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泰國的同化能力如此強?
啊...印象中許多泰國人都有華人混血,或者就是華人後裔,然而他們都崇敬王室,認同泰文化,不願意接觸中文/漢字...反過來說,許多華裔身居商界或政界高位,但不會被泰人歧視、排斥或懷疑其親華賣泰等,這與馬來西亞的情況截然不同。所以想知道為何泰國有這麼強大的同化能力,而泰人又有這麼強的文化自信呢?
謝謝邀請,簡單說不是泰國同化能力太強而是馬來巫統(穆斯林)做的太過分。
泰國人區分敵我是以國籍區分的而馬來區分敵我是以種族是以宗教來區分的。不說遠的 舉個栗子 國民黨殘部在泰北一度對泰國造成很大的威脅,但是畢竟人少勢弱又被蔣介石實質上拋棄還面臨雲南廣西共軍南下的威脅,最後不得不坐下來和泰國政府談判。在完成泰方提出的剿匪掃毒打擊泰共等任務後實質是經受多重考驗後國民黨殘軍頭頭等家屬就被允許加入泰籍了,此後他們在泰國生活經商都沒受任何影響對他們來說談不上感恩泰國感恩泰國皇室,但是至少是沒怨言的對吧。這裡還要補充一下,泰國人這些年討厭的是討厭中國人,可沒有討厭過多少泰國本地華人,拿著泰國國籍的 華人 泰族 泰北少數民族 以及大部分穆斯林 互相的關係都是很融洽很團結的。而曼谷人和東北人 黃衫和紅杉的恩怨並不關係到種族 而是有錢人和窮人的矛盾,權貴和平頭百姓的矛盾。
而馬來不是這麼回事。在馬來你只要不通婚,你只要身上沒有巫統血統(穆斯林),就算你祖宗三代都是馬來生馬來長大的華人你都是異類,生來就受到欺壓。巫統讀書再差好學校入學名額就是要比華人多的多,公務員更別說了基本就不招華人全是巫統的天下。而更可氣的是馬華 這個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組織華人政黨理所應該為華人出聲吶喊,結果帶頭的都是披著華人面孔巫統心全心全意為自己撈利益的兩面派。
還有呢,咋們也不能忘記我們解放後走過的彎路。在三反五反 和文革的時候家裡在台灣在國外有親戚可不是光榮的事情,會被無端扣上通諜,走資派等罪名。很多人因為這個事情被遊街甚至被批鬥致死。我看過一段關於正大集團的傳記,講的是當初謝易初也就是現在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的父親的事情,他到了泰國和兄弟合夥通過賣種子挖到第一桶金後,那時大陸剛剛解放沒多久,他想回國做一番事情,但是在回到大陸後沒幾年就跑回到了泰國又繼續在泰國做生意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又回大陸投資,文中沒有講那幾年的細節也沒說為什麼匆匆回到泰國的原因,但是我想應該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吧。這些事情當年把海外華人華僑傷的夠深,當年的共黨也不是現在的共黨,當年的中國也不是現在的中國,很多海外華人特別是後代對中國的印象不佳很多也都是父母親 爺爺奶奶的親口的講述讓他們對大陸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和不信任。一來泰國人信佛,而中國人也有很多人信佛。二者之間沒有文化隔閡,不像穆斯林與漢人那樣涇渭分明。
二來泰人和華人之間互相通婚,泰人中有華人血統的至少有三分之一,大家彼此都是親戚,自然就不容易再產生矛盾。
三來這也與泰國王室長期實行的優待華人的政策有關。泰國卻克里王朝的開國國王拉瑪一世是篡奪了他的妻兄鄭信大帝的王位。在華人鄭信建立的卻克里王朝,母親和妻子皆為華人的拉瑪一世是一向以華人貴族自居的。在謀害了妻兄鄭信大帝後,拉瑪一世經常夢見鄭信的冤魂向他索命,於是他大力重用華人,以彌補內心的愧疚。所以泰國政府的很多首相和大臣都出身華裔。
從語言文化教育上直接下手,弱化非泰民族對他們自身的文化認同感甚至消滅他們語言文化民族來達到同化目的。現今泰國教育就是這樣,學到的文學 歷史 各地文化習俗都是以泰族為標準的教材 其他族裔文化習俗並沒有收錄進義務教育里去即使有也沒泰文化那麼強勢,強制上座部佛教義務教育化這種不顧及其他族裔其他非佛教徒的做法,都是跟泰國自身自從一戰時期一直推崇的泰民族主義的同化政策有關。
看了一篇文章,意思是歷史上馬六甲國王和暹羅王結怨後立回教為國教防止被同化,同時吸引回教商團資金以及回教聖戰者以對抗北邊。再者,近現代英國荷蘭退出東南亞後獨立的國家都是民族主義國家,民族意識抬頭,跟土耳其凱末爾創造土耳其族一樣,東姑創造了「穆斯林巫族」的概念,不同是的是凱末爾沒有成功同化非突厥的庫爾德穆斯林,而「巫族」成功同化了其他在馬國穆斯林,把華人新加坡踢出馬來聯邦,建造一個以穆斯林巫族為主體的國家。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泰族和華族在一起的歷史太久了,融合的差不多了很多人不知道現在的泰國,可以說就是華人建立的,也就是吞武里時期的鄭信王,鄭信打敗了入侵的緬甸人,然後統一了暹羅,而後被泰族推翻,才建立了延續至今的曼谷王朝,甚至就連曼谷王朝建立了以後,給清朝皇帝的國書上,還冒稱是鄭信的子孫。所以現在的泰國,實際上是華人建立,而泰人繼承而已。
推薦閱讀:
※有什麼方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曼谷?
※建設瓜達爾港後,再挖克拉亞運河還有意義嗎?
※泰國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泰國的治安真的像《唐人街探案》里那麼差嗎?
※如何評價迷你紀錄片《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