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女巫》(The Witch)這部電影?
豆瓣鏈接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276364/
這是羅伯特艾格斯的處女作 也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
這片子看完之後下巴都掉到地上了。既沒有恐怖片常見的鬧騰橋段——比如猛鬼突襲啊,突然蹦出來一堆怪物嚇人一跳啊,導演煞費苦心的給觀眾做了各種情感鋪墊,最後看到惡魔出場,心情乾脆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沒有劇情驚天動地的逆轉——劇情沒有什麼轉折,也沒有大起大落,只是平鋪直敘,按照日常邏輯走了下去;更沒有常見的灌輸進去的教育意義——比如惡魔其實是人心啊,人才是最可怕的啊,這裡面直接描繪的人物里沒有壞人,只有有缺陷的人,除了外在的惡魔作為真實邪惡存在,正面出場的人物完全脫離了好壞的臉譜。
主角這一家,有一個最明顯的屬性,就是狂信者。為了狂熱的基督教信仰,主角父親不惜與法庭衝突帶著全家從村落出走,到荒野中開闢農場,並尋找自己的信仰之道。而他找到的是什麼?在華麗而虔誠的祈禱背後,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好事。遇到了喪子,歉收等種種不幸之後,他選擇對家人偷竊,妻子則憎恨帶孩子時候出事的長女。
如果沒有女巫作祟,片里的父母會順利成章的把女兒賣給別人。因為窮沒辦法是一回事,但是作為狂信者,有強烈的宗教狂熱,讓他和其妻子不能從道德制高點上走下來。出於神聖的追求,或者打著神聖追求旗號的行為,是不可能與人妥協的。這倆人因為狂熱的信仰甚至失去了夫妻之愛,妻子莊嚴的宣布,她對幻想中的神恩的嚮往,遠遠超過了最有溫情的丈夫。
所以這片子的高潮,不是什麼超恐怖的怪物出場,也不是鬧騰的躲鬼找鬼,而是在河邊訓女一場戲,女兒揭露他醜惡嘴臉之後,他完全不能接受自身的矛盾,反而認定女兒確實就是女巫,而年幼的一對子女也有女巫的可能性。這些狂信者最後愛的還是自己,也因此在惡魔的計劃中,這些人成了惡魔的棋子,帶來了註定的毀滅和墮落。正如長子在死前那段可怕而狂熱的讚頌一樣,狂熱本身就是邪惡,根本不用去費力思考長子讚美的究竟是上帝還是魔鬼。
歸根結底,對於神和信仰的追求,並不是通過正確的言辭,而是通過正確的行為。拘泥於牢記禱詞和清規戒律,拋棄他人而獨求信仰之道,並沒有讓這一家人拉近上帝的距離,而是直接送到了魔鬼的手裡。人世間真正的美,來自於自我闡述的明了,而不是自我標榜的正確。恐怖片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該片種製作成本普遍較低,作品質量嚴重參差不齊,內容又大多是怪力亂神,所以在很多語境之下,它都是進不了大雅之堂的東西,除了《閃靈》《魔鬼聖嬰》等少數幾部重量級傑作之外,恐怖片大多數情況下在一種邊緣的境地,目前國內外院線的一些恐怖片大多粗製濫造,幾乎和格調不沾邊。這幾年除去溫子仁的幾部恐怖片作品具有可看性之外,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作品,即使是去年前年比較有口碑的《鬼書》和《它在身後》對我而言都是差強人意的作品,而我昨晚星夜看完的《女巫》卻真的給了我挺大的驚喜,它是一部極有格調的恐怖片,是一部有藝術追求的恐怖片,它讓我看到了恐怖片這塊藝術荒地上還是擁有希望的,它是一部罕見的佳作。
《女巫》的故事很傳統很簡單,但是創作者在故事背景、人物設置、布景細節,敘事風格等各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女巫》的故事時代很具有說服力,故事背景放在了17世紀的美洲大陸,這個時代仍然在中世紀獵巫運動的尾期,300年前後成千上萬女性被迫害為女巫被教廷和民眾活活燒死。影片中的英格蘭清教徒移民家庭與殖民當局的教派發生了宗教上的衝突,一家七口人被迫離開原先居住的殖民村落,獨自來到遠離人群的森林邊緣開墾農場,故事設置的時代雖然已經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但是在鄉野農民之中,中世紀宗教控制的遺迹依然存在,家庭中的宗教氛圍依然極其濃厚,一家七口人雖然遠離了村莊,但是依舊虔誠的沐浴在上帝的澤布之下,努力在新大陸上耕作生存,然而撒旦從他們內心裡走了出來。
人物上設置,故事中七個角色的六種角色屬性設置非常明顯,父親這個角色是最複雜的,他看似以父權強力的控制著家庭不四分五裂,但是骨子裡卻仍然隱藏著怯懦,容易動搖;母親這個角色則是偏見和猜忌的主要力量;大兒子剛進入青春期,對性的慾望剛開始萌芽,開始對姐姐產生慾望;大女兒則是影片中最純潔的存在,但是在所處時代的父權時代之下,她是最無助的宗教迫害靶子,擁有少女曼妙的軀殼就是她的原罪(在這個男權時代里,女性被當作不能控制自己本性的低劣存在,女人對男人的誘惑導致了死亡與墮落,而女性的自戀和反覆無常讓她們成為撒旦天然的盟友),中世紀獵巫運動對女性的摧殘本質上男權宗教對弱勢女性的邪惡迫害。
另外是影片中的雙胞胎,雖然是孩子,但設定里的他們是傳聲筒一樣的存在,是謠言「無辜」的傳播者;最後是影片中沒有受洗的嬰兒,他是故事的起點,沒有受洗讓他帶著宗教信仰上的天然缺陷。這六個角色屬性各自帶著自己的宗教標籤,看似是虔誠的一家人,但是各自人性上的弱點最終讓這個家庭在頃刻間土崩瓦解。蠻荒森林在影片之中是個禁忌,它可以看成是未知帶來的恐懼,而黑山羊、紅眼兔子、烏鴉都是傳統經典的撒旦化身,當這些暗示性的撒旦隱喻反覆出現在鏡頭細節當中時,家庭的內部矛盾開始潛移默化的投射到對外部象徵性符號的恐懼之中。
撒旦住在森林裡,也住在這家人的內心裡。這個小成本的恐怖故事沒有桎梏於「血漿」、「一驚一乍」和「怪力亂神」的小成本恐怖片標配之中,而是巧妙的將這個極具宗教內涵設定精準的融匯進了社會、家庭倫理的內核之中,讓電影擁有了獨特的思考深度。此外本片在布景、服裝等細節下的功夫和對時代背景深度的寫實性考量讓故事經得起反覆咀嚼,而導演在敘事上的沉穩、簡練和對氣氛的精準把握竟然給故事帶來了讓人不寒而慄的詩意,一步一步的將這家看似堅不可摧的虔誠基督徒家庭帶入無底的深淵。這個簡單的故事隱含著對中世紀宗教男權主義的批判、對家庭倫理的精準剖析,各種象徵元素熟稔於手,看上去波瀾不驚,實則充滿藝術雄心。
《女巫》是一部相當具有格調的恐怖片佳作,是一部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恐怖佳作,是一部上得了大雅之堂的恐怖片。影片最後一幕很有趣,裸體女巫們騰在半空之中,極具畫面感,讓人想起十八世紀末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的畫《空中的女巫》,也莫名其妙讓我想起宗教黑暗時代結束之後女權主義者歌德所作《浮士德》中的不朽的詩篇: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吧。
雖然看完此片這句話聽上去像個黑色的笑話。原文:
拉片解析《女巫》:一部當代版《閃靈》(絕對有劇透!!!)
