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孩怎麼防老?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丁克,在當前中國國情下,成為丁克意味著什麼呢?丁克是怎麼防老的?如果老了需要人照顧的話如何可以防止進入老人院,或者有什麼讓晚年過得舒適的方法呢?

(一線城市高收入丁克家庭和山村孤寡老人放在一起討論)


這個問題看了諸多答案,真的很讓人悲涼。

養老問題,本質上是一個代際交換的問題,是不是要養兒防老,也不過就是兩種代際交換的理念罷了。

現代中國,家庭結構和古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宗族瓦解,3+4~3+8模式成為普遍。這是第一。第二,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可以四處流動,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很少會留在父母身邊工作。第三,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至少已經初具雛形了。

這種種變化,才引發了關於是不是要轉變代際交換模式的討論。是要繼續維持子女-父母這種傳統的烏鴉反哺的代際交換模式,還是逐步推進並最終全面實現社會化乃至專業化養老的代際交換模式。

是,很多回答和評論都指出了一個問題:現在,中國的養老院還很不行,也有很多有問題的護工。

這是一個現實。不能否認的現實。

最高票答案貼的骯髒的養老院,我其實見過更差的。讀書的時候參與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關於農村養老的調研,在G省的農村養老院,我甚至見過都沒有抽水馬桶而是木頭馬桶的敬老院。

我也問過那裡住著的老人,為什麼要住那裡呢?也許大家想不到,這些老人並不都是孤寡,有很多是有子女的。可是他們不住在這裡,連口飯都沒人給做。也有去那種走幾十里山路才能到的村子,老人躺在床上,問她為什麼不去敬老院,她哭著說因為兒媳婦不讓,說是去養老院丟人。可是兒媳婦並不養她,也不帶她看病。

這種問題,同樣存在。而且不是個例。關於老人自殺的研究論文和專著有很多很多,感興趣的可以找來讀一讀,你會很悲哀地發現,很多很多老人自殺,都是因為子女。

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有不良的護工,也有不良的子女。我個人無法判定哪一種更多。我只有五六年關注和研究這個問題的經驗,而且不是一門心思研究。

(好吧,由於我在某回答下評論說子女也有很多不孝的,結果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我自己不孝所以才覺得子女靠不住……這是我一開始說的「悲涼」的原因之一。知乎現在已經這樣了……)

面對這樣的現實,有兩個選擇:一種是,堅持養兒防老,就教育孩子要孝順啊,那就要先讓孩子聽話,賺錢以防父母老去;一種是,用自己的點滴努力去實現養兒的去防老化,實現更加宏觀層面的代際交換,讓養老機構和專業護理好起來。

年輕一代做怎麼樣的選擇,才是這個社會良性發展的更好的選擇?

這本應該成為這個問題最核心的思考。

現在的趨勢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了,護工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職業化,甚至高學歷化。

這不是理論推導,這是現實。

很多很多人在這個問題的回答會評論里說,自己多麼多麼孝順,不相信護工,以後父母老了病了堅決不請護工絕對自己侍奉不信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邪。

我只能說,希望你結婚生子,加班加點,房貸車貸的那個時候,能回過頭看看今天說的話,有沒有做到。

我也不怕你們罵我,我不敢保證,那時候我絕對不會有一絲嫌煩,絕對不會有一絲抱怨,絕對不會有一絲對父母的態度差。實話說,我不敢做這個承諾。我甚至不敢承諾我能賺足夠的錢讓他們富足地度過晚年,安然地治療疾病而不需要考慮兒子會不會花光所有從而有心理壓力。

因為如此,所以我絕對不會希望我老了以後我的孩子來養我。

我希望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用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用自己的力量,去讓社會化養老成為現實。不管是努力發明機器人也好,不斷要求政府加大社保也好,儘力完善養老機制也好,局部或者全局性提高養老院水平也好,推動護工群體提升也好……種種,去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去克服社會的一些畸形。

(我知道,有些人的邏輯水平又可以從這些話里推論出我不想養父母的結論從而批判一番來滿足他們至高無上的道德優越感。祝您愉快吧。)

而在這個問題下,我卻看到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始終無比堅定地覺得,養老就要靠兒。他們完全不相信護工,不是想去推動社會養老的進程,而是完全準備教育子女以後要孝順自己養自己。所以我個人覺得很悲涼。

古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也許吧,不養老不知子女難。不曉得這個問題下的人有多少是養過老的?

理論上,父母子女是血緣至親,而福利院的人或者護工純粹是陌生人,後者無論如何不會比前者更好地對老人。

理論上是的,可是,面上來看,現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哪一個能給一個結論?我想,還是少一些理論推導,多一些實地調研的好吧。

列寧同志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

母親節與母親聊養老問題,感慨良多。

利益相關:來自浙江不算富裕的農村。在30多家養老院做過時間長短不同的志願者。參與過江浙20多個縣市的社會化養老調研和方案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關於農村養老的課題跑過八省四十來個縣的鄉村。

也許我的觀察是非常片面的,也許我的理解是天真幼稚的吧。但我相信,社會養老已經是一個無可逆轉無法阻擋的趨勢,而我們這一代,很重要的歷史責任就是要推動這一進程走得更好。這是我的執念,之一吧。


能有這樣的討論挺好的,多數同學的觀點不差,但只是在理論上比較完美。大家也別誤會幾十年前還盛行的「養兒防老」的思維,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大家那麼好的受教育機會,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的收入。

一曲阜朋友的老家裡住著他的獨身的旁系親屬,老人無人照管,於是託人照顧,後來才知道負責照管的人兩三天才會去給老人做一次飯,這在有兒女的家庭里是完全無法想像的。請護工的事,參看 @流浪的蛤蟆的回答不養兒怎麼防老? - 流浪的蛤蟆的回答,護工無良是兒女無良概率的幾倍,你請幾個就知道了。你不要非對著來,非要講個例,說有的兒女也不孝。事實上,農村裡無兒無女的人真的沒人管,是真的真的沒人管,就在破屋裡等死,而且是比正常情況早死很多年。

當經濟能力較差的鄉鎮獨身老人需要人照顧的時候,面對的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凄苦和落寞。命比較好一點的,都在敬老院。

關於鄉鎮上的敬老院,我也一肚子火。有些圖片我壓在圖冊里很久了,一直想找機會發出來,今天就放在這裡了。

大家都說賺了錢攢起來最後請人照料,但如果經濟實力不行,最後的待遇會像下面這些圖片所呈現出來的一樣。因為受人忽略,因為不重要,因為沒有發言權,沒有發言的能力,沒有子女的探望,所以連小小的敬老院院長也會騎在他們脖子上拉屎。

這是我鎮敬老院里貼的標語:

很漂亮是不是?

我帶你們看看敬老院的廁所:

扭頭看一眼:

再看你要是獨身老人,拉屎是個什麼待遇:

要特寫么?

廁所內最乾淨的地方是這裡:

廁所是個例?

那麼看走廊:

窗外,優秀的排水系統:

這是有政府專門撥發資金請護工的敬老院么?

我真的不想說這麼讓大家掃興的事,但這種事是存在的,而且廣泛存在於中國大小鄉鎮,不是你不知道就代表沒有。我鎮獨身老人是被攆走的,因為一開始的敬老院位置距離鎮政府太近,老人的待遇奇差,因此經常去鎮政府問情況(俗稱去鬧)。鎮政府並不解決問題,而是將敬老院搬遷到十里外的地方,如此一來,就沒有多少人反映問題了。

敬老院里的飯菜沒法說,問起過年過得怎麼樣,吃的怎麼樣,唯有擺手不提。

那年發硬饅頭,都發黃了,沒人吃得下,放在籮筐里發霉長醭。待遇好一些的,有,但這是比較貼近城鎮的敬老院,其他地方的待遇,我不敢想像。

應有待遇。

實際情況。

我們應該為哪一條做準備?

