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为什么每首歌曲一定要以基音(tonic)结束?为什么说基音(tonic)最稳定?最稳定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歌曲结束不仅仅需要出现基音,更需要出现终止式,就是从音阶五级的属音连接到一级的主音(也就是你所谓的基音)。这样一个连接提供了终止的感觉,不仅是全曲的结尾,每一个段落的结尾都会出现终止式,只不过规模没有全曲结尾大而已。

稳定不是来自基音本身,而是来自于属音到主的下行五度或上行四度(sol到do 或者是低音sol上行到do)。这样一个音程(纯五度或纯四度)的进行提供稳定感、终止感。

这种稳定感是基于听觉协和,而听觉协和感是基于自然规律:

众所周知声音频率决定音高,而两音之间的音程取决于频率比——比如220Hz和440Hz之间的音程是八度,而440Hz到880Hz同样也是八度。

那么自然音阶里面的音程的频率比大致如下:

纯一度(0个半音)1:1

小二度(1个半音)16:15

大二度(2个半音)9:8

小三度(3个半音)6:5

大三度(4个半音)5:4

纯四度(5个半音)4:3

增四度(6个半音)45:32

减五度(6个半音)64:45

纯五度(7个半音)3:2

小六度(8个半音)8:5

大六度(9个半音)5:3

小七度(10个半音)16:9

大七度(11个半音)15:81

纯八度(12个半音)2:1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纯一度(1:1)和纯八度(2:1),其他音程里数学关系最简单的音程就是纯五度(3:2)和纯四度(4:3)了。而这也于我们的听感一致。由于纯八度和纯一度在听感上已经几乎重叠,所以我们一般认为纯五/纯四度是音阶里仅次于纯一/纯八度的最协和的音程。那么从数字逻辑上来将,终止式(五音解决到主音)就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是第二简单解决到第一简单的过程。到了主音(也就是纯一/纯八度),已解无可解,于是就稳定了。


其实如果提问者多去听听英国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其实很多作品颠覆了这个定律

比如说Pink Floyd的The Dark Side Of Moon这张实验性质的专辑,许多歌曲终止不是tonic的,反而是一些不稳定的导音系列

比如说Time,Breath这两首歌推荐一下,终止都是不稳定的,是另一种听觉体验


在调性体系下是如此,这句话一定要加上。泛调性时期就不是这样了,而且调性体系也不一定在Tonic结束,国内有些苏联体系乐理熏陶下的音乐作品也故意不在主音结束,从而造就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tonic结束说的是一般的规律性,而各种不和谐音结束是出于艺术的表达,不能一概而论吧。adam suen 不必较真吧。


我是一个学音乐的,以我们的历史来看,浪漫主义(瓦格纳)之前,作曲家基本遵循主结束原则,精品很多,名作不少,可听性很好。二十世纪之后(勋伯格算起)尤其是上半叶,违背各种原则,包括主结束,结果二十世纪开始,专业音乐变成了非主流,流行变为主流,影响了现在的音乐局面,同时必须强调的是,二十世纪很多音乐(非流行)真的没法听。我们现在写些小作品,仍然基本遵循古典浪漫时期的和声行进方法,因为舒服。


因为现在的音乐大都是主调音乐,所谓主调就像写作文要有中心,那么每个调式都有主音,以C大调为例,一级1就是主音,结束时终止音在一级结束就会有终止的感觉,也像写作文一样最后要点题。不过作曲中也可以结束到五级六级,只不过没有结束在一级上有终止感。所谓稳定,其实是没有倾向性,如果结束在七级上,七级有倾向性,也就是和它有半音关系的一级,所以不稳定。


因为结尾必然有和声上的终止式 属和弦 到主和弦的正格终止 而主音是主和弦的根音 所以必然会结束在主音上


推薦閱讀:

第一次看音樂節,有哪些注意事項?
V家的一些名曲在專業音樂製作人眼中,是業餘級別還是專業級別的作品?
如何評價高曉松宋柯加盟阿里音樂?
如何看待Apple Music會員到期後,已下載的音樂都不能聽了?
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合唱的when you believe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TAG:音乐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