話說自從imdb和豆瓣把《閃靈》捧上天之後,這年頭想看到一部純心理暗示、不靠突然驚嚇和迎面撲來的方式來嚇人的恐怖片,簡直比在現實中撞鬼還難。近年來除了溫子仁當仁不讓成為恐怖片界的扛把子,偶爾有《你是下一個》《它在身後》等值得一看的驚悚片外,想要多花花腦筋看下去的恐怖片少之又少。也許多年的沉寂終有爆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部在聖丹斯獨立電影節大放異彩、將最佳導演收入囊中的作品出現了!而更讓我驚喜的是:它讓我找回了當年反覆觀看《閃靈》時那種全身發麻的感覺。
電影以一場審判戲開始,點名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時代:17世紀30年代的美洲大陸(也可如上圖副標題譽為「新英格蘭」)。歐洲尤其是英倫大陸上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船來到美洲大陸尋求宗教發展(因為歐洲正因宗教迫害而處於亂世),但卻因基督教的發展興旺而衝突。主角一家人作為清教徒在種植園小鎮上傳教自然受到教會的不滿,因而被放逐到荒郊野外。
這段情節就是要讓觀眾明白即使在被稱為新大陸機緣之地的美洲,當時宗教之間鬥爭已滲透到平民階層。因為信仰不同而造成的流血撕逼比比皆是。宗教之於當時的社會,就等同於現如今的政治,乃根基之本。根基動搖,世間必有邪淫詭奇之事發生。
主角一家人離開教堂之時,鏡頭特意停在了女主、家中的大女兒湯瑪斯的側臉。象徵著一家人的崩壞之因子始於她,她是全片唯一一個具有反叛精神最「理智」也是下場最凄慘的一個角色。
下面這段鏡頭以坐在馬車後端的湯瑪斯的視角,在離開緊閉大門的村莊前有一幫印第安人望了眼他們。這段直接點明了主角一家人被放逐後地位的缺失---連日後被壓榨被殖民的印地安人都可以屁顛屁顛地留在種植園村落里轉悠,而為人清貧低調的清教徒一家人卻被踢出了圈子,放任於自然的籠罩之下
說到「自然」,本片的密枝繁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從始至終包圍著主角一家人,並漸漸吞噬著他們。不由得想起《閃靈》里被暴風雪包圍的空蕩蕩的酒店,封閉隔絕的環境對一個人的負能量能夠產生多可怕的影響。主角作為清教徒,本應擁抱自然的洗禮,沒想到卻是在擁抱死亡。
不得不先在這裡提一下本片對鏡頭構圖上的獨特表現手法。全片有兩種構圖方式最為明顯:一種是人物居於左下方,剩下的畫面都被大片的黑暗或者森林籠罩覆蓋,呈現一種不安壓抑感,彷彿畫面剩下的3/4會冒出來個什麼;還有一種就是人物居中於畫面下方,其餘畫面被樹林覆蓋,體現一種茫然與無力感。後者直接暗示了人物的命運走向,下面也會詳細談到。
一開始,一家人還相安無事。直到最年幼的小嬰兒山姆突然從照看他的大女兒湯瑪斯眼皮底下消失於森林之中。鏡頭並沒有闡述嬰兒是如何消失的。從這裡,故事開始走向兩種解說模式。一種是[虛幻模式],一種是[現實模式]:
一、虛幻模式:
即嬰兒確實被女巫不知不覺奪走,在林中小屋裡搗碎成了人肉滋補膏;
這是全片第一次出現女巫的形象。雖然畫質過於灰暗,但是還是能看出一個裸體的老女人在把血漿往自己身上塗抹,還把血抹在一根樹枝上(自wei?別怪我想歪,這色調真是鬼才能看清楚)
接下來切入的一個鏡頭頗有象徵意味,以為是吸滿陽氣後的女巫的頭,結果鏡頭拉遠是一隻烏鴉。烏鴉在後面也是被看作女巫的幻術化身之一,之後還會出現。
嬰兒消失後,母親一蹶不振以淚洗面,專找大女兒的茬。甚至連家裡值錢的一個銀杯子無緣無故消失都要把怨氣撒在大女兒頭上。
原來是因為大女兒初長成,母親急於想把她送給一個好人家,不想和丈夫談及此事時過於激動,樓上睡覺的孩子們都聽到了,尤其是湯瑪斯百感交集。(注意孩子們的鏡頭特寫:居中偏下)
第二天,大兒子凱勒布打算去打獵,給家人樹立個男子漢的榜樣,以改善父親莊稼收成差的現狀。被湯瑪斯發現硬是要帶著去,於是在林中遇見了女巫的第二個幻術:兔子。凱勒布和獵犬一同追去,而湯瑪斯的馬突然驚慌失措把她彈到了地上暈了過去。
(再也無法直視兔子了。。。。。。)
凱勒布在林中迷了路,發現犬被刨開肚,然後跌跌撞撞走到了女巫的門前。這時女巫已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迷惑了凱勒布與之接吻。鏡頭戛然而止。
醒來後的湯瑪斯被父親帶回家,不由分說又是被母親一頓責罵
結果凱勒布當晚赤身裸體地給「送」回屋了,身上還有傷疤,胡言亂語著
故事中撒旦的化身:黑山羊,告訴倆小孩湯瑪斯才是兇手。這時湯瑪斯擠山羊奶時擠出來了血。在歐洲民間迷信里,山羊流血必有血光之災。湯瑪斯已出現女巫的潛質,儘管矢口否認。
湯瑪斯正在在家人的追問下,凱勒布突然發作,彷彿跟上帝(神)有著親昵的舉動,然後暴斃而亡。很明顯,凱勒布臨死前嘴中的「神」已不是耶穌了,而是魔鬼。
身為清教徒的父親見此情此景一口咬定自己的大女兒是帶來災禍的女巫,於是連同小孩子一起關在了羊圈裡試圖讓他們「悔過」。
於是當天夜裡,女巫第三次出現,吸了羊圈裡的羊的血唯獨留下了黑羊,殺了小女兒和小兒子,留下了湯瑪斯。
而母親也看見了凱勒布和山姆的幻象,還試圖給山姆餵奶,結果只是一隻烏鴉在啄食她的胸部
父親被黑羊撞死,失心瘋的母親試圖殺死無辜的湯瑪斯,結果被反殺。
至此為止,女巫的離間計大功告成,成功把無辜的女主逼入絕境。絕望的湯瑪斯屈從於自己的慾望,與撒旦交易,成為了女巫,向叢林中女巫們的篝火處走去。。。。。。
看似故事很完整地講述完了不是嗎?如果真是如此,那此片也只不過是一個蹩腳的復古調調的三流恐怖片。正如《驅魔人》《閃靈》之流,一部牛逼的恐怖片靠的不光是攝影和滲人的配樂這些輔助手段來呈現,而是其背後隱含的現實意義。於是乎就得切換成[現實視角]來分析了。
二、現實模式:
鑒於我寫此篇影評已經三周目此片了,全片最後結束那段文字才直接闡明了電影不光靠傳說和民間故事,還是有真實的史書記載來寫明的。
於是乎果斷手賤搜了搜「17世紀新英格蘭清教徒」,這一搜直接把故事背景了解了個通透,也就有開篇那段闡述了
總之就是四大特點:愛佈道,崇尚自然,畏懼死亡,擔憂沒有救贖。而這四點全在片中得到了體現並左右了劇情走向,最終加重了一家人人心惶惶心魔蘇醒,各自被自己的妄想帶進了死亡的深淵。
而女巫根本不存在---前後三次出現形態和相貌有出入不說,而且最後強行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冒出來一群女巫實在說不過去。正如片名兩個V組成的W一樣,視覺上呈現的具有欺騙性。與其糾結女巫是真是假,不如看看主角一家人的心理狀態吧
湯瑪斯:處女,象徵純潔。然而打妄語、自卑、渴望母愛、因怕被家人遺棄而不信任,導致人格分裂最終孤立了自我。山姆被丟既不是因為狼也不是女巫,而是自己丟到了林里妄想得到母親的寵愛,結果可想而知。不信?為啥最後升仙那段,畫面里為何只有湯瑪斯一人?其她女巫呢?全是幻覺!