諸位,這就是「養兒防老」思想的起源,真的不是村裡人自私齷齪。當然,國家提倡孝,提倡兒女養老,要毀約,無恥也好,混蛋也罷,但事情一碼歸一碼。有同學提出買房子往外租可以養老,這在鄉鎮上是行不通的。保潔公司雇村民去做拖拉機站的活,僱主出一天五十,到手裡一天二十(這又是另外一檔子事兒,不是生活在城市的諸位能想像的)。你們這樣說,對因為各種原因收入並不高的人非常的不公平。

農村人也是人,也應該列入討論的序列。

去看看就知道了。


六月二號更新。

原答案中,我說自己發燒感冒了,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發燒,吃幾片葯就好了,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退燒後我仍然感到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了白血病。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去了幾家醫院,除了骨髓移植,並沒有別的辦法。而這其中產生的費用,是我現在無法承擔的。

世事真是無常,我做夢也想不到,這種事會落在我的身上。這段時間裡,我的壓力很大,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死亡。

如今回頭再看這個問題,我忽然發現,可能我們都想多了,這是一個選擇題,題面意思是選擇老了以後的生活方式,其實內在的核心並不是這樣,而是選擇怎麼死!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人們懼怕死亡,是因為對死亡的無知。說實話我也懼怕死亡,鼓不起勇氣來現在就給自己一個了斷。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治好,也不知道還能活多長時間,但只求那個時間到來的時候,我能坦然面對。

—————————————

以下是原答案

—————————————

一三年的時候,我曾經去敬老院里做過義工,這是公司里組織的。因為還要上班,所以時間不能太長,只是在飯點的時候給老人們喂飯。

敬老院里有二十多個老人,只有五六個護工。我們去的時候,護工們已經將飯菜打成糊糊,交給我們,每人指派一名老人,喂他們吃完為止。

這些老人當中,自身條件比較好的,還能跟我們打招呼,然後自己吃飯。大多數老人沒有自理能力,需要一口一口的喂。有的老人已經行將就木,甚至連吞咽能力都快失去了。喂一口糊糊,要等到糊糊流到嗓子眼,喉頭機械的動一下,才吞下去。

這種場景,令人心生憐憫。

喂完飯之後,我們從敬老院里走出來,同事們就開始談論這些老人。大意就是,這些老人實在是太可憐了,生命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他們現在活著,就等咽下最後一口氣了。

然後,一個同事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憶尤新。

她說,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能夠照顧自己。

我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就是現在,我正在發燒,已經兩天了。我的愛人跟我鬧彆扭,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是怎麼得罪她的。她已經回娘家好幾天了。

我給她打電話,不接。我發微信說自己在發燒,頭痛的厲害,希望她能回來。她也不回。反而發了一條朋友圈,正在跟她的朋友們喝酒擼串。

我覺得非常遺憾,這是我最親近的人,尚且靠不住,更遑論其他人?

愛人可能靠不住,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將來有了兒女,也有可能不孝!所以當我刷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對我那同事的那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個世界上,最終你只能靠自己走完所有的路,任何人都不可以依靠一輩子。

有一條答案里說,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就選擇自盡。說實話我也這麼想過。至於誰會給我料理後事?我還真就不在乎。人死不知身後事,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我得先吃點葯去了!


我父母親照顧爺爺奶奶二十年有餘,期間兩位老人一直身體不好,直到把爺爺送走,父母一個假期也沒有好好歇過,現在還有奶奶,依然不得歇。他們家裡兄弟姐妹5個,只有我父親願意照管。

我爺爺是個大學生,又是幹部,當年也是跟風想過跟髮妻離婚的,畢竟奶奶是文盲,而那個時候奶奶剛好懷上了我父親,離婚的事兒也就放一邊了。我有時候不禁會想,要是當初他們沒有生下我爸爸,這兩位老人的晚年會是什麼光景呢?

久病床前無孝子,肯照管父母是兒女孝順,值得欽佩,但我們並不是為了「老來有人照顧」而把兒女生出來的不是嗎?

我父母是很通情達理的父母,他們和我討論過養老的問題,希望我替他們找一個條件好的養老院,身體好的時候能出去旅遊,身體不好的時候有人看護,身邊有同齡朋友不會太寂寞。這些是他們的理由。他們的退休金應該足夠支持養老院花銷,我這幾年也有幫他們買一些保險。

大概前幾年就接到過中高端養老院的宣傳冊,看起來條件還不錯,等到爸媽需要的時候,這方面的條件應該更成熟了,對此我們家裡還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不打算要孩子的人來說,保險、房產、集體養老或者護工就是他們的養老規劃,每個人在生育問題上都有不同選擇,這無可厚非,硬要說不養兒的人防不了老,就不太合適了。因為養兒和防老這兩件事,本身就不應該劃等號。

——————一點補充

題干是針對選擇丁克的人,而非「因意外原因失去/沒有子女」的老人。

首先我們承認我們不是為了養老而生養教育孩子。其次,重點在於,當我們做出「丁克」這個選擇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這種準備包括經濟上的和情感上的,經濟上有所積蓄、有保險意識、有不動產,情感上自給自足,對「老來孤獨」這件事有充分的準備,承擔自己選擇的這個結果。這就足夠了。

前面幾個答主列舉的那些老人院慘狀、老人的狀態是現實,也讓人動容,可是他們和這個題目沒有關係。

這樣的養老院里的老人,有的也並非孤寡,實屬兒女不孝。當然更多的也是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積蓄的窮困老人。走到這個狀態並不是他們主動選擇的,是命運不幸。

「社會養老」是一個社會在變革、進入現代化之後的趨勢,在這個變革過程中,因為經濟、政策等等原因,看起來好像實施得非常糟糕,可是你把眼光回溯到五十年前、甚至更早以前,這個世界上難道就不存在孤寡老人嗎?那在沒有養老院的時候,哪些孤寡老人又在哪裡?

變革和進步期,就是讓這些老人從「不得活」而「得活」,要讓他們從「得活」到「活得好」,還有很長的路。

回到問題,現狀如何?現狀就是你想靠國家和社會安享晚年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有沒有孩子,你都需要自己做好養老的籌備。


之前在老年社會學的時候,因為課程作業,寫過一篇以「以房養老」為主題的文獻綜述,裡面有大體介紹「以房養老」的一些情況。

「以房養老」也可以算作是「不養兒但是可以防老」的一種方式,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稍微看一看。

綜述有點長,對各個部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轉到相應的標題查看相關內容。

另外,這份答案中的直接引用並沒有腳註,只加了章節附註,但實際引用內容還是挺多的。

目錄:

一、「以房養老」定義(建議跳過閱讀)

二、「以房養老」在中國的實踐

三、「售房養老」(建議跳過)

