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成員/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成員,或是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成員,或是聯合國軍事觀察員,需要怎樣的條件?


多圖預警。前面更新的是去年在賴比瑞亞寫的部分日誌。正文放在後面。

-------------8.19更新,更新日記按時間順序排列---------------

2006年7月26日,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進行空襲,聯合國一個軍事觀察哨在炮火中被擊中,我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不幸犧牲。離杜照宇烈士犧牲已經過去了九年,那時我才大一,對這條新聞的認識也僅僅是一條普通的新聞而已,並沒有直觀的體會,直到我親自參加了維和行動,我意識到軍人的使命不是發動戰爭,而是維護和平。我並不喜歡煽情或者什麼,我只是記錄下自己曾經的經歷,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些並不太受關注或者了解的生活。中國參加維和的人員數量已達到了上萬人次,而在這當中犧牲的也有十餘人,每一個犧牲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無法承受的痛苦。我並不能代表全部,我代表的僅僅是我個人而已。這樣的經歷,讓我成長,讓我珍惜眼前的幸福,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無意中看到旅遊衛視的一期節目,梁子的非洲十年,其中一集《剛果無戰事》講的她在剛果遇到了中國的維和工兵分隊以及維和部隊的生活,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2014年4月26日

賴比瑞亞境內主要交通道路是穿過熱帶雨林的土路,路面情況複雜,每次走到這樣的路上我都會想,車拋錨或者陷入泥潭了怎麼辦,出了市區就沒有手機信號,對講機電台也無法聯絡基地時,周圍的雨林遮天蔽日,叢林間充滿了敵意······我想到了當年父輩們滿懷浪漫的革命主義情懷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上山下鄉,奔赴祖國的大江南北,準備在廣闊天地里大有一番作為,拋灑青春和熱血,奉獻青春再奉獻人生,奉獻了人生再奉獻子孫。如今他們的子女長大成人,做了他們當年沒想過也沒做過的事。面對林林總總五彩繽紛的世界,不知他們是否還能憶起當年的那種理想和情懷,不知他們當年滿懷決心要改造和等待他們解放的世界是不是他們現在看到樣子。世界最終不是他們的,也不是我們的,這個世界不屬於任何人的。······我們所依賴和熟悉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很脆弱並小心翼翼的維繫著的,越往高處就離地面越遙遠。這裡的土地是紅色的,因為含鐵量高,路邊的小石子其實很多是鐵子。紅色的土地,綠色的森林,藍色的天空,黑色的皮膚,一切都很明了,沒有那麼多雜質。路只有一條,沒有十字路口,沒有立交橋,選擇出發,就意味著必須走下去,儘管前路未知,儘管充滿危險,但只要在路上,就離終點更近。

2014年4月27日

今天上午我接診了一個聯合國當地僱員。在等待檢驗結果的時間裡我就跟他聊了起來。他有利大社會學的本科文憑,所以跟他聊天我了解了很多東西。關於賴比瑞亞內戰,內戰爆發時他七歲,生活在首都蒙羅,內戰持續了十四年,期間他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國家。當時的農村象他這麼大的孩子很多都被擄去做了娃娃兵,他很幸運沒有被擄走。那時他和父母住在蒙羅的一個社區里,有政府軍士兵把守路口,經常有宵禁,但是因為飢餓,他常常溜出去在戰爭的廢墟中給自己和父母尋找食物,戰爭期間也有聯合國以及其他人道主義機構給平民發糧食,但仍然常常吃不飽飯,經常餓肚子,有時兩三天只吃一頓,為了生存他吃過很多奇怪的東西:草根、鮮花、蟲子,只為果腹。為了躲過不同派系武裝的盤查,他學會了一些通關暗號,危險時候也冒充過童子軍順利逃跑。也有時候躲避槍林彈雨,子彈就擦著頭皮嗖嗖而過。他說那時他所在學校因為戰爭時而停課時而複課,對於戰爭他絲毫不陌生,聽槍炮也聲習以為常,以至於現在都無法忘記。他對我說他現在閉著眼睛聽見槍響,也能大約說出槍支的類型。對於死亡他曾司空見慣,他經常看到兩派武裝槍戰,戰敗一方的俘虜被另一方抓住,虐待毆打:割掉俘虜耳朵塞進俘虜嘴裡讓他吃掉,當然也有把俘虜的丁丁切下再讓俘虜吃掉的;還有什麼綁起來架上柴活活燒死,任由俘虜慘叫,其他人在一旁歡呼慶祝,就像參加一場篝火派對;活活開膛破肚,把腸子扯出來象麻繩一樣玩,槍決已經算是人道的處決。我在想,人性在沒有限制的極端條件下,會到達怎麼樣一種沒有底線的程度。他對我說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難以想像,他就在那樣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並且沒有受過傷,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後來聯合國開始派駐維和部隊,給他們帶來和平。再後來他上了學,獲得了利大的社會學本科文憑,成了聯合國在當地的僱員,親自參加建設自己的祖國。我問他,你恨前總統泰勒嗎?他的回答說:「我不恨,雖然我可以選擇恨他,但是那沒有意義,仇恨無法彌補戰爭的創傷。那些當年的娃娃兵除了開槍和殺人其他什麼都不會,但是現在我們要建設國家。」我問他如果聯合國撤走了,你以後打算幹什麼,他說他想經商,並且他也願意繼續念書,他甚至想申請到中國來上大學。我說是,經商可以讓你更富裕,給家人更好的生活,by the way 你有幾個孩子。他說一個,我不想多生,最多兩個到三個,生多了我無法保證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教育。對於他的觀點我非常贊同,並且他也很反感那些貧窮但生一堆孩子而且生下來又無法養育孩子的同胞們。他還跟我聊了很多關於中國的話題······

2014年5月9日

當地醫院的病房。

黑人的小孩剛生下來是白的。

營養不良的孩子。

頜面部腫瘤的患者,在當地完全無法醫治

雖然窮,但是醫療卻是免費的。

今天去了當地的馬塔土布曼紀念醫院,醫院的名字是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是他們的州立醫院。條件雖然簡陋,但是在當地已屬最好。設有基本的內、外、婦、兒科和急診。

產科一個月大約有四五十的分娩量,並且剖宮產率在5%以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不過我覺得醫藥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們沒有現代化的辦公條件,沒有電腦,沒有CT機,唯一一台X光機也無法使用。整個醫院只有兩名醫生,護士大約四十個左右,因此他們的護士還承擔了我國很多醫生的工作,因此我想他們的醫生做的工作會更純粹。圖片是一個產婦,我徵得了她的同意給她和她剛出生的孩子拍的,我開始很驚訝她的孩子膚色是白色的,我以為是混血兒,但當我看到整個產房裡的嬰兒都是這樣的膚色,並詢問了當地護士,才知道黑人剛生下來時的膚色是淺色的。讓我奇怪的是這些產婦都是獨自過來生產,並沒有丈夫和家人的陪同,詢問護士後得知,這是當地的習慣,他們認為生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所以幾乎見不到有男性。外科能做的最複雜的手術就是疝氣手術,如果遇到更複雜或者重症的並且就無法處理了。事實上他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今天院長就領我們看了一位頜面部腫瘤的患者,腫瘤已經把面部擠壓變形了,局部皮膚也出現了潰爛,這樣的病人在當地就是完全無法處理的,我們也給他會了診,這樣的手術可能在整個賴比瑞亞都無法完成。

第四張圖片是一個母親抱著她營養不良的孩子,我第一次親眼見到如此瘦弱的孩子,以前只是在網上看到過非洲的難民和兒童,但是親眼見到,仍然感到難過。這樣的孩子國內幾乎已經看不見了,而在這個醫院裡隨處可見。我覺得在國內很多東西會讓人浮躁,就像渾濁的空氣,讓那些原本純潔的心都蒙上了一層塵土。我知道現在自己不能做什麼去幫助這些人,我也知道他們只是營養不良,只要有足夠的食物並改善生活條件就可以避免和治癒這種疾病,但我現在無能為力,而諷刺的是,我的專業主要是由於營養過剩引起的疾病,這裡也許並沒有什麼用。這個世界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不公。

醫院裡的燈光昏暗,但隨處可見各種宣傳海報,普及得最多的是說如果被強姦了,一定要到醫院來行進檢查或者治療,因為強姦會傳播各種性疾病,以及艾滋病。還有他們的醫療是完全免費的,並且提供免費的午餐和晚餐,午餐是茶和麥片,晚餐是米飯和蔬菜以及少量的肉。

門診的病人不少,但是比較安靜,每個人都在耐心的等候。當地醫生和護士的收入我並沒有問,但我覺得在這樣一個貧困的國家,雖然依靠國際救濟和微博的財政提供的免費醫療系統中存在諸多問題,他們卻在病人和普通民眾中受到了很高的尊重。

我想以上的成就,足以讓那個名叫馬塔土布曼的人感到欣慰,雖然也可能遠遠未達到他當初所期望的樣子。

臨走時我們給他們捐贈了許多必要的藥品和醫療衛生用品。

2014年6月30日

卡廷頓大學(Cuttington University)

邦加附近的丘陵。

昨天晚上很難受,全身酸痛發燒,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瘧疾,但還不至於埃博拉,半夜兩點起來吃了顆布洛芬感覺睡得好點了。今天早上起來不燒了,白天拉了幾次肚子,吃了幾顆黃連素,應該只是普通的胃腸感冒。

前兩天去了邦加,是賴比瑞亞境內第二大城市,道路比綏德魯平整,人口沒有那麼密集。清晨的暮靄映襯著遠處的丘陵,晚上吹來涼爽的微風,沒有這裡濕熱。農業和畜牧也也比雨林深處的綏德魯發達,在中國農科所的幫助下,這裡的水稻田跟國內南方的差不多。除此之外邦加還有一所利境內最好的私立大學,卡廷頓大學(Cuttington University) 我們進去參觀了一下,偶遇了一個年輕教師,我問他這個學校有多少專業,他說有十五個左右。我給他說了我是醫生,問他這裡有無醫學院,他說有護理學院,並且帶我們去見了護理學院院長。院長在他的辦公室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跟他交流中我得知,他們剛新建了新學院的教室,並擴大為生命健康科學院,下設護理專業,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環境科學。但是沒有臨床醫學,因為這個地方還不夠條件和資格。他帶我們參觀了技能操作室,裡面有人體模型,就是我們用來學CPR和氣管插管的那些人體模型,還有婦科模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完善。院長本人是從美國回來的,曾是一名放射科醫生。聽說我是臨床醫生的時候他顯得很興奮,熱情邀請我有時間來給他們做個lecture ,我說我很樂意,但是我要徵得領導同意,他說他表示理解,並且留了我的電話。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呆多久,學校的硬體條件其實很簡陋,也許跟我國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差不多,但是整體給人一種向上的感覺,至少學生們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2014年6月30日

今天正好是畢業一年的日子,去年這個時候正參加畢業典禮,在校園裡穿著博士服照相。看到今年畢業的學弟學妹們我又不禁感嘆時光匆匆。畢業第一年就這麼匆匆忙忙的東奔西跑的過去了,不知道給自己留下了些什麼。完全無法總結自己有些什麼變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也許再過幾年,我會忘記今天這個畢業日。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送走一批人,同樣悲愴而壯烈的情緒又會瀰漫著整個校園,年復一年。就像人體解剖室里那股防腐劑的味道,先沾染了每個醫學生的白大衣,然後再沾染他的心靈,只要上過一堂課後,就永遠也無法忘掉。兩個月以後,又會有一批無知的少年跨進校門,周而復始,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循環往複中漸漸遠去。人總要經歷才會長大,習慣分離,習慣孤獨。

2014年7月5日

上周,一個盧安達維和警察找到我,希望我們能用水車給他們點拉水。後來我把這事給忘了,今天突然想起來了,打電話問他還要不要拉水。他說他們已經斷水三天了,如果我們今天能給他拉水,他會非常感激的。去了以後我發現,他們的居住條件其實就比當地黑人稍好一點。維和警察分布在這個國家各地,生活居住環境都十分惡劣。想起一個中國維和警察牛哥對我說過,一次下大雨,他住的那個房子的牆塌了,於是他就這麼在半露天的環境下睡了一晚上。

有時候想起回國以後的生活充滿著未知和變數,不免又產生迷茫,每當在夜裡看著非洲茫茫的星空,就感到一個人的渺小。我們來自文明程度相對高的國度,但除此之外我們與當地人在本質上並無區差別,我們給他們帶來了和平和希望,幫助他們結束了戰亂,避免了很多人失去生命,成為了他們的救世主,而我們自己卻都在等待著各自的救贖。我常常會想他們在戰爭下是怎樣一種生存狀態,生活在死亡隨時可能降臨的環境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那些垂死之人死前又會有怎樣的想法。想起這些,關於生存和死亡的東西,我就能平靜不少。

2014年7月11日

武裝直升機在例行巡邏。前段時間聽說蒙羅維亞聯利團總部有一名聯合國當地僱員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但是聯合國沒有立刻公布該消息,看來當局都喜歡封鎖敏感信息。蒙羅維亞現在是埃博拉病毒的重災區,不過目前形勢還在可控的範圍。即使如此,如果一旦疫情惡化,我們就可能會收治埃博拉病患,醫護人員也會被隔離,並且進入隔離區前要寫好遺書,一個梯隊一個梯隊的進入隔離區,直到最後一個人。我承認一開始我的心內是恐懼的,因為我寫過家書情書保證書申請書,除了遺書,不知道寫起來會是什麼感受。不過如果真的那一天來臨,也許就不怕了。那些醫生無國界組織的醫生們在賴比瑞亞和幾內亞追蹤埃博拉感染者,同樣是醫生,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2014年9月21日

