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這種感覺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動物也會羞恥嗎?

好像完全不能帶來什麼進化優勢啊?

劣勢倒是不少。


對這個問題我應當有些發言權,我碩士時導師是國內心理學界研究羞恥情緒的「大咖」。說句題外話,導師當時有兩個主要研究課題,一個是羞恥情緒,一個是心理創傷。學生也被分在了「羞恥」組,和「創傷」組。本人是羞恥組光榮的組員。。。

言歸正傳。羞恥(shame)情緒是以一種比較特殊的情緒,心理學上將它和內疚、尷尬、驕傲等情緒統稱為「自我意識」情緒(self-conscious emotion),即一種指向自我、對自我進行評價的情緒。既然是自我意識情緒,那必然要建立在產生自我意識的基礎上,那些能分的清自己和他者的動物,認識到自己獨立存在的個體,才會進化出這種高級情緒。

怎麼知道動物能不能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存在呢?心理學上有一個很經典的鏡像測驗,給動物腦門上點一個很鮮明的圓點,然後讓動物照鏡子。像你我這樣的成人照鏡子肯定一看就知道,自己腦門上怎麼有個圓點啊,下意識地就會動手去擦自己的腦門。2歲多的兒童也能做到這點,黑猩猩也能。你可能覺得,這有什麼難的?但其他動物就做不到,貓、狗、兔子這些動物,都會去碰鏡子里的圓點,或者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叫喚,以為是另一個動物,而不是摸自己的腦門。他們沒法認識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也只有具有自我意識的動物,才會有羞恥情緒。《聖經》中有一段描述,很能說明問題。亞當和夏娃赤身裸體生活在伊甸園中,也不知羞恥。直到吃了禁果,有了自我意識,看到了自己的裸體,會不好意思,會用衣物將身體遮擋起來。羞恥和意識到自我不好、有缺陷,或這個自我在他人眼中有缺陷有關。

那羞恥情緒在進化上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當時的課題組也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羞恥情緒是一種指向自我的很痛苦的情緒體驗,而且也會讓人傾向於隱藏自己的缺陷、錯誤,而不像內疚那樣,讓人會產生想要彌補的願望,那羞恥到底它有什麼積極的作用呢?

後來我們的研究發現,尤其東方文化下,羞恥是進行兒童社會化及社會控制非常重要而有力的工具。舉個例子,大家小的時候可能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體驗,或者目睹過這樣的事情,小孩在公共場合或者其他人在場的時候,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比如當眾大哭、發脾氣,那他媽媽在制止他的時候可能就會說:羞,羞,你看別的阿姨和小朋友在笑話你呢。小孩聽了,就會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乖乖地不再吭聲了。引發孩子羞恥的情緒,能很好地控制他的行為,讓他順從或者服從。

同樣道理,在成人社會裡,特別是強調集體的社會裡,人們會很擔心丟臉。比如職場上,將部門員工工作表現整個公布出來,或者讓犯錯誤的員工當眾解釋自己的過失行為,讓其他人當眾評價,是一種很容易引發羞恥的情況。為了避免「丟面子」,或者體會到羞恥,人們會更努力地規範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組織或社會規則。還有中國的古語例如「知恥而後勇」,也是類似的意思,都是說人們在了解面臨羞恥的危險後,努力振作自己,找回尊嚴和他人的認可

可以說,在社會當中,或者家庭當中,羞恥情緒幫助界定了哪些事情是這個群體不認可的、貶低的、禁忌的,個體需要盡量避免去做的,幫助規範群體行為。因此我們會發現,羞恥情緒經常和性的議題伴隨出現,就像 @黑色筆記本 提到的。因為人類這種動物對性的禁忌和規範是相當多的,我們不能像黑猩猩那樣赤身裸體走來走去,隨意暴露性器官,只能在很私密的場合才能這樣。要真不在乎這些,對5、6歲的小孩來講是羞羞羞,對大人來講是露陰癖、無恥變態行為,立刻讓你羞恥的不得了。雖然黑猩猩也有自我意識,但它的自我意識水平只相當於2、3歲的小孩,可以光著屁股到處跑,沒那麼多可羞恥的地方。再說句題外話,要是做夢夢到自己赤身裸體,你很可能有過很強烈地羞恥體驗,比如《friends》里的Chandler第一集講述自己的夢,估計奇葩父母沒少讓他感到羞恥。

其他著名的經典研究,比如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戰時期提出的日本文化為「恥感文化」,而美國等西方文化為「罪感文化」(詳見《菊與刀》中論述),她認為,同樣是進行社會化教育和社會控制,日本傾向於引發國民的羞恥情緒,而西方文化濃重的宗教色彩,會更強調「罪與罰」的威懾力量。雖然她的區分現在看來有些武斷,但仍有啟發意義。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最後說一下,雖然在群體規範上是十分好用的情緒,但個體層面,如果羞恥使用過度,或長期處在容易感到羞恥的情況下,容易出問題。我們實驗室做過一些羞恥情緒的跨文化比較研究,其中很有意思的一點,對於臨床上有社交焦慮問題的病人,東西方的病理模型是不同的,對中國大學生而言,羞恥在社交焦慮問題中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自戀人格障礙的人,也會有很強烈的羞恥體驗。如果時不時的經常羞恥,可能說明你的自我很脆弱,從小到大沒少被摧殘,可能還是需要治療一下。


  在承認「某個社會群體成員的身份對於人來說是重要的」這個前提下,向群體中的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自己的屈服/服從,以及對群體主流價值觀的認可在進化上是有積極意義的。羞恥是其中一種表達方式

  Gilbert (1997) 認為人都有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吸引力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是羞恥的基礎。羞恥和對於社會吸引力、社會地位的攻擊及其失去有關。人在自己的社會地位被他人攻擊的情況下,向他人表達羞恥是一種服從性的策略,希望能夠通過示弱來減少進一步的(社會地位上的)損失

  一個人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貶抑,和/或感受到群體對自己的拒絕,是引發羞恥的必要條件;人際互動和羞恥密不可分。一種觀點認為,人有天生的社會性,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人類嬰兒如果沒有成年人的照顧,只有很少的機會能存活下來;「嬰兒依靠成年人生存並成長」這個過程,極大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的傾向(即使是在成年後)。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中,最原始的進化取向觀點認為社會資源的多少和繁衍後代的成功率高低有關,因此察覺及處理自己社會地位的變化,是生活中的其中一種基本任務

  羞恥就是在察覺到自己社會地位(有可能)降低之後的其中一種應對方式。通過低頭等一系列身體語言,感到羞恥的人向他人傳遞的信息是:我對你們是沒有威脅的

  至於動物是否會羞恥,有研究表明一些猿類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感表現,算是對羞恥進化意義的小小佐證

參考資料

Elison, J. (2005). Shame and guilt: A hundred years of apples and oranges.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3(1), 5-32.

