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洛陽現在的發展遠遠不如從前?
一直特別想問這個問題,以前沒什麼地方可問,今天終於再次想起來了還是忍不住問了。明明是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也很悠久,歷史上(就是題目中的從前)也很繁榮,現在反而發展的很緩慢(在我看來)。是我沒有透過表象看本質還是最近不夠關注?國家真的重視這個地方嗎?
初次提問,不知道話題之類的設置的對不對,如果設置有什麼問題勞煩指出了,多謝
我是和題主想過同樣問題的洛陽人
洛陽在歷史上確實輝煌過,並且相當輝煌。但是仔細回顧歷史,你就會發現洛陽的輝煌在中國古代史的前半期,宋代之後,洛陽就越來越日落西山了。
宋代之前洛陽能夠如此輝煌,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帝國的首都大多數時間都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搖擺。正是因為作為帝國首都或者陪都的政治優勢,才為洛陽的經濟文化繁榮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中國古代如果定都長安,洛陽作為長安東進中原的一個關鍵據點,是哪個王朝都不能忽視的,洛陽是聯繫關東和關西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隋唐時期的京杭大運河,洛陽還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樞紐。然而這一切隨著帝國防禦中心由西北移向東北,北京開始取代西安成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長安和洛陽都不可避免的衰落了。相比長安而言,洛陽的衰落更為嚴重,西安依然是帝國西北邊防的重鎮和物資集散中心,而洛陽地位在此時就相當尷尬了,失去了帝國首都的政治福澤,它僅僅是一個交通樞紐而已,且運河的航道向東擺動,南北交通樞紐地位喪失,進一步弱化了洛陽的地位。所以洛陽的衰落不是近代以來造成的,在元明清時期的洛陽就已不如以前輝煌了。
洛陽失去了首都的政治地位,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而且在未來,我覺得國家首都重新回到西安洛陽一線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看待洛陽今天的發展必須基於當前的現實之上,洛陽只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在東南沿海的區位政策優勢(這種優勢有很多,在此就不展開敘述了)之下,洛陽躋身二線城市的都很艱難。
河南省的經濟在中國大陸而言,GDP位列全國第五,是內陸省份最高的,但是從河南省的經濟結構而言,我們的經濟支柱跟山西內蒙相似,也是以資源性企業為主,真正的製造業與沿海地區差距還是很大的。在洛陽出名的企業,仔細想想是不是也大多是能源性或者礦產企業,在這就不一個個細數了。洛陽市的GDP在2013年位居全國城市46名,2014年排名51名,從排名來看,洛陽的地位正在不斷下降。
仔細想想洛陽的支柱產業是什麼?洛陽能拿得出手的企業有什麼?國家待洛陽也算不賴了,一五計劃期間,蘇聯首批援建的73個廠礦中的4個大型廠即拖拉機廠、軸承廠、礦山機器廠和熱電廠放在洛陽,洛陽成為全國八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隨後,國家又把銅加工廠、高速柴油機廠兩個蘇聯援建的重點工程先後放在洛陽。(河南其他地方,是三門峽水電站,焦作煤礦,鄭州火車站)。最近說東北的經濟發展遲緩,洛陽跟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企一個尿性,一樣的沒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牛逼起來。轉型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作為一個洛陽人,我想說我看不到希望啊!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旅遊業肯定是很有前景的,但是洛陽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地上也沒留多少文物,絕大多數都毀於戰亂了,給洛陽留下的更多是一堆留在書本上的地名而已。靠牡丹花的產業鏈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沒有顯現出太大的能量。白馬寺和龍門石窟之類的就不多說了,第三產業還是很有前景的,但是在遍地搞旅遊產業的今天,洛陽的競爭力有多大這是很有疑問的。
從河南省而言,洛陽市還是當之無愧的老二,跟憋屈的開封比起來,洛陽的處境還算好的了。鄭州靠京漢鐵路起家,這種交通樞紐地位無可撼動,所以也不用意淫把省會遷到洛陽會如何,洛陽地處豫西,說實話就全省而言作省會很不夠格。認清目前的處境吧,不能說你祖上十八代是地主,你現在就能當地主,好好努力吧,通過自己的努力出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有更大的世界在等著你,至於洛陽的發展前途,真的不好說啊。
所有的內陸城市都是省會獨大,還有就是自己不爭取,洛陽沒有危機感,天天抱著自己之前的成績牛哄哄的,瞧不起這個那個。去看看本土的一些關注度很高的自媒體,天天吹噓洛陽的各種好,時間長了本地區會處在一個固步自封的氛圍,忠言逆耳,社會各界很少出現這樣的聲音。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都忘了嗎?居然還有人覺得這樣挺好!老齡化嚴重,沒有拼搏奮鬥的氛圍,吸引不到年輕人,洛陽危矣,再這樣遲早被開封,新鄉超越,越來越沒落,擔心。
▼不重視▲
國家首先重視的是四大直轄市,
其次是十五大副省級城市。——國家甚至都不重視鄭州,又怎麼可能重視洛陽呢?
