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譚中魚可百許頭」是病句嗎?

這個問題是我初中同學在課堂上問老師的問題。

他的疑惑是

「可」和「許」都是表示大約,是不是語意重複了呢就像等後面還有一串省略號一樣。

當時我們語文老師也答不上來說不清楚,所以想聽聽知友們的意見。

補充 有知友提到核舟記的"高可二黍許「

看來古文里這種情況很多

那麼究竟算不算病句?


小石潭記_詩詞_百度漢語

潭中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

如果硬翻譯的話,就是潭裡的魚大概有一百多頭(可能不到一百頭),所以不矛盾。

當然,有時候文人為了押韻對仗是很喪心病狂的~~~


「可百許頭」一般翻譯為「大約有一百來頭」,放在今天很明顯有語病,「大約」和「來」重複了。但是個人認為,古代對於語法的要求可能沒有這麼嚴格,又或者說,這些大家自己在寫的時候也沒有注意,以致於造成這樣的錯誤(個人拙見哈)。

文言語法里有一個「同義複詞」,是相同意思的兩個字或兩個字以上連用,表達同一個意思。比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將和欲)、「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愛和憐;《觸龍說趙太后》)等等。

此處的重複很明顯又與同義複詞不同。

《史記?陳涉世家》有一句「借第令毋斬」,借第令三字連用,都表示「如果」,或同可稱為重複。

不過這到底還是連用,再舉一個和題主的問題很相近的例子:

《呂氏春秋?貴當》中有一篇《齊人有好獵者》: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人曰:「君宜致力於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於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於是獵獸之獲,常過(逾)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中,「所以」和「之故」同是「…的原因」之意,犯的錯誤就好像小學生作文里的「我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是…」

說了這麼久,只是想說題主所說的問題在文言文中並不是孤例,見得多了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嚴格遵循今天鄂語法規則的。或是因為古代文學與今相異,就好像很多先秦文本;或是由於作者語焉不詳,比如《漢書》,有的地方過於簡略,前後沒有銜接;又或者就是作者本身的謬誤,也未可知。


核舟記里不是還有"高可二黍許「」


瀉藥。

百許頭:一百多頭。

可 百許頭:大致上有一百多頭。

好像沒毛病。。。


本人不才,回答不出您想要的

不過,魯迅寫過一篇文章《兩棵棗樹》

這也是你們初中的噩夢吧?全班人絞盡腦汁想不出為啥把棗樹要寫兩遍

不過最終我們得出一個比較皮的答案:閑的

或許他老人家真的是只是想寫兩棵棗樹而已,沒啥寓意,小學生寫作文還湊字數

或許只是因為他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學界大師吧,從他嘴裡說出的話總是會被人多理解出幾層意思


瀉藥,不是病句

「可」程度副詞,大概,大約(個人認為)

《漢典》解釋:大約:年~二十。「潭中魚~百許頭」。

「許」

文言文字典解釋:&<數&>表示大約的數量。《核舟記》:「船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副詞,個人認為)

「可百許頭」程度副詞修飾量詞「百」(量詞),「許」修飾「頭」(量詞)是沒有語病的,但是古語有古語的順序,故寫作「可百許頭」

按照現代漢語,白話文的順序,應該是,副詞修飾詞,轉換成現代漢語的片語、短語就是:可許百頭。

用現代的讀法,我們都會認為「可許百頭」是錯誤的讀法。那我們當代不認為「可白許頭」在過去不是病句呢?

這就涉及到文學裡,片語演變和詞語使用習慣的問題了。

當我們說一個片語是不是片語、或者正不正確的時候,是需要找來源的,即尋找典故佐證。

比如現代新詞:十動然拒,一旦新華字典收錄,那它就作為以個成語(詞語)可以正常使用。

那麼,放到本題中,當古人將「可」置於「許」前面,久而久之,形成使用習慣,即使它在過去當時是一種錯誤用法,而當今又無史料證明是錯誤用法,也沒有必要更正的話,那麼我們就認為」可百許頭「是一個正確的短語、片語。

而為甚麼我會認為「可」是副詞,表程度呢。絕不是自己的猜測。

我們看一下漢典中,「可」的完整釋義

詳細字義

◎ 可 kě

〈動〉

(1) (會意。從口,從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為「歌」字的古文。①本義:唱 ②引申義:許可)

