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Pad 有何用?

我有一個air,平常拿來看電視之外趕腳就沒其他用處了,但是經常看見別人評價iPad很好用之類的,所以請問各位大神,iPad可以拿來幹嘛?或者說,有哪些牛逼的iPad app?


本來沒有買iPad的心,自從上了知乎,最後淪陷了,都是知乎的錯。

現在的移動智能終端是否強大,很大程度取決於你能否在上面部署足夠強大的應用。

接下來放大招了,大招了,招了。

多看閱讀:已經成為死忠粉,買了kindle一直因為不能裝多看系統耿耿於懷,買了iPad之後感覺進了天堂,打開界面之後是這樣的

這沒啥稀奇的,打開書豎屏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但是橫過來的時候就分頁了,第一次見的時候真的覺得好人性化。

雖然iBooks也分開,但排版真的比不上多看,貌似用這iPad版之後就很少打開kindle了。很多人不喜歡看電子書,說沒有書香,沒有紙質書的感受。這兒不討論孰是孰非,因為這大程度取決於你的看書的目的,像我這種只為了獲取知識的人來說,那些都不重要,iPad的屏幕具備足夠好的素質,IPS技術,retina視網膜屏幕,防眩光,也不傷眼,而多看排版看起來是如此賞心悅目,它們之間的結合即使我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的眼睛也挑不出來什麼毛病。

Cabinet:管理PDF文檔專用,PDF文檔拖進去,界面看起來很舒服。

對於不適合iPad屏幕也可以裁剪來適應,相當方便

扇貝單詞:比較過很多記單詞的app,但它們一般都是給單詞讓你選擇中文意思,或者給中文意思讓你選擇單詞,而扇貝單詞具備這個功能,拼寫。

這個時候你也許會說這個鍵盤怎麼能習慣啊。那請問你第一次用觸摸鍵盤怎麼習慣的。這個虛擬鍵盤只要習慣了,熟練了,打字也是飛快的。在記單詞的過程中輕鬆練就媲美敲真鍵盤速度的新技能。

Mindmaple:一款思維導圖軟體,手機幾乎是沒法做思維導圖的,筆記本也不可能一直帶,iPad卻可以輕鬆扔進書包里,也不會太重,上課掏出來,拿出來理理思路什麼的。雖然我上課經常掏出來干其他事。

Day One:一款日記app,相當精美,由於隱私就不打開了,最重要的是支持Markdown語法,請不要問我Markdown語法是什麼。

JSAnywhere:融合了Javascript,html和css,寫過網頁代碼的童鞋都知道怎麼用吧,有時候你需要看下前端表現效果,但是又沒帶電腦,這個可以救急用。

Office三件套:功能雖然比不上桌面端,但是也足夠使用使用了,上圖,個人文檔就不展示上來了,不過模版還是挺豐富的。

Paper53:很多人推薦過,我平時不怎麼畫圖,只是下載下來嘗嘗鮮,測試過,確實是一款好應用,推薦給喜歡做圖的人,自己配一支Paper53的官方筆,三四百元吧。

在線教育:推薦給特別愛學習的人使用,平常網易雲課堂和慕課網用的比較多。

常用app就不推薦了,只推薦大家可能忽略的好應用,以上很多事手機也許也能幹,但是iPad 能做得更好。

繼續更新

剛發現一個好應用,這個強烈推薦

Duet:將iPad變成變成Mac的外接屏幕,你就可以一邊看視頻一邊寫文檔,一邊看視頻一邊寫作業,一邊看視頻一邊寫代碼,可以選擇Retina屏顯示和普通解析度顯示,數據線連接電腦,很流暢,2:3顯示比例,大家都看出來了吧。

先更新到這兒,找到好應用在接著更新


分享一下個人使用iPad的一些經歷。供君參考。

現在我的家裡有兩個ipad,第一個是留學的時候買的iPad 1,第二個是給媽媽買的iPad 2,沒有買後來出的產品,因為目前覺得已經夠用了。

一. 先來說說我的iPad1的使用經歷

  1. 在澳洲讀碩士的時候,教授每節課會提前在網上放很多書單,同時有很多pdf版本的文章。課堂PPT也是以pdf格式放在blackboard(學校系統)。所以,你上課之前就必須讀這些文章,帶著PPT來上課,方便在上面做筆記。大多數同學都是把PPT和主要文章列印出來。但是,學校列印東西很貴,自己也買了激光印表機,用來列印論文,每天列印幾十頁的PPT還是有點心疼的。所以,在iPad1出來兩個月後,果斷的買了iPad. 它就徹底的改善了我的生活。為了更好的讀文章和劃線做筆記,購買了Goodreader,當時是5美金,一杯咖啡的錢。這樣,我就可以提前把需要讀的東西存進iPad,在上課路上,讀這些東西,還可以劃線,高光,做筆記。這樣,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那個文章,我就可以迅速的找出來自己劃高光的地方,在這個重點做筆記。在寫論文的時候,把iPad放旁邊,打開文獻資料,就可以當雙屏幕使用。
  2. 回國後有一段時間,也和樓主一樣,iPad淪為看視頻的主要工具。後來鑒於自己的手機屏幕太小(iPhone5),很多事情還是需要iPad來解決的。比如,看YouTube, 這個和簡單的看電視劇不一樣,後面有詳細的說明。同時也下載了VPN,看Pinterest更流暢。目前在裝修,設計風格什麼的基本參考Pinterest,建一個board,然後在淘寶看相似的產品,進行購買。iPad看印象筆記和OneNote也是小屏幕手機比不了的。非常好用!!自己有kindle,但時不時還是會用iPad看電子書,因為很多iPad app有免費版本電子書。
  3. 當然不能不提一下荔枝FM和蜻蜓FM,在碎片時間,搭配藍牙耳機,讓我很開心的聽完了幾十本書。很多人覺得iPad很雞肋,貌似就是一個大屏幕的touch,但是我覺得iPad是筆記本電腦和手機間必不可少的補充。有時候不想開電腦,用iPad加藍牙鍵盤,就可以做完很多工作。當然,你得下載無敵的微軟辦公軟體。

