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電影《安妮霍爾》最後的笑話?
有個傢伙去看精神病醫生,他說:大夫,我兄弟瘋了,他以為他自己是一隻雞。
醫生說:那你怎麼不把他帶來?那傢伙說:我是想帶他來的,可是我需要雞蛋呀。 也許是導演、編劇的智商太高了,我是一點也無法理解。這個笑話,哪裡好笑?是黑色幽默嗎?主要表達了什麼?
希望看過電影的知友分析一下
雖然我是很久以前看的,但對它的看法與@yolfilm的不一樣,也不知道重新看一遍會有什麼不同,但還是說說那時候的看法吧。
原話是這樣:
再一次見到安妮,我真的很高興。我意識到她是一個多麼好的人,能認識她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我想起了那個老笑話,你知道,有個傢伙去看精神病醫生,他說:「大夫,我兄弟瘋了,他以為他自己是一隻雞。」醫生說:「那你怎麼不把他帶來?」那傢伙說:「我是想帶他來的,可是我需要雞蛋呀。」你看,我想這就是現在我對男女之間關係的感覺,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瘋狂的,甚至荒謬的,但是我想我們還一直要經歷這一切,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雞蛋。
伍迪艾倫在這裡說的,其實不是男人對女人的改變,他在之前已經將這個問題闡述明白了,他在這裡升了一級:講的是男女之間的關係,是愛情觀,是愛情觀裡面理性與感性的抗爭。我姑且武斷地理解一下伍迪艾倫,由於知識分子的屬性作怪,他認為正確的東西應當是理性的、不瘋狂的、不荒謬的,就像我們不會把自己當成雞一樣。
他非常爭氣地理解了愛情的不合理,知道相信愛情就相當於認為自己是一隻雞一樣,簡直瘋到無邊無際了。
於是醫生——代表著常識——自然而然地就會說,愛情是瘋狂的,那麼就不要相信它啊,帶它過來,讓我來驅逐它。
這個時候,伍迪艾倫才說出了他真正的觀點:我固然知道愛情是一種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東西,但是它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罷,它的的確確地影響到我了,我也想驅逐那些不合理的部分,但是它身上還有一些我不願意承認的東西,征服了我對理性的追求,我需要那些東西。
醫生,你可能會覺得我更不可理喻,但是,我們就這樣心照不宣吧,我就這樣瘋下去吧。
-
這笑話,是影史經典,要理解它,不能忘記本片題旨:
男人為了自身虛榮,改造女人,女人改造成功後,第一件應作之事,當然就是離開男人了。
(正所謂知識份子的虛榮與悲哀,早知結果如此,但還是會去幹這種「搬磚砸腳」的蠢事)大夫,我哥們完了,自認是雞。(我女朋友水平不夠,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無一能通。)
叫他來醫呀。醫好了,我可就沒蛋吃了。(改造女朋友成了高級知識份子,她可就要跑了。)這是我的理解。-兄弟以己為雞的精神病是一種精神病,視為荒謬條件一。
而那個男人的認知是他想要那個雞蛋,這是建立在荒謬條件一的條件二。視其為荒謬的基礎上,同時又認定其客觀存在的必然與自我需求的必然。影片最後的獨白已經加以註解了:非理性、瘋狂、荒謬認定荒謬 熱愛荒謬--------確實是人類生命長河中有待嚴肅闡釋的悖論性命題。自己想想都足以玩味半天 事實證明啊,一部電影多看幾遍真的會有不同的體驗,就像某瀾之家說的那樣,每次都有新感覺!
前段時間痴迷伍迪·艾倫這位大神的電影,把他的幾部經典之作找來看了遍,其中就包括影評人給出的「伍迪·艾倫十部最好的電影」中名列前茅的《安妮·霍爾》(1977),該片當年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四項金像獎,並獲該年度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四項大獎,實力不容小覷!對了,它還被認為是電影一百多年歷史上最有趣的劇本哦,沒有之一!