兩次到洛陽調研,基本上走了洛陽的幾個主要的經濟區,澗西區,洛龍區,高新區,伊濱區。在洛陽,隨處都能看到厚重的歷史,遠至夏商,近達一五二五時期。可以說洛陽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拖,洛耐,洛軸,洛玻等等大項目如璀璨明珠。但進入到市場經濟以來,洛陽市卻被全面超越。同鄭州之間的差距越來越來,而後邊南陽等市的追趕越來越近,副中心城市有點兒朝不保夕,感覺很遺憾。縱觀洛陽發展,造成現在的局面,茲以為有以下幾大原因。第一,工業基礎雄厚而信息技術水平低,第二,古都色彩讓洛陽整體趨於保守,當然河南的城市整體上都有這個特點,第三,政府專業素質亟待提升,主要是行政長官中轉業幹部較多,第四,洛陽市跨河發展戰略起步較晚,嚴重限制了洛陽的發展空間。寫於洛陽調研途中,不當之處批評指正。————————————————————————————————20170118補充洛陽國有經濟將洛陽發展帶入溝里。洛陽的發展問題,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缺活力。主要表現在:國有經濟佔比太高,且大型國企大多數為國有子公司,嚴重缺乏決策的自主權;民營經濟羸弱,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過低;創業活力不夠,缺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第二,低效率。主要表現在:創新效率低下。掰指頭數來,洛陽市的科研院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家)、中央駐洛科研院所(大多數轉製成企業)在中西部來講,除了大學數量不能蓋過武漢、西安、鄭州之外,其他的重大創新載體毫不遜色。但是反觀洛陽,技術合同交易額極低,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更少)申請量極低。科研院所的轉制讓這些企業在市場的夾縫中難以抽出精力和金錢去投入基礎研究。同時,體制機制太過僵化,難以調動科研院所積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3月15日補充 洛陽經濟發展大不如前的重要原因,如果從性格上歸因的話,可以說洛陽人太自負。千年帝都、一五大院大所大國企都成了洛陽創新發展路上的絆腳石。覺得其它地方都是宵小之輩,老子天下第一。這種思想不改,洛陽市的發展仍然會固步自封。
非常贊同樓主的觀點!說到這個話題,內心隱隱作痛啊!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洛陽人…離開故土已經15年了。
我是一個商人,以前在關林市場混。多年以後,經濟上總是起伏不定。每次摔倒,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奸」、「不夠滑」。很困惑!每辦任何事情,總是要「找熟人」,一旦份不到位,結果就是被黑…
2012年,事業徹底失敗,家道中落!痛定思痛,悟出道理:或許這個地方跟本不適合我的成長!於是,取道西北… 每次回家過春節,滿目都是回憶啊!: 牛肉湯館裡的食客依然如織,盛湯的碗依然是那種粗瓷的,碗底遺留著水洗後的痕迹…… 女公交車司機,依然是邊開車邊爆著粗口,一付江湖大姐大的樣子…… 計程車的起步價,還是那麼的實恵…… 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在鎮上或城裡買了房。但他們卻依然抽著十塊錢的紅渠,喝著三十元左右的酒,…開豪車回家的大多是在外地混出名堂的,口袋裡依然裝著3種檔次的煙,後備箱放著不同檔次的酒。 更可笑的是,一個從事「逮典」行業的幼時玩伴,見面時的問候是:鎮多年都木見過你了,你在哪裡坑人呢?尷尬之餘,只有用笑掩過… 這個城市15年來的變化,除了新區的建設以外,人文方面基本變化不大! 哎,說多了都是眼淚啊!給洛陽教育的深度把脈
一切還要從下面這幅圖說起:正如網友所說,2016年,洛陽教育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本公眾號昨天推送了反思開封教育的文章《開封:既要大力引才,也要大力育才》,也緣於開封近年來「北清率」不高的實事,如圖所示,2016年為10人,比洛陽多一人。我認為,同為河南的文明古都,對洛陽教育的現狀也應該做出深刻反思。
大家對洛陽的教育很關注,我也說兩句醞釀了很久的話。因為洛陽教育的確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刻」。有不對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洛陽教育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一)洛陽教育滑坡影響了一代洛陽人社會階層的變遷
正如報道的那樣,這些年來,洛陽中學教育質量持續滑坡,集中表現在清華北大升學人數在全省排名持續下滑。2016年排列第十,落在了鄭州、周口、信陽、開封、許昌、甚至鶴壁等市的後面。其實背後還有除了清華北大以外的其他頂尖高校的升學人數,按照概率來說,應該也是下滑的。
這代表什麼?我一直在觀察輿論,曾看到有網友說:洛陽市沒有把洛陽的中學教育辦好,讓洛陽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背井離鄉去鄭州上中學。——這個意思是說,洛陽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減少,洛陽孩子在洛陽接受教育而「出人頭地」的機會在減少。
但是更重要的是,這些年的洛陽學子,當他們的人生向上攀登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能夠在高位提攜自己的洛陽老鄉很少,而周口、信陽、鄭州、南陽的老鄉相對而言會比較多。雖然都是河南老鄉,並且河南全省的高考錄取比例整體不高,本來不應該計較這個,但是看到這樣的現狀,作為洛陽學子,心理總歸會不是滋味吧?