二. 說說iPad2使用經歷

  1. iPad2是給我媽媽買的,所以這裡著重說老年人使用iPad的好處。
  • 操作簡單。其實我媽用電腦非常熟練,她退休前很多年,單位就已經是無紙化辦公了,用手機也是九幾年的事情,也算很update的人。就這樣,也被iPad簡單的操作迷住了。以前筆記本電腦出了問題,還要拜託單位IT部門的同事重裝系統,但是iPad使用這五年來,沒有出過任何問題。
  • 打遊戲。老年人,你懂得:吃飯,睡覺,打豆豆...
  • 各種銀行類app,比網銀操作簡單。看到有朋友吐槽iPad網銀類app,我想說的是,這裡單指對老年人。手機操作畫面太小,電腦版有些銀行的系統比較複雜。
  • 讀書app,讓我媽在這幾年了也讀了很多大部頭的小說。
  • 視頻app,火車飛機上的消磨時間。
  • 購物app,再也沒有複雜的付款方式,買買買.....
  • 宗教app,有很多佛經和基督教經文,以及講解,非常適合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
  • iPad1已經不能更新以後,就變成我媽的念佛機以及電子相冊了,所以iPad2就淘汰到我手裡,使用基本上和第一條一樣,只是比iPad1輕了很!多!我想以後iPad2不能更新了,我還會考慮繼續購買新的iPad. 因為真的是居家旅行必備。
  • 下面推薦一些自己平時用的app

    1.我最喜歡的一個app是印象筆記。

    自己常年有做規劃做GTD的習慣。而紙質筆記本用了很多年以後,尤其到了國外,要經常搬家的時候,就非常的痛苦,看到喜歡的本子也不能買。因為回國時,行李會太重。有了印象筆記,就徹底解決了我的問題。同步快,畫面簡潔,多平台使用,筆記本和筆記本組的設計便於整理。現在,我的知識管理,基本都用印象筆記,唯一的缺點就是普通用戶每個月60m的空間太小。比如,最近在設計新房裝修,想保存很多喜歡的設計和想法,因為圖片太多超了流量,很痛苦的說。高級用戶還可以多人協同工作,共享筆記等,非常方便。印象筆記不僅可以做平時的GTD,我還用來保存資料,比如,眼鏡度數,在網上購買眼鏡時就很快能找到。朋友們的地址,出國旅遊時寫明信片非常方便。能用的方面太多了,建議參考《Evernote超效率數字筆記》這本書,還有很多時間管理博客關於利用EverNote提高效率的文章。

    2. Pinterest

    國外的一個圖片網站,非常的好用。在iPhone上也有下載,但是瀏覽效果肯定不如iPad上感覺好。

    3. Youtube

    這個,不用解釋了吧。你能想到的所有東西,都有視頻。從裝傢具到化妝,從蓋房子到炒股,從FIFA到怎麼換尿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搜不到。我覺得YouTube已經變成一個視頻搜索引擎了。相比之下,國內的優酷,愛奇藝等,還是專註看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比較多。個人播客的內容就比較少了。

    有朋友發私信問我怎麼登錄YouTube,我知道知乎有很多IT牛人,我只說說我的方法吧。

    那就是:付費..... 我下載了ArkVPN這個app,購買了一年的使用許可權,可以同時在三台設備上登錄。費用是68元人民幣。因為作為一個文科女生,我實在是不會「複雜」的(對我來說)其他翻牆技能...

    4. Pocket

    你可以在有網路的時候,把想看但是沒時間看的東西存在pocket里,離線查看。很好的利用碎片時間。

    5. OneNote

    在印象筆記流量超額的時候,下載了onenote,非常好用。排版和微軟的其他的辦公軟體一樣好用。微信訂閱號里很多文章看過一遍,想再找就很難。收藏在微信里,沒有分類,就要一個個的翻。在訂閱號里關注「微軟雲筆記」後,就可以把微信里的文章直接存在OneNote里,多平台同步後,可以在電腦上再讀,編輯,分類,整理,放在不同的文件夾。唯一的缺點就是同步太慢。

    6. iTunes U

    最早使用iTunes U是在2008年買的iPod Touch上,第一次看到了名校的公開課很是激動,於是下載了所有自己喜歡的課程。後來有了iPad,在iPad上看視頻的效果更好,就貪得無厭的看完了所有心理學相關的課。並且,這是蘋果自己的app,全免費。真的是改變人生的產品。缺點也是有的,沒有字幕,中英文都沒有。所以,英文不那麼好的同學可能看起來就有些吃力了。但是如果有字幕,只依賴字幕,你是永遠也學不會的。

    7. Podcast

    同上面的原因,你可以訂閱很多牛人的播客,比如Tim Ferriss...我還訂閱了羅威(國內很牛的一個配音師)的鋼琴隨筆,在寫東西的時候聽。最近在重學法語,在podcast上有很多法語頻道,完全免費。很感恩這個免費的時代。^_-

    8. 知乎和知乎日報

    在iPad上閱讀效果更好。有些朋友說,App store里找不到。這個嘛,真的是可以找到的,你再使勁找。

    9. 百度雲

    這個我看重的是多平台同步。iPad看公開課或YouTube時,老師或者一些達人提到的書,不用拿筆記書名,直接截圖,然後同步到百度雲的「讀書清單」文件夾。下次在書店需要購書或者想讀書時,在手機客戶端上就可以直接從裡面找了。對我個人來說,非常方便。

    10.荔枝FM

    很多好的電台,以及電視節目。比如,一個人的書房,鏘鏘三人行,曉松奇談,金星秀,邏輯思維,冬吳相對論,吳曉波頻道...太多了,需要你自己去挖掘。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做家務的時候聽,搭配一個藍牙耳機,可以很好的利用時間。

    11. Kindle app/ iBooks/ 噹噹讀書/ 網易閱讀...

    作為一個大屏幕,如果不讀書,好像有點浪費

    非常感謝大家的贊。

    我不是效率達人,也並非對iOS系統很了解,以上都是自己平時使用的體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在評論里提出來,我會把大家的意見整理進原文(引用作者)。希望對更多的人有幫助。

    感謝。


    2017-11-07 更新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我開始在 iPad Pro 上探索生產力工具的另一種可能性,尤其 iOS 11 給 iPad Pro 帶來的想像空間,我撰寫了一本系統闡述 iPad Pro 生產力的電子書:《iPad Pro 生產力指南》。

    這可能是中文互聯網裡唯一一本系統探討 iPad Pro 生產力的電子書。

    全書以 3 萬字、40 多個演示視頻、100 多張配圖的篇幅,全景展現 iPad Pro 生產力的可能性,涉及內容消費、創造、成長與協作四大應用場景,分享 50 多個優秀應用組成的獨特工作流。