凱勒布:全片最「正常」的一個角色,低調做人小心做事。可惜宗教施與他壓抑的慾望導致他三番五次瞅著姐姐的酥胸,以至於開始向父親傾訴自己是否不夠虔誠不夠悔過。結果前腳剛出現這個想法,兔子就出現了。再接下來,就是林中遇見女巫了。但是,女巫在他眼中是一個嫵媚的年輕女子,完全符合他的妄想。於是,臨死前發瘋時說的話就很合理了。狗狗被宰掉和衣服無緣由不見,那是因為自己在林間吃了毒果子發瘋走過了荊棘,這就解釋了身上的傷痕。
母親:懦弱、依賴丈夫、重男輕女,平常對湯瑪斯的惡言惡語只是量的積累,她一席要把女兒送出去的那番話直接導致湯瑪斯對這個家庭徹底絕望。連續奪走了她的家中三個男丁再丟掉自己的性命也是她的報應。又一個因為身處困境卻缺乏堅定信仰的角色。她是沒有直接看見女巫的角色之一。
父親:理想主義、虔誠、軸,作為清教徒佈道者,他是家中的絕對話語權擁有者,意味著全家的信仰依賴於他之上。但是對信仰的絕對忠誠讓他根本不在乎湯瑪斯的辯解,惡化了湯瑪斯的心態。本以為是通過自然來凈化自我的好時機,卻被自然吞噬。(最後死在了自己親手劈的柴火下,名副其實的被「自然」殺死了。宛如《閃靈》作家男主「白人的負擔」)。而且他撒了關於銀杯子的謊,說是他拿走的。但實際上既不是湯瑪斯也不是她父親拿走的,因為---那破杯子根本沒拿走!他是全片沒有看見女巫的角色之二。
(這再看不到銀杯子那真是瞎了~~~~~~~)
倆作死小孩:雖說童言無忌,但也依然是打妄語的。倆小孩最終在羊圈裡逼毛了已經被全家人孤立、失去自己最愛的親弟弟凱勒布的湯瑪斯,於是慘死於人格分裂的湯瑪斯之手。
所以綜上所述,全片就如同那個模稜兩可的英文片名一樣,女巫根本就不存在於此片,只是因為環境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導致角色們各自變得不正常,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和《閃靈》異曲同工。
當然,若是有人還對此有所懷疑。那就說個題外話:本片發生於1630年左右,而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FFF團集體直男癌發作事件、又名「薩勒姆巫師審判事件」發生於1692年,當時指控有近200人並處死了20個巫師/女巫,其所描述的蠱惑幻象和本片描述有驚人的相似。(詳情點此:譯言精選-薩勒姆巫蠱案簡史)然而最後歷史上認定此次審判屬於冤假錯案,白白傷害了不少女性的生命。其實古時因為偏見導致迫害特殊團體的事件一直都是政府的把戲,好發泄民眾的激憤。發泄完後再翻案道個歉洗洗地,又繼續鞏固自己的統治了。所以說本片想要表達的,絕不是女巫有多可怕。恰恰相反,它想表達的,是牛鬼蛇神不可怕,人們自己愚昧不堪才是真可怖。希望這個導演日後能夠再接再厲,繼續拍出一部部劇攝音俱佳的恐怖佳作~~~~~~
說到這裡,屍妹最近也看了這部電影。以下內容來自我的微信公眾號「玩轉殭屍世界」,文章名《十萬人大虐殺:揭秘神秘的女巫和血腥的女巫狩獵》
前段時間,屍妹(微信ID:funzombie)看了一部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獎的低成本恐怖電影《女巫》。
據說這部片子被人稱為清教徒的《閃靈》,在看過之後,屍妹(微信ID:funzombie)發現這確實是一部很有趣的恐怖片,並且還對女巫這個神秘的職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部片子大致講述了一個清教徒家庭離開英國,到人跡罕至的森林邊緣生活,並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的故事。
所謂清教徒,就是指生活遵循清規戒律,並不認同教會繁文縟節的一群上帝的信徒。
而他們在森林邊緣遇到的那些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比如:
小兒子的奇異消失。
大兒子遇見女巫後發狂死亡。全部都是因為森林中生活著他們口中所謂邪惡的女巫所導致的。
這部片子沒有一驚一乍的劇情,甚至沒什麼血漿,可是恐怖的氣氛卻一直若有若無的縈繞在片中任何地方。
那個在林中居住的可怕女人就像是在暗中沉默卻不懷好意地窺視著這一家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惡毒的主意就會冒出來。
被人懷著惡意窺視的感覺能十足的激發觀眾的恐懼。
但直到影片最後,大女兒和魔鬼交談後走入森林中,影片也沒有確切給出女巫真正的樣子,甚至連大女兒的所見是否是真也不能確定。
就像這部影片海報上的宣傳語所說:魔鬼以各種形式存在。
魔鬼可能偷走了這家的小兒子,也可能是蠱惑了大兒子,還有可能控制了那頭黑山羊。
但是女巫真的存在嗎?
她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電影里其實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模樣來,甚至林中那個神秘的紅衣女人也只是幻覺,卻讓這一家最後慘死,這才是最令人陡然心驚的地方。
只有被誣陷為女巫的大女兒活了下來
《女巫》這部片子其實是以「塞勒姆女巫審判案」為藍本,在這部電影和案子中,都是年輕的女子被各種心懷鬼胎的人們誣陷為女巫,說她們是撒旦的使者,並且加害她們。
「塞勒姆女巫審判案」發生在1692年,起因是牧師的女兒得了「跳舞病」(這種病常發生於鏈球菌感染後,為急性風濕熱中的神經系統癥狀。臨床特徵主要為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
但當時的人們並不了解這個病,於是就認為她是被女巫種下了詛咒,並且懷疑了村子裡3個女人是女巫,將她們嚴刑逼供,後來在這件案子中,先後有20多人被誣陷致死,200多人被逮捕或是監禁,認為他們和女巫有關係,一直到1992年,這些人才恢復了名譽。
以女巫、惡魔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為名,將內心的惡意宣洩在自己厭惡的人身上,指證她,虐待她。以此為武器對準任何你討厭的人,雖然時間已經證明那200多人都是清白的,但是這件事背後人性的惡仍舊讓人戰慄。
判斷是不是女巫的方法就是如果她們承認就是,不承認就是狡辯
相同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更早的1484年,兩位教士腦子一抽寫下了《女巫之錘》,裡面有各種找出女巫的實錘硬錘。而且在這之後,借著這本書展開的「獵殺女巫」行動在三個世紀中一共用酷刑處死了十萬人,這其中有男有女,大部分為女性。
被誣陷為女巫並且處以各種極刑和折磨的中世紀女人們
不知道真正的女巫會不會覺得他們是智障?