半年前的今天,我踏上了去往非洲的征程,我當時無法預見自己會遇到什麼事情,前方的路會有什麼在等著我去發現,但我仍能隱約感知到這次遠征會是一場告別,告別家人,告別朋友,告別過去的自己。因此,在首都機場登機之前,我隔著玻璃窗拍下了我即將乘坐的南航客機,寫下了「再見,青春。」今天離那次告別已經過去了半年,這半年裡,我走過了我此前人生中從未走過的距離,經歷了許多從未經歷的事情,也見證了很多人情世故,也包括我自己,每一天記錄下來的這些一點一滴。這半年裡,身處一個與過去決然不同的世界裡,人生似乎重新開始;這半年裡,經歷困難的選擇,感受生命的無常,置身危險的環境,思念家鄉的溫暖;也是在這半年裡,我回憶過去,也省視自己,探索新事物,但不活在過去。在每個晴朗的傍晚,我總會拿著相機爬上集裝箱頂,獨自欣賞著我認為這一天中最美妙的時光,在同一個位置,同一個方向,同一個角度,但每次按下快門時我總有不同的感受。時間似乎變慢了,卻更能感受到每一刻的流逝,世界的變化,萬物的生長,就像每天的日落,最美的光輝總是在那幾分鐘同時迸發,日月星辰,循環往複。值夜班時,在某一刻一抬頭,天突然就亮了,也許在某一天一抬頭,人突然就醒了。

2014年10月30日

現在形勢緊張,不能像前幾次來蒙羅維亞那樣到處逛了。這次來首都,給我一個新的感覺是,比較亂,也確實比較危險,首都集中了該國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十分混亂。想起來前幾次來就站在蒙羅市中心的街頭居然沒遇到過什麼情況,還是感覺自己幸運。人多了就什麼人都有,貧富懸殊,但大多數人還是貧窮的,西點貧民窟就是證明。本來社會矛盾就深刻存在,埃博拉病毒疫情爆發就更容易引起恐慌和不滿,於是攻擊維和部隊的情況也開始出現,雖然只是小打小鬧,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來我們在一小部分當地人眼中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引起了他們的仇視。中國人已經夠低調了,難道非要凶一點他們才怕?就像他們怕美國人和奈及利亞人一樣。這張照片里的黑人騎著摩托車,穿著寫有不饒不屈漢字的體恤,看上去很有喜感,不知道他懂不懂這個詞序顛倒的成語的含義,也算是為生活在埃博拉肆虐下的祖國和同胞加油鼓勁,傳遞了一種不屈不撓的誓死抵抗埃博拉的正能量,如果他穿這件衣服走在抗擊埃博拉宣傳廣告牌下面走過,這一畫面被拍攝的話下來一定能成為新聞圖片。

2014年10月31日

賴比瑞亞國家體育場,也是下個月中國抗埃博拉醫療隊來賴比瑞亞以後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體育場旁邊,就是埃博拉醫療區的施工現場,工兵兄弟正在如火如荼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很少會有人知道他們的付出。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新聞上只提一句話,而這一句話背後卻有太多的故事和付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自己永遠都不會知道。下次來首都可能就是回國的時候了,回想起幾次來首都的經歷,基本上把蒙羅維亞跑了個遍,這個曾經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也許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再來,而我身在其中,也並未感覺有特別之處,只是在手機照片顯示地理位置的時候才提醒我身處異國他鄉。今天還看到了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埃博拉隔離及治療中心,圍牆裡面是一個一個白色的帳篷,有三個大門,每個大門上都有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標誌和旗幟,門口坐著幾個穿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今天在路上還看到了兩輛飛馳而過的救護車,是運送埃博拉病人的,除此之外街上的人群還是像以前那樣熙熙攘攘,沒什麼異常。在首都能感受到雨季的尾巴,說著說著一場暴雨就不期而至,然後傍晚十分,天空放晴,讓我在沿海的公路的歸途上第一次看到了大西洋的落日,非常美麗。今天在聯合國內部的超市,第一次看到了一件新的商品,就是童裝的體恤,上面印有衣服非洲風情畫和兩行英文:My
father went to Liberia.
And I got this T-shirt. 標價五美元,於是我就毫不猶豫的買給了我以後的兒子穿。2014年11月29日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今天,迎來了我維和日記的終結篇,今天晚上是大結局。今天早上,我的手機,被我不小心從口袋裡掉了下來,屏幕一角摔了個粉碎,它紀錄了我在非洲的所有照片和日誌,地理位置也紀錄了我的足跡,它也算完成了使命。這是前天我離開綏德魯在機場與一個保安的合影,他叫比爾,是所有保安的頭,管理一兩百當地人,臨走前他還給我打了電話祝我一路平安。他曾經當過兵,是前總統多伊的總統衛隊成員,所以他經常在那個暴戾的總統身邊。我問過他,你認為多伊是個怎麼樣的人,他說是個好人(good person),原因是他跟總統混的時候日子很好過,別人都敬畏他們,他們也可以耀武揚威。後來我又問他內戰時參加過戰爭沒有,他說參加過,我問他,殺過人沒有,他就笑而不語了。後來我又問他,多伊總統被叛軍捉住並殘忍殺掉的時候,你作為總統衛隊一員在幹嘛,怎麼沒保護他。他說那時他不在總統身邊,但是他的同伴都被叛軍殺死了。看不出來這樣一個平時能跟你聊天開玩笑的人,卻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歷史並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而是由每一個平凡人寫就而成。我想他的話其實也代表了所有賴比瑞亞人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貪婪和慾望的一面,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渴望更好的生活。很難說普通百姓在和平到來後是否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的確有一些人隨著和平先富了起來,在首都街上常常能見到各車,但是豪車的旁邊可能就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這八個月的生活,許多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八個月前在北京首都機場我發了在國內的最後一條朋友圈,「再見,青春。」也許那時就預料到這將是一次對自己產生重大影響的旅程,這次旅程就像一本書,有起因,有結果,有歡樂,有難過,有起伏,有平淡,有高潮,就當作是本書的序。今天是我賴比瑞亞的最後一個晚上,伴隨著離開,我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也告一段落,非常感謝八個月來一直關心牽掛和陪伴我的親人和朋友。維和的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但後面的故事還沒開始。

Goodbye Liberia.

看到羅伯茨國際機場上接我們回國的南航客機真是淚流滿面。

-----------------分割線--------------------

去年從非洲賴比瑞亞維和回來就準備寫一篇文章,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寫,關注這個問題也有一段時間了,今天在不涉及機密的前提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賴比瑞亞的維和經歷。

我從小屬於比較聽話的孩子,西部某直轄市普通家庭長大,父母國企工人,獨生子。高中上了市最好的中學之一,高考成績不錯,又一直想學醫,而且不想離家太遠,就報了第某軍醫大,順利上了臨床八年制。13年畢業,分配到了北方某城市一所部隊醫院工作。

當初並不很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陌生的城市和巨大的落差感讓我過了一段難受的日子。1個月後得知我們醫院將在14年組建醫療隊去賴比瑞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消息,我主動報了名。並且成為其中學歷最高,英語最好的一員。然後又去了南京某軍校參加了3個月的維和培訓。14年初集中訓練了3個月,3月19日正式踏上征程。

------------------- 分割線以上為引子 -------------------------

從首都機場出發,23個小時的飛行,中途在烏魯木齊和巴黎停靠1小時左右,補充燃油和水,機組人員都不知道換了多少撥。終於在當地時間中午12點左右到達了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羅伯茨國際機場。

飛臨首都上空,飛機正在盤旋,透過舷窗可見西非漫長的海岸線。

「機場高速」下了飛機乘坐卡車進入蒙羅維亞市區。

在首都經過一天休整後換乘聯合的小飛機到達我們醫療分隊的駐地:綏德魯市。

在這裡簡單介紹下利比亞里的中國維和部隊情況,有三隻成建制分隊:運輸分隊,工兵分隊和醫療分隊。其中運輸分隊駐地在首都蒙羅維亞,工兵和醫療分隊駐地在綏德魯市。說是市,其實也就跟國內鄉鎮規模差不多。飛機著陸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跑道,心裏面很緊張,從來沒有做過這種十幾座的小飛機,而且還是石子跑道,不過後來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乘飛機去首都出差,每次都是這樣的顛簸,習慣就好了。

除了維和分隊,還有一些中國的參謀軍官和軍事觀察員,分布在首都蒙羅維亞和賴比瑞亞國內其他城市,以及數量不等的維和警察。

由於我年輕,而且英語較好,所以在隊內承擔了很多工作,除了常規的醫療工作外,還要負責整個分隊的後勤,包括食品的訂購和油料的保障。聯合國的供給制採取了西方國家軍隊的保障制度,是按每個人每天消耗的熱量來配給。折算過來,每名維和軍人每天的伙食標準是4.8美元左右,經費較充足。在上報的統計表中,如果訂購的食品超過或低於人體需求,這個採購計劃將不被批准。但事實上,這個熱量標準可能更適合西方人,中國人按這個標準採購來的牛羊肉,往往有些過剩。聯合國後勤處的採購採取的是全球採購,因為按照規定,聯合國的所有食品都不從當地採購,避免抬高當地物價。牛肉羊肉豬肉有西班牙的,也有南美的,牛肉就有肩頸肉、牛腩、羊肉有羊排、羊腿,非常豐富,還有德國的培根肉和豬肉腸。而且副食、飲料也都很全面,有咖啡,也有果汁,食品單細緻到各種調料,以及香料,就咖啡的品種都有五六種之多,還有各種麵粉,用途也不一樣,不過我往往就只定白面,能蒸饅頭包子就行。但是新鮮的蔬菜很少,所以中國維和部隊常常自己開闢菜地種菜,我們也種了一小塊地,但是,基本上就是陶冶情操用的,沒人指望那塊地能產出什麼蔬菜吃的。送食品的車每周送一次,每次來三兩集裝箱卡車,兩輛是冷藏集裝箱,分別裝的肉類和蔬菜水果以及需要冷凍的食品,一輛普通集裝箱卡車,送的是大米、麵粉和罐頭等主食。每次來的車的時候我都要去簽收和清點。

而聯合國並不安排參謀軍官、軍事觀察員和維和警察的住宿和後勤保障,而是要求他們自己租房子住,自己解決伙食問題。就算是有本國的維和部隊駐紮在這裡,也不允許軍事觀察員住進部隊營房,他們必須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

除了食品我還要負責油料的工作,當地有個油庫,汽車加油和發電機用油都是他們供應。

在非洲的八個月中,我經歷了很多事情,我在微信上每天寫一篇日誌,國內的家人和朋友都能看到我每天的動態,並且我晚上寫完睡覺的時候國內正是早上,所以很多人養成了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是看我的微信更新沒有,後來我回國了,他們都給我說現在早上看不見我寫的東西了,很不習慣。感謝華為和中興集團,給賴比瑞亞建設了通訊網路,讓我在那裡也能用上3g信號,大多數時候其實是2g,網路很不穩定,跟當地多變的天氣有關,天氣好信號就好,天氣不好信號就差,有時候甚至沒有。

去年在西非爆發了埃博拉病毒疫情,我們三月份去的,那個時候剛好第一例病例出現,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後來疫情慢慢發展,我們這裡才成為國際的焦點,可能好多人還從CCTV上面看到了關於我們的報道,對,那就是報道的我們。對於埃博拉病毒我們也做了不少工作,去首都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然後再給當地的醫療機構援助,給聯合國其他單位普及抗埃博拉知識講座,提供防疫物品。我們二級醫院也成立了隔離病房,雖然我認為那個條件還達不到要求,但是這已經是所有我們能做的了。

我在給觀察員分隊做關於埃博拉病毒的講座。

這是我們醫院旁邊的空地,毗鄰聯合國在綏德魯的總部,中間是聯合國旗,旁邊依次是印度、賴比瑞亞、奈及利亞、中國。右邊是我們的二級醫院。

圍牆外面是一片草地,被用來當做球場,當地的孩子正在踢足球。

綏德魯市唯一一條水泥路,路燈已早已不能用,據說是80年代台灣同胞援建的,因為那時利比亞里是台灣的「邦交國」。

當地的學校,雖然簡陋,但是學生們都穿著整齊的校服,並且午餐由學校免費提供,這也是好多當地孩子每天吃的唯一一頓飯。

學校旁邊的教堂,當地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但是沒有清真寺,教堂有好多所,這是其中最大的一所,沒到周末,街上就能看見穿著華麗服裝的當地人去教堂做禮拜。另外當地的穆斯林從穿著上也能明顯的區別出來,大家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綏德魯唯一一條商業街,道路兩旁是買各種商品的小店,好多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也許有人要問我,這裡除了貧窮,看不到戰爭的跡象,為什麼還有維和部隊駐守,的確,聯合國在賴比瑞亞的維和行動任務區是全世界所有任務區當中相對來說局勢最穩定,整個國家也基本脫離了戰爭狀態,聯合國也在考慮逐步撤離,從今年開始就要縮減規模了。

路上。

出了市區的路就是原始森林裡開闢的路,旁邊是一個小村落。

主要就是這種狀態,在這種路上行駛的體驗很不爽。

普通的民居,大部分房屋就是這種形態,樹枝編成牆壁的骨架,然後糊上泥巴,屋頂用棕櫚葉。我進去過,即使在白天裡面也是漆黑一片,味道就不用說了,那也是不愉快的體驗,沒有窗戶,或者只有一個很小的洞,沒有床,好一點的有個床墊,大部分情況是直接睡地上。

蚊帳是我們送給他們的。這家情況還算好,鋪了地膠,他是聯合國的當地僱員,平時負責打掃衛生,漸漸的跟中國人比較熟了,所以每一批分隊輪替的時候淘汰下好多舊的生活物品就送給了他們。

當地酒吧,貧富差距已經出現,當地州長的房子就建得跟別墅一樣,酒吧賣一些當地啤酒CLUB BEER以及喜力啤酒。

這是當地機場承包商,茜茜里女士手上的巨型鑽戒,絕對正品,我估計她比我還富······

還是當地的民居。

我們的生活用水是每天由水車去當地一個取水點拉水,一些當地小孩也在附近的水井取水,所以經常圍著我們玩。

柵欄圍著的就是當地常見的水井。

年輕的母親。

當地人把猴子當寵物養或者當做蛋白質來源,這也是埃博拉病毒會在西非爆發的原因之一。

提到綏德魯,不得不說一下賴比瑞亞的前前總統,薩繆爾多伊,他的故鄉是綏德魯。所以當他在80年代初期通過發動政變上台以後,在綏德魯修建了一所行宮,還是由以色列人修的,可惜還沒完工,他就被傑克遜的叛軍捉住並處決了。當地人迷信,不去住死人的房子,即使多伊行宮在當地是最好的房子,可是仍然沒有人住,經歷了將近30年的風吹雨打,這個雜草叢生的宮殿仍然荒涼,默默的訴說著這個國家苦難的歷史。