    它不是關於 iPad Pro 就是未來計算設備的宣言,也不是某個應用的使用說明書,而是在不同應用場景里,去思考人、設備和應用之間的關係。

    與這本電子書同步上線的還有一份時長 85 分鐘的音頻版,如果你對聲音敏感,喜歡通過聲音感知世界,那麼不妨聆聽我在使用 iPad Pro 過程中的苦辣酸甜。

    上圖為文字版的部分目錄。文字版和音頻版將單獨售賣,點擊這裡選擇你喜歡的版本。

    ---------2016-7-14------

    我在設備是 128G 的 iPad mini 4 Wi-Fi+4G版,我在 iPad 上完成以下這些事情

    • 內容生產
    • 內容消費
    • 文件管理
    • 社交協作
    • 精力管理
    • 知識管理

    特別說明一下:由於知乎不支持 GIF ,很多動態演示無法展示出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我的博客文章查看完整版:https://dailyio.me/2016-06-28

    也歡迎大家線下的交流:趙賽坡- 自由職業者、書評人、獨立科技博客

    1. 內容生產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移動端或者 iPad 上的內容生產無外乎以下兩種:

    • 文本內容生產:包括隨想、微博客、博客;
    • 影像內容生產:包括拍照及後期處理後的社交分享;

    1.1 文本內容生產

    1.12 網頁摘錄

    熟悉「I/O」的讀者一定知道,我在推薦國內外好文章時,都會摘錄文章里很多原話,為了實現標準化的操作,我使用了 Drafts 里的「摘錄模版」。

    打開Drafts,找到設置里的「Web Capture Template」,下圖是我的設置:

    上述參數的意義如下:

    • title:網頁文章的標題
    • url:網頁的鏈接
    • selection:網頁文章的選擇部分

    細心的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模版也是標準 Markdown 語法的引用格式,那麼當我在 Safari 上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好段落時,我只需選擇這個段落,點一下右上角的分享按鈕,選擇 Drafts 就可以將這個段落按照 Markdown 格式保存起來了。

    Drafts 還有版本管理功能。這是我十分喜歡的功能,通過版本管理,我可以「肆無忌憚」地修改編輯文檔而不用擔心文稿丟失,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還原自己思考的過程。點開任何一個摘錄,點擊左上角的「i」號,你都可以看到這個文檔所有的修改記錄:

    1.12 一鍵更新博客

    由於 Drafts 超贊的網頁摘錄和人性化的版本管理功能,我在半年前開始利用 Drafts 寫博客,Drafts 有標準的 Markdown 的語法:

    看到 iPad 虛擬鍵盤上的那一行字母或圖標了嗎?這是 Drafts 最強大的地方之一。舉個例子,當我想給某幾個文字插入從 Safari 複製過來的超鏈接時,只需選中這幾個文字,點一下屏幕上的「Link」就自動完成,同理也適用於「image」……

    而藉助於 iPad 上的分屏多任務功能,給 Markdown 文檔添加超鏈接變得如此簡單:

    「I/O」這個博客基於 Farbox 架構,數據存儲在 Dropbox 里,這也意味著,只要在 Dropbox 相應文件夾里增加文檔,「I/O」就會更新,這在 Drafts 里可以非常簡單地實現。

    • 新建一個「action」,名字隨意,「Step types」里選擇「Dropbox」

    • 配置相關參數,如下圖所示,基本意思就是通過這個「action」將Drafts 里的文檔重新命名後推送搭到 Dropbox 的指定目錄:

    這樣當你寫完博客後,滑出Action,選擇「博客更新」,就將內容推送到博客的 Farbox 資料庫里,大概 30 秒後,刷新博客後就會看到新文章了。

    博客更新後總有一些錯別字或不太適合的表達需要修改,這個時候很遺憾 Drafts 並不能應付,我使用 Editorial 來管理博客後續內容的更新,下圖:

    可能有朋友會發問,既然 Drafts 功能有限,為什麼不直接在 Editorial 里寫博客進而更新博客,我這裡給出幾個理由:

    • 我使用 Drafts 收集網頁摘錄,因此通過 Drafts 整理撰寫博客更簡單方便,不至於一直在兩個應用之間切換;
    • 相比於 Editorial 時刻要檢查網路連接情況, Drafts 的數據存儲都在本地,速度和穩定性上更勝一籌,如果你了解到 Editorial 上次更新是 2015 年 6 月份,你就會理解我為何堅持不用 Editorial 寫博客了;
    • Drafts 提供了更多強大的 Action 和 Keyboard Extensions,可以去官方商店搜索更多。

    1.13 從純文本到富格式文檔

    很多雜誌報紙的編輯並不接受純文本的稿件,於是,這類的約稿我通常在 Ulysses 里完成,因為這個應用太適合轉換格式了,你可以輕鬆將文本轉換為 Docx、PDF、Epub、HTML:

    每個格式還有不同的樣式,如下圖,如果你覺得內置樣式太少,可以去官網下載更多樣式:

    格式轉換好之後,點擊分享按鈕,可以將這個 Docx 文檔作為郵件附件發送:

    1.14 碎片化微博客的更新

    如果你去 Drafts 里的 Action Dictionary 里搜索與 Twitter 相關的操作,你一定會看到諸如下面的 Action:

    是的,與一鍵更新博客的操作邏輯一樣,你可以在 Drafts 里寫好內容,然後滑出 Action,分享到你想要分享的平台,包括 Twitter、FB、Google+、微博等。

    但 Drafts 的這個方法有個弊端,那就是不能分享圖片。此時 Workflow 就要登場了,此 Workflow 只是一個應用,與上文所談的工作流( workflow)完全不一樣。本文不負責 Workflow 的入門操作,如果你還不了解這個應用,建議先看這一組文章。

    就更新微博客來說,下圖是我修改的一個 Workflow:

    這個 Workflow 的運行邏輯就是首先選擇微博更新類型:圖文、純文本還是超鏈接,然後開始執行相應的動作,關於這個 Workflow 的具體解釋,可參見這篇深度分析。

    1.2 影像內容生產

    1.21 導入

    iPad 的拍照能力實在不敢恭維,基於 iPad 攝像頭的影像內容生產基本都是文檔掃描,我使用的是 Scanner Pro,打開攝像頭對準要掃描的文檔,會自動搜索文檔邊緣部分,自動完成拍照:

