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航空發動機研製的人需不需要很高的智商?

我是一個普通人,智商也許不差,但是不算高智商天才,我喜歡飛機,但因為眼睛問題無緣藍天,而我一個同齡的朋友卻將會去空軍服役,於是我們有了二十年之約,他堅持開二十年飛機,我二十年努力,爭取讓他能看到有我汗水的飛機翱翔海天。。。。看過搞純科研的,貌似智商需要極高。。我也就飲盡這碗熱翔不再做白日夢了。。。從小夢想不知道會不會折翼。。。我當然宗旨是要做就肯定做到底,至少有些小成績吧


同意樓上的,最重要的是態度。

轉篇舊文,僅供參考。這篇文章里只涉及一個很小的問題,整個飛機上類似這樣的問題何止成千上萬啊~~

回憶渦噴六發動機斷軸故障分析工作

1973 年 11 月,剛剛從哈爾濱工業大學調回北航,組織安排我到學校科研工作管理機關——科研組工作。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學校最高權力部門是北京航空學院革命委員會,下設的教務組負責學校教學、科研與型號研製生產生產工作。教務組下面又設立三個組:教學組、科研組與生產組。這個科研組的前身就是文革前的科研部或科研處。文革後稱為科研處。詳細全面地說,我的崗位在北京航空學院革命委員會教務組科研組。當時有個開玩笑的說法:「大組套小組,越套越糊塗」。當時的科研組機關只有幾個人。組長張錫純,由於身體不佳,有時不能上班,日常工作經常由徐學賢代理。徐主要負責科研管理。洪家慶同志主要負責實驗室管理。李嘉瑤側重學術交流與科技外事活動管理。金長發的任務是恢復北航學報。王順榮側重辦公室行政事務。劉念蔭不久前剛剛從漢中回到北航,協助洪家慶從事實驗室管理。我被安排協助徐學賢做科研管理工作。我們的辦公室在老主樓二層,正面靠北,與教學組和生產組相鄰。主樓三層東北角上台階是一個大辦公室,地面鋪了木地板,情報資料室就在這裡,工作人員是王維禮、周杏芬和李重陽。門外台階下,走廊南端斷頭用一道門窗封閉起來,陳克鏘、王平、李鳳華三位翻譯在這裡辦公。

北航畢業後我被曹傳鈞老師推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火箭發動機教研室任教。做的都是教學、科研與實驗室建設三個方面的具體業務工作。回到北航後到科研處從事技術管理,對於我是一個轉折,需要適應。好在其他同志都比我年長、覺悟高、經驗豐富。大家就是我最好的榜樣和老師。

不到一年,1974 年秋,我就接受了一項政治意義大、技術難度高的任務,也就是標題所述的渦噴-六發動機斷軸故障分析工作。這是開始技術管理工作後經歷的第一個挑戰。

一天早晨上班,隔壁辦公室的王紹曾老師招呼我過去。1957 年考入北航發動機系時,紹曾老師就是我們的副系主任,二級教授,在發動機系德高望重,老師尊重,學生也敬重。在機關里,紹增老師是院革委會教務組的副組長,分管科研生產,對我們百般關照,我們與他特別親近。關閉辦公室大門,紹增老師下達了任務。原來,幾個小時以前,頭一天的晚上,發動機系在瀋陽參加會議的熊昌炳老師打來長途電話向紹增老師緊急請示:殲六飛機由於發動機屢次發生渦輪軸斷裂引發的一級事故(機毀人亡),影響嚴重,中央領導嚴令迅速解決。航空工業部有關領導要求北航承擔完成故障原因分析任務。該任務意義重大,但是技術難度更高,發動機系現有老師以及當時的學術技術差距太大,無力承擔,特向學校彙報請示如何表態。紹增老師當即指示熊昌炳老師回復:國家任務第一,緊急時刻必須急國家所急,北航無條件 地接受任務,技術難度大,北航將集中全校力量保證按期完成任務。紹增老師告訴我,已經商定,我作為他的助手,參加這項重大、緊急科研任務。對航空工業部報告,北航開展這項任務由紹增老師挂帥。紹增老師告訴我,他已經上了年紀,前幾年重病一場後腿腳行動不便,他出面挂帥,但是實際工作當然還是由科研組實施。具體講,就是由我這個助手去做,制定工作計劃報告紹增老師,老師指正、拍板,然後按照計劃實施。

