樂處下則人樂舉,樂處後則人樂推。樂處下者居上而人不重,樂處後者居前而人不害。

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法度不同,非古相反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

玄之又玄,玄玄,眾妙之門。

請叫我李子……= ̄ω ̄=


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中國通史陳列》


語言文字。

宏偉、龐大、包容、優美。

日常用語和語法易於掌握,典故辭彙又無窮無盡。

擁有豐富的方言乃至不同語言,卻可以共用文字系統(粵語、日語、韓語)。

漢語言文字是漢民族最大共識,超過了血緣接近度。中華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人民從基因差異上來講超過了很多歐洲國家之間的差異,但是由於共用漢語言,有著強大的漢民族共識。

漢語言文字的強大與魅力是無形的萬里長城,已經不聲不響地吞噬了很多入侵民族。

滿清入關,可以剃掉漢人腦袋上的頭髮,卻無法剔除腦袋裡的漢語,沒出三代,滿族人的皇帝已經一手漂亮的書法了。


中正平和的賢人氣質,

謙謙君子的儒生風度,

盡忠盡孝的價值取向,

耕讀傳家的篤實精神。

色香味全的中華料理,

巧奪天工的玉器名瓷,

雕樑畫棟的亭台樓閣,

益智怡情的麻將圍棋。

剛柔並濟的毛筆書法,

璀璨瑰麗的唐詩宋詞,

薪火相傳的武術中醫,

氣勢磅礴的長城運河。

兵書寶劍的雲遊俠客,

運籌帷幄的韜略奇謀,

舉賢與能的科學制度,

兼容並包的文化傳承。

闖關東,走西口,通西域,下南洋。華夏文明,流觴四方。

以柔克剛,以文化武,以奇輔正,以智配勇,以堅忍渡逆境,以胸懷走天下。

很遺憾,主要都是祖先的輝煌。

孔家店被打倒了,「四舊」被掃除了,古老的歌聲只余歷史的迴響,新生的人類已習慣在噪音中彷徨。

斷壁殘垣之間,一聲聲嘆息、一陣陣浮躁,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激蕩衝撞。


謝邀,

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里,我個人最喜歡,中醫,武術,美術,最愛中式烹飪(美食)。

中醫書籍是我小時候主要讀物,那時不認字,是因為有畫才愛看。產生興趣後,在家人的指導學習下,對我後來的工作幫助很大。

武術是我身體訓練的開始,開始想的很簡單,就是強壯一下身體,感覺挺好玩的,的確對身體的影響也很大,結果搞了一輩子體育。

我也從中領悟到傳統教學的利弊,從各處的身體傷痛到自我康復,思考,學習,研究,在結合中醫骨科的一些知識,對我個人的康復師工作很有幫助。

美術也是自己的愛好之一,小時候只有體育和美術最優秀,那時都是學習國畫,書法,篆刻,宮燈等傳統中國美術。我對國畫和雕刻很感興趣,但後來在學習成績上保守打擊後,沒有時間去玩這些了,不過對於個人還是很有好處的。

中餐美食,任何人可以不了解傳統美術,質疑武術,打擊中醫,但都得吃飯,而美味漂亮的食物,是大多數人的最愛,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項中國傳統文化了,也是最古老的一項。

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喜愛,大多是受家族和當時教育的影響。

想一想,為什麼以前可以在學校教育大家學習傳統中國文化,而現在真的做的很差,會用毛筆寫字,繪畫的有多少?真正從基礎學習過武術的有多少?有多少人會自己做傳統服飾?傳統古建築早就是稀缺職業了。就剩中餐了,會做飯的真不少。

小時候沒感覺這些多麼有意義,同學都是在學習國畫,書法,練武的也不少,沒感覺什麼博大精深,可以指導的老師很多。

長大後最大的感觸就是,真的是越死越少,想找個老師深造一下都很難了,物以稀為貴,這種「升值」方式並不好,但卻是事實!

至於什麼千年歷史,出過多少人物,大師,做出過多少貢獻,等等。這些以後都要去博物館裡看了,當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技藝,瀕臨消失的時候,才能體現其「博大精深」嗎?