    拍完只要稍時調整保存即可,可以同步到 Dropbox 、iCloud、Evernote。

    我在 iPad Mini 上進行的第二項影像內容生產是同步微單相機里的照片到 iPad。我的一款索尼微單本身不支持 Wi-Fi 傳輸,平時拍完照都要在MacBook 上導出,非常麻煩。索性購置了一個帶 Wi-Fi 模塊的東芝 SD 卡,同時在 iPad 下載了其官方應用,相機拍完照後待機,讓 iPad 搜索相機 Wi-Fi,連接之後就可以把相機里的照片下載到 iPad 里

    導入 iPad 之後,我的處理方式是上傳到 Google 相冊,至於為什麼放在 Google 相冊,下文自然有答案。

    影像二次處理

    一般來說,我對影像的二次處理時會用到下面三個應用:

    • Pixelmator:功能最強大,幾乎就是簡版的Photoshop;
    • VSCO:濾鏡好用到哭;
    • Snapseed:功能與易用性的完美結合;

    如果是微單拍的照片,只要構圖合理、無抖動,導入 iPad 後只需簡單調整一下,再加上 VSCO 的濾鏡即可。事實上,我在 iPad 上處理最多的影像內容其實是屏幕截圖。

    本文無意去對比四個應用的優劣,我只能說出我會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應用:

    • Pointouts:用於突出某個項目,如下圖:
    • Annotate與 Pinpoint:兩者功能類似,可以給截圖箭頭、文字、表情和塗鴉;
    • Oneshot:適用於文字類的截圖,可以一鍵發布到 Twitter,還能保留截圖文章的原鏈接,非常贊:

    1.22 影像託管

    目前我博客的影像資料託管於七牛雲存儲,之前我嘗試過在 Dropbox 和 Imgur 里進行影像託管,但速度實在是太理想,而且 iPad 上的 Imgur 客戶端在上傳完圖片後無法找到圖片的真實地址,還需要登錄網頁去複製,效率低下。不過,七牛雲存儲沒有移動應用,影像資料只能通過網頁上傳:

    但好在平時博客圖片不多,圖片上傳工作還不至於無法接受,當然,今天是個例外。

    2. 內容消費

    移動互聯網是個內容消費驅動的產品,應用商店裡玲琅滿目的應用,絕大多數都是讓你用來消磨時間的產品,正如一位朋友所言:手機(移動設備)就像一個黑洞,不經意間就吞噬了時間。

    在我看來,任何沒有目的的內容消費都會產生這樣的「惡果」,我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2分鐘原則」,如果一個內容——包括不限於文本、圖像、視頻,無法在 2 分鐘內看完,那麼就放入「稍後」的工作流里,反之亦然。

    與此同時,藉助演算法和自我的過濾器,也可以大幅提升內容消費的效率,下面是我的內容消費工作流。

    2.1 人工過濾的淺消費

    微信里的海量信息是人工過濾的主要應用場景。由於微信官方從未針對微信信息泛濫做出有誠意的過濾機制,這也導致人們在微信內容消費方面的無解難題。很遺憾,這方面我也找不出更好地解決方案,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原則:

    • 精簡訂閱的公眾號:現在很多人都不是通過訂閱公眾號號獲取內容,那麼還不如取消那麼多的訂閱呢;
    • 通過標題篩選群聊里的文章:標題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不過多展開討論;
    • 定製可以看到的朋友圈:微信提供了「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功能,可以花點時間做個過濾列表,有助於提升整個朋友圈內容的質量。

    對於微信公眾號號里的好文章,我通常會存儲到 Evernote 里以備不時之需,不過由於微信只支持印象筆記,將文章存儲到 Evernote 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你需要首先用Safari 瀏覽器打開這篇文章的網頁版,然後再複製粘貼到Evernote……

    我通過一個 Workflow 把這個過程簡化了: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點右上角的「複製鏈接」,然後下拉「通知中心」,直接將鏈接交給 Workflow 解決,你可以從這裡下載這個 Workflow。

    郵件和播客同樣需要人工過濾,除了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其更新速度,對於那種每天一封郵件的網站(博客)最好不必訂閱,看著收件箱里堆滿了未讀的 Newsletter 實在不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我的郵件訂閱列表包括:

    • Medium:關注互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每天一封;
    • Benedict Evans:a16z 合伙人的郵件訂閱,圍繞互聯網熱點話題,從投資人的角度進行解讀,每周一封;
    • Hiten Shah:SaaS 領域技術、市場分析,每周一封;

    至於播客訂閱,更新周期基本是每周一期,目前我在聽的幾個播客:

    很多播客一集時間很長,完全聽下來幾本不大可能,我的解決思路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和不同的應用場景,在多個設備之間切換收聽,比如我在家用 iPad 的情景比較多,而出門在外,iPhone 就是主力工具,因此我用可完美在 iPad 、iPhone上運行的播客應用 Overcast,上圖就是 Overcast 的界面。

    另一方面,則藉助於一些播客提供的目錄功能,比如下面這個,你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2 人工+演算法過濾的淺消費

    人工過濾是個力氣活,而藉助於一些演算法,在其他內容消費場景中可以有更高效的過濾機制。首先是 Rss 訂閱服務 Inoreader 強大的過濾器功能,inoreader 將其稱之為「規則」,比如下面這個,這是我在蘋果開發者大會 (WWDC) 前夕設置的一個「規則」,我希望能第一時間獲取關於 WWDC 大會的所有直接或間接新聞,因此,我設置了這樣一個規則:

    另外,我還可以分享一個過濾規則,如下圖,因為我實在不關注這家公司,所以我也不願意在 Rss 訂閱里看到關於這家公司的任何新聞:

    更多好玩的規則可以去 Inoreader 里自行定製,所有這些操作都需要在網頁版操作,推薦使用 iPad 上的 Chrome 瀏覽器進行上述操作。通過設置各種「規則」,你的 Rss 閱讀器會更符合你的閱讀習慣,同時也不會錯過任何重要的信息。

    Rss 閱讀主要圍繞文本,Spotify、Instagram 則解決了音樂和圖像內容的消費。嚴格意義上說,Instagram 不屬於「iPad 應用」,但我還是會在 iPad 上使用它,最常用的是「發現」功能,這是 Instagram 根據你發的照片內容、關注的人以及平時點贊的習慣為你自動推薦的一組內容。