為了熟悉背景,回憶過去,看一看當年雄壯威武的殲六飛機的照片。

機場停機坪上的殲六飛機

熟悉一下渦噴六發動機的渦輪軸,下面是渦輪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1 —扳手插入孔;2 —凸台; 3 —漸開線套齒; 4— 限定襯套(封油環); 5—渦輪軸; 6—止動銷; 7— 鎖片;8—螺帽;9—滾柱軸承; 10—甩油盤; 11—渦輪軸襯套; 12—封嚴圈; 13—銷釘; 14—1 級渦輪盤; 15—1 級葉片鎖片; 16— 1 級轉子葉片; 17—承力環; 18—2 級轉子葉片 19—2 級葉片鎖片 20—2 級渦輪盤 21—導向盤

注意,圖中零件 5 就是渦噴六渦輪軸,在臨近零件 12 的位置,渦輪軸喇叭根部有環形台階氣體密封槽,台階的根部是應力集中的地方。斷裂就發生在那裡。

關於這項任務,還有兩個背景需要說明。

第一個背景就是任務的重要性。這個任務非常急迫。當時是 「殲六萬歲」 時代,殲六前後總共生產了四千五百架,那時我國空軍主力戰機就是殲六,殲七飛機那時還很少,可能僅有兩百架左右。由於頻繁出現斷軸事故,不斷地摔飛機,只好縮短髮動機使用壽命,規定工作 40 小時就要停飛返廠大修。空軍報告,到 1974 年 9 月 24 日統計,停飛的殲六已經超過 60%。擔負殲六停飛已經波及北京空防,不得不緊急從西南調來一些殲七飛機進駐楊村機場。當年南海西沙軍情緊張,空軍派出殲六到達西沙群島上空並且拍照登報公布。聽空軍說,照片上有四架飛機,其實出發時還多,有的飛機半途接近 40 小時的發動機限制壽命,只好提前返回。可以想像,60% 的飛機停飛,國家的空防陷入多麽危急的狀況。任務急迫,還有外交原因,殲六出口到巴基斯坦,由於斷軸摔死了巴基斯坦一名軍階很高、非常能幹的飛行員。反應強烈,人家要求我國大使出席葬禮並且為亡者抬靈柩。駐巴基斯坦大使緊急請示,周恩來總理批示 「賠償損失、徹底解決事故」,葉劍英元帥批示 「嚴懲兇手」。中央要求航空工業部每月一次上報排故工作進展。航空工業部要求當事的 112 廠與 410 廠每周一次報告任務進展。

第二個背景是這項任務的技術難度很高。其實,摔飛機是延續了相當長時間。故障分析也開展了很久,早在一年以前航空工業部已經下達任務,委託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李敏華教授承擔渦噴六渦輪軸應力分析任務。時間花費一年,任務還是未能完成。就在中央限令解決這樣緊急情況下,在瀋陽開會時,李敏華教授提出:這項任務技術難度太大,你們航空工業部也不要只盯著我。其實你們的北航的實力也很強,北航的王德榮教授還是我的老師呢,你們是不是應當把我的老師請出來呀!於是航空工業部的眼光就轉向了北航,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熊昌炳老師深夜長途電話緊急請示彙報一事的由來。

如何完成這項時間緊迫而且技術難度很高的任務?從組織管理與頂層設計方面,科研組機關,具體而言就是紹增老師和我,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三個原則。

第一, 任務複雜、難度大,超出了發動機系能力範圍,應當將任務收到學校,學校指揮,調動全校人力、物力資源,保證任務完成。

第二, 任務技術難度大,需要及時引進新技術,提高科研隊伍水平,解決難題。

第三, 任務時間緊迫,需要充分依靠外援,包括航空工業部、空軍以及先行開展渦輪軸應力分析的中科院力學所李敏華教授。

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些決策的正確。

如何落實這三個原則?

