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动画《羁绊者》?
看完了来吐槽。
先简单的总结一下:剧情上:整部剧从一开始就羁绊来羁绊去的让人云里雾里,主线不明让相当多的人因此没有看过三集。答主咱是扳机粉,人本来就比较中二,也相当喜欢这个人设所以倒是很愉快的看下来了。中间慢慢展开剧情,一边通过描写配角一边推进主线,而且还有神回水准很高。
最后部分高开低走,女主想搞个大新闻结果被男主及其小伙伴嘴炮说服,大家皆大欢喜……这个结局对我来说很没有说服力。立意上:作品的立意来自于对设定的发挥,通过对“羁绊”的种种试验引发观众的种种思考,个人觉得极佳。不过就和扳机的其他作品一样,他们制作的动画总是以剧情为重点,立意深刻但从不多说。综上,这是一部观看有门槛(得对上电波)、人物及人物感情刻画出众、故事结构优秀、立意深刻、结尾失败但仍可以一看的动画作品。下面细说:前三集算是介绍人物,揭示问题、释放电波、埋下伏笔的几集,没什么特别好说的。到了第四级第五集集训部分……冈妈开始发力了。三角恋自古以来就是经久不衰的题材是有其道理的,就从矛盾冲突上来看,三角恋之中的矛盾是非常强烈的——选她还是选她?她喜欢你而她不喜欢你怎么办?冈妈是个中老手,我们从这里(实际上第一集就能猜到)能明确的认识到男主千鸟法子之间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大家喜闻乐见的。令人欣喜的是,在贵乱的同时主线的剧情也确确实实有在推进,这不单纯是一个让人感觉到别人肉体疼痛的实验,似乎连内心的情感都能相互感觉到……六七八讲的是知性冷漠妹子穗乃香的故事。第三话埋下的伏笔自此显露出来,也说明了为什么穗乃香对羁绊系统、对交朋友格外排斥的原因。在初中,穗乃香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身患重病,她出于“如果没那么喜欢她的话,失去的时候也就不会特别痛苦了”的想法,在她们共同连载的漫画到最后一话之前放弃了和朋友一起连载,选择了疏远朋友。朋友独自完成了连载不久后去世了,穗乃香开始自责、后悔还有害怕。她觉得朋友是她杀的(”我把住在我心里的那个瑠瑠……“),她不再肯向别人敞开心扉、和别人交朋友,在由多问她看没看过漫画最后一话时觉得“(瑠瑠借漫画人物之口)是在怨恨我吧”……总之,通过三集动画很好的描绘出了牧穗乃香的形象。而且最令我欣慰的是主角们努力令穗乃香相信他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行为并没有一下子改变穗乃香,而且在后面的剧情中慢慢体现出来,这是令人很舒服的。在六七八中除了穗乃香值得一提,由多也有着相当的戏份,他本来是个挺自私狡猾的人(同时和两个妹子搞暧昧的该死现充!),在遇到穗乃香之后也逐渐改变了……不过缺乏其自己故事的深度,就只说这么多吧。然后是第九集,神回。有了前面许多许多的铺垫(我真的很想都写出来,但是那就是剧情梗概而不是对动画的评价了所以容我一句话带过)、别人的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的时候,众人之间的矛盾无比强烈爆发了。【“”内表示说的话,()内表示心声】(截图实在太多,容我用文字凑合)
千鸟的话和她的内心:“放开我!”(抱紧我!)“……”(拜托你,也像抱紧园崎那样抱紧我!)“拜托了,放开我!”(抱紧我,小胜!)在男主抱了上去后,千鸟的心声:“真残忍,居然抱紧我,真残忍。”她知道男主不喜欢她,但是又抱住了她,这令她更加痛苦——所以她说男主残忍。在之后的几分钟里:天河:(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我喜欢千鸟不行吗?”仁子:“为什么要打架?我们不是朋友吗?”(给我,你不要的话就把他给我。)
“我们一起游过泳,放过烟花、吃过薯条、拍过大头贴的啊!”(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情……) “我们在大头贴上写过最好的朋友的!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变成这样?!”(我们成不了朋友……)【仁子这个角色从最开始就是最渴望和大家成为朋友的,但是在这里她内心无力的呼喊“成不了朋友”……】然后紧接着就是穗乃香(请注意我这里符号的特殊用法):(“没错,仁子。不,新山同学。我们成不了朋友”)(“听的听不见心声都是一样的,人和人靠得太近,就必须互相分享自己的心。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对方面前”)“我啊,真的想过,和你们的话……但是果然我还是错了,我们成不了朋友。”(我们不能成为朋友!)【这段精彩的不行,穗乃香在这里是勇敢的,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动画这段只有她这几句话之后没有心声的响起,最后一句话与心声(哭腔)的微妙差别更是表达出了她不甘的心情。】随后是众人的心声:(好痛。)、(好痛……)、(好痛!)
