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是如何突然火爆的?


參加了一次節目錄製,簡單說點:


1) 專業的團隊打造。好聲音有多個幕後團隊,朋友在所謂的媒體部,主要是做跟平面媒體,網站,微博,報紙等媒介交流做推廣。水軍是個不成文的隱性行規,許多在校生在扮演這一角色,包括微博互動轉發等。


除媒體部外,還有專業的舞美,舞台設計等,中國好聲音的場地是在某大學的體育館搭建的,其實場館很小,但是由於舞美包裝,攝影等配合顯得舞台大氣又有現代范兒(吐個槽,其實現場很熱,空調很不給力)。現場音響要比電視里的感覺更好,尤其是在聽脫鞋妹唱歌的時候,我真真的被震撼到了。另外一定要提一下,斯坦尼康那哥們兒,你真辛苦了,跑上跑下,跑上跑下又跑上。。。不容易


現場調度(製作人?編導?)是個台灣人,非常賣力,暖場,帶掌,調動觀眾情緒等,在節目里看到的剪輯的觀眾的表情我想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他。當然對於在現場觀看的觀眾來說,感覺自己先做了一個小時的提線木偶,才開始錄節目。

2)專業的選手。海選出來的選手都是具備有很強實力的,我也嚇了一跳,因為發現他們真的不是打醬油的歌手,都具有相當實力呀。 我看的那一場,幾個各個唱功牛逼,我想多半在他們的城市都是做過夜場歌手的吧。


3)好玩的評委。楊坤是真的感性,是真的,因為每錄一個歌手就要停十幾分鐘,評委補妝,現場採訪之類的,幾次助理都遞紙巾給楊坤,坤哥是真的感性漢子。那姐,活躍氣氛的調味劑呀。庾澄慶扮演的是台灣主持人角色,劉歡,哇哦哦哦,有的時候大師範兒,有的時候也加入調侃當中,另外我真的要說一下,這麼熱,劉老師還戴帽子,這。。。這。。。真專業。


4)專業的觀眾。說2點開始錄,幾乎快4點才調完光,一直錄到凌晨1點。跟團來的觀眾被收了身份證,他們不能走。他們也辛苦了。

參加了一次節目之後,讓我對電視人肅然起敬,轉個我的微博評論:


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上的娛樂節目的時候,有沒有撇個嘴罵一句,傻逼? 真實的情形是,強high全場的明星,喊破喉嚨的編導,一身臭汗的斯坦尼康,無數次的倒數和一群稚嫩而認真工作的孩子們甚至看不到內場。

update20130830


一段時間之後再來看自己的回答,有些不好意思,我既不是工作人員,也不是好聲音的死忠粉絲,只是聊了聊一次經歷而已。


我的那位「工作人員」朋友已經離開製作單位,我對她說好聲音這麼火,很有成就感吧,她說這些都是其他人的功勞,作為一個宣傳部的孩子,她只是做了點水軍的事情。她即將去香港上學了,祝福她。


好聲音第二季,我沒有再關注。


回憶那個下午,其實我是為了她而去的。


1、節目模式新穎。國內還有大把人沒有見過「砰!」「然後評委席轉過來!」這回事。評委看不見選手簡直碉堡了!「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選手長得沒有明星樣就把他們淘汰了!」「這樣才是真的公平!」(諸如此類的感受請參照自身的想法進行舉一反三。) 至於像是評委間輕鬆基情、歌手水平尚佳、煽情攻略等,都是該模式(The Voice版權所有)的常規內容,其實目前來看國內有點生搬硬套,不過也算是新穎了,反正好多人都沒見過那麼大牌的評委打打鬧鬧什麼的……

2、夏天學生都在家裡宅,是以「夢想成真」為幡旗的真人選秀的巨大觀眾群,什麼選秀只要劇情還算過得去都有大把人看,尤其是幾個熱門衛視的節目,因為每天看電視的人,總是在這幾個台之間切來切去啊!熱門衛視不斷開發新穎的節目模式以圈住老受眾,開發新受眾,這也是造福觀眾啊!