應該說,近些年洛陽中學教育的滑坡,影響的是一代洛陽人社會階層的變遷。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一點。
(二)洛陽教育滑坡拉低了洛陽城市的吸引力
一個城市的活力在於人才,在於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注入。洛陽標榜自己是宜居城市,但是應該看到,教育水平正是「宜居」的重要指標啊!北京升學壓力也大、競爭也很激烈。但是北京市政府對教育政策的配套是到位的,至少是力求到位的。為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雖然洛陽和北京在很大程度上沒法比,但是至少洛陽要做些什麼。要知道,越是高水平人才,越是重視子女的教育。洛陽的教育水平如果沒有一個大的改善,那麼將成為洛陽城市吸引力的短板,洛陽人才會持續流失。
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正視洛陽的教育問題,不要再找借口。
二、洛陽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一些「書獃子加老土」的領導
洛陽教育這些年出的問題集中反映在百年老校洛陽一高的變遷。也就是洛一高的「北清率」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一兩年剃了光頭。想當年,洛一高的學生都是洛陽人民心中的「嬌子」,但是現在呢?洛一高在改革開放之初,是河南省四個「重點中學」之一(鄭州一中、開封高中、洛一高、信陽高中),但是現在呢?
洛一高前任校長ZX先生,前年已經卸任。他在任時候的故事就不多說了。只聽洛一高的老師們說,該前校長出了一本書,現在都堆在圖書管理,壓根不敢給老師們發,怕招人恨。
Z校長在任時候搞了很多「課程改革」。但是拍著良心說:哪些改革理念和做法不僅經不住基本的推敲,也不是最先進的「理念」,更缺乏應有的深度。可以說,那些理念和做法簡直是基於四手五手的理論。
應該說,這是個普遍現象。咱們國家的教育官員們,有很大一部分都缺少教育學術素養。(有報道說,東北某縣教育局長是從畜牧局調過來的。)但是就怕他們越俎代庖、盲目自信。對這類做法,我稱之為「書獃子加老土」的做法。
對2001年至2011年這十年來的課程改革,我國教育學術界一直都在爭論,學術與政策都在不斷調整。但是這些東西,沒有在Z校長的改革中看到。
說到底,相關領導應該負起責任。
(二)對國家教育政策的感知失靈
洛陽學子的清華北大考取數量上不去,原因當然有應對傳統高考能力的問題。但是殊不知,現在考取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方式和路徑都在悄然發生變化。高校自主招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全國考生憑「裸分」上名校的可能性急劇減少。
也就是說,很多考生都通過高校提前舉行的自主招生獲得升學或在高考中加分的政策。進一步說,如何才能加分?如何才能走自主招生?事實上,普遍需要學生在有關的學科競賽中取得獎項。大部分是理科獎項。有的還需要發表論文。
再進一步說,哪所學校什麼時候開始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需要的是那次競賽的什麼獎項?如何準備這樣的競賽?如何報名?……
這些問題都沒有教育局的統一通知,都需要師生自己獲取信息和資源。
在北京,已經有很多輔導機構都有學科競賽的課程以及自主招生的課程。清華、北大等名校每年都會舉辦夏令營以及相關培訓。
這些政策、信息不知道我們的領導、教師、家長提供給孩子們沒有?這應該比那些所謂的「課改」重要得多啊。當洛陽的學子在搞「唱唱跳跳,會包餃子」的「素質教育」時候,全國準備自主招生的學子都在奪取自主招生的資格。
當人家的孩子在通過學習競賽發展特長並收穫自主招生資格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還在應對傳統的高考應考模式。只走高考這一條路,需要每個學科都不能瘸腿。因此是非常辛苦的。孩子的特長和潛力也得不到開發和發揮。
我們沒能給孩子更好的資源和機會,是我們無能。這個要承認。
話說回來,洛陽還缺乏能夠指導自主招生、培訓自主招生的師資以及市場。這是由洛陽市整體師資水平決定的。但是師資不行還得怪留不住教師人才、引進不來教師人才,甚至根本沒想過去引進教師人才。很多網友都說了,洛陽教師工資低,用老師們的話說,就是「不暖人心」。
洛陽教育對國家教育政策的感知失靈還表現在其他很多方面。包括「課改」。不知道洛陽市的相關領導是否知道,現在國家已經不提「課程改革」而是說「課程教學改革」了?為什麼?並且現在也不提十年前的「三維目標」,改提「核心素養」了?為什麼?什麼是核心素養?
