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為什麼一定要客觀?它能客觀么?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像法國那樣的有態度的新聞媒體?這個客觀理論是誰提出來的?
01-16
我覺得提問者對報道和評論兩者混淆了。
新聞評論可以主觀,但是不能沒邏輯。要讓人有所啟發有所收穫,能讓人透過現象看到更多的方面。
首先,很想請教樓主,「新聞評論一定要客觀」這句話是在哪裡看到的? 其實我一直以為,評論之所以不同於報道就是因為:評論可以帶有作者的主觀立場,而報道卻要求盡量隱去記者本身。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回答的很簡單,但如果細聊的話又很複雜,鑒於從這一串問題上看不出提問者到底是在問新聞評論要客觀還是新聞要客觀,我試著自由選擇前面的理解說一下,畢竟這些年寫過的新聞評論沒有一百萬字至少也有五十萬,還有一些心得。
新聞評論肯定是主觀的,因為評論就是以表達立場與態度為目的,描述事實的那叫報道,解析事實的那叫分析或綜述。
新聞評論是主觀的,而且真正做到主觀並不容易,真正的主觀就是說心裡話,自己怎麼看就怎麼寫,這在今天中國的客觀環境下,其實還是有點的難的,當然,除了新聞管制之外還有媒體定位、社會道德環境等,你在南周的話,即便你心裡認為孔慶東的三媽論是對的,也不能這麼寫,反之亦然。日本大地震讓你心裡爽了,你敢站出來寫評論叫好,說他是天譴嗎?這都需要勇氣。
新聞評論是主觀的,但評論的新聞事實一定要客觀,就是說,在寫評論之前,一定要把基本事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搞清楚,或許真相永不可知,即便到現場調查的記者也未必看到的就是真相,但評論作者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收集真相併作出判斷,這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現在的評論,我們會發現很多作者是在事實還沒搞清楚的情況下就貿然下嘴,這樣就很容易犯低級錯誤。為什麼有的人寫篇新聞評論一小時就夠,而我們卻要花費四五個小時呢,區別主要就是花在了解客觀事實方面的時間不一樣。
新聞評論是主觀的,但這並不是說鼓勵你出口成論,直抒胸臆,而現在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評論,比如小悅悅事件,他就寫一篇《小悅悅事件折射社會道德淪喪》,聯防隊員強姦案,他就寫一篇《聯防隊員強姦案令每個中國人都憤怒》,這樣的主觀是廉價的,這樣的立場看似迎合了大眾,但其實是沒有立場。
最後說一句,如果上升到哲學高度,不但新聞評論,就算新聞這東西也沒什麼絕對的主觀客觀之分,人們能得到的永遠只是基本事實,而非客觀事實,很多時候,新聞報道本身就是對事實的人工干預,就像薛定諤的那隻貓,你或許本來得到了客觀真相,但等你下筆寫出來的時候,就已經不是真相,比如彭宇案這類報道。
以上是一點胡思亂想,有錯莫怪。
報道要客觀全面,評論沒有限制。
忘了在哪兒看到的了:事實報道必須客觀,評論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偏激。因為評論是用來給大眾提供意見的,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不叫意見。 關於「有態度的媒體」:個人以為有差異就是有態度。對同一事件的報道,南方周末和環球時報(中文版)似乎挺有差異的。
我是一名現役記者,「新聞評論一定要客觀」這句話或許出現過在新聞學的課本里,更準確的講應該是「報道要客觀」,但實際上在工作中,你選擇這個鏡頭而不是那個鏡頭,你選擇這個人接受採訪而不是那個人,你在這個字上讀重音而不是那個,這本身就是極大的主觀。「客觀」最大化只是在五要素上。在這個環境下做新聞也好,新聞評論也罷,我們的媒體是有態度的,只是這個態度並不是百家爭鳴罷了。我們還把新聞叫做news,美國已經叫做story了。不管叫成什麼,透過鏡頭和記者的選擇,新聞告知了大眾1234,觀眾如何能不順理成章想到5呢?或許有絕對的事實,一定只有相對的客觀。
新聞評論有主觀的立場沒有問題,但至少要對事實尊重,全面地準確地描述事件,不誇張不省略。一個事件發生總有兩面性,立場應該是對於兩面孰輕孰重的判斷。所以我認為立場應當只是價值觀上的不同。
而在中國,總是致力於把「正確」的價值觀強輸於他人,把所有人搞成一樣。怎麼能允許有其他態度的媒體呢?多說一句,網路上有時輕易的給一個人套上這「粉」那「團」的稱號,這和以前的這「派」那「主義」有什麼不同?隨便給人戴帽子,帶來的全是片面地偏激地爭吵,有什麼意義呢。
個人愚見,不當之處,懇請指正。新聞只是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們自己判斷事情的善於惡丑與美 記者不要替大眾思考或下定論
奇了怪了,我們老師沒說評論要客觀啊= =
既然是評論,怎麼能是客觀的呢? 評論就是帶有立場,帶有觀點,帶有傾向的! 任何評論都是某種團體(勢力)的意志的彰顯。 客觀?找物理學更合適!