3、目前熱門的渠道推廣做得很好,微博話題一引爆,不怕沒有關注度。個人覺得節目組找新浪微博做推廣,官方一起合力做趨勢做話題也是抓對了客群的。(它的推廣和一般選秀的區別在於沒有所謂「海選」上,一般選秀的海選就是節目前期的落地宣傳,針對的都是愛好者,到達率非常高。)

私以為,唱歌選秀節目做得不好才應該找原因,唱歌這碼事真的是誰都有相關經驗誰都有發言權的,這類選秀就是老少皆宜的劇情節目,而且,關鍵是大家都以為演的都是真的。這類節目親和度高,劇情感強,操作了那麼多年,套路就是這一卦,加點大料,你就贏了~

唉,我又來吐槽選秀了,我真沒前途……


  1. 唱歌是人類的本能,所謂本能,就是說張口就來,非常自然,心裡又感覺莫名的舒暢;
  2. 歌手唱的挺好,但也就是駐唱歌手中中上的;
  3. 關鍵在於戲劇化。戲劇化因素包括:
    1. 身世(普世價值,知識青年,各種不幸,要麼比鳥絲還苦逼,要麼讓鳥絲羨慕的要死,總有一款適合你),這是鋪墊了個底子。看台灣唱鄧麗君那位盲人的時候我無感,看到她的家屬哭的時候我也差點哭了;
    2. 評委表情。製作效果不錯+好嗓子,而且觀眾的心理期待也被培養成了:今天要有好聲音聽了,所以聽到聲音的時候,可能心裡還有點不敢確認的時候,評委的表情給大家吃定心丸:你看庾澄慶那表情,都這樣了,肯定好!看了下山寨的母體中評委的表情,我估計劉歡這幾位都被培訓過。評委表情是觀眾心裡產生確定感覺最為關鍵的。
    3. 製作水平很高,不論是現場樂隊,還是現場導演攝像,剪輯音效,團隊能力很強,對戲劇化衝突的把握到位。
  4. 大概還有市場推廣啥的,中國藍這一系列東西,不大熟悉,就不予評價了。

總之,浙江衛視中國藍,活真不錯。


1. 選手質量高且賽制公平。每期8個人,不在多而在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長的很萌但聲音很power的海星,又比如這一期的用酷似蕭敬騰般的嗓音唱小情歌的多亮。而且確實是只聽聲音,不看外貌。外貌有時不知不覺的會對主觀判斷造成影響,至少我這個膚淺的人是如此,有些選手你閉著眼睛去聽感覺很美很享受,但是睜眼看到和自己設想的樣子又差距,就好像聲音也不那麼美了。然後我甚至非常狹隘的揣測有些老師轉過來看到長相會不會有些失望...我對我自己的狹隘感到羞愧...

2. 評委質量高。這裡的質量高,不僅僅是專業水平高,名譽頭銜足夠多,而且知名度足夠大,覆蓋人群足夠廣,包括我的父母(60後)都聽過他們的歌,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來看評委的。而且評委之間互相搶奪選手也是看點和笑點之一,比如今天哈林為搶選手賣萌「選我選我選我」,當選手最終選了劉歡,哈林再次賣萌"劉歡你真討厭「,看的讓人很是歡樂,這是其他選秀節目裡面不曾看到過的。

3. 看不到太多的世俗風氣,追名逐利。選手很多本身就是熱愛音樂的,甚至靠音樂為生,或者把音樂當做自己的全部,當然不排除像黃勇這樣比較有爭議的選手。但我感覺整體氛圍是要好於超女之類的,沒有那種一心想要通過這個平台出名的感覺。

4. 有人情味。有少量選手沒有一個老師轉過來,但是老師們最終都能先給予肯定和鼓勵,再委婉的指出選手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只是音樂上,還包括面對人生的態度。比如這期很不自信的俠女董貞,聲音甜美但是卻對自己長相不自信,在導師鼓勵下終於解開面紗,儘管沒能最終加入老師的團隊,但是也算是實現了自我心理上的突破,這也是一種收穫。還有些選手就是來圓一個在偶像面前唱歌的夢,比如准媽媽齊雯,最後能和自己喜歡了十幾年的偶像那英同台唱歌,相信她也心滿意足了。