Gilbert, P. (1997).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attractiveness and its role in shame, humiliation, guilt and therapy.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70(2), 113-147.

羞恥(在這個回答里被定義成):一種由於感受到被貶低而引起的、經過社會選擇而演化而來的情感

Shame is conceptualized as an affect evolved by social selection and elicited by perceived devaluation (Elison, 2005).


@劉柯 這個邀請有些刀山的意味啊。我看到問題標籤的時候,不太理解為什麼會出現 @黑色筆記本 激烈的偏向哲學思辨的答案,不過看了問題日誌,就能發現不同背景的人對這個問題不同的理解。再回到不同答主的答案,可以看到不同的有關「羞恥」或者「shame」的定義,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構和表徵。對「羞恥」都沒有達成一致,其實也沒有必要通過貶低和嘲諷來襯托自己的答案。知乎上反對的應該是觀點,而不是提出觀點和贊同觀點的人。

先從題主的問題角度來證實一下,這個問題確實屬於心理學範疇的問題。首先,通過EBSCO資料庫將「shame」作為「SU Subject Terms」進行搜索,可以發現「shame」作為主題詞有三種類型,「shame」、「shame--psychological aspects」、「shame--social aspects」,這就意味著從學術角度提供了心理學視角的「羞恥」研究的可能。進一步對結果進行篩選,截止2014年10月1日12時,僅以「shame」作為關鍵詞,搜索得到4368個搜索結果;以「shame」+「philosophy」作為關鍵詞,得到83個結果;以「shame」+「moral」作為關鍵詞,得到61個結果;以「shame」+「psychology」作為關鍵詞,得到2707個結果;以「shame」+「emotion」作為關鍵詞,得到498個結果;以「shame」+「social」作為關鍵詞,得到1080個結果。數據列到這裡,應該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出,從學術角度,「羞恥」和心理學中情緒相關的研究比較接近;從哲學、道德的角度研究「羞恥」的比較少。歡迎提供其他資料庫的資料和支持。進一步的說,題主的問題是「羞恥」這種「感覺」,也就是「sense of shame」,或者說是「state shame」,更多的指向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在某一時刻的心理活動水平,偏向情緒emotion/情感affect的範疇。

進一步破題,將「動物」和「進化」放在同一個問題下,可能意味著題主希望討論的是「羞恥情緒是否是由基因頻率的改變而出現的?」或者更簡單但稍不準確的描述是「羞恥情緒是否是遺傳決定的?」但是也有可能題主希望討論的是「羞恥情緒是否是由文明發展而出現的?」雖然我們除非討論外星文明,否則很少用到文明進化的描述,但是也不排除可能問的就是「羞恥情緒是否由社會性發展產生的?」如果這樣理解,問題本身就涵蓋了所有的可能性,或者是遺傳的(自然的),或者是社會性的(養育的)。如果能將這個問題「羞恥情緒是自然的還是養育的,它的自然(社會)適應性的意義是什麼?」回答清楚,我想題主的問題應該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然而,這個問題迄今為止還無法從心理學的角度做出準確的解釋。和其他的情緒一樣,對於「羞恥」的理論解釋,不同的模型截然不同。作為最激進的基本情緒模型的理論家MacDougall(1921),認為「羞恥」是直接與本能相聯繫的,而這種本能就是「一種遺傳或者天賦的心理」。而同樣支持基本情緒模型的Izard(1977)所提出的分化情緒理論,則將「羞恥」看做是一種複合情緒,包含著以「恐懼」為主體,同時伴隨著「厭惡」、「痛苦」,甚至是「興趣」和「快樂」。而與基本情緒模型相對的社會建構模型的提出者Harre(1986)認為情緒與文化或者權威制定的規則有關,Averill(1980)則相信是人和人交往中的一些策略引起的。刨除這些極端堅持自然類屬/社會生成的模型之外,還有相對這種的觀點。Weiner(1985)和Lewis(1971)的歸因理論也屬於認知評價的觀點,而近些年流行起來的概念化理論則屬於心理建構的模型。這兩個模型的差異在於,認知對於身體/情境的解釋是通過歸因(評價)的方式進行的,還是直接形成一種具身的「羞恥」情緒概念。

從現有的研究角度講,「羞恥」可能既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負性情感,退避反應),又具有明顯的跨文化差異性(產生情境,具體的身體反應,策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羞恥」具有顯著的情感體驗(生理性),具有情境性(Niedenthal,1994),與其他情緒有差異又有聯繫(主要是內疚guilt,關鍵詞「shame」+「guilt」得到結果986個,國內外對兩個概念區別的研究非常多,甚至可以上升到東西方文化的跨文化研究角度)。從這幾點可以簡單的得到一個結論,「羞恥」是遺傳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產物,遺傳決定了羞恥感的情感體驗,社會性決定了羞恥感出現的情境和反應策略。

從這個角度來講,遺傳進化和文明進化在「羞恥」情緒中是同時存在的。遺傳的進化相對沒有那麼明顯,動物同樣會出現負性情感+退避反應的組合,我們不是那些動物,所以不能確定它們是不是存在類似「恐懼」、「羞恥」的概念來形容這樣的組合,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做是單純的條件反射,通過體驗行為結果來避免相似情境的出現(Weiner,1985),也可以看做是恐懼、羞恥,這取決於作為觀察者的我們。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羞恥」的生理性進化主要體現在表現的方式上,即使是都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方式,發生、作用的位置,激素的種類也都有所差異。而人類「羞恥」的概念內涵是在文明的不斷發展中形成的,用於形容這種生理水平的情感(Barrett,2006),在宗教和哲學的不斷反問中,達到了比較高水平的結構和系統,這些顯然是動物所不具備的,甚至是遠古時期的人類所不具備的。至於遠古時期的人類通過樹葉來遮擋私處是源於情感水平,還是有概念的情緒水平的羞恥,我們不得而知,有可能是避免意外的性接觸所帶來的後果偶然獲得的行為,也有可能是有初步的社會化之後維持穩定的群落結構而設定的社會規則,或許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別。當然在形成概念之後的「羞恥」情緒,行為水平之外,行為傾向和動機水平都可以出現避免情境出現的體驗出現。這事實上,也是「羞恥」出現的核心原因。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思維的不斷進步,也有研究表明,在預設的糟糕情境沒有出現的時候,同樣有可能出現「羞恥」情緒(Niedenthal,1994)。即使在同一個地區的短時間內,「羞恥」的內容上處於處於不斷的變化中(Demos,1996),而跨文化的差異就更加顯著了。甚至我們要懷疑,「shame」和「羞恥」是不是同一個內涵,或者說有沒有在融合成一個概念——在西方的文化中,「shame」是慾望對理性的不服從和理性對慾望的反抗;在東方文化中,「羞恥」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繩——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或者說,隨著對「羞恥」的不斷反思和應用,「羞恥」越來越可能成為一個具有核心情感的模板,又被社會塑造其外延而逐漸獲得更豐富的意義的概念。這個層面上,「state shame」可能不僅僅是一種避免糟糕情境的身體信息,甚至有可能成為獲取興奮和快樂的一種方式了。不過在我看來,類似「羞恥play」並不具有「state shame」,而只有「state happiness」,因為並沒有糟糕情境的出現(傾向),而僅僅具有想像中的「羞恥」概念,由於「羞恥」本身就是高喚醒的情緒,所以很容易向興奮甚至快樂進行遷移,不過究其原因還是社會文化對情境的解釋造成的現象。