宮殿入口。

宮殿內部的實木吊頂。

牆壁和頂是裝修風格不是後天形成的鐘乳石,典型的非洲洞穴造型,樓梯下是一個水池。

其中一間未完工的卧室,已經長滿了熱帶植物。

庭院里的游泳池,水深五米,可以跳水,馬賽克圖案是賴比瑞亞國旗。

綏德魯附近還有一個賴比瑞亞最大的難民營,是多年前鄰國象牙海岸內戰時期逃到賴比瑞亞的難民,象牙海岸這個國家是前法國殖民地,音譯過來的名字是象牙海岸,而他的法語名字就是象牙海岸的意思,喜歡足球的孩子一定知道。這個難民營有大約5萬人,他們與說英語的賴比瑞亞人相對封閉,形成了自己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而且非洲人往往一家七八個十幾個孩子,他們也不管能不能養活,只要能生就生,所以現在出現了很多「難二代」,我深入過難民營了解情況,還去過散居在難民營意外的象牙海岸難民村,這些「難二代」孩子們上不了賴比瑞亞戶口,又回不去象牙海岸祖國,所以他們無法接受賴比瑞亞的教育,成了沒有國籍的人。非洲的難民問題向來是讓各國政府和聯合國頭痛的事情,我的國家有你的難民,你的國家又有我的難民,錯綜複雜,很難理清楚,所以目前也只能維持現狀,他們的生活基本靠國際難民署和兒童基金會的救助。

這只是難民營的其中一小角。這裡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只有水井,和一些難民署發放的太陽能燈。

難民營的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相對較少,很單純,所以他們對我們十分友好、熱情、好奇·······

他們圍著我們又唱又跳,非常開心,我也被這種簡單的毫無理由的快樂感動,笑容,有時真的能融化對方。我們離開時他們是真的追著我們的車跑。看得出來有個孩子的臉上還有畫了圖騰,除了他好多孩子臉上都畫了,我並不太明白其中含義。難民營的孩子跟綏德魯當地的孩子還是有區別,具體在哪裡我說不出,也許是眼神,也許是態度。

難民營一角。

另外我還想介紹的就是散居在難民營外面的一家人,那個小女孩十分可愛,我也去過好幾次,每次給她帶點小禮物,看到她衣不蔽體,我送了一件T恤給她,同時給他們家拍了一張全家福,後來列印出來塑封后送給她,她十分高興,我想也許這是她一生中第一張甚至唯一一張相片。

她家在叢林深處,離這樣的大路要走十幾分鐘,我們從這裡下車的。

象牙海岸小姑涼,我覺得她有超模的潛質。

他哥,在給我們演示篩米。這肌肉······

全家福。

由於工作需要,我從綏德魯去過很多次首都蒙羅維亞,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乘車去的,早上五點出發,晚上九點到······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態。途中也遇到了一些險情,好多當地車輛陷入泥坑,堵在路上是非常危險的。賴比瑞亞分雨季和旱季,雨季一周下兩場雨,一場3天,一場4天。道路泥濘不堪。旱季就塵土飛揚。

在去首都蒙羅維亞的路上,幫助當地人拖車。

路旁刀耕火種的耕種方式。

----------------分割線-----首都篇------------------------

寫的內容很難概括我在非洲八個月的維和生活,回國後整理我在這八個月中寫的日誌,竟然有十多萬字,裡面有我的各種感受,各種見聞,想在這裡一一呈現不太現實,就撿一些重要發上來大家分享。

非洲國家最發達和人口最多的地區都是他們的首都,賴比瑞亞的首都區域大約集中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以及經濟規模。內戰時期首都也往往是政府軍和叛軍爭奪的重點,戰鬥也最激烈,蒙羅維亞很著名,因為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戰爭之王》大多數場景就是蒙羅維亞,還有另外一部電影《瘋狗強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電影裡面好多場景我都去過。

去首都的飛機上。

賴比瑞亞總統府,這個場景貌似在《戰爭之王》中出現過,總統檢閱他的童子軍。我們只是路過,所以拍得不清楚,這個國家的總統車隊很霸道,只要看見總統車隊迎面駛來,不管任何車輛都要靠邊停車,否則後果很嚴重······聯合國的車也不除外,曾經就有聯合國車輛沒有及時避讓總統車隊而被高壓水槍擊中擋風玻璃的,還有車輪被總統車隊劃破的······

這是著名的WEST POINT 貧民窟,《瘋狗強尼》出現過幾乎一模一樣的鏡頭,我估計導演跟我站的是同一個地方,就是蒙羅維亞的制高點,杜克宮殿酒店的遺址。70年代的時候這個酒店曾經是西非最漂亮豪華的酒店,後來毀於戰火。

杜克宮殿酒店內部。

透過酒店牆壁上的射擊孔看到的蒙羅維亞。

長焦拉近了看貧民窟海邊的空地上,孩子們正在踢足球。這個貧民窟好多旅遊節目報道過,據說裡面是犯罪和疾病的天堂。後來埃博拉疫情爆發,西點貧民窟由於惡劣的衛生條件成了重災區。

另一個方向的蒙羅維亞全貌。

蒙羅街景。

前方道路被民眾阻斷,因為是在街邊發現了不明原因死亡的人,疑似埃博拉病例,所以當地人自發封鎖的道路,等待專業人員處理。危險無處不在。

賴比瑞亞第一任總統,羅伯茨,首都的國際機場也是以他命名的,不知道當初他締造這個共和國的時候有沒有預料到現在的樣子。賴比瑞亞的國徽上寫著: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這個由美國釋放的黑奴建立的國家,是否在這個熱愛自由的國度實現了當時那個看似有些超越時代的目標。

羅伯茨紀念碑旁邊抵禦外敵入侵的古老的炮台,不知道有沒有開過炮,這個國家沒有被外敵入侵過,卻總是互相殘殺。

好像是賴比瑞亞最高法院。

賴比瑞亞大學,利大。

大學教室。

首都街景。

他們什麼東西都習慣往頭上頂。

前方的大樓是聯合國駐賴比瑞亞特派團總部,又名泛非大廈,矗立在大西洋海邊,卡扎菲想當非洲霸主的時候在賴比瑞亞建的。

總部的停車場。

拿出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這是在蒙羅那座著名的橋上拍的,橋欄杆上還有彈孔,恰好堵車,讓我抓住了這一瞬間,遠處是杜克宮殿酒店遺址。

電杆上隨處可見的彈孔,這是戰爭遺留的痕迹。

這是在聯利團總部舉行的國際維和人員日(5.29)紀念活動,還有閱兵式,紀念為維和行動犧牲的維和人員。

我軍威武。

右為聯利團特別代表艾倫·蘭德格倫女士,聯利團的最高首長。左為賴比瑞亞副總統。台階右側是特別代表的保鏢。後排好像有美國駐利大使,還有賴比瑞亞警察總長、國防部長等等。

首長同志,分列式準備完畢,是否開始,請您指示。

賴比瑞亞國防軍······

奈及利亞軍樂隊。

巴鐵的部隊。

我軍沒有派出方隊參加,不知道今年有沒有。

閱兵結束後各種合影。

----------------------繼續分割線----------------------------------------

正因為我是維和人員這一身份,讓我接觸到了這個西非國家不為人知的一面,也認識到了更多的東西。其實我們的工作非常的繁雜和辛苦,我們醫生還好,特別是工兵和運輸兄弟,他們都是奮戰在最艱苦的地方,沒日沒夜的幹活,埃博拉疫情爆發後,我國派出了醫療援助分隊,由我的母校組建,當我得知我的同學和老師也要來時我感到非常激動。中國援建的醫院就在賴比瑞亞國家體育場內,負責運輸和援建的工作也是由我們運輸和工兵分隊承擔的。我有機會去了一次,臨回國前還見到了我的同學和老師們。他鄉遇故知,永生難忘。

中國援助的物資。

---------------------最後一條分割線----------------------------

多伊行宮的二樓露台上俯瞰綏德魯,其實看不見什麼,幾乎都是雨林。這樣一棟建築顯得突兀,就像雨林中的瑪雅文明。

我常常一個人跑到集裝箱的頂上,看日出日落。

非洲的藍天白雲。

忽略那根電線,我實在是無法避開它。

常常有這樣奇異的景象出現。

還出現過double rainbow的景象。

農夫。

熱情的當地人要給我們剛摘下來的菠蘿蜜,他們吃菠蘿蜜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把籽取出來,把肉扔掉,煮著吃。回去以後我們也學著他們的吃法吃過菠蘿蜜籽,口感跟板栗差不多。

當地人自己設計製作的凳子,還送了我一個,我覺得完全可以放到宜家去賣。

這就是傳說中的印度菜。

我們小院的籃筐,陪伴了我八個月。

變色龍會不會變成迷彩服的顏色?

利境內唯一一條鐵路,貨運的,拉的主要是鐵礦石。

我們的生活區。

呆萌的非洲羚羊?小鹿?

當地人賣給我一隻貓頭鷹,後來我把它放了。

當地人養的猴子。

菠蘿原來是長這個樣子滴

當地人打死的耗子,這裡的耗子真的有貓這麼大。

參加埃博拉防護培訓。

失事的直升機······

坐直升機回程,這是拉貨的。

埃博拉最嚴重的時候美軍也派來了軍隊,遠處好像是黑鷹,此外還有魚鷹。

最後一次飛越西非茫茫的熱帶雨林。

海岸線。

任務期結束,我被授予的維和2級勳章。

-------------------------最後一條華麗的分割線-------------------

寫了一晚上,就這麼多,畢竟是醫療崗位,可能不全面,歡迎其他任務區的戰友補充。以上照片文字除了一張照片外全部是本人原創,轉載請註明,謝謝。

------------------------7.21更新--------------------------------

回答幾個問題西部某直轄市,我故意這麼說的,你們猜到了。

有人問我中學是南開的還是巴蜀的,難道一中已經不算「最好的之一」了么?至少我上學那會還是。第某軍醫大學,就是西部某直轄市的第某軍醫大學。

變色龍不是我捉的,所以我不知道它最後變了沒有······

我和馬化騰沒有關係,謝謝·······

前面我寫的關於聯合國後勤保障的內容,有一部分是參考了其他地方的總結,就那幾句話,我覺得概括得比我好,而且全世界所有任務區都一樣,就是種菜前面那一小段。---------------------------分割線--------------------------------

好吧,回答提問結束。下面繼續寫。以下有一部分內容是我以前寫的日誌的內容。維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這個問題很好,我最大的體驗就是:想家。誰能不想家呢?第一次離家萬里之遙,周圍都是完全不同於國內的環境,除了每天朝夕相處的幾十個戰友以外,每天見得最多的人都是黑人,耳朵邊長期響起非洲式的英語口語,有時候做夢都能聽到那種聲音,導致維和後期我的英語口語都向他們靠近了。總之那種體驗沒有親自經歷是很難理解的。最初幾個月,有時候晚上夜深人靜,我會突然有想哭的衝動,不要說我不堅強,我覺得換了每個人都一樣。每天都通過微信跟未婚妻聯繫,現在已經是老婆了。有時候網路信號不好,就聯繫不上,看著那個消息後面不停轉圈的圓圈感覺很抓狂。我跟我老婆從談戀愛到結婚一共經歷了八年多,因為我在校期不能結婚,畢業以後又去了北方的城市,兩個人不在一起,正準備結婚了又去維和,前後又耽誤一年,直到今年的1月份才領證。所以說每一個軍嫂都是偉大的。

第二個體驗就是辛苦,埃博拉病毒爆發這是百年一遇的事情被我們趕上了。給黑人看病跟給自己人看病有區別,他們皮膚敏感,痛閾很低,我們能忍受的疼痛他們往往叫得很厲害,所以在採集病史的時候要做到心裡有數,有時候他們表達也很誇張,而實際上病情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另外就是查體的時候,一些體征看不出來,因為他們太黑了,還有他們往往外分泌腺都很發達······

但醫生的工作強度和工作環境比起工兵、運輸,還有其他任務區的警衛部隊和步兵部隊那就算是比較輕鬆的了。所以我的維和感受主要是基於我的經歷來寫的,肯定有其他兄弟比我的經歷更精彩,比較賴比瑞亞目前並沒有嚴重的戰亂,跟馬里和南蘇丹不一樣,而且我也認識不少維和兄弟,在黎巴嫩的,在馬里的,在剛果的,在南蘇丹和達爾富爾的,所以每個人的體驗都不同。

我國目前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了,這是好事,走出去看看,跟外面交流多一些有利於我們思考更多問題,而且本來部隊能跟國外交流的機會就不多。維和八個月我感覺自己有很多時間去思考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體驗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對我自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每個人的體驗都不一樣,100維和人員,就有100種體驗。

-----------------------7.23更新----------------------

2014年10月19日

今天中午,我們營區的黑人保安隊長給了我兩顆這個東西,他說是這一種當地植物的果實,吃了可以make
me strong。我根據這個東西的形態瞬間聯想到了什麼,於是問他是不是make
me strong in the bed?他說是。他問我有沒有老婆或者女友,我說有,在中國,所以在這裡吃了沒用。但是我還是收下了這兩顆神奇的果實,根據我對解剖學的理解,我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男性的睾丸,表面的殼還有類似毛細血管的經絡,撥開以後露出白色的實質,質地硬,但帶一定柔韌性,表面不規則,類似睾丸裡面的精曲小管。後來我在網上查了下,這個東西叫「苦樂果」(Bitter kola)。當地人把這個東西當成偉哥食用,證明它是有一定作用的,否則不會代代相傳,口口相授,喜大普奔。


鑒於昨天呆萌的日報小編都找到了我,我才發現可能傳播範圍已經有點失控了,為了避免一些麻煩,還是對照片做一些處理吧。有知友非要留一張,我就不要臉得把第一張留下來吧,反正臉遮得也跟打碼差不多了…——————7.21第二次補充——————

