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自我的誤區?如何能夠在與人交往交流中很好地換位思考?


@博士,謝邀。

換位思考是一個值得get的技能,不過比較困難,而且有時候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說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位置會決定這個人的想法,如果沒有處在那個位置去想像處在那個位置的人的想法,可能會像另一句說的那樣:「農夫認為皇帝一定用的是金鋤頭種田」,「皇帝認為百姓沒有米飯吃,為啥不吃肉粥呢?」

但是換位思考也並非不可能。

我的看法是:

首要的,要把自己的杯中滿滿的水倒掉一些。特別是一些比較自我的人,想法總是圍著自己轉,落腳點總是在自己身上。只有倒掉一些自己的觀點,才有可能去接納別人的觀點。這個過程中容易犯「和自己不一樣的都是錯的,別人都是白痴」等等錯誤。

再者,學習真正的傾聽。很多人習慣於說,即使聽也是敷衍地聽。但是如果不認真聽,就沒有可能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更不用說換位了。

還有,就像前面的金鋤頭種田和何不食肉糜,關鍵在於信息不對稱。要想讓信息對稱,就要自己去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除了自己之外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有無窮多種表達的方法,每個人書寫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多去觀察別人的世界,只有見過了,感受了,才能接受,最終才能換位思考。

另外,相對來說,高一層級的人對第一層級的人更容易換位思考。

比如老闆能輕易地了解員工的小算盤,很多時候睜隻眼閉隻眼,就是因為他們也是從員工爬上去的,能感知員工的想法。相對來說,員工則比較難猜老闆的想法,因為有些東西只有自己當老闆了才有體會。

再比如老師很容易知道學生在下面做的小動作,學生多半會認為自己小動作做的很高明,沒露餡。

說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如果是這種情況,只能是通過廣泛的涉獵,通過閱讀,影視作品,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等等,猜測高一層級人的想法,儘可能地做到換位思考。

End。


對他人的廣泛共情其實源自強大的自我和廣博的胸懷,不自信者和所知甚少者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先從建設自己開始。只能看到自我的人,說到底是自我太小。


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兩步走

1.人物分析:對方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他經歷過什麼,他的價值觀是怎樣的諸如此類,周圍還有什麼人可能對他有影響等等

2.情景分析:當時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下,是什麼誘發了這個情景的發生,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等等

然後把自己帶入到對方那個人物和情景當中去,設想如果自己是對方那個性格的人或在那種情境下,會怎麼做。

當然這種方式也不都靈,比如兩個人價值觀反差太巨大的時候,這時候我就想:這個世界這麼大,什麼樣的人都會有,什麼樣的情況都會發生,所以,看開就好了,怎麼還這麼幼稚。

然後衝突就化解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方式還比較管用的,特別是在安慰妹子的時候,有數次甚至她們反過來安慰我,說明我太入戲了。

走出自我誤區的話,就是進行對比,看周圍的人在某種情境下做出的決策是否正確,如果自己的話,在那種情況下會怎麼決策,我的決策和他的決策哪個更好,好的地方在哪裡,不好的地方在哪裡,然後改正。

或者經常反省自己當天的一些事情,進行反省,並且不斷加深記憶。

這個部分關鍵是對自己客觀的分析。

不過有些東西已經深深紮根在腦海里,經常有時候還是會潛意識的陷入到自我誤區裡面。木得解。


1. 多看書,多接觸一些與自己不太一樣的人

2. 多溝通,讓對方能夠放鬆的講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對方的需求

3. 遇到矛盾的時候想想對方是怎麼想的,對方需要什麼,自己能給予什麼樣的幫助

4. 遇到不滿的時候盡量減少抱怨,多想想對方好的一面

5. 有耐心,並且在遇到困難時也能夠堅持(好像做啥事情這點都是滿重要的)


有具體的事例嗎?

單純的這麼大的話題,那有點虛。

換位思考得需要你對那個人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溝通,發現他身上的特質,比如:小心眼,壞脾氣,沒耐心,缺乏自信等,之後,自己設想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會有什麼表現。

第一步如果做不到完全理解對方,起碼要做到讓對方充分溝通,你只需要耐心的傾聽就可以了。


通過我自己的一點改變我覺得首先你得明白換位思考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然後自己要確定是否真的要學習換位思考,確定這兩點以後就是需要加深對各種人的認識、了解 認識並承認自己的不足 最後就是有意識的訓練,這個訓練需要的比較長的時間,特別是在面對一些衝突的時候能夠及時控制情緒,用理智去思考如果互換角色你會怎麼樣 不過學會不被自己情感左右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但是學會擺脫自我換位思考確實受益良多,答主正在訓練中,爭取早日升級,不過前不久還是被一個家屬破功了


對於樓主我的入世經驗是,先放下個人感受和自己的標籤,單純從利益和動機去分辨人和事,如果利益、動機看的明白,所有的人都認為你是一個會換位思考的人。


推薦閱讀:

本人很醜,但是照鏡子越看越美,這是為什麼呢?
薩提亞、那穆提之流的理論是不是偽心理學?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大學裡「不上自習的鄙視上自習的」的現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正確嗎?
很多漢族人並不反感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卻反感漢族人表現出的民族意識,這種雙重標準的成因是什麼?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社會心理 | 換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