為了落實第一條原則,首先成立了學校直接領導管理的課題組。課題組行政方面由紹增老師挂帥,業務方面由王德榮教授但當組長。鑒於發動機繫結構教研室的老師,由於業務領域的限制,結構力學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這一專業領域的造詣也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決定渦輪軸應力分析的工作主要由飛機繫結構強度教研室選派得力人手,挑選了諶潛與王壽梅兩位強手擔責。熟悉發動機結構與工作環境的熊昌炳當然也是課題組成員,以他的經驗為諶、王提供應力分析解算中的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反過來,諶、王兩位在結構力學方面的優勢又會支持熊老師。應力分析解算中需要大量發揮計算機的功能,選擇了基礎課部數學教研室熟悉計算數學與電子計算機的羅炳海,讓他在課題組中側重計算數學與上計算機運算方面的工作。來自三個系的五位尖子組成了體現學校最高水平的課題組。當時北航在計算機設備方面在國內高校中位居前列。但是受到時代限制,學校計算中心的 FELIX C—256 計算機也不過僅僅有 256K 內存。這台計算機是羅馬尼亞按照法國 IRIS—60 計算機仿製生產的。運到中國想推銷給航空工業部。航空工業部派北航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前往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實際考察。考察結果,對於航空工業部,這台計算機小了一些,不夠用,但是對於北航很合用,比當時中科院計算機所研製的 108、109 等計算機好多了。那時中科院研製的計算機內存才 32K64K。尤其是這台羅馬尼亞計算機配備的 IBM 軟體相當齊全、好用。由於這台計算機的輸入採用卡片或紙帶穿孔輸入,課題組還需要一位專門的數據穿孔員。學校缺少這樣的輔助人員,向航空工業部彙報後立即通知成都 420 廠派來一名專職穿孔員。穿孔員一般都是心靈手巧的女孩子。420 廠拍來的卻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夥子。他是技術員,穿孔也熟練。主要因為女朋友在北京,兩地分居,自報奮勇來到北航課題組。合作時期證明,這位小夥子穿孔員表現確實不錯。

為了落實第二條原則,分析總結了力學所遇到阻礙的技術原因。由於渦輪軸形狀奇特,與經常見到的形狀勻稱規則的各種軸不同,渦輪軸直徑沿軸線不斷增大,成為喇叭形狀,而且喇叭口附近還有用於氣體密封的幾圈尺寸嚴格的環形台階,斷裂往往就從台階根底發生。李敏華教授試圖尋找應力分布的解析解,對於這樣奇形怪狀的軸,形狀曲線都不連續,求解當然很難。當時在計算結構力學領域剛剛誕生了有限元方法。不去尋求解析解,而是通過網格迭代近似計算的方法進行數值計算。有限元法將連續的求解域離散為一組單元的組合體,用在每個單元內假設的近似函數來分片的表示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場函數,近似函數通常由未知場函數及其導數在單元各節點的數值插值函數來表達。從而使一個連續的無限自由度問題變成離散的有限自由度問題。舉一個簡單的比喻,解析計算是要通過解微分方程求出函數精確解,有限元計算則是彈性力學的一種近似解法,它將連續體變換為離散化結構,然後再利用分片插值技術與虛功原理或變分方法尋求近似數值解。網格足夠多、足夠細小,數值解的精度也就越高。網格的劃分設定,能夠達到工程需要的計算精度就行了。那個時候,有限元領域只有個別院校剛剛進入,北航也僅僅做一些規則形狀結構的簡單例題計算。全面分析,考慮到課題組技術基礎,考慮到學校的計算設備能力,尤其是看到解析方法的障礙,總體抉擇,北航課題組迅速完成渦輪軸應力分析任務,需要採用有限元方法。這個技術方面的正確、果斷的決策,保證了整個任務的迅速完成。

第三條原則是在任務開展中逐漸鋪開的。前面技術分析階段,已經充分吸取了力學所李敏華教授的經驗。課題研究初期,當完成一個重要階段,進行檢查總結,有時還邀請李敏華教授來北航參加討論、評價。記憶深刻的是李敏華教授與我的一次談話。參加技術總結會後,她感慨地告訴我,非常羨慕北航課題組。第一,北航課題組有學校直接的、強有力的領導與支持。第二,北航課題組跨學科合作好,我們做課題過程中,即使我的力學工作做完了,也要到計算所請他們繼續做數值計算,然後還要到計算機所去上機。一個循環就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初步嘗試的結果出來後又要進入下一輪的修正和試算。因此,我那裡需要到處求人幫忙,進度還非常慢。你們北航,一個課題組裡面都解決了,進度當然快。她還肯定我們選擇有限元方法作為技術途徑。