四、「以房養老」在美國的三種類型

五、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以房養老」內涵

「以房養老」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以房養老」簡單地說,就是年輕時「以錢買房」,年老時「以房換錢」,指的是在不放棄居住權的前提下將所擁有的房產抵押給貸款機構,通過貸款使房產價值的一部分變現,以支付譬如醫療、長期看護,改善居住環境、生活質量,或其他任何用途的養老費用,並且,借款者只要一直住在被抵押的住宅中,同時不違反所簽的抵押條款規定,就無需在這期間還貸。其基本特徵有為房產養老、獨立型自我養老、居住和養老相結合、帶有一定風險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狹義上的「以房養老」指的是住房反抵押貸款,又稱倒按揭,其實質是產權變現金,即擁有房產的老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由相應的金融機構綜合評估房主的年齡、健康狀況、預期壽命、房屋的現值及未來的折舊增值等因素後,將房屋的價值化整為零,分年或分月支付給老人。房主去世後金融機構取得房屋的產權,並用房屋銷售、出租或拍賣的收入來償還貸款的本息。在整個抵押期間,房主繼續享有房屋的居住權,並負責房屋維修,直到去世。

這種意義下的以房養老具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老年人把自己的房產交給山政府背景的公益機構或者銀行,然後老年人的養老費用就相應的山公益機構或者是銀行來提供,老年人病故後,剩餘的部分交給其繼承人;

第二種是「以房換養」;第三種是「以房自主養老」。

有三個基本特點:

其一,基本前提是明晰的房屋產權;

其二,貸款金額取決於房產價值等因素;

其三,貸款領取方式靈活多樣。

二、我國「以房養老」的實踐

我國的「以房養老」實踐主要有四個城市的四種不同類型。

  • 南京湯山留園曾率先推出「以房養老」舉措。

方案是:擁有南京市60平方米以上產權房、年齡在60歲以上的孤殘老人,可以自願將其房產抵押,經公證後入住老年公寓,終身免繳一切費用;房屋產權在老人過世後歸養老院所用。這種模式是「倒按揭」的雛形,但其「兩限」的條件成為該模式發展的瓶頸。

  • 上海的「以房自主養老」,其實施機構是公積金管理中心。

65歲以上的老人將自己的房產賣給公積金中心,再進行返租,租期由雙方約定,租金與市場價等同。老人可按租期將租金一次性付給公積金中心,其他費用歸由公積金中心交付。這種模式利用房價與租金的差價將老人的資產盤活,政府既增加廉租房實物配租的房源,又解決城市老齡化問題。但要求產權先過戶,難免會使人產生後顧之憂;而且產權過戶後,房屋升值部分完全歸公積金中心這個非盈利性機構所有。

  • 北京的養老房屋銀行,是一個五星級的養老機構和中大恆基房地產經紀公司合作建立的。

60歲以上的老人將自己的房子交給「房屋銀行」代理,用租金供自己住養老院。這種模式屬商業運作多方得利,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是否能夠保證養老院的服務質量、自己房屋被代理租賃是否放心、租賃中出現糾紛如何解決等。

  • 杭州的「以房養老」提出了四種可供選擇的方式。

一是「租房增收養老」方式,指將有住房產權且獨居的老年人安排到敬老院居住,將其原住房對外出租,租金用於增加老年人日常開支費用;

二是「售房預支養老」方式,該種方式將擁有住房產權且獨居老年人的成套住房出售,並將房屋出售收入全部用於老年人入住敬老院和日常開支費用;

三是「退房補貼養老」方式,是指將居住不成套直管公房老年人的房子退還給房管部門,然後房管部門按照市場價對老年人給以補助,供老年人入住敬老院;

四是「換房差價養老」方式,是指將處於較好地段的獨居老人的直管公房出租,另選地段略差的房屋租賃給老年人居住,由此帶來的房屋租金地段差價用來增加老年人日常生活收入。

雖然杭州市的「以房養老」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是人們出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對未知風險的擔憂,申請此項業務的老年人並不多。

三、售房養老

售房養老指的是房屋持有者(特指年齡不低於一定程度的老年人)與特定機構訂立合同,把自己手中握有的房產的所有權有償轉讓給保險公司、銀行或特別設立的特定機構(以下簡稱為特定機構),而自己持續保有住房的使用權,一直居住到自己去世,然後再把這一使用權移交給特定機構,使產權得到全部轉移。特定機構在訂立合同到房屋原持有者去世的這一長時間區間里,分期等額向房屋原持有者支付合同約定的房屋出售款項,直至房屋持有者去世。然後,特定機構全權擁有該房產產權,自行處置,以牟取利潤。

其具體措施和操作方式為:

(1)擁有房產的老人在向政府機構進行信息諮詢並審視自身條件之後,向保險機構提出售房養老申請。

(2)保險機構審查合格,正式受理業務申請後,委託房產評估機構對房產進行客觀估價,然後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籤訂合同。

(3)售房養老合同生效,房產所有權轉移到保險機構名下,保險機構有義務在老人去世之前,為其建立專門賬戶,按照約定金額每月支付養老保險金供其養老。

(4)老人去世後,保險機構將使用權收回,並通過房地產市場拍賣出售,或改造再開發等形式處置該房產,用所得收益補償前期的養老金支付款項,取得利潤。

(5)在整個業務的運作過程中,政府機構將在其中起到政策扶持、稅費減免優惠、監管督查、信息諮詢等作用。

四、目前美國的反向住房抵押貸款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值轉換抵押貸款(Home Equity Conversion Mortgage,簡稱 HECM )。該項目由美國住宅與城市發展部下屬的聯邦住宅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簡稱 FHA)承保,因此又稱聯邦政府保險的倒按揭貸款(Federally Insured Reverse Mortgages)。該貸款提供對象是 62 歲以上的老年人,且必須擁有獨立產權的住房。對於尚有少量貸款沒有還清的住房,一般也可以申請 HECM, HECM 首期貸款資金將首先沖抵並結清該抵押房屋的剩餘房貸本息。一般情況下,HECM 對借款者的收入、使用方向不設限制。

第二,房屋保管者(Home Keeper )。 Fannie Mae 公司提供的房屋保管者項目主要是針對不符合HECM 條件的借款者而設計的,如房產價值高於 FHA 的限額規定、共有房產等情形。房屋保管者的貸款上限一般高於 HECM 的限額,2006 年為 417000 美元。同時對房產所有權的要求也較為寬鬆,如對正處於融資租賃等可以實現所有權之類的情形也予以認可。房屋保管者的貸款額度除受借款者的年齡、房屋的評估價值、房屋所處的地段和當時的市場利率等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到當時申請貸款的人數影響。其支付方式採取按月支付和信用額度,或者兩者結合。由於該項目的風險自行承擔,所以利率採用浮動利率,按月調整。另外,Home Keeper 對於為領取的貸款額度不隨著時間推進而增長。

第三, 財務自由計劃(Financial Freedom)。該品種由附屬於 Indy Mac 銀行的老年人財務自由基金公司(Financial Freedom Senior Funding Corporation, FFSFC)推出的一種面向富裕的有房老人的現金帳戶計劃(Cash Account Plan)不論 HCEM 項目還是房屋保管者對貸款額都有一個最高限額,而該品種則專門為凈值超過 40 萬美元的房屋提供反向抵押貸款,從而使得擁有較高價值房屋的借款者可以申請反向抵押貸款。此外其支付方式採取一次性提取大部分甚至全部貸款。同時,在有關貸款利率、房屋抵押成數和手續費等方面更加靈活優惠。

