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導演都不碰科幻片?或者說,為什麼中國如此缺少科幻片?

連像樣的科幻小說都沒有,哪來的劇本呢?導演都是「寫實」的。廣電會以影響青少年健康發展為由,將之扼殺在搖籃里。


以下為王小波《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全文轉載

  朋友王童叫我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幻片?其實,這問題該去問電影導演才對。我認得一兩位電影導演,找到一位當面請教時,他就露出一種蒙娜麗莎的微笑來,笑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笑完了以後他朝我大喝一聲:沒的還多著哪!少跟我來這一套……吼得我莫名其妙,不知自己來了哪一套。搞電影的朋友近來脾氣都不好,我也不知為什麼。


  既然問不出來,我就自己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在美國時,周末到錄像店裡租片子,「科幻」一櫃里片子相當多,名雖叫做科幻,實際和科學沒什麼大關係。比方說,《星際大戰》,那是一部現代童話片。細心的觀眾從裡面可以看出白雪公主和俠盜羅賓漢等一大批熟悉的身影。

  再比方說,《侏羅紀公園》,那根本就是部恐怖片。所謂科幻,無非是把時間放在未來的一種題材罷了。當然,要搞這種電影,一些科學知識總是不可少的,因為在人類的各種事業中,有一樣總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那就是科學技術,要是沒有科學知識,編出來也不像。


  有部美國片子《蒼蠅》,國內有些觀眾可能也看過,講一個科學家研究如何把人通過電纜發送出去。不幸的是,在試著發送自己時,裝置里混進了一隻蒼蠅,送過去以後,他的基因和蒼 蠅的基因就混了起來,於是他自己就一點點地變成了一隻血肉模糊的大蒼蠅——這電影看了以後很噁心,儘管它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效果獎。


  我相信編這個故事的人肯定從維納先生的這句話里得到了啟迪:從理論上說,人可以通過一條電線傳輸,但是這樣做的困難之大,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想要得到這種啟迪,就得知道維納是誰:他是控制論的奠基人,少年時代是個神童——這樣扯起來就沒個完了。總而言之,想搞這種電影,編導就應該上綜合性大學。倒也不必上理科的課,只要和理科的學生同宿舍,聽他們扯幾句就夠用了。據我所知,綜合性大學的學生也很希望在校園裡看到學電影的同學。尤其是理科的男學生,肯定希望在校園裡出現一些表演系的女生……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中國的銀幕上也出現過科學家的形象,但都很不像樣子,這是因為搞電影的沒見過科學家。演電影的人總覺得人若得了博士頭銜,非瘋即傻。實際上遠不是這樣。


  除了要有點科學知識,搞科幻片還得有點想像力。對於創作人員來說,這可是個硬指標。這類電影把時間放到了未來,脫離了現實的束縛,這就給編導以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可真到了這片自由的空間里,你又搞不出東西來,恐怕是有點難堪。拍點歷史片、民俗片,就算沒拍好,也顯不出寒磣。缺少科學知識,沒有想像力,這都是中國出不了好科幻片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科幻片要搞好,就得搞些大場面,這就需要錢——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那麼多錢。好了,現在我已經有了很完備的答案。但要這麼回答王童,我就覺得缺了點什麼……


  我問一位導演朋友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人家就火了。現在我設身處地地替他想想:假設我要搞部科幻片,沒有科學知識,我可以到大學裡聽課。沒有想像力,我可以喝上二兩,然後面壁枯坐,坐上三個小時,年復一年,我就不信什麼都想不出來——最好的科幻本子不也是人想出來的嗎?搞到後來,我有了很好的本子,又有投資商肯出錢,至於演員嘛,讓他們到大學和科研單位里體驗生活,也是很容易辦到的——搞到這一步,問題就來了:假設我要搞的是《侏羅紀公園》那樣的電影,我怎麼跟上面說呢?我這部片子,現實意義在哪裡?積極意義又在哪裡?為什麼我要搞這麼一部古怪的電影?最主要的問題是,我這部電影是怎樣配合當前形勢的?這些問題我一個都答不上來。這樣一想,結論就出來了:當初我就不該給自己找這份麻煩。(王小波)


你們就別胡扯了。

我們沒科幻電影是因為導演、編劇都完全不懂科學。

別說科學了,很多導演根本連常識也沒有。


國內缺乏科學的氛圍,科幻不可能是無根之水,答案就這麼簡單


我國不缺少科幻片,只不過是在科幻片里加入一些抗戰元素!

@Mr.Duc

————————————————————————

每天都有,請19:30關注CCTV1!