真的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贊,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評論中看到一些朋友對南蘇丹局勢有疑問,我就再多說兩句。

首先普及下南蘇丹衝突的原因,這是去年我們掌握的情況,今年的最新情況還是去問問另一個答主嫩草,我倆是高中同學,他今年去的,可以說是正好接替我們,不過估計具體局勢也差不了多少。

南蘇丹這個國家的戰爭早在19世紀就已經埋下隱患了。1820年,埃及人最早進入蘇丹地區,管理範圍逐漸擴展至蘇丹南部地區。 1899年至1956年間,英國和埃及共同管理蘇丹地區。英國為了平衡殖民地內的各部落力量,給各部落設定了不同的面紋,就是在孩子出生時,在臉上刻上條紋,或者換牙後敲掉門牙,總之就是讓各個部落之間有著極為明顯的外貌痕迹,然後挑起各部落之間的仇恨,從而達到制衡各方力量的目的。(萬惡的資本主義呀,哼哼)

本來英國有意在1942年將烏干達北部和南蘇丹合併成為一個國家,但是最後未能實施。反而是在1947年的朱巴會議(Juba Conference)上將南蘇丹和北蘇丹統合為一個行政區。這也為之後的蘇丹內戰埋下了隱患。 1955年,蘇丹南、北方發生衝突,第一次蘇丹內戰爆發。1972年在埃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簽署了《阿迪斯阿貝巴協定》,給予南方有限度的自治權,內戰告以終結。 1983年,蘇丹當時的總統尼梅瑞(Jaafar Nimeiry)宣布在全國實施伊斯蘭律法(Sharia),這引起了以基督教為主南方人民的強烈不滿,於是,南蘇丹各個部落暫時放下仇恨,為了同一個信仰,反了丫的。南方反抗軍「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開始對抗政府,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2005年1月9日,南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結束長達21年的內戰。協定賦予南方自治權,成立南蘇丹過渡政府。 2011年1月9日,南蘇丹全民公投,98.83%支持獨立。半年後的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獨立。

既然獨立了,結果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各個民族部落之間一個多世紀來積攢的仇恨重新被激起(怎麼有種魔獸世界的即視感)。這個時候南蘇丹境內兩個勢力最龐大的民族(部落)優先發動戰爭。以總統基爾代表的丁卡族組建政府軍對陣副總統馬沙爾代表的努爾族組建的反政府軍。戰爭就此展開。

記得12年去維和的前輩們說,當時總統副總統還一起接見了各國維和部隊的commander,沒想到一年以後倆人就幹起來了……

接下來講講維和部隊和聯合國人員在南蘇丹的處境,總體來說不管政府軍還是反政府軍都不會找聯合國的茬,但也有例外。比如去年的這個新聞http://news.sina.cn/gj/2014-08-27/detail-icfkptvx3273882.d.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聯合國的一架米8直升機被擊落。

這個直升機的駕駛員我還碰巧認識,一起執行過幾次任務,是個特別漂亮的俄羅斯妹子。很遺憾沒有留下她的照片,而且她的名字太長直到她遇難我都沒記住。她也算是我身邊第一個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友 ,她的離去也給了我不小的衝擊。

由於當地武裝的照片我已經放在後面了,而我們的裝備因為保密的原因不能給大家具體展示,只放一張細節圖吧。

呃,真的不是來裝嗶,這是我一次執行完任務返回營區後戰友隨手拍的,我覺得比較nice就留了下來,至於角標是因為當時國內的一個基友在玩戰地,我發給他刺激他的。言歸正傳,各國的維和部隊都配備了裝甲車等重型武器,所以當地的武裝力量也不會輕易來找麻煩,因為他們雖然也有少量的裝甲,但是主體還是輕武器。

維和的好處除了人生中多了一段不一樣的經歷外,還有就是每人都能得到聯合國頒發的勳章,就是這個

呃,真的不是徵婚,因為這個和平榮譽勳章現在在我爸媽手裡,我也只存了這一張照片,大家將就一下。我的這枚勳章不如那位軍醫答主的含金量大,畢竟醫療人員比我們這些維和軍人為和平作出的貢獻更大。最後給大家介紹下南蘇丹的基礎設施,除了首都朱巴以外,其他地方的基礎設施可以用百廢待興,滿目瘡痍來描述。給大家貼兩張張機場的圖。

直升機就不說了,連國際航班的大型客機也是在這種土渣子路上起飛降落的,大家可以腦補一下我們在飛機上那種要死的心情。

其實南蘇丹也有富人,富人也經常來我們聯合國營區玩,比如下面這張開趴的圖

好吧,晚上跟非洲人合影實在是魔性得很…

——————正文——————————

貼幾篇去年維和寫的日記吧…

2014年3月29日

今天被踢出機關派到外點幹活。一路坐著小皮卡,感受著北緯7度的強烈陽光,兜著39度5的風,收音機里典型的非洲民謠,身邊一輛輛荷槍實彈的蘇人解皮卡開著雙閃呼嘯而過,這種感覺太他媽爽了。中午在一棵芒果樹下休息,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黑人小孩來要吃的,我剛準備分他點乾糧,被身邊的兄弟制止了,順著他指的方向,我看到路對面樹下十來個小孩,等著大眼睛看著這裡。那哥們說:「你要給一個,其他都會過來跟你要,你不給他們就會攔車隊,兄弟們帶的乾糧又不多,所以排長,還是算了吧。」我看著那幫孩子,突然沒了胃口。我收起乾糧,向旁邊果農走去,我把隨身的花露水給了他「May I taste your mango?」他看了看我的六神,點頭說:「Yap,you are free.」我就上樹敲了十來個,背著領導偷偷分給那幫孩子,小傢伙們高興壞了,拉著我不讓走,還要,我拉了槍栓,他們作鳥獸散。我突然覺得人生真他媽操蛋,不過小孩們在吃芒果時笑的可真甜。下午返營時,經過一片空地,一群小孩在踢球,鬧得塵土飛揚,旁邊是啃地的牛群,夕陽溫暖如初,把這幅畫面點綴成了暖色調,那一幕使我久久不能釋懷,我戴上了墨鏡,嗯,眼睛裡進了沙。

2014年4月5日

參加當地大學畢業典禮之前,我以為就是個俗套的儀式,自己也就是個醬油。可是當MJ的那首we are the world被一台老舊的音響回蕩在校園上空時,我漸漸覺得這不是一個一般的畢業典禮。當副州長和維和部隊指揮官為畢業學生授發畢業證書時,學生們都是眼角掛著淚的,下來時,家人們都在主席台下拿著花環守候,大笑,尖叫,相擁而泣。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破碎的國家,知識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奢侈。整個瓦烏市,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只有一百人不到,能從大學畢業,意味著他就是整個國家的希望。我一直以為,在這個國家,大多數孩子,如果能夠活著長大,或許他們會拿起槍,像他們的父輩一樣,為衝突繼續添上一梭子子彈。但是今天的這個場景讓我對這個國家充滿希望。期間,畢業生代表為大家獻歌,伴隨著Mariah Carey的hero響起時,那位學生眼淚瞬間決堤,「I can be your hero,baby」我聽見了他的心聲,或許是成為家人的hero,抑或是國家的hero,無論如何,心存希望總是一件讓人感動的事。

人群中經常能看到背著舊書包,穿著破衣服的學生,可是從他們眼中我能清晰地看到,有一種東西,是旁邊那些拿著AK的士兵所沒有的,它叫作文明。南蘇丹是個美麗的國家,藍天白雲紅土綠樹,還有黑人,這個國家的孩子很可愛,他們在夕陽下奔跑的畫面讓人陶醉,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很善良,只要他家的芒果熟了,你對他say hi他就會請你一起品嘗,在這樣一個國家,不應該只有蠻荒和血腥,不應該只有傷痛和流淚。畢業典禮快結束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穿著舊西裝的小孩,眼睛裡滿是嚮往。我跟他聊天,他說,這是他哥哥的衣服,他哥哥就在台上。他還說,他將來也要讀大學,像他哥哥一樣。

2014年4月7日

今天戰區司令部開party,在瓦烏市中心的一家酒吧,領導受邀,作為小弟我也有幸參加。場地旁邊有一群蘇人解士兵,有個拿火統的很好客,他的口頭禪是「you know?」我就跟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起來,我問他你們不是跟反政府幹得火熱嘛,還有功夫來喝酒,很會享受生活呦。他說周末都是這樣啊,我們只在工作日開戰,周末大家都要休息,誰閑得沒事天天打啊,唉你造么,我們還算辛苦的,那些條子更爽,他們白天去警局工作,晚上下班拿著傢伙出去搶劫,名利雙收你造嘛,我都後悔當年沒去幹警察。我聽完以後真想拿我的紅圈呼他的逼臉啊!我去你妹的!你們國家這麼窮這麼亂,你們這些當兵的還這麼會享受生活啊!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啊,娛樂至上嘛?爽一把就死嘛?打仗還分他媽噠周末和工作日啊!拜託你們認真一點好不好,你們這樣讓我們維和部隊很難做啊,我們大老遠跑過來,每天搞得緊張兮兮的,你丫倒好,還沒事來酒吧喝個小酒,是不是周末在酒吧碰到反政府的敵人還要劃兩拳先啊,拜託這是打仗啊,求你們不要再耍我們了好么…你們軍隊打著仗還能平時上下班周末有雙休,你讓我們解放軍知道了會哭好幾宿的好么!還有你們這些蘇丹條子啊,怪不得你們國家治安差啊,你們他媽噠已經不是警匪勾結這種調調了,你們他媽噠警匪共體啊,這種情況你還要警察干毛啊,還特么在市中心修個Wau central prison干毛啊,那麼大個監獄修在市中心其實是你們條子的王府井吧?!求你們趕緊取消警察這個機制吧,反正你們人人有傢伙,不如就上街互射好了,說不定還能爆裝備,爆金條,爆坐騎啊…紅名了就去紅名村裡燒燒點卡,幾個小時後就又是一條好漢啊!!!條子這個職業雖然黑,可是也經不起你們這樣糟蹋啊…別鬧了好么,求你們了,你們這種行為是在打潘基文的臉啊!你們這麼和諧弄的我們聯合國很難堪啊,是不是我們解放軍出一個團趕著周末的時候就能解放你們南蘇丹啊。拜託,你們逼格這麼高,我給你們這個國家跪了,槽點太多實在不好吐啊!求你們看在真主安拉的份上放過我吧!!

2014年4月24日

第二輪內戰開始…此次內戰出現了一支神秘部隊,目擊者稱像是北蘇的「恐怖民兵」部隊,這隻部隊說是民兵,實際上是一支特種部隊,原來是由北蘇奴隸兒童培養起來的戰爭機器,有點像斯巴達克斯,他們每人一匹駱駝,配備輕武器及火箭筒,遊走於沙漠和沼澤之中,神出鬼沒,慣用手法是,突然襲擊,衝擊側翼,分割包圍,攻克屠殺,不留活口,然後搶走敵人所有輜重,然後消失。由於作戰手段太過殘暴,一直未被編入正規軍。而且這次叛軍的戰略戰術也更高一籌,不象上次那樣打陣地戰,拉鋸戰,而是先攻油田,等到城內守軍出來支援油田時再圍點打援,聲東擊西,伏擊掉援軍後直接攻城,兩天之內幹掉政府軍500多人,同時控制軍事重鎮本提烏。這麼老道的戰術運用是那些部落首領能掌握的么?難道是去年維和部隊送給部落長老的那本阿拉伯語版孫子兵法起了作用?還是另有隱情,不得而知啊…本提烏是聯合州首府,貫穿東西南北四條要道,周圍都是沼澤,戰略位置猶如唐時潼關。現在叛軍有兩個選擇,一是南下打到博爾,救出難民營里的努爾族兄弟,二是西進進攻瓦烏,屠殺丁卡族老窩,是愛是恨?是援救還是毀滅?這就要看叛軍的抉擇了…如果選第二條路,我們就該轉入戰地模式了…

2014年4月27日

夜裡,我還在回顧95版神鵰,念在是周末,放鬆一下。奈何95神鵰確實經典,李若彤版小龍女驚為天人,一看錶,已是凌晨3點,剛上床躺下,忽而營區內犬吠四起,大驚,連忙起身。而後忽聞東南方槍聲交錯,心說不好,那是鎮守瓦烏市的南蘇丹第五師的營區方向。隨後對講機里傳來匆忙警報,要求緊急集合,戰鬥著裝,領槍領彈,登上戰車待命。半小時後通聯得知,第五師大批努爾族士兵叛變,發生火拚,並向東北方向逃竄,沒錯,那正是反政府軍所在地。照這個情況,第五師堪憂,瓦烏市堪憂,再下去我們就該撤離了。現在是凌晨5點,一夜未眠,哎,不該看神鵰的。

2014年4月29日

自從4月27日槍擊事件後,越來越多的難民聚集到UN城邊尋求庇護,情況一度失控。於是,司令部作出了一個極度錯誤的決定,讓難民進城。27日第一批難民進城,只有70多人,中國和蒙古分隊緊急開設難民營。27日傍晚營區東南再次發生交火,第二天難民人數增至170多人。而瓦烏市全城戒嚴,我維和部隊給養水源全部中斷。今天,難民人數激增至500人,看著營區里黑壓壓的人群,我有種無力感。大人們在給養車前爭搶食物,孩子們在卡車下嬉戲打鬧。前幾天博爾難民營剛遭到政府軍屠殺,為了避免類似事件,我們不得不每天戰鬥著裝。難民的指數增長,意味著疾病流行,給養匱乏,甚至衝突流血的發生…馬上到五一了,這為數不多的聯合國承認的節假日,註定又無法平靜度過…

