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歐美日艦炮性能差距幾何?
從製造工藝/彈藥質量/炮口動能和有效穿深等方面來看,同時期IJN的造炮工藝水平比起USN/HMS以至於RM遜色幾分?「日本同時代同口徑艦炮威力不如歐美,所以不得不考慮增大口徑來對抗潛在對手」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美國在華盛頓條約前已經成功研製18inch艦炮,那麼歐美如果研製並使用了18/20寸炮,是否威力比起94炮/甲炮更加強大?
這個問題不是應該@Missouri 來回答嗎
還是老規矩,先下結論再回答
先說第一個問題:「IJN的造炮工藝水平比起USN/HMS落後多少」
結論是並沒有落後多少,甚至可以說是沒啥差距,論據就是460炮確實天下第一,蝗軍造出來了,別人沒有,說明至少是不弱的~
然後給第二個問題「IJN同時代口徑不如英美,所以靠擴大口徑來壓倒潛在對手是否有一定道理」和第三個問題「歐美研製並使用18/20寸炮是否比94更加強大」下結論
第二個問題:確實有一定道理
第三個問題:必然更加強大我們來分析一下哈
以美國裝甲,最大交戰跨射距離32000米(約35000碼)為標準計算
94水平穿深:208 垂穿:249
mk6:水平穿深268 垂穿175mk7:水平穿深216 垂穿233標準同上而以美國裝甲,二戰正常交戰距離21872碼(一般情況下開始互相射擊的距離)為標準
94式:水平穿深108 垂穿492
mk6:水平穿深123 垂穿423mk7:水平穿深111 垂穿483以上數據均為bb黨綜合計算器套用USN公式計算,不服的去找USN
可以看到94式只是略微強於mk6,並不顯著強於同年設計的mk7——即94垂直水平穿深都壓到了美國任何的16寸,但是超出的不多,後效更好
所以說問題2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於問題3,在本位面美國14寸比日本14寸好(大傻的奶油炮),美國16比日本16好(這也間接論證了問題2),然後某個位面美國的18/20突然比日本差了
大概那個位面的USN工程設計人員全都是昆西水平吧
「蝗軍天下無敵啊!」
=============
評論區有吧友質疑公式的準確性,沒有關係,我們看看其他資料的數據就行了以下數據出自Norman Friedman的U.S. Naval Weapons,其中摘錄了1942年的官方穿深數據
第一列為水平裝甲厚度(單位英寸)第二列為16in/45火炮發射2700磅穿甲彈對該厚度裝甲的擊穿距離(單位千碼),初速2300fps
第三列為16in/50火炮發射2700磅穿甲彈對該厚度裝甲的擊穿距離(單位千碼),初速2500fps。
4in——18.8——20.5
6in——25.6——28 8in——31——33.6 10in——34.4——3816in/45:
18000碼——3.77,20000碼——4.30;24000碼——5.44,26000碼——6.09;
30000碼——7.62,32000碼——8.57; 34000碼——9.74,36000碼——11.42。16in/50:
20000碼——3.91,22000碼——4.40; 26000碼——5.45,28000碼——6.03; 32000碼——7.35,34000碼——8.13; 36000碼——9.01,38000碼——10.03。至於46cm/45倍徑 94式艦炮
以下數據出自福田啟二 軍艦基本計劃資料
第一列為射距(單位m),第二列為水平穿深(單位in)
15000——7.8 20000——8.1 25000——8.6 30000——9.6 35000——11.4此外還有一組數據,出處同樣是福田啟二的軍艦基本計劃資料
20000——7.6
25000——7.8 30000——8.535000——10.3
松本喜太郎的書里又給出了另外的數據
20000——6.6
30000——9.1
雖然ijn的這些資料FM值可能有問題,但是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不是嗎?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沒道理
ijn採用更大口徑的主炮乃至研究超級戰列艦,目的還是很明確的,就是抵消艦隊規模的整體劣勢。從金剛代艦案來看日本人還是考慮過遵守條約的,不過「以質勝量」這種想法,從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在ijn內部就很有市場。關於超戰艦,實際上在昭和8年已有初步構想,搭載20吋主炮,而防護則只要求抵禦現有的40cm艦炮。拿到超戰艦後ijn將轉變為優勢,原因一是巴拿馬運河的問題,二是基地的問題,三是美國人即使想追趕上來製造16吋以上的主炮也要花費不少時間,日本海軍即可取得先機。從這個思路來看,日本海軍研究更大口徑的主炮就是希望一舉碾壓,不存在彌補自己火炮性能不足的問題。何況免疫區的制定是按照自己的40cm艦炮的性能,若是認為自己的火炮達不到美國人的性能,這麼干無疑是很愚蠢的。然後第三個問題,美國人在冶金技術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綜合16""/50 Mark7和18""/47 Mark A來看,美國人的18吋艦炮有很大可能比日本人強。不過這也不絕對,萬一美國人沒上超重彈呢(笑)。而如果沒有超重彈的話,對比美國人14吋Mark16和36cm九一式,美國炮彈略強,但日本一式彈的性能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歐洲的問題很難說。
判斷艦炮的性能如何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且不論各國的穿甲測試標準不一難以比較,不同火炮的性能優化方向本就不一樣,這又涉及到對交戰態勢的判斷、具體戰術的選擇、對方戰艦的裝甲防護等多方面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軍16吋Mark6這種極度優化水平穿深的艦炮,在預計在12000-16000碼取得決定性戰果的皇家海軍眼中顯然不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回到第一個問題,可以認為美國人的16吋Mark7是綜合性能最優秀的火炮,但這裡面有兩點,一是美國人領先世界的冶金技術二是這種火炮本身較為平衡(換個說法就是中庸)的性能。即使這樣也有觀點認為由於它的水平穿深相對弱化,實際上不如16吋Mark6。具體如何,就是個涉及主觀評判的問題了。
另外@
@Lexington 那個日本艦炮的數據我還是給個完整版吧數據分三列,第一列為射程(單位m),第二列為垂直穿深(VC裝甲,單位in),第三列為水平穿深(NVNC裝甲,單位in),出處軍艦基本計畫資料36cm九一式穿甲彈15000——16.8——4.920000——14.1——5.325000——10.7——6.230000——無——8.240cm九一式穿甲彈
15000——20.7——6.220000——17.9——6.525000——15.4——7.230000——12.8——9.135000——11.4——12.346cm九一式穿甲彈(原文寫作45cm,應為筆誤)
15000——無——7.820000——23.4——8.125000——21.4——8.630000——18.4——9.635000——15.6——11.4老實說這些數據的問題還是挺大的。具體問題么,結合日本30年代與超戰艦有關的一系列設計,她們的裝甲防護,多少可以看出些端倪,這裡不展開了。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不讓日本為甲午海戰道歉,而只是讓日本為二戰道歉?
※日軍侵華時如果不進入華北,不攻擊上海和南京,不進行全面戰爭,而像蘇俄一樣佔據東四省五十年以上會怎樣?
※为什么麦克阿瑟一路败仗仍然在美国陆军有那么高的地位?
※為什麼有人慶祝廣島核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