(三)一些市儈保守的城市文化
洛陽這座城,說起來是有文化底蘊的。但是不得不說,在現在是有人文文化上的缺失的。
建國以來,洛陽有很多工業布局,洛陽也有很多科研院所。洛陽的四所大學,有兩所以理工見長,剩下的一所是部隊院校,另一所的人文學科也不是很強。這就造成了這座城在人文文化上的缺失。
教育歸根結底是人文。人文如同人的眼睛,讓人不鼠目寸光,找到正確的方向。
有網友問:洛陽教育誰該反思?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該反思。「出清華北大」的教育應該說是一種精英教育。我們作為領導、老師、家長,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好了培養精英的準備沒有?我們作為家長是否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我們給孩子營造了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以及什麼樣的學校環境?
培養精英,培養的是一種「新銳」之氣。切忌落後的市儈文化。有很多家長和老師口頭上都說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深層次都會想「過過小日子算了」。所以,壓根沒有考慮那麼長遠。
再說洛一高。原來在招生規模小的時候,應該說是洛陽的精英教育陣地。所以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連創輝煌。但是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洛一高開始了擴招。不是說擴招不好,而是說一些配套的教育措施沒有跟上,造成了市井文化侵入了這所學校。
目前可以說,洛陽市的精英教育是缺失的!
洛一高長期標榜自己「放養」、「自學」的模式而沒有任何改變。頗有「八風吹不動」的意思。但是這並不理智。我們還是不應該過於保守和盲目自信。不是說「放養」、「自學」不好,而是說要怎樣讓這種模式更好。更不用說現在已經證明這種模式效果不好了嘛。屠呦呦院士的中學母校,寧波效實中學也搞「放養」,但是人家為什麼辦的比洛一高好?我們有沒有必要去學習?現在京滬等地的中學已經開始搞「導師制」和「選課制」,「放養自學」的程度比洛一高高了不止一個境界,洛一高能不能學?
如何辦學,需要系統的理念和先進的理念,不應盲目自大。
還是那句話,我們洛陽人應該找回大氣磅礴的自己,不能市儈保守。
三、洛陽這座城應該有怎樣的教育
古人都說「洛陽才子」。洛陽本該是一個出才子的地方,是一個清雅不俗的地方。
洛陽應該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
洛陽這座城的人民應該普遍關注教育、在實質上重視孩子的教育。
常聽人說,江蘇的家長見面不聊別的,就聊孩子的學習。我們洛陽的家長能否做到?