2014年7月4日

今天去難民營晃了一圈,難民營已經步入正軌了,學校,小操場也都修建啟用了。大人們洗衣做飯,孩子們或讀書學習,或嬉戲打鬧。其實聯合國在我此前的二十多年裡影響甚微,我甚至用把它和抗美援朝時的聯合國軍揉在一起,覺得這不過是美帝垂簾聽政,控制全球的工具而已。可當我以一名聯合國人員的身份為這些掙扎在生死線旁的人真正做了些什麼後,我才知道人類真的是有良知有信仰的。記得期間一個小傢伙找我握手,旁邊的軍醫給我說:「別碰他,可能有病。」我突然覺得很無力,很現實。小傢伙彷彿也明白似的,就把手背到後面,對著我笑,我趕緊端起相機把這一幕記下。我從他的眼神里看不到任何複雜的東西,而我們這群人心裡卻有著各種不同的情緒—同情,可憐,甚至是鄙視,嫌棄,我甚至看到別國的維和軍人手裡拿著花生像逗狗一樣逗那些黑人小孩,而孩子們回饋給他們的笑容卻純凈如初。那一刻,我覺得那些仰望著的純真的眼神就像上帝一樣在俯瞰我們這些無知而卑微的人們。誰說人生而平等,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平等這東西,但是,誰高貴,誰低賤,卻也不是武力,財力,資源等外在物質決定的,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態度就分出高低了。也可能有人覺得我裝逼,說得太虛了,不實在,可是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實在的是枷鎖,飄渺的是靈魂。

2014年11月19日

過渡營第三天,馬上就要離開了。在這裡看到許多的「友鄰」部隊,幾天的短暫接觸,有了一些感觸。首先是日本。我一直對日本軍隊有著不一樣的感情,這隻軍隊六十年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虐了大半個中國的虎狼之師,在我心裡我一直把這隻部隊當成第一強敵,又恨又敬。在瓦烏這八個月都沒有接觸到日本軍,而在首都朱巴,由於日本軍營就在過渡營邊上,我專門對這支部隊提高了關注度。首先,日本軍紀律意識十分突出。日本哨兵時刻巡邏巡視,不間斷,別國的一般都是抱著槍找個地方曬太陽的節奏。其次是外出執行任務人員執行任務期間絕不開小差。整個過渡營的用水都是日本軍隊保障,每天日本送水士兵都是到這裡給水罐灌滿水,開著車就走,絕不耽誤時間。但是,接觸中感覺日本軍人的戰鬥力跟想像中的一點也不一樣了,總的來說,就是一點也不凶了…一是許多士兵竟然都是留著長發,這讓我特別不能接受,看著就像職業白領一樣,資料片里那種留著板寸,頭上綁著必勝布條,敢開著「零式」撞美軍航空母艦的形象一點也沒有了…而且中途遇到個日本女軍人,盤著頭髮,帶著工作帽,化著淡妝,皮膚白的刺眼,帶著洗碗用的橡膠手套給水罐車灌水,完全家庭主婦的形象,期間我專門過去對她說「啊哩噶多」,她竟然高興得差點把管子扔到地上,水濺了一身,我尼瑪,天然呆啊…這尼瑪是軍人么?二是士兵普遍消瘦,請自行腦補關穀神奇。總之,接觸的日本軍人,男性,羞澀,瘦弱,不懂英語,女性,呆萌,嬌柔,不懂英語…估計也是由於幾十年無戰事的緣故吧,大日本帝國皇軍也淪落為一支生活的部隊,管理的部隊,封閉的部隊。大失所望。再說韓國,低齡化啊,全尼瑪小孩啊,目測都不超過20,白白凈凈小鮮肉,還學大人抽煙,穿個大褲衩跟高中生似的,腿比我媳婦腿都白…帶著高濕濕一樣的紅框眼鏡,看著渾身上下都是軟的…差評!其他印度,尼泊爾等一些三流國家就不說了,總之就是三流。特別提一下,蒙古,和老毛子太像了,高大威猛,很有氣勢,平時訓練抓得也很緊,戰鬥力不是很清楚,但是態度一直很端正。日韓部隊有可能在隱藏實力也說不定,特別是日本,在我印象中一直是虎狼之師啊,現在怎麼看怎麼是綿羊,大失所望。這馬上要回去了,希望以後有機會再進一步了解,不過目測希望不大了,除非開戰。唉,不開心…

私人日記,僅供參考,未經本人同意嚴禁轉載…謝謝

——————2015.7.21修改——————

鑒於有兄弟說想看圖,我就再貼幾張圖,先來風土人情的。

所在的南蘇丹第二大城市——瓦烏,米8上拍的。

南蘇丹的一些風景。

各國維和軍人。

印度維和部隊。

當地學生。

聯合國日和平遊行。

cc×v非洲分部的記者。

肯亞民族服飾。

聯合國營區附近的酒吧(圖為去年世界盃期間)

伙食(沒有蔬菜,全靠自己種)

養的兩個小寵物(走的時候刺蝟死了,變色龍放了)

抓到的一條黑曼巴,劇毒蛇,出動了一個班才抓到。

修建難民營。

我們教難民小孩畫畫。

難民營學校課堂。

最後來一張偷拍的當地的武裝。

好怕被查水表,所以禁止轉載,謝謝。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沒有當過維和士兵,

但有幸曾是維和行動部總部的一員,

研究過一些維和部隊的派遣決策,

也知道與維和前線同事的視頻會議被炸彈切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所以,也許我能提供一個間接的角度。

謝邀。

有人問我,維和部隊苦逼么?

我說:兄弟,維持和平唉,

說白了,倆人打架被勸開了,

然後勸架的人走了,

派你當個人肉的牆站在倆人中間。

責任重大吧?

那麼,現在這倆打架的,

一邊是剛丟了首都但還有幾萬人的政府軍,

一邊是打了雞血一樣的幾萬反政府軍,

雖然簽了停戰協議,

但半夜還互相仍倆大導彈小火箭的,

你一個一千人的維和部隊站中間,

還要監督人家解除武裝,保護平民,組織大選...

你說苦逼么?

非常苦逼。

有人問我,做維和士兵糟心么?

維和行動的一個核心原則是,

「除非出於自衛和捍衛職責,不得使用武力」。

什麼意思?

你得到消息,

反政府軍的一小撮分支部隊,

在幾百公里外屠殺了上百平民,

(是的,我沒有誇張,

你以為在政府失控,炮火連天,

種族仇恨有幾十年歷史的地方

屠殺平民這個詞很誇張么?)

你說我作為保護平民的國際武裝力量,

除了去保護那些倖存的平民之外,

真想過去把那幫垃圾突突了為民除害,

對不起,

絕!不!可!以!

即使有一天你真的被襲擊了,

什麼時候能拿起武器還擊,

也要看情況。(你說神馬??!!)

因為維和人員由會員國自願提供並資助,

維和部隊只向聯合國負責,

但不對聯合國效忠,

換句話說

部隊需要完全遵守派遣國政府的約束。

所以,如果你是某些神奇的歐洲國家派駐的維和士兵,

恭喜你,

有可能你得到的指示,

是只有在遭到襲擊並且出現傷亡的情況下,

才能打回去。

你說糟心么?

極其糟心。

也有人問我,維和行動危險么?

同學,人家聯合國自己都說了,

「維和行動幾乎總是發生在自然和政治條件最為惡劣的環境中」。

所以,

人家雙方又吵起來的時候你可能被誤傷,

人家看你不順眼的時候你也可能被伏擊,

好不容易人家都喜歡你的時候嘛,

你也可能遇到廣袤非洲土地上的埃博拉。

這樣的中獎概率,

可比在北京搖到車號高多了。

你說危險么?

危險起來,十分危險。

所以,我們只看到帥氣的藍色貝雷帽,

然而很多時候,

尤其對每個地區首批進駐的維和部隊來說,

這是一個要靠腎上腺素撐下來的事業。

但就是這樣一份事業,

它苦逼,它糟心,它危險,

也有人說它不作為,

還有人說它有醜聞。

可是應對衝突,或是收拾殘局,

這些別人沒有能力或是沒有意願去做的事情,

這些永遠不能保證一定成功的事情,

總要有人去做。

過去的六十多年,

已經有69個維和行動部署,

幾十萬軍事人員參與,

三千多名維和人員犧牲。

這樣的死亡率,

要比過去幾十年最嚴重流行病的死亡率

還要高上一百倍。

但大家依然在前赴後繼地,

認真地做著這件事,

我們中國派遣的維和人員總數,

也已經超過了三萬人次,

妥妥地以身作則。

就是因為這樣一份事業,

雖然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光鮮,

卻可能真的比你我想像的神聖。

只有你真切地看到參與其中的那一個個可愛的人,

才能體會,當我終於有機會觸摸到那藍色頭盔的時候,

眼淚就那麼不講理地落下的感受。

我的心愿很簡單,

只願駐紮在外的維和勇士們,

安好。


給大家放一篇我的師兄,中國第二支駐賴比瑞亞維和警察防暴隊聯絡官辛越寫的家書。好久沒有這樣樸實感人的書信,我看了之後眼淚直打轉,也希望各位能夠認真讀完,他們的行動不僅是責任和榮譽,也關乎愛與正義。

—————————————————————

《一名中國維和警察的兩封家書》

辛越,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教員,現為中國第二支駐賴比瑞亞維和警察防暴隊聯絡官。

2014年6月赴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專業、高效、出色的完成了各項維和任務,受到聯合國嘉獎,並榮獲和平勳章,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

然而,榮譽的背後是對愛人的愧疚和對孩子的虧欠。參加培訓前,妻子已身懷六甲,沒能在身邊照料;到達任務區後的第二個月,孩子出生,也沒能在身邊陪伴……有很多話,他想對他們說……

————————————————————

《家書一:親愛的,生日快樂》

親愛的,今天是你26歲的生日,道一句快樂,所有愧疚,虧欠,心疼和不舍凝在心頭,欲說還休。

娶到你,是我的福氣。

回想起來,我們的婚姻很幸福,卻又不乏艱辛和考驗。你畢業離家到西藏邊防總隊報道的那天,恰好是維和中心聯合國維和警察教官甄選培訓班的開班典禮,作為既是工作人員又是參訓學員的我,左思右想也沒能把你送上機場,凌晨四點鐘我在荒無一人的大街上看著送你的汽車悄然離去,我有點兒不爭氣地輕彈了一陣眼淚,然後默默地擦拭乾凈,回到崗位,愧疚滿腹滿心不得舒展,但又不得不強作歡顏。因為我知道參加這次培訓和考核,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代表了中國警察,代表了他們背後的那份光榮而偉大的維和事業。三天後,當我把順利通過苛刻的聯合國甄選考官結業考核的消息告訴你時,你在電話那頭甜甜的笑了。你說,親愛的,真棒。也是那一天,在我再三的追問之下,我才知道,那三天,你一直在說的一切都好的背後,是你一直通過不停的吸氧和卧床在跟高原反應做鬥爭,是你醬紫的嘴唇和慘白的臉蛋和作為維和警察家屬榮耀背後的艱辛。

當時,我對自己講,我一定要給你幸福。

我們的結婚證領在美麗的雪域高原,一位叫做卓瑪的藏族大媽見證了我們的愛情,也得到了法律和國家的保護和證明。短暫的見面我們只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你帶著我走在對你也十分陌生的八一鎮的大街上,我們手牽著手,憧憬著不久以後溫馨美好的未來。

然而,當我們愛情的結晶在你肚子里成長孕育,生根發芽,正準備騰空出世的時候,我卻離開了你遠赴非洲執行維和任務。你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提前申請產假,為的是讓這個降生在這個世界暫時見不到父親的孩子更多地跟父親接觸和親近。雖然你有不舍,有擔心,有挂念,有哽咽,但自始至終,你都一直默默地把內心那份真實的不情願化作表面上的堅強和獨立,化作臨行前挺著大肚子為我準備衣物的平靜與井井有條。臨行前那天,我們用僅有的半天休息時間做了我在你身邊的最後一次圍產期檢查,我們匆匆忙忙地照了孕婦照。臨走前一晚,當臨時接到通知原定推遲的行程按照原計劃執行時,你笑著說,老公,多好,你出發之前還陪我照完了孕婦照。那晚,你拉著我的手,說,明天,我們都不許哭。

可是臨行前你還是哭了,哭得有點兒狼狽和不顧形象,我說過不要送,因為我知道送行的人是最辛苦的,離開的人在新的環境中有時都無暇傷感,可留下的人卻更容易觸景生情,留在悲傷的情緒和味道中不得自拔。可你還是堅持挺著大肚子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不停地招著手,不停地望著汽車離開的方向大聲地說著再見。你甚至都未必知道你的男人坐在哪輛大巴的哪個位置,你只是在那個陰雨綿綿的午後,沖著所有大巴開去的方向,默默地念著珍重,自己安慰自己說,他,不過是出了一趟差,這個差,要去八個月。

寫到這裡,我居然有點兒哽咽了。

親愛的,此時此地,我不能親手送你任何禮物。我只能懇求看到這篇日記的大家,幫我一起祝福這位維和警察的偉大愛人,祝願這個堅強可愛還有點兒沒長大孩子氣的媽媽生日快樂。

生日快樂,你必須快樂,你必須陪著我們的小辛齊小simba一起健康幸福地成長,你要告訴他,他的爸爸為了大家暫時離開了小家。

等到春花爛漫的春天,他的爸爸,你的老公,就會回家。

老婆,我愛你。無盡。

欠你的,老公加倍奉還。

—————————————————————

《家書二:寶貝,爸爸愛你》

兒子,你好。我是你素未謀面的爸爸。

自你出生至今,五個月的時光,之於你或許就是媽媽溫暖的懷抱,是姥姥奶奶沒日沒夜的噓寒問暖和寵愛,是頭頂上不停在閃閃亮亮沖你眨眼睛的小海馬,是陽台上那朵總也夠不到的太陽花。新鮮,是你這段時間的主題詞,這個世界在用他的方式來歡迎你,接納你,或許將來還會改變你和歷練你。但是無論如何,請記得達而不驕敗而不餒,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和最忠誠的粉絲。而這五個月之於爸爸,滿心的都是無盡的對你和媽媽的思念和牽掛,一有閑暇爸爸就會舉著手機站在防暴隊營區的集裝箱頂,希冀天上飄來的信號讓爸爸看到媽媽發來的頑皮或者乖巧的照片,看到你陽光般溫暖的笑容,爸爸心中所有睏倦和疲憊都一掃而空,爸爸有了更多地勇氣和熱情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里。