新聞的報道,務須追求客觀,儘可能的追尋真相,將事實呈現給民眾。 只有客觀,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也只有客觀,才能對的起新聞媒體所擁有的那一份公信力。 新聞評論我認為難免帶有主觀因素,不僅受信息獲取情況的限制,還與各品論人的社會經歷價值觀念甚至於目的所在有關。 我們能做的就是,本著一顆良善與感激的心,去發掘問題的本質。
個人不是很認同,新聞報道客觀的原則。因為記者或媒體在選擇報道材料時已經預設了立場及價值取向。本人以為,只能說媒體報道無限接近客觀,到達事件的真相和本質。任何承諾自己所報道的內容為客觀的都是偽客觀。 正因為媒體不能達到絕對的客觀,所以,對於某一事件的多角度報道就成為必然,只有整合不同方面的視角,將碎片化拼湊出事情最完整的一面。
新聞報道都是追求在新聞框架內儘可能接近事實,但其實也必須是在媒體機構的價值和利益的前提下的報道結論。然而對各個新聞機構的新聞評論一定是帶有主觀色彩的;非常喜歡19 世紀30 年代的「便士報」的辦報宗旨:「相信事實,不相信現實;相信客觀,不相信價值」這個大概是那個年代報人的共同追求。
題主腦殘了,新聞評論為什麼要客觀呢?客觀的評論誰都會啊,還要你評幹嘛呢?
新聞評論的時候最好是帶有主觀情緒甚至偏激的,因為這樣才會有人注意你的評論啊,才會有人針對你評論的事情進行研究啊,客觀的評論你還不如直接把這個新聞拿去寫一篇論文好了以事實論事實
評論本身就是在表達觀點,觀點肯定因人而異,何來客觀之有?
評論可以不客觀,甚至可以不中立。新聞則是需要客觀,不需要中立。新聞評論么……報導的事實部分需要客觀,之後的評論隨便了。
我覺得不能脫離中國的歷史背景和語境來談獨立客觀。中國歷史上一直強調文以載道,史官也承擔了政治評論員的角色,不然你去看史記後面一大段一大段的太史公曰。因此中國新聞報道一直強調的導向作用就決定了沒有超然的獨立和客觀,受眾群體也決定了不可能有這種報道。
文字這種東西最大的力量就是影響大眾的觀點,新聞評論的作者也會有自己的立場,出於自己的立場會有想要達到的目的。
當這個目的只是告訴大家發生了什麼事,而且他能夠把事情來龍去脈和涉及的關聯事件完全講出來而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苛刻的條件才能說是公正的。
但是每個人對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於是容易忽略自己見解之外的關聯事件,所以就算他只是想要說出事情真相,也不大能夠完全沒有偏頗的報道出來
個人認為,客觀才能保證它的真實性;從絕對的角度來說,他不可能客觀;至於為什麼沒有像放過那樣的媒介,是應該和中國的文化有關!至於誰提出的,我就不知道了!
推薦閱讀:
※過山車是如何保障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的?
※最近轟動墨西哥的伊瓜拉事件其詳細情況是怎樣的?
※为什么德里克罗斯一直受伤,但是媒体和大众疯狂的褒奖他?
※「好奇心日報」是誰做的?
※部分香港媒體為什麼詆毀或者是扭曲事實報道張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