看了兩期《中國好聲音》不吐不快。

形式真的不重要,類似形式的選秀國內還有東方衛視的《聲動亞洲》甚至還有央視的《非常6+1》好像都播了半年多了,全無亮點,明顯的,《中國好聲音》更勝一籌,以下幾個點

命名:

    • 《好聲音》通俗好記以傳播,不過我總是記成「絕世好聲音」,不知道受哪裡影響;
    • 《聲動亞洲》挺好的名字,但是相對好聲音就是不上口;
    • 《非常》都老掉牙的名字了,慣性理解也不會再去看。

主持:

    • 《好聲音》華少除了宣布開始、結束念廣告之外,全程幾乎看不到他的影子,這個舞台屬於擁有中國好聲音的人;
    • 《聲動亞洲》林海就不評價了,主持的痕迹太重總會讓這個節目變得模式化;
    • 《非常》是李詠的舞台。

嘉賓:

    • 《好聲音》節目營造了一種嘉賓和選手的零距離感,互動更豐富;
    • 《聲動亞洲》高曉松和黃舒駿,老面孔+導師姿態,本來沒什麼,反正大家都習慣了么,可惜碰上《中國好聲音》,對比就出來了;
    • 《非常》嘉賓是誰?我不認識。

選手:

    • 都是節目組選擇,都有好聲音

規則:

    • 《好聲音》 《非常》 節目規則簡單,轉身便交出主動權;
    • 《聲動亞洲》可以反覆,給選手更多的機會,讓觀眾感覺隨便;

攝影、剪輯:

    • 《好聲音》 有更多的導師表情神態特寫,有更多的觀眾特寫,沒有刻意放大舞台的空間感,作為綜藝節目反其道而行,卻也能給人親切的感覺;
    • 《聲動亞洲》舞美燈光更勝一籌,很符合亞洲的這種大的感覺;
    • 《非常》沒看出什麼攝影,壓根沒印象。

好吧 前面就當我沒說,其實有沒有都沒有大的問題,因為 你無我有 的時候形式是關鍵,名人和水軍在社會化媒體的推波助瀾,這個是非常6+1沒有,聲動亞洲有但是做的不足,這是根。

可以使陰謀論,我相信某些大V的主發和轉發是有除了認可之外的其他原因存在的,演員終歸是演員,對於自己沒有使用過的藥物化妝品尚能婉婉道來,那麼對於某節目僅僅是發一條認可的微博更是信手拈來。不論是何種原因,主動也罷、友情也罷,甚至是收取廣告費也無傷大雅,這絲毫不影響好聲音團隊對於社會化媒體工具的成功應用。再者娛樂圈從來就不怕負面新聞,好聲音從誕生起更是各種消息鋪面而來,在社會化網路上,更是不少擁有話語的聲音不時的傳來支持和喝彩的聲音,且評價頗高,大有超越鼎盛時期的超女之勢,但是好聲音至始至終引導著輿論的走向,並使其向利己的方向發展。

絕對贊同 @ 王忠濤 同學的觀點,如果說選秀類節目里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是簡訊時代的王者,那麼《中國好聲音》絕對可以稱作微博時代的帝王

添加一個來自於微博@晶報彭健 的評論,說說這個叫做中國好聲音的節目:1、每個人都穿著壓箱底的、最土的衣服。2、每個人都有段辛酸的往事。3、每個人都曾被人看不起,都曾懷疑自己是否還該唱歌,直至來到好聲音的舞台。4、每個人都沒想到有老師會為自己轉過身來,每個人都覺得選擇很艱難。5、所有人都是灰姑娘變公主,青蛙變王子。