五實行「以房養老」的必要、可行性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必要性

  • 從我國的養老保障的現狀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家庭高度「空巢化」,家庭結構難堪重負,老年撫養比大,「未富先老」的現實國情給我國養老問題帶來了挑戰,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又存在諸多缺陷。
  •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以房養老將有效地減輕中國社會的養老負擔,人在解決自己老年保障中的責任日益突出、住房將是一種有效的個人(家庭)養老資源,同時有了「以房養老」的支持,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財政預算投入到社會救濟中去,給予更多低收入老年群體以幫助。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房養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發展以房養老也有助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促進金融機構業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 從家庭和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以房養老」模式的出現可以幫助老年人改善生活條件的需求,家庭自身可支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同時減輕年輕一代對父輩的贍養負擔。老年人依靠「以房養老」 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生活獨立讓老年人的自尊心理也得到很大滿足。「以房養老」讓父子母女之間的親情排開了物質因素的干擾,更為簡捷明快、利益直接、權責分明的代際經濟關係能讓子女更好的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去關懷父母,這對於空巢老人來說可能是更加需要的。

2.可行性

可行性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分析,物質基礎、市場基礎、政府支持及實踐基礎。

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包括中高檔商品房、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在內的住房分配供應系統。政策規定廉租房只租不售,因此只有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能承擔起「以房養老」的重任。同時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自有率也空前提高,目前已達到81. 6%。這說明擁有自己的住房仍然是我國城鎮大多數家庭追求的目標,但如此高的住房自有率也表明在我國城鎮實行「以房養老」的條件已經成熟。同時,房地產二級事業蓬勃發展。金融機構運作資金來源充足:我國的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通過發展以房養老模式,將養老保障與房產理財相結合,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還可以為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產品開發與業務創新提供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一來,以房養老模式具有了養老保障與金融創新的雙重屬性,只要平衡好其社會利益與金融機構的利益,以房養老模式就可以在我國達到雙贏的局面。

3.我國「以房養老「面臨的問題

  • 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 相關法律規範制度的缺失;

  • 經營主體的不明確;

  • 相關中介的缺失;

  • 各金融機構各自的發展空間,阻礙了「以房養老」的發展;

  • 道德損傷的問題;

  • 受制於可得的信息,主要指信息不對稱和房產信息的不暢;

  • 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

【參考文獻】

安華 (2006). "養老保障和住房保障整合發展的探討." 中國行政管理(8): 40-43.

鮑家偉 (2012). "「以房養老」的國際經驗及建議." 宏觀經濟管理(03): 77-79.

柴效武 (2004). "售房養老模式推行中信息不對稱和風險規避的探討." 科學·經濟·社會(01): 47-49+76.

柴效武 and 蔣徐嬌 (2004). "售房養老——一種養老新思路的提出." 浙江社會科學(01): 148-153.

柴效武 and 徐智龍 (2003). "售房養老模式中的「檸檬市場」." 浙江金融(07): 45-46.

黨越 (2014). 城市居民以房養老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碩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范雪蕾 and 高子建 (2009). "「以房養老」模式的國情分析及其實施構想." 商業時代(08): 46-47.

范英麗 and 睢黨臣 (2012). "「以房養老」模式的運作基礎分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 111-116.

范子文 (2008). "對「以房養老」的理論探討."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04): 51-55.

傅鴻源 and 孔利娟 (2008). "「以房養老」模式的現狀及分析." 城市問題(09): 68-72.

胡耀祺 (2008). 「以房養老」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碩士, 復旦大學.

蔣徐嬌 (2003). 以房養老——一種養老新思路的提出 碩士, 浙江大學.

李軍 (2007). "淺議倒按揭制度——以房養老的新模式探析." 法制與社會(03): 113-114.

廖巍 (2014). 「以房養老」可行模式研究 碩士, 華中師範大學.

劉傑鋒, 朱沙 and 曾勝 (2014). "以房養老:理念、模式和經驗." 西部論壇(03): 32-39.

羅莉, 王亞萍 and 徐洋 (2012). "以房養老模式在我國的可行性分析——基於武漢市城市居民以房養老狀況的思考." 改革與戰略 28(2): 116-117.

祁峰 (2009). "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以房養老." 蘭州學刊(2): 140-143.

宋緒男 and 李樂 (2009). "淺析「以房養老」在我國的發展及運行中的政府作用." 價值工程(10): 166-168.

田淑芳 (2012). "「以房養老」意願調查報告——基於合肥、安慶、淮南三城市的調查." 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3): 140-142.

汪海華 (2005). 售房養老模式—養老保障新視角探討 碩士, 浙江大學.

王成程 (2009). "「以房養老」在中國的實踐分析." 價值工程(03): 42-44.

王曉楠 (2009). 濟南市實行以房養老的可行性研究 碩士, 山東大學.

王有明 and 柴效武 (2006). "售房養老模式立論依據的探討." 理論導刊(5): 18-20.

溫伯寅 (2012). 以房養老需求傾向和意願研究 碩士, 河北經貿大學.

閻安 (2007). "以房養老模式的國際借鑒." 財會研究(08): 76-78.

閻春寧, 祝羅驍, 張翔 and 張偉 (2011). "上海市居民以房養老意願研究." 價值工程(01): 318-319.

袁璟 (2011). "「以房養老」模式推行障礙及對策." 人民論壇(20): 182-183.

袁友文 (2006). "以房養老:國際經驗及中國前景分析." 現代經濟探討(06): 79-81.

趙慧 (2013). 我國以房養老問題研究 碩士, 東北師範大學.


我現在不到28歲,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5歲的話,就算我還有47年好了。

47年前,是1969年。

1969年,中國還處在[嗶——]時期,當時的人一定覺得偉大領袖毛主席駕崩了中國就完了!

1969年,美國在民權運動,互聯網剛剛誕生,黑人和女人當總統?用手機聊天買東西?WTF!?

2011年我還在用諾基亞直板機,2016年我已經能用iPhone解決生活90%的需求。

2016年的中國人:到老了沒孩子還能怎麼養老?豈不是孤苦凄慘?!

2064年再看唄。

----------------------------------------------------------------------

應該用不了40年後,中國一線城市就會出現大批持有個人積蓄,尋求有質量的個人護理與臨終關懷的人群。

剛需+消費力,你們真的擔心到時候這錢沒人來賺?

河狸家上門護理,滴滴保姆,大眾點評養老院,一鍵預約後事,指日可待。


答主結婚,丁克多年。既然選擇了丁克,就應該把重點放在怎麼把衰老之前的生活過好,並做好承擔「老無所養」風險的覺悟。如果真的很在意養老問題,就不該選這條路。護工,養老院,互助這些想法不能說不現實,但不確定性太大。

但即便是有子女,養老依然面臨很大困難。假設退休年齡延遲到65歲,大家28歲生育。我們85歲的時候,兒女才57歲還沒退休,而孫子孫女29歲,叢孫子孫女1歲。這種時候,我們的兒女既要工作,又要照顧我們,還要幫他們的子女帶孩子,這畫面太美。

綜上,無論是否擁有子女都無法保證妥善解決養老問題。如果非常糾結於養老的問題,最好不要選擇丁克,不確定性較大。即便擁有兒女,也不要對養老太樂觀。

題外話,一直這樣延遲退休下去,我們能不能順利活到領養老金那天都是問題,別想太多,過好每一天。

20160512:評論中討論「丁克是否對自己負責」,這個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正常的成年人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負責」著,人生不是網遊,沒有「伺服器託管」的選項~