用一段話概括一些我的回答:「羞恥」存在的意義是避免消極情境的再次出現,從生物性上講是簡單的趨避反射的延續,從社會性上講是社會規則和文化發展的產物。動物同樣具有生物性的「羞恥」,但是肯定不具有社會性的「羞恥」,至於我們是否認為動物具有社會性的「羞恥」,取決於我們自己。就到這裡,歡迎和諧討論,也歡迎研究「羞恥」的心理學工作者提供更加專業的答案。

@黑色筆記本 ,答案很好,除了語氣不太讚賞之外,內容上還是很贊的。我也只是通過我的視角,給出我的觀點,對於這樣的問題還是給大家都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比較好,觀點放在一起也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讓其他人能獲得一些收穫,不是嗎?


動物沒有羞恥感。但有羞恥感的萌芽。

獅子在跟隨獵物的遷徙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些受傷的或是得病或是年老的獅子會在中途主動的默默獨自離開群體。

大家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得病的獅子離開群體就意味著死亡。為什麼獅子會這麼做呢?

因為它就算不這麼做,它也不可能再跟上群體的步伐了,因為群體必須緊跟獵物,不可能為了它而放慢腳步,儘管有些母獅會對離群的幼獅有非常焦慮的表現,但它也不能離群等它。離群就是死!

而那些有經驗的獅子,發現自己不能跟上群體的腳步時,那麼默默離開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那樣最起碼不累,節省體力可以多活幾天。

這就是羞恥感的萌芽:跟不上群體的步伐,我選擇死亡。

在許多的群居動物中都這樣的狀況,包括大象,猴子,狼,狒狒等。

所以對於群居動物,【離群是一種等死的節奏】

在靈長類動物中,比如狒狒,還有各種猩猩,它們經常會驅逐一些同類,有些狒狒是母權社會,她們會集體驅逐表現不好的雄性,有些雄性猩猩首領會驅逐其他弱小的雄性。這些行為對群居動物來說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所以他們必須用許多精力去互相培養感情,互相梳理毛髮,或為權力更高的首領服務來維持這種群體關係。

我相信原始的人類也一樣,而且會更高級。原古人是一種更加複雜的群居動物或社會動物,在七萬年前,人類經歷了一次大滅絕,地球上總人口只有幾千人。這些人要想存活必須緊密的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然就是死。於是他們進化演變出了一種生物本能:當他們被周圍同伴討厭,或跟不上同伴的腳步時,他們就會非常焦慮——這離死不遠了——這就是原始的羞恥感。

OK,繼續進化,為了生存,他們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搞好關係上,群居動物慢慢的演變成了社會動物,使得他們有更加精確和複雜的交流語言,一些權力象徵,符號,圖像圖騰以及服從儀式來鞏固這種群體關係。

這就產生了美術。什麼是美?那就是被需要!那就是有權力和力量。權力的象徵就是美。所有稀缺的資源,誇張的裝飾,就是美和權力的象徵。

這還產生了審美觀、自卑感。這就是二級形態的羞恥感。

大家知道距今7萬年前正是冰河時期,最為寒冷,但人類卻開始退毛?為什麼?

因為這叫【幼態持續】。因為嬰兒的毛就很少。

為什麼要像嬰兒呢?因為你只要還像個未成年,你就會被照顧,別人就需要你。這是因為性需要。大家知道,性資源也是資源啊,你一旦還沒有性成熟,你就是潛在的性對象,是不會被驅逐的。人類在驅逐對象上最優對象是老殘病弱。幼,是不會被驅逐反而是被照顧的。這種現象發生在狼群,狗還有人類身上。

除了幼態以外,還有好看的人,強壯的人,都不會被驅逐。

什麼是好看的人?……比如說錐子臉就好看。為什麼錐子臉好看?那是因為人類為了維持複雜的語言必須需要更大的大腦,不然這個人就會很笨,不會說話,不會辦事,就會被討厭,被驅逐,被淘汰。

而要有更大的大腦,你必須把你的腦容量擴大,怎麼擴呢?讓你的下顎肌變小!你要有更小的下巴來給大腦以更多的空間。

所以原理很簡單,你的大腦大了,你的小巴就變小了,這就是更好的基因,而這就是【好看】的人。

繁衍後代,就找這種人。

客觀一點的說:大下巴的都死了,小下巴的都活了下來,所以小下巴以自己為美。以自己的能言善道為美。

還有一點,就是屁股。因為原古人,他們打獵是這樣的:首先用石頭,長矛,弓箭擊中動物,動物是死不了的,動物會跑,然後你就追,一追,幾個星期,把動物活生生累死。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直到今天,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依然是這樣的方法。這就需要長途奔襲,你的大臀肌和大腿必須要發達,腿還要長,能玩一年。

這就是美!

繁衍後代,就找這種人。

所以你明白了什麼是美,那麼很顯然的,你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是不美、丑。你就會明白,你可能不適合繁衍,你可能會被驅逐。你緊張焦慮,你自卑。這就是羞恥感的二級形態。

距今1——5萬年前,人們的生活變好了,他們的壽命變長了,人口更多了,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記憶力更久。於是他們進化出了同情心。他們可以記得長輩們死去時的情景。他們會意識到自己也會這樣。所以他們痛苦,哀悼。

大象也會哦!大象遇到同伴的屍骨,會停下腳步舉行哀悼儀式哦。

靈長類不會哀悼死去的同伴,更認不得同伴的屍骨,但是雌性猴子會對自己剛剛死去的幼子不捨得放棄。

但是大象會認得很久以前死去同伴的屍骨,它們有這個意識,知道這具骨頭曾經是另一頭大象。因為它們壽命更長,經驗更豐富,智商更高,所以它們知道。

人類那時也做到了!而在進入新石器時代後,由於更加豐富的經驗和智商,當然主要是靠更加精確的語言和符號以及穩定的社會關係,他們明白了,每個人終有一死,以前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終有一死。但現在知道了,於是他們開始思考死亡,進化出了墓穴和宗教還有迷信。

衣服從原來的禦寒避暑演變為遮羞,再演變為裝飾和禮儀。

有了宗教和迷信就好辦了,古代印第安人,就因為迷信和宗教盡量不和自己女兒交配,為什麼呢?他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反正他們都在盡量避免與有血親的人交配。總之他們認為如果你這麼做了,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厄運降臨。

這是不是一種生物本能產生的迷信(其實不算是迷信,因為近親生育可能真的會有不好的事發生),我不知道。

總之,有了宗教和迷信後,就有了規矩,權力必須告它來維持,一些事情成了忌諱,一些事情成了榮耀。這些事情都是一種虛擬的感情,比如親血不能交配,你不知道為什麼不好,但你盡量避免。

不然就壞了規矩,就要被驅逐或直接打死(畢竟進化了),然後你焦慮,害怕,而這就是羞恥!所以你要也盡量避免自己的性器官被血親和熟人看到。因為那同樣也會引起不好的事。而這也是羞恥!

