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國軍為什麼敗的那麼慘,丟失了大半個中國?


@白令海漁夫 在某個關於國民黨老兵答案下面把我罵了一頓然後拉黑了,原因是我的一句話:「許多國民黨老兵一輩子什麼事兒都沒幹成,他們唯一的成就就是在臨死前的吹噓。」那我就到這兒來說說吧。

這兩年各位站出來發聲的國民黨老兵們描述里,被他們親手打死的日軍將軍以上軍官都要超過日軍在華戰死將官總數了,遑論被他們擊落的戰機、坦克……還有某老兵記憶里他和自己的戰友在淞滬戰場運用先進蛙人戰術炸成的十餘艘日軍炮艦……你讓我怎麼看諸位「有良心的」口述歷史作家們整理出的「真相」?而且還有好多書總是明裡暗裡把敵後抗戰的八路貶低一下的行為?

同樣是經歷過1937~1978這段歷史的老兵,你國民黨的就都是英雄卻受盡迫害,tg就成竊國大盜?天底下有你這樣「留給後代真實的歷史」嗎?


二戰的時候日本是世界第五大軍事強國,美,德,俄,英,日。你考慮一下當時中國是什麼水平。

國府當時要面對的對手境況如下:

1941年前擁有世界TOP10水平的戰鬥機,0式

1945年終戰前擁有龐大海上艦隊「包含真正可以用於戰鬥的航空母艦艦隊,海戰怪獸戰列艦艦隊,和各種雷擊,巡洋」並且都是自己建造

1945年終戰前,可以生產從轟炸機到戰鬥機的各類飛行器

而國府當年航空和航海和清朝沒有他樣,不過那時候國府的科學研究和讀書水平已經達到明治維新的水平了。

但是達到的還只是理論,國府要面對的是一個戰鬥力強到變態,以一國之力可以單挑除蘇俄外所有亞洲國家的變態國家,你覺得國府怎麼打???怎麼打都是輸

飛虎隊聽著蠻牛逼了吧,如果日本把珍珠港行動時太平洋艦隊上一半的航母戰鬥機拉回來,都可以把飛虎隊操到番號都沒有

美國人蠻歷害了吧,日本在菲律賓打的麥克阿瑟直接逃命。

日本在巴里亞納被打成屎了吧,可是就這幫屎一樣的空軍放到除德,英,美,俄外的國家都可以將這些國家的空軍打出屎,國府拿什麼來戰?

海上就更變態了,大和是被飛機輪死的對吧,其實以美軍後期的戰列艦靠炮火雷達還是可以打他的,只不過覺得沒必要犧牲了,但是就這個大和,放到除英、德、美、蘇俄外,可以打的地球上所有國家喊媽媽,你覺得國府拿什麼去打

畢竟日本曾經還將蘇俄的海軍艦隊打出名聲來的

所以對國府和日本,我覺得國府雖然混蛋,將領雖然無能,但是絕對沒有我們宣傳的這麼爛,國府至少做的比法國好,他們堅守了一個正統國家應該有的做戰方法和外交方法,他們的士兵裝備再差都是有戰鬥人員識別標識的,他們的士兵戰鬥力再差,將領再無能,但是面對一個擁有完善重型裝備做戰序列的部隊,你除了硬扛外沒有其它辦法。戰爭不是CS,你不可能拿著AWP上串下跳,左狙右狙,就算給你這個能力,左狙右狙,但是你想想一發150MM榴彈炮從天而降,打在你邊上200米的地方,你還活的了嗎?十個呢????

你再牛逼,槍打的再准,你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夠開幾槍???一次衝鋒有多少米,炮火壓制一下,沖一波,發現火力點,再炮火壓制一下,再沖一下,AWP最多讓你幹掉二個班,你就被人集火了。

很多人以為打仗就是打CS 30發子彈掃啊掃,他們甚至沒有搞清楚國府的中正式步槍一次可以壓幾發子彈,也不知道壓一次子彈要多少時間,更不知道日本人的步炮配合是多麼的恐怖,那些弱B甚至連群架都沒打過就來評價戰爭了。

---感謝曾錚提出來的二個錯誤 ,一個是1945年終戰,一個是不在馬來亞而是菲律賓,日本在海戰打的是沙俄不是蘇俄-----


1937年11月,國軍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斯大林接見,下面是大致的談話記錄。