好節目就是讓大家願意去吐槽的。


他們現場樂隊是國內比較好的水平了。

十分難得。很厲害。


1 它是買了國外的《 The Voice 》的版權滴 算是借鑒一種成功模式吧 在現在所謂的「選秀審美疲勞」的衝擊下 大同小異的審美節目實在太多 為什麼它可以異軍突起 ?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形式:在評委決定要這個學員之前 他不能見到這位學員的樣子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以貌取人

2 好聲音的製作班底 就是中國達人秀的製作班底哦 親 重金打造 有木有

3 相對於國外《The Voice》而言 中國好聲音更重視親情牌 人情味 聲音技術本身不再是決定選手的唯一維度 大打親情牌

4 嘉賓本身的戲劇成分 相對於國外專業性的評委 俺總覺得中國好聲音的嘉賓摻雜了更多的戲劇成分 表演成分在裡面 不過 這可能也更節目本身的定位有關吧


一個節目會火,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讓觀眾喜愛、期待;

一個是有足夠的宣傳,達到足夠的覆蓋

一、滿足觀眾需要

1、對單純好聲音和溫情的需求

中國幾年的選秀中出現 大量使用歌唱以外的很多負面手段來達到結果,偏離人們對音樂本身的喜愛。同時更多的節目能在傷口上灑鹽的手段吸引眼球,這些節目在觀眾中產生了反感情緒,這使用大家產生一種對單純的好音樂和溫情的需求。而好聲音剛好滿足了大家的需求:選手的聲音確實震撼,選手家屬的畫面帶來溫情,權利反轉的規則讓評委更加親近,而評委們更加溫和。

2、代入的需求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體育比賽,觀眾總會是通過代入感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評委選擇前的空擋,選手選擇前的猶豫時間,選手的個人故事,都給觀眾產生代入感的機會,讓自己變成評委,變成選擇去選擇選手,或者選擇評委,或去實現夢想。

3、對美的需求

節目組對整體畫面和音響效果本身的投入,使得每個選手的表演都像是一個MTV,畫面精緻,帶給人愉悅的美感。仔細對比一下中國好聲音和聲動亞洲,你就會發現現個節目在畫面構圖,燈光設計,鏡頭角度,畫面切換方面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好聲音這方面下功夫之細膩讓人吃驚,可以說他們是在以拍大片的技術水平拍電視。

4、對選手喜愛的需求

追星的市場總是大的,節目在盲選的時候給足時間給選手,讓他們講自己的故事(時間與演唱的時間長度在一個等級),給足時間與評委互動,給足時間去在選擇導師時猶豫。這些都讓觀眾對選手有一個更豐滿一些的認識,在觀眾記憶留下印象,產生喜好,進而追隨。

5、產生懸念與期待

盲選時,對出現更多好聲音的期待。後面的擂台類時對選手命運的期待。

6、娛樂的需求

大家數人還是找樂子的,評委之間的調侃,帶來不少的觀樂。

二、足夠的宣傳

1、微博宣傳

觀察那些微博大號,不少有好聲音相關微博,是否有營銷不好說,但在傳播覆蓋上絕對起到不少作用。還是名人微薄後面的參入,覆蓋面更大。

2、媒體宣傳

現場的99家媒體評委團,足見節目組與媒體之間的密切聯繫。對比谷歌新聞搜索中結果條數,中國好聲音

111萬條,聲動亞洲8萬條,相差兩個數量級。

還有一個原因是:湖南衛視2012年不能辦選秀節目,這給其它衛視一個機會。

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聲動亞洲沒有火起來

我對比細看了兩個節目,其它的不說,單從畫面呈現來看聲動亞洲技術水平太次了,列舉幾點:

1、鏡頭給選手時整個臉佔住屏幕,選手舞動一下,就半邊頭跑畫面外了

2、鏡頭給評委時,多數讓評委處在一個彆扭的視角

3、燈光使用沒有節制,壓根沒有去想怎麼突出要表達的東西

4、畫面切換純粹是亂搞,2秒鐘切一次,沒有目的的切

回觀好聲音,其鏡頭總是圍繞著主題來給,鏡頭的角度是從美的方面拍,燈光總是在營造氛圍,該沒有光的地方絕不給光。


因為特么有我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手的門檻高了些,以至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選手都有一定實力,過濾掉如其它選秀類節目中不少「重在參與的」夥計們了!