洛陽的中學教育應該有與它名氣相稱的名校率。
洛陽應該有一個教育思想的高地,引領全省乃至一個地區的教育思想和發展。
洛陽不能是一個「洛陽城裡風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的洛陽。
說的有點多,因為醞釀了好久,也因為對洛陽這座城愛地深沉。希望大家都能關注洛陽的教育。
作為一個考出省並在外漂泊十年的人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僅代表自己的觀點。很同意前面教育的那個回答。關於洛陽的戰略軍事地位我就不表了詳細中肯的回答有很多。這裡我只談談洛陽發展的困境和前景。枝葉太多就從感受最深的談起吧。 在外十年每次回家除了春節都有一種孤獨感,很難找到人一起聚聚。當年的小夥伴們大部分和我一樣在外地求學工作,出國的也有很多。目前看身邊的同學十有八九都沒有回到洛陽工作定居!這就是我首先要說的洛陽發展第一大困境,人才流失,而且一時無解!洛陽人都知道市區有洛一高,理工學院附中,東方高中,周圍有孟高偃高等好高中。這些學校尖子班裡有實力有勇氣的高考都報外省了,當然報鄭大河大和偽一本的也有很多(考研又都大部分考出去了)。重點班復讀班的也都是能往外報的盡量往外報,家裡有錢的同學上個二加二也都出國去了。這些洛陽最可能有出息的人一波一波的離開。換句話說就是用本地最好的教育資源給外地連續不斷的輸送人才。這次神十一的航天員陳東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廠子弟,銅中畢業,外地求學定居。不怕困難就怕一直重複下去沒有希望。就算那些駐洛研究所把碩士博士招進來他們的子女將來也很有可能遠走他鄉!未來城市的發展是人的爭奪更是人才的爭奪,能不能發展發展的怎麼樣取決於一個城市的人口素質。以前洛陽有大廠底子,外地移民人口素質較高,技術人員占城市人口比重在省里有一定優勢。放眼現在人口自由流動,移二代正在老去,移三代能走就走。一方面沒有大量擁有較高人口素質的人口補充,另一方面洛陽城市擴張大量農村人口城市化,導致洛陽市區人口素質整體出現下降。外省高素質人口不願來,本省高素質人口又面臨鄭州的激烈競爭。面對這個困境如何有效解決,這是決定洛陽未來發展前景的本源。解決方向,通過在外所見所思我想是有辦法的。先談到這裡,還有工作有空我再補充吧,見諒!一個熱愛家鄉出門闖蕩的河洛郎~~~歡迎批評指正!
作為一個洛陽人說幾點感受:省會吸血。這個哪個省都有,不過可能因為鄭州底蘊薄,所以河南一直特別明顯。記得看過某年的基建投資項目公示,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資金上,洛陽和鄭州差一個數量級。國企衰敗。老洛陽的十大國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很虎的,進入九十年代後就一蹶不振了。這也直接造成了洛陽經濟的衰退。大量的產業工人及其家屬收入降低,全面打擊了城市經濟。教育落後。河南高考本來就難,而且洛陽長年來就只有一所省重點高中,升學率低的感人。其實這也和教育資源省會吸血有關係。河南的高校水平低,洛陽的學生都希望考出省,出省的又有不少不會回來。領導無能。上世紀連續幾任領導私底下都被認為是鄉鎮水平,現象就是洛陽在改革開放前二十年基本原地踏步。後來終於出了個老孫,結果又被雙規了(老孫的事一直有爭議,不過他是真正幹了實事的,很多洛陽人至今都在為其鳴不平)……至於最近的陳雪楓,哎……最後,就是人才流失了,不僅是本地培養的學生流失,大量的企業都在往外搬。例如這幾年陸續搬離洛陽的四院,725,中鐵十五局等等,不過環境不好也怨不得人。目前感覺已經陷入惡性循環了,城市活力不斷流失,暮氣沉沉。
看了那麼多,做為一個出去的洛陽移三代也說說。
首先說明現在說的洛陽不是歷史的洛陽,只說一五以後的洛陽。