沒必要爭意識形態吧,現在新中國第一批丁克也進入老年了,本著承上啟下未來退休後希望服務於中考年婚戀事業的准紅娘,我寫一下我覺得有用的方法。

第一肯定是你不能斷社保。哪怕你是自由職業者,家庭主婦,也請自己掛靠人力公司交社保。就算你買醫療重疾,也都是給一次性錢的,醫保年年給額度,很有用。至於醫保之外是不是要附加大病和壽險,到四十幾歲再說好了。

第二是堅持運動,而且是有一定強度的規律運動。做家務不算啊。據說對於老人來說,運動不是為了讓你多活幾年,運動是為了讓你能死的乾脆一點。我認識一對老夫妻就是,一直老爺子在運動,老爺子雖然壽命沒有老太太長,但是走的特別快,據說就是什麼衰竭而死,從人倒下到醫院宣布就幾小時吧,生前生活完全自理,走的時候據說在廚房做好飯順便吃。

第三是互助團隊。這個其實現在也有的,在上海的話,於公你可以以孤寡老人身份去居委會登記,一般都有居家養老政策,一個禮拜會派家政人員到你家免費打掃兩次衛生什麼的,個人就是一些同樣孤寡老人形成互助系統,另外也有補貼性質的養老院,有那種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集中護理的養老院,儘早登記,或者在可以自理的時候先付費入住三級護理的房間占坑,當然這個可能每個地方政策不一樣要問問居委,自己也多打聽打聽。

第四當然是有抗通脹的經濟手段,怎麼把養孩子省下的錢抵抗通貨膨脹後可以有效安排自己晚年生活,知道怎麼選擇保險和護理方式,當然還有預防中老年詐騙,這個都非常重要。

第五是自理的信心和意志。這個聽起來有點唯心,但有時候人真的是給自己打垮的,有些老人檢查指標並不差,但是就是覺得老了不行了,不肯動,走不動,然後就慢慢各種痛,越來越依賴別人和輪椅。其實年紀大了哪怕指標正常做一些事情也很累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要相信自己,緩慢但堅持去做,其實外出帶過老年團就知道,許多人一開始喊累,玩了半天其身精神頭反而好了。

總之,現代生活的養老核心永遠是提高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建設有效的團隊互助,另外大家也可以對身邊的老年團體一點理解,許多老年集體活動在你們看來也許幼稚無聊,但其實是老人們非常非常非常有效的身心互助系統,老人一定要社交多運動,其實各位年輕人也可以觀察下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果他們不愛社交和運動,要多鼓勵他們,幫他們報名點老年團出去走走,了解下自己小區的活動中心在哪裡,鼓勵他們去公園早上跳跳舞。。。

如果有一方身體自理很差完全要配偶照顧了,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做通思想工作一起去養老院包房間,不要覺得家裡請阿姨,或者反正還有一方可以照顧就好,讓老人去養老院沒面子,其實去養老院是為了另一個身體自理的人可以有圈子社交,養老院有社工一起喂飯擦身,另一個就可以一天去活動實或者閱覽室多和人接觸了。

多鍛煉身體,多和人接觸,做好準備樹立可以自理的信心,不管有沒有小孩,希望到老年的時候都老有所樂。


看了大部分答案,忽然覺得,知乎的用戶群是不是太年輕了。。。認為金錢、買房可以解決養老問題的同學幾乎都不清楚「養老」的真正含義。

1.正面回答問題,在中國,在當下以及未來相當長時間,無論養不養兒,都未必解決養老問題。但是,目前情況下,養兒防老的可行性和成功率還是要高很多的。而這個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就是把用錢養老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提高上去,直至超過養兒防老,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種保障。

2.大家需要明白(至少嘗試理解),養老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用不著考慮精神層面的東西,什麼空虛寂寞沒有親情之類的,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還沒有整體發展到養老不差錢的地步呢(不講個例)。人總是孤獨的,作為老人,有點失落感在所難免。

所以談養老,目前我們只需要講最基本的生理層面。有沒有飯吃?有沒有衣穿?有沒有住所?衛生能否保障?醫療能否保障?後事能否保障?這幾個問題能解決,養老足矣!

然而,我們不能輕易認為上述幾個問題都是用錢能解決的。

錢是不能自己給你燒飯的,錢也不能幫你洗澡翻身。當你有行為能力的時候自然可以叫外賣找護工,可當你衰弱到不能行動不能自理的時候呢?當你老年痴呆神志不清的時候呢?想想有一天你連速死的能力都沒有的時候,你將如何自處,又如何能依賴他人(無論是否子女親屬)?

所以說,養老的核心是既要有經濟保障,又要有支配這些保障的能力(或者有維繫和支配這種保障的制度,這是高級階段,不談了),缺一不可!

當你失去支配能力的時候,現有的辦法只能是交給另外的人代為執行(而不是社會保障體系),而這個人對你有絕對的「處置權」,幾乎是不受任何監管和約束的。想一想,可怕么?事實就是這樣!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說交給親人的可行性和成功率高一些。高在哪裡?高在他對你的親情和責任心。

3.回到問題本身,不靠兒女到底如何實現養老?這不是目前個體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首先,依靠個人積累和社會福利,為養老提供足充分的物質保障,講白了就是錢。(說實話中國目前沒有達到)

其次,發展和建立系統化的養老服務產業,包括養老場所、護理服務、醫療服務以及相關服務人員的教育和資質管理體系,形成一個能將上述物質保障轉換為有形的養老服務資源的渠道。講白了,能夠把錢轉換為物和服務。

第三,通過立法和建立第三方監管機制(比如律師、監理),形成對上述產業的監督和約束,確保養老事業的有效性和規範性。

實現這三點,養老這事兒基本算是靠譜。遺憾的是,我們離目標還很遠。

4.科技的發展會有助於養老事業的發展,比如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的機器人。但依然是養老的一個具體技術手段,仍然服從以上規律,並不能獨立發揮作用。換句話說,上面三個問題解決了,有沒有機器人,一樣解決養老問題(有機器人當然更好),上面三個問題不解決,僅有技術的發展依然無濟於事。

5.補充一點,養老問題本身的發展和變化,是和人類生死觀的變遷緊密相關的。不少人提到主動結束質量不高的生命,我覺得是值得肯定的。我們的觀念應該按照「活不下去-活得下去-活的有質量-活的有尊嚴-死的有尊嚴」這樣的路徑去轉變。而這種轉變不僅是死者的轉變,更應該是生者的轉變,最終才能達成生與死之間的最大理解與包容。

這一點也是短期內不容易逾越的,包括我自己,但我相信最終應該是這樣。

6.最後,這裡只討論如何養老的問題,而不是說養育兒女的目的是為了養老,請正確理解。

手機碼字太累!


越來越覺得知乎上某些人跟美帝那些(被淘汰的)總統候選人沒啥區別,明明是討論利弊,討論實際的解決方法,就一定要扯上各種意識形態,價值觀滿天飛,卻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題主明明問的是「如何能不養孩防老」,扯那麼多對錯有什麼用?這難道不是個人的選擇自由嗎?

