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nes 的出現是挽救了音樂產業,還是毀掉了音樂產業?
邦喬維在 Sunday Times Magazine 訪問里提到:今天的小朋友失去了戴上耳機、閉上眼睛、開大音量,倘佯在專輯裡的樂趣;以及在不知道專輯內容之下,只靠著專輯外皮照片的想像做購買抉擇之美。那真是個神奇、神奇的年代... 我討厭讓自已聽起來像個老人,但記住我說的話,一個世代以後人們會說:『發生了什麼事?』 -- 喬布斯個人必須為毀了音樂產業負責。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嚴格按標題回答是:挽救了!但是補充說明裡的矛頭指錯了。並且忽略了音樂產業本來的問題。
1. 真正掀起Internet音樂盜版浪潮的是Napster[1],由 Sean Parker 創立,基本改變了人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Napster 培養人們下載盜版音樂的習慣,即使Napster現在關閉了,人們還是使用其他的P2P網路共享音樂;
2. 哪怕是Napster,也頂多算是「顛覆」了音樂產業。不少樂隊通過 Napster 傳播的專輯,反而得以登上銷售榜 Top 10。一些沒有簽約機會的藝人通過 P2P 網路上傳歌曲,反而獲得的大量聽眾並且得到了簽約的機會[2]。Internet 共享音樂的傳播能力如此之強,甚至有藝人繞過唱片公司私自上傳尚未發行的音樂進行營銷。所以即使是 Napster 也沒有毀掉音樂產業, 她改變了互聯網時代音樂產業的遊戲規則[5],重新分配了被大公司把持的各種機會。
3. 回到 iTunes。2011 年數字音樂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實體市場[3]。而早在2004年,iTunes Store 在合法數字音樂市場的份額就超過了70%[4]。可以想想如果沒有iTunes,現在的音樂市場會使什麼樣的局面。所以說 iTunes 挽救了音樂產業一點不過分。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pster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pster#Promotional_power3. http://moneyland.time.com/2012/01/06/digital-music-sales-finally-surpassed-physical-sales-in-201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ITunes_Store#Reception_and_commercial_success5. 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_Music_Model只能說邦喬維和Prince一樣,老了。世界變了,卻還希望世界還按往常的方式來轉。酸死了。
首先,衝擊音樂產業的並不是itunes或者蘋果,應該是盜版,數字化是不可逆的潮流,為人們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從這個角度來說,itunes是在打擊盜版,保護音樂人的利益。其次,itunes將專輯拆分來賣,並且提供試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更有利於消費者,但對整個音樂產業來說,更像一種市場自我調節機制,更大程度地引入競爭,刺激音樂人產出更好的作品。最後,音樂作為一個產業的衰落是暫時的,人們對音樂的渴求卻是永恆的。
這種問題,最怕音樂界內的人士長篇大論一番。因為
- 和他們利益攸關,
- 他們有一大堆理由可以嘮叨,
- iTunes 改變了格局。而音樂界內人很難跳出舊格局考慮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xx 改變了 xx」是否可以避免?成長會讓童年消失,so what? 註定的改變不是毀滅,也不是挽救。
智力成果在人類社會中的傳播和回報方式,還會不斷不斷不斷的變化。每一次都是向前的發展。音樂產業不只是數字音樂和CD,談不上挽救或者摧毀。
Itunes 是拯救了音樂產業 別的不說 如果不是Itunes 在中國你連去哪買正版Mp3 都不知道
但是沒有比音樂產業的毀滅對音樂更好的事情了 否則就會形成壟斷別管黑膠CD還是Mp3 都是佳佳公司壟斷的音樂這本身就是誰都可以玩的事 玩的好的太多 當然就不會有聲音壟斷你的耳朵當然 玩得不好 還想賣錢 那簡直瘋了雲存儲其實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最好的音樂傳播的狀態那麼音樂家該怎麼賺錢 ?馬克思來拯救音樂 那就是按需分配你必須知道這個世界的錢會越來越多 但他會越來越集中地控制在少數人手裡這是因為地球的資源在減少 原來10塊錢可以買一石米
