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華老外工資是當地人4倍」的現象?

剛剛看到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在中國當老外 在中國,常見到外國人扮演舞者、歌手、演奏家或模特,不論他們有無才藝,均得到高昂的報酬。筆者的一個朋友曾被請到一個音樂會現場彈貝司。可事實上,他根本不會彈,但報酬卻是其他中國樂隊成員的兩倍多,而後者都是有才華的音樂家。(《環球時報》5-06)

據報載,每次看到這種奇觀,筆者不禁就會想起一部影片中的一幕。片中,一個小女孩對著猴子喊:「跳舞,猴子,跳舞!」筆者有些朋友甚至稱這種演出是「猴戲」。其實,這種做法遠不止「猴戲」這麼簡單。一般來說,白人英語教師賺錢比會雙語的中國教師多很多,也常比美籍華人英語教師多。筆者曾遇到一名在成都一所英語學校任教的俄羅斯人,他幾乎不會用英語說長句子,但薪水卻是中國人的4倍多。問題不只出在這些外國人身上。僱用這些水平不行的外國人、支付給他們高薪的經理和中介全是中國人。某種程度上講,薪水是對他們遠離家鄉的補償,或者這些人具有某種經濟價值。也就是說,外國人到場對某些中國人更有吸引力,白人英語教師比黑人或中國英語教師,更有可能給學校招來生意,不論他們可能多麼缺乏經驗。不過,對於種族「商品化」這種事情,中國僱主、父母和教師都應該主動去加深理解。儘管中國愛講反殖民,但從某些方面講,中國仍然戴著殖民主義最沉重的枷鎖之一,即殖民地心態。

筆者看了這位老外的講述,也感慨良多。中國人的好客是可以理解的,聘用外國的精英,也需要支持。但聘用一些無才的老外當行業精英,確實荒唐。做同樣的工作,老外薪水卻是中國人的4倍多,這不但是崇洋媚外,簡真就是一種無知,更有一種對中國人不尊重的感覺。從學校的方面來看,有不少學校以聘外教為學校的賣點,認為有外教就意味著學校的師資力量雄厚。近來又看到某房產商招用白人當銷售,受到中國人的熱棒。且情感方面,有不少老外在他們的國家,根本就是屌絲,一輩子也難娶到老婆,但在中國,老外以戀愛的名義一周可以睡四五個不同的女孩,有的女孩還把錢包送上。在中國,依然是老外生活的天堂。並且是老外屌絲們的天堂。在中國,老外屌絲是華貴、精英的代名詞。

老外稱中國處處上演「猴戲」,這說明了什麼呢?中國人被外國的屌絲們耍了,欺騙了,愚弄了。但是,中國人卻沒有醒過來,依然把外國的屌絲當精英,當品牌,當亮點。中國的音樂會裡上演「猴戲」,學校里上演「猴戲」,難道中國還有很多人還是愚頑未開化的猴子么?

上述問題說明來自於吳永麟的新浪博客,鏈接:在華老外工資是當地人4倍暴露啥


呵呵 - - 老外?

你換個朝鮮或者越南老外試試?


謝邀!

個別現象被寫成普遍現象的一種春秋筆法。


只要僱傭他的人不是傻子,你就相信,老外帶來的收益是你的4倍以上。如果僱傭他的人是傻子,那你還問個p。這麼想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老外如果是外派,那加上外派的補貼的確是這樣


我只知道我一老外朋友的part time job一小時10磅,我同學去做兼職一小時10塊。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為某個老外在上海租了個房子,月租金是28500,算下來一年房租35萬,他家小孩一年學費是15萬,全部由公司報銷。嗯,此人是個顧問角色,還算不上高層。外國人和本地僱員的差異簡直天壤之別!


看臉~


嘩眾取寵的文章,中國的一些人也是夠了。

你一個上海人去朝鮮工作,你選擇去的話,你覺的你工資翻朝鮮人幾多倍?

中國外派到非洲的收入又翻中國平均工資幾多倍。現在的記者,學者除了想這些問題能問一點實在的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劉瓏這類勵志演講師?
你覺得有哪些我們必須知道的歷史常識?
全國各地的方言有沒有消失的危機? 你們那的90後,00後,10後還會講本地方言嗎?

TAG:教育 | 社會心理學 | 種族主義 | 崇洋媚外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