按照芒格的說法,想要成功,應該先想想什麼東西會導致失敗,然後解決/避開它們。

所以要想知道如何不養兒也能防老,那麼首先得知道變老之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一般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1、金錢方面。(因為體力腦力走下坡路或是退休失去固定收入來源,無法滿足基本生活要求 / 重病無力治療。)

2、健康方面。(生病了沒人送醫 /.沒有自理能力無人照顧飲食起居。)

3、心理方面。(孤獨寂寞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mutally exclusive的

所以我們逐個擊破,有些問題在知乎上已經有了不錯的答案。

1、解決金錢問題:

①購買保險:

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 - 保險

②規劃好未來的收支:

大致測算一下,你退休後的生活大概需要多少錢,包括基本生活費用、看病的費用(一部分可以由保險cover)、失去自理能力後的養老服務。毛估估就行,做得太細沒有必要,畢竟豐儉由人,彈性空間還是很多的。

③學會投資理財:

基本的理財知識一定要有,不要想著有錢了之後才去學習。即使你只看過《窮爸爸富爸爸》這種通俗讀物,但能夠深刻理解「現金流」這個概念,也會對你的理財觀念帶來不小的幫助。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懂得理性地、有計劃地定投指數基金,拉長到幾十年的周期,就會產生巨大的區別。這也是我最推薦的、最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方法。

有一定理財能力的人,應該盡量在退休之前為自己構築起一個穩定的投資組合,提供良好的持續性現金流。對理財了解不多的人,也至少要懂得識別一些最基本的騙局,攢了幾十年的錢,你也不想因為一個低級投資失誤而化為烏有吧?畢竟不是人人都是褚時健,一旦人過中年,跌倒了要再爬起就不那麼容易了。

2、解決健康問題:

①保持定期體檢的習慣。

很多病如果在初期,或者是剛有徵兆的階段就及時介入解決,其實治癒或者控制的成本極低。

②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運動其實並不能保證延長你的生命,但的確可以保證提升你的生命質量。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多學學基本的知識並虛心向他人請教,功利心不要太強。對,我說的就是那些胡亂健身結果把自己搞得一身傷的人……還有那些硬跑馬拉松跑廢膝蓋的人。

③平衡好工作與健康的關係。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犧牲健康所賺取的那點金錢完全不夠以後治病用的……成就高如李開復,最後也對自己犧牲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後悔不迭。

這不是叫你消極怠工,而是讓你懂得勞逸結合。畢竟,控制好節奏才能持久。(我並不是在說別的什麼東西...= =)

3、解決心理問題:

①相對獨立的價值觀。

為什麼要把這個放在第一點,是因為在中國如果想要當丁克族,真的要克服太多不知所謂的壓力。我們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現在還是不懂得尊重個人的選擇,很多人把兒女、親戚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來管束

這兩天看到兩張圖,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大多數公開的丁克族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局面呢?父母罵你不孝,親友覺得你自私,路人覺得你肯定是有什麼毛病。這不是我受害妄想,這是我身邊的朋友親身經歷的事情。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頂得住這些壓力,叛逆期的男女有幾個是循規蹈矩的?但年紀大了,很多時候就屈服於某些明知不合理的事情了,所以這也是要想清楚的,因為日後的後悔於事無補。

自己的生活自己負責,不是多數人都走的路就是好的,也不是多數人都不走的路就是好的。

②培養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愛好。

人是會無聊死的,不開玩笑。我見過一部分人在退休之後因為突然多出來了很多時間,又無事可做,產生了很強的失落感和憂鬱情緒,迅速地衰老下去。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時刻提醒自己,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③構建工作、血緣關係之外的交際圈。

為什麼單單把這兩個交際圈拎出來說,是因為這兩個交際圈在很多時候其實並不能給你帶來想像中那麼多的心理慰藉。

如果你有個女同事,40歲了還沒結婚,我相信在大多數單位一定都有固定的人群時不時在背後指指點點。

如果你的家族裡有個表姐,40歲了還沒結婚,我相信也一定都有固定的幾個親戚時不時在背後指指點點。

但如果你一起跑步/學烘焙的大姐40歲還沒結婚,第一,你不一定能知道這事兒;第二,大姐想不見你就不見你;第三,你也不會把這當成特別大的事兒,起碼不會像對同事和表姐那樣放在心上。

同事和親戚,其實就是勞動關係和血緣關係的附屬產品,很多人沒有認清這一點。我並不是說同事和親戚就是不好的,但它們也是選擇,而不是義務。如果你還有其他純粹基於興趣、利益糾葛較少的交際圈,我相信在某些時候,這些交際圈能夠給你提供一些更寬鬆的社交體驗。一方面,你可以選擇價值觀相近的人來打造這些圈子;另一方面,它對你私人生活的介入程度完全可以由你掌控。

因為是想到哪就寫到哪,所以慢慢再完善。待續


如果養孩子是為了喜歡孩子,我百分之百支持你養並且祝福你晚年幸福。

然而我還真不信那些懷著「養個崽子防止老了沒人願意給我端屎端尿」的功利心態的人,最後養出來的孩子能比收錢辦事的護工更有耐心。


-

這個中國的問題尤為複雜,除了丁克,還有空巢農村的孤寡老人,更特殊的是大量的失獨家庭,不養孩如何養老的問題不單是個人責任,政府也應該儘力維護。這個問題可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需要及早進行關注。

從實用的角度上,對於在中國不養孩還希望順利養老的人,提供三個直接的建議。

一、期待中國政府大幅推進針對老人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並在年輕時努力推動

老人長照是個大問題,不過我國目前的老人安置機構還很不健全,社區照顧也基本沒有。有老伴沒子女的至少還有個照應,獨居老人的話基本處於死在家裡也沒人知道的狀態。鑒於中國的老齡化前景,如果特別有錢,可以選擇私營養老院自我照顧,但如果沒錢就只能期待政府進行相關的推動和補貼,依靠政府。

就算可以衣食無憂,但老人的社會活動也是問題,除了和街坊鄰居聊天遛彎,老人之間的社交也需要一些社會機構進行勾連。比如在老人大學、社區大學等學習,比如老人機構定期舉行的體育、文藝活動。養老問題除了醫療、飲食以外,也有重要的社會生活部分。

主動選擇不養兒的老人一般會積極主動做出準備,但中國下一代大量的失獨老人同樣面臨這種狀況,在非主動選擇條件下一般非常被動,如果經濟上又不是特別樂觀,基本只能等待政府對整個社會福利體系的完善。

作為期望不養孩順利養老的群體,可以在年輕時試圖盡量推動體系的完善,以期在自己有養老需求是能夠滿足需要。

這話說來有點大,但其實做起來不難。就像這次魏則西事件,每一次微博的轉發都是對社會進步的推動,群眾呼聲也會逼迫上層進行回應。關注老人問題,關注養老問題,適時轉發傳播就夠了。

有勇氣選擇丁克,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如前文說的,就算你生了孩子,也有隨時失去孩子的風險,這一點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二、移民

這些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方式,拿台灣舉個例子(這不是軟文,在大陸有錢也不能裝)。

最近台北市政府給台北市的獨居老人提供中興保全公司的健康照護服務,這是一套政府出資的福利活動。凡是台北市社會局列冊的獨居老人都可以免費申請裝設救援系統,在家裡安裝一個系統,每天按一下按鈕報平安,出門之前也按一下報備,如果中心沒有按時收到報備,比如出門未歸或是早晚沒有信息,則會有人專門電話問安或上門服務。有緊急狀況時,老人也可以一鍵呼叫救援。

服務中心的接線員具備護理或社工等資質,可以提供老人所需的服務,而老人需要的只是在家按個按鈕。除去緊急狀況,服務中心還會定期每周一次電話問安,每月一次到府訪視。哪怕只是簡單聊聊天,後來採訪時有些長輩表示,終於感到有人在關心自己了。

獨居老人免費,精神異常及失智症患者另有服務計劃,非獨老1200元新台幣(約人民幣240元)裝機費,月費1500元(人民幣三百元)。

(申請表及緊急聯絡人擔任同意書)