渦輪軸應力分析解算工作的第一階段是總體設計與探索。確定採用有限元方法後首先用學校的計算機做了練習與粗略的試算。掌握以後開始進行學校內的調試程序,然後試驗開展低精度的計算。這個階段也順利通過了。驗證了技術途徑的正確。如果進行細密網格、更高精度的計算,達到工程計算精度的要求,那末北航自己的計算機的能力就難以勝任了,必須尋求運算速度高、內存大、外設強、軟體豐富的高性能計算機。

當時,國內計算能力最強的計算機有兩台,一台是北京大學剛剛研製成功的運算速度達到每秒一百萬次的 150 計算機。另一台是上海華東計算所研製的運算速度每秒 82 萬次的 655 計算機。150 計算機在華北油田,用於石油勘探數據處理。速度高一些,但是軟體少,科學計算不方便。655 計算機在上海嘉定,用於上海原子能所的計算與上海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 「708 工程」,這台計算機速度慢一點,但是配套的科學計算軟體比較豐富,比 150 計算機更適合北航課題組使用。遺憾的是,655 計算機不開放,出去上海自己那兩家天之驕子的重點工程之外不允許任何單位使用。

瞄準了 655 計算機,就開始動用關係,設法打通渠道。「708 工程」,後來被命名為 「運十」,是上海在航空工業部以外,「地方搞航空」 的明星工程。地方搞航空,名義上是在航空工業部以外自己搞。但是 實際上 「708」 上馬後,上海從全國各地的航空工業院校、廠、所挖走許多技術骨幹。航空工業部的工廠與設計研究所多數在東北、西北、三線等艱苦地區。凡是被選中調到 「708」 的,上海都給解決戶口,上海從外地挖人非常容易,航空工業的大批技術骨幹孔雀東南飛,落戶上海。為了 655 計算機,10 月 14 日我乘飛機到達上海。出發時我已經準備了材料:航空工業部領導寫給駐 「708」 聯絡組組長,原 430 廠領導蔣祖同的信,請蔣總通過 「708」 設計院為北航課題組搞到 655 計算機的機時。此外我還做了個人聯絡準備:「708」 設計院強度設計室主任趙金德與氣動設計室主任姚應佐都是剛剛從北航飛機系調動過去的校友。到上海時,蔣總在蘇州辦事,需要隔一天才回到上海。當天晚上先到家分別拜訪了擔當室主任的兩位校友。說明原委後,兩位校友都表示,655 計算機分配給 「708」 設計院的機時,基本上都是強度與氣動這兩個設計室使用,上機人員需要持有嘉定機房的上機證。既然母校承擔的任務是國家與行業緊急任務,必要情況下,他們都可以設法將北航同志帶入機房上機。諶潛、王壽梅與他們都共事多年,沒問題。王德榮是他們的系主任和老師,他們更敬重。有了這個私下的約定,655 計算機機時就有了保證。兩天後,蔣總帶我前往 「708」 設計院,拜訪馬鳳山院長。說明來訪目的後,馬總表示國家緊急任務是大家共同的任務,詢問北航需要多少機時,何時使用,將來按北航需求保證提供。記得當時我還承諾北航承擔相應的機時費用,那時 655 機的機時費相當昂貴。但是直到任務圓滿完成,機時費全部由 「708」 設計院代付了。上海四天之行,落實了課題組精確計算所需要的當時國內最好的計算機的使用。

655 計算機落實以後,課題組在學校完成了最後的技術準備,王德榮、諶潛、王壽梅、熊昌炳、羅炳海即將出發赴上海。臨行之前又出現了一點情況,羅炳海老師的夫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家中還有一個小孩,學校幼兒園名額緊張,羅老師的孩子的入托問題還沒有解決。為此,立即聯絡數學教研室,教研室安排了一位平時與羅夫人關係最好的女教師,羅老師出差上海期間入住羅老師家作伴,保證安全。又通過學校後勤領導指示幼兒園馬上接羅的孩子入園。