可是啊,我第一次看伍迪·艾倫1977年作品《安妮·霍爾》的時候,全程昏昏欲睡,是撐著眼皮看到了最後,結果只記住了好聽的「La-De-Dah」(美國俚語,用法多樣)和雞蛋理論,心想安妮(黛安·基頓 飾)真是好看、伍迪·艾倫這個小老頭果然聒噪啊;第二次再看,就有了點兒新的想法,想著「分手後才能發覺對方的好嗎」?到了第三遍,我才敢說稍微看出了這部電影裡面的一些小九九。
這些小九九也只是循著自己思考的方向去看的喲。
來吧,一起頭腦風暴!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安妮·霍爾》是伍迪·艾倫早些年執導的一部愛情喜劇片(這裡的「喜劇」意味著哭笑不得),由伍迪·艾倫、黛安·基頓等主演。伍迪·艾倫在其中演了一位神經兮兮的喜劇演員艾維·辛格,他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後與一心追求歌手夢想的安妮·霍爾走到一起。兩人經由朋友牽線相識、相戀、相知,最後分手。這就是故事的全部內容。
電影里的對白總是充滿著機趣,伍迪·艾倫偏愛引經據典、大弔書袋,以致於很多人覺得他的骨子裡滲透著紐約派知識分子的傲慢和咄咄逼人,從而成為不少觀眾不愛他電影的主要理由。《安妮·霍爾》里也充滿了對這種知識分子的打量和諷刺,也正是很多人在這部電影里看到的一面,不過,今天我要來說說電影里的愛情遊戲規則。
艾維和安妮在棒球場上相識。幾個回合下來,安妮對艾維充滿好感,在安妮主動開啟的一段尬聊之後,艾維「上鉤」,兩人一併驅車回家,以後情路一度平坦。在此之前,艾維已經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前妻均是高級知識分子;安妮也有過幾段不成熟的小曖昧,但都無疾而終。兩人這次看對眼了,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在於:安妮對艾維有一種孩子對大人般單純的崇拜感;艾維感到自己能掌控安妮;以及,兩人在性愛上能達到完美。
不得不說,最後一點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對艾維來說。因為從影片展現給我們的片段來看,他在兩位前妻那裡沒有得到過滿足。這些片段多是安妮在主動談及艾維和他前妻們的時候,從艾維腦海里蹦出來的回憶性畫面。對了,必須承認的是,《安妮·霍爾》能奪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用心的對白與弔詭的敘事方法,如主角直接跳齣戲外與鏡頭對話、人物能夠看到並審視自己的過去等。
當然啦,安妮此舉是在旁敲側擊艾維的過去,女人嘛,對自己男人的過去總是充滿好奇。
安妮和艾維在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兩人一起看戲、散步、日落時分甜蜜親吻。艾維對渾身散發著知性氣質的女性沒有抵禦能力,當初也是他一邊維持著自己的自尊、一邊主動落入安妮的「圈套」中的;他也能機巧地用三言兩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套出第一任妻子的姓名和論文題目。可以說,他在開啟兩性關係上的能力不可小覷,遊刃有餘,女人們也都很愛他。
那是為什麼,身邊的這些女人們一個個全部離他而去了呢?
我前段時間接觸到了一個名詞,叫做「行為的一致性」,這個名詞解釋了我很多的困惑,所以在看到艾維種種感情失敗的經歷後,我瞬間想到了這個詞。什麼意思呢?可以結合一個小現象簡言之:如果你被老公家暴,即使他再怎麼痛哭流涕、跪在你面前懇求原諒——「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相信我吧老婆」,你也不要輕易相信。因為人的行為聽令大腦指揮,當刺激產生,人會主動執行慣性的行為動作,簡言之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再通俗一丟丟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就像前段時間被有暴力傾向的男友打死的中國留英女學生。
扯遠了,回到我們神經兮兮、啰啰嗦嗦的猶太老頭艾維身上來,按理說,聰(心)明(機)的人比較容易留住愛情,怎麼他就不行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艾維自身難以忽視的人格缺陷:他的內心極度敏感和脆弱,對人生持有明顯的悲觀看法。過度自尊到有些自卑,並且非條件反射式的仇視高級知識分子,而與一般偽知識分子一言不合就要來場嘴炮,在真正的知識大佬面前又躲著不露面。
影片對此作了很強的對比,一是在電影院里排隊時與身後高談闊論試圖贏得女伴崇拜的大學老師當場懟起來,二是在第二任妻子的party上羞於與評論界大佬們會面。
更關鍵的一點是,他試圖在戀愛關係里強勢注入自己的主觀意志,或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自己卻拒絕做出相應改變,這一點全部體現在他與安妮的戀愛關係里。
艾維給安妮帶來的改變有兩種:自願且好的改變,和不自願卻好的改變。