……最后,众人因疼痛倒在了地上,只有男主爬了起来(刚才被打倒在地)。自问:“这就是……疼痛?”问众人:“喂,这是心的疼痛吧?!不是伤……”“喂,如果是因为我,大家这么难受、这么痛苦的话……”被日染打断:“不怪某个人,怪大家……”日染倒下,转回男主:
“怪大家……”“我的心里应该也有,大家的痛苦……可是……“”只有我感觉不到,对不起。“打这么多字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家再感受一下男主说出这句话时情况。第一集的男主是什么样的?被勒索被欺负“无所谓、反抗的话会很麻烦”。现在男主因为自己感觉不到痛苦感到了困惑——多么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在这些集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发生的,我们可以发现,男主在故事的前中期几乎都是很被动的,有了这个心理上的转变,男主才化被动为主动,也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了铺垫。第十集。因为上集最后的集体大撕逼,再加上羁绊系统的消失,众人好像变成了路人一样。在这就要完蛋的时候,我们伟大的仁子天使和外表看似抖M内在比谁都成熟的日染同学站了出来,首先表示要追随在以男主为中心的……等等等等,拿错稿子了。是这两位让男主下定决心恢复与大家的关系、拯救女主。他们顺着女主来时的通道去了科研设施(与此同时市长告知了科研人员要结束实验),从漆原那里听到了一切的缘由,也见到了过去的伙伴。事实是令人动容的,上次的实验失败了,疼痛都集中在了法子的身上,有的孩子完全丧失的痛感,没有完全丧失的孩子——比如男主——则被送出了实验机构。之前在穗乃香事件是,大家分担她的七分之一的疼痛时都觉得非常痛苦,而这里,女主则是承受了十几人份的痛苦。另外这里特别赞一下男主cv,最后的那段嚎哭真的非常有感染力。第十一集,男主一行人回到了学校,召集小伙伴们,用行动打动了小伙伴们(说实话我觉得这段不怎么好)。女主孤注一掷,要开始大范围的实验。这里是倒数第二集,
——————————————直到这里觉得还很好的分割线————————————————第十二集……我真的不想多说了,概述一下就是男主找到女主,小伙伴找到他俩,最后配合男主说服女主大家皆大欢喜……我不是说不认同男主的说法,我是认为有的时候正确的东西不一定行得通的,女主十二年以来的执念,你说点正确的道理就能扳回来吗?按照我的观点这里比较恰当的解决方式有两个:第一种,女主实验进行下去了,但是大家并没有像她想的那样相亲相爱获得幸福,反而相互伤害变得不幸(十一集结尾的女生以及十二集的逗逼二人组的行为都表达这种情况是很可能出现的)。残酷的现实击溃了女主的信念,这个时候男主再来拯救她,向她诉说正确的观念才是有说服力的。第二种,在男主把女主拉进合宿之后,应该设计一些元素让女主感到动摇。女主召集男主他们是为了实验,如果男主他们的行为提前让女主感到了困惑和动摇,那么在最后女主的实验因为男主及其小伙伴的行为失败的话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不过这种方案对剧情前中部分的变化较大,反正让我改我是很难加进前面的剧情里(前面的剧情实在完美无瑕无可挑剔),所以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方案就是了。我个人追番开始很晚,到现在也不过两三年。在这两三年的新番里,TRIGGER的作品总是能打动我,《小魔女学园》(要出TV啦!)、《斩服少女(kill la kill )》、《忍者杀手》以及同时四月新番的《宇宙巡警露露子》我都非常——非常喜欢!《羁绊者》也是如此,但它与另外两部扳机原创作品不太一样,它看起来有点阴暗、有点晦涩、有点莫名奇妙,它既不像KLK那样热烈奔放、燃破天际,也不像露露子那样明亮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是我可以说我格外喜欢它这种细腻而深掘人内心情感的作品。《羁绊者》告诉我们:“即便人跟人之间无法心灵相通,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努力而相互理解的。”这就是我对羁绊者的全部评价了,写的不好,见谅。一个晚上补完了整部番的我,拙略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认为这是继09、12年后,难得的一部好番,但离神作还差一点。如何评价一部动漫?一般有四个方面:画风、人物、故事、思想。这一点不得不说,很类似于我们讲的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主题思想。其实动漫、漫画的实质也是这样,把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动画、图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说到底,还是一个故事罢了。观众能有什么感受,完全是取决于这个故事本身所表现的意义和观众的生活经历而已。
