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萌突然就火了,但是後續該如何?是否又是一個現象級的應用?


先送一張百度指數的圖:

如果說,現象級 應用的意思是 曇花一現。

那麼我想,或許我給出的答案是 是的,這確實有成為一款現象級應用的可能性的應用。至於後續該如何,我想,我們可以看下面的圖:

後續有幾種做法:

1、賣掉公司

2、趁熱度未退之前,抓緊打造公司品牌,並且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3、不管這一波熱度,開發新的應用,並且努力再製造一次現象

4、啥也不做


(已更新 2014年6月6日19:01:06)

社交網路的群體效應會一浪接一浪的推起這樣的 app 高潮和沒落。用戶沒有對這樣app 的切實需求和依賴,所以很難長久。

但是我覺得從頭像出發,有以下發展思路:

頭像--&>表情--&>動作--&>動畫--&>劇情--&>故事

現在常常可以看到朋友圈這樣的:

如圖(隨意從朋友圈截下來的):一個群體希望有自己統一標識,來增加與其它群體的差異性,以及內部的一致性。展示個體的樣貌特徵和興趣愛好,從這裡出發寫小群體內的故事感覺還不錯哦~!

每個人的特點如此的鮮明~就差故事把大家串起來了~

從這裡故事記錄,群體漫畫日記都是可以做的。

比如:一個寢室的大學生活漫畫吐槽集錦~

一個班級的漫畫集體照~

情侶的漫畫回憶~

關鍵是:這些在社交網路上好像都還蠻酷蠻可愛的哦~(用戶很有製作的動力嘛~

怎麼實現呢?

還是這個思路:頭像--&>表情--&>動作--&>動畫--&>劇情--&>故事

把頭像庫再豐富並往情緒表情發展,做一個編輯器,讓用戶放飛自己的想像力。

此時我能聯想到暴走漫畫編輯器

一個群體中的人不都常常是有這樣不同角色的人嗎?

頭像--&>表情--&>動作--&>動畫--&>劇情--&>故事

這樣的 app 大部分都是用戶的玩具,如果想長久,那就不要把他做成一次性消費的東西。產生群體互動,突出用戶個性,增加自由度都能有更長的生命力~

原答案在這裡:去年紅了一波拼臉應用,如何去構造穩定長遠方案,免於火一把死?

然後發現放在這裡會更貼題一些。


我看到一段話還是很有意義的,臉萌基本會是現象級產品,不過沒關係。對於創始人的信心打造,資源吸引,成功履歷以及團隊的打磨都有好處,做新的產品各個方面都會有很長足的提高,當然我是從創業者的角度看。


產品原型BS一直在米國堅挺,因為除了個性化頭像和對白,還低成本的惡搞社交關係。而社交關係的漫畫化,才是產品粘性的核心和根本。

拼臉本身引起的是一次性驚喜,傳播之後跟其他用戶的交互是二次驚喜,但群體性狂歡之後就是低潮的到來。這是時尚的特質,也是用戶的習慣。

但通過每日更新的場景化社交,惡搞自己的社交關係,則有可能推動持續高潮的到來。至少在特定節日,依然有使用產品的動力。


沒有太深入研究為什麼會火。

其實早五六年前,飛信就有類似的功能,可以自拼頭像,我還做了自己和幾個同事的頭像出來。同事都誇我很有文藝氣質。

區別是,那個只能用于飛信的頭像,似乎還不能另存為,必須用QQ截圖另截出來。(當時我非常痛恨這一點!)

我的看法是,這個應用的火爆,並不是應用本身,而是社交工具的傳播威力造就的。


如果臉萌和魔漫合併我會用下


這種app確實只是現象級,除非成功拓展出玩樂模式,否則很難一直火。我覺得後續可以這樣做,增加道具趣味性,像特徵那裡貓狗的圖片就很單調,可以拓展下各種狗類和貓類嘛,髮型也可以動漫化個性點,模仿些名媛潮狗穿著打扮也行。不過同時也要切記勿讓軟體太過臃腫,完成使用者心累。


再貼一遍。

1.繼續收集用戶反饋快速迭代起來,但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的方式,有時候按照用戶反饋去定需求,做產品,做著做著就死了的例子太多了。

2.利用現在餘熱進行一些活動策劃,比如:官方微博開展關於臉萌的活動,自拍像與臉萌製作畫像作對比,讓用戶參與互動評論,投票,評出最受歡迎的」萌臉「,確保臉萌話題熱度能夠持續性。