除去政府的補貼,老人可以去居家附近老人照顧中心(屬於社會組織性質,非政府主辦,一般是政府補貼的民營非營利組織)參加活動,日間照顧有一些日常活動,包括老人們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文藝培訓、養生講座等,除此之外也提供長青大學、家庭工作等服務。同時負責協助老人申請各類政府補助及資源,畢竟老人自己跑流程很辛苦,老人機構也負擔一部分審核評估的工作。

政府提供補助,結合現代科技入戶,依託社區輸送服務,這是一套正在逐漸完善的解決方案,儘管還有很多不足,但至少還在多方推動下逐步前進。老人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政府也會及時作出回應。

有趣的是,這套系統在台灣推行以來,倒是有一些老人表示了不同的聲音,大概是說「我已經這麼老了早就看開生死,弄這些東西真是麻煩,還不如拆掉」。相比於我國的情況,只能說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我國公共服務系統發展還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教育、醫療、長照等領域不知道何時才能逐步完善。如果想在未來享受完善的社會服務,在條件成熟時,在年輕時選擇移民是一條安穩的道路。

三、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在國內曾經罵聲一片,因為被人認為是要政府開脫責任,讓老人都把房子抵押了拿退休金。其實不然,以房養老正是在面對「不養孩」情況下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年老了就算有一定的退休金,收入一般也不如平時,對於不養孩的老人來說,遺產沒有繼承問題,還不如抵押給銀行,換取每個月一定的經濟收入,那怕就是幾千幾萬塊錢,對老人生活的改善是很明顯的。社會福利制度再完善的地方也不是共產主義社會,還是要花錢。老人除了健康、精神、社交之外,經濟自由也是養老中重要的一點,有錢到哪底氣都足。

如果不養孩的老人正好擁有不動產,不妨考慮以房養老方案,讓自己有一個經濟上更寬裕,生活上更自由的晚年,無論是旅行、看病還是消費都有更多的選擇。在沒有子女的收入進行生活補貼的情況下,以房養老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

以上三點,僅供參考。

感謝閱讀。


有評論說我「唾棄今天」了。

我深感費解。

我只願在我自願活著的時候好好過好每一刻。

因為沒人知道明天的太陽是否會在自己窗前升起。

我只願在我還活著的時候,思考安排我自己的離世方式。

怎麼就「唾棄今天」了呢?!

難道非要迴避對生育選擇,又迴避對死亡選擇,才是「不唾棄今天」嗎?

另外,我實在沒有和別人「比慘」,

或者強行意淫別人的選擇必然有多慘的思維習慣。

如果你是喜歡和習慣用幻想「和你的選擇相反的人必然多慘多慘」的人,很多答案和評論都更精彩。

無論生育者還是拒絕生育者,他們的老年慘狀都有很多人著力描述喲。

希望能滿足這樣的人「比慘」的思維習慣。

—————

原答案:

應邀。

對於已經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我個人來講,非常簡單:自殺。

看到有的答案里說:

有的人說到時候就自殺或者不活著。

你現在是這麼想,等你真的老了,真的快死的時候,就知道死亡有多可怕了。

賣保健品的騙子們專門騙老人,因為老人特別怕死。」

我認為怕死想活是兩件事。

自殺者也完全可能怕死,但當「不想活」的意願超越「怕死」的時候,

就很自然的可以去死了呀。

最重要的是,我覺得:

「老人」不是哪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大群形形色色的人的總稱。

「老人」不是哪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大群形形色色的人的總稱。

「老人」不是哪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大群形形色色的人的總稱。

就如同在「人類」這巨大的一群形形色色的物體中,

生育者是絕大多數。

但不可否認,就是有我這樣毫無生育需求的自願拒絕生育者存在著呀。

我周圍老人「都」特別怕死,

不代表我老了就必須也得跟著他們「都」特別想活啊!

總有人強調「怕死」是本能。

然而「生育」更是本能啊。

對於生育與否,我就不是選擇「都」的那種,

在死亡面前為啥就必然會選「都」呢?

╮( ̄▽ ̄")╭

———————補充———————

我覺得,

我能不能活到「老」,本就是看運氣的事。

畢竟活不到「老」的人,實在太多了。

那麼,

到「老」的時候,我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在離世前,我有能力選擇何種方式,

我覺得還得看「運氣」。


看了有的答案,我又想起了「腦臀分離」四字,知乎er,請你的腦袋等等你的屁股吧。

腦袋裡裝著發達國家福利國家的觀念,屁股卻還在中國社會這塊土壤上坐著。

當然,你要是特別能賺錢或者能移民就沒必要聽我說話了。

宣傳系統為了配合計劃生育 幾十年如一日的說【養兒防老】是落後觀念,你們就真覺得是落後觀念?

先說大城市,現在北京上海的護工費用高的嚇人,現在的行情是包吃包住一個月五六千以上,總成本一個月七八千。 你就算在上海空出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一個月出租也就七八千。 而且護工費用這些年增長的速度飛快。 而且沒有子女親人照應監督,保姆要是壞心眼的不玩死你。 再加上你其他的開銷,你怎麼辦? 得病了等死? 你們是對自己的賺錢能力很有信心,還是對國家的福利保障制度很有信心?

再看農村,你們認識幾個農村孤寡老人? 他們過的怎麼樣? 也許你們一輩子沒去過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吧,農村老人子女不孝的很多,但孝順的也很多。 但那些無兒無女的,我認識的,沒有一個過的不慘的。

有子女的老人有可能會遇到不孝的子女 過的不幸福。

沒有子女的老人 在我們國家的福利保障體系下 非常有可能過的不幸福。

·······························································································

老人離世6年才被發現 家中衛生間現一堆白骨

老人離世6年才被發現 家中衛生間現一堆白骨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 11月24日,下陸一位老人被發現死在家中。

老人已經死在家中多年了,被發現時,只剩一堆骨頭。

這是一位孤寡老人。

······································································································

以上是就個人而言,就社會而言,生育率低,要麼像日本那樣,拒絕吸納移民,人口老齡化,經濟乏力,要麼像西歐那樣,大力吸納移民,各種綠綠,社會治安,恐怖主義,各種問題 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

最後擺論點,養兒防老 在我們國家 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 根本就不是個落後觀念 一點也不low

····································································································

回答題主的問題,要是很討厭小孩子,或者因為其它某種原因一定要丁克的話,能怎麼辦,努力賺錢唄。 要麼就希冀國家的福利保障制度能有質的飛躍吧。


題主修改了問題?那麼我的答案就不太恰當了,針對新問題說下吧。針對中產及以下階級,在中國現在這個社會,養孩子尚且難以防老,不養孩子真的無解。也許有人說有錢就好了,但養老不只是物質上的問題,生活又不是只有吃喝。對於想丁克的年輕人,我的感慨是將來誰先走誰有福。對於我這種傾向於單身的,只能寄希望於科技極大的進步了。

原答案:

題主啊,這年頭你真以為養兒女就能防老么?以我自身為例,我父親有病的時候,我是只是在最後的三個月去陪伴了他,照顧了他,可我最後做的,護理完全能比我做的更好。之前完全是我母親是主力啊。

我們啊,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給父母精神陪伴都是奢侈品啊。

----

這問題收藏了,如果能再活30年,我再來看看誰的看法是對的。


你生不生,生幾個這之間沒有區別。

我在火葬場看過白髮人送黑髮人,我也看過許多無可預料的災禍。人早晚會死的。怎麼死,沒多大區別。

死前是貧是富,是能動還是不能動,沒有區別。你能動,自己起床做飯,你不能動,腿一伸,幾天之後你沒了。

你養兒子也就是防那幾天,我覺得這麼著沒意思。兒子不一定孝順,錢財也不一定有用。什麼保姆謀算,這樣的事,聽說的也不少阿。

養了兒,也不一定能防老。有了錢,也不一定能防老。人阿,活到最後都是那幾天,你看開就好。

p.我是要養小孩兒的,不過不是為了防老。我自己也當過小孩兒,我都是先可著自己,再想父母。豈不聞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別指望別人

添加一句,我的本意是不希望題主過於憂慮,思考這個老的問題,也不是鼓動大家不生孩子。我只是簡單的希望,大家順其自然就好。養兒防老這個心情和想法,我個人還是不贊同的。


以前我也很天真的認為,以後老了請護工就行了!直到最近請保姆,我才發現,所謂照顧老年人的護工,不折磨你都算善良!