故事是由一个感觉不到痛的高中生阿形胜平这个点展开的,第一话就有很多伏笔:阿形的头发颜色很特别(前面是白色的,后面是褐色的,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滑稽),沉默麻木,你会感觉他已经死了,没有一点情感,只剩下思考了;千鸟活泼可爱,喜欢阿形(这点简直是“一览无余”好吗);天河仗义勇为,性格爽朗豪放;由多,典型的装逼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胖过);穗乃香傲慢冷酷;仁子有点神经质,可爱是可爱,但是可爱过头了。基本上可以看出来,这完全是六个性格没有一点相似、人生没有一点能够有交叉的人,但事实上,她们被选中了,被连结在一起了。这六个人一开始是以很抵触的态度介绍彼此,和彼此共同分担“疼痛”,但一开始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呢?武力威胁。在被电击电到麻木,迫近死亡边界,每个人都说出了每个人的秘密。秘密是能让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的催化剂。没有认识,直接跳到熟知这一步,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曾在微信上玩漂流瓶,有一个人写道:希望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我回他,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你说的那个志同道合的人,但我希望当一名你的听众。他立即回复,你想听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很坏很坏的人。我又问他:你对坏的定义是什么呢?是你自己这样评价你,还是周围的人给你贴的标签。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曾经看到一句话: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是看他平时表面的做法,而是要看他在关键时刻,出大事的表现。对方在沉默几分钟后回答到我说:你懂的真多。至此,我已经知道了,不管我是不是你志同道合的人,你已经不是我志同道合的人了。
再说回来。想要一群人更加认识彼此怎么办?将他们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任务。这个任务便是,找到那第七个人。事实证明,第七个人的性格更奇怪,居然是一个喜欢疼痛的变态(不过人长得帅可以让人忽略一切缺点/滑稽)。后来的故事就变得清晰明了了,一起完成任务,一起面对现实,一起去探索什么是羁绊者,一起疼痛,一起表白,一起心痛,一起难受。很多人不能理解羁绊者这个实验的目的:通过建立人与人痛感,彼此分担彼此的痛感,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这句话乍一看很扯淡,事实上真的很有道理。
有一次和爸妈坐公交车回家,当时车上很空,刚一坐下,就听见对面座位上有个老大妈在嚎(真的是嚎),那个眼泪流的啊。我爸问她怎么了,她手舞足蹈地说她手机找不到了,刚刚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在的,又哭着说刚刚求助车上的人给她的手机打个电话,人家不信不帮她,还感叹社会冷漠无情啊。我爸就准备自己掏手机,我就走过去坐到了她的前面,问她手机号是多少,当时就给拨了过去。结果当然很容易想见,就是关机了。她又继续哭,边哭边说,我的手机啊,不行我要回刚才我吃饭的地方看一看。然后她就下车了。一下公交车,我妈就说,不就是一个手机吗,掉了再买就是了,至于哭的那么伤心吗?
