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或者太空堡壘中的變形飛機這種人形作戰兵器在實戰中有沒有價值?

拋開高達或者變形飛機技術實現難度不提,假設我們有技術可以實現這種兵器,並且有一定的耐操性和可維護性,只討論實戰價值,例如對上飛機或者坦克等


當然沒有

如果在大氣層里飛,高速運動下變形直接解體

如果材料強度高成這樣,那麼一台發動機外面的結構重量基本就是……整機推重比分分鐘到5,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機翼,只需要氣動舵面就可以了,人操導彈,人操導彈打導彈,你還要啥機關槍?

機動性不知道要比這個東西強到哪裡去了,而且無論高低速都是強的不知道哪裡去(這推力已經不是板磚飛天級別了,這推力是坦克加了個火柴盒飛上天……我就問你幹啥還要硬加一個坦克,直接上火柴盒+竄天猴啊,那坦克又沒用)

如果是太空戰,相對速度都那麼快,你就更不需要這樣了。

如果是特種戰的話,人形兵器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用途(例如說和巨人作戰中可能用到巨人的設備,或者需要做特殊操作,但是用不著太多,而且丟過去可以依賴載具而不需要變身)。

還有人家巨人那麼大,弄個人形兵器肉搏本身就非常的不科學。

試想一下如果你家的蟑螂都拿起了火箭筒,近戰還有跳躍(飛)起來的大砍刀,空中還有蟑螂開的超音速鉛筆盒……

我就問你你怎麼贏。

蟑螂絕對不會選擇造一個充氣娃娃跟你肉搏的,他們一個班十幾隻蟑螂開著全地形車,然後架個5.56mm主炮,威脅絕對比打拳充氣娃娃更大。

除非蟑螂們為了研究一個人的生理結構,需要采你的精,否則他們根本就不用搞出一個充氣娃娃爬到你身上不是?


正好這兩個架空宇宙下都有比較貼近現實的機體,我簡單介紹下它們的劇中應用吧。

VF-0 Phoenix

在前傳性質的Macross Zero中出現,不但所有戰鬥都發生在大氣層內,由於熱核反應引擎沒有跟上導致真正出戰的機體全都是帶著燒油的EGF127渦扇引擎去和反統合懟的。話雖如此,由於SWAG裝甲等OTM技術的應用,相比傳統戰鬥機已經可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F模式和普通戰機沒有太大區別,頂多是把內藏的實彈航炮變成了可以手持的Gun Pod,以及因為技術進步可以把AAM做到微型導彈的尺寸因此可以外掛莢艙的形式大量攜帶。雖然因為SWAG裝甲的應用而提升了防禦力,但受限於渦輪引擎的出力並不能真正使機體在實戰中臉接炮彈。

但是類似S/VTOL的G模式以及人形的B模式也投入使用後則是兩碼事了,這裡首先分開說明兩種新形態獨立使用的特點。

G模式的中間形態保持了戰鬥機的前半段,只是將雙臂和內含引擎的雙腿變了出來。這時候由於引擎基本上是朝前方和下方噴射,雖然最大速度下降但在低速段的機動性一下提升了起來。除了如前所述的短距/垂直起降機能外,由於可以通過變換噴口方向實現自在的高度變換和低空運動,在對地攻擊時實際上可以扮演武裝直升機的角色。此外,因為能夠以近乎貼地的超低空進行相對較快的亞音速飛行,在有水面的戰場環境中甚至可以客串地效飛行器進行突襲。

B模式確實是很有為了販賣爛膠玩具而硬加上去的嫌疑,但實際上也有存在的價值。這個形態下機動性最差但相應的得到SWAG最高出力的強度加成,並且完全露出了可以擔當CIWS的頭部激光炮。此外由於手臂伸展的較大空間可以根據需要的射角自在舉槍(Gun Pod)進行開火,在角度空戰中有意想不到的隱藏優勢。再者,由於這個世代強化火力和防禦的裝甲模組只能在B模式安裝,需要打陣地戰的時候就靠這個形態。

而這三種模式是可以根據戰鬥中的情況隨時自在切換的,這就給VF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運用方式,這裡舉幾個OVA里的實戰範例:

  • 駕駛F-14初見反統合側可變形戰機SV-51的主角工藤真雖然使勁渾身解數咬到了後者的6點,但是對方通過變形到G模式的噴口反推馬上反過來佔據了F-14的後上方有利位置,隨後再換為B模式舉起Gun Pod將其座機一槍秒了。
  • 和SV-51纏鬥的VF-0羅伊·福克機從其後方開火,對方轉為G模式後反過來回以十數枚小型導彈;臨危不亂的福克馬上變成B模式用頭部雙聯激光炮、手持的Gun Pod和機載干擾彈一通射擊解除威脅。眼見攻擊落空的SV-51也變成B模式從上空邊俯衝邊開火,雙方在西部牛仔式對射後VF-0勝出。
  • SV-51從貼近海面的超低空突襲藏有「鳥人」的統合側艦隊並成功突破到了航母面前,以靈活的G模式將艦載防空火力自在玩弄;不過隨後在炸開機庫時被準備了裝甲模組的VF-0福克機從內部一拳打了出去。
  • 工藤真+羅伊·福克的VF-0機組對陣諾拉+D·D·伊萬諾夫的SV-51機組,相互咬尾的2V2開加力混戰並未分出勝負。接著工藤真和諾拉開始先後用TVC進行眼鏡蛇機動來佔位,雙方反覆拉鋸過程中不斷減速和損失高度。到了變形臨界速度後,雙方先後變成G模式在低空纏鬥,百忙中VF-0還用強化過的腳部踢了SV-51一記差點將其踹進水裡。

Over Flag

我知道有人要說格拉漢姆手裡由艾夫曼教授率先完成的專用Flag不但有解除了G力限制和裝甲輕量化等定製改造,線性步槍和防禦棍的拿法也和Over Flag是左右相反的,但這並不影響它們在宏觀上可以被劃分為同類機體。

首先,雖然Flag可以在MS形態和巡航形態切換,但直到格拉漢姆·艾卡發明以他命名的那個空中變形動作前大家都只能在出擊前選定一個形態而做不到在戰鬥中切換。雖然在和鐵人式和Enact這樣的電力MS同輩對抗時體現不明顯,但遇到武力介入的天人組織時因為機體的性能碾壓而顯得幾無還手之力。一方面原本已可擔當高速戰鬥機角色的巡航形態會被高達的機動性輕易追上甚至直接咬尾,另一方面原本可以在飛行狀態下利用線性步槍和等離子劍等武器展開近戰的MS形態也在和能天使的交鋒中占不到便宜。即是說,單純使用任一形態的Flag會在和高達的戰鬥中被很輕易地壓倒

那麼,我們就舉第一季格拉漢姆本人通過活用變形來和高達正面對抗甚至有所斬獲的兩個實戰例子來說明其價值。

第一場出現在12集,駕駛專用Flag的格拉漢姆以正在執行CAP的巡航形態向地面上的力天使高達直撲而來。這個形態下機頭的線性步槍可以產生優化氣動的電磁力場,因此外形上的非流線性並不會產生太多負面影響。洛克昂作為當時天人機師中射擊能力最強的頂樑柱,一開始並沒有把Flag放在眼裡於是抬手就是一次狙擊——通常無論是Flag還是Enact由於機動性有限直接就會在這時中彈退場。

但粒子光束並非真正的激光,本身從槍膛壓縮到發射也有個短暫窗口;於是Union的王牌抓住這個機會當場進行「格拉漢姆Special」動作,依靠變形時重心變化和腿部推進器硬是讓光束從胯下擦過而沒有命中。接下來為了不讓對方進一步開火,立刻用左手的200毫米線性步槍進行四連射迫使力天使捨棄射擊姿勢進行防禦。

接下來雖然力天使又打出兩發光束,但格拉漢姆通過四具高出力的等離子推進器進行一系列漂移式的左右盤旋躲開,這很明顯也是近距離下普通航空器做不到的閃避動作。接下來順勢從力天使的左手邊拉近距離,然後徑直靠推進器噴射的勢頭一腳踢了上去。不直接使用手臂或其他部位來完成這次通過物理衝擊讓高達姿勢受到影響的動作,是為了緊隨而至的拔劍斬擊。

格拉漢姆趁著等離子劍和粒子光劍對拼的當口稱讚了下力天使滴水不漏的舉劍防禦,但馬上察覺到對方用另一隻手丟掉GN狙擊步槍後從腿部槍套里拔出GN手槍打算零距離爆他機體的腦袋。於是立刻借收刀反作用力後退,並舉起右臂用經過反光束塗層處理的防禦棍擋下了這一輪射擊。本場激斗隨後由於Union方面的求援命令而就此不了了之,但是能逼到在中遠距離解決大多數戰鬥的力天使拔劍還能毫髮無損地全身而退,橫向對比之下已經是鶴立雞群的戰績了。