出發前,又做了細緻準備。課題組在上海工作期間,哪裡住?那裡吃飯?由於任務保密,必須安排獨立、安全、方便住所。為此,再次拜訪空軍後勤部。空後司令部提供了介紹信致駐滬空軍,還提供了一封空後首長寫給駐滬空軍政委的個人信件,拜託駐滬空軍提供何合適的工作居住場所。科研組的金長發老師家在上海,環境熟悉,拜託金老師帶著空後的介紹信與信函先期前往上海準備。駐滬空軍為課題組提供了一座獨立的別墅,還有幾位戰士留住保衛。那個漂亮的別墅原來是林彪的兒子林立果在 913 事件前的 「小艦隊」 的駐地。課題組隨後出發,到達上海入住以後,金長發老師回校。

幾天以後,課題組從上海來電話,簡單報告工作已經展開,一切順利。也提出來晚間加班時別墅內缺乏食品與開水,當即告訴他們就地採購電爐、水壺、零食,保證工作與生活,經費開支回校後由科研組機關報銷。

不久,上海嘉定 655 計算機上機計算任務完成,課題組回到學校總結。很快,最終的計算結果整理出來。

渦噴六連續發生斷軸事故前後兩年多,故障原因一直未確定,故障一直沒有排除。一派人員主張,原來的蘇聯設計就有缺陷,是設計不當。另一派則提出,殲六飛機已經使用多年,算上蘇聯的米格-19,使用年限更久,為何以前那末多年都沒事,偏偏近幾年才連續斷軸?經過北航課題組半年事件的突破性的科研工作,給出了科學的答案。北航的計算證明,斷軸發生的台階根部的過渡圓角半徑尺寸對於應力分布有著巨大的影響。設計圖紙規定圓角半徑為 0.6+0.2mm,也就是說應該在 0. 6 mm 到 0. 8mm 之間。計算結果表明,在此範圍內,應力處於安全範圍。當圓角半徑減小時,應力顯著增加,計算給出了不同圓角半徑情況下應力的數值。可以看出,當圓角半徑小於圖紙規定時,應力急劇增加,圓角半徑更小時應力將超出安全範圍。

設計所與工廠,領導與工作人員,終於明白了。有了北航的計算結果,迅速明白了斷軸故障的根源,不是設計問題,而是製造加工質量問題。現場檢查、實地檢驗發現,工廠的渦輪軸產品中,這個圓角半徑,有的產品小於圖紙規定,有的降低到 0. 4 mm,甚至只有 0. 2 mm,這樣的渦輪軸,難免發生斷軸事故。這個圓角半徑的超差,就是導致機毀人亡的嚴重事故的根源。

為何出現圓角半徑小於規定數值?原因是渦輪軸由耐熱高溫高強材料構成。這種材料比較 「黏」,切削困難,刀具磨損迅速。半徑為 0. 6 mm 的圓角刀,磨損不均衡,兩側磨損更快,於是車床上挑這個環形台階溝槽時,刀具的圓角半徑很容易磨損成為更小、甚至超差的圓角半徑,這樣的刀具加工出來圓角半徑小於規定數值的超差產品。可嘆的是當班的工人不明白後果的嚴重,不知道這十分之一毫米、十分之二毫米的誤差將要導致機毀人亡。

故障原因找到了,重點檢查零件、刀具這個圓角半徑的措施加強了,斷軸事故就陸續減少、最終消失了。

中國一度將近 60% 殲擊飛機停飛、空防幾乎喪失的危機過去了。鑒於這項科研成果的重大意義,文革結束以後 1978 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北航的這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獎勵。

伴隨著故障分析任務的完成,北航科研人員的學術技術水平也提高到更高的新的水平。在中國,北航第一個成功地將國外剛剛誕生的有限元法應用到航空工業的工程實踐,解決了渦噴六渦輪軸這樣複雜形狀結構的應力分布計算問題。多少科學技術人員訪問北航,尋求有限元法的知識與經驗。應對社會需求,熊昌炳老師開始舉辦普及推廣有限元法的學習班,將近兩年時間,熊老師辦了一期又一期的學習班。回顧過去,這一段經歷可能是熊老師最忙碌、收穫也最多、人生最有意義的一段歷史。

三十七年過去了,當年 35 歲的我,如今已經 72 歲。我最敬愛的王紹曾老師已經離去。王德榮老師也離開了大家。金長發老師也已經逝世。諶潛老師早已調往航天部工作。熊昌炳老師、羅炳海老師雖然已經兩鬢斑白,校園內不時還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王壽梅老師依然神采奕奕、身體健康。

深切思念逝去的老師,衷心祝願建在的各位健康、長壽!