從你出生那天,爸爸就答應媽媽,作為不在身邊的補償,要給你寫一封信,儘管你可能還要很久才能讀懂爸爸信里所說的內容,但是我相信,等你能夠讀懂的那天,你不會因為爸爸在你出生時候的短暫離開有任何的埋怨,相反,你會為你的爸爸選擇為了祖國的榮譽和人民的寄託到非洲這片熱土幫助更多更加需要爸爸幫助的人們而感到加倍自豪。接下來,爸爸想跟你說幾句話。

首先,爸爸要感謝你。感謝你這個上天派給我和媽媽的小精靈用甜美的笑容和獨特的語言陪媽媽渡過了這難熬的五個月。每天聽到你充滿活力的咿咿呀呀,爸爸就有了加倍努力的無盡動力。爸爸要感謝你,是你乾淨、清澈的眼睛給了爸爸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爸爸能夠平靜地面對任務區的各種挑戰,跟防暴隊的叔叔阿姨們一道勇往無前,披荊斬棘。

其次,爸爸要說對不起。在你呱呱落地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爸爸沒能陪在你和媽媽的身邊,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爸爸沒能在你的第一道視線里出現,錯過你成長的第一個階段,是爸爸此生終將難以彌補的遺憾。爸爸一直答應給你起個與眾不同的乳名,但是因為工作一直太忙,直到落筆的今天,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媽媽和爸爸都對你有著不統一的稱呼。對此,爸爸只能跟你說,寶貝,對不起。

再次,爸爸想跟你講講爸爸這次參加的維和任務。你可能會問,爸爸,你為什麼要參加維和呢?爸爸是一名軍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軍人的天職,只要組織有需要,爸爸必須責無旁貸地沖在前,做在前;爸爸還是一名警察,扶危濟困,危難之處顯身手是爸爸的職責,而在西非這片浩瀚的大草原上,有這麼一群人需要爸爸和爸爸所在的這個光榮的團隊用我們先進的警務理念、過硬的警務素養和無私地慷慨幫助來維護他們家園的安寧和穩定,教他們怎麼才能更好地建設和管理他們自己的家園;爸爸又是一名教員,肩負著國家所有維和警察和防暴隊的培訓任務,為了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職責,爸爸必須到維和的第一線去積累充足的戰地工作經歷,搜集一手的戰地資料和培訓素材,了解聯合國系統的運轉體系和架構模式,了解一線隊員的疾苦和真實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那些跟爸爸懷揣同樣維和夢想的叔叔阿姨們順利代表國家來到這些世界上最需要幫助的國家和地區,用他們的愛和溫暖,融化這裡那些太需要呵護和幫助的同樣單純無瑕的幼小心靈。

在這裡,爸爸真正切身感受到綉在胸前的五星紅旗帶來的無限榮光和無比自豪,在對比中,爸爸也深刻感受到你跟媽媽在祖國的懷抱下享受著安寧祥和的環境的來之不易。所以,爸爸雖然有遺憾、有困難,雖然對你和媽媽有虧欠,有思念,但爸爸卻不會後悔,爸爸要讓你知道,你的爸爸在那段沒有陪在你身邊的日子裡,代表著我們的祖國,為這世界的和平和繁榮昌盛,奉獻過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希望你要常懷知足和感恩之情,在祖國需要你的時候,也能勇敢的站出來,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屬於你自己的濃墨重彩。

最後,爸爸要你堅強,因為再過十幾天,媽媽就要結束假期回到青藏高原肩負起她作為一名邊防警官的職責了。你可能要不得不提前斷奶,可能要一段時間見不到媽媽,甚至會每天哭的稀里嘩啦。但是爸爸想說,作為家裡的小男子漢,你要堅強,勇敢,爸爸任務結束就回到你的身邊,陪著你咱們一家人一起去渡過這個人生中的小難關。

兒子,爸爸媽媽愛你,無盡。

欠你的,請讓我們用一輩子去償還。

———————————————————

最後來兩張照片,一家三口


[多圖預警] 講講我爸在危險地區維和十多年裡的事情

首先回答下題主的兩個問題:

中國維和部隊成員大多數出自國內的軍隊和警察隊伍, 大體是維和軍人和維和警察. 軍隊每個軍區都可能會被分配到維和任務. 早期中國派出主要是維和警察, 人數也不少 分布國家很多. 在廊坊還有維和培訓中心. 所以想當維和部隊的成員你必須是軍人或者警察, 對外語有一定的要求.

-----------------------------------------------------------------------------------------

大約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得知了我爸要再次出國常駐工作, 因為從小父母就因為工作原因不在身邊, 所以當時並不覺得是什麼很大的事情, 只是記得出發前的準備工作與以往相比繁瑣了很多.只記得"莫名其妙"的開始採購一些戶外用品, 睡袋, 帳篷還有各種野外生存用品. 那時候自己還小, 只是覺得這些東西很高端很酷. 到後來才知道他是要去阿富汗. 我當時對阿富汗的幾乎沒有任何概念, 也許只有窮, 很遠, 很熱之類的猜測. 也並不清楚他到底是去做什麼的. 只是單純覺得UN這個名頭很響亮, 這個機構很有權利, 似乎比任何國家都要龐大可以支配一切. 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他是去做維和工作.

與之前答案裡面幾位維和部隊的答主不同, 他並不是屬於維和部隊而是屬於當地UN維和的民事工作. 我的理解是這是一個框架下的兩個體系, 一個是軍事部分, 一個是民事部分. 民事部分的僱員屬於維和部隊的保護對象. 如果按照他自己的原話來說的話, 那就是"當地如果出現了什麼紛爭和動亂, 就把這幾個軍閥(跟他們都是朋友)請來辦公室談判解決問題, 尋找一個解決辦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民生事務, 比如援助物資, 修建基本設施等等. 初到阿富汗, 因為還處於戰爭狀態. 他們的團隊都是住在野外的帳篷里, 晚上能聽到天上各種划過的零星槍炮聲音. 直到五六年之後條件開始好起來, 住進了屬於維和團自己的帶院子小樓, 甚至還有個游泳池可供鍛煉, 僱員的生活相對比較單調其實緊緊局限在那個院子中. 出門都是公務事宜需要做白色的UN車才敢出去.

關於在阿富汗當地都發生了一些什麼, 他並沒跟我提及多少. 大概完整講述的只有這麼一件事情. 某次他回國內休假, 神神秘秘又一臉炫耀的拿出一個炭黑色的東西. 接過一看才知道是個掛在牆上的時鐘, 不同與一般的時鐘, 我手中的那個外沿的塑料邊框早已扭曲變形成了一片波浪狀的黑塑料. 表面覆蓋了一層炭黑的塵土. 也就是以這個東西為引子, 我第一次聽到了他講發生在那邊的事情.

某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一群憤怒的當地民眾叫囂著把他們的辦公小樓給圍了起來, 起因疑似是當地的一些糾紛, 民眾試圖把怒火撒到了UN的身上. (此處多說一句:其實本身當地民眾和一些武裝組織對於UN是持友善態度的, 因為UN來了之後都是在做一些改善當地狀況的事物, 所以一般的襲擊都不針對UN. 但是因為局勢問題UN也偶爾會被牽連誤傷.) 可以預見的是人就是越聚越多, 而且開始出現暴力性活動. 扔向小樓的石頭幾乎消滅了所有窗上的玻璃. 阻擋這群人和這些UN官員的基本上只有院牆和一道鐵質柵欄院門. 平日負責辦公樓安全的是幾個當地僱員, 與其說是安保人員更不如說是看大門的. (在阿富汗這種情況下UN機構就比較尷尬, 因為戰爭狀態中並沒有UN的維和部隊, 所以安全問題基本上屬於求人的狀態, 出事情只能請求附近的美帝和他的小夥伴們來幫忙. 所以理論上來說要是美帝和小夥伴不願意管這些人的話,UN根本沒有部隊可以調動.) 當時那種情景基本上可以肯定會變成打砸搶燒的活動, 這種鐵柵欄門是無法阻擋他們的. 當時情況也確實是急的不行, 瀰漫著那種被人包圍的緊張感. 根據我爸的口述就是當時他什麼都來不及想就拿起衛星電話開始帶人往地下室跑, 心想我不能讓我手下這十幾號人原地呆著等待暴亂襲擊, 於是沖正在搖門的人喊你們只要不傷人想拿什麼拿什麼. 人員的安全是當時需要最先考慮的.

圖裡是要離開阿富汗時和一些當地後勤僱員的合影

根據他的口述當時在封閉的地下室裡面衛星電話打給了美軍請求援助, 從聲音上判斷院子的鐵門是已經被騷亂的人群推倒了. 除了叫喊和嘈雜的聲音他們對現在外面的情況一無所知. 之後等待美軍來救援. 他們在那個地下室里等了到底多久並沒有被提及, 他也並沒有描述當時地下室中的氣氛. 我猜想那註定是段忐忑難熬的時光. 當時十幾歲的我只能靠一些戰爭大片的鏡頭來腦補當時的情況.

當他們走出地下室的時候, 整個辦公小樓除了滿地的雜物之外已經被洗劫一空. 暴亂的人還放火點燃了辦公室, 他們跑去查看小樓一半的區域已經過火. 他辦公室掛在牆上的表被他從地上撿起帶走. 而這棟小樓已經沒有救火的必要, 只能任憑它肆意燃燒. 事情的最後以美軍派來直升機載著整個辦公室的人員撤離.

在北京的家裡, 他一邊拿著那個焦黑的鐘一邊給我講述這段經歷. 表情, 語氣中充斥著自豪. 就像一位老兵在向自己的兒子炫耀一件戰利品一般, 而我卻只能用一些好萊塢電影的影像來腦部當時發生的事情. 聽著他用輕鬆興奮的口吻來講述這段故事, 當時十幾歲的我卻無法再感知到這份工作炫酷的部分, 而是看著他心裡泛出了無限的酸楚.

------------------------------------------------------------------------------------

他已經在危險區域從事維和工作十幾個年頭, 涉足過阿富汗, 蘇丹(南北獨立前), 黎巴嫩和南蘇丹這些動不動就上新聞的非和平國家. 而現在此時此刻還工作在南蘇丹那片土地上.

上一些南蘇丹當地的照片, 都是他傳到社交網路的貼出來應該沒問題.

南蘇丹當地燈桿上的禿鸛.

當地民眾在領取救援物資

當地部落的孩子們

繳獲的各種槍支..................一場局部戰爭是夠了

UN的直升機 很多地方基本上只能靠直升機出行

唯一的亞洲面孔

蘇丹當地的非盟國家的維和士兵 目測是尚比亞

和當地的一些維和警察合影 來自多個不同國家 能看見好多個中國的維和警察

來自中國的維和警察們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回答, 簡單文筆不佳就簡單敘述了. 要是有時間可以更新講講後來在南蘇丹坐著直升機追蹤當地部落徒步遠征打群架還有去駐紮當地的中國維和工兵營地吃飯的事.

圖片來自網路和平來之不易. 今年中國向南蘇丹派了作戰維和部隊, 和他處在同一國家, 希望他們都健康平安歸來.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嘚瑟一下 最近真是忙得刷存在感的時間都沒有了


在剛果金的工兵漂過!一景一情如昨日重現!唯一的遺憾沒去過其首都!


我單位有外派的財務、後勤、技術、醫療等人員,我只能告訴你,他們最大的共同特點是:回來以後更愛國了!更熱愛和平了!對一切企圖分裂國土的行為和個人深惡痛絕!有同事給我描繪過在戰爭和內亂中,失去父母庇護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的遭遇,真的悲涼。能怪誰呢?國家都四分五裂了,人命賤如草啊。


這其中一個我哥,06年去蘇丹瓦烏的

我體驗不了維和部隊官兵,我只能體驗維和部隊官兵他弟。

他不讓我透露哪個部隊的,不讓我說他去幹嘛的(尷尬臉,去維和的唄),不讓我上圖片,他跟我說存照片的優盤壞了,就給了我這張,我就只能馬賽克一下發這個了,那時候還穿民工服。

他去之前還挺白凈,回來的時候是光頭,皮膚是深棕色的。他說那邊的確挺危險,晚上睡覺兩個人睡一起,防彈衣床頭床尾掛一個。他說那邊小孩挺可憐的,他給了他們好多餅乾和糖。

那時候,我挺擔心他,也挺因他驕傲的,我身邊小夥伴沒有一個不知道我有一個在維和部隊的哥的(神氣的表情)。


今天單位做八一選題,在內容平台里找到了「中國維護行動」這個系列片,三集,每集30分鐘。

片子介紹如下:

本片導演尚昌儀率領攝製組先後9次,深入6個國家7個維和任務區,包括蘇丹達爾富爾、黎巴嫩、西撒、剛果(金)、賴比瑞亞和南蘇丹等,跟拍8年,行程30多萬公里,奉獻出這部全景展現中國軍人在艱險的異域他鄉的維和故事。1990年4月至2012年4月22年來,中國先後參加了聯合國22項維和行動任務,累積派出維和官兵20000多人次,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排除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本片紀錄的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真人真事,填補了軍事紀錄上的空白。

希望大家也能看看,多了解一下,都是最可愛的人。

中國維和行動-影像中國


知乎處女答,獻給這個問題了。手機純手打,寫的不好見諒。

前段時間因為其他一些原因在百度上搜維和部隊觀察員這個詞,看到了知乎這個問題的鏈接,於是就點進來看了看,把所有答案都認真的看了一遍。看完心裡的滋味怪怪的,下決心寫這個故事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希望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們能更加明白,為了維和事業,為了我們國家的責任和使命,那些為此默默奉獻的共和國軍人。

開講。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跟我還算玩得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都是部隊家庭長大的,比較有共同語言。他父親曾經在總後。高中時他給我講過,他父親參加維和部隊的經歷。也正是這個經歷,可以說徹底的改變了他父親以後的生活。