距今5000年,由於農業和定居,人口大規模的繁衍,熟人社會被顛覆,進入了生人社會,產生了制度。包括婚姻制,私有制。這就是國家。

沒有宗教和規矩的權力很難維持,以前是靠單純的實力和威望,但那隻能統治周圍的人,熟悉的人,你統治不了生人,而自從有了宗教和規矩之後,權力可以大規模的統治,人類進入到了國家時代。

有宗教有規矩的地方就有文明。文明會告訴你什麼是禮義廉恥。

這就是羞恥感的完整形態。

它從始至終貫穿著人類的進化。

但是進入國家時代後的羞恥感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種羞恥感了,你大媽已經不再是你大媽了。因為羞恥感的進化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國家社會。羞恥感與國家制度已經脫節了。我們現在所有的羞恥感,都是在1——7萬年的熟人社會進化出來的。而不是後來的禮義廉恥,八榮八恥之類。國家制度是建立在羞恥感的基礎上再發展出來的,更加複雜。但並非原始樸素的感情。甚至與我們有些羞恥感是違背的。

以上是我的胡說八道。


道德觀是拿來束縛一般人的吧,一般來講這玩意兒要比強制要求公民遵守的法律要嚴格

羞恥很有必要性,除非題主確實不理解羞恥感到底是什麼,到底包括了什麼

不過由於大家都說的很全面了,所以我就打打醬油算了


我認同所有情緒都是進化的結果。

簡單猜想一下。按Martin Novak的理論,猴子在生存競爭中弱於犬科和貓科動物,於是最先產生了合作行為。這種合作逐漸往複雜的機制演化,就會出現有人 or 猴子背叛合作以犧牲對方的利益,謀求個體的利益。羞恥或許是人 or 猴子在實施背叛行為後,產生的對下一次背叛的阻礙情緒,這是有利於合作的深化和種群進化的。


我對於進化心理學很有興趣,所以忍不住出來答一下。雖然離不開 @黑色筆記本 不懂的人瞎扯淡的範疇。但是,相較於 @黑色筆記本 那樣理論化的答案,還是希望給出對題主和普通人而言更容易理解的答案。為此我希望自己的回答易於理解而自洽,從以下四個方面:

一、何謂羞恥感。

二、羞恥感對於人類生存的意義。

三、羞恥感的基因基礎和文化基礎,及其差別。

四、猴子是否有羞恥感,狼哪?

一、何謂羞恥感。

我們每個人都對羞恥感有直觀的認識,就好像對憤怒、焦慮、憂鬱、快樂、恐懼有直觀認識一樣。所以,應該不會有人反對羞恥感是一種「情緒」,而不是一種感覺(諸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也就是說,羞恥感不是某個感覺器官直接形成的,而是一種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百度百科

當我們要定義紅色的時候,我們一般定義為,血的顏色,或者定義為波長大約為610到750納米光的顏色。其實後者並不比前者更高明,我們只是描述了在何種情況下我們會產生紅這種感覺。實際上,情緒我們也只能使用這種很不嚴肅的定義方式來展現,對於羞恥感我們只能定義為,當被人鄙視的時候,並且自己確實也認為自己做得不對的那種情緒。之所以用兩個條件來限定,是因為如果被人鄙視但覺得自己沒錯,(有些人有些情況下)還可能會產生憤怒或者憤懣的情緒;如果自己做得不對但並沒有被人鄙視,(有些人有些情況下)還可能會產生僥倖的情緒。

當然,如果誰覺得還需要加其他的限定,以和其他的情緒區別開來,請指正。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必須同時滿足定義中的兩個條件才能產生羞恥感,有時候只要有人鄙視我們我們就會自然產生羞恥感,或者雖然一件事情根本無人知曉我們也可能產生羞恥感。就好像說紅色就是血的顏色的時候,我們並不排斥其他東西也可能是紅色的。這種定義只是為了討論而進行的描述性定義。所以對於所有對「羞恥感」有直觀認識,並且將這種情緒稱為「羞恥感」的人而言,這樣的定義其實是不必要的。而對從來沒有升起過「羞恥感」的人而言,這樣的定義也是無意義的。(類似於從沒見過紅色的色盲,告訴他紅色就是血的顏色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我們默認題主和所有參與討論這個問題的人像明白紅色是什麼一樣明白羞恥感是什麼。雖然我們未必明白這種情緒生成的原理,並且未必明白其存在的意義。

PS: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在中文的語境下羞恥其實是由羞澀和恥辱兩個概念拼合出來的,我此前的定義只注意到了「恥辱」,而對羞澀幾乎沒有觸及。而羞澀似乎比恥辱更隱晦,按照之前的定義方式我們可以將之描述為,第一次近距離和自己暗戀的異性說話時候的情緒。當然,如前所述這不是人會產生羞澀情緒的唯一情形。而且在這個特例中,顯然已經和焦慮、恐懼之類很接近了。這可能也是某些答案認為羞恥源於恐懼的原因。

所以,當我們把羞澀和恥辱捏合到一起,將它們視為一類的時候,我們所注意的是這種情緒在事先會對自身產生某種抑制作用(比如羞澀),在事後會對自己產生某種否定作用(比如恥辱)。當然,羞恥不是唯一有抑制和否定作用的情緒,抑鬱顯然也有這種作用,這可能也是有人認為羞恥源於抑鬱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我們很容易將羞恥和恐懼、焦慮、抑鬱區分開來。它就這樣鮮明的存在在那裡,我們都不能否認。如果某一個人宣稱他從來沒有羞恥感,那真是很稀奇的一件事情。

二、羞恥感對於人類生存的意義。

我認為題主提了一個好問題,他質疑進化心理學,認為進化心理學無法解釋羞恥感這玩意存在的意義,即認為無法解釋羞恥感對於人類這一種群或者任何個體存在有什麼意義。那麼這個問題給了進化心理學一個自我辯白的機會。