兩人相戀伊始,艾維發現安妮愛唱歌,但沒自信,他極力鼓舞安妮,不要懼怕聽眾,勇敢開嗓。在他的鼓勵和安妮的天賦下,安妮逐漸被接受和認可,同時獲得了同行的青睞;慢慢地,艾維不僅給安妮買自己愛看的書,說著「如果我們要在一起,你應該要了解我這一點」,還要求安妮去大學旁聽,認為「你會遇到很多非常有趣的教授,會刺激你成長」,還付費讓安妮也去看心理醫生,哦,值得一提的是,在認識安妮以前,艾維已經看了15年的心理醫生。
安妮自然不會拒絕,對艾維的崇拜和愛使她斷然不會想到,自己已被改變得不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艾維,不過比後者幸運的是,安妮還有相對健全一點的性格特徵。
而好的戀愛是能讓雙方都變得更好。
安妮太愛艾維了,她想時時刻刻跟艾維在一起,於是沒有事先通知地搬到艾維家中,這讓艾維內心大為光火,卻只能竭力剋制,因為他能從安妮處能得到完美的兩性體驗,而在前兩任妻子那裡都是無疾而終甚至尷尬收場。可以看出,艾維對安妮的愛因性而生,而安妮對艾維的愛則因崇拜而生。安妮搬來是為了提前享受兩人結婚的幸福感,女人一戀愛似乎就忍不住往終身大事上聯想,而男人戀愛卻首先不是為了談婚論嫁,而是為了從中獲得樂趣,婚姻和戀愛對他完全是兩碼事,從艾維身上可以看出。
情感的變化是從何時開始的?大概是兩人做愛不再有激情的時候吧。
安妮:你有我的身體了。
艾維:但我要完全的你。
是艾維給了安妮機會和力量向上層社會和高級知識殿堂攀登,但他心裡卻漸漸不爽。艾維通過 「監視」發現,安妮對旁聽的老師大衛產生了崇拜感,急急忙忙來求證,安妮拒絕承認。於是,兩人爭吵不斷,關係瀕臨破敗,最終分手。
分手之後再次的性愛將兩人拉回原點,只是這時候,安妮已經改變太多,自信、自主是她身上的鮮明標籤。而艾維一成不變,永遠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尋求告慰。
不久,兩人徹底分手。
安妮:艾維,面對現實吧,我不認為我們的關係可以繼續下去。
艾維:我知道,男女關係就像一隻鯊魚,必須一直向前,否則就會死亡。我們之間就像一隻死了的鯊魚。
但艾維還是能從現在的安妮身上看到自己欣賞的影子,他還是很得意於自己對安妮做出的改變的。當艾維提出「我覺得我們應該結婚,你還愛我的」時,安妮冷靜地拒絕了,她只想保持友誼狀態,just friends。對安妮來說,不是對艾維再無感情,而正像萊蒙托夫的那句詩一樣——也許我愛的已不是你,而是對你付出的熱情。
安妮認清了,艾維不是她真正愛的那一類人。
所以,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安妮·霍爾》 ,而非《艾維·辛格》 。
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回憶一下這個場景:
安妮和艾維爾在飛機上兩個人都想著和對方說點什麼,安妮是想和他分手,伍迪艾倫是想讓他搬出去。然後他們各自內心獨白在衡量掙扎的時候。我想那就是在衡量還要不要雞蛋的時候。不瘋的人或許比瘋了人更荒誕。
我知道我們都有病啊,可是我不想治啊……我確實討厭自己這麼不正常(愛情讓我們不像自己 患得患失),可是我需要eggs (愛情)啊
在愛情里,你很難說清楚到底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是別人的世界裡,但是毫無疑問地,我們都活在荒謬里。
我覺得,egg是個蛋,是卵子,we all need the eggs,就是說,我們是人,要繁衍後代,這是不可抗拒的生物本能,所以無論愛情是多麼荒謬飄渺光,我們仍要往上湊,
跟著我們一起往上湊的,
還有飛蛾,有的湊到電燈上,取得溫暖,覺得,哇,真光明美好,不枉此生為飛蛾,有的湊到煤油燈上,覺得,哇,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可下次看到火光,還要往上湊,沒法子,誰讓我生而為飛蛾。安妮霍爾不看個兩三遍真不知道這小老頭在說啥~第一遍完全被他的話癆嚇著了,blablablabla,竊以為小老頭紐約知識分子的精英意識就體現在話癆式的台詞里靈光一現~
如果說愛情都是虛妄的,讓人癲狂,是不持久的,這是woody的憂傷意識,愛情註定轉瞬即逝,無論開始多麼合拍,總會有矛盾不可協調~這時候需要一個雞蛋證明愛情存在過~
woody在片子里最後認慫不停挽回安妮要求marriage,我想marriage或許就是這個雞蛋,婚姻也許是愛情的保險,能夠將愛情以一種方式保存下來,證明愛過,證明那些癲狂都是真實的,唯此而已~和開頭那個笑話差不多,人總是處在一個矛盾狀態中,大家都知道墜入愛河的人智商都會降低,都是傻逼,但是我們又對此欲罷不能
「我」說,「我哥哥得了精神病,覺得他自己是只雞。」 醫生問「我」,「那你怎麼不叫他來治病?」 「我」說,「我也想,但我需要雞蛋呀。」
