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東京奇譚集中的哈納萊伊灣這個故事?


光從劇情上而言,我是這麼看的:

此書之所以叫『奇譚』,是因為其中的故事都基於一定的巧合而成。

個人認為,本故事的巧合便是從幸與高高瘦瘦、矮矮胖胖兩人相遇開始。

辛一開始便對他們沒有好感,但是卻將開過的車又倒了回去,載上了二人。一路語言上略帶挖苦,卻好心勸誡、幫助他們尋找住持。看見二人在浪里的英姿,幸也發自內心地感到欣慰。當在酒吧中遇到了挑釁的中年男子,幸也是因為那句針對二人的「Jep」才勃然大怒,而事後卻沒有對二人說明剛才怒火的緣由。後來回到日本,遇到矮矮胖胖,幸語氣刻薄卻不失祝福與欣慰。

而巧合在何處呢?那就是二人同幸的兒子的相識性。文中有這麼一段幸對自己兒子的看法:

『不過坦率地說,作為一個人來看,幸並不怎麼喜歡自己的兒子,喜歡不來。當然愛還是愛的,比世上任何人都珍惜他。然而在其人品方面——她花了好長時間才承認這一點——無論如何都無法抱有好意。倘若不是自己親生骨肉,靠近恐怕都不至於靠近。』

也許正因為處在不同的立場與不同的觀念中,幸無法看到自己的兒子,書中這麼說幸的內心感觸的:

『自己必須原原本本接受這裡存在的東西。公平也罷不公平也罷,資格那類東西有也罷沒也罷,都要照樣接受。』

但是因為相遇二人的巧合,幸的命運中的一部分與兒子的共通,使得幸也算是間接地通過二人的眼中,看見了兒子還活著,至少以某種形式依然

遊盪於此地。

在得知之後的痛哭,除了飽含深情與悔怨的思念而外,亦是一種轉化的釋懷。一次又一次的重到那兒,乃至於與當地人都結為朋友,幸也一直是在有所期待,或許是期待著能夠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兒子,或許是找到自我情感的出口。最後,幸再度回歸了自己適應的鋼琴的工作,而哈納萊伊灣等待著她的,不再是漫無目的未知,而是對兒子的亡去最純粹的思戀。

大概這麼想的,手機打字所以內容並不豐滿,說得簡單,願能探討。


推薦閱讀:

《挪威的森林》的結局究竟是什麼?
如何理解村上春樹所說的,「所謂理解,通常不過是誤解的總和」?
孔亚雷的不失者是在表达什么 ?
如何看待村上春樹小說的「渡辺升」?
在村上春樹小說中讀到過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比喻?

TAG:村上春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