斯大林:「你們應該記住,只要中國沒有軍事工業,它就會一直動蕩不定。誰想**,誰就應該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外國人出賣不好的武器,他們還可以完全拒絕出賣武器。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教官提供給你們,這要比向外國人購買武器更便宜。」

國軍:「這是對的。我們請求你們給予援助。」

斯大林:「我們是要援助你們的。」

國軍:「我們全國都寄希望於你們的援助。」

斯大林:「你們的航空事業怎麼樣?你們製造飛機么?」

國軍:「我們不能製造發動機,其餘的我們都能製造。」

斯大林:「我們給你們發動機,要多少給多少。我們自己用木料造飛機,你們也可以製造……開創自己的飛機製造業吧,我們將給你們提供教官……如果中國想站立起來,就應該發展自己的空軍和炮兵。」

國軍:「請求援助我們。」

斯大林:「要記住,僅僅指望外援是不可靠的。需要發展自己的工業。假如我是中國人,我將號召我的人民不止抵抗3個月而是3年……」

「……在這3年內我們都支援你們。你們將有自己的飛行員,自己的大炮,在這樣的情況下,誰也不能戰勝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石油生產。如果你們想成為**的國家,你們就應該有飛機、大炮和石油。當你們打垮日本人後,將需要發展自己的重工業。……」

國軍:「傑出的蘇聯領導人所說的一切,我將轉達給國民『政府』,而且,如果我們瀕臨滅亡,我們將寄希望於蘇聯。」

斯大林:「不,中國這樣偉大的國家是不會滅亡的!」

……我已經無話可說了,我已經分不清究竟誰是哪邊的了。看上去斯達舒才是國軍這邊的啊,國軍看上去就像低智。

不過以上這段對話充分說明了國軍的本質。刨除意識形態問題,國軍失敗的根源就在於

(1)永遠寄希望於外援,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

(2)重視武器,不重視其他。不重視人,也不重視工業。

(3)永遠把失敗歸咎於武器,8年抗戰期間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軍隊的組織問題,自然也就毫無提高。

說到底,國軍就是一隻毫無學習能力,看不見自己身上缺點,目光所及就是武器,看不見拿著武器的人的封建軍閥軍隊。

-----------------------------------------------------------

下面隨便舉幾個例子,也是順便回答@啊勒某些和我一直在討論的人。

(1)蘇聯對國軍的援助規模

(2)松山和硫磺島日軍的差異,國軍和美軍的差異

(3)日軍的機械化程度,日軍和德軍、蘇軍機械化程度對比

(4)淞滬和南京保衛戰國軍表現,尤其是87、88師

今天先說第一個蘇聯對國軍的援助水平,其他以後慢慢更新。

某些同學說了半天,說蘇聯對國軍的援助就是幾百架飛機,幾百挺機槍,一萬條步槍的水平。

從1937到1939年,蘇聯和國府簽過三次協議,共計提供了合計等價於2.5億美元的貸款,國府一共使用了大約2億美元的貸款。這些貸款包括的物資包括:

飛機 904架

牽引車 600輛

卡車 1500輛

大炮 1140門

輕重機槍 10000挺

步槍 50000支

子彈 一億發

炸彈 30000顆

炮彈 2百萬發

以及其他各種配件零件和戰爭物資,居然還配有指導人員和飛行員!

這些物資計算的價格非常便宜,利息也很低,斯達舒同學簡直是賠本賺吆喝。從1937到1040年,蘇援是國軍最大的外援,可不是某些同學說的那麼一點點的水平。假如國軍能打,有足夠的投資價值,斯達舒這個奸商絕對要多少給多少呵呵。


轉錄FB網友蜀東兄的讀書筆記為答:

〈周末書抄──見證奇蹟〉

胡適,一個以理性自許的思想家,其面對日本侵華之節節進逼,盱衡局勢,始終一秉沉著冷靜的態度,不作慷慨激昂之高調,而主張與日妥協,直到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他的立場仍舊不變,以為避戰謀和乃是延續國祚之上策。胡適之所以對戰事悲觀,據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第十八章第二節所述,總而言之,便是盧溝橋事變後胡適曾當面向蔣介石所說的:「中國為一中世紀的國家,斷不能抵抗近代國家的日本,必須認清戰爭後果。」