不邀自來。

首先,樓主現在是哪個年級。如果已經高三了,那你現在的首要問題應該是提高自己的考試分數,閑暇時間再考慮去哪所航空航天類大學。因為目前相關專業大學的錄取分數都不是很低的。鑒於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我建議題主努力提高分數,盡量去排名靠前的高校。

再說說關於智商的問題。。。

智商高的都去搞金融了,我們都是學渣啊,算了,我不自黑了,一會同學來爆我的樓就不好了。

我要嚴肅的向題主說明,無論哪個行業,都不會因為個人智商問題導致你無法學習。

作為一個搞航空發動機的准博士狼,我想告訴你的是,大學的學習,不是靠一個人的智商多麼高,而是靠一個人對自己所選專業的熱愛和勤勤懇懇孜孜不倦的對知識的索求。大學裡你靠智商能學到的東西很有限,而通過情商學到的東西卻是無可限量的。如果你對這個行業感興趣並認為自己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那就勇敢的去追求。

關於搞相關專業的那幾個大學的相關情況我就不在這裡貼了,題主自己根據情況留心就好。千萬別認為哪個大學不好,好多那些你不屑一顧的人或事最後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總之,別低估自己的勇氣,也別抹殺別人的毅力。

祝成功吧。


最重要的是態度,不好好做智商再高也是然並卵


其實絕大多數工作主體都是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絕大多數都是事務性的。即便是設計這種看似創造性很強的工作,也有很多設計規範、標準將設計活動大幅度固化,需要的創造性活動並不多,對智商要求沒那麼高。更不用說日常工作中還有那麼多文牘工作。

真正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是對工作的策劃安排,對需要調動的資源的規劃和協調。

高智商這種東西,個別領軍人物有的話,這個團隊就已經很厲害了。所以,題主如果只是對這個行業有嚮往,願意投身,不要太在意智商這種東西。有,不算壞事,沒有的話,大家都差不多。


不需要,我覺得只要智商正常就好。

但是,一定要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

不然,面對一頁又一頁的數據,想著朋友都出去唱歌吃小龍蝦了,你卻只能不停調校、檢查、計算。這個還是要求人真的喜歡這個東西。

就為混口飯吃的,處理個三年的數據,就該離開這個領域了。然而,航發就是個靠數據和經驗的活。

航發研製是一個需要累積經驗的活。最後能夠留名的核心工程師,那都是有著豐富設計經驗的人。他們肯定智商不差,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耐得住寂寞累積那麼幾十年的經驗,最後做到厚積薄發。

當然,這個智商正常是指能夠學好大學裡高數大物。如果這都學不好,那還是別來了,別給自己,也別給前輩添堵。


答案是不需要!搞好發動機唯一要的是恆心,是持之以恆態度,團隊協作的能力。這是我工作10年的感受。


絕大多數工作需要的都不是高智商,而是認真細緻、吃苦耐勞和溝通順暢。


依然是普通的研發工作而已,不需要特別的智商。多不過腦子這東西和肌肉一樣,越用越靈,想得快,想的多。搞研發的都差不多。


題主要搞飛機啊。

這並不需要特別高的智商,反而需要一顆耐心,耐的住重複的試驗,耐的住一直沒有結果…

沒有什麼新發明是一拍腦袋想出來的,都是建立在豐富的試驗積累上,偶然觸碰了靈感的開關;也沒有什麼新設計是在紙上隨手一畫的,看似隨手的一筆可能是他數十年的積累。

和高智商比起來,需要耐心,也需要細心,可能有0.0000001的差距,就完全不一樣了,或好或壞。


智商應該不是硬性指標吧,我的同學目前幹得好的都是勤奮值滿格,智商中上(因為那些真正智商高的都機智的跳槽了…)

尤其要囑咐題主,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要怎麼達到目標!切記!切記!我覺得那些大牛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目標明確,我們這些渣渣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雖然不會天真地回答是,但是大家也不要被從業多年的工程師們略帶戲謔地給誤導了。個人的體會,真正合理的體系,技術和工程應當分開。技術開發的當然需要高智商,但是工程就明顯寬鬆很多,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搬運工。快遞小哥搬運的貨物物,工程師搬運的是技術,從實驗室搬到產品上而已。當然航空發動機也不僅僅是技術或者工程,往後還有工程管理,越往後,對於智商的要求越低,但對於邏輯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要求越高。