駕馭不了科幻題材,科技當然是個重要原因,但科幻特技完全可以請外國團隊來做。最主要還是缺乏此類編劇和導演團隊,而缺乏此類編劇和導演團隊的根本原因是,國人普遍缺乏想像力。而想像力又需要自由的土壤…自由這個問題,你們懂得。


我記得有過一個簡短精確的答案:

科幻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未來時空還要不要堅持黨的領導。


和想像力沒有關係。中國人的想像力不輸於世界任何一國人。

科幻是經歷了科學、科技、工業的大發展以後的社會對科學和科技的反思。是一個成熟的科技社會的成人童話。歐美社會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和科學對社會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促使人們反思自己歷史上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會有什麼後果。再一個例子:看看日本的科幻就可以發現,宮崎駿、大友克洋、山崎貴、假面騎士、高達、EVA以至於其他的科幻動漫大都立足於探討工業和環境的關係,對科技和戰爭的反思,科技對人性的影響;說到底是借科幻的殼來反思日本自己的問題(二戰、戰後工業迅速發展、新時代的迷失)。這也是為什麼《三體》在中國會紅。科幻和武俠一樣,都是借殼說話,最終還是要借幻喻今,才能觸發讀者觀眾共鳴。中國從社會現狀和社會思想上來說都沒有經歷過科技和工業大發展的階段,沒有像歐美工業革命、產業革命那樣出現根本上影響社會的浪潮。中國大部分的科技都是直接「師夷長技」學會來的,沒有經歷過自己的科技大爆發。西方傳統的科幻題材很難打動沒有接觸西方文化的讀者或觀眾,當然對西方文化有了解的讀者更容易喜歡上西方歐美科幻。而日本二十世紀的科幻動漫比較容易獲得中國觀眾共鳴,因為當今的中國的經濟上升期的日本有相似之處,有類似的問題。

中國要拍好科幻電影,還是要懂得借殼說話,反思現實社會的問題。不擺正心態的話,一味玩高科技大場面,CG、3D酷炫,和動作電影沒有區別。


還是有的,比如1988年,宋崇導演,張之路編劇的霹靂貝貝,至於稀缺的原因切以為,1、科幻電影看什麼,不外乎神乎其技的特效和超越常識的內容,在我國現階段有能力阿凡達嗎?有條件發條橙嗎?因此可走的路就很窄。2、受眾的嚴重分化導致投資人無法準確定位市場,科幻死忠一般的片瞧不上,人民群眾認為那是小孩玩意不屑去看,投資人不投,導演自然不拍,不過倒可以建議翻拍霹靂貝貝賺點懷舊錢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2:

1.國內科幻題材創作低迷,優秀科幻作品少。國內科幻目前基本是《科幻世界》一本雜誌在苦苦支撐。這個我覺得與近代國人意識形態有關。

2.長久以來科幻與漫畫一樣在國人的潛意識中是小孩看的玩意,製作人不敢拍,怕被人認為「不夠內涵」,也屬正常。


因為我們還很窮

富國關注未來,窮國關注過去


科幻以科學技術為樹榦,以自由大膽的想像力為枝葉,茁壯成長的一棵樹,但國內的那些導演,擺弄著自以為含義深刻其實莫名其妙的劇情,以及衣服越來越少的女演員。這樣的風氣無疑腐蝕了大多數導演的想像力及思想,主見。而科學技術卻更是導演們所欠缺的。中國 是個講究輩分和深遠文化的國家,中國的電影國情還處於將中國特色的電影放到國際舞台。所以我覺得科幻離中國還有一段距離。


拍出像樣的科幻片是需要科學素養和大量的思索和積累的。在中國這種環境下從小他們觀察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樣,小時候念叨著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長大了當了導演搞搞歷史題材,社會題材的裝一裝深沉還行,談科學?也許他們對科學到底是什麼的理解還不如美國的中學生。

電影是導演自己內心世界的寫照,包涵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悟和理解。一些老一代導演因為成長的環境和歷史原因使他們的電影中飽含鄉土,故人等等厚重的情節,他們自然不可能對「奇妙的宇宙」感興趣;而新一代年輕導演要麼是拍無腦搞笑的喜劇,要麼是模仿上一代導演也想走「厚重的文化積澱」路線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或者是借」奮鬥「,」友誼「,」夢想「來賣一賣自己的感悟尋求共鳴。成功俘獲無數腦殘粉的崇拜。

其實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並不乏擁有科學素養愛思考的人,劉慈欣這個60後能寫出三體就說明人才還是有的。但是現在大家都過的這麼累,對科學抱有熱情的人有這麼少。奮鬥啊,兄弟啊,朋友啊,夢想啊這些廉價的東西現在才好賣,小時代,後會無期這種才是現在的主流,真是悲劇啊。


答案看了一圈兒,大多從人文角度分析。

一,中國有沒有科幻片

有,以軟科幻居多,如《超級兔子》等

二,為什麼軟硬科幻比例不均衡

從製作上來說,軟科幻依賴劇本中自圓其說的架構。硬科幻干啃整個電影工業。一部標準的商業硬科幻電影一般都會出現—複雜精緻的機械及怪獸設計—綠幕拍攝—高強度的後期調色—大量的後期的特效製作—大場面的戰爭鏡頭—誇張的鏡頭運動—複雜絢麗的燈光—複雜的動效錄製—激爽的罐頭音樂。

三,導演為什麼不願意拍攝科幻片

你看了上面的文字,你要是個導演你願意拍科幻片嗎?