羞恥感的存在對於個體的生存當然是有意義的,而且非常明顯。抽象來說,羞恥感會讓我們停止很多有害的行為。題主認為羞恥感會有進化劣勢,我揣測大致是兩方面,1、一般而言羞恥感會阻止我們做很多有益的行為,2、具體而言羞恥感會阻止我們求偶和交配。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兩者似乎是致命的,所以題主可能認為只有厚顏無恥的可以隨意交配的特性才是有進化優勢的。但這可能把生存想簡單了。

誠然,我們必須求偶和交配才能延續自己的基因。但是與昆蟲之類以數量取勝的生物不同,人類採取的是以質量取勝的策略。這也就是為什麼人一般一胎只有一個,而豬啊狗啊則不同,和昆蟲之類更無法相比。按照題主的思路同樣可以提出問題說,一胎一個的優勢在哪呢?答案就在於我們犧牲了數量,追求質量和成功率。

基於這個判斷,羞恥感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它抑制了絕大多數會降低後代質量和成活率的無效的甚至有害的交配(比如和近親屬交配,和沒有責任心或者經濟實力不強的異性交配,和明顯基因有缺陷的異性交配,作為自身有基因缺陷的個人去禍害其他個體,等等);並且進一步抑制了絕大多數對自己和後代生存有害的行為(比如腦袋一熱就和部落首領搶女人,因為盜竊部落的食物而被趕出部落,因為挑釁野獸和別的部落成員而被弄死)。

恥辱感雖然都是事後產生的,但是這種情緒有效避免了個體下次犯相同的錯誤(如果是錯誤的話),所以作用也是積極的。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就如同一台汽車必須同時具備剎車和油門一樣,人類的各種情緒也起到剎車和油門的作用,羞恥感當然被歸入剎車一類。當我們討論剎車的意義的時候,不能說:「如果只有剎車沒有油門,那麼balabala。」消極情緒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那些積極的情緒別玩脫線了。

三、羞恥感的基因基礎和文化基礎,及其差別。

@帝哲說,羞恥感是文化現象,不是基因現象。我覺得說的不夠全面。即便我們對於哪些具體的行為和意識有羞恥感是由文化所決定的,但是產生這種情緒的原理依然應該是基因層面的。

比如我因為被人叫做白痴而感到憤怒,顯然猴子是不會因為被稱為白痴而憤怒的,但這顯然不能得出憤怒是文化現象而非基因現象的。

@黑色筆記本 舉了理性的反例,認為理性不是猿猴的屬性,但是是人類的本質屬性。我想,理性當然是文化現象,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理性在基因層面也一定是有基礎的,即我們的基因使我們擁有了具備理性的潛能。

所以,我們的基因至少具備了讓我們擁有羞恥感的潛能。然後我們的文化規定了哪些行為是應該產生羞恥感的。這個觀點和題主的問題是不矛盾的。我們必須解釋,理性的基因和羞恥感的基因得以存在,並且在如此大的範圍內成為人類普遍擁有的特性,顯然在人類的進化史上,這兩個基因曾經起到過顛倒乾坤的巨大作用,為人類爭取了巨大的進化優勢。

我覺得闡述羞恥感原理的理論模型超出了題目的要求,所以就不贅述了。只發表如上的意見。

四、猴子是否有羞恥感,狼哪?

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邏輯思辨的範疇,需要生物學和社會學方面的觀察和實驗支持。但可以籠統的認為,任何消極的情緒都與羞恥感有某種共性,或者說所有的消極情緒都可以起到和羞恥感類似的作用。而羞恥感比抑鬱更高級的地方在於,它是以是非觀作為前提的,抑鬱是對幾乎所有的事情產生抑制,而羞恥感可以有選擇的對某些行為進行抑制。所以抑鬱一般是在飢餓或者疾病的時候產生,而羞恥更大範圍的產生效果。

基於這種判斷,我認為,由於動物沒有理性(或者非常弱),所以高級哺乳動物會非常依賴情緒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而對於社會性的高級哺乳動物而言必須建立複雜的規則體系,若沒有羞恥感作為基礎幾乎是不可能的。

具體的例子,比如決鬥失敗的雄性會心悅誠服的把交配的機會放棄,我認為這必然是羞恥感在起作用。


羞恥是一種道德情感,是人類為適應群體生活而進化的產物,具有非常重要的適應性意義。喬納森·海特是這方面的專家。

一個純粹自利性的生物,當他知道自己違背社會規範的行為會受到來自群體的懲罰時,它也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但他決不會為自己所造成的傷害而內疚,也不會為自己的惡行被發覺而感到羞恥,更不會因為謊言被揭穿而感到困窘。實際上,羞恥感、困窘感和內疚感的完全缺失連同同情心的缺乏,一道構成了精神病患者的最明顯標記。

人類社會是一群體為單位的。個體對群體通常會有強烈的歸屬的需要,個體如何適應群體,如何與群體中的其他人相處磨合,是人類個體所面臨的複雜的適應性難題。除了對他人的欺騙和傷害行為產生輕蔑、憤怒、厭惡的情感反應,以及由此個體對自己的行為也加以監視和約束外,人類個體還進化出了自我覺知的情感反應——困窘、羞愧、內疚。

困窘(embarrassment)來源於個體感受到在自身所參與的群體活動過程中,自己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例如,個體由於自身控制範圍之外原因,而違反了某種社會習俗的規定;或者,個體僅僅是由於一個更高地位的人出現而產生窘迫感。這種情緒可能是進化來促進主體的綏靖和服從行為的。最明顯的證據是,當我們面對地位較高的人時很容易產生窘迫感,但是在地位較低的人面前則很少有這種情緒反應。

羞愧(shame)是一種與困窘相似的道德情緒,不過它比困窘的程度更深。 羞愧感源於個體感受到自己的核心自我有瑕疵和不足,通常是個體未能達到某種道德、審美的標準,或者他人對其能力的要求。並且這種標記著自身失敗的行為己被他人所知曉,這時我們就會體驗到羞愧。

羞愧和困窘都會激起個體隱藏和退縮的願望,減少自身的社會參與程度。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和發言的傾向會減少,並且參與活動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困難。這些變化會抑制個體獨斷的行動,同時向他人潛在地表明自己已經意識到自身的錯誤。綜合來講,就是一個人變得謙遜和低調了。如果個體表現出了羞愧感,那麼處於支配地位的人對他發起的攻擊和懲罰將會降到最低。這樣,個體因違反道德規則所付出的代價就會大為減少。羞愧和困窘所誘發的行為傾向的不同之處在於,羞愧的個體常常感受到更多的憂鬱和痛苦,社會退縮的慾望也更強烈,甚至可能會自殺。而困窘本身就是在自我的核心概念受到較少威脅的情況下所誘發的情感,因此困窘的個體感受到更少的社會退縮的慾望,儘管會有慌亂和困惑,個體更多的還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形象。