古建築


何為王道,對手不乖,便碾過去。何為霸道,乖,也碾過去。何為儒道,先說一聲,再碾過去。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人口18萬多,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社會安定民風古樸,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敦煌地區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銅器。夏、商、周時期,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游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至今歷歷在目。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以後,大月氏強盛起來,兼并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佔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敦煌歷經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歷史文化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族,成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此後,升敦煌為沙州路,隸屬甘肅行中書省。後升為沙州總管府。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布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著名旅行家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這一時期途經敦煌漫遊到中原各地。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鑿得以延續。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里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掃除元殘部,派宋國公馮勝率兵三路平定河西獲勝,修築了嘉峪關明長城,重修了肅州城。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防衛,設置了關西七衛。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在敦煌設沙州衛。後吐魯番攻破哈密,敦煌面臨威脅。明王朝又在沙州古城設置罕東左衛。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敦煌被吐魯番佔領。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後二百年敦煌曠無建置,成為「風播樓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清康熙後期,清王朝漸次收復了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敦煌建立沙州衛,並開始從甘肅各地移民2400戶到敦煌墾荒定居,同時又遷吐魯番、羅布泊大批兵民於沙州一帶。雍正末,沙州已有耕地10萬餘畝,引黨河水分10渠灌溉,農業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形成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綠洲。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衛升敦煌縣,隸屬安西直屬州,直至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敦煌一直是縣府所在地。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敦煌市。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覆蹣跚地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曲折的里程。悠久歷史孕育的敦煌燦爛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輝煌;那遍地的文物遺迹、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綠洲越發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唐詩宋詞,每次背誦和看的時候都感覺氣勢磅礴,當然我說我喜歡的那些


道家五脈,山醫命相卜,看似是不相關的研究方向,其實則是一理通百理明。倪廣廈號稱精通五脈,其實也只是精通一脈,其他都是從那一脈衍生出來的。五行生剋理論很妙,它其實是一套很可信的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有人跟我辯論說無法量化則不可信,其實是沒有理解古人發展這套理論的初衷——預判。現在的所謂大數據分析的最高目標,也只是利用已有數據做到先驗預判,而這個預判的結果,也是不準確的。古人的五行生剋,其實也是觀察諸多現象,徵驗諸多命盤後總結出來的大數據。雖然無法知道一顆種子最後能長成多大的樹,結出多少個果子。但是可以告訴我們這顆種子是好種子,能出很多果子,就已經很有指導意義了。更重要的是,現代大數據的數據源種類繁多演算法複雜,沒有普適性意義。中國的五行生剋,是可以用在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另一個我嘆服的:24節氣。

利益相關:IT行業從業者。


書法!!!


詩詞啊,你看,不光有白髮三千丈的,還有家書抵萬金的,不僅知道要把酒問青天的,還有眾里尋她千百度的,你又怎樣描寫一一風荷舉的花,又怎樣批判朱門酒肉臭的人,是寫此物最相思的紅豆,還是詠山無陵天地和,乃敢與君絕的誓言,野火燒不盡的是春草,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是梅花,你說又一百年過後,人們是記得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氣還是記住那一百塊錢都不給我的小紅帽?


文字。今年我們正好學文字學,在被甲骨文金文篆文搞得頭昏腦漲的時候忽然發現,中華文明正是用這些一開始接近於幼稚的線條所記錄、傳承並且發揚光大的。


當然是漢字以及漢語言文學了。漢字做為世界上現存文字中最為特殊的一種,其魅力不言而喻。而由於這種文字凝鍊的表達寫就的文學作品亦是難以在其他文明中得以體嘗,因為奇葩所以美麗,愛我中華!


就說漢字吧。記得之前讀到過,出處忘了。你讀一下唇,舌,喉,感受一下發聲位置。相信你會和我一樣佩服的五體投地。


歪樓

漢字

寫化學時看到有一題的解析是因為鈾是金字旁……所以是金屬元素……概念好像是除了汞所有帶金字旁的都是金屬元素,我就問問英語什麼的可以做到嗎?!!


如果要講博大精深,感覺不能用中華,用華夏比較好。華夏的博大精深應該是漢唐以前創造的,後來的封建專制應該說把先民創造的博大精深的精神作為統治的工具。無論是價值觀、世界觀、美學觀還是小老百姓的生存哲學都是為統治者所設計,每次歷經盛世進入戰亂的弱政府時總有些極其短暫的復興苗頭,比如漢代後的魏晉、清代後的民國。這些是比較宏觀的說法。如果能具體但可以看看河北博物院的趙國廳、燕國廳尤其中山國廳也算是華夏先民吧。從出土的所有文物中都能讓你感受到華夏先民博大精深的生存價值哲學,體現在各種出土文物和歷史文脈中。這也是我們華夏文化經歷各種改朝換代仍能不斷延續,也是我們經歷了2000多年,一提到精神世界仍然還是講諸子百家時期。慶幸華夏族人在受磨難前已經成人,不論走到哪裡,老家的味道總不會變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京劇,中醫,國畫是前三甲。號稱三大國粹。


書法


推薦閱讀:

美術史專業的學生在大學裡面都學什麼? 你們是怎麼樣研究問題的?
押井守早期作品《天使之卵》的美術風格是怎樣的?
計算機專業想轉行去學美術,需要哪些準備?
為什麼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題材依舊是以宗教為主?
有那些看了使人忍不住沉浸進去,內心變得安靜美好的畫作或者圖片?

TAG:藝術 | 養生 | 文學 | 美術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