養兒催老,養老防兒

結合評論,內心真想要小孩的,怎麼都會生,會無視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觀點,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

同理,真不想要小孩的,即使明知道老了有可能在家裡腐爛沒人知道都不會生。年輕時逍遙了,就要有老了快死那段時間肯定會無助的覺悟,甘蔗不能兩頭甜,不可能啥好處都占著。

即使要小孩的,也盡量不要養兒防老,自己獨立些別太依賴子女。畢竟那個時候他們還有小孩要養。

能真正互相照顧的時時陪伴的還是自己老伴。

————————分割線————————

接下來轉一篇文章,一耶魯的老教授寫給子女的。

給女兒的信

陳志武 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陳曉、陳笛:

今年你們分別是15、13歲了,過幾年就要離開我和你媽媽,去上大學、獨立生活。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寫信,你們不一定看得懂,但寫下來,等你們的中文更好些後,或許還可再看。在此之際,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媽媽的想法、願望。

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和指望,長大後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準。我們當然會希望你們總在身邊,所有的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們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們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一般的中國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後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們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媽媽已經買好退休基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甚至也買好長期護理保險,這種保險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老了不能動、需要他人長期護理,那麼,保險公司可以支付這種護理費用。等我們老了,我們要麼僱人照顧,要麼就去養老院。總之,我們會在經濟上做好各種安排,等年長後不用你們「孝敬」回報,不會讓我們成為你們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們,太在乎我們會成為你們的負擔,我們真的不願成為你們未來職業追求、生活追求的負擔,你們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們長大後選擇職業、選擇男友的自由。

這是什麼意思呢?設想一下,假如我和媽媽沒有自己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而是將來完全靠你們養老的話,我們今天會讓你們隨便選擇專業與職業、選擇男朋友嗎?不會的!因為那樣的話,你們未來的收入、未來的丈夫不只是決定你們未來的生活,也包括決定我們年老時的生活收入,你們未來收入的一份是我們的,也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產權,你們就是我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投資,那樣的話,我們能讓你們選擇學那些沒有收入的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專業嗎?

能讓你們去找那些沒有出息、未來不會賺錢的男生做男朋友並進一步為丈夫嗎?那樣的話,不管你們多愛某個男孩,只要他未來的收入不會高、看起來也不會孝順,怎麼樣也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退休養老變成個大問號的!

所以,不只是我們已想法買好養老金、保險等,而且,等你們長大成家後,也應該為自己買好養老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之後,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

為什麼非得通過金融產品實現自己一輩子的經濟自立、不能通過「養子防老」呢?為什麼不能強迫子女「孝順」、回報父母呢?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們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應該超越利益訴求!我想說的是,在自己選擇懷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熱愛人之情才要懷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歡子女,但出於養老需要而生孩子,那麼,你真的對不起還沒出生的子女,因為在他們還沒出生之前,就被你賦予了終生的包袱,沒出生前你的孩子就無選擇地擔當了眾多責任,這樣做對後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

當然,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的傳統社會裡,為了生存,「養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是,到了金融市場已很發達的今天,還要靠「養子防老」,那就過於自私、過於對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說,小孩長大後不應該照顧父母、關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後代自己的選擇了,他們對父母的愛護、甚至撫養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選擇,但不應該是一種無選擇權的責任義務。中國儒家強調的「孝順」是一種強加的義務,這種義務淹沒子女的自由選擇權。這種強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驅動而至。

當然,我要強調,如果你們是出於愛小孩、出於對人情的熱衷,那麼,在有了小孩之後,你們就必須為這種愛的選擇付出代價,也就是說,你們必須對養育小孩、供他們上學有完全的責任,你們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讓他們長大之後成為他們自己的人,享有不屬於你們的獨立人格,更不是你們的產權,他們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之所以我們要強調這些,是因為如果你們不想承擔這種責任義務,你們完全可以選擇不生小孩,並同時利用金融市場安排好自己的未來養老等。這種選擇權和責任的匹配,對你們公平,對沒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興地說,我和媽媽對你們沒有壓力,平時要你們好好學習、要進取向上,不是因為我們有所求,而是完全從你們自己今後的幸福著想,因為我們愛你們,你們生活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說實在話,我們今後不需要你們的任何經濟支持,也不會拿你們未來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們的專業選擇、職業追求、生活道路,我們會盡我們的判斷給你們參謀,但是,這些參謀判斷完全是基於對你們的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基於我們的利益,因為我們對你們只有愛護,沒有我們自己的利益訴求。

希望你們今後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過養子來防老,而是給孩子以自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你們的爸爸。

2008年6月1日於耶魯大學。


我是佛教徒,我了解人的生命是無限的,對死亡也沒有太大的恐懼,有一個小女兒,不打算再要孩子。從沒想過養大我女兒給我什麼回報。我感覺任何人都不要有依賴別人的心理,尤其是女人!不要老想著依賴配偶和子女,我老了就想長期住在龍泉寺旁邊,每天到寺里做義工,參加宗教生活和仁愛慈善的活動,幫助到更多人,佛法就是我老年生活的依靠,等到臨命終時泰然處之,相信佛菩薩和同行善友就可以了。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活再長兒女再多也是受罪。

我奶奶93歲,一直生活自理,自己洗衣服晒衣服刷牙洗澡,吃的飯比我還多,每天看電視看報紙,國際國內大事門清。每天堅持鍛煉,有段時間為了防止老年痴呆,每天打毛衣和背新華字典。如果不能眼睛白內障怕失明,她準備要我買個iPad給她玩。

這是我的榜樣,活的有尊嚴有質量。

去年大年三十,廁所暈倒摔地上,腦梗送醫院,ICU搶救後成植物人,送康復醫院。請護工每天看護,插胃管尿管。我見識了另外一種老年生活。同房有兩個老人,一個老年痴呆,一個癱瘓在床,和奶奶現在沒有很大區別,生活不能自理。

這樣子的老年,有子女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的生活完全沒有質量,完全沒有希望,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活著。

所以,鍛煉省體,健康自理的生活七十年八十年才是正道。現在胡吃海塞,花天酒地,等老年一身疾病,半身不遂,兒女成群輪流照顧你,又有何意義?


推薦閱讀:

丁克會減少未來的丁克嗎?
丁克族會徵收全額遺產稅嗎?
你為什麼選擇丁克?
現在23歲,不結婚生孩子的話要做哪些準備?
明年就30歲了,父母一直在催我要孩子,但我打算丁克,如何說服他們?

TAG:生活 | 丁克 | 養老 | 老年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