10.27中午更新,加了句話

-------------------------------------------------------------看這個問題我有點懷疑自己能不能愉快地為祖國添磚加瓦了。。。

我們院的老院士,聽師兄們說,老先生當年在計算機技術不成熟的條件下用手算出了一種渦輪葉片的形狀,節省燃料blablabla,造福國家blablabla。。。然後被評為了院士。。。

(我也是聽說的,總之就是老先生設計出了種效率很高的渦輪葉片目前已經成功地應用於蒸汽輪機,航空發動機和彈用渦噴發動機上)

所以說,能不能被掛在牆上(誤)需要智商+堅持+運氣+等等等等

只需要努力肯定是不夠的,如果可行的話那八成就是心靈雞湯了。。。

感覺不管哪個研究方向如果要做出什麼來都是需要(略)高於常人的智商和情商的。。。

以及題主啊,目測你是高中生/大一的學生吧,未來還長著呢,變化多著呢,不要太早就說自己十年二十年內要怎樣怎樣,太遠,計劃趕不上變化。

多開闊開闊眼界,多了解了解這個世界,然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以及把一年前我跟班主任談人生時他對我說的話轉贈給題主——你要是真想在航發上做出點東西的話你當時就應該去讀材料專業啊。。。

不過如果題主已經決心投身航空事業報國的話。。。

少刷知乎多讀書,專業課太多太難了!!!!


踏實下來搞才能搞出東西,或是能做出國家能用的東西,智商不重要,不過高智商也有好處,說不定能做出突破性的東西


當一個普通的工程師,智商只需要普通,重要的是工匠精神。往上走當然要求更高,但是各行業都是這樣。發動機難度不在於發明創造,而在於複雜,嚴苛。


學習航空發動機不需要高智商的天才,中國在這方面發展還是很薄弱的,所以需要有一定信仰的人耐得住性子,坐的住能夠靜下心來搞科研。

航空發動機是航空飛行器的心臟,是複雜精密的儀器,你感興趣的點不一樣學習的重點也是不一樣的,航空發動機學習也有分類,有總體類這就包括了航空發動機各大系統的學習,有流體類,有研究熱的,還有研究航空發動機控制方向的。

這個行業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赤誠的心,接下來做的事如果你喜歡那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智商夠用就行,努力和喜愛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個已經在這個行業淪陷的女生我要誠實的告訴你,如果你的夢想是掙大錢那稱早別來了。


智商這個東西,不是你說自己有多高就有多高的。

智商這個東西,也不是你想的那麼重要。

你看那寫搞科研的很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

我覺得在航空領域的科研能力主要源於這幾點吧:基礎知識、理解深度、嚴謹程度

基礎知識決定你的基本的職業素養,決定你面對設計問題時的反應。比如面對一個技術問題,你把它歸於哪一類問題。

理解深度決定了你看待技術問題的深度,比如是否可以通過表象去理解本質原因,從本質上提出解決方案。

嚴謹程度決定了你是否考慮的周全,是否能把所有工況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列舉出來。

錦上添花的是創造性思維,這決定了你是否可以基於基礎知識和理解去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而以上的一切,不源於智商,而是源於熱愛和執著。


搞航發更需要一顆熱愛機械的心!!


沒必要,我就覺得我自己挺蠢的(相對大佬而言),技能磨練最多的是測繪,不過你要干航發。。。。。。大兄弟我勸你別來,這裡有本事把你所有的愛國情懷磨的一乾二淨


能成為職業的基本都不需要特別高的智商。能成為產業的就更不需要了。


說真的,知乎真的是小學生的娛樂場


推薦閱讀:

相對於狗出現4萬年,有300多個性狀各異的品種。那麼智人演化了20萬年,是否有品種(種族)間智力差異?
门萨俱乐部的成员IQ到底有多高?可不可以形象的比喻一下?
#知乎童瑤詐騙#「上當者」和「善良」有關么?
有什麼聽起來很有道理,略微用大腦一想其實就是坨屎?
孩子的智力有可能比父母高嗎?

TAG:科研 | 航空發動機 | 機械 | 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