中世紀的國家,所指為何,想來不言而喻。中國在政治、經濟、交通、科技、國防乃至教育等各方面,無不發展遲緩,與時代潮流脫節,國家自下至上,缺乏組織,效率低落,形同一盤散沙,所謂建立制度,俾令一切運行得上軌道,中國卻是一切都不上軌道,遂沒有建立制度可言。雜亂無章,統籌失措,表現在對日戰事上,由初期淞滬會戰的窘狀,已可一覽無遺,史學家黃仁宇於所著《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第三篇〈不畏鯨吞,而怕蠶食〉指出:「當日蔣所倉皇集結之中國部隊,亦不能由他一己作戰略上及戰術上至當之區處。我們如果先以為所謂國軍在開戰時,即為軍令與軍政整齊劃一之兵團與部隊,實為莫大之錯誤。」

具體的說,則如:「我們可以認清一九三七年之所謂國軍,非似其他國家之陸軍,亦不似於對方日本之陸軍內中常備役、後備役、預備役之人員器材全可以互相對調。此時之國軍實為三個五個或更多國家倉卒組成之同盟軍。」

蔣介石央請各省區軍事強人合作抗日,調兵遣將,處處青黃不接,彼此難以協同的情形,質言之,便是:「如此調來之部隊,無法全般計劃使用,而且師與師之間編制裝備訓練亦不盡相同,其戰法與素質亦可發生至大之差異。」

中國這樣中世紀的國家,支撐其國防最主要的軍隊,只有一個雜牌軍的門面,古人詩謂「蹤跡大綱王粲傳,情懷小樣杜陵詩」,若說黃仁宇替抗戰伊始之國軍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輪廓,藍雪川先生編著之《抗戰陸軍武備圖誌》,則不啻是黃仁宇著作最為詳盡適當之註腳。

《抗戰陸軍武備圖誌》以一幀又一幀珍貴圖片展示,中國部隊之裝備武器,誠可謂兼容世界各國軍用品而並蓄之,極其參差錯落,五花八門,僅鋼盔一節,便「大致」有英、德、法、美與國造等五種。第二章〈槍械〉,總論抗戰中國部隊之槍械由來,說及:「民國建立以後更由於軍閥間互爭地盤,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各交戰國為消耗戰爭期間龐大的武器庫存,也對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傾銷其武器,其中又以槍械為最大宗,所以中國使用的槍械有『萬國牌』之稱。」

最能說明此中景況者,莫過於八十一頁下一幀攝於淞滬會戰期間的照片。該照片為一「非常經典之大合照,首先可以看到擺放在地上的兩挺瑞士製拉利KE7輕機槍……12名國軍當中,計有7名攜帶自來得手槍(蜀東按:即德製 Mauser C96)……其中有3名手持漢陽造步槍。另注意照片中半數國軍配戴國造鋼盔,款式有兩種」。

又如四十七頁上之一幀照片顯示國軍所攜工兵鏟形制互異,「可見同一部隊在個人裝備上未盡全然相同」。至於在同一兵員身上發現不同國家、不同廠商製造的軍用品,其東拼西湊,將就其事者,更不勝枚舉。

以素質如此窳劣的軍隊,與裝備精良,訓練扎實,能夠迅速有效貫徹命令的日軍作殊死戰,無怪乎汪精衛要感嘆「此仗如何能打下去」,胡適以言和雖不洽於政治正確,卻當面向蔣介石堅持「外交路線不能斷」,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卅一日的日記裡,尚於從事和談方略上如是勉勵自己﹕「我們此時要做的事等於造一件 Miracle,其難無比,雖未必能成,略盡心力而已。」

抗戰軍興,一如國府遷都宣言所稱:「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付出這樣慘重的代價,其意義何在?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說得十分明白:「本來抗戰就是以一個落伍的國家,接受超過時代的任務,孤注一擲的企圖打開出路,此時只能鼓舞各人之犧牲精神,在無辦法之當頭,合理的與不合邏輯的想方設計。若能人人如此,才能不畏鯨吞,也才能將歷史的發展縮短數百年,否則只有接受現實,隨著汪精衛去投降。」

胡適當年沒有做成他企望的 Miracle,並隨戰事進展,漸漸由低調轉為高調,最後乃接受指派,出任駐美大使,為抗戰盡己所能,中國動員數百萬的兵力,以全國為戰場,和強敵作八年生死之鬥,結果真正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抗戰陸軍武備圖誌》便是這項奇蹟的見證。