3.增加一些新的場景,比如:開車、吃飯、旅遊等。

4.簡化操作流程,當然也看臉萌自身的定位,所規劃圈定的用戶群體,DIY很有創意,但我圈子小範圍的部分人對這個操作流程還是覺得過於繁瑣,選擇過於頭疼,卸載率相對較高。(如果臉萌只是圈定那部分熱衷於DIY的女性年輕用戶,此條忽略)

5.目前周圍臉萌周圍重度用戶大部分女生,可以更加針對性的做營銷也好,添加更多關於女生的素材。

5.增加新的好玩的功能,比如根據給用戶選擇自身一些性格、興趣愛好、職業等自動生成頭像。雖然活躍量現在起來了,增加新的功能可能都會影起震蕩,讓APP變得臃腫,但要想維持活躍用戶,增加用戶參與度,就不得嘗試一些新功能。同時很快同類APP也會多起來。

至於是不是現象級應用,希望不是。

利益相關:沒什麼相關的。


個人覺得如果能加一個根據人臉照片自動生成卡通頭像的功能那就酷炫多了。


我覺得是,換臉萌頭像是為了顯個性,換的人多了就沒個性了。


非最底層需求,無法保持高頻次,但產品初期帶來的興奮度會伴隨時間推移遞減,所以-----流星你好,流星再見


和flappy bird 一樣,火不過2周,同樣是因為社交網路火起來的。

或許以後app的營銷重點應該改為怎麼博得「分享到朋友圈」的歡心。

個人觀點。


頭一天,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張長頸鹿的萌頭像,第二天,微信朋友圈裡好幾個朋友都在用臉萌發萌圖。


像是臉萌這樣的產品確實是如大部分所說的一次需求。老實說,我給自己拼了個圖之後,再幫幾個好友YY了幾張臉以後就沒打開過了。。至於說App生存壽命的問題,這應該也是這支團隊現在最擔憂的問題,不過從幾個版更新可以看到增加了表情和氣泡,這應該是這支團隊想要走得更遠的舉措。

於是,以後可能出現:1、被某家互聯網大頭收購,或者合作。然後可能在社交應用中變成表情包、或者動態氣泡發言……也許某Q不屑這個,自己開發個內佇的插件做起手機臉秀,生生又幫微信QQ再臃腫一回。

2、可能推出自己品牌的連環漫或者動畫。然後出周邊~這條路假如不對大眾的味,就會拍死在沙灘上。

3、這一個是我自己覺得目前可以做的~就是把臉萌與現在的毛絨公仔、杯子等禮品做個融合,發展成一個訂做禮品的平台~能夠diy神似的臉有種私人定製的趕腳~

4、進一步開發遊戲或者社區。形成diy秀的可供互動的平台。當然好友應當是身邊的人~這個還沒完全想好就不寫下去了

以上純屬個人隨便寫~第一次在知乎回答,不喜勿怪。


可以稱之為「現象級」應用,目前的現象是,手機上的app如果不是解決生活問題的app,總會是現象級的快銷產品。 未來的路怎麼走,相信臉萌的團隊都沒有想好,因為突然的火爆會讓人不知所措,還沒有準備好後期跟進。 我的建議是,內容要更豐富,操作更便捷,效果更全面… 最關鍵的是尋找與解決大眾生活相關的點,做關聯。


不是一年前就有這個app了么,怎麼現在才火?


這app的需求頻度按目前產品形態來說非常不夠。人均一般做1次多一些吧。


你們誰會天天換臉?


這就是社交網路的力量 通過某些人的宣傳 加上用戶體驗 像這種應用成功的概率很大


這種軟體在好幾年前就有過的,我記得我在畢業那年做了一個班的畢業衫,用的就是外國網站上的這種軟體,這個萌臉基本上和當時那個外國的軟體在內容和界面上都是一模一樣,可以說是一種抄襲了,個人感覺這種軟體只是一時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和興趣,等奇趣心理一消失就會失去熱度,畢竟這種軟體不像新聞,不是天天都有新鮮事。

人的審美和情趣都是在繞圈圈?,打個比方,80年代流行喇叭褲,2000年也流行;前年主流紅色,再過個幾年又流行紅色。不過希望萌臉暗淡後的再度出現能夠給網友帶來新的驚喜。


推薦閱讀:

移动互联科技正在怎样改变我们用车生活?
代充寶這個軟體是真的假啊?
「足記」為什麼最近這麼熱門?
有沒有像日記本一樣的日曆應用?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