掃描下面二維碼,加入「玩轉殭屍世界」,獲取更多重口味文化知識。
說我沒看到精髓,當然,我水平不高,我也有自知之明,可是我讓你去查薩勒姆獵巫案,那麼,你去查了嗎?
如果你查了,你就知道我到底是在說什麼了,一碗面,上面淋上了肉醬,有些人會自己拌好,自己吃,難道這碗面,還要我嚼碎了喂到你嘴裡嗎?
也行,那我就來來說一說這個案子吧先。
在17世紀的美國小鎮薩勒姆,一個由清教徒建立的村莊,當時處於轉型時期,這個案子,也正是社會轉型的產物。
那時,它已經不完全是以農業為指導的村莊了,東部居民依靠地形開始發展商品經濟,給西部居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經濟秩序被打破,造成經濟糾紛。
人們走上法庭,控告曾與自己有摩擦的鄰居,巫術什麼的不過只是發泄不滿的工具。
政治屬於真空的時期,根本沒有司法一說。
當地居民曾舉行過一場慘無人道的獵殺女巫行動。
200人被指控,19人被絞死,一人逼供致死,55人招認。
還有兩隻狗被絞死,荒誕至極。
案子的起因是那三個女孩子。
「1692年1月,牧師薩繆爾?帕里斯(Samuel Parris)9歲的女兒和11歲的侄女突然痙攣,她們發出尖叫,胡亂丟東西,渾身抽搐。這完全吻合波士頓傳教士克頓?馬瑟(Cotton Mather)在其宣道書中描述的邪惡力量附體癥狀。雖然有人認為她們是因為此前做錯了事,於是故意裝病,以逃脫大人的懲罰。但經過診斷,醫生確認她們是被邪惡力量附體了。此後又有一個女孩出現了類似的癥狀。
19世紀畫家阿弗雷德·弗雷德里克(Alfred Fredericks)重現的「蒂圖巴與孩子們」。2月底,在治安官喬納森?考溫(Jonathan Corwin)和約翰?霍桑(John Hathorne)的一再追問下,孩子們「指認」了三個施法的人:她們分別是帕里斯的黑人奴隸蒂圖巴(Tituba),無家可歸的乞丐薩拉?古德(Sarah Good)和貧困潦倒的老婦人薩拉?奧斯本(Sarah Osborne)。」當時的男權主義下,女性處於社會底層,長期精神壓抑,得到關注的她們,成了每個案子的控訴者和證人,隨意決定別人的生死,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
為什麼女性會迫害比自己更卑微的人,因為她們骨子裡抹不掉男權主義的思想,最是可悲,就如同我最後的那張圖片。
這個案子完全就是騙局。
經濟紛爭,政治動蕩和巫術信仰交織在一起,釀成了這起美國歷史上最有戲劇性的事件之一。
再來說它好在哪裡,你不會自己提煉一下嗎,煮了飯,都要嚼碎了喂你吃,你不覺得自己很羞恥喪失了些什麼能力嗎?
《女巫》是那種典型的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忘懷,細細琢磨後會越發覺得恐怖的故事。
影片好看,好看到每一個因素,都值得我們去仔細思考,當時的宗教背景、歷史背景、家庭關係、社會與人性各個層面的代表和隱喻,以及劇情的開放式設定,到底有沒有女巫,導演沒有說,就看你怎麼想了。我以為,好的電影,最好是沒有固定答案的。
我在哪裡震驚了父母的愚昧無知 不懂事的小孩的胡言亂語 弟弟對姐姐產生性慾 ?
請問?
你在哪裡看到的?
你…為什麼不能認真的閱讀一下別人的答案?對一個問題的回答,與完善,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你為什麼不能尊重一下?不費腦子就看一看也有這麼難?ok,不要求你尊重,自便吧您。
從頭到尾,我有寫過震驚這個詞?
再有就是,我就算震驚了,也是因為薩勒姆獵巫案,能從一件小事,最後在歷史政治經濟信仰的混合作用下,升級成一件如此惡劣的案件而震驚。
就算震驚了,也是因為在這部給了你故事卻不告訴你標準答案的影片里,看到的像母親這樣的人在未知里因為生存慾望的驅使,摸著石頭過河,卻又被內心的懦弱所蠶食,對人面對很多事無能為力的震驚。
就算震驚了,也是因為父親這樣的人的盲目,自大,荒唐,實則什麼都不能做也不會做這樣的人,推動了獵巫案的發展而震驚。
為了現在網路上很多像電影里雙胞胎小孩一樣喜愛胡言亂語,沒有頭腦,喜歡洗脫自己跟風黑的人震驚。
難道,我不能震驚嗎?
——————————————————————原答案
知道嗎,最大的恐怖就在於,它不像一般的恐怖片,它沒有給你當頭棒喝,也沒有血腥暴力,驚為天人的反轉想都不要想。
那我為什麼覺得這是我看過的閃靈之後的佳片呢?
很多人都說壓根不恐怖,就是部文藝片,隨便他們怎麼想好了,有個詞,叫細思極恐,說的就是這部電影。
我對導演很佩服,這部片子極具觀賞價值和批判意味,我真心以為,這部影片是很值得摳細節的。
很多人說,這就是諷刺上帝,說他們是那麼虔誠的教徒,最後卻遭了惡魔是因為他們太虔誠,而上帝又太無能。
我想說我覺得不是,恰恰因為他們虛偽浮於表象的虔誠,才會這樣。別急著反駁,聽我說完,,父親偷銀杯撒謊搬出來不懂耕作,兒子對自己的親姐姐產生色慾,母親為人軟弱,雙胞胎滿口胡話造謠生事。作為「清教徒」,他們還真是「虔誠而善良」。
仔細看電影,你會發現,這一家「虔誠」的上帝的信徒,乾的卻是惡魔的勾當不是嗎?
基督教本就是一個父權的宗教,而女性一直被賦予原罪的帽子,被視為邪惡的象徵。一旦有災禍發生,人們就開始懷疑是女巫作祟。
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呢?「薩勒姆獵巫案」,感興趣可以去查一查,有助於理解這部影片。
一家人,只有女兒是真正的純潔,卻被「惡魔」視為罪惡之源,可笑吧?
這不過是人對未知的恐懼與巨大的壓力臨近的一種懦弱。
揭髮指認女巫的,基本以女性為主,她們在男權主義的高壓下,是滿分的弱者,更喜歡將無助發泄在更弱小的人身上,在《女巫》中,母親角色上完美體現。她對丈夫無比依賴,又遭遇兒子丟失,無助,脆弱,將近瘋癲。於是只能以折磨大女兒為寄託,顯示自己的權威,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親手釀成,把愚昧無知過度依賴男性當成主生活,不知是可悲還是可憐。
《女巫》畫幅是如今罕見的1.66:1(主流是1.85:1)。
也就是說,電影畫幅中的人會顯得很渺小,沒有截圖就自行想像一下謝謝。。。(良心配圖了)導演真正不是將就的人,感興趣去了解一下這個「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劇組~
我也不知道自己看懂了它沒有,但無疑,它是好的,只要你看懂它,也許我只是強加了我的思維,但我就覺得這是好電影。(我不敢說自己一定懂了什麼,我有自知,並不是說,我看不看得到其精髓,而是,你,能不能讀到我看法中的精髓,為什麼現在的人這麼追求一個標準答案?)