    對於看到不喜歡的內容可以通過「減少此類帖子」來訓練演算法,而對於喜歡的內容,除了點贊,還可以通過 Workflow 將其保存到本地或者 Dropbox ,基本邏輯是複製圖片鏈接,利用位於 iPad 通知中心的 Workflow 一鍵保存圖片,你可以從這裡下載這個 Workflow。

    2.3 深度內容消費

    我把深度內容定義為超過 2 分鐘閱讀處理的內容,包括很多長文以及電子書,長文閱讀工具是 Instapaper,選擇它的原因是這個工具提供了每篇文章的閱讀時長:

    這個閱讀時長當然不一定準確,而且不支持中文文章里的閱讀時長,但至少這個功能可以給我一個參考,我可以靈活選擇在不同的空餘時間閱讀相應時長的文章。

    其次,Instapaper 支持高亮、文字轉圖片分享到 Twitter 等功能,看以下為gif展示 http://o8hr84os5.bkt.clouddn.com/image.gif

    目前我的閱讀頻率是每兩天至少一本書,絕大多數都是在 iPad 上完成,根據不同的電子書類型,我用不同的閱讀工具:

    • Mobi 格式:kindle for iPad;
    • Epub 格式:iBook
    • PDF 掃描版:PDF Expert;

    其中 Mobi、Epub 格式的圖書都可以直接複製文字做摘錄,但 PDF 掃描版 就不能這樣操作了,我的解決思路是截圖,並利用上面的幾個截圖工具對重要段落做標記。

    3.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一直是 iOS 的弱項,比如下載,一般情況下,當 Safari 遇到下載情況時,會在後台默默地下載,不過由於沒有下載進度的提示,很多用戶並不知道已經開始下載了。但事實上,Safari 可以下載諸多類型的文檔,下載完畢後,你會看到下面的提示,然後需要導入其他應用打開:

    如果你不喜歡 Safari 的下載姿勢,還有一個名叫 iCabmobile 的瀏覽器或許能滿足一些人的需求。iCabmobile 非常強大,各種自定義的功能和插件讓這款瀏覽器幾乎無所不能。本文無意展開對這些功能的討論,應用推薦網站少數派有專門一篇文章介紹。這裡我只談涉及到文件管理方面的兩個功能:

    • 自定義瀏覽器 ID:這項功能不僅能以 PC、Mac 等桌面設備的方式瀏覽網頁,還可以在特殊情況下下載一些特殊格式的文件;

    • 下載管理器:iCabmobile 的下載管理器非常強大,看下圖:

    文件管理方面,文件管理器 Documents 十分好用。當 Safari 完成下載任務後,Documents 可以完成接下來的工作,比如解壓縮,比如上傳 VPS 或者上傳 Dropbox、 iCloud 之類的雲服務。

    我除了在基於 FarBox 的博客外,還在 VPS 上放置了一個採用 Typecho 架構的小站,利用 Documents,我可以非常方便地上傳下載,最最簡單的一個操作——替換一個博客主題。

    此外,對於雲端文件的管理,各家(蘋果、微軟、Google 、Dropbox)的客戶端都很好用,文檔上傳下載、文件複製粘貼都很不錯。我目前所有的文本文檔,比如你所看到的這篇內容,都放在 iCloud 和 Dropbox 里,而所有拍攝的照片,包括手機、相機以及 iPad 拍攝的照片,都存儲在 Google 相冊,原因有兩方面:

    • iOS 上的寫作工具,從 Drafts、Byword 到 Editorial、Ulysses,這些文本寫作工具都支持而且僅支持 iCloud 、Dropbox 存儲;由於我的主力博客 Farbox 的資料庫放在 Dropbox,因此,我把文本內容放在 Dropbox,有助於文本的統一管理;
    • Google 相冊功能實在太強大了,我只需把照片丟進去,它可以自動分類,並支持對圖片內容的搜索,甚至現在都開始支持 emoji 搜索,看看在我的 Google 相冊搜索「Cat」:

    4. 社交協作

    協作幾乎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個詞。不過,協作並非僅僅是溝通,還兼具了對主題、事件的追蹤和跟進。而且協作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也包括人與設備甚至設備與設備。

    我十分討厭微信、Telegram 的所謂「協作」,原因如下:

    • 干擾因素太多:朋友圈、群聊、公眾號推送…這些因素都會干擾溝通效率,更別提協作了;
    • 群聊的失敗:微信群聊絕對是一件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無主題限制、無過濾機制,刷屏之後,一無所有;
    • 無法與外部資源形成整合,請教一個問題,如何在 iOS 微信上發一個 Word 文檔給朋友?

    市場上解決社交協作痛點的產品很多,大致分為兩大類型:

    • 主題類:以郵件為代表;
    • 文檔類:比如 Google 文檔 和 Quip。

    4.1 郵件

    先說郵件,這個古老的互聯網產品現在依然有很多粉絲,我就是其中一員。如上文所言,我會使用郵件訂閱博客或新聞、把 Rss 里的內容篩選過濾後發送到郵箱,我也喜歡通過郵件來溝通,因為郵件是一種主題式的社交協作產品

    所謂主題式溝通,是指郵件會默認一個標題。有些人往往不喜歡這樣的設計,以至於常常收到標題為空的郵件。以主題的方式組織郵件,讓所有人都在這個主題下發言,討論,並形成共識,最後呈現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流。而現在其他溝通工具,微信、QQ只是碎片化的信息交換,有過群聊的朋友肯定明白,群聊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話題分散,到最後往往是自說自話,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討論。

    iOS 上有很多優秀的郵件應用。我最常用的兩款:Airmail(截圖如上)和 Spark。這兩款應用都是iOS 通用版,Airmail 價格 18 元,而 Spark 免費。

    相比於價格,我更看重的是兩款郵件產品與其他第三方生產力應用的互動,比如當我在 Airmail 里收到郵件時,我可以自右向左滑動,與其他第三方應用互動:

    其次,我需要更人性化的郵件搜索功能,Airmail 提供了「智能文件夾」,你可以自由定製過濾器:

    而在內容編輯時,Airmail 支持本地及雲端的附件,當然還有圖片,其郵件編寫界面很清爽:

    4.2 文檔類

    文檔協作的核心是圍繞某個文檔進行溝通和協作,Google 長期以來都是雲端協作的支持者,旗下的 Google 雲端硬碟支持 doc、表格和演示文檔的協作,而且目前還支持離線創建、編輯文檔:

    我現在的工作流對於 Word 文檔的需求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查看。此前有段時間,我會利用 Google 文檔的「評論」功能和一些工作夥伴溝通某個文檔方面的修改想法:

    更重要的是,Google 文檔還具備版本管理功能,名稱叫「操作記錄」:

    4.3 工具與工具的協作

    人與人利用工具來協作,而工具也可以通過工具完成協作,這裡要引入「IFTTT」的概念:也就是對網路服務通過其他網路服務作出反應作出反映。舉了簡單例子,如果(if)我在 instagram 上發布了一張新照片,那麼(then)Twitter、微博同時也發布這張照片。

    目前,IFTTT 支持海量的網路應用,國內缺乏開放 API 精神的現實狀況也決定了國內幾乎不太會有類 IFTTT 生存的可能性,因此,IFTTT 上絕大多數都是海外產品。

    這種協作能夠大幅降低重複發布內容的時間成本,而且,IFTTT 也設置了相應的過濾規則,完全可以自由定製哪些需要同步,哪些不需要同步。

    另一方面,工具與工具的協作還包括硬體層面,比如 iPad 如何與 iPhone 協作?如何傳一張照片?如何把 iPad 上的一段話複製給 iPhone?或者發給 Macbook?我目前的解決思路是利用 DeskConnect。DeskConnect 支持 iPad、iPhone 和 Macbook,同時安裝完成後,可以在設備之間完成多個類型文檔的協作:

    你的文件需要上傳到 DeskConnect 的伺服器,並會通過通知推送到其他設備。它對傳輸的單個文件有不超過 100MB 的限制,並只會保存最近 30 天內的文件。你可以發送照片、網址、剪貼板內容以及文檔給不同的設備,只需一鍵就可以實現設備之間的協作。

    5.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個聽起來很忽悠人的概念,但又是一個非常有必要展開的概念。與我來說,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且自由職業者,我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時間負責,上述工作流其實都是為了打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這其中,時間管理的理念都貫穿其中,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地方。

    我把時間管理的理念稱之為「精力管理」。「精力管理」並非我的的提法,但卻是我在沒看到一本名叫《精力管理》的書之前就想到的一個詞,這本書的介紹里這樣寫道:

    儘管我們不能擠出額外的時間,也不能減輕自己的壓力,但我們可以調動更有意義的東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健康與快樂的基礎。

    這個判斷與我的感受很一致,而我在實踐時間管理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一點:時間管理的本質精力管理或場景管理,即在合適的場合和自身精力狀況做事情。

    後來讀到一篇《提高效率的秘訣》的文章,作者 Aaron Swartz 介紹了他的「時間管理」思路:

    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準則:首先,你必須充分利用每一類型的時間;其次,你得盡量讓時間變成優質時間。

    這裡的兩個原則就是人在合適的時間做更多合適的事情,文章最後有點雞湯的味道,但還是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一個事實:

    關於效率確實有很多誤區:比如時間是可以替換的,專註做一件事情更高效,自我獎勵能提高效率,艱難的工作都是苦逼的,拖延症是不正常的。這些誤區的共同本質在於:扭曲你的天性......如果你在努力做一些值得為之付出的事情,就更不應該關閉心靈的窗戶了。恰恰相反,高效的真正秘密在於傾聽身體的聲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這看起來如此簡單,沒有任何花哨的言語,也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生導師的忠告。聽從內心看起來就像常識,但社會的羈絆使得我們都誤入歧途。如果你真的希望變得高效,很簡單,是時候轉身了。

    這幾年來,我開始踐行採用 OmniFocus 來進行個人(精力)管理,同時也輔助以番茄工作法和日曆工具。

    5.1 收集任務

    使用 OmniFocus 的第一要務是清空你的大腦,你需要把大腦里的事情全部告訴 OmniFocus,可以通過:

    • 直接打開輸入想法、任務等;
    • 發郵件給 OmniFocus 郵箱;
    • 利用 Draft 將想法發送給 OmniFocus;
    • 瀏覽網頁時的想法直接分享到 OmniFocus;

    5.2 分配任務

    分配任務也是清空收件箱的過程,同時也是清洗數據的過程:

    • 從屬於哪個項目?
    • 屬於哪種情境?
    • 是否需要標記?
    • 持續時間?
    • 什麼時候開始?
    • 截止到什麼時候?
    • 是否重複進行?

    上述幾個要素必須認真仔細地填寫完整,只有這樣才能在後續的透視里實現神器效果。

    5.3 文件夾分類

    目前我的文件夾主要根據項目的種類以及我的身份分成以下幾個:

    • 工作:包括自媒體撰稿、專欄約稿寫書計劃等等;
    • 家庭:父母、妻子、貓咪以及其他家庭的事情;
    • 個人:自身興趣、想法、學習方面的計劃;
    • Template:用在 Macbook 的自動化模板;

    上述三大文件夾之下是具體的項目,同時文件夾也可以嵌套文件夾,以更好地實現管理。OmniFocus 強調「任務」是最小的單位,是可以執行的動作,幾乎只需要一個步驟,如果還需要多個步驟,那麼這個「任務」就是「項目」。

    5.4 透視功能

    透視是整個OmniFocus的核心功能。本質上說,透視不過是查看任務的一種方式,但卻是一種靈活、自定義的強大方式。

    具體到我的透視設置:

    • 早晨:通過時間和地點(家裡)篩選出來的任務;
    • 在路上:適合上下班路上完成的任務;
    • 最重要:每天必須做完的事情;
    • 工作盒子:查看還未開始的任務;
    • 跟進:交給別人去做或者要持續關注的任務;
    • 經驗教訓:記錄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查看這些透視表。由於在收件箱任務分配時嚴格遵循了數據清洗的原則,因此透視表做起來也非常簡單高效。

    5.5 行動

    數據再完整、分類再好,沒有行動依然沒有意義。而如何高效地做事,我的解決思路是「番茄工作法」——將任務分解為多個 25 分鐘的小任務,我用「Be Foucsed」實現這種方法:

    你只需給接下來 25 分鐘的工作命名,然後開始計時就好了,比如上圖就是我設置的「完成 iPad 生產力最後一個章節」,25 分鐘後系統會提示你選擇休息 5分鐘還是再來一個「番茄鍾」(25分鐘)。