節目品質放在那,就不說了。

然後,媒體推廣做的好啊。給記者發的錢多,據我所知,是業內最高的。所以記者也願意幫忙推。第三季了,觀眾有審美疲勞,但記者依然推得很勤快。


大量愛好音樂的年輕人生活在三四線城市,能引起這個群體的選手注意很成功。

嘉賓的讚美過度,不知道節目一直進行下去,嘉賓的讚美會不會到詞窮的地步。有些歌手並非如嘉賓讚美的那麼高,比如 rolling in the deep ,聲音大和聲音高完全是兩回事,嘉賓的讚美太虛了


前三季沒看過,看第四季是因為有杰倫。


排開宣傳不說,就內容而言:雙向選擇!我覺得是核心。

歷來的選秀,都是評委高高早上,選手你怎麼著了、你應該怎麼著了。一會這個,你感情不夠;一會那個你又說什麼pitch 不準(音準問題)……對於選手是沒有任何選擇機會的。

The Voice (中國好聲音)裡面,評委導師依然可以說這些話。但是如果一旦有料了,這可就權利逆轉了:評委你得去爭!選手你來挑!這下就觀眾就樂啦,各種大腕明星,也眼巴巴的「求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說:選我,選我!就算是嚴肅權威如劉歡,也不得不說上自己各種好,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但人家答不答應,可真由不得評委導師。這可是太難得了,一下把評委拉下了神台。尤其是得到心意選手的得瑟勁、錯過心意選手的落魄感,都頭一回全部給觀眾看到,一來新鮮;二來也覺得比賽平等。

因此 美版 The Voice 到第三季還加入「Steal」環節,對於Battle Round (導師考核)里被輸掉的人,還可以被別的導師搶過去。雖然復活賽多得去了,但這個steal 真心讓不少選手又多了一次選擇機會。

此外,盲選的創新-盲聽與視覺上的差異倒也是有一定的亮點。


最終好聲音的爆發,其實可說成是金磊的十年磨一劍的爆發。

以下諸多因素鑄就了今天它綜藝節目的廣告可以賣到15秒50萬:

1)荷蘭Voice節目成功模式的複製

2)金磊10年下來的歌手資源

3)商業模式(四位導師的酬金以商業結果來分成 + 和浙江衛視的廣告分帳模式 ps.本來是找東方衛視的,可東方衛視不答應這樣的合作)

4)草根NB歌手+ 導師的親和態度(人情味足)

5)精良的節目製作(浙江衛視動用最nb的人馬)

6) 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

7)夏季暑假

請補充~~


我就是看評委表演的,楊坤的32場超搞笑


每個人 都 希望 看到 屌絲逆襲,社會 的 階層固化 ,娛樂不給人希望 ,什麼給人希望?


最近《中國好聲音》又馬上開播了,搞了四季的《中國好聲音》聽說由於知識產權原因,更名為《中國新歌聲》。其實他改什麼名,都不是我這裡探討的。我這裡探討的是他的內容形式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形式,為什麼會這麼吸引了這麼人。這檔節目從2012年首播到引起全民關注,只花了24個小時。從選手到評委、從歌曲到故事、從褒獎到質疑、甚至是那把轉過來轉過去的椅子,都成了熱門話題。可以說從一檔節目從收視翹楚到成為文化事件,只花了兩個月。

「中國好聲音」表面上也是一檔選秀pk節目,但他和「超級女聲」「絕對唱響」「加油!好男兒」「中國紅歌會」「聲動亞洲」,有很大不同。中國好聲音裡面選手把評委當作導師,導師以身作則,訓練學員,帶領學員進行和其它小組PK。這裡包含「導師盲選」、「導師抉擇」、「導師對戰」、「年度盛典」四大階段。