其實這部電影也能讓我們看到,這麼多年,人的劣根性其實有一點是沒有變的,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到了那個強姦的少女,有人說她穿的太露了才導致她被那啥,但是,這是理由嗎?最可悲的是有些女性話里話外也有這個意思,可笑。我也不知道上面這段能不能被看懂,其實我是這個意思(這是這個問題和其中一個回答里的評價)電影最後也沒說,女巫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又是不是她做的,然而。Evil takes many forms.「著名撒旦教組織satanictemple公開表示認可這部電影,還舉辦了數次放映。其官方發言人Jex Blackmore形容這部電影「洞悉邪惡的深刻表述展現著宗教體驗的當代討論」。」
這片子里的一句話很有深意:那個宗教狂熱的父親說「We will not be consumed by this wilderness." --人類的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隔離於自然的荒野,這時社會就會產生各種social construct,比如「上帝」,比如「女巫」。這些終歸是人類所創造的概念,在混沌的自然荒野面前,毫無意義。
所以整個片子從父親因為狂熱宗教而被逐入荒野開始,一步步更深的糾結於「女巫」和「虔誠信主」這兩種虛構概念,最終一家人都消泯於毫無意義的冷酷荒野。Consumed by this wilderness.
人類給自然祛魅,給荒野套上社會概念的框架。現在的我們即使走進森林,也不會感到未知的恐懼,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背後有整個社會將一切現象都合理化。而一旦人類個體隔離於社會,就失去了合理化的框架和坐標系。我每次開車穿過美東各州的森林,就不由得想起這些地方在不遠的過去,都曾經是無盡的毫無意義無法理解的洪荒曠野,也許未來社會消退自然又捲土重來,這些地方又會再度成為wilderness,想到這些就不寒而慄。「女孩想些什麼?夏天,她想著暑熱,想著怎麼不讓蒼蠅飛進奶油;冬天,她想著寒冷。也許她跟一般少女一樣,想著會有個陌生人來到鎮上,帶她遠走高飛前往城市等等,但由於她的想像力受限於經驗,限於農場、家務、四季,我想她沒想那麼遠,彷彿她已經知道她是自己慾望對象的慾望對象,因為在那新世界的明亮陽光下,一切都清清楚楚。他們只知道他們彼此相愛,一如任何兄妹之間當然應有的愛。」
安吉拉· 卡特
《約翰· 福特之&<可惜她是娼婦&>》
安吉拉·卡特的這一篇新英格蘭精怪故事,講述了一名清教徒少女和弟弟的不倫之戀。在新世界的明亮陽光下,這樣一個關於宗教與壓抑,慾望與禁忌的故事悄然發生。
2015年電影《女巫》,又名《新英格蘭民間故事》。講述了在16世紀30年代的新英格蘭,虔誠的清教徒威廉一家被教會驅逐,遠遷到一處蠻荒之地。
天氣惡劣,作物歉收,隨著一系列邪惡事件的發生,一家人的信仰逐漸趨於崩潰。
在家人相繼被折磨致死後,女兒托馬辛最終聽從了惡魔的召喚。
在新英格蘭的明亮陽光下,在清教徒的樂土中,信仰如何一步步被擊潰?
當「五月花」號帶著清教徒們離開英國,漂洋過海來到美洲大陸後,新奇與未知,伴隨著迷茫與恐懼,動搖著人們的信仰,無數精怪傳說從此產生。
發生於1692年的賽勒姆女巫審判案即是本片的故事原型,在男權社會之下,托馬辛的遭遇,恰是當時許多所謂「女巫」的遭遇。
她們日復一日在蠻荒之地辛苦勞作,服侍家人,性意識的覺醒被清規戒律所壓抑。
她們在想什麼?或許想有一個人帶她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許她們創造出了神秘的慾望對象——即「他們」所稱的「邪惡」。
林中黑兔,人語山羊,啄心烏鴉,萬物皆可為魔鬼動搖人類信仰的工具。
虔誠的一家人剛搬到新農場,就遭遇了小兒子塞繆爾的失蹤。
威廉父子到林中捕獵時,見到不祥的黑兔。
大兒子凱勒布遇到女巫,之後便中了巫術。
家中的黑山羊菲利普突然口吐人言,母親凱瑟琳看到兒子復活的幻象,繼而被烏鴉啄食心臟。
最終,女兒托馬辛與魔鬼簽訂了契約。
可是這樣的一個清教徒家庭,每日禱告,時刻反省,看似虔誠,實則虛偽,人人有罪,人人墮落。
父親威廉是家中的主宰,他專制又無能,偷走妻子的銀杯,卻讓兒子凱勒布幫忙隱瞞。
母親凱瑟琳冷漠自私,盤算將女兒托馬辛賣掉,換取農場;
大兒子凱勒布對姐姐托馬辛產生性衝動,被色慾折磨;
雙胞胎喬納斯和摩西懶惰貪吃,愛搬弄是非,多嘴又懦弱;
女兒托馬辛妄語,為了嚇唬討厭的雙胞胎謊稱自己是女巫。
父母教導孩子們,墮落的本性即是屈服於罪惡。可是在小兒子塞繆爾失蹤之後,自己卻陷入了對邪惡的畏懼之中,絕口不提此事。
他們所見的「巫術」,實則是每個人慾望的投影。
母親沉溺於兒子賽繆爾與凱勒布死亡的痛苦,最終陷入邪惡力量製造的幻象之中,心臟被烏鴉啄食。
凱勒布對姐姐產生了畸形的慾望,被色慾折磨,他在林中所見的女巫,即是以一個美艷婦人的形象出現。
備受壓抑、嚮往自由的少女托馬辛,魔鬼向她提出的交換條件,是讓她過上美好的生活。
最終,托馬辛被魔鬼的條件所引誘,徹底墮落。
她走向樹林深處,看見火堆旁集會的女巫。托馬辛的身體飛升,與魔鬼媾和。
萬物皆可為魔鬼動搖人類信仰的工具。
女巫是否真的存在?影片名將女巫「WITCH」寫成「VVITCH」,似乎在暗示我們,有另一種解答方式。
看似虔誠,實際處處違背神的旨意;信守戒律,然而人人背負惡的秘密。威廉一家的慘劇,是邪惡力量所導致,抑或是自己的罪孽造就的苦果?
