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太多容易想太多,容易對生命感到疑惑,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如題


這圖怎麼樣~


愛讀書,愛思考,挺好的一件事兒啊。但是,主意別鑽牛角尖就好了。

我印象很深刻,大概小學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天在上學路上,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想,天天風裡來雨里去的從居住的村子去小學所在地的另外一個村子上學,天天做作業,每學期還得花家裡的錢,但是無論我做得再好,總有一天,我還是會死去,那麼,我現在努力的一切有什麼意義呢?當時,一下就覺得挺恐怖的,有一種非常非常惆悵的感覺。

後來,看到路邊的玉米棒子可以煮熟啃著吃,也可以煮熟後把玉米粒剝下來炒著吃,我想,假如我這會死了,今年的嫩玉米棒子吃不到了,明年的也吃不到了,還有好多沒吃過的東西也沒機會吃了。

對於愛思考的人而言,有疑慮沒有問題,需要你自己繼續思考或者求助於別人去消除你的疑慮。

對於生活,不就是一個個疑慮、消除疑慮的過程嗎?


古人說,四十而不惑。所以四十之前,應該比多數從來未感到過疑惑的人幸運;四十之後,也許有些不幸。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


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世界太多嬌,值得我們為之努力,一覽天底光。

這種情況下,某一個方面的書不要看太多。


有一次我和我媽在飯桌上討論了這個問題。她說:"有些大道理我也不懂,只記得你外婆當年說過,人只要活著總能春天吃桃子,夏天吃西瓜,冬天吃葡萄,冬天過年了一家人還能好好得吃上幾頓肉。"

於是我就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體驗驗啊,書讀得再多那也只是別人的經歷,同樣是一個長輩曾經說過"讀書太多,生活太少。"所以你要親自跋山涉水去看最美的風景;你要親自起早貪黑,體會創業的艱辛。你光看了幾本書,感到了疑惑,這很好,但是若不自己去尋找答案,疑惑永遠也只能是疑惑。


不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看書要思考,去試著吸收書中精華,對書中叫人疑惑的觀點擺出質疑,可比灌輸式讀書強多了,這種探索智慧的過程其實也有趣。要談什麼幸運、不幸,想多了,不過是看本書。哪算的了人生抉擇、生離死別時的幸與不幸呢。對於疑惑,如果想通,那就豁然開朗;如果暫時想不通,就暫時疑惑。如果......反覆糾結,⊙﹏⊙b,那就...著實不幸。但這是自己造成的。解決叫人糾結的疑惑有很多方式,思考、查閱資料、與人交流、實踐。但是,有些東西,還是要切身涉及的時候,才叫人融會貫通,也更深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把書本與自己的人生經歷結合起來,能更容易去解決疑惑。

看書會促人思考,讓人疑惑,這是正常的。 楊絳曾對一個學生說過,「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書讀的不多而想的太多。「我深以為然。聽到楊老師這句話的時候,也叫我豁然開朗,噢,我讀書著實太少,卻又總貪心的想獲得更多。不要過多糾結於一些虛空無意義的事上,反覆久了總會痛苦。人生很多時候都會有糾結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多看書才這樣,看書不是它的原罪。糾結時,解決人在於自己。如何看待問題、與問題暫時和諧共存、解決問題,自己可以選擇一種積極的合適自己的方式。

另說一點自己的小感觸,總體來說,有書可讀是幸福的。我想起我爺爺,年紀很老了,老伴在我爸爸小時候就去世了。他不識字,外界的信息基本不接觸。一個人總是獃獃的坐在家門口,就那麼坐著,多麼寂寞的風景。有時候我經過他房間,聽到他在房間里嘆氣、自言自語。我只覺得他的形容與靈魂皆枯槁。我有時和他說幾句,可又確實沒什麼好聊的,而且爺爺的耳朵這兩年越發不好了,聽不清楚自然更沒什麼好說的了。爺爺見我說話,便開始說他帶大我的趣事、他年輕時結婚在奶奶娘家、工作時被打壓。其實這些我都聽過很多遍了,而且有時我是在神遊太虛,但還是靜靜的聽著。想起那些在圖書館查閱歷史資料、旅遊資料還認真做筆記的老頭老太,我便覺得他們多麼幸福。

從小我爺爺和我說,要多讀書,多學知識,多見識,說他就是吃了不識字的苦,沒有文化。但我覺得我爺爺很強悍。前兩年,七八十歲,一個人坐火車自南向北跨省旅遊,沒有手機,不識字,當然到了某地會有親戚接待。去了一些地方、去銀川、去北京。回來的時候和我說,在銀川爬大山的時候,下山時他和親戚走散了。有些路人累了便坐車下山。爺爺也累了,但是不能坐,一旦坐下,一會兒就走不動了。他便一個人慢慢踱步下來。有個男孩子看他年紀大,說」爺爺,我來扶你「。爺爺笑笑說不用。(
爺爺的身體一直是很好的,沒病沒災,在家早睡早起,不抽煙喝酒,葷素雜糧搭配,吃穿很樸素。每天早上、飯後都要去散散步。) 他告訴我,銀川有個妹妹年紀比我小,但高中畢業就去了新加坡求學。新加坡對於信用度監測很嚴厲,那妹妹銀行出了問題,就不能坐公交車了。爺爺告訴我女孩子不要等著男人養,經濟要獨立、要有自己的工作,要自愛自強。我覺得我爺爺儘管不識字沒文化,但他思想、見識比我父母都深。

大抵人生路豐富了,眼界自然寬廣了。

現在的他每日沉靜的坐著,我問他不無聊么,他說」沒辦法啊~其實健康就好了。「這兩年年紀越發大了,總有些小病小痛。我想,老了大抵最終是期望健康、快樂這樣的願望。


對繩命有憂慮感,這是一種幸運,因為知道自己還有不足,還需要完善自己。但同時也是一種不幸,如果憂慮感一直走極端路線的話。所以,把握好你心中的天平是最重要的。知道哪些是可取,哪些是不得不接受的。可能,過程會漫長。人,總是在各種挫折各種憂慮後學會思考。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使用Marginnote這款犀利的閱讀軟體?
如何將 PDF 文獻改為 6 英寸使其適合在 Kindle 上閱讀?
如何解讀這幅圖 ?
村上春樹所著的《國境以南,太陽以西》表達了什麼主題?書名和主題有什麼內在聯繫?

TAG:閱讀 | 心理學 | 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