這樣的形式其實更像是傳統的馬戲團。傳統的馬戲團產品是狗熊、老虎、獅子、大象、猴子等表演。「中國好聲音」和它的差別就是把馬戲團里的狗熊、老虎、獅子、大象、猴子等這些產品元素換成了好聲音學員,如果把學員的表演比作「產品」。那麼周杰倫、那英、庾澄慶、汪峰四位導師又是馬戲團的什麼角色呢?答案是「訓獸員」,也就是企業的「產品經理」。很明顯,「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採用馬戲團的組織形式架構的,可以說「中國好聲音」是現代版的「馬戲團」。

一個好的企業首先要選擇好的產品,沒有好的產品,企業就吸引不到消費者來購買。因此第一階段導師選拔學員。周杰倫、那英、庾澄慶、汪峰四位 「產品經理」在一群「動物」里選拔出最好的產品。選拔的標準就是聲音,他們根據學員的聲線的潛力來決定學員的去留。這就如同馬戲團里根據的動物各種運動潛力選撥出最有潛力的動物。

第一階段的新意在於「導師盲選」。在最初的學員選拔階段,明星導師背對學員,僅選擇聲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擾。如有導師在學員演唱時按下選擇按鈕,則標誌著學員被該位導師納入旗下。這一環節在考驗學員唱功的同時,更是多位明星導師決判力的大比拼,當有多位導師同時選擇同一學員時,選擇權便握在了學員自己手中,此時導師間的「你爭我奪」將是非常有趣的看點。

第二階段導師抉擇並進行「馴獸」。馬戲團的馴獸員選撥出自己認為最有潛力的動物後,然後進行很長時間的訓練,比如狗熊蹬球、猴子走鋼絲、老虎鑽火圈等訓練。「中國好聲音」和馬戲團選撥和訓練也差不多。四位明星馴獸員在選出自己中意的弟子後,將會專門培訓所有學員的音樂才藝,最終,四位明星導師旗下的弟子將會同台演出,誰能成為優秀學員,就得看在導師門下學習的時間裡,誰的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挖掘。這一階段是每位導師旗下的十四名學員經過一番PK,要淘汰七位。剩下的這七位中的一位學員由導師保送晉階,剩下六位再進行PK淘汰。最後一位導師剩四位學員。

第三階段「導師對戰」階段,也終極對決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每位「馴獸員」(導師)手下有最好的四個選手, 「馴獸員」(導師)再進行對這四位弟子,關門訓練。並再進行兩兩PK,每位導師最終會留下一名選手進入最終的好聲音盛典。即是16強輪流在台上表演唱歌,這是對四位「馴獸員」(導師)「教學能力」的一次考驗,經過相同時間的培訓,誰的學生髮揮得更好,也得在舞台上見分曉。從中選出實力最強的四名學員和四位導師開演唱會。

至於第四階段的年度盛典,也就是一場大型馬戲團的正式表演。幾個「馴獸員」和它訓練最得意的狗熊、老虎、獅子、猴子等一起進行演出。這一次的表演將將會首次面對大舞台演出的考驗,他們的音樂才華,也將接受所有觀眾的共同檢驗。

雖然架構形式上和馬戲團沒什麼大區別,但與傳統馬戲團還是有有很大的差異。最大的差異就是這裡的用人比動物成本低。用人表演時候才給點錢(其實好聲音節目組是不給學員錢的),平時不管吃不管住不管性活動;而馬戲團的動物卻不同,平時就得管吃管住管性交。尤其是去世界各地表演坐飛機,這成本更高。你裝一頭大象的空間能裝多少號聲音學員呢?