一個人把自己當成雞是精神病,那「我」這個需要從「這隻雞」那裡得到雞蛋是什麼人? 肯定也是神經有問題嘍。我覺得Woody的電影還是充滿對感性與理性的糾結。這個笑話說人們能看到別人有問題,但其實發現別人有問題之後都認識不到自己也有問題。放到影片中的愛情上來看,對他人充滿敵意的總愛責備抱怨的伍迪艾倫的角色總是抱怨著自己的愛人Annie有什麼不好有什麼問題,理性來講,這麼多不好就不應該相處;但感性來說,伍迪艾倫的角色確實喜歡Annie,她有再多問題可就抵不住自己喜歡,能怎麼辦呢?本應理性地分開,但又擋不住自己做非理性的感性的選擇,那自己不就也是一個把人想成雞的精神病嗎?和他(或她)的區別有多大呢?然而這又是片尾的一個笑話,Woody意思是,不管你覺得你是只雞也好,你需要蛋也好,笑笑就好了。安妮霍爾.1977.伍迪艾倫
文藝男和普通女的故事,也是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與上進女的故事。
文藝男不屑與文藝圈子人為伍,我永遠不會加入一個都是我這樣的人的俱樂部,他小聰明隨時有小包袱冷嘲熱諷絮絮叨叨總之是一個無能的好人。
文藝男和普通女談戀愛了,他一方面嫌棄她文化層次低鼓勵她閱讀上文化課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保持著層面上的距離。最後普通女變成文藝女並拋棄了文藝男,弔詭的是,她身上滿是他的痕迹。
文藝青年應該如何談戀愛?保持膚淺。大夫進了一個精神病房,一個病人在那看書,另一個病人把自己倒吊起來在天花板上,大夫問那個看書的病人:「為什麼他要把自己倒吊起來?」病人:」他瘋了,以為自己是電燈泡「大夫」那你為什麼不幫幫他把他放下來?「病人:」你讓我在黑暗中看書嗎???」
就是字面的意思,我抄一段其他回答者的台詞。
「你看,我想這就是現在我對男女之間關係的感覺,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瘋狂的,甚至荒謬的,但是我想我們還一直要經歷這一切,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雞蛋。」
就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
戀愛中的女人是愚蠢的。戀愛中的男人一邊嘲笑女人的愚蠢,一邊喜愛並依賴這種愚蠢。戀愛中的男人其實也是愚蠢的。
I think you don"t deserve my love. In a middle-aged intellectural"s eyes, you are so young, so immature, so shallow. Sometimes you are just a crazy naive girl! Why am I into you? You are not qualified, obviously.But you are charming. I need your love, Annie. I lurve you. I loave you. I luff you. For god"s sake am I crazy too?仿不像啊……就是理性上覺得以她的智力和閱歷,annie配不上他。但在感性上還需要annie的愛。
人們都企圖從荒誕的人生中找到存在的意義。
@二不休 的答案解釋的很好了,順便踩一哈游叔的答案。
豆瓣影評,求踩 哈哈 (^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7848337/?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這是一個笑話,嘲笑的是自己。笑話的原意是,精神病人不知患病的人原是自己,而他的話暴露了他的真相一併揭示了他的愚蠢和不可救藥。伍迪艾倫用這話比喻自己。艾維本是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就如同那個精神病人一樣看不清自己的處境。可是艾維卻是講這個笑話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精神病人」,他藉此笑話,諷刺自己,他本人變成了笑話的一部分。
但是他知曉這一點,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在愛情中自己的兩難,既試圖用憤世嫉俗的眼光將與安妮霍爾的愛情看得毫無價值(如片尾所述,他和安妮重逢,但是卻並沒有表達強烈的情感),又知道自己卻真真正正地愛著安妮霍爾,並且沒有替代者,簡單來說,嘴巴說不要,身體卻誠實。這很讓人傷感。這個看似平淡的笑話,卻成了一句再也說不出口的話,一封再也寄不出的道歉信。點睛之筆。劇終。我覺得,本身就是笑話,化繁為簡,不需要這麼深入講求語境邏輯。 電影中,笑話後面緊接著類比感情的幾句話——「感情是非常荒唐非理性的東西,但是我們依然不斷去追求經歷它,大概大部分人需要它」。 當我們需要感情,接受感情中我們要的一面,同時坦然面對感情中非理性和應有的瑕疵,而不必因噎廢食。
推薦閱讀:
※日式木屐應該怎麼穿?
※最實用的攢錢辦法,讓我攢到錢?
※吃撐有什麼危害?
※遇見一個合適且長久的人有多難?
※為什麼中國會出現「一張考卷決定未來」的狀況?
TAG:電影 | 生活 | 心理學 | 伍迪·艾倫WoodyAllen | 安妮·霍爾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