-End-
中國商品學會 消費者委員會轉載須標明作者及出處
這裡只有大學生,和我們愛看的影評
首發平台:
微信公眾號:歪電影
片中的邊牧要到200年後才有,穿越。
《女巫》可能是我看過的巫師類電影中,對於女巫形象描繪的最原始最本初的一部電影。女巫的邪惡,不在於華麗的巫術,迷魂的魔葯,而在於對於人心的蠱惑。最虔誠的信徒心中也有最陰暗的一面,女巫蠱惑害人,不過是把原本存在於人性中的陰暗挖掘出來加以放大,直至癲狂。
難看。看不懂。
一個關於信仰的恐怖故事
恐怖片,顧名思義,它會給你的視覺、聽覺、心理帶來極致的衝擊。2小時上下的精神緊張、凝神屏息和終得謎底的快感隨著影片的結束戛然而止。如果觀片只是為了在獲得感官刺激後將之拋棄,似乎看起來比慵懶無腦的浪漫喜劇更有意義,但最終都是一樣的結局,看過即可,無需回憶。一次性的影片縱使再賣座,也必然是電影產業鏈上最濃重的敗筆。
然而《女巫》不是。少有的真誠,讓這樣一個題材切入了嚴肅的主題。
它不表現令人作嘔的畫面,鏡頭有意迴避了最血腥的場景,即使殺戮在發生,也沒有慘烈的傷口,猙獰的表情,視線最多只是被血的顏色模糊。
它不講述新奇複雜的故事,女巫不過是美國恐怖故事中習以為常的命題,場景不過是初到美洲的清教徒都可能面對的荒蕪之地,一家人的相繼毀滅只是常見的預設,稱不上無法預知的謎題。
它不設置緊張刺激、驚險不斷、環環相扣的情節,每一次傷害發生之時,觀眾都可以看到施暴者,結合標題和人物的對話,來自女巫的滅頂之災推動著情節無懸念地繼續。
因為,這一切都不是它所關注的領域。在這些外在形式之中,它嵌入了一個令人頭皮發緊、心如刀絞的主題:難以迴避的信仰危機。
最小的嬰兒還沒來的及接受洗禮,單純可愛,卻那麼簡單就落得了個任人宰割的結局。他失蹤後,父母時刻擔心他會下地獄,以一個嬰兒的魂歸何處,透露出人們對沒有信仰、不知該何去何從的精神狀態發自心底的畏懼。
稍大一點的雙胞胎也沒到懂事的年紀,他們無知而輕信,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會聽黑山羊的挑撥,會把姐姐嚇唬自己的話當真,無中生有地臆想,在臆想中塑造自己覺得合理的事情。所謂信仰,只是個空有框架的名詞。他們只知道存在善惡,卻沒有能力分清。人云亦云,造謠生事後,只有不知所措和無所適從的恐懼。
凱勒布是唯一一個在信仰與慾望的衝突中感到痛苦的孩子,他用最為官方的說法背著教義。我們聽到那一句句概括的語言,就已猜到他難以很好地面對現實。現實是瑣碎的,複雜的,讓那幾句提煉出來的句子愈加晦澀。當他背誦著禱告詞,還一步步跟隨兔子走向女巫的小屋時,他的面部極為痛苦,但他的腳步卻無法停止。他跌落在自己的慾望中,痛苦而無能為力。最後的發病,他吐出了那枚偷食的禁果,歌頌著上帝飛升而去。只是,那段狂喜的自述,讓人更加不安,彌留之際,他看到的真是上帝,還是像賈瑞一樣在鏡中看到了鳳姐?解脫,還是毀滅得更加徹底?
相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父母二人的信仰看起來虔誠而堅強,卻暗含著更加深重的危機。
父親威廉選擇脫離問題百出的教會,足可見他對信仰純潔的堅守。然而,他是無能的。他自負可以獨立生活,卻種不好莊家,打不到獵物,無法疏導全家失去幼子的絕望心情。他會在狩獵的路上檢查兒子的教理知識,卻不能為被冤屈的長女,而坦誠地將自己賣掉銀杯的事實告知妻子。當他聽到雙胞胎喊著姐姐是女巫後,他的反應是要用純正的信仰趕走女兒身上的邪靈,來維護家庭信仰的純粹,卻沒有選擇相信她,保護她,給她真正的安慰。時刻的禱告與對教理的認知,並沒有幫他成為更好的人,反而阻隔了他對自己內心的正視。他的毀滅,不是在面對黑羊的進攻時沒有握緊武器,而是在精神淪陷後,掙扎的軟弱無力。
母親凱瑟琳是個為情緒所累的弱女子,她的禱告正是在以依賴的姿態對待信仰,卻沒有靠著信仰而獲得堅強。長女托馬辛弄丟幼子後,她對女兒的怨氣體現在每一次說話中,弟弟妹妹淘氣怪她,銀杯丟失懷疑她,還一心想把她送出去做女傭來貼補家用。唯一一次對女兒露出笑容,是在凱勒布丟失的晚上,凱瑟琳終於對懂事的女兒報以微笑。這種安慰與其說是珍惜,不如說是害怕更多的失去。因為,在新的絕境來臨時,她的母愛不堪一擊。凱勒布的死讓她對女兒痛恨至極,認定她就是一切悲劇的原因。其實,她只是不願接受痛苦的現實:她想回到英格蘭的家,因為這裡不如人意;她在夜晚見到去世的孩子,被烏鴉啄食著心臟,卻仍舊在陶醉地哺育。是盲目自負的丈夫把全家帶來這裡,是錯誤百出的女兒牽連家人受苦,是虔誠的信仰遇到了女巫詛咒。她在譴責中扭曲,即使禱告也在祈求上帝給予,而不是真的幫助她面對自己,面對現實,找到有益的心態和道路,繼續下去。
全家人相繼毀滅後,只留下了長女托馬辛。在家人的埋怨和誤解中,托馬辛顯得尤為無辜。她對父母順從,對弟弟愛憐,然而這份愛的力量卻敵不過內心的壓抑。電影開篇,托馬辛跟從家人離開審判父親的教堂時,行動上就有一絲猶疑。後來的那段懺悔,也許正是她內心的寫照:她不喜歡這裡,不願來到這個地方,不願像個奴隸似的工作,不想那麼聽父母的話,不喜歡性格乖戾的雙胞胎。當家人因她丟了弟弟,而處處表現惡意的時候,她選擇了逆來順受,卻忍不住用惡毒的語言來恐嚇妹妹,將對母親的不滿也一併發泄。當父親也將她當做女巫對待時,她將心中一直積攢的怨氣和盤托出。她揭示了父親虛偽的作為和隱秘的醜惡,同時也言說了自己。她為自己並未做過的壞事承擔了過度的傷害,觀眾看到她內心的不平一次又一次被推向極致,直至無法控制。當為了自衛而殺死母親後,她冷靜異常,脫去帶血的外衣,裹著披肩就昏昏睡去。昏睡讓她錯過了白天,直引向黑夜。她輕易地接受了魔鬼的條件,沒有一絲猶豫。結局與其說是她的巫化,還不如說是內心得到滿足後的沉浸。圍著篝火的那群女巫飛升了,而鏡頭只給了托馬辛狂喜的特寫。她獲得了不再受上帝的道德約束的自由,只是,這種自由終究能夠通往哪裡?
電影莊嚴而一絲不苟地詮釋著人類內心的焦慮,展現了一個個鮮活卻真實的生命個體,精神走向荒原不是因為沒有信仰,恰恰是覺得自己的信仰足夠堅強,而忘記了信仰首先應該具備的前提。信仰不是盲目地所求,而是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上,把持住精神不致走偏的力量。它不是像小孩子學會洗臉刷牙穿衣吃飯那樣,一旦學了就不會忘記,它更像一種語言、一門學問,認識之後,仍不可停止練習,不斷探求更深層面的意義,檢查容易出錯的自己。其實,沒人害怕自己不懂是非,人們害怕的是,自己真的會在自以為知道的時候,選擇背離。
恐怖是電影的表現形式,也是電影內在的深意,更象徵著人性缺失後真正恐怖的結局。恐懼,不是不去那個地方,不做那些事情,不遭受生命的威脅就能改變結局。恐懼,源於難以把控的人性與美好的信念,在遮掩與迴避、虔誠與扭曲、篤定與背叛中難以調和,直至相互脫離。恐懼,就是明明知道不合道義,卻不自覺地走向深淵的可悲現實。
這種徹骨的恐懼,不禁讓人不寒而慄。捫心自問,有多少明明知道的道理,卻因為種種理由選擇了放棄?正在觀影的你,是否和這家人一樣,並不真的清楚自己走向了哪裡?