內疚,通常被看作是一種好的、原型道德情緒。在傳統的心理學觀點中,內疚是道德情感的核心。羞愧往往是由與社會等級地位有關的活動所產生的,而內疚則主要源於個體對道德規範和群體關係的背棄,尤其是當這些行為給他人帶來傷害和痛苦時。內疚這種情緒的進化意義可能在於,它可以讓你向受害方傳遞這樣的信息:你知道你給對方造成了傷害,你感到非常的後悔和充滿歉意。而且,內疚情緒還向對方表明,你願意對對方所受到的傷害給予補償。正是由於內疚擁有這些功能,所以它才能保證那些非常重要的關係不至於破裂。

也許,概括而言,自我覺知的三種情感的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行為已經引發他人的輕蔑、憤怒、厭惡的情感反應的情況下,引導個體恰當地行事,將自身的損失(如人際關係和自我形象的損失)降到最低。


依附於強權。

不被團隊排斥出去。

很多時候也是DNA遺傳下去的必須。


我非專業,僅憑直覺:

羞恥,不是一種本能,而僅僅是一種社會道德,是後天而非先天所具有的。是人作為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人生實踐的過程中,被外界輸入的一種道德觀。下面幾條可以支持我的觀點:

1、小孩子的羞恥心相對弱些,針對於同一個人來說。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羞恥心:慣犯和普通人偷東西被示眾,前者的羞恥感覺要小許多。

3、羞恥心因社會環境不同也可以變化:古代大腳的女人感覺羞恥,現代女人以有一雙美麗的腳而自豪。

總之,我認為「羞恥」這種感覺不是進化出來的。至於動物(除人之外)會羞恥嗎,「子非魚,安知?」

另外,我感覺「羞恥是痛苦的一種變異」,或者說被人類豐富化了。如果能把羞恥歸類為一種痛苦,動物也應該有。


羞恥之心是文明進化的產物,非人之本性。

舉個例子。小孩光著屁股滿街跑,有一點羞恥之心嗎?當然沒有,但長大了慢慢就有了。這來自家長和學校的觀念灌輸和教育,並非人的本性,現在讓你光腚跑大街上裸奔必然是覺得很羞恥的。

再舉個例子。艷照門中的眾女星在跟陳冠希做愛時嘗試各種玩法,擺弄各種性交體位,有覺得羞恥嗎?自然是沒有的,但照片一被曝光出來就沒臉出來見人了,覺得丟死人了。

還有古代女子失貞,被人知道和別人通姦,那簡直要恥辱到上吊自殺。現在的男女之間互相約炮,卻不以為恥了,最起碼沒有原先那麼嚴重了。

所以,羞恥之心不是人的本性,只是文明進化的結果。

說到羞恥之心,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孟子。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是主張人性本善的,而他為人性本善找到的理論支持就是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在這「四心」當中,除了惻隱之心外(惻隱之心來自於人的同理心,既心理學上的移情效應,詳見:人類為什麼會有「憐憫」這種情感?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其他三心都不能說是人之本性,都是來自後天社會熏染、教育的結果。

那麼這種羞恥之心是怎麼來的呢?對此,我不太同意@原子的「羞恥是痛苦的一種變異」的觀點。我認為,羞恥之心是恐懼心的一種變異,是對文化觀念的恐懼,對社會習俗的恐懼,對他人眼光的恐懼。當你做一件出格的、不符合習俗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畏懼別人的看法,滋生出羞恥之心。所以說,人是群體的動物,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每個人的個人意志之上,都盤踞著一個群體的意志,我們還經常代表群體的意志來審判自己。

我們不可否認,這種進化確實為人類帶來了文明,怎麼能說沒有進化優勢呢?人類聚在一起為了更好的生存,肯定需要制定各種規則,以保障每個個體的利益不受侵害。這時候,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個規則,就要受到這些規則的處罰,起碼是要受到眾人的唾棄。這就使得我們對這些規則有畏懼之心,在做了錯事以後心生恥辱。從這個角度說,羞恥之心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被群體邊緣化,不被開除出局。試想,如果人沒有了羞恥之心,那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見到財產就上去搶,見到美女就強姦,那社會還怎麼運行?現在社會一些人道德淪喪就是因為沒有了羞恥之心的緣故。但凡事過猶不及,羞恥心過強會讓人太內向,過於矜持,毫無自信,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什麼話都不敢說,當眾講話都會臉紅脖子粗。

至於動物內部是不是有羞恥之心,並不是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做個合理的推測,我覺得肯定有些是有的。因為過著群居生活的動物內部肯定也會有規則,一旦有動物觸犯這些規則必會有恐懼感,這就產生了羞恥心。但肯定比人類要小得多。比如狗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隨意交配,人肯定是沒那麼無恥的,就算一對男女放蕩一點也會被毫不客氣地稱為狗男女。


先要弄清楚「羞愧」對於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再來看題主的這個問題。而實際上,人們對於「羞愧」的定義是不同的。

我有一個素未謀面的朋友前陣子跟我講了一個露陰癖的故事。出於學校自身定位的原因,她們學校的女生非常多,多到了每一隻路過學院的一隻公蚊子都能獲得一份短暫的愛情——在這個夏天、這個慾望濃重的都市,露陰癖覺得他的時機來到了。

那個兒子都已經有了兒子的傢伙,作案風格非常循規蹈矩——他總是會選擇夜裡10點鐘左右,在校門周邊尋找三五成群的姑娘。先是在路燈下遠距離跟蹤,確認目標周圍是否有男生跟蹤、是否正在打電話,當目標符合他的標準後,他會一直尾隨,從遠處慢慢跟進,當覺得距離足夠近的時候,就在後面跑上來,跑到你身邊後、拍拍你的後背,當你看他的時候,他就會瞬間脫下褲子,指著下面讓你看。

淫兮兮的,一動一動的。

這時候如果女生尖叫、反應激烈或者逃跑,他會發出一種聲音。據我朋友說,那應該可以稱為一種淫笑——聲音很小,有一種類似「嘿」的模樣,你可以想像下在路燈下那變態的表情和嘴臉——如果你選擇跑,他會跟著你後面小跑,並一直小聲的呼喚你,追你老遠。這種變態行為直到女生大喊的聲音驚動了附近的男人或者順路的男生跑來時才結束——也可能等他露爽了才結束——如果來了一個女人用棍子恐嚇這個猥瑣大叔,他根本就是無動於衷的,甚至還會露給那個女人看。

這個事情的頻繁發生驚動了校方,但報警後基本也無可奈何——警察到後大叔已經遁跡。

校女生經過多次騷擾後,相互交流溝通,晚上就儘可能的少出去了,僅存的幾個男生瞬間變成了守護在女生海洋中的宙斯盾——這使他們很開心。

故事講到這的時候,作為單身的我總是不住的嘆一口氣。

幸好那個變態大叔被抓住了——據那個素未謀面的朋友說,是被一個女同學一個迴旋踢踢到下體後倒地後警察後帶走的。

當個女漢子真好,而故事的高潮也才開始。警察帶走那個猥瑣叔後,把他的家人叫來想對老人進行思想教育——誰知兒女們來了後紛紛表示震驚,無法相信自己的老爹居然是這樣的一個人——「警察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我爸平時都是規規矩矩的,怎麼會幹這麼不要臉的事?就連上次因為騎車把別人的汽車車漆給蹭了,自己在家難受了好幾天,最後還是主動找人家把車修了。」

