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推薦一本開闊心胸、調整心態的書嗎?
男,覺得自己面對生活的心態不好,自卑,心胸不開闊,小心眼,心思重,內心敏感。
余華的《活著》,講述生命的堅韌,和生命能承受的重量。
《活著》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裡一一死去.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余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余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為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蕩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余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著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是不是愛過了才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著的坎坷.
《九州縹緲錄》可以的。
這個問題沒有太大意義,如果你抱著這個心態去讀書我覺得沒什麼用。讀書應該是享受的事情,當你和書平等交流的時候,書自然會從內而外的改變你。
書不是工具。
我不承認教輔,或者什麼專業書籍是書,它們只是冠以書名,本質只是工具而已。
跑題了。
如果你是因為想改變自己而看書,我推薦你先看一些能引起你興趣的書,什麼名家就先別碰,別看「網文」,多找一些有趣的作者,大師兄(捂臉)之類的。推薦閱讀:
※「豆瓣讀書」將來有沒有賣電子書的可能,類似亞馬遜那樣?
※怎麼評價周國平在《妞妞》一書中的態度及身份?
※2017年讀書計劃及書單?
※你見過什麼最奇葩或最奇怪的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