VJDay〔Victory over Japan Day〕後國人只有極少數主張採取嚴厲態度對付日本,當中牽涉的理由非只一端。至今尚未為人普遍的注意:中國之對日抗戰並未在勢均力敵之條件下獲勝,而系在萬劫不復之環境內苦鬥功成。戰事開始時之三百餘師,實際五花八門,無統一之編製裝備戰法,無統一之人事經理補給系統。即糾集此等部隊於戰場仍靠統帥向各省強人勸說,因之凡事倉皇湊合無從作合理之部署。作戰方始半年,蔣介石所能親自控制之德式裝備三十個師即已損失殆盡。以後即無法補充。抗戰後期仍稱有兵力三百萬,只有步槍約一百萬枝,其火力不能與日軍同日而語。一至國軍被驅入內地,全國產鋼量始終只有每年約一萬噸(今日中國大陸產鋼早已超過每年一億噸)。即步機槍子彈之原料每月三百噸亦賴美機空運輸入。製成之子彈平均每兵每月只分得四發(包括輕重機槍所用),一般各部隊缺員自百分之三十至半。不僅缺乏炮兵及交通工具,而且缺乏醫藥繃帶。當汪精衛出走投降之日即蔣之意志亦受損折,載在蔣日記。

從日方資料看來,作戰期間,日軍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徹底解決中國,均因國際關係及全球戰略劇變而作罷。遲至1943年蔣尚在其日記中提出,彼已可能無法完成「上帝所賦予之使命」。即直至1944年猶在自身囑勉,切勿存「一死報國之念」,可見得此念已湧上彼之心頭。又遲至1945年原子彈爆炸之前夕,中印公路已打通,美國軍援已輸入,國人估計戰事尚需兩年結束。以日軍玉石俱焚之戰法(詳下),中國之東南必被徹底破壞,我人亦難保倖存。所以日本投降消息傳來已令人喜出望外,群情實已無心計較懲凶賠款。

英國小說家巴拉德(J.G. Balard)所作《日中的帝國》(Empire of the Sun)曾製為電影,一部份記當日中日兩軍在上海附近交鋒,作者童年的遭遇,書中即盛稱日軍勇敢,華人怯懦。美國人白甘米尼(David Bergamini)所著《日本帝國之陰謀》 (Japanese Imperial Conspiracy)也稱當日他希望日人得勝,因為日本人整潔勤奮,中國人骯髒懶惰。日本人製造機器,中國人只知將之拆爛。美國情報軍官海軍少將萊頓(Edwin T.Layton)所作回憶錄題為《凡事都有我在場》(And I Was There), 書中也提到137年中日軍事衝突消息傳來他正在東京候車,在車站內即側耳聽及:日人論說彼方毋庸派兵,只遣送一部分童子軍已足對付。

這些還是幾十年前舊事,可是近年來日人已主張修改教科書,只稱在華為進軍,不稱侵略戰事。重要官員往靖國神社參拜,內有東條英機等人神位。否定或淡化南京屠殺有如上述。不久之前《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訪問前七三一部隊(日軍細菌戰部隊)之軍醫。此人提及將中國俘虜以細菌處理後,將其身體解剖,切入肺腑以觀成效。當時不用麻醉劑,受害者痛極呼號,但他施用解剖刀如故,不為所動,此等情節讀之令人膽戰心驚,而說者全無悔恨情調。只稱既要作戰,即須貫徹到底。如此新聞載在舉世矚目之報紙,中國人應如何表態?即海外華人應作何反應?

我既作此篇論文,涉及內外上下,即不能將此種情節遺置不問。可是另一方面仍要重申前旨:今逢各種關係叢集之際,我之治史歸納重於分析。以上各節已觸及宗教問題,也與人類學有關。

德皇威廉認為日人好血,並非毫無根據。但是也要追究其來源。若干人類學者以為日本各島原有一個火山地震海嘯之背景,海上漁人又經常有風濤之險,於是在群眾心理中產生一種不能規避畏死的要求,進而崇拜視死如歸之勇氣。中國軍事學專家蔣百里亦曾解釋,日人崇拜鯉魚,因為鯉魚雖受傷而不動。至此英猛與殘忍難分。從一個冒險犯難的心理狀態進而追求「祈戰死」。日人又崇奉神道。神道不難粗率的解釋,「神」與西方之上帝不同,而系一種崇高超特的品質。(但是精神上的長生不死很容易在各人心目中延伸而為實質之長生不死。)「道」乃是某種行動中發揮自然賦予的節奏之訣竅。是以飲茶有茶道,使劍有劍道,其他各種行動之中元不有其「道」。這樣看來,「武士道」何能避免尋覓各種機緣的力戰至死,殺傷過當?剖腹自殺更是避免失敗與過失,挽回名譽之出路。其死時不僅要有勇氣,還要合乎儀節。很顯然的,這已不是各個人內在之決心,而是社會與傳統的壓力。