零三年左右,我國第一次向賴比瑞亞派出維和工兵分隊和維和醫療分隊,有興趣的知友可以去搜一下,應該還能搜到那時的新聞稿。我同學他父親當時被選中參與這次任務,好像是當時工兵分隊的帶隊幹部之一(具體的職位我記不太清了)。雖然工兵分隊只是連級別建制,但是由於是涉外任務,而且是我國第一次向賴比瑞亞派駐,自然會受到上級的極大重視——換言之,肯定不可能是隨便指派一名工兵連長帶著一個工兵連去執行任務。我同學的父親是從工兵連普通一兵一點點靠自己拼搏出來的,那時已經調任四總部工作了(其實真的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從基層調到四總部工作就是對能力最大的認可之一),他父親業務水平突出,英語水平強,被選為工兵分隊的帶隊幹部之一。在賴比瑞亞執行任務期間,由於地處戰區,又是第一批派出的工兵分隊,他父親在執行任務期間一直處於高強度緊張的精神狀態,當順利完成任務回國後,他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

其實關於他父親在賴比瑞亞的經歷我了解的並不多——我的同學可能也不甚了解,他不可能在他父親患病的情況下還問這個問題。很遺憾,他父親的病情一直沒有很大的好轉,在回國的幾年後,在嚴重摺磨著他父親本人的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工作,從部隊轉業(我不清楚是否是強制轉業),分配到北京某區交警支隊工作。

我曾經周末去過一次同學家,就是北京很普通的那種六層板兒樓,我不知道算不算赫魯曉夫樓?三居室,一百平不到的樣子,整個屋子進去暗暗的,那天我是下午去的,外面大太陽,屋裡依舊很暗,給人感覺每個地方的窗戶都拉了窗帘,期間同學父親從自己屋裡出來看了看我們(他的屋子門口有一個簾兒,很明顯是擋光用的),看上去就像很累的感覺,很瘦,用那種淡淡的笑容說「同學來啦?」……當時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可我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真的。你能想像站在你面前的這個瘦瘦的中年男人幾年前曾經是一名軍人,而且頭戴藍貝雷在遙遠的非洲執行過維和任務嗎?誰也不可能把這兩種狀態聯繫在一起。甚至你都不會相信,眼前這個男人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說句實話,其實同學他父親的這個事對他們家影響還是挺大的,一名曾經的優秀軍人因為身體原因離開了部隊,對自己和家庭,同時對部隊,確實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也算是一種戰爭後遺症吧,其實戰爭最可怕的不僅僅是奪走一個人鮮活的生命或者身體的某個器官,像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創傷同樣可怕,而且更容易被他人所遺忘。

謹以此,向所有為了維和事業付出奉獻的軍人們致敬。


我根據自身的體驗,來回答一下,首先著重實用性,而後談體會。

/////////////////////////////////////////////////////////////////////////////

2017.2.8更新體會部分,其實不願寫體會,都藏在心裡的東西,文筆不好寫不出來,就把單位讓彙報交流時準備的東西拿過來吧。

參加維和行動是崇高光榮的。對於我來說,「忠實履行使命,維護世界和平」既是任務宗旨和政治正確,又是我個人價值觀的無上追求。能在服役期間,在這個星球的另一端為國出征奉獻,建設和平家園,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崇高光榮的。日益強大的祖國給予了我充分的安全感和自豪感,顛破流離的任務區境況又增強我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每想到國內和諧安寧的生活和至親至愛的家人,就覺得和平是多麼可貴,付出的一切都有意義。

參加維和行動是危險艱苦的。在一個政局動蕩、戰亂不斷的國家維和,危險程度可想而知,鮮血的教訓一直警示我們處於「亞戰爭」狀態,戰鬥可能突如其來。幾次外圍激烈的交火,讓我感受到了腎上腺激素帶來的亢奮和平靜之後的擔憂,回到國內後我每當聽到禮炮聲時,總是那麼不習慣。在南蘇丹這個基本沒有輕工業的國度,萬里的距離、惡劣的環境、不同的文化、陌生的水土、匱乏的物資、單調的飲食、2G的網路等等,都讓一年的維和生活充滿艱辛和局促,讓我更加懷念家裡的飯菜和網路。

參加維和行動是重複單調的。特定的任務、細緻的分工、程序化的辦公,每天的工作在不斷在重複,只有施工任務變換時,才會有些改變;封閉的營區、規範的內務、嚴格的作息,每日的生活限定在幾個板房之間,如果看不到外國友人都覺得像是在外訓;熟悉的面孔、陌生的語言、極差的網路,日常的交往也就是在幾個戰友之間,再有趣的話題也有聊完的時候,再好玩的遊戲也會玩膩,再牢固的感情也會有磕絆,日子疊著日子,思緒無處存放。

參加維和行動是豐富自由的。維和期間沒有過多的上級檢查和突如其來的任務,工作壓力不大,空閑時間較多。充足的時間總會讓人放下休閑娛樂,去思考去學習,讀經典、看小說、記單詞,學軟體、看教程、做練習,玩遊戲、打夠級、踢足球,看電影、歐洲杯、奧運會,如果有一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裡的生活會很豐富,思想上會更自由。

參加維和行動是一生的財富。當我得知有機會去維和時,我毫不猶豫報了名,能穿著軍裝代表國家執行維和任務,對我來說是值得擁有的體驗,儘管會影響國內的成長進步,儘管父母會替我擔憂,我都覺得不虛此行。在我現在的年齡段,參加一次維和行動是幸運的,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願意繼續保衛她的和平發展;更加熱愛自由和平,願意為之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既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經歷、學習了技能,也讓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寬裕,是我人生中值得回憶的一年。

///////////////////////////////////////////////////////////////////////////

一、關於如何成為一名維和隊員或軍事觀察員(需要怎樣的條件)

(一)單位基礎

我認為有兩個必要前提: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得是軍人,其次你所在單位要有出國維和任務指標。

1.我國現在在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派有維和部隊和軍事觀察員,具體哪些地區我就不贅述,按照現行的制度(當然改革之後是啥樣誰也不知道)每個大單位對應著一個具體方向,比如濟南對應的就是南蘇丹和達區,蘭州是剛果,這些稍微關注一下新聞就會知道。

2.根據各任務區諒解備忘錄不同,所派部隊專業也不相同,而選拔人員要求專業對口,最常見幾個對口專業的無非就是工程、駕駛、醫療、警衛(這個範圍較廣)、翻譯這些。

3.維和部隊通常按照所需以一個專業職能對口的建制單位為基礎進行抽組,具體抽組人數、比例和方法有完善的規定。

結合1、2,我們來歸納一下維和之路的起點,首先是你所在大單位承擔著某個方向的維和任務,大單位又把下一批的維和任務賦予了你所在單位,而且你還能在眾多崗位中找到能勝任的。大多數維和隊員都是因為正好在的單位有維和任務才去維和的,沒有維和任務、專業不對口就很難去成。(當然你的友鄰單位有任務、你又有路子,即使不對口操作一下也能去,也就是要指標嘛)

(二)個人基礎

假使你單位要進行維和部隊組建和人員選拔了,擺在你面前的問題就是你想不想去維和,你適不適合去維和,你想在維和過程中得到什麼。而這些問題你得給自己和家人朋友一個答案為好。

1.想不想。拿我自己來說,我是非常想的,因為我覺得可以代表祖國出國執行任務是一種榮譽,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經歷,部隊的環境是封閉的,如果在環境內能多經歷多見識,對整個人生道路來講都是有益的,而不應該僅僅著眼於晉陞之路。

2.適不適合。生理方面,首先你得符合體檢和體能標準,這個自身必須非常重視,即使你再想這也是硬性條件,任務區環境都是很惡劣,醫療保障也比不上國內,所以必須慎重。當然成為正式隊員後,接種的疫苗和任務期內定時服用的抗瘧藥物對身體技能也是或多或少有影響的。技能方面,剛才說了要專業對口,有些專業性非常強的崗位沒有一定能力是無法勝任的,並且還得學習很多其他新知識,如果你沒有專業技能,又非常想去,可以苦練殺敵本領,從警衛方向入手。家庭和工作方面,去之前要對家裡和工作有一個很好的評估,現在任務期都為1年,家裡不穩定你在國外待得也不安心,萬一有啥事你都回不去,所以要想好,也有人建議最好生了孩子之後再出來,據傳藥物會對生育有影響,如果沒有結婚回來之後一段時間內最好不要孩子;至於工作方面,最好不要在你的職務調整窗口,維和對晉陞理應是加分的,但是本來有機會調職的,最好好好在國內工作,因為你不在單位就好像你沒幹工作一樣,有機會肯定會優先考慮那些活躍在領導視線里的……(我這次出來機會難得,我怕錯過這次就沒有下次了,權衡過後我還是想來,有些東西是根據個人價值觀來的)

3.得到什麼。有的人要的是一份榮譽和使命,有的人要的是份人生經歷和體驗,有的人要的是份工作經驗和資本,有的人要的是份不錯的收入,有的人要的是份脫離國內環境的清凈,更多的是這些我們都想要最好都能得到,其實不管出發點是什麼,只要用心我覺得維和都不虛此行。

如果這些條件都符合的話,你還得面對好多外界因素,因為好多人都想參加維和,你都不一定能去的了。

二、個人物資準備

最近我的體驗就是這邊物資匱乏,國內的個人物資準備非常關鍵,我根據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娛樂需求,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實際環境(各任務區情況不一樣,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也不一樣,準備物資的基本思路都差不多),來給一下我物資準備建議,供以後的朋友參考。

(一)數碼網路類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終端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國外顯得更加重要,我也看重這些,準備較為充分。

1.手機。手機是必備品,重要性不必多說,現在國內部隊都是允許用手機的,國外手機也是可以按照規定使用的。

(1)網路制式。總體來說非洲多採用WCDMA制式,雖然也有很多運營商,比如Zain、MTN之類,但是不像國內移動聯通電信一樣,分別採用不同的網路制式。所以選擇手機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支持WCDMA的網路制式,也就是國內聯通的制式,不要選擇移動定製版和電信版,最好是全網通手機。

(2)數質量問題。請選擇質量可靠的大廠手機為主力機,請務必準備備用機,請務必準備備用機,請務必準備備用機,至少帶兩部,因為這裡沒法修手機,並且你擋不住他碎屏啊。

(3)主備機選擇。主力機最好選擇大廠的旗艦機型,備用機推薦國產千元機(出去維和該花的就花,出去了再想花,一是難二是貴,有時候想買都買不到),這些都是根據品味來選,我也有自己的建議,系統推薦安卓,因為大家可以沒事用快牙傳個軟體、電影、電視劇什麼的很方便。推薦旗艦機除了質量和體驗的原因之外,很大因素是因為手機信號好,任務區信號普遍不好(我這自從一個地區的基站被炸之後,基本就上不去網),搶信號不能光靠人品,還得拼實力的,華為旗艦機型和蘋果都是不錯的。再提示下,不是什麼機器都叫旗艦機。

(4)雙卡雙待。由於每個運營商資費和服務質量不盡相同,建議選擇雙卡雙待的手機,可以搭配使用,既實用又實惠。

(5)國際漫遊。推薦開國際漫遊,國際漫遊你不用是不收費的,平時將國內卡開機值守就好,收收驗證碼什麼的太關鍵了,有人聯繫你你也能看到,你用別的卡打回去就好。移動的國際漫遊接打電話都是2.99/分鐘,發簡訊1.99/條,接簡訊不要錢,有的地區是沒有移動數據服務的,只提供2G通話和簡訊服務。如果任務區不支持你國內卡手機漫遊最好把手機卡託付給家人,方便辦理些事情。

(6)運營商。非洲的運營商和國內不同的一點是,這邊的業務都是USSD代碼訂購的,就是用手機撥*XXX#,普遍採用充值卡進行充值,最近物價飛漲,都打不起電話了,具體資費各地區都不盡相同。

(7)充電寶。必須帶,帶兩個,不要超過航空規定容量限制,在任務區推薦先給充電寶充電,再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因為任務區一般靠自備發電機發電,電壓不穩,用充電寶可以提供較為穩定的輸出電壓,當然要選好的充電寶。

(8)配件。手機配件一定要帶全,至少帶雙份。數據線要能傳數據;充電器最好是快充,看多少A就知道了;務必攜帶剪卡器和卡針;務必備足手機貼膜;至於手機戴不戴套看個人,我是覺得手機設計出來的價值,千萬別被幾塊錢的保護套給遮蓋了,還增加了重量和厚度,尤其是安卓機,又不保值,除非你想賣給老外,沒必要戴個套,當然鑒於任務區環境惡劣,貼個膜還是有必要的。

2.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帶,推薦大家有可能盡量帶,因為是很必要的娛樂工具,大屏幕看電影、單機大型遊戲、聯機遊戲都是不錯的。同樣因為電壓問題,建議多帶一個電源適配器,此處有前車之鑒,我多帶了一個,已經借給別人用了。遊戲玩家自備滑鼠。

3.Pad推薦帶,大屏是優勢,當然ipad
mini和ipad是最佳選擇。

4.Kindle推薦帶,是愛讀書者的神器。

5.PSP系列。貌似沒幾個玩的了。

6.無線wifi和上網卡托。電腦上網推薦,當然手機都自帶wifi熱點功能,如果帶推薦華為。

7.無線路由器,一般通信部門會帶,區域網辦公、遊戲、共享必備。

8.硬碟、U盤、存儲卡。至少要帶其一,帶筆記本的最好帶U盤,並且製成PE啟動盤,帶存儲卡帶讀卡器。當然也可以買一張系統盤帶著。最後可以把維和期間的照片視頻拷貝一些回來。

9.手機信號放大器。這東西還是有用的,買的時候一定要和賣家問清楚,因為這東西根據網路制式來的,貌似還分號段、頻段,這東西只要開了範圍內用戶都能用。

10.插排。推薦公牛黑色的抗電涌插排(還是因為電壓)。

11.其他。耳機要有替代品,也可選配藍牙耳機;便攜藍牙音箱可以帶;遊戲手柄。

(二)日常用品類

1.制式用品。一般單位會給攜帶建議,我只給一些針對性建議,迷彩褲穿的多,多帶一條;迷彩帽不用帶;作戰靴一雙就夠;迷彩鞋經常刷,3雙;自帶一雙跑步鞋;秋衣秋褲根據當地氣候來帶;內褲襪子根據個人需求;水壺挎包根據要求帶;內、外腰帶、拖鞋要有備用;背包繩是神器要帶;褥子、涼席可以接上一批用過的。