ps:實名怒贊徐克老怪與陳國富,我以為徐克在推動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和探索類型片上的貢獻是無人企及的,當然陳國富作為最大推手也當仁不讓


現實片都各種邏輯矛盾,別說科幻片了。。。。。


科幻電影的IP時代

來源:三體社區

……

「有好的IP不愁好導演和合作方,新電影公司和老的比,差別在於宣傳發行,IP開發的團隊,製作上的差別不大,製作的團隊都是外部的,是公用的,電影成功與否只和判斷相關,跟公司有多深厚底蘊無關,都是根據外部的資源決定,與對外部資源的使用有關。」孔二狗說。

「電影市場在擴大的時候就需要細分了,我不是名導,又沒有大的製作費,那我就要找到細分類型、細分題材。就像做投資一樣,我一定要投資一個有發展潛力的細分市場,不會去投成熟市場。」董志凌也認同孔二狗對電影的「判斷說」。

相比新進入者對局勢的樂觀判斷,傳統電影人顯得過於悲觀保守。

和梁巍一樣,在跟游族影業達成合作前,張番番曾經拿著《三體》的項目找過許多傳統電影公司,試圖說服對方投資這個項目,但都被對方拒絕了。杜揚也是拒絕張番番的人之一,她給出的原因是《三體》改編的難度太大。

在這種保守心態背後,隱藏著傳統電影人對電影的一種敬畏。

「現在好多老導演在抱怨,他們的牢騷是出於對電影的敬畏。我在行業里30年,什麼都干過,越幹得多越害怕,(看到一個項目)我會想很細緻的鏡頭如何實現。」杜揚說。在她看來,這一行的新人們似乎並不擔心呈現的問題。「一個從外面來的人膽子更大,這也是一個好的現象,一個新公司從天而降出現了,不想那麼多複雜的情況,說不定就成了,但現在每年700多部電影,失敗的太多了,無聲無息就沒了。」

只是在外來者的狂熱下,傳統電影公司對於IP開發的熱度也不自覺地被帶得更高。他們的方式是加快跟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合作,更傾向於跟對方取經,而不是自己憑空架構。今年3月,電廣傳媒(23.05,0.18, 0.79%)跟獅門影業達成15億美元的戰略協議,華誼兄弟與總部位於伯班克的STX娛樂公司計劃在兩年內聯合投資、製作和發行18部影片,兩筆交易的背後,除了看重票房,都有學習IP開發的意圖。

傳統的編劇和導演們正在苦惱抓不住觀眾的喜好,踏著腳印前行是個保險的做法。當我們再次審視過去3年里大導演的失利和新導演的成功,會發現是否擁有IP是決定票房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小時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爸爸去哪兒》都發源於電影之外的其他媒介。

……

歡迎來到三體社區http://www.3body.com


意識形態決定的。

中國的編導大體說來只有三種:一是搖旗型,跟著大形勢混撥款;二是抄襲型,什麼火抄什麼,不過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三是有一點自己的主意,但只有一小部分真正懂得什麼叫藝術和商業的結合,從而獲得成功。

這三類導演可能有的看似現代,但大都和老酸文人一般,崇尚那些虛無縹緲的意識隱喻,而不論有無境界均樂此不疲。但凡牽涉到一點點科學技術就覺得無甚可表,一來不懂,二來也從潛意識中就把注重邏輯和科學原理的劃為「匠氣」那一類,並加以排斥。

都喜歡拿古裝片的「厚重」、「歷史感」來標榜自己,或者喜歡講述一些沉重的、貧窮落後的社會現實、非社會現實,就像中國畫,畫了幾百年竹子隱士大山和鳥,偶偶爾蹦出來個畫電路板的,永遠無法躋身主流。

甚至在這裡高談闊論的各位,恐怕也會拒絕稱一位畫黑武士的畫家稱為國畫家。


國家現代化時間太短 如果在五六十年代全國上下鬧饑荒搞革命遍地是文盲的社會環境下 我爺爺畫了鋼鐵俠超人阿童木漫畫 那他肯定是未來人穿越回去的 所以安心等90 00後導演吧 所以才覺得大劉真牛逼 作為那個時代大環境都是文革的人 卻有這樣的科幻頭腦 實在是很超前 這相當於一個生活在非洲草原的當地人寫出了小時代


李陽《壞未來》


在未來時空還要不要黨來領導人民,是中國科幻片的最大難題。


看了這個問題,我在腦海中思索了半天,還真沒有想到我看過什麼國產的科幻電影。。。也許就是所謂的想像力貧乏吧。但另一方面,中國的科幻小說真的很不錯,劉慈欣的小說就是經典,不知為何沒有相應的經典科幻電影出現


推薦閱讀:

如果讓你來拍《三體2-黑暗森林》,怎樣才能拍成一部高分電影(標準:豆瓣評分 9 分以上)的電影?
為什麼《降臨》在中國上映不了?
為什麼電影《銀翼殺手》中有那麼多日本元素?
光劍為什麼是線段,而不是射線?
楊冪的【逆時營救】是否抄襲電影【源代碼】?

TAG: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