第一,每一個移三代都深深眷戀洛陽,因為小時候的洛陽已經完成了小康社會,穩定、幸福。講個小故事,剛參加工作時從外地調來一個領導,第一次和我們座談就分享了他來洛陽的隨手一張照片,一個清潔工仔細的擦著一個城市垃圾桶,臉上有洋溢幸福的笑容,把他震驚了,其實這就是洛陽。順便再舉一例,計程車司機應該是對社會抱怨最多的階層之一,但是洛陽的計程車司機,聊起來很舒服,因為好多滿滿的幸福感。正題,總結原因①高素質人才積累,移一代和移二代都是技術型科研人才和技術型工人,社會特點就是包容(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是移民)、互助、專註,完全滿足人的精神需求;②相對穩定的收入(以下是吐槽:其實我覺得大鍋飯拉低生產效率是個偽命題,至少我看到的是在收入差距不大的情況下,90%的人都能安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精進技術,其實是形成了匠人精神的,這個太難能可貴了,但是國企改革把那5%的人當成大部分人、當成重大問題,但是改革掌握在5%的人手裡,結果傷害了絕大多數工人叔叔阿姨,其實把那5%的人能清走就好了,洛陽絕對能承載起中國工業強國的夢想,這和現在中國房地產改革差不多,拿少數城市代表全國形式,最後傷的是廣大百姓)③歷史和人的融合。洛陽歷史上尚文(白、程...諸子百家)和重工(科技,中國的天文地理曆法),和移民人民的精神一致,所以移一代和移二代認同歷史,認同洛陽,真心安家落戶於此,若設想大量的技術人才遷移至尚武的,自古出將軍的湘西,或者尚商的江浙,是絕對產生不了這樣的化學反應的。所以,移三代是擁有美好的童年的一代,所以才會有樓主的命題,為什麼洛陽的發展遠不如前(應該是指現在還不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好了,下面開始解題。為什麼不如以前:
①人才流失,移二代開始走出這座城市是代表了市場經濟挖社會主義的牆角(調侃),移三代的原因則是因為教育的不公,這是個體無法迴避和抗衡的痛苦啊。②城市定位缺失。我覺得所謂鄭州是個幌子,吸虹效應也好,資源傾斜也罷,都是偽命題。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城市沒有堅持自己的定位,洛陽工業科技是牛的,但是科技沒有最終運用到生產上,反而是大量科技人才(移二代)帶著理想,揣著鈔票,去到另一個地方成就了中國製造大國的夢想,其實,很多工業強國的核心城市是很有競爭力的,但是洛陽沒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城市定位缺失也是人禍(最想說的一句),再多不表。最後,破題吧。
①工業回去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因為客觀的說,中國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3.0工業時代),洛陽整體上說,還在1.5上最厲害,技術可能還沒有轉化成生產力,就整個被新產業淘汰了。當然,現在也看到不少3.5的扶植,只能說,希望彎道超車吧。②重新定位人才。我覺得不是大學生才是人才,不是金融、互聯網人才才是人才,洛陽對這樣的人才的吸引力根本沒有辦法和其他城市相比,但是洛陽的職業教育的底子是非常濃厚的,大力發展未來朝陽行業的從業人員,我覺得是一條出路,不要比高精尖,比整體,田忌賽馬的策略吧。③未來在哪裡。放眼全中國,老齡化不可逆,老齡產業是朝陽行業,老齡產業也是服務業,老齡產業也要求從業人員沉澱大於突破,這和洛陽這幾十年沉澱下來的精神一致,所以我覺得可以在這裡發揮,當然,對於發展老齡服務產業唯一的短板是醫療資源(非護理資源),這個要靠國家、省來爭取,如果能把鄭州的醫療資源遷至洛陽(鄭州太快太浮躁了,個人覺得不利於醫療發展),用一句廣告詞,未來無限可能。④還有一種可能,承接新產業的新一代的工人。(靈感來源於聽說平安把電話中心建設在洛陽了,未核實也懶得核實),畢竟,洛陽真是個宜居的城市(潛台詞是不適合有理想奮鬥的遠大抱負的青年),對於新產業也需要大量的不需要太多創新的機械式的作業人員,洛陽無疑在這方面還是具有很多優勢的(好吃的多,房價不高當然再降點就更好了,喜歡三五成群沒那麼多心機婊,玩的也多,哎呀媽呀,再寫下去自己都要動搖了)。好了,就到這裡了。希望回洛陽養老。用大數據說話,洛陽千年古都,5千年文明,解放後也是共和國長子,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醒。其實北京,西安都沒醒,只是北京是首都,吸引大量資源,洛陽重工業發達,改革開放,開放的是思想,可是洛陽依舊是那樣,每次回去總有人說,去哪裡混了,混的不咋地啊,沒有開車回來啊,嘴裡叼著煙,穿得特思茅,心裡看到這樣的人,覺得又可氣又可憐,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打電話說,在外邊咋樣啊,噓寒問暖一陣,然後說能借點錢嗎?