第二場則是18集得知打著天人大旗的高達對位於愛荷華州的Iris社軍工廠房進行攻擊後,格拉漢姆為了趕路用四具推進器全部朝後方噴射的巡航形態直接從機庫全速衝到了目標區域上空。隨後他目擊到的新型機是採用偽爐的座天使一型,裝備有光束步槍和用於長距離炮擊的GN光束炮;這台朝著非戰鬥人員肆意開火的高達與專用Flag的性能差距同樣達到數倍之多。

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格拉漢姆到達有效射程並進行鎖定後立刻以Iris社新型線性步槍的左右兩個60毫米小型槍管進行低出力連射,以一梭子壓制彈幕打得座天使一型除了匆忙射出的兩槍外沒有進行有效的迎擊。當巡航形態衝到了正在轉身的座天使後方位置時格拉漢姆又使用他標誌性的變形動作強行轉換為MS形態並全開推進器衝鋒拔劍。

到座天使也拔劍迎擊這裡跟上次對付力天使時可能如出一轍,但發現出力不足以壓過對方的格拉漢姆來了手更瘋的操作:直接在奮力一擊爭取時機後丟棄步槍拔出第二把等離子劍再次突進,用二刀流把座天使手持的光束軍刀打飛了。這還沒完,心知等離子劍的威力未必能傷到高達裝甲的格拉漢姆馬上將手裡的武器也一併丟掉,接住座天使的光束軍刀順勢劈下斬掉了對方剛剛舉槍的右臂。60秒不到的交鋒,最大過載達12G的殺人機動,一氣呵成的出招打破了天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高達是強大到無法單機對抗的存在這一點可說是屆時尚未得到GN-X的各國機師在當時默認的常識,同為ACE的Union王牌駕駛員約書亞就是因為變形過早被力天使抓到破綻一槍秒了 。因此格拉漢姆的朋友兼Over Flag隊技術顧問比利·片桐才會講「單機出擊太亂來了」。

但也正因如此,其人說到做到的「那種道理,就由我的無理來撬開!」也才格外痛快。

至於真要說現實世界中可能造出來的相關技術驗證機,我覺得到時候會比較接近戰車女神高達。等離子和GN粒子雙重推進系統利於滲透和空戰,還裝備有類似座天使三型的主動隱身系統隔絕電磁及光學偵測。至於S/VTOL能力和GN粒子本身帶來的高機動性無需詳述,而在機首用於偵測的可迴轉偵測頭部整合的GN光束火神炮以及能夠於翼下外掛的導彈倉也比較貼合現役戰鬥機的武裝搭載。


當然有實戰價值,不然變形變出來好看嗎?在真實系動畫里一般都是有設定的:

比如,元祖高達變形(或者是合體)是為了核心戰機可以單獨分離出來逃生;

Z高達變形是為了獲得超高的巡航速度;

Macross母艦變形是為了把主炮對接上動力爐;

VF變形是為了用速度換靈活性,在大氣層內變成G形態就可以做出直升機才能做出的各種懸停和機動,而B形態人形的攻擊方式是最多的。

現實中也有變形機,比如F14,主翼變角度,可以兼顧高速和低速下的機動性能;

魚鷹運輸機,旋翼可以轉角度,可以垂直短距起降又可以高速巡航;

F35,噴口和風扇口會變形,獲得垂直短距起降的能力。

但是這些變形功能其實非常不划算,變形讓每個形態都犧牲了一些性能,讓系統變得更加複雜危險,設計和製造成本也大幅上升。

那為什麼還要變形?因為沒辦法,科技瘸腿了。特殊情況要求一台機器有多種功能(一般是特種軍用機器),而技術上又做不到,怎麼辦?

變形吧!變形是用機械的變換來實現功能的變換,是最暴力設計方法。

比如我做不出微型的攝像頭,我又要讓手機可以拍攝前方和後方,怎麼辦?只能把攝像頭做成旋轉的。現在還有種手機嗎?