    5.5 回顧和預測

    大概去年 7 月份的時候,我曾用過大約 4 個月的 Todoist,並且花錢升級為高級用戶,但事實上體驗並不好,比如沒有檢查功能。所謂「檢查」,就是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去審視整個項目的進展情

    況,找到不足並及時調整,這是整個流程最容易忽視的環節。

    精力管理的預測主要針對接下來的任務,雖然也是 OmniFocus 里的一個功能,但我用的比較少。我更傾向於使用日曆來安排一些固定的事情,比如生活里重要的紀念日以及工作方面的重要約會和會議,目前我用 Fantastical 來管理日程:

    6. 知識管理

    嚴格意義上說,我對知識管理的思考並非 iPad 特有的,不過鑒於目前我的主力生產工具就是 iPad ,因此也把這塊內容整理出來。

    Evernote 一直作為我的主力知識管理工具,有「主力」那就一定有「替補」,我理想中的知識管理管理工具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 強大的信息收集能力;
    • 便捷的信息整合能力;
    • 強大的搜索能力;
    • 跨平台的編輯能力,尤其是 Markdown 文本的支持;

    我不斷嘗試了多種工具,譬如 Mdwiki、Ulysses、Simplenote 等等,但絕大多數在信息收集和整合方面毫無建樹,甚至也無法完成基本的搜索。比較一圈之後,Evernote 似乎最合適,尤其是信息收集方面,你可以通過多個渠道將信息保存到 Evernote,譬如上文介紹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一鍵到 Evernote。而平時我在 Safari 上收集資料的一般流程是:看到好文章——啟動 Safari 的閱讀模式——然後將全文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 Evernote:

    上述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文章原來的版式,並且保留原文鏈接地址,有助於今後的查詢。我更看重的是 Evernote 的搜索能力,下圖是官方提供的一些搜索語法,更多語法可參見 Evernote 官方幫助(印象筆記也適用)。

    在信息收集、內部搜索等基礎功能之外,Evernote 最被人吐槽的就是編輯功能複雜,尤其是在移動端,不論是在 iPad Mini 4 還是 iPhone 6S,編輯時都會出現卡頓現象。另外一點被人吐槽的就是,至今也不支持 MarkDown。

    我的一個解決思路還是藉助 Drafts,用 Markdown 語法整理筆記,並將文本內容發送到 Evernote,為此,我在 Drafts 里新建了一個 Action,一定要在格式上勾選「Text」:

    之所以將文本內容發送到 Evernote 的一大初衷就是為了今後便於修改,而且,文本內容的遷移成本也很小,可以非常方便地出來,下圖 Evernote 里的文本內容:

    統一收集、文本梳理、搜索、剋制的標籤和筆記本分類,一個簡單而又高效的知識管理系統就形成了。隨著筆記的增多,如今,我想知道某個事物的第一選擇是打開 Evernote 搜索,看看自己之前有沒有相關筆記,而不再簡單粗暴地利用 Google搜索了。

    6. 總結

    將 iPad 改造為生產力工具的念想自 2014 年初就開始了,只不過,當時受限於 iPad 的硬體,彼時還是 iPad Mini 2 16G,如此小的存儲無法滿足大量生產力工具的下載、使用需求;另一方面,iOS 的進化也顯而易見,比如 iOS 9 開始支持的分屏 Split View以及快捷返回上一個應用的功能讓很多工作變得簡單方便。最最重要的一點,iPad 上大量優秀的生產力應用,尤其是文本、圖像生產、消費的應用,讓我根本離不開 iPad。

    但我目前還沒有考慮入手 9.7 寸 iPad Pro 或者更大屏幕的想法,原因就在於我對 iPad 的定位就是攜帶型的、可媲美桌面電腦的生產力工具。因此,目前的 iPad Mini 4的尺寸和重量剛剛好。事實上,不帶保護殼時,我覺得雙手握著 iPad Mini 4 打字要比 iPhone 6s 的手感好上太多,本文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這樣完成的。

    當然,iPad 和 iOS 依然有很多缺點和弱項,文件管理始終是個痛,另外就是無法完全兼容國內很多媒體平台的後台頁面,這時不時的會讓我覺得很崩潰,有時也需要 MacBook 的輔助,但這些問題我覺得並不會動搖我繼續堅定使用 iPad 作為主力生產力工具的決心,尤其是,當我在 iPad 上完成這篇將近一萬字的長文之後,我更期待今年秋天,當 iOS 10 正式版發布後能帶給 iPad 更多特有的功能。


    從你的提問就不難看出你已經開始用iPad取代電視了,仔細想想,在生活的各方面,iPad確實已經取代了不少生活方式,另外就是看你平常需要做些什麼,iPad可以說基本很全面地能照顧到,上網用iPad,看電視用iPad,拍照錄像用iPad,炒股用iPad,學慣用iPad,查詞典等等不計其數,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功能我好像都可以用iPad去解決。。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本人一個大學僧每天使用iPad mini3,每天早上用鬧鐘app(各種比如怪物鬧鐘,wake)叫醒,然後英語app(百詞斬,考研英語)背單詞讀英語,白天在圖書館裡,用好的數學工具app(calculator,我的手電筒和尺),有任何不懂隨時拿出iPad上網查資料(百度必應,有道歐路),還是不懂的題可以拍照後qq或微信發給千里之外的學長求教,回家的時候各種淘寶上B站。。晚上去健身一堆健身app參照都不需要請教練。。另外,國慶沒回家,走路上親戚發來視頻語音,大屏幕看的清晰,4G流量也比電話長途便宜多了。。

    這麼多功能還覺得沒什麼用嗎,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少功能和智能手機重複,但我想說三遍的是大屏幕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大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大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當然也不要太大,mini就很合適,可以單手握持,方便性犧牲20%,實用性和舒適性提升100%,切實感受,不喜勿噴。另外,市面上的平板電腦也就iPad好,別的平板不是系統生態坑爹就是外觀一般。

    要在iPad裡面選擇的話我建議iPad mini,iPad Air不大不小,無法單手握持,感覺會沒mini使用頻率高,pro還沒上市,沒有使用體會,誰有錢可以買一個玩玩。

    還是那句話,主要是看你需要做什麼,只有你沒想到,不怕它做不到,大屏幕+優秀硬體+優秀系統生態+海量優秀apps,這樣的設備在現在市場上也確實只有iPad是不二選擇。。


