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2g型護衛艦為何使用六聯裝不可裝填筒射艦空導彈而不是使用053k型上的雙臂發射架?
因為蹣跚起步,道路艱難。
在實際65年開始的艦體設計時開始是雙聯裝下掛式發射架,後來提高指標要求設計三聯裝上蹲式發射架。走了些彎路後發現,053K艦體排水量太小,以當時的電氣自動化水平做出來,這個設計太重了,不能這麼搞。
也是由於嗡嗡時期以及第一次設計艦空導彈,需要對濕度鹽度艦體穩定性等諸多因素帶來的子系統攻關,這個現在看起來簡陋的雙聯裝上蹲發射架,從65年053K論證到75年531鷹潭號交船,也是耗時不少,充滿艱辛。
總的說,就是兩個原因,第一次搞主要解決有無問題,也沒經驗,含有實驗性質,甚至這HQ-61 還沒正式定型(86年才完成定型試驗),其次工業水平不高,做不了更好。
1967年秋開始方案論證與設計,儘管中間因艦、彈總體論證不充分而導致方案多次變化,但仍按艦、彈的研製要求,於1968年底完成了方案設計。為了滿足工廠試製進度要求,邊設計、邊供圖,從1970年1月開始,至同年6月供圖完畢。1971年8月,滬東造船廠完成樣機零部件生產,隨即在陸上平台進行總裝、對接試驗。但是要趕上軍艦下水日期,樣機陸上調試沒完就匆匆裝艦,導致某些本來在陸上就可發現和解決的技術問題帶上了艦;加之該型導彈當時尚處在研製中,方案也時有變動,這就要求已裝艦的發射裝置樣機需做相應的改動。因而從1971年9月至1978年冬,該型產品一直處於調試後又修改,修改後再調試的反覆研製中。從1978年至1980年,結合導彈研製試驗,該型產品樣機進行了多次發射試驗。1986年,完成導彈武器系統設計定型考核試驗。
但是這個系統還是被攻關了。這個攻關才有嗡嗡結束後,對新的多用途護衛艦的論證。
85年提出近岸防禦向進海防禦的轉變,人民海軍開始小步快跑的新發展。88年314海戰暴露出防空艦的奇缺,30年研發積累的 HQ61 技術成熟,加上新封閉長橋樓的」翻新「艦體,053H2G 就是小步快跑的典型——以小改進積累小經驗,還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053家族就有了新的跨越。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053H2G首艦539艦90年下水的時候,早在89年10月到90年12月,051的109開封號就已經開始進行加裝"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的改裝,其中包括"塔維塔克"C3I系統,"海虎"搜索雷達,"海狸"II型火控雷達。
也就是說,其實在使用又笨又重的紅旗61B的時候,一直到現在倍受好評的海紅旗7也同時在配艦實驗中。
但裝備的定型設計是慎重的。053H2G還是選擇了理論射程僅10km,性能也只能用聊勝於無來形容,但好處是30年積累,技術非常成熟的紅旗-61B來快速形成戰鬥力。表達推測觀點,我不是專家,但是是一名工程從業人員
系統選擇大多數時間是多種因素 妥協的結果,先進性只是其中一個維度,不是全部(敲黑板)
筒裝方案大概有可靠性和保養成本的優勢吧。技術太爛,解決不了彈翼摺疊問題。。。。。。。
海紅旗7的可靠性當時算是非常不錯了,說一下,歐洲對華技術解禁十年我們天天去淘寶結果確實淘回來一堆不錯的一流貨色,這個就是其中之一
保證火力持續性以及對彈體的保護
推薦閱讀:
※摩托車在軍事中的作用如何?
※中國為何斥巨資購買俄羅斯潛艇,是不是國產的潛艇水平不足以達到國防要求?
※為何052c仍然使用老式的八木天線這樣的對空雷達 用八木天線這樣的米波雷達適用於現代的戰場環境么?
※迫擊炮是否會實現冷發射?
※訓練舊裝備,打仗時候使用新裝備習慣么?戰鬥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