2.便裝。不是主要領導一般不需要正裝,普通戰士沒必要帶便裝,帶了也沒機會穿,周一到周日都是那一套,與國際不接軌,肯亞的下班都是換便裝;推薦帶一雙跑步鞋;喜歡籃球、足球的自帶裝備,尤其是鞋子;

3.日化用品。日化用品根據1年零2個月用量準備,任務區不一定能買到合適的日化用品,基本的衛生紙、洗衣粉還是能買到的,推薦立足於自身喜好的牌子為好,這邊買到的不一定適合國人體質。

4.電器。家用電器手電筒一定要帶;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帶一個小煮鍋;萬用轉換插頭(營區是國標,營區外就不是了);熱水壺看情況帶,一般統一提供熱水。

5.工具類。推薦帶一瑞士軍刀;一套個人衛生護理套裝(指甲剪、掏耳勺之類);整理袋(帶封口的,用來分類整理物資用);理髮工具。

6.生活用品。偏光眼鏡(一定要偏光的,最好選用戰術護目鏡,比較適合身份,與凱芙蘭頭盔最配,不要選擇蛤蟆鏡,不倫不類);水杯(密封保溫杯1,馬克口杯1,務必攜帶2L以上的大水杯、大水杯、大水杯,如果喜歡喝茶最好帶一小茶壺);運動護具(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帶)。

7.健康用品。維生素片(蔬菜少,維生素片必備,推薦複合類維生素片);花露水等驅蚊液(根據個人喜歡,推薦泰國卧佛青草藥膏);個人藥品(根據自身情況帶)

(三)食品煙酒類

這一類是我這次最失誤的,這邊好想念國內的美食啊。

1.煙酒類。煙一般不會限制,想帶多少都可以,一年的量確實不少,任務區本地的煙不太符合國人口味;酒肯定是不讓帶的,如果可以建議將白酒灌裝到塑料瓶內密封走海運,任務區能買到啤酒,可是下酒菜不好弄啊。

2.食品類。首推速食麵(保質期短,不過確實是好東西,請適量);零食(這邊根本買不到零食啊,讓不抽煙的我嘴裡難受,什麼既小保質期又長帶什麼);各種小菜調味品(首推香菇醬、老乾媽、豆瓣醬、橄欖菜、烏江榨菜等等,下飯必備啊);火腿腸(注意保質期);麵條(保質期長,最好買好調料一起帶過來);米(最好買八寶米,可以直接熬粥);速食湯(就是用熱水沖著喝的湯,味道還不錯,肯德基的湯就是這種)

3.飲品類。茶葉(根據個人喜好)、咖啡(任務區的咖啡太濃,最好自帶)、果珍(推薦帶,補充維生素)、蜂蜜(聯合國會供的,不必帶)、養生類(枸杞、菊花、金銀花之類泡水喝的自己看著帶)。主要是改一下水的味道。

(四)軟體資源類

首先你得帶電腦或存儲設備,根據個人喜歡和工作生活娛樂需要,提前下載好所需軟體和娛樂資源。別指望到任務區網路有多好,到任務區想下載東西好難的。

1.關於網路。聯合國會提供給每個單位辦公互聯網,並給上網電腦加裝一個「伽利略系統」,只有此台電腦能聯網,此系統是確保辦公電腦是用來辦公的,如果要裝軟體需要申請,不然是裝不上軟體的;與辦公無關的網址域名是被禁的;你沒有任何系統許可權。這麼說吧,基本上沒法在上面下載軟體,各類網盤網址都被禁了。

2.軟體類。

1)系統工具。大白菜裝機工具,系統鏡像(或者自製ghost),殺毒套裝,優化軟體,萬能離線驅動包。

2)常用軟體。視頻播放軟體推薦射手影音,音樂播放軟體推薦Airplayer,IOS用戶務必下載最新iTunes和PP助手類軟體。

3)手機軟體。安卓用戶最好下載最新ROM和常用APP安裝包以備不時之需;IOS用戶最好也下載好APP安裝包。

4)工具軟體。這些根據工作需要提前準備好,並且先安裝試一下,最好選擇破解軟體,等用的時候再裝,發現用不了,都沒地方哭了。

3.娛樂資源

主要以視頻、音樂和遊戲為主,還是根據個人口味來,我帶了2T的資源,感覺還不夠。

1)電影類。不知道下哪些好電影的,可參考豆瓣、時光網、IMDb、爛番茄榜單來下載,推薦網址電影天堂電影天堂_電影下載,飄花電影網www.piaohua.com。

2)美劇類。經典影片可參考天天美劇榜單,推薦網址天天美劇http://cn163.net,YYeTs字幕組(原人人影視)人人影視,字幕組下載站|為您翻譯最新最快的海外影視劇,ZiMuZu.tv

YYeTs 字幕組,字幕組APP,美劇下載,日劇下載,電影下載,迅雷下載,網盤下載|ZiMuZu(3)國產電視劇類。電影類的兩個網址也能找到國產劇,也可利用視頻網址電腦、移動客戶端進行下載。

4)紀錄片類。我認為維和期間多看紀錄片能學到更多東西,榜單可參考豆瓣,下載網址推薦紀錄片推薦/紀錄片下載/紀錄片大全。

(5)綜藝類。推薦使用各大視頻網站電腦、移動客戶端下載,因為版權問題你需要好幾個客戶端才能把自己喜歡的綜藝視頻下全。

(6)遊戲安裝包。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說一下,基本的安裝包都能從遊俠網等各大遊戲網站下載到,當然你得確定你的電腦能不能跑起來,強烈推薦下載遊俠網的遊戲環境安裝包,避免安裝失敗。下載完後趁著有網一定安裝試一下,一定安裝試一下,一定安裝試一下,有的遊戲需要steam或者origin環境。如果你是Moba類遊戲玩家,你要考慮到任務區可能沒網路的情況,比如在我這,我們只能dota1,LOL是沒單機版的,dota2之前是有離線區域網工具的,由於現在沒網,我一直沒試成功,如果哪位會可以教我一下。

(五)學習資料類

維和其實相對國內來說有較多的個人時間的,可以用來學習、閱讀、思考。請合理制定學習計劃,提早準備學習資料。以電子資料為主,最好輔以視頻教程。根據自己需求,不要別人學英語你就學英語。再就是讀書也要有計劃,不要全都是各種不入流的小說。學到就是賺到。

最後說一下攜帶問題,其實列舉了這麼多,必然會面臨超重。物資是分空運和海運的,空運無非就是隨包機一起,分公共物資和個人物資,個人物資按照航空攜帶標準執行,什麼能帶什麼不能帶什麼需要託運限重是多少,規定的很清楚,這改不了,當然可以把個人物資混入公共物資中,不佔用個人重量,其實只要不超過飛機起飛重量是可以多裝的。海運物資一般不限制單位總重量,但是單位為了便於管理會限制個人體積,還是要自己想辦法的。


現役軍人注意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守則

1、不該說的秘密不說。

2、不該問的秘密不問。

3、不該看的秘密不看。

4、不該帶的秘密不帶。

5、不在私人書信中涉及秘密。

6、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秘密。

7、不用普通郵電傳送秘密。

8、不在非保密場所閱辦、談論秘密。

9、不私自複製、保存和銷毀秘密。

10、不帶秘密載體探親、訪友、旅遊。


不請自答

光鮮之下,常常有不為人知的苦楚

能夠被我國援助的,通常都是非洲難民兄弟,基本就是各種疫病橫行,經濟落後,政治動蕩的國家。

在這些國家,除了上級有明確任務的情況下,通常是嚴禁離開營區一步的——私自離隊,被黑叔叔突突突了沒人給你說理。何況,很多駐地周圍N百公里內杳無人煙,你出去了能幹嘛呢?招嫖的話,你不怕艾滋嗎?很多認識的人說,派出去一年,恨不得營門都沒出過。

此外,伙食不好,伙食真的不好。有個認識的人,出去之前先運去了兩大箱速食麵,說這是其他人的血淚教訓。生活條件也很艱苦,有的地方缺水缺的不行。


家父是第一批省單獨組建的維和警隊的一員,曾赴東帝汶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嗯那是十六年前的事了,關於維和警察的職責之類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直接貼剛剛找到的新聞報道好了。

第二張合照里就有爸爸w

十六年前他才二十八歲,也就是那年我出生了。

我出生還沒足月他就去北京學習然後赴東帝汶了so他回來的時候我是不認識他的……

和上圖的報道不同的是他在維和期間得了登革熱,所以我媽才去探了一次親,所幸最終並無大礙。

反正他經常跟我講和各國同事之間發生的趣事啊什麼的還有英語的重要性之類的hhh

因為他是警察,所以每次看到和警察相關的傷人報道啊之類的都會特別擔心。

祝他平安,祝所有奮鬥在最前線的同志們平安。


前一陣接送了一批維和部隊去蒙羅維亞,回北京的時候,落地的時候看到有戰士偷偷在擦眼淚。道別的時候我說「辛苦了,歡迎回家」好多人紅了眼眶。回家路上腦子裡亂亂的,心裡酸酸的,一進家門沒忍住就哭了。發了一個朋友圈記錄了一下,很多好友說看哭了。不為別的,為現在的和平生活有人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在守護


我畢業第一年執行了第某批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的任務。

這是我們分隊快要到達蒲隆地機場的時候我在飛機場拍的。這圈圈圓圓圈圈的我也不知道是啥。

蒲隆地在我們任務片區全是比較安定而且城市建設相對很好的國家了,下了飛機要坐車四個小時從蒲隆地到盧安達,最後我們營區的位置在剛果金與盧安達的交界。我們要拿著護照走過盧安達一座曾經在胡圖族和圖西族種族戰爭的時候灑滿血腥的橋,橋不長,很破。印象深刻的是在當地的人看到我們是來自中國的維和部隊的時候,很多都會沖我們豎起大拇指,笑著說,China! 當時是去的第一天,本來看見滿世界的黑人,心裡還是有點發怵的,也就是那一瞬間第一次發自內心的驕傲,為祖國自豪。另外就是中巴友誼了,老巴可能真的是國內教育啊,每一個老巴見了我們都會說中巴友誼萬歲,關係好的還經常拿他們自己的披薩過來給我們吃。

我們的營區不大,七八分鐘就能轉一圈,包含了中國二級醫院,我們的宿舍,炊事班還有活動區域。這就是我們要待八個月的地方。炊事班旁邊還能看到這裡的富人區。

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接診和保障駐剛果金聯合國人員。工作很瑣碎很平常,我記憶深刻的有三件事吧。

第一件就是來的第一天晚上,夜班是有兩個護士一個醫生。半夜了,突然聽見有人砸門,我們就一起跑出去,就看見門口有幾個巴基斯坦戰士背著槍,中間扛著一個血肉模糊的白人。作為和平年代的年輕軍人,確實沒見過這個架勢,搞不清是當地警察還是反政府武裝部隊。後面做了手術接診完才知道是反政府武裝攻擊了這個法國大兄弟的商店,大兄弟找了個剛果金媳婦兒在非洲就安了家。

第二件事。當地時間七八點的時候,聽見了離我們很近的地方有槍聲。整個醫療分隊拉響了緊急處突。關燈,穿防彈衣,戴頭盔。關燈,這個重複過無數很簡單的動作,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關了三次才關掉。這些個我們重複演練了很多次的流程,當危險真的來臨,很簡單的動作也變得困難。後來送來個一位巴基斯坦戰士,來醫院的時候已經沒了生命體征。他很年輕,23歲,明天就要結束他在任務區的任務回國了,他卻再也回不去了。這是他以前來醫院送給我的。

後來在我任務即將結束的兩個星期的時候,我經常走在我們不大的院子里想,我的願望就是平安回去啊。

最後一件事兒,大家都知道非洲是個傳染病很多的國家。艾滋,也離我們非常近。那天我們接診了一個非洲婦女,三十多歲。按照聯合國規定,患有艾滋病是可以工作的,而我們醫院不可以在隨便查患者是否攜帶艾滋病病毒。當時那個患者本來是要我去扎針,我看了一眼沒有把握,又叫了一位年長的護士來,她扎了兩次沒有成功。又叫了護士長來,還是沒有成功。這個時候這位患者說了一句,i am sorry.我當時很奇怪,她怎麼還給我們道歉。護士長又說,放個留置針吧。我來。可能是因為急,又怕沒有紮好,第一次沒有扎到取下來的時候不小心扎到了她自己。這個時候後面一直站著的外科醫生說,去查一下hiv 。結果是hiv 陽性,患者很多年前就知道,也不願意給我們說。就這樣,護士長自己隔離了自己,吃著葯,經常還嘔吐。我們都知道她當時心理壓力有多大。慶幸的是,後來一切都好!

我寫的像是流水賬,有好多事啊,選了幾件。但這八個月是我軍旅生涯最難忘的記憶,每一件事我都記得清晰,營區里每個角落我都不會忘。維和過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強大了,我們在國外也受人尊敬了,為祖國驕傲。我是一個有維和情懷的人,所以看到最近拍的維和步兵營就想罵人,所以來知乎搜了一下,寫了這麼多字兒。

最後!放自己!


我就路過看看,雖然在軍營兩年

(空軍地勤閑的蛋疼的院校部隊,

說難聽當了半年院校保安,還好後來去了訓練大隊軍訓學生鳥)

維和神馬的,其實在部隊的都知道,

很多東西都是看上去牛逼哄哄,其實身臨其境你就會覺得也不算那麼高大上。

但無論如何,在軍營,維和等

都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歷,最起碼很多很多很多人這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的經歷。

致敬


包子說,「那天中午吃白菜,半年來第一次吃白菜,我從來沒見白菜這麼親過,太好吃了,見了就流口水。」

吃個速食麵跟開葷似的。。。


推薦閱讀:

三國劉備白手起家,靠什麼養活數以十萬計的軍隊、保障糧草供給?
【科普】美軍防彈衣發展史是怎樣的?
太平天國戰爭死了多少人?
如何看待西非聯軍攻擊拒絕下台的甘比亞總統?

TAG:戰爭 | 聯合國 | 聯合國志願者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