1864年日本維新前夕,英美法荷船艦強行通過本州及長州海峽,與當地封建領主作戰,日方不支屈服,是為「下關事件」。當西方各國要求懲凶時,藩主令武士十餘人依次切腹,此時各人死態慘絕人寰,不及半而西方人士要求停止。日俄戰爭時乃木希典為日第三軍指揮官,攻旅順三度失敗,參謀總長山縣有朋要求此人撤職,只因明治天皇袒護不允。以後明治去世之日乃木切腹,其妻靜子與之相殉,自此日人視乃木希典為戰神。即在抗戰期間日軍中下級軍官亦有在戰場零星切腹事例,這樣日人已將封建社會習慣延伸而至現代。日本軍官以俘虜做訓練士兵使用刺刀之用,其違情害理,在他們看來仍繼續此好血好勇之傳統。紀思道所敘七三一部隊之軍醫,顯在誇耀其本人好血好勇。

日人作戰到底不計人命犧牲的精神與戰法,在戰場上確有成效。硫磺島之役,日軍兩萬人在美軍海軍炮及飛機轟炸之下仍殺傷美軍二萬六千餘人,日軍只1083人得脫,多系受傷無法行動。緬甸密支那之役,日方使盟軍受損5383人(包括傷病),內美軍1227人。當時我們以為守城者至少有日軍五千人,及至戰後真相大白,才知對方最多不過約三千人,最少時只一千餘人,但是因為他們彈不虛發能遲滯我軍之進展達七十八日。最後其指揮官水上源藏自殺,但所指揮日軍仍有數百人能於夜間沿伊洛瓦底江逃脫。滇西松山之役,日軍一一三聯隊居高臨下,我軍在雨季之中冒險攻堅,但彼方之1200人竟殺傷我軍人數六至七倍。最後日軍只有十人逃脫,此外又有九人被俘,乃因我軍坑道作業以炸藥將之震昏。據此中俘虜稱,先一日他們已焚燒軍旗,殘殺自方之傷病者。此種做法為歷來軍事典範所無,只能視作宗教影響。

寫至此處,我也必須提及此種傳統業已在二次大戰中中斷。當我軍向緬北進軍企圖打通中印公路之際,在此方面應付我方之日軍將領為第十五軍軍長牟田口廉也。此人為盧溝橋事變時之聯隊長。他眼見盟軍即將入緬,於是構想一個以攻為守之戰略。日軍以第十八師團遲滯我軍,其他三個師團全部通過森林與叢山,向印度之東北角進犯,以期奪取盟軍空軍基地,截斷我軍補給及後方交通。此處人跡罕通,日軍又無空軍支援,補給供應更成問題,但是牟田口廉有東條英機之支持,力排眾議,只望奇襲功成進入印度阿薩姆省平原,可以使整個戰局改觀。其彈藥以牛車載運,運完即宰食牛。軍士並曾訓練吃草。

不料英印軍收縮防線,候日軍進至山中基地較開闊處時以空運及空軍全力對付,是役盟軍之戰鬥機即飛行29660架次,可能超過地面部隊之人力。日軍戰死三萬,傷病四萬二千,殘餘只原額十分之一。其三個師團長兩個撤職,一個以抗命自動撤退受軍法審判。及至總退卻令下時正值雨季高潮,據生還者雲,傷病兵眼鼻生蛆。各人稱自印度之退路為「靖國街道」(日文「街道」不限於市區,凡重要道路皆可稱「街道」),亦即靈位直達神社之捷徑。事載林茂所著《太平洋戰爭》(收入中央公論社所發行《日本攴歷史》系列)。可見得天堂與地獄間之區別,日人所見不一定必與我們凡人所見不同。

我在各處發表的文字,曾未掩飾中國之弱點。前述西方孩童認為中國軍民怯弱,從單獨發生的事件看出,必系實情。南京之被屠殺幾十萬,即是實證。窮究之則是中國無組織結構。以一個中世紀的國家,民智未開抵擋不住一個裝備齊全,紀律完整,結構紮實和士氣旺盛的新式軍事體制。這樣才有八年抗戰,被日人殺進堂奧,幾乎傾覆。