好了,故事就這樣講完了。

當我們用尋常的「羞愧」心來定義這個大叔時,你會發現面對病態的心理時傳統的中藥就不起作用了——但這並不代表大叔沒有羞愧心,在某些事情上來講,他的羞愧心還是很到位的。

為什麼他在眾人面前可以袒露自己的私處並彷彿引以為豪?卻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自責?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事人是否能在這個事情上獲得快感。

很明顯的,大叔可以在「露陰」這個事情上獲得快感。羞恥在強烈的快感面前,微不足道。

殺人是一件讓人愧疚的事情嗎?別說殺人,你會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失誤讓朋友或者路人受傷而自責、羞愧么?會的,每一個正常人都會因為自己不必要的舉措讓他人受傷而自我譴責,趕到羞愧。

塔利班份子就不會。基地組織提著人頭賣萌的小哥就不會。他會舔一口滴下的鮮血,指著屏幕說,別罵,下一個就是你。

為什麼他們不會羞愧,不會自責?

快感。

諸如此類:鑰匙劃車漆的、惡意破壞的,全都能歸到這類上。他們不會覺得羞愧,也就是說,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出自他們之手,即使是被群眾發現了,他們表現出來的難過也僅是因為「老子可能要坐牢了好不開森」 「呵呵下次肯定不會被你們這群蠢貨抓了」的綜合結果。

那麼「羞愧」這個內心反應是如何出現的?

實際上,我會覺得這是個先天存在、綜合後天文化環境所影響的一個產物。

?後天文化影響:

我們之所以不會當眾做愛,是因為在當前文化和父母教育下,告訴我們這是不對的,而且,這也和年齡、自身認知有關。當我們沒有接受類似文化教育、當我們覺得這種事情很正常的時候,我們還會感到羞愧么?我們能看到一個兩歲的小男孩在公交上摸自己的生殖器,對面的姑娘還會覺得「小寶貝你好可愛呀」,但這事換做一個大叔你試試後果?不報警就算便宜你了…

最典型的的,我記得許多年前,人們還對自己分享「性事」「第一次」而感覺到羞澀,不好意思。而看眼下,僅知乎上類似的帖子層出不窮,評論區更是抓住熱點後無限討論。「羞愧」彷彿已經與此無關。

?先天存在:

我觀察過一個智力和行為有很嚴重問題的人,他比我還要年長,父母因為他智力的問題和生理問題(兔唇)也不去管他,從來沒接受過教育,家庭窘迫的他基本就處於一種「野生狀態」。可自從聽聞去年他因為偷吃了超市門口的一個西瓜被批評了一頓,他就再也沒偷吃過西瓜。前陣子去超市門前還聽人提起這事,賣西瓜的人在那說,

「哈哈,大家都說XX傻,其實傻么,一點也不傻。去年偷吃了我一個西瓜被我罵了一頓,到現在路過我的西瓜攤都躲著走!你說哪是傻啊!」

莫名的有一點凄涼。

動物知道羞愧嗎?我不清楚,反正上次我家狗把魚缸跳出來的一條魚給叼走咬死後,我說了他一頓。再後來又跳出來了一條,他就在那看著魚蹦,不吃不叼,也不出聲……


美醜


我只能說,這個是天生自帶技能。。。人跟動物的區別之一


前幾天,有個妹子說,和男同事一起出差時被性騷擾,她感到深深的羞辱和難過。

我就怒了,四歲娃兒都知道被人欺負了要反打回去啊,你不反擊還羞辱,這見了鬼的羞辱感是從何而來?

妹子說,是因為她離婚了,她覺得那些男人們就都想羞辱她,反正你離婚了嘛,這些事都經歷過怕什麼。

很多人身上這種「我看起來很弱很好欺負,來使勁欺負我侮辱我吧」的氣質,都是因為自己內心的脆弱甚至是受害者潛質造成的。

造就這種潛質的「羞恥感」,正是罪魁禍首。

昨天在微信上看到一段話說得特別贊:

丨一個女生,在中國,生來就生活在羞恥中。小時候衣服沒穿好會羞恥,來月經是大型羞恥,胸部發育了羞恥,穿內衣超級羞恥,愛美羞恥,上學時喜歡化妝羞恥,和男生喝酒羞恥,談論性羞恥,上床羞恥,和男友同居羞恥,鬧洞房羞恥,生孩子羞恥,喂孩子羞恥,離婚羞恥,二婚更羞恥。羞恥個屁啊。

我深有同感,簡直不能同意更多。

我屬於發育比較早的女孩,11歲就胸部發育了,然而該死的性教育並沒有同步,我惶恐不安,然後羞恥地覺得自己一定是病了

為了停止這種可怕的變化,我試過穿上好幾層厚厚的衣服,還試過綁起來

直到我都發育到B罩杯,我被深深的羞恥感困擾著,卻從沒試過買內衣

一直到13歲老媽帶我去市場買內衣,我羞恥得簡直抬不起頭,賣內衣的老闆娘問我穿多大,我隨手抓了兩個就要逃走。

80後的姑娘們大多是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從小,我們被教育男女有別,要劃「三八線」,

有了朦朧的性別意識,有喜歡的男生,覺得羞恥,怎麼我還那麼小就想牽他的手,就整天想看到他呢,真是羞恥;

頭髮要麼綁成馬尾,要麼剪短,留著好看的齊劉海斜劉海是什麼鬼,搞這麼好看好意思嗎?

穿好看的衣服會羞恥,26歲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要好好裝扮自己這件事,覺得無論是穿得可愛還是時尚還是性感都很彆扭。

直到如今,穿得太性感我都會不自在,但會有意識去克服:愛美是人之天性,我性感有錯嗎?

說起來,80後們真是成長在父母們那一代的高壓之下,而60後70後父母的成長環境就是「整齊劃一,去個人化」,所以嶄露個性,展示個人之美是不被允許存在的。

所以我們那時「奇裝異服」的學生會被勸退,留著長劉海的男生會被強制要求剪頭髮,農村娃兒幾乎沒有審美意識。

再長大該談戀愛的時候,青春懵懂正是戀愛季,成年人卻定義為「早戀」,拜託,十六七歲美好乾凈得不能再多一點的少年少女,你們不讓他們戀愛還說是「早戀」,是非要大學畢業24、5歲開始直接相親結婚嗎?

