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在近期的未來會不會崩潰?

intel的x86和半導體技術相互依賴, x86靠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做支撐來大幅領先同行, 半導體生產研發的巨額成本又靠x86產品體系的巨大利潤維持

但是, 現在pc行業逐漸萎縮, x86又因為先天缺陷導致在移動戰場施展不開, 其未來日益困難................ intel在近期的未來(比如10年內)會不會發生因為利潤不夠而把fab賣給台積電, 然後像nokia一樣轟然倒塌, 全盤崩潰?

-------------

atom近況: Intel停產ATOM可謂情理之中,ARM正在快速逼近

相關問題:

在移動領域,ARM 在哪些方面領先英特爾?

晶圓代工(foundry)是一門好生意嗎?


除了X86已經基本壟斷PC和伺服器市場之外,他最大的競爭力是來源於強悍的製造能力和工藝。

intel的22nm 3D晶體管工藝比TSMC和三爽的20nm牛逼多了,至少在功耗,漏電量,晶圓規格等關鍵指標上,至少領先他們兩代以上。

而且intel在X86和ARM平台上也不弱,雙核的ATOM性能基本和四核的梟龍600差不多,甚至還有超出。

Intel歷史上只有一次最大的危機,就是70年代存儲器危機,那次Intel基本到了不變革就完蛋的邊緣,後來摩爾決定放棄存儲器全力轉型微處理器,挽救了Intel。

Intel後來歷史上,遇到過許多挑戰,包括Pentium133浮點瑕疵(導致損失四億美元),netburst架構的完全失敗,幾乎浪費了三年時間(即便這樣Intel的市場佔有率也沒低於50%,AMD最好的時候如果我沒記錯市場佔有率應該是30%多點),Step2版的6系列晶元組SATA2介面漏電穩定性問題(召回導致2億損失)。

題主完全搞錯了一個問題,或者說被媒體和高通誤導了方向,這就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以及這個星球上絕大多數的計算,還是基於X86,沒有X86,就不存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儘管ARM在伺服器領域頗有建樹,但短期內撼動Intel在伺服器和桌面領域的地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Intel掌握著X86和Arm的根基,這就是製造。龐大且領先的製造能力,使得Intel完全可以藐視來自ARM陣營架構的挑戰。當然藐視歸藐視,Intel也得努力利用製程的領先優勢完成產品轉化,並且提供合理的價格開展大規模代工業務。

我從不認為Intel在最近20年會遇到存儲器式的生存危機,我在P4完敗的那個年代裡寫過一篇評論,叫《青黃不接的Intel》,目前,在移動市場,Intel最多算得上青黃不接,當Intel完成了技術積累和產品定型(主要是在無線基帶部分的技術積累,這一塊Intel確實短時間內趕不上高通,而且有太多的專利需要交叉授權,也繞不過去),強悍的製造能力將使得Intel迅速超越高通和NV,成為全球第一大ARM產品製造商。

其實,Intel一直面對挑戰,但他們一直不怕挑戰,儘管高通在基帶方面的領先和專利壁壘讓Intel感到窒息和困難,但這絕不可能成為Intel就此垮台的理由。


INTEL 的製程技術領先全球至少一代半,而且 X86 架構的 CPU 也在應對 ARM 架構的威脅而努力改進,今年發布的新架構 CPU 的耗電情況就比以往的強大了不少。而且桌面級、伺服器級 CPU 方面,INTEL 還是一統天下的。

所以,我相信只要 INTEL 不輕敵,不會有短期中期的崩潰的危險的。


年初在seeking alpha上看到我很喜歡的作者Ashraf Eassa寫的一篇文非常適合回答題主問題的文章,試著簡單翻譯歸納一下和大家分享。

先附上原文鏈接,有興趣的推薦去看原文和此作者的其他文章。

Intel Corporation (INTC): Intel: Busting The Mobile Margin Myth

文中先點出了一些市場上對英特爾看空者的理論:

1. intel的大部分利潤來自於PC和伺服器產品,在PC行業「萎縮」甚至「死亡」的當下,intel最終的宿命就是剩下一堆昂貴的、沒用的生產設備。

2. 如果intel開始進入移動晶元領域,它只能妥協接受移動晶元的低利潤率。

3. intel很難在移動領域達到在PC領域的壟斷地位,所以目前的生產設備會產能過剩。

4. 移動領域晶元的競爭比PC領域大得多,擠壓利潤。

接下來是對這些理論的反駁——

連蘋果都能一次成功地設計出比ARM自己設計的更好的晶元,作為微處理器的發明者,在晶元設計領域Intel顯然擁有比蘋果更好的資源和資質,它沒有理由製造不出和ARM相似或是更好的處理器。現在Intel沒能摧毀ARM競爭者的原因是它(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在認真考慮設計低功耗的產品。

眾所周知ARM晶元的售價比intel製造的pc晶元便宜得多,Intel是一家專註於賺錢的公司,當然要將資源集中於最能賺錢的產品。2011年intel的利潤是$12.5B,是ARM約$900M收入12倍

當然現在intel也開始發現移動領域有利可圖,開始將目光轉向低功耗晶元了,那麼來說說為什麼它一旦發力會比Qualcomm, Nvidia和Broadcom更有優勢。

1. 它不用付給ARM專利費。

2. Intel有在處理器領域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優勢。

3. Qualcomm, Nvidia和Broadcom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而是採取自主設計+代工廠生產(比如大名鼎鼎的台積電)的方式。

這類無生產線的公司有著非常漂亮的毛利率:

代工廠被壓榨了嗎?其實不然!它們的代工廠居然也有不錯的毛利率!

而Intel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將以上兩者的毛利率優勢都收入囊中。

因為ARM的生態是這樣的(看不清小字請點大圖):

而Intel的生態是這樣的:

研發生產一條龍帶來的是成本上的優勢。舉個栗子,假設高通公司的梟龍S4售價是$30/片,ARM拿走1.8%的專利費,$0.54。假設毛利率是50%,那麼台積電要拿走$15。它的毛利潤是33%,所以台積電的製造成本大約是$10。最後高通的毛利潤大約是$15,毛利潤50%。

拿intel的Atom系列作比較,假設atom也賣$30/片,它沒有代工廠所以台積電的$5利潤歸它,高通設計晶元的$15利潤也歸它,總共是$20刀,毛利率66%。

而如果Intel想要快速切入市場不惜打價格戰的話,它只要賣$23就能和高通有同樣的利潤,對手機製造商來說這$7刀就是非常大的成本優勢。因此intel有更高的定價權

研發生產一條龍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一點。Intel的研發團隊可以和生產團隊緊密合作提升研發和生產效率,新產品能更及時地出貨的,出貨量也有保證。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Intel有能力也有條件做好移動領域的晶元。

那麼PC領域在萎縮怎麼辦?

PC處理器的平均售價是$100,而平板電腦和手機處理器平均售價是$25~$35。Intel很難完全放棄PC領域集中專做售價更低的移動晶元。而隨著平板電腦替代了PC越來越多的功能,人們升級電腦的周期從4年漸漸延長到5年。不過intel在android平板和win8平板上的收入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由此帶來的損失。究竟能抵消多少,來分情景看看:

Case #1: 超極本策略完全失敗,PC升級循環延長至5年,新興市場完全沒有增長

$100/片的晶元由4年一循環延長到5年一循環,造成PC帶來的收入減少20%。PC相關業務佔總收入的約66%,這種情況下總收入將減少7B。

Case #2:超極本策略/更好的宏觀經濟帶來PC業務個位數的增長,手機/平板業務可忽略不計

這種情況下收入增長將主要來自數據中心(data-center)業務,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5%

Case #3 超極本策略表現一般,但平板和手機業務取得成功

假設PC處理器$100/5年;手機/平板處理器$25/2年,假設PC和非PC業務出貨量相等(長期來說20%市場佔有率),年平均收入將達到$32.5/年,相比目前4年周期的$25/年,將會有近50%的增長空間。

總結:

在移動領域Intel "has everything to gain and nothing to lose",如果PC業務能保持穩定,intel的收入和利潤將有可觀的上升空間。


我就想問問這些替intel擔心的人,知不知道intel員工(都不用特別資深,5-6年的那種)賺多少錢一個月?