但是我們將八年抗戰所有的經歷,前後聯綴,上下貫通,則所見又不同了。1937年在中國被逼作戰,無全盤作戰計劃,無財政準備,無友邦支援。當日的決策,可以說完全依賴前述蔣百里的十四字秘訣:「勝也罷,敗也罷,只是不要和他講和。」他的想法則是中國地廣人多,被侵略而自衛必得道多助。這也是蔣介石的一貫方針,幾十年之後使我們驚訝的是:他這方針早已一字一句在戰前寫出公布,其中尚有一句:「除非日本真能在十天之內滅亡中國,要拖上三個月十個月或半年的時間則日本地位甚為危險。」囑盼日人注意。八年抗戰期間,他的情緒確有不定的時期,但是他的決心曾未放棄,他叮嚀自己不要一死報國,可見當日他頂當危局任勞任怨比一死報國還要困難。白修德(Theodore White)在抗戰期間暴露中國的弱點不遺餘力,可是他也在1943年寫出:「這支軍隊能支撐著抵禦日軍達六年之久乃是奇事之中又最為特出之處。」前面說及日軍在雲南松山和緬北密支那殺傷國軍數倍,但是讀者不要忘記,最後他們的陣地仍被我軍突破。即像1940年廣西九塘之役和1944年湖南衡陽之役,日人均在陣地前稱「勇敢之重慶軍。」

誇揚戰功,也不是我在此作文之目的。在此千言萬語,我只著重以30年代及1940年間的艱困中國尚能咬緊牙關掙扎,度過危機。則今日青年研讀這段紀錄,不可能再失去自信。中國今日需要的不是好勇好血的言辭,而是紀律與組織。有此自信即不容易為少數有煽動力量的言辭感到惶惑。也不至於無端放棄中國傳統之人本主義的精神,招怨樹敵。中國與日本無永遠的冤讎,已在VJDay表態明白。

——黃仁宇《中國之大勇》節選

PS:我始終認為,歷史學家中,對中日之戰。黃仁宇是最有發言權的,其人全程參與了中國遠征軍對緬北的返攻。對八年抗戰所見所聞。見解深刻。本來想全文貼出,奈何爪機無力。節選核心部分。希望大家能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分析問題。而不是馬後炮。


國軍也不算太慘了。。。?畢竟裝備,訓練,技戰術,戰備乃至軍隊士氣等都不如日本。日本在怎麼說也算一戰巔峰水平陸軍,國軍也就算個一戰前期水平,確實打不過。正面硬撼不過,精銳越打越少,打輸很正常。。。,?而且國軍高層一開始就是抱著「空間換時間」,拖死小日本的心態打的。本朝太祖不是還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你看不是成功分散了日本人兵力,拖入了持久戰。最終國軍實現了全面大反攻。丟點地盤很正常。。。?自身實力固然不行,隊友也不給力啊。你看英美直到多會兒才想起中國來。而且tg還整天游而不擊,窩在山溝溝里發展勢力,浪費了大量抗戰人力物力資源。最不能忍的是他們居然雪藏『高達』這種戰略性大殺器!!!民族危急存亡關頭不用,欺負自己人就拿出來了。唉,有這種隊友,國軍焉能不敗?


有幾個答案純屬馬後炮。如果真要討論為什麼會失敗,應當站在老將的角度,結合當時國情。

軍閥割據,內有赤匪。除了中+央嫡系部隊,其他軍閥部隊基本都是出工不出力。你們說的70萬大軍能有一半能打仗就阿彌陀佛了。

所謂與國戰爭真的是這樣嗎?國民zf實際控制區域就是東南幾個省。這樣的實力怎麼和當時的日本打?


至少我們廣西的父輩們 是對得起你的,他們確實有在浴血奮戰

看看日軍自己的說法,參加桂林保衛戰的日軍的回憶


明明是為什麼只丟了半個中國


第一,鬼子確實彪悍,毫無疑問,日本的精銳師團是最好的軍隊之一。以日本人的紀律性而言,他們當得起戰爭機器這個詞。第二,軍閥割據,中國的老兵死完了。沒有老兵的部隊是沒有靈魂的。第三,武器的問題。武器的差距不是我們的勇氣能抵抗的