其實這部電影或多或少都有點反諷的意味在裡面,我看了看其他評論,基本都認同,想講講我的理解。
Witchcraft 作為一種非常有西方特色的東西,在我印象里一直是美帝人民的文學藝術作品裡表現的最多,在那個特定年代,幾乎所有美國農莊都有過陷入女巫恐慌的經歷,被燒死的女巫不計其數。而在我看來,這簡直是對女性最大的侮辱,在信徒眼中,女巫的出現來源於女人的原罪,而從夏娃偷食禁果開始就包含著對女性的歧視。 在當時,一個女子被定罪為女巫幾乎是一句話的事,無論如何辯白都無法被取信。正像電影里一開始描繪的一樣,女主即使和所有的不和常理現象並無聯繫,只要她在場,那麼罪就是她來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女巫想要尋求諒解,唯一的辦法是承認、懺悔、並供出其他女巫是誰,而這,只能導致越來越多的女人被誣陷為女巫,而男性,則永遠作為懲罰者出現。 所以電影的前半部分在向觀眾展示的,正是這樣的場景,一個遠離社會和教會操控的家庭,都是虔誠的教徒,但因為孩子的丟失而開始面對內心的恐懼,繼而父母懷疑自己的兒女,弟妹懷疑自己的姐姐。隨著劇情發展,生活的艱苦,他們也開始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如果連禱告都沒用,那上帝是不是沒用?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懷疑、並想丟棄自己,那麼難得父母也是邪惡的嗎?(其實在那個年代,好像送女兒去別人家做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我也不太清楚) 一步一步,惡魔開始引導他們面對自己內心的邪惡。父親因為對教會不滿而反抗,是不是自負?母親對女兒的不滿和對兒子的愛意,是否偏頗?兒子對了解女性的渴望,是否淫慾?女主對壓迫的反抗,是否邪惡? 影片用超自然力量作為穿插全片的線索,把這些人性中所謂「邪惡」的元素一點點剖析出來,再將矛盾都激發出來,將之前的信仰全部推翻,最後造成了一個家庭的悲劇。 同時,影片向觀眾提出了:【原罪究竟是不是罪】這樣的問題。這些正常人可能都會出現的心理,在宗教中是否被看的太過可怕,才會導致每個人都誠惶誠恐,【邪惡,究竟是人與生具來,還是外界造就】? 我們可以把答案理解為,女主是因為被壓抑太久,所以才會最後被逼無奈,選擇解放自己的衣物和心靈,甚至稱得上是一種女權主義的表現形式。 也可以理解為,女主內心早就潛意識裡服從了反抗意識,只是被激發出來了而已。最後再順便一提本片的形式,我覺得片子的敘事結構是屬於藝術片的,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本片的主角並沒有被明確解釋過他們的目的(motivation),只是被動的順從情節的發展。同時,本片也有明顯的分段式結構(episodic structure),這些結構之間從某種意義上也並沒有非常直觀的內在聯繫,而是巧妙的被超自然力量連接了起來(loose causality)。甚至結局也符合藝術片不太喜歡完整結局的特點(refuse of closure)。
第一次寫影評,希望輕噴。。看大家對《女巫》的評價都挺不錯,但我是來唱反調的。
在看《女巫》前我專程翻閱了一下豆瓣網友的評價,瀏覽到幾個電影大V的好評我才決定看的。結果,我在電影放映到第38分鐘時睡倒在了電腦旁,真是無聊透了。
我不像那些影評人,才不是文藝青年。從我的主觀角度來講,既然這部電影叫《女巫》,那我就是沖著女巫去的,我想看看邪惡的女巫如何下巫術來詛咒虔誠的清教徒一家。可是呢?88分鐘里女巫只出現了三次,才露了一回正臉!導演把更多的鏡頭對準了烏鴉、兔子和黑山羊。拜託,我不要看那些意象,我要看女巫!一部叫《女巫》的電影卻沒什麼女巫,這得多尷尬?
沒看到女巫就夠我心塞一陣的了,我從這部電影里還看到了是一個不懂得生活只會玩低級猜忌的家庭。這一家人遭到其他村民排擠被流放到郊外,自家農田顆粒無收,每日口糧成了心腹大患;父母倆都是直男癌嫌棄長女,長子青春期躁動覬覦姐姐的乳房,長女和弟弟妹妹又相互嫌棄,牲口棚里的家畜也嫌棄自家飼主;只有開篇小baby的笑臉是整部電影唯一讓我舒心的地方。那麼問題來了,我到底在看一部怎樣的電影?是女巫題材恐怖片,還是家庭倫理苦情大戲?豆瓣大V們說在《女巫》里可以看到種種人性,女巫除了住在森林裡還住在人們的心裡。可得了吧,你確定那是人性而不是這一家人腦子不好使自作自受?女巫這個鍋不背,你造不?
正當我懷疑自己的欣賞能力時,我打開了imdb,我才發現我並不是一個人。翻過了第一頁幾個好評之後,我看到了大量一星評價,果真有很多人跟我想法一致。出鏡率最高的批評必然是吐槽故事很無聊,排在第二位的批評倒讓我覺得事情越發有意思起來。多位imdb網友把矛頭指向台詞,那些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英語為母語的觀眾居然吐槽自己聽不懂演員在說些什麼。引用來自英格蘭的網友Queen Elizabeth的原話:「I had to focus all the will power I have in my body to catch enough of it to make a comprehensible sentence. Even with all that concentration I may have caught about 50% out what was said. 」聚精會神才聽明白一半,這什麼情況?來自加拿大渥太華的網友karinafaolin善良地給了6星評價,但直接將自己的影評命名為「請錄用語言學家」。karinafaolin指出,《女巫》的編劇為了還原英國殖民北美時的社會環境特地把台詞寫成古英語。可是編劇步子邁得太大扯到了蛋,古英語語法出現多次錯誤,演員口音也不英不美。編劇想讓角色一張嘴就是莎士比亞風的詩意,不幸的是觀眾領悟到的是他們不說人話。我還特地把這篇影評截圖了,你們感受一下:
不過《女巫》也不至於那麼一無是處,不乏有幾處優點令我讚歎。這部電影里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很出眾;合適的配樂和陰暗的畫面基調將整部電影的氛圍塑造得很成功,致郁、詭異、充滿負能量;攝影取景也是美的。至少下回我真的會注意的,影評人的話的確僅供參考。這是一個文藝片,不是恐怖片。
這是一個文藝片,不是恐怖片。這是一個文藝片,不是恐怖片。--------------------------------------------------人生第一部在電影院看的「恐怖片」就這麼把自己的小夥伴給坑進去了。。。。我整個看片的心理路程是這樣的: 耶耶耶正片要開始啦!。。。正片要開始了吧?。。。。這一定是正片的開始!。。。。這下正片總算要開始了吧?。。。。尼瑪正片還不開始這進度條撐不住了啊!!。。。直到黑屏謝幕。這片名為The Witch的電影女巫的鏡頭沒幾個也就算了,這thee來thee去的英語是要搞siao?明明演員深情款款地說著英文,可我還是覺得他們在說德意法西語啊!!反正不是英語啊摔!搞得我內心都想要朗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他們一起thee來個大河蟹!
我還期待著這片子說的是salem的那個女巫傳說,尼瑪salem根本沒出現好嘛!!他們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是salem啊!!我還期待著看完這個片子可以再去salem感受一下恐怖的氣氛。。。只能說唯一贊的地方就是導演非常真實的還原當時的生活環境和衣服,而至於電影情節。。。不好意思我沒看懂也沒聽懂所以不好評論。。。
期間因為聽不懂英語一度要睡著,一直很想和小夥伴說欸不如我們去隔壁看瘋狂動物園吧,可是內心實在是過意不去因為是我坑她陪我一起看的,所以不斷的心理安慰自己等一下一定有恐怖的高潮。。。然並卵。
這尼瑪我還是花錢看。。。搞得我這下只能和小夥伴說我回去陪你看看小時代惡棍天使從天而降彌補一下你沒看到好片的受傷心靈吧。野兔:
1662年的蘇格蘭,一名叫伊莎貝爾高迪(Isobel Gowdie)的女性被指控操縱巫術,在證詞里她表明自己曾經變身成為野兔,以下為咒語:
I shall go into a hare,
With sorrow and sych and meickle care;
And I shall go in the Devil"s name,
Ay while I come home again.
