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家思想沒有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

如題


道家思想必然不可能成為某個統治集團對外的治國思想。除非人類行為上沒有了國家的束縛且思想上沒有了宗教的束縛。到那時道家思想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普世思想。

道家思想說得是什麼呢?沒有人能夠總結,也沒有具體的方圓來界定道家思想的範圍。它及其斑雜,無所不包。大到去觀察整個宇宙時空的變化,小到針尖毫末細微的差別。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古至今很多發明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啟發,例如現代的二進位,心理學,經濟學,醫學等等。它總能夠給人靈感和啟發。道家講的是智慧。

但是一個國家的治國思想,絕對不是開發人們的智慧,啟發人們的靈性,那樣國家就亂了。正確的方法是約束人們的行為,統一他們的思想,所以古今中外的統治者無外乎這麼幾個手段,用宗教手段來愚民,閹割人們的思想;用經濟手段來剝削人們的勞動成果,來養活不幹活的人;用暴力與法律鎮壓人心中的惡。這樣國家才能穩定。

用道家治國,開啟人們的智慧,人民就會看清事物的本質,就會不聽話。人們都清心寡欲,調和身心,探究生命的意義就沒有人去建設國家,沒有人可以用來剝削,統治階級就要餓死。所以統治者喜歡儒家,它打著國家的旗號讓人們的精神凝聚在了一起,讓百姓心甘情願地為統治者付出自己的一切。

中國的統治一直是外儒內道,儒教的作用同基督教,建立了中國的倫理道德,使人們的思想統一。例如:忠,統治階級太喜歡了,必須大力提倡。為什麼內道呢?因為道家有兩個特質:靈性與霸氣。它研究人性、宇宙時空的規律,相當深刻,完全可以為統治階級使用。

建議大家讀一讀恩格斯的《私有制、家庭及國家的起源》。生產力的提高導致了國家這種生產關係的形成。當今,隨著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全球分工的生產關係必然產生,再往後發展,國家的意識形態會逐漸瓦解。物資不再是人們的問題了,意識形態便會成為人們新的鬥爭。也就是說新興宗教勢力必然崛起。


謝邀

其實前面已有人回答了,從政治實踐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道家思想不曾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

不過問題在於,為什麼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在歷史上更多地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我想這個問題以這種方式提出可能更確切。

首先要明確的是,這裡的道家指黃老道家,而非以出世為主旋律的所謂老莊道家。

《老子》說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莫能知莫能行。」《老子》對於帝王來說難行在哪?在於,它要求帝王守弱——把自己放在比民眾弱的帝王;處下——把自己放在比民眾下的位置;不爭——不與民眾爭利;不言——不亂髮政令;無為——不亂施行政為;以百姓心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也——以提供服務幫助民眾之自然為宗旨。這些容易做到嗎?也許我們看起來都覺得應該容易做到,但為什麼這麼難?套用網傳宋美齡曾說的一句話:「因為他們沒有嘗到權力的滋味。」

上述的相對具體的要求對與帝王來說可能只是「甚易知莫能行」。但《老子》的思想(請允許我用《老子》的思想作為典型代表代替提問中的道家思想)從根本上而言,對於中國古代帝王來說是「不能行」的。

首先,它和傳統的統治制度不協調。歷史上先是宗族統治的封建制,後是君權獨攬的郡縣制,集權程度是由若轉強。在這種歷史變化中,如何可能以一種將弱化君主權力、限制君主權力、將君主權力的作用範圍聚焦於僅僅是對民眾提供服務的理論體系作為立國、立君之本呢?所以黃老思想當遇到偶爾的明主時,其中一些具體做法會被作為階段性的工具性政策,比如休養生息,而使用一下。而其整個思想體系不會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被全盤接受為治國之道。

其次,它和「家天下」這一在政治實踐中形成的觀念傳統不協調。中國的歷史,無論是封建時期還是中央集權時期,大家都秉持著一個相同的理念,即家天下。天下被誰打下來,國家就是屬於誰的。這被稱為「革命」,即天命變革。這是政治理論的原點,也就是說,從打下天下那一刻起,執政的合法性問題即已解決,它通過天命的變革而獲得了確立。同時,天下、國家便成為了統治者的天下和國家,即所謂「家天下」。儒家之所以能夠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中國主導性的政治理論,恰是因為它本身就是脫胎於並且完全契合於「家天下」的政治實踐。用《老子》與之對比,《老子》通過取法於「道」的「生而不有」而引申出的政治思想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即天下這一「神器」,不是屬於任何人的。進而,執政者的執政合法性也不是通過天命的授予,而是通過執政合理性而獲得,即通過對於天道的效法,實踐以上所說的對於君王的施政要求,使得民眾能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從而達到「王天下」這一結果。這些明顯的理論差別,顯然,從理論體系而言,無法見容於在實踐上屬於另一個理論體系的中國歷代帝王。


很簡單,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會束縛自已的手腳,讓自已嘗不到做帝王的幸福。只有皇權受到主客觀條件約束的時候,帝王才迫不得已用道家治國,一旦形勢好轉,帝王就會馬上拋棄道家,擁抱儒家和法家。