事實上當時人方面的原因有,軍事實力方面的原因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是有的。人的方面首先就是國民黨方面,中央軍孬種、慫人太多,很多將領都是打一下就跑。其次,就是國民黨軍裡面派系嚴重,總共可以分出晉綏軍、川軍、桂軍、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這麼多派系。在經濟、戰力和裝備上佔據優勢的中央軍畏敵不戰不說,還要跟其他部隊搞摩擦,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的其他軍隊不僅耍兩面作戰,彈藥補給還被中央掐了脖子,你叫這仗怎麼打。戰力方面,由於中國沒有獨立的國防工業,大部分武器但要都要靠進口,而且中國國民黨軍中喝兵血、吃空額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軍隊中的士兵很多都是地痞流氓,根本就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甚至還有吸大煙抽鴉片的,你叫這樣的軍隊怎麼打仗?經濟方面,大部分東部地區的工廠和企業都沒有來得及遷移,以至於這些企業不是毀於戰火就是被日軍接收,再加上國民政府過度發行貨幣,導致了國統區的通貨膨脹嚴重。本來中國的工業底子就來不及日本,再經此一劫,中國的經濟更加孱弱不堪,根本無法應付巨額的戰爭開銷。

樓下說的非常不錯,關鍵是觀念不行。國民政府從來就沒有真正考慮過發展工業,建立強大軍隊這麼宏大的命題。在他們看來,保衛自己的國家好像只是是他人的使命,而不是自己的責任。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這樣的事件中,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奮起反擊,而是求助他人,這樣的政府和軍隊怎樣才能保住國家呢?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日本的正面戰場火力是國軍的六倍,象淞滬會戰這種仗根本就不應該打,可是老蔣這個只會搞政治不懂軍事的人卻為了國際政治堅持要打。國軍70萬部隊放在日軍海陸空的炮火下面,能不敗么?打成這樣不錯了。同樣70萬部隊,退到山區里去打,結果將完全兩樣。後來的長沙會戰就證明了這一點。軍隊失敗,永遠是將帥的責任。《亮劍》里李雲龍就說過,你跟日本人去打陣地戰,就是跟龍王爺比誰寶貝多,這種事我們不能幹。


我把我跟某位具有德意志陸軍指揮官才能的人的對噴的話語複製一下吧,他的中心思想是法肯豪森的戰略並覺得中國也適用,中國當時應該在東北跟日軍直接正面對戰,以空間換時間是賣國。

正文

第一回合

安一個抗戰將領的話說一個日本兵能打六個中國兵,你上去就把所有兵推上去跟日本打能不敗?死的又不是你你才能說的這麼吊。不用空間縱深來使日軍分散你能打個屁勝仗?抗日雷劇看多了吧。拿破崙入侵俄國時俄國元帥把首都都扔給法國了,他算不算俄奸?

第二回合

你要扯軍事就扯扯軍事吧,第一,日本兵用的是什麼裝備?中國用的是什麼裝備?人家都飛機大炮歪把子三八大蓋,中國還用的是上個朝代的漢陽造和垃圾中正式呢,飛機中國有幾架你告訴我?坦克?大炮?裝備上都有代差了。還是你說訓練量兩個能比?鐵路能運輸,你又多少火車?能拉多少補給?夠貢多少人打仗?你別告訴我你以為東北一個戰場能容得下一百萬兵力。東北軍有三十萬,你就真以為三十萬能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別逗了,更何況是戰時。日本關東軍有兩萬,你就以為中國戰場上只能來兩萬?且不說日本本土兵力,光說朝鮮的日本兵有多少你心裡沒點逼數?按你的打發中國能跟日本硬碰硬的兵力頂天三倍,沒有制空權,特別少的重武器,軍隊素質低於日本軍隊,士氣也未知,你打個什麼球仗?上去送死?逗吧。紙上談兵,君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第三回合

我說中正式垃圾是跟日本步槍比,我說上個朝代指的是漢陽造,你先練練語文再說。你拿遼瀋戰役跟抗日比?你逗比吧。最搞笑的你三句不離法肯豪森,人家是德國的,打的是歐洲戰場,歐洲能打起大坦克戰抗日戰場能嗎?歐洲打閃電戰是因為人家裝備好,有各種運輸車機動化隊中國有嗎,歐洲鐵路網遍布,中國當時鐵路才多少?密度是多少?你想過嗎?用歐洲的思想來打中國的仗,李德已經試過了。我噴的不是法肯豪森的思想,噴的是你這種根本沒考慮中國當時具體情況就瞎引用的行為。在回答你最後一個問題,勞資比法肯豪森差遠了,也不配和那些歷史名將扯到一起,但老子能意識到這一點啊。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蔣百里的著作,他可謂是抗戰時最為出色的戰略家,成功預測了很多日軍的戰略行動,而且是著名知日派,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思想就是他提的。順便說一句,不只是中國被日本打的慘,你可以看看中南半島的英國軍隊和菲律賓的美國軍隊,人家武器都那個級別了還被打的想喪家之犬一樣,中國軍人真的是用人命在彌補武器的差距。一個軍隊最值得驕傲的不是武器,而是在即使明知要打輸,也能咬牙打下去。