(我身為兔,多悲多嘆多憂之兔,入我軍門,直至再度歸返之時。)
而變回人形則是:
Hare, hare, God send thee care.
I am in a hare"s likeness now,
But I shall be in a woman"s likeness even now.
(兔兮兔兮,神降憂於汝身。我形雖為兔,即化女形。)
魔宴、黑山羊與童血童肉:
從中世紀直到17世紀前後,認為與惡魔締有契約的女巫會定時參加撒旦舉辦的魔宴。
魔宴往往舉辦在非周六日的深夜,女巫要周身塗抹軟膏,乘掃帚飛來,先向化身為黑山羊的撒旦表達敬意,接下來開始用餐,此時女巫拿出事先殺好的童血童肉進食,宴會結束後,眾女巫把火吹滅,在黑暗中與身邊任意人亂交,整個魔宴以黎明來到為終結。
我看過太多恐怖片,這一部,久久不能忘記,電影比較小眾化,大眾評價不高,如果沒有讀過聖經,那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會深刻,女巫在傳達聖經及其相關的基督黑暗世界,整部電影基調是灰暗的,中世紀的歐式農場,聖經裡面有關魔鬼出現的場景,還有一些經典的歐式聖經裡面的魔鬼形象,會讓人從內心感到一種恐怖,彷彿回到童年的一些恐怖感受,例如,馬廄裡面的食畜鬼,在黑暗的棚子里,咯吱咯吱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同時又有竊喜,好多年沒重溫這種感覺了,又如那隻盯著你看的野灰兔,那兔子你也不會忘記吧,那眼睛一直盯著你,好多次,兔子在聖經裡面也是一種魔化的存在,還有那黑公羊,那隻啄心的烏鴉,彷彿看到了普羅米修斯被鷹啄心,那一幕,彷彿打開了撒旦的形象,太多的細節體現出聖經裡面的魔鬼,電影似乎一直平鋪直敘,但又細心雕琢,把一個樸實的好女孩,一步步逼向魔道的邊緣,並最終成功,這是一種文化的呈現,西方女巫淬鍊史,認真看幾遍,順便看看聖經,個人感覺這部恐怖片,在最近幾年的歐式恐怖里,算是最好的一部作品。
愚昧最恐怖——《女巫》
《女巫》片名The Witch(2015)。
美國/英國/加拿大/巴西驚悚片。影片講述了在16世紀30年代的美洲大陸新英格蘭,虔誠的清教徒威廉一家被教會驅逐,遠遷到一處蠻荒之地。在這裡這家人遇到了邪惡女巫,一家人分崩離析直到最後家破人亡。
影片主要角色就這威廉一家。父親威廉自負,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趕出種植園,不得不獨自面對荒涼的土地,自食其力,當他遇到很困難的情況時,大兒子中毒身亡後,他想到了最不情願的路就是回種植園,為了不顯得那麼落魄,還要帶點果子回去。表面看起來父親很強勢,其實還是有些懦弱的,打獵用槍不行、種地沒收成,都是圍繞著母親來轉,最終家裡拿主意的還是母親。
母親嚴重重男輕女,對大女兒的態度就是早點找個人家送出去,小兒子失蹤後,母親對大女兒的態度更是惡劣。她還主要負責找茬,小兒子失蹤後,她更是在家裡頤指氣使,最後發瘋也可以理解。
大女兒湯瑪斯過得比較憋屈,要給父親背鍋,還要被母親責罵,她的原罪就是她時那個時代的女性。
大兒子凱勒布剛進入青春期,想幫家裡做點事,只是能力有限,幹活反而幫了倒忙。去回收前一天布下的陷阱時發生了眼中意外,馬走丟、狗被殺、姐姐裝暈、自己被女巫拐了。
以上是四個主要角色,還有三個角色就是雙胞胎小屁孩,和早早失蹤的小兒子了。雙胞胎小屁孩是這家人中最早被女巫蠱惑的兩個人,黑山羊和他們對話,並且讓他們當傳聲筒,挑撥離間,成功加深了母親和大女兒的裂隙。
影片取材自查薩勒姆獵巫案,如果認為女巫真實存在,片中就出現過三次女巫形象。第一個是偷走小兒子,我們可以看到女巫殘忍殺害了嬰兒,搗碎了塗抹在自己身上;第二個是蠱惑了迷路的大兒子,大兒子赤身裸體的回到家中後,吐出一個果子,發狂而死;第三個是結尾大女兒見到撒旦、接受魔鬼契約後,在森林中和一群赤身女巫共舞。女巫多次化身動物,片中出現的黑兔子、黑山羊、黑烏鴉都是女巫變化而來。人們面對不能解釋的現象時,就喜歡虛構一些超自然生物,查薩勒姆獵巫案就是當時人們不能解釋病毒、疾病,找了一些可憐女人背鍋,這些可憐女人的原罪不是女巫,而是身為無權無勢的女人。片中象徵凶兆的黑兔子、黑山羊、黑烏鴉,進一步加劇了女巫存在的心理暗示。
對影片中的女巫還有一種解讀是沒有女巫,一切行為都是大女兒人格分裂干出的。先是害死小兒子,再騙大兒子吃毒果子,再弄死雙胞胎,殺害父親和母親。我認為太牽強和簡單粗暴,人格分裂也不會提高多少戰鬥力,人格分裂的解釋在片中找不到有力證據。
影片色彩飽和度調的很低,突出一種蒼涼感和無力感。不管有沒有真的魔鬼,看到這麼一個悲慘故事,大家心裡肯定感到十分悲涼,這種灰濛濛的顏色恰到好處。
愚昧而不自知,還用宗教、道德等各種工具給自己的行為拔高,這才是最可怕的。生在那個以宗教為至高準則的年代就是一種悲哀,宗教組織在上層是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但傳播到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社會底層時就變味了。宗教就成了斂財、愚昧的借口。你看種植園裡,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就因為是清教徒就趕出園地,任由自生自滅,這是何等愚昧無知。四百多年前人們可以很直白的利用宗教達到私人目的,現今社會人們對宗教進行了多形式包裝,讓這個工具變得更加有效更加隱蔽。
黑暗時代本無蠱,臆想神怪皆自危,自負愚昧不自知,可憐老實人背鍋。好剛看完,好像電影沒有高潮,但其實從嬰兒丟失就開始進入高潮部分,更多的是通過人性之間的謊言懷疑猜忌不信任來描寫恐怖,並不是一般的電影中通過音效和突然出現的惡魔來增加恐怖感。
感覺這部電影就是鬼玩人4的前傳,描寫了書中的女巫是怎麼來的。畢竟前後關聯一下也就說的通了。鬼玩人不也出現一本魔書和魔鬼的名字嗎
推薦閱讀:
※最恐怖的電影是什麼?
※在韓劇 哦,我的鬼神大人 中,男主喜歡的究竟是鬼還是奉?
※如何評價大話西遊加長版?
※「臨場感」在電影里重要嗎?電影是否仍然是一種「創造幻覺」的藝術?
※電影《萬能鑰匙》中靈魂轉移到底是需要女主去相信還是只需她進入那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