    ZotPod + Goodreader

    我能閱讀論文而不費列印紙,具體可見 yangzhiping的 zotero 系列

    http://www.yangzhiping.com/tech/zotero1.html

    然後強迫症患者會有一些 eudic 之類軟體


    別總想iPad有什麼用,想想你拿著iPad為啥覺得沒有用。問題又不是出在iPad身上。


    供我家萊莉看球,打滾,磨牙用…


    建議:預算準許的話,可以入手一台。個人感覺MINI比AIR更實用。

    年前入手的一台Ipad mini4,(在之前在閑魚上買了台ipad AIR,以為是二手,結果發現是翻新,用了幾天就退了)。

    使用心得:

    我個人之所以覺得ipad值得入手的原因:減輕手機壓力,讓通訊與娛樂區分開。

    我是這樣配置我的電子產品,手機使用堅果(流程的系統,便宜的價格,雙卡的優勢),基本上手機只用打電話,玩微信。然後ipad下載所有想玩的軟體和遊戲,將手機的功能拆分出去,減輕手機的壓力。這樣手機電量基本上一天用不到一半(不用帶移動電源,不用擔心吃夜宵時手機沒電),而且看電影,刷知乎,聽音樂用ipad體驗不知道比手機強多少倍。我選擇的是WiFi版,但是買了一張流量卡放在手機里,手機開熱點,ipad瞬間成4G版,經濟實用。而且不用再包貴的死還不夠用的流量套餐。(所以現在如果我換手機,我絕對要雙卡雙待的,不知道iphone會不會出雙待版)

    這樣的搭配,你只需付3637元滿足通訊及裝B需求(堅果699+ipad2888+流量卡50),比一台iphone6s還是便宜了蠻多。剩下的錢再去買件漂亮的衣服,感覺會不會好點?

    如果你的目的是娛樂的話,ipad竟然還是剛需產品。現代人一天沒有娛樂活動,你會開心嗎?打比方,你蹲坑的時候不玩手機,不看新聞會習慣嗎?娛樂不單單只是打牌,唱歌,泡吧,打遊戲。哪怕你只是刷一會朋友圈也是一種娛樂方式。

    ————分割線——————

    論AIR與MINI的上手區別:

    air

    每次拿著它時,感覺有種儀式感,因為比較大,感覺哦,要認認真真看部電影了,我才應該拿出它,或者今天終於忙完了,舒舒服服想放鬆的時候才拿出來。想隨手玩它的感覺並沒有,還是因為太大了,拿在手上不方便,如果再加個殼的話,就更大了。還不如玩筆記本算了,並且屏幕太大,打字搜索什麼的不方便,到處點來點去。(不過你是玩遊戲為主的話,還是推薦AIR)

    mini

    小巧輕便,放公文包里,放書包里,拿手上就挺不錯的。特別是蹲坑的時候,我更願意帶mini。而且平常在辦公室,筆記本旁邊放一台mini並不礙事,如果是AIR的話,呵呵,兩台電腦在你面前,領導以為你在裝B。而且在趟床上,拿手上都是如此的便捷,更適合多場景的使用需求。而AIR則不具備優勢。

    總之我認為現在的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是破碎化,意思就是將整合的手機功能拆分出去,像手環(記錄、提醒),藍牙耳機(通話),ipad(娛樂消遣)。前10年手機做加法,或許未來10年手機應該做減法,不久手機可能只是一個信息中轉站了。


    1、可以邊看培訓視頻,邊敲代碼;

    2、可以看各種英文的PDF文檔,不懂隨手點一下就可以翻譯,太好用有沒有;

    3、看雜誌,這個比kindle的效果好太多啦;

    4、同時看英超或者NBA的好幾場比賽;

    5、泡速食麵…;

    想到再補充……


    蓋泡麵,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閱讀文件資料,收發郵件,多了去了,想幹嘛就幹嘛,


    1 手機是安卓,買ipad可以體驗ios平台的app,有時候簡單的p圖用ipad也很方便。

    2 平時需要頻繁看設計稿,ipad夠便捷,而且屏幕大,用手機很容易看不清。

    仔細想也就這兩點,畢竟就是個娛樂工具而已。


    看各種PDF啊!!!

    追劇啊!!!


    LoveLive


    學習工作,玩遊戲,主要是這個三類吧,建議看一下iPad上好的應用推薦那個知乎問答,內容很好,學習時有一個iPad帶著課件,或者PDF的課本很方便,加一個觸控筆,可以做筆記,個人用下來一個月左右的話,速度不比紙質的筆記慢。看一些視頻,書籍也非常方便,屏大的好處要充分利用。


    老師的話,上課時當板書用

    學生的話,上課時當筆記用

    其他的話,平時當筆記本用

    用iPad上課,在北京很多的教育機構的老師喜歡用這種形式來上課,尤其是中學理科老師。

    (P.S.這種形式的起源我聽到的版本是來自美國某大學,具體哪所不記得了)

    這種形式在某些方面好過傳統板書,某些方面不如傳統板書,個人感覺除了展示以外好過PPT,但是好像偏題了就不再繼續了- -如果對這種形式感興趣可以評論區交流


    考研黨表示用來看網課帶到圖書館十分輕便


    WPS!


    每天晚上等孩子睡了,大概9點多,用ipad看一兩集美劇。

    比起電腦,勝在方便,輻射小,屏幕清晰什麼的…

    日常都用手機。


    看書用了kindle

    看美劇用大屏幕電腦

    玩遊戲隨時用手機

    ipad已經閑置挺久了……

    不過老公喜歡用它躺床上打爐石看鬥魚


    簡單的講,你有的時候需要看一些東西,卻不需要一個(實體的)鍵盤,你就可以用iPad。其實用手機也可以的,但是你會覺得屏幕小。仔細想想看,你用智能手機做什麼?如果僅僅是收發簡訊的話確實iPad沒啥用。如果有什麼上網看電子書玩遊戲什麼的,iPad屏幕大會很舒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蘋果於2017年3月21日官網上新的iPad?
    iOS 平台值得推薦的視頻編輯 App?
    iPad Pro 會失敗嗎?
    如何評價 Apple A9X?
    哪裡能找到詳細的iPad繪畫教程?想達到一定高度是否需要相當的繪畫基礎呢?

    TAG:iPad | iPad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