个人是很不喜欢这句话的。韩寒说:“理解你能理解的和理解不能理解你的。”你不是当事人,你完全不知道手机里面有什么东西,你也完全不知道这个手机对她来讲有什么意义,你完全无法评价她哭的这一举措,而你就简简单单,粗暴的来一句:“至于吗。”很多时候,一件事对于当事者来说,旁人的评价比事件本身所带来的伤害高了上千倍。
所以,再让我们来理解这句话:“通过建立人与人痛感,彼此分担彼此的痛感,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这句话出现在前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我就说这个动画的剧本写的太好了的原因。
说完人物,故事(一群人先是被迫联系起来一起生存,再时候来主动联系起来生活。画风我不谈它,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画风),再来说说思想。
个人是很喜欢《羁绊者》所表达的思想的,它提出了一个问题:性格不同的人能成为朋友吗?答案是能的。而我觉得这部动画不能称之为神作的理由是因为另一个问题:三观不同的人能成为“好朋友”吗?动画并没有给出回答,它只是讲了,因为我们共同经历过所以能够理解彼此它却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共同经历,没有那些出生入死的大事件,我们性格不同,三观不同的人也能成为至交吗?
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会说求同存异,事实上你这种求同存异是对自己的委屈。答主就有一位朋友,三观完全不同,一句话我就能给你描述出来:我发一条小心骗子的说说,他回一句现在哪有那么纸张的人。他和答主的三观不同在哪?第一,我不喜欢轻易去评价别人的举措。第二,我不喜欢别人轻易评价我的举措。我愿意说是我的事,你不愿意接受是你的事,但是你要把你不愿意接受这件事情表述出来,让我们的公共好友看到,产生一定的效应,这就不应该了。你可以评价,言论自由的权利赋予你,但你绝对不能随意评价,除非你自己和当事人一点也不在乎你随意评价所产生的效应、带来的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朋友圈里点赞的人越来越多,评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不是至交,我无法理解你的举措,但我愿意和你成为朋友,愿意告诉你,我心里还是想着你。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交往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我最好最好的朋友不在同一个学校,每年只见那么一两次,几个月偶尔打一个电话,偶尔发几条短信,但是我们总是那么默契。刚打一个电话我还没怎么说话,那边一个人又说又笑地讲了半个小时的单口相声。挂了电话,我发了一条短信,你知道我心情很差吗?马上一条回过来,所以我一个人给你讲了那么多搞笑的段子。
很喜欢仁子在见到瑠瑠妈妈说的一句话:“以前是朋友,难道这辈子都要是朋友吗?”有些人可以,有些人不可以。这几天在看蒋勋的《孤独六讲》,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人可以孤独,但不能寂寞。”就像柏拉图的那句话:“上帝将我们劈成了两半,我们终生都在寻找另一半。”有些人已经找到了,有些人还没有找到,而还有一些人不出发前去寻找,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另一半。我的朋友曾经让我陪他去吃饭,我说我有事,你可以自己去啊。他当时说了一句很让我震惊的一句话:“我不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感到震惊:第一,我有自己的计划安排,我不愿意妥协是我的事,你要怎么应变是你的事。第二,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独处模式,要陪谁真的很不习惯。第三,喜欢一个人。与其让一个不理解你的思想行为,走不进你内心的人一直在你身旁,我宁愿一个人。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三观不同而已。我喜欢你这个朋友,但我也想要我自己的空间。
所以,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动画差了这一个问题的回答。
总结一下吧,如果满分是四十分,我愿意打9分的画风,8分的人物,10分的故事,9分的思想。
谢谢。
《羁绊着》是一部在故事,立意,作画,分镜,都非常精细出彩的作品.很喜欢但是看网上评价都不是很高的样子,也许因为是一部慢热作品吧.我觉得故事唯一的短板就是把本身很短的时间线拉得太长,前期的铺垫和细节,气氛的营造花费的又太多太久,世界观展开太慢,做成TV番太拉节奏,容易让人生闷,如果是照着剧场版的节奏做的话,应该更加紧凑顺畅一些,可能反响会更好吧.不过还是感谢TRIGGER带给我们这样一部优秀的新番作品.
冈妈的长处
在于对情感的处理
故事真的是短板。。。
在这样天马星空的背景和无懈可击的设计下
发生的却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情节
可以预见的结局,姗姗来迟的高潮
想拥抱小法独自承担的伤痛
忘不了面码回想不起的愿望
更喜欢大河互相拉扯的恋情
冈田麿里+tigger 显然没有在这部作品取的成效,想拍成群像剧 只注意了人物的情感发展,却没有出色的人物塑造以及心理描写,剧情展开也过于快速,节奏过快导致很多地方看着特别尴尬,也没有出色的作画,人设还不错,音乐还可以 .