父母們還真是這麼乾的,因此網上才有流傳甚廣的段子:當初我戀愛,你們說學習重要;後來我戀愛,你們說工作重要;再後來我不想戀愛,你們非逼著我結婚生娃,說結婚重要。

簡直是扭曲得不能再扭曲的人生。

還有一個姑娘萬份焦慮地求助,如何抹掉自己曾經開房的記錄,怕男盆友會查到。

姑娘,常識是,除非你男盆友是派出所或者內部有人才能查到你開房記錄的。

其次,查到又怎麼樣,在遇到他之前,難道你必須純潔得如同白蓮花,26、7歲都沒男朋友沒有過上床史?

「誰還沒有過去」不是無奈的妥協,而是,一個男人堅持要女友是處女,往往不是變態就是自己太弱雞,害怕女友有經驗會比較所以他自卑而已。

所以,正常的大姑娘24、5歲有過幾段戀情,有過床史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么,告訴我,你在羞恥什麼?

有些姑娘離了婚抬不起頭,覺得自己是罪人,連父母都說「你都離婚了就要收斂點,別出去丟人現眼」,於是一直不敢再戀愛,

儘管去個電影院看到情侶都被刺激得不輕,網上看個電影都被虐心虐肺,依然過著清教徒式的無欲無求的生活。

也是見了鬼的邏輯。

在他們眼裡,那些為了孩子勉強維持表面圓滿的女人,是「委曲求全」,是「忍辱負重」,是「偉大無私」

去他的偉大無私,那不過是「膽小怯懦且無能」披上了一層偉光正的外套而已。

她們沒有經濟獨立沒有人格獨立沒有精神獨立,不能自己一個人好好地生活,她們需要依靠世俗眼裡的「家庭」作為堡壘,哪怕城堡內早已滿目瘡痍千瘡百孔,只要關起家門,就好像自己依然正常。

比起來,那些有勇氣追求自己人生的妹子,在這種全民逼婚的節奏下,敢離婚敢二婚敢去愛,難道不應該被稱讚?

離了婚還覺得自己恥辱的妹子,這婚也是白離了,一點長進都沒有,讓人失望。

中國姑娘的羞恥感,說白了都是來自於對「自我」的壓抑,

西方姑娘的大膽熱情自信,是因為她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才活得恣意真實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假如把每個人都用葷菜素材海鮮大餐以及清淡食物來分類的話

那麼真的愛吃黃瓜的姑娘一眼就能帶走好黃瓜,過著沒羞沒噪(又ai又cao)的幸福生活去了

而原本愛吃肉的姑娘覺得愛吃肉說出去羞恥啊,假裝說自己愛吃西紅柿,

挑了個西紅柿回家橫挑鼻子豎挑眼,怪西紅柿咯?西紅柿也很無辜的好不好?

吶,還有還有,都在批判拜金主義,於是本來要房子要車子的姑娘就只好說自己是愛你這個人,婚後怪你買不起大house開不起大賓士,怪誰吶(難道拜金有錯嗎?錯的好像只是非得把自己願望強加在別人身上吧,話題又遠了)

回歸正題,所以解放姑娘們的「羞恥感」,讓姑娘大聲說出自己的慾望,某種意義來說也是拯救被摧殘的可憐中國男人們。

姑娘們請扔掉你的羞恥感,穿的好看是女人的天性,喜歡優秀男人是動物天性,展示美麗是天賦人權。

你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別人和社會意識強加給你的都是浮雲。

當你覺得羞恥時,記得問問自己,你是真的因為這件事覺得羞恥,還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樣羞恥」?

你是真的不敢放蕩,還是真心不願放蕩?

姑娘,沒人能闖入你內心知道你要什麼,可你自己清楚,如果你想要個男人,你就說啊!你不說這世界怎麼知道呢?

勾搭個男人,被男人搭訕邀請一起去旅行,又有什麼可羞恥的呢?喜歡你就去做啊!

請收起你該死的羞恥感,那並不能帶給你絲毫快感,

隨心所「欲」地去要,去愛,去浪吧!

重要提示:下方評論回復「忠於身體與慾望 第二彈」,評論越多,小白越開心,一高興就去寫第二彈

(什麼?沒人回復……那就看心情決定寫不寫咯)

讓我們來聊聊

書和電影丨美食和愛

八卦情感丨辣談兩性

關注女性自我成長一百年不許變

微信:mengpo1987


一幫不懂裝懂的人在這瞎扯淡,有本書是講這個問題的,有興趣可以看看:Moral Origins: The Evolution of Virtue, Altruism, and Shame by Christopher Boehm 我看了兩章沒看完。


謝不邀。其實真的沒必要像各位答主般複雜。

羞恥是人類身為群體動物的一個情緒本能,用以抑制自己做出群體意識不能接受的事情,以防止自身被群體驅離迫害。(羞恥過後,會較為留意不在重犯)

動物懂得羞恥嗎?肯定有,但人類的羞恥情緒比動物複雜和高級。以銀背猩猩位為例子:強壯的雄性動物得到大部份繁殖權,落敗的雄性動物則逃逸,逃逸的原因有二,一是恐懼,而是羞恥。我比較傾向於後者。

戰敗後會感覺羞恥,但交配時卻不會,這有可能是因為擁有繁殖權利是一種光榮開心的事情(以腎上腺素刺激亢奮促進繁殖),在人類社會中也不少人是喜歡炫耀自己的交配能力的。

總結:肉慾並不是羞恥的客觀來源,羞恥的來源視乎群體意識的規則而定。


會噠!我家金毛狗子在洗手間噓噓或者pupu的時候會害羞哈哈哈,就是會盡量低頭不看我或者中斷一下等我走了再繼續… 有次我心血來潮給她剪毛,剪的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她果然連著三天縮在牆角不理我了,並且破天荒的不是很想出門哈哈哈


只能強加


問題很有意思!非專業人士,給一些想當然的看法。

動物會羞恥嗎?如果我們家的狗,在我不在家的時候隨地大小便了,我回家了它會躲到沙發後面不敢出來,我會以為它認識到自己錯了,不敢出來。當然我不知道它怎麼想的。

人為什麼會有羞恥感?我不敢代表大眾,從我個人感覺出發,如果我做了不合我標準的事情,我會覺得羞恥。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事情以前為恥,現在已經能夠接受了。

另外,看書多的人,懂得多和想的多的人,給出的答案固然精彩,也能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對其它的人答案加以嘲諷,或者做出不屑的態度吧。


推薦閱讀:

現實中有哪些有意思的 confirmation bias 的例子?
對影響社會風氣的人該不該加重懲罰?
為什麼感覺自己可能會被騙了錢財而惴惴不安,但在被騙之後反而釋然了?
為何有些人類會在死後留下數額可觀的遺產,而不是在死前吃光用光?
為什麼做微商的人都喜歡提馬雲?

TAG:心理學 | 人屬動物人類 | 動物 | 社會心理學 | 進化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