古都的文化是以前老人留下的,不是現在的人的,如果現在文化跟不上,整個地區都這樣,那年輕人都會走,會去受尊重的地方,會去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能力的地方。不是各種帶著各種有色眼鏡看人的地方。
洛陽的發展,重點在思想,國家給的也不少,如果自己不從那種優越感出來,永遠都會這樣。
不要忘了,洛陽的歷史是古人和老人留下的,需要忘記那種小優越感,尊重他人,少噴,少一些社會風氣,多引進一些先進思想和技術。中外合資一些高校,只有人才才能改變這個地區的命運,學著開放的心態去做事,不要什麼都自己做,多學習。其實有很多大項目,現在都爛尾了,洛陽動漫之都,洛陽龍塔,影視城等。重要的不是投多少錢,是投了錢,建了,真正有多少人懂,有誰能說我能帶著這個行業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上次回去,我打開滴滴打車,一輛車都沒有,,我問計程車師傅,為什麼咱們縣城不用滴滴打車,計程車師傅大怒,他們不是正規單位,他們有資格嗎,私家車出來拉貨,我們正規單位怎麼辦,我說,我打車沒有車怎麼辦,他說我們有總台電話,你可以打電話,我說總台電話多少,他說你打114問問,我頓時感覺好無語。
發展的基礎是人才,洛陽要想重新找回往日的榮耀,請先從教育開始;從普及高中,職高,專業技校義務教育開始;無論是城市,鄉鎮,村莊的每一個洛陽人民都必須完成文化知識的高中化。教育他們法律知識,鼓勵他們去創造財富。只有這樣洛陽才有可能復興;-----------------------------------------------------------分割線---------------------------------------------------------------看了其他評論,大多數是從地域,政治地位上解釋,感到很悲哀。因為這些都不是洛陽市政府能解決的,也不是洛陽人民能夠改變的。唯有教育,唯有人文環境是現階段可以有所為的方向;
洛陽準備修地鐵,接著房價漲洛陽把自己毀了
最主要還是沒有政治地位,整天出點什麼成就基本連個大媒體都上不了。河南省電視台就跟忘了有個洛陽一樣。省外媒體更不用說。洛陽玻璃 洛陽軸承那麼牛,嫦娥軸承套件都是洛陽生產的,可是有幾個人知道?還有就是當年毛的政策了,把洛陽一個古城搞成重工業基地,而今眾多效益奇差的國營企業拖著後腿,轉型困難,現在整天在工業和旅遊產業之間搖擺。再者就是眾多軍工企業的特殊性了——比如洛寧,因為軍工企業的性質嚴禁外資、外企進入。
我覺得洛陽小小的挺好,不希望他發展的太大,把污染企業全部遷走,把城市做的古色古香的,做真正的旅遊宜居城市。-一個在外漂泊的洛陽人留
從大的歷史上說,五代戰亂後,經濟重心東南移;宋太祖有過定都洛陽的想法,後來因為運河糧食問題還是留在開封,後來洛陽就一直在頹勢,明朝末年又被李自成燒過一把,抗戰內戰又受過不少損失,雖然民國當過「陪都」,不過就光頭那建設水平……所以說相當於近幾百年洛陽一直都是地級市級別的待遇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一五計劃相當於強行給洛陽續了一波命,要不然今天未必是河南省第二gdp,但問題是這樣,洛陽在某一段時間就成了微縮版東北(至少澗西是這樣),我當年在拖二小,拖二中上課時候,全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洛一高遇到不少縣裡來的,才發現原來中國還有很多家庭有不止一個孩子,現在那些廠礦國企的學校都歸洛陽市管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畢竟現在澗西工業家屬區老齡化都挺嚴重的,沒有那麼多子弟學生,家父趕上了包分配時代,回廠里當了建築工程師,我們這一代估計沒幾個還會這麼做的。
至於省會吸血什麼的,這個也沒必要抱怨,作為內陸窮省還想搞均衡發展,就像洛陽市前些年想搞高中三駕馬車一樣可笑,結果就是拖二中和二外最好的一批去鄭州,較弱(比如在下)去洛一高,拖一高和軸一中就分不到什麼好學生了。不過現在洛陽市改變了戰略,把那兩個學校扔給河科大和洛陽理工當附屬中學了,專心致志搞洛一高,聽說18屆學生不錯,高考拭目以待吧。
最後談談地緣。洛陽這個位置其實還是不錯的,短期內看不到像開封一樣被鄭州吸干乃至變成其一個區的可能性(畢竟中間隔著山)。豫西地區(三門峽,洛陽,南陽)屬於山地,河南的其他地方屬於大平原。另外,個人感覺洛陽的飲食,風俗什麼的某種程度上更接近西安而非鄭州,以後是不是可以考慮成為「豫西中心」,統籌這一地區以避免徹底被吸干?(這一段純屬個人yy)。
總之,在現有的地級市洛陽(而非首都洛陽或者省會洛陽)的這一前提下,我還是很樂觀未來的,河南其他地方我也了解一點,個人認為短期內洛陽市仍然會保持河南第二大城市經濟體,以及可能是河南省最高的市區人口素質水平(可能是這裡護鄉情節發作了吧)。
北京在建國初期就已經把河南定位成一個農業大省,想寄希望發展工業來實現自我突破,在中國工業還不明了的今天來講,實屬困難,洛陽更是難上加難。洛陽想不再被一波又一波名不見經傳的城市繼續超越,不妨試著走第三產業的道路,大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打造具有洛陽獨有的文化特色。現在洛陽無論隋唐遺址還是定鼎門遺址,太過分散,可以在遺址復原上加大規模,集中打造具有隋唐盛世古色風韻的城市景觀。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曝光率,提高服務質量,使更多的人了解洛陽,從而提高洛陽在國內的知名度。希望將來外地想要出遊的朋友,首先想到的不是麗江三亞拉薩,而是---洛陽。劉三姐的往事火了桂林,沈從文的邊城紅了鳳凰,誰的故事又能讓人聯想起洛陽呢?