作画质量没的说,动作流畅度也无可挑剔。但是剧情上,感觉最后烂尾了。好多设定没有讲明白,而且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市长为何要对法子低声下气?这点动画里并没有明确解释。法子因为12年前的实验而遭受了要背负他人痛苦的结局,所以这让当时的研究者有一种“负罪感”。但是只是因为这单单一个理由,就可以让全市1/3的市民天天穿着布偶装,整日无所事事,跟着法子搞事情搞了12年而且还要搞下去?那不得不说这些研究者和市民真是太善良了,因为单单对法子的“负罪感”搞了这么些年,简直是圣人啊。
2)那些对此项研究很痴迷的研究者和投资人居然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小白鼠”?根据动画剧情可推测12年前的实验应该是第一次以人为实验对象的实验,之前都是用猩猩的。而这第一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未知实验,这些人就心甘情愿投入了自己的孩子?而他们痴迷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世界和平?何等的舍己为人啊!何等的圣人啊!这可笑的设定直接违背了人类都是自私的生物的这一事实。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对整体(人类)的人性刻画极其失败。
3)再说说那些心甘情愿跟着法子搞事情的研究人员吧。他们把支持法子这种行为当成了赎罪?以至于我认为他们都有点盲目了。第一,他们只是为了赎对法子的罪,就去抓来别的无辜的受害者并实施加害,在这点上,他们难道不会对别的受害者有愧疚感吗?就算他们也都和法子一个脑波(认为把别人联系起来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但他们难道不怕再出现12年前的事故吗(再次出现一个人承担好几份痛苦的可能性)?第二,法子认为所有人都联系起来才是美好的是因为她孤独的幼年经历(羁绊之后才收获友情),但跟随她的1/3市民大概不会感同身受。我认为应该还是有人(诸如那个心理女教师)能发觉法子已经在这条路上走歪了走远了,但却没有人阻止,甚至没人提出质疑?这就像大人们纵容不懂事的任性的孩子一样。
4)假设身边有人主张“把所有人的痛连接在一起这样世界就和平了”,你会加入吗?是不是听着有点荒谬?就如番剧中的人物一样,当得知自己被强行和他人羁绊后,一定是极不情愿的。由此,我又两个疑问:一,这个实验本来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互相了解对方的伤痛(肉体和心灵)来促进世界和平,也就是为他人着想。但研究者强行羁绊番剧中的人物显然违背了他们的初衷——为他人着想。研究者们并没有为男主他们着想,直接强制实施了,实施之后还对他们施压,附加各种无理要求。二,既然他们的主张很荒谬让人难以接受,那么那么多忠诚的信徒是哪来的?这十几年来支撑他们实现世界和平的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太傻太天真了?怕不是被洗脑了吧。
5)男主他们被羁绊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说出心中最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法子查清楚每个人的秘密是什么这一点就极其不合理。既然是谁都不能告诉的秘密,又怎么能轻易查清楚呢。就算她查清楚好了,但是“结交朋友的第一步就算把最不能告人的东西说出去”这一点决不能接受。简直可笑。如果说要交朋友就要把秘密说出去不能有所保留的话还是算了,每个人都是要有一定的私人空间的,一切都相互分享的话从内在来说还算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吗?你们这些研究者还是别搞事了,不如学学人家EVA直接灭绝全人类促成全人类一体化算了。
6)那个绿毛老师给人的感觉很阴险。特别是他玩弄他人感情的那一段。
7)学生的本职...难道不是学习吗!老师不应该好好教课吗!
没疼痛就没情感? 神逻辑
很不错的动画。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疼痛被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动画通过几个个性独特的角色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点。
推薦閱讀:
※比較一下15集和25集日本動畫的優劣性?
※這是什麼動畫片呢?,?
※新海誠風格需要哪些元素?
※怎樣評價阿卡林?
※為什麼現在購買了很多優質舊番的bilibili依然沒有購買輕音少女?
TAG:日本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