但是現在可以買3瓶含三聚氰胺的牛奶 這是個事實 沒那麼多牛 沒那麼多牛吃的草 等等等等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上會只剩下一隻牛在此之前,音樂早就沒了,所有我們可以做的便是隨遇而安 這個世界你無法選擇挽救了音樂產業。
磁帶 -&> CD -&> iTunes。
不僅如此,iTunes誕生的年代恰逢網際網路和P2P高速發展普及的時期,各種盜版在網上滿天飛,音樂創作者的利益大受損害。
大部分公司(比如SONY、微軟、Real等)的解決辦法是:在線租用服務,比如付費聽一個月,等等。從概念到軟體令人無法滿意。蘋果解決了這一問題,並帶來了唱片公司到iPod的端到端一體化服務,在當時盜版橫行的時代保護了唱片公司和音樂創作者的利益。
itunes改變了人們購買音樂的方式(不單單是支付方式)。從前你為了一首喜歡的歌需要購買整張CD,說不定整張專輯裡只有那一首歌好聽,剩下的歌只有B-Side水準。而在itunes時代,你可以只購買你喜歡的那首歌,而不用為其它垃圾歌買單。這樣的方式無疑會讓那些靠一兩首主打歌騙錢的音樂人吃不消,但也間接的提升了音樂的製作水準。想讓聽眾買單?那就做好專輯裡的每一首歌吧。
是挽救。錄音技術和聽音樂方式的變化不可阻擋,便攜和高質量等正是需要iTunes這樣的數字音樂先鋒推動。
如果音樂產業指的是現在的音樂產品,毀掉又如何?對比媒體產業,現在的唱片公司為了維持壟斷和暴利,採取的是抵制創新的態度。現在的唱片公司在挖掘新人、培養歌手、出版發行等各個領域都太老舊、低效了,是時候該有所改變了。
互聯網也許會毀掉唱片公司,但是不會毀掉音樂。
首先,音樂行業從來沒有毀滅。數字化時代,音樂脫離了卡帶、CD等介質,能夠很方便的通過網路傳播,一方面普及了,一方面也因為沒有了門檻導致難以賣錢。既然我能夠免費獲得,那我為什麼要花錢獲得,這一點上全世界消費者都一樣。這種情況下,還堅持原來的價格付費購買肯定是不合適的。
但是又有哪個機構和組織能夠代表音樂人去收取用戶音樂使用費呢。這必然需要一個完整產業鏈的企業,
谷歌沒有終端。 微軟可以而且也做了,只是規模不大成不了規則。 索尼也做了,但是規模也不大。 蘋果其實也只是做了一件和大家一樣的事情,不過很幸運,ipod做成了規模。 因為足夠大,所以它能夠一方面代表音樂版權所有人去向用戶收錢,一方面又可以代表用戶去給音樂公司付費。用戶能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正版音樂(在美國如果被發現聽盜版的,那代價真的很大),唱片公司其實被忽悠了。本來還有賣CD的錢,但自從收了蘋果支付的版權費,等於是認可了這種模式的合法性,現在連CD的錢也越來越少,變得越來越依靠蘋果給的錢了。
但是蘋果銷量再大,也不能壟斷音樂生產,音樂供給這條路,他其實只是創造了一種現代的共生,初期只是從這裡面扣點小錢來保證自己的轉型和活下去。當它做的足夠大,它摧毀了原來音樂的銷售模式,但是它又建立了一種新的模式,至少保證音樂人能靠版權活下去。
沒有蘋果,也肯定有其他公司會得到這樣一個機會。沒有救贖也沒有摧毀,它只是順著自己這條路走下去。
音樂快餐化這個是時代決定的 如果沒有互聯網 可能以另一種形式體現出來互聯網不是毀了音樂產業 是毀了傳統唱片行業在傳統的唱片行業 歌迷如果想聽這歌就必須購買整張專輯 所以歌手不用每首歌都做的很好 只要有一首或者幾首能吸引歌迷就行 甚至很多唱片公司把時間放在包裝專輯上 弄個很漂亮吸引人的封面我覺得這才是毀了音樂產業現在iTunes的出現 讓用戶可以試聽 可以只買一首歌 所以歌手必須用心做好沒一首歌
不同意,技術的進步必然一定程度淘汰舊的方式,錄音的出現讓現場音樂會慢慢成為少數人的選擇,同樣的道理數字化也必然衝擊唱片業,有沒有iTunes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既沒毀掉也沒挽救:即使沒有itunes,也會有其他的音樂服務使CD時代成為過去;
同理,單靠一家公司是無法挽救音樂產業的。
音樂無外乎也是商品,也是作為交易的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有供求的關係。如果一種商品沒有市場,無疑不會得到很好的推廣和份額。如果有了一定的份額,說明此種方式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無論是主動的需求還是被動的接受,但短時間內數字介質的音樂銷售方式不會取代傳統方式如CD的方式。就如電子圖書或電子軟體一樣,嚷嚷了幾十年一樣沒有完全取代。任何一種存在的技術都有它的需求。
推薦閱讀:
※中國電音市場有多大?
※音樂節是否有必要擴大受眾?如何擴大音樂節的受眾?
※如何評價2014年水星音樂獎?
※黑膠能做成便攜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