同理,現在也沒有可變翼戰鬥機了,因為現在的技術可以兼顧低速和高速了。

以前的導彈發射架和雷達都得旋轉,現在能不轉的都不轉了。

只要有硬的或者軟的方式可以不用變形,大家都不會設計出變形機的,因為變形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變形是技術跟不上需求的產物。

科幻作品中經常出現變形機器,因為人類不可能想像出技術全面發展的未來,能想像出的未來科技,一定是非常瘸腿的,那就只能變形了,不然設計不出來。

而且變形對觀眾來說又容易理解,又覺得酷炫,玩具又好賣。

但是我就是喜歡變形,用機械方法解決問題永遠是男人的浪漫。


如果從現實來說我認為是沒有的。

現實中一定要遵守物理法則,在空中想要一個完全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的東西做出超機動是不可能的,明明可以通過矢量噴口做到的事情竟然靠兩條腿去做,白白增加結構死重。

在地面上,在同等重量下,人形作戰兵器因為有手腳的運動機構的分量,所以其裝甲肯定會比坦剋薄很多,加上又有關節這樣的薄弱環節,戰場上非常容易被擊毀。又加上人形機械十分高大,在一個很遠的距離上就會被發現擊毀。


體積縮小到接近人體大小,用於單兵作戰會有一定的實戰價值,比如所謂的動力護甲。

動畫片里那種幾十米高的,沒有任何實戰價值,當靶子打的廢鐵一塊。


落地維京不如狗…

突然想起這句話


首先你得搞清高達的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吉恩公國的科學家T·Y·米諾夫斯基博士取得,他經多年研究,終於證實了一種電荷粒子的存在。這種被其命名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簡稱M粒子)的物質,可產生反重力場及擁有影響並阻礙電磁波傳送的性質,並且,當人為地大量散布時,可達到令雷達等偵察、通訊系統失靈的效果。也就是說,若在戰場大量散布M粒子,將會使現有的作戰系統幾乎完全失去戰鬥力。所以高達這種專為m粒子散步條件下作戰的巨大人形機器人兵器才會唱主角。否則常規的一顆寶石路炸彈就可以完爆高達了。至於後來高達w里那些超現實機體就不在討論範圍里了。

太空堡壘里的變形戰機如果這能開發出來我到覺得實戰價值很強,既可以當普通戰鬥機使用,還可以變機器人形態無視空氣動力學,做出各種高難機動動作。


單兵外骨骼還是有可能的,武警之類裝備還是不錯的,就像是具備精確操作和力量增強功能的防爆服,野戰軍裝備性價比就低了,又扛不住rpg嘛。

至於高達……

我們的祖先為了能夠在樹枝間騰挪輾轉才長成這麼個樣子的,而不是為了對抗三體艦隊啊→_→


要說價值還是可以有的:

1 人形形態可以攀附在諸如殖民地殘骸上,固定住位置,避免在宇宙中漂流,便於瞄準,也可以做出拆卸、救援的動作

2 人形形態,噴氣口在背部和腿上;飛機形態,噴氣口集中在後方,這樣飛機形態可以高速飛行,而人形形態,通過腿位置的調整可以更靈活地變換方向

但現實中完全沒必要造成人形,可以造成更合適的比較靈活的結構,除非釣魚執法,誘導那些禁止偶像崇拜的恐怖分子出來搞恐怖襲擊,然後一個都跑不了


任何機甲動畫都是披著科幻皮的奇幻動畫。

題主你理解這一點就能理解所有機甲動畫了。

人家根本沒打算和你講科學。

你非要講科學,那麼只能是緣木求魚了。


g高達是高達系裡最合理解釋「高達為什麼是人形」的一部。。。


高達0079是動畫商挑戰玩具商的控制的反套路作品,由於中期收視率慘淡才倒逼的加入核心戰機,鐵牛合體的要素,經過30年的發展最後又回到了賣玩具的一個輪迴。

超時空要塞的製作班底則是看著高達長大的一群宅們做的動畫,主題則是機戰,偶像,三角戀。

討論實戰意義的話,首先現在的技術層面是根本不可能造出來,其次這倆動畫的機存在都有一個假設背景,高達是m粒子,超時空要塞則是地球人搞到了天頂星科技。

圖找不到了,德三的虎王重65噸,比虎王大n倍尺寸的鋼坦克才重56噸,你能忍?你敢信?還真是紅藍彩鋼棚鐵皮裝甲,難怪在08小隊里鋼坦克能被虎特的35毫米炮打穿


實戰是沒有的。因為人形兵器在同技術的條件下沒什麼優勢,除非生物科學超級發達,製造出類似於EVA這種。

拿高達來說,高達設計出兩條腿兩雙手,有什麼用?跑的快?不還是老老實實靠推進器么。等近戰上腳踹上手錘么?現實中真要能做成高達的科技水平最起碼也是精通反重力科學了也就是涉及到時空科學領域了,各種能量炮都是小兒科了,就算科技樹不全,在擁有反重力科技下,太空戰機球形才是比較優的設計吧;拿接近現在科技水平來說,就算給你開掛,你能造出靈活度和高達一樣的人形機器,那和坦克優勢在哪裡?人形機器在同體積質量下,速度,防禦力,載彈量,火炮大小威力肯定是要弱於同技術水平下的坦克的。不過可以與坦克形成互補,在山地戰巷戰等方面優於坦克(不過依舊建立在人形機體運用了開掛技術,完全不考慮性價比,成本前提下)。


UC年代MS的存在基於兩個技術黑洞

1、米諾夫斯基粒子的投入應用,讓雷達紅外等偵測手段無效化。

2、超音速噴氣引擎技術迷之消失。

這兩個條件但凡有一個不滿足MS都無條件投入大規模戰場。

Macross中VF的變形模式,事實上是為了和天頂星人單兵肉搏,以及彌補巷戰中傳統地面載具的劣勢。


首先大型機器人的由於採用直立狀態,所以目標必然很大,基本上沒有任何隱蔽性,並且行動機構非常複雜,因此公路機動能力是比不上裝甲車輛的。越野方面對於比車輛有優勢,但由於與地面接觸面積小,更容易陷入泥坑裡。

從防護角度來講,大型機器人由於目標更明顯體積大,所以防護區域要比主戰坦克大的多。現在主戰坦克重量已經到了50噸以上,大型機器人想要具有坦克同等防護水平,重量會比坦克大的多,從而嚴重影響機動性和越野能力,更不要說關節等等暴露部位的極其脆弱,被命中就廢了。加上隱蔽性差,因此無論如何其生存能力都是比不了坦克的。

火力方面,由於機器人中心高,為了防止出現頭重腳輕和巨大后座力人仰馬翻的情況,動漫里那種肩膀上出一堆炮導彈的情況是不可能的,更何況考慮到重量問題,其火力不會出坦克裝甲車輛更強。至於動漫各種手持巨型槍械,純粹是中二的畫蛇添足,除了增加多餘重量和系統複雜程度外,完全不如可更換火力模塊更實用。

對於機器人來說,最噩夢的部分還是後勤和成本。由於大量環節和動力傳導裝置,機器人的系統複雜性要遠遠超過車輛,因此可靠性遠遠低於坦克,製造成本遠遠高於坦克。這種機械對於所有的後勤人員都是噩夢,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就算造出來了,其出勤率也不容樂觀。

機甲這種東西想要有實戰性,必然是充分利用應付崎嶇地形好的優勢走小型化或動力裝甲的方向發展。大型機甲除了視野和翻越障礙有優勢以外,其他方面和坦克一比都是八百斤的壽桃,大號廢物點心。至於那些能飛還能做高G的機甲,設計之前還是先考慮下牛頓大爺的感受吧


人形的優勢是什麼?

靈活,多關節,可以任意改變運動和指向的方向。我們的先祖是活動在樹上的,是可以上下左右靈活移動的。

所以人形的優勢,必定是需要靈活性的地方,比如巷戰。比如接舷戰。也就是說,假如在一個類似迷宮、叢林的,有著巨量的遮蔽掩護,需要靈活轉向靈活指向的地區,人形態要比飛機坦克形態強得多。


超時空要塞里的可變戰機是因為:天頂星人很巨大(雖然從生物學來看,這種巨人不太可能存在)

變形成機器人以後的可變戰機和天頂星人才是相等的戰鬥單位

必要時,可變戰機可以和他們肉搏。。。


沒用...

沒有米式粒子加成,就高達那18米高的大靶子,RPG分分鐘教做人。


說真的 高達里鋼球是最符合現實的


我記得大眼珠子說過

像幾機甲這種東西,因為靈活和高機動性

在巷戰(或其它地面戰爭中有較大優勢)

但在空戰和太空戰中價值為零

為啥?因為既然機甲上能裝的武器為啥不能在飛行器中裝?


推薦閱讀:

為什麼近幾年魔法少女系的作品越來越多了?
近年,最让你感到“新鲜”的是哪部动漫?
假如你是伊藤誠,你該怎麼做?
ACG中的魔法少女有什麼含義?

TAG:軍事 | ACG | 武器 | ガンダムGundam高達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