正像劉軍寧在《天道自由主義》一文中所說:與老子天道思想一致的古典自由主義是西方的立國之本,是其制度的神髓,並轉化為憲政民主體制,雖政策層面偶有偏離,也無傷國本。而中國老子天道思想只是在社稷在深受暴政荼毒之後的急救包,天道思想最多停留在政策層面(黃老之術),沒有制度性的保障,一旦病情有所好轉,老子的天道哲學便被拋到九霄雲外。所以,西方的強盛持續不衰,而中國歷史上的盛世轉瞬即失。

我的知乎回答:道家能治國嗎?道家無為而治具有可行性嗎? 因為各種原因,許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11772/answer/116868509?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我的知乎回答:如果讓莊子治理國家,會好嗎還是更壞? 以下是莊子的部分白話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20351/answer/170373775?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謝邀。

傳統說法,中國曆來奉行外儒內法,似乎沒有道家什麼事。

不過推敲一下各家思想的源頭,可以發現,道家其實對儒家和法家思想體系的發展影響很多。道家思想也在變。

可能我們一提各家思想,習慣於將儒家思想比作孔孟,法家比作韓非子商鞅,道家比作老莊。其實各家思想都在不斷發展,其名稱內涵都在起著變化。

中國歷史上也有少數時期或者帝王喜歡道家思想,比如《大明王朝1566》所呈現的嘉靖皇帝,以及北魏的幾個皇帝。不過,帝王信奉的道家思想,更像是宗教化、玄虛化的東西,更接近於道教。


好像南懷瑾提過,「中國的帝王之道是:外示儒術,內用黃老」,因此,黃老之類道家也是帝王之術,只不過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而已。


道家當初主要學派黃老道本來就是治國之道,漢文帝用來結束亂世苛政,與民修生養息,帶來文景之治。

道家本來可以成為中國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可惜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養成了禍害千年的極權主義。

道家再還魂已被閹割成玄學,可悲可嘆。


(?????)文景之治就是用道家無為的方針恢復國家元氣的啊。道家思想是中國政治的靈魂,法家是骨骼,儒家是血肉。


你們回答問題都是認真的么…

我隨便在道德經郭店楚簡版本里截圖

這通篇講的都是王族侯者的治國之道,甚至死後還被帶到了墓里,這說明道家思想必定是在戰國時代被實踐過的…但是結果如何卻沒人知道罷了…


道家思想:無為而治。那就沒人要當官了,帝王孤身治國?


你要先知道真的有還是沒有,才好問為什麼,不過要問也不能在這問啊,這能碰著帝王嗎?


道家「無為而治」得以實行的前提是人性與自然皆乾淨如白紙,而現實的社會是無法滿足這個條件的,特別是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必須要對社會和人民進行約束和管理,否則會被暴虐和混亂吞沒。


其實一直都在用。道德經不是說了嗎,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政治一直都在奉行人之道而已,人之道只是用道家的低層次境界而已。未來會上升到天之道,到那時就沒有政治了。


謝邀。漢初文景之治就是用道家無為思想振興的。河上公與漢文帝的故事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後來武帝上台,改成有為用兵,雖說打擊了匈奴擴大了疆域,但也耗盡了國力,另外武帝尊儒,以孝治天下,最後卻迷信巫蠱導致衛皇后及太子慘死。說好的忠孝仁義家國天下呢?

中國最強力王朝大唐,李淵尊祖崇老,李世民也是靠道家無為思想贏得貞觀之治,李隆基就更不用講,看他的稱號唐玄宗就知道他有多崇道了。

宋初同樣以無為之治來休養生息,宋朝對道家經典的校勘也是不遺餘力的。

總結歷史規律我們可以發現,盛世往往都是因道家無為思想而起,因為它避免了皇帝集權帶來的負面消耗,就連大清的盛世也與永不加賦息息相關。而秦隋就是反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導致民怨沸騰。在農耕社會,皇帝不折騰,日子就好過。

而儒家,我認為它強化了君臣父子的社會綱常結構,忠孝仁義禮有利於政權穩定社會和諧。另外在教育普及上也是功不可沒。


一塊原玉不識貨的會一腳踢開,他當做絆腳石。識貨的那就收藏起來,秘不示人了。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自秦始皇后,中國需維護一個疆土遼闊的大一統帝國!

而在歷史條件下(交通水平、通信技術、生產力水平等等)道家思想是無法達到這一政治目的。

採用道家思想治國,經濟繁榮過後,就是最終導致諸侯、藩鎮、軍閥割據。


一個核心原因:道講無為而治,也要統治者無欲無為。而統治者怎麼會答應呢


治國之道當然是儒家好用。但你怎麼之道厲害如他們,沒有用道家來作立身之本呢


劉邦從地底下跳起來敲你腦殼。


推薦閱讀:

怎麼能夠學習道家?
歷史上有那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典型?
老子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到底是什麼意思?
《秦時明月》的天人之約,以及曉夢逍遙子對道家思想的詮釋(設立邯夢線的目的)?
看了现代作者解读反而看不懂《老子》了?

TAG:道家 | 老子人物 | 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