反正我想買股票的時候,就問自己,如果這家公司給你工作offer,你想不想去?想,買。


不是每個公司的首領都是木馬


在台灣經濟日報的報道中,秒天秒地秒空氣的TSMC現在至少領先INTEL 15年了,INTEL離倒閉還有3年吧


您是說65 nm 時代就完成了三星將於明年開始的14 nm 技術的研發並已於今年完成商業化明年開始投產的那個 intel 嘛?


英特爾最需要擔心的是別被反壟斷分拆了。


不會崩潰。但利潤估計會有所收縮,這麼大的企業,而且還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崩潰是不可能的。但就目前的局勢看,intel的利潤未來可能會有所下降的


在我看來應該是不會的,但是福利差了很多,也一直在裁員。因為主業務在pc這塊,手機移動端這塊一直很不順利,大家都知道未來在移動端和物聯端,這塊確實不太順利。

就我負責的業務來說,我負責物聯部的戶外廣告,我們的晶元差不多成本價是40多塊錢,但是在國內一點競爭力,小廠做的產品低到可以10塊錢左右拿下來,國內小公司方面,屏幕根本不選我們的。但是優勢在於intel有可靠的標準、質量也相對優秀,所以國外推廣會很順利,國內習大大強調的中國製造,造精品,我覺得對於公司未來來說也是好機會,畢竟質量還是靠譜的。

我覺得未來的重點在於能不能趕上物聯這個大時代,索性現在都做的還不錯,就無人機方面,已經許多都是採用intel晶元了


很危險。桌面cpu花20年時間走過路程,移動5年就走過了。現在已經迅速進入計算過剩的時代。其結果就是基礎硬體更新換代減緩。這個時候intel靠製造工藝去獲得優勢的基礎就不具備了。

intel被高額利潤束縛了至少遲到了3年。現在intel怎麼在移動端來搶奪市場份額?我想不到辦法。你呢?桌面市場在衰減。intel靠伺服器市場老本還能吃多久?一句話,intel在高速變革的行業面前吃老本,能夠支撐多久?

其實微軟更凄涼,只有在辦公市場裡面吃老本,這還是intel的子集。這就是昔日的wintel聯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困境。面對行業變革。所有人都在買船票(各種收購)。intel的船票在哪裡?


intel自絕於人民,搞了個大新聞。崩潰預訂了


最近股價又漲了


除非有其他公司能更快拿出劃時代的改革,不然intel崩了幾乎等於人類電腦發展崩了


雲計算、大數據,辭彙熱不熱

那麼問題來了,伺服器市場是誰的天下?


我也是intel的看空者,理由其實和其它看空者沒什麼區別,intel目前的核心仍然是pc市場的壟斷地位,但是pc在萎縮確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如果它仍維持這麼大的投入,那麼必然就會造成生產和技術儲備上的浪費。以前intel每投入1美元可能能賺回10美元,可現在它投入10美元可能都賺不回1美元。但它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而且目前也是賺錢的,因此就沒有壯士斷臂的決心去終止pc業務。就像柯達當年一樣,它不知道數碼相機的優勢嗎,可因為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它不得不繼續在傳統膠捲上繼續投入。

ps:intel在半導體工藝上確實領先三星和台積電,但這種領先是以它能在pc上賺錢為基礎的,一旦先進的技術不能創造價值了,那麼就必然會被取代。現在來看,三星和台積電的進取心明顯更大,因為龐大的移動通信市場對技術的進步有巨大的渴望啊,每次製程的進步都會有人買單。但pc上,目前已經看不到有人願意為新技術買單了


現在東芝是晶元老大,可是卻被美的收購了,晶元組固若金湯還遠不及當初。Nokia htc 格力。


推薦閱讀:

半導體8年轉行互聯網存在哪些問題?
FPGA時序優化有哪些竅門?
MRAM,CBRAM,PCRAM,RRAM這些新型存儲器能用作內存嗎?
光電轉化的理論極限速度是多少?
從電路分析的角度解釋,為什麼 CPU 頻率越高發熱越大?

TAG:英特爾Intel | 半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