一個大而弱的農業國,一個中等而強的工業國,結局註定了戰爭開始日本的強勢和長期戰爭的必敗。

所以我黨才努力搞工業,憑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國土和工業優勢,世界扛把子就是我們。


內戰打的太慘了,整整20年代中國內部就是互寧毆,北洋與北洋打,南方革命軍與北洋打,二次北伐後革命軍又分裂互打,最後東北的張作霖聯合西北的馮玉祥與閻錫山與南方蔣介石打,最後馮玉祥與閻錫山又聯合蔣介石打張作霖,最後蔣介石要裁軍又與馮玉祥和閻錫山進行中原大戰,張學良帶精銳出東北助戰蔣介石,然後九一八發生了,東北軍精銳都在關內回援不及,再加上蔣介石和張學良也不想和日本進行戰爭,非常克制自己,最後回過神來東三省都淪陷了,最後張學良帶兵在錦州與日本苦戰兩月見勝利無望退回關內,來回打,一片打如何發展,只能說太祖撿了果黨的便宜


你應該問果軍是怎麼守住剩下的那半壁江山的?


其實呢,跟中共當年反圍剿失敗的原因很接近,就是正面死拼硬扛,在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大量損失有生力量,然後就只能一退再退。


個人感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內高估了日本文官,且低估了日本軍方的政治勢力。因此很多決策是基於政治考量,而不是軍事(例如淞滬會戰)。

當時的條件下,作為三流強國的日本如果執意侵華,將很可能觸碰蘇、美、英、法在華的利益。日本只要不傻,明白三國干涉還遼怎麼回事,蔣就有很大迴旋餘地。但是可惜,日本是傻的,海路互掐,海軍馬鹿眼看陸軍馬糞獨吞東北眼紅,執意要打松湖會戰。結果想阻止戰爭的首相(明白人)被刺殺,

,在國際形勢開始不利於日本的情況下,擴大戰爭規模。


就僅有知識發表看法 錯誤之處歡迎指出

說到國軍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其一 國軍戰術思想的落後。三十年代圍剿中央蘇區的紅軍就可知道了。在優勢兵力條件下五次圍剿才把太祖趕出山..抗日戰爭軍隊陣地配置缺乏縱深,戰壕一條線,一字長蛇陣平推日本下海??稍有軍事常識都知道,這是在鬧騰。

其二,中華民國軍工實力相比日本落後許多。很難做到打完即可補充裝備。這一點不加贅述。

其三,國民黨不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這一點TG就做得好。人民群眾的力量不用白不用,殊不知敵後游擊戰把鬼子打的修炮樓..

其四,士兵身體素質。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國軍士兵大多營養不良,白刃戰好幾個打一個日本人才行。當然當時全中國的營養水平也就那樣..要不然哪裡有小米加步槍。

暫且這些吧。


照西方優秀傳統,那時候中國投降才是「理智」選擇,但國府還是打了。在戰場上戰死的是國軍軍人,但也是中國軍人。


吾輩何以為戰?


原因很簡單

國軍多數是抓壯丁抓來的

訓練時間不夠 士兵素質差

但是在印度接受美式訓練後

就能打敗日軍

裝備是一方面 士兵素質是一方面


因為他們的領導人只是一個士官的作戰水平,偏偏總覺得自己是上將。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新君主換屆都要扳倒一個政治勢力或對手當做犧牲品來樹立自己威信的事例有哪些?
三國史實,有誰知道更多,不要問題太大自己去查之類的答案。哪位大神知道?
為什麼歷史上只強調「收回海參崴」,而非「收回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司馬懿的家族是否屬於高門士族?
中國古代百姓如何向官府、朝廷表達自己的訴求?

TAG:中國歷史 | 抗日戰爭 | 國民革命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