想要看更多的內容,請添加「笑侃營銷」(yx404040)微信公眾號。


對於我這樣平時不怎麼關注娛樂圈的人來說,第一次看到中國好聲音,也會忍不住在屏幕面前堅持看完兩三個小時。不敢說好聲音的火爆能持續多久,但它的存在在中國娛樂節目領域內至少也是現象級的。

就像那句老生常談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那樣,好聲音如果都能引起我這樣遊離娛樂圈之外的人興趣的話,它不火爆反倒讓人覺得奇怪了。從我個人感官體驗來講,好聲音火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邀請了國內名氣很高的專業歌手來做評委,為無數懷抱音樂夢的准專業選手創造了實現夢想的舞台,這樣以往高高在上的歌舞明星走下了神壇,普通觀眾有了一次零距離見證「歌王」「歌后」誕生的機會,而且絲毫沒有降低對音樂製作水準的要求,節目的質量有了足夠的保證。

我從三個維度來說說好聲音火爆的原因:

(一)選手

很多知友在回答中已經提到了好多參加好聲音的選手本身就有很不錯的唱功底子,在節目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不少的選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自己的音樂背景,或多或少在當地的音樂圈是有一定的名氣。這一項不僅把無數只喜歡音樂但沒有實力的人給過濾掉,而且高質量的選手使得好聲音可以持續性地火爆。

這些人唱歌的水平很多都不虛那些包裝出來的歌星,只是他們缺少一個被伯樂相中的機會,好聲音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二)導師

好聲音現在已經播到了第四季,第四季更是破天荒地請來了周杰倫當導師,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噱頭。導師們都有自己牛逼哄哄的代表作,身後各自的腦殘粉絲團算是很大的一個受眾群體吧,都不知道多少粉絲因為自己的導師在好聲音做評委,寧願不聽選手們唱的一句話,也要為自己偶像的每一個神態,每一句點評而欣喜若狂。

更何況,請他們來也不光是給選手們一本正經地點評唱功,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也要會「演」。好聲音既可以稱得上比較嚴肅的歌手大賽,也可以稱之為不乏精彩劇情的娛樂秀,而娛樂秀的演繹重擔很多時候是要依靠這些導師們配合和「做作」來完成的。

(三)機制(system)

好聲音在商業模式創新中就體現了在制播的分離與分成方面。

製作方和電視台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利潤。根據報道,製作方和電視台之間有一道線的約定,低於這道線,製作方賠償,高於這道線,二者分紅。製作方為了更高的收視率,必須提高節目的品質,必須請到非常專業的明星、製作人員。這種制播分離的模式,製作成本上不會吝嗇,而要想辦法把節目質量做高。

除此之外,導師們其實也是節目的股東,享受分紅。

那英、劉歡、庾澄慶、楊坤四位導師的收入模式是技術入股,彩鈴分紅。它不同於以往請嘉賓過來按場報價,來一場算一場的勞務報酬模式,而是把整個導師團隊跟節目後期的市場開發捆綁在一起,導師在節目當中的參與和投入作為投資。這樣導師們主觀能動性地在節目中傾情演出,而不是逢場作戲。


我與電視娛樂行當沒有任何關係,在這個節目上是純粹的觀眾。十幾年不看電視,好聲音我都看完了,在這提供一些最簡單觀眾的想法

唱得好聽,我就是沖著這個才聽的。後來又看過幾個其他唱歌節目,唱得不好聽,於是就關了。唱的好聽我才看後面的談話那塊,也挺有趣的,真活潑而不是做作,於是就看下去了。有幾個選手我特別喜歡,有漂亮的如丁丁,當然唱的也很好,有唱得好的如金志文

我很討厭電視節目煽情,但是這個也看完了,唱得好說得好,有種氣氛,也就看下去了,否則一看很矯情的,必然不看

我在優酷上看到的,也不是微博,最早好像是鄰居看電視我聽到的,然後自己才看


推薦閱讀:

請介紹一下音樂人Tobu?
音樂算是人類的發明還是發現?
(這個問題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能否找到有旋律的聲音片段)

英國的「水星音樂獎」的評審團品位如何?
網易雲音樂幾乎每一首歌曲都有專輯清晰的封面以及較為完整的歌曲信息,這是怎麼做到的?

TAG:音樂 | 娛樂 | 中國好聲音綜藝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