轉載的部分內容。
——————————在水運時代、宋代以前,洛陽是中國經濟重鎮,但到了鐵路時代,經濟重心就逐漸轉移到了鄭州,隨著鄭州高鐵、航空、公路樞紐的建成,馬太效應造成的情況就是強者恆強,現在無論從基礎設施投入、人口流入,洛陽都不能與鄭州相提並論。洛陽就是再蔑視鄭州的沒文化也沒有用。雖然洛陽總體GDP增長還不錯,並且在國內排名還不算低,在河南也是鄭州之外的獨一份。但僅從GDP的增長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洛陽是一個找不到方向的城市,是一個沉迷在歷史中的城市,現在還沒有能力讓歷史煥發生機。2005年鄭州GDP為1650億元,2015年為7315.2億元,相比之下,洛陽1111.5億元,與鄭州相差無幾,但到2015年僅3508.8億元,10年增長3.15倍,比昆明、長沙、蘭州還要低。2015年洛陽服務業發展在省內較低,洛陽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36.39億元,同比增長5.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740.66億元,同比增長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531.70億元,同比增長10.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0%,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3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這說明當地細分市場並不發達。在最新的高鐵規劃中,洛陽也比較悲催,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的規劃圖看,呼南高鐵從山西晉城進入河南後,向東拐了個大彎兒,經焦作、鄭州與鄭萬高鐵相連,避開了原本可以經過的濟源、洛陽,民間呼籲強烈,這一線路從豫西的洛陽走顯示更直接成本更低,但洛陽暫時被「拋棄」了,規劃與省內經濟地位同步下降。目前,洛陽人口僅次於鄭州,從小學生數量來看,從2010年63.95萬人下降到58.28萬人。總體上看,這五年各城市小學生數量下降是常態,但河南人口極多,鄭州、南陽等城市小學生數量還在上升,從本質上來說,洛陽是一個資源與人才流出的城市。洛陽擁有的財富與鄭州根本不是同一個數量級。2015年人均本外幣存款為6.20萬元,而鄭州為17.699萬元,雖然跟其他地級市相比,洛陽是最高的,但差距會越來越小。未來,洛陽只能做特色城市,同時保持住河南省內第二大市的位置。這並不容易,要知道,鄭汴城市群提升的是開封的地位,沒洛陽什麼事兒。對於洛陽來說,提高在全國規劃中的地位,找准未來的工業方向,大力拓展服務業,才是大事正事。首先要提高城際鐵路等級,與鄭州聯繫到一起。所幸的是,2016年3月份,洛陽市發改委在回復網友關切時稱,該線路在焦作形成2條路線,過境洛陽和鄭州。現在房價已經快漲到鄭州水平了(無奈),卻沒有鄭州那麼多的機遇和配套的基礎設施。在人才吸引上連鄭州都比不過,更何況那些在大城市打拚的洛陽人呢?你靠什麼吸引他們回來?淡淡的鄉愁嗎?(苦笑)
歷史上,洛陽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山川環抱,關隘險要,易守難攻,並處於天下之中,所以歷史上非常輝煌。但如今,洛陽的地理優越反而成為束縛,加之洛陽國企非常多,重工業比重較大,在新時期新階段反而成為經濟增長的蹩腳點,北京是首都,西安是省會,南京是省會,洛陽卻只是一個地級市,全省的資源和重點都放在鄭州,所以洛陽的發展很緩慢。
現在權勢人物對於洛陽諧音「落陽」削弱個人權威 不吉利的恐懼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遊記中越靠近西天妖怪越厲害?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獨立製表師?他們都有哪些代表作?
※請問中國自古的「士」的精神現在還存在嗎?它對現在的我國的精神和文明內核還寶貴嗎?
※一個中國傳統的婚禮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很多人說無錫是文化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