(2) 許可;同意;准許 [approve;permit;allow]

可,許可也。——《廣韻》

去不我可。——《詩·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注:「不可,猶不堪也。」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陳壽《隆中對》

(3) 又如:不可;可許(准許);可傳(可以傳後;可以傳授;可以流傳);可則(可作準則);可風(可為風範)

(4) 能夠;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可與俱。——《史記·魏公子列傳》

可以一戰。——《左傳·庄公十年》

可治。——漢· 賈誼《論積貯疏》

可得聞與?——《孟子·梁惠王下》(與通「歟」。)

(5) 又如:可剛可柔(可以強硬可以溫和。指剛柔並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勝(豈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愛者甚藩。——宋· 周敦頤《愛蓮說》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觀(值得觀覽,有觀覽的價值);可矜(值得憐憫);可堪(那堪,怎堪);可憐相(值得憐憫的樣子)

(8) 相稱;適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莊子·天運》

(9) 又如:可體(合身);可手(合手,稱手);可式(正合適);可願(符合願望的事;符合願望);可意種(如意的人)

(10) 適合於…(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滿意、喜愛);可疑(令人懷疑);可兒(趁人心意的人兒);可傷(使人悲傷);可憐見(使人生愛憐之情;可憐);可噩(亦作「可愕」。使人驚訝)

(11) 應當,應該 [should]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可與者。——《史記·陳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應該,須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須知)

(13) 病痊癒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見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滸傳》

詞性變化

◎ 可 kě

〈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2) 合意,認為正確,是;對 [correct;right]

然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韓非子》

(3) 適當[appropriate;due;fit]

[驢]至則無可用。——柳宗元《黔之驢》

(4) 又如:可式(安放得當);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適);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滿的 [full]

他還是把一肚子話可桶兒的都倒出來。——《兒女英雄傳》

◎ 可 kě

〈副〉

(1) 可是;卻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盜跖、 顏淵。(意思是,可是怎麼竟混淆了壞人和好人?跖,傳說是春秋末年奴隸起義的首領,過去被誣稱為「盜跖」。顏淵,孔子弟子,被推崇為「賢人」。盜跖、顏淵,這裡泛指壞人和好人。)—— 元· 關漢卿《竇娥冤》

(2) 又如:勞動艱苦,可大家幹勁十足

(3) 大約、近似 [about]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可值千萬餘。——《樂府詩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餘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問句里,加強語氣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聽過他殺過人?

(7) 豈,難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豈不;豈不是);可不道(豈不知,豈不聞);可不的(豈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漢· 賈誼《論積貯疏》

(9) 又如:可動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獲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們等了你好久,你可回來了

(11) 無義。語助詞

我孩兒安心,省可煩惱!——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12) 表被動的助動詞

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3) 另見 kè

而「許」表示「大約的」個人認為是副詞,也是有根據的,

◎ 許

許 xǔ

〈副〉

(1) 或許,可能 [perhaps]。如:他今天沒來,許是生病了

(2) :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 [about]

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後漢書》

自富陽至 桐廬一百許里。—— 吳均《與朱元思書》

潭中魚可百許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並沒有說同義副詞不能一起出現,這是我國漢語特有的用法,比如,A和a同義不同字,組在一起就有ABCa,AaBC,ABaC,三種組合形式,依然以「百、許、可、頭」舉例,就會有「可百許頭、可許百頭、可百頭許」三種組合。在通讀習慣上面僅僅有「可許百頭」不習慣。而古人採用,「可許百頭」就證明古代過去的語法規則、語法習慣是不同於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的。

而你之所以會覺得是錯誤的,一方面是語法知識,另一方面是對古漢語的不了解。畢竟古漢語是一個很有趣的專業。


古詩詞的遣詞造句是根據古漢語來構造的

跟現代漢語結構完全不同

現代漢語中所謂的語病,在古漢語中完全是說的通的

所以這句話不存在語病,是一句很好的詩詞


謝邀,個人認為這是古今語法和語言習慣不同,在現代認為是重複,古代也許就是常用句式,畢竟語言習慣變化巨大。


今人說:大概一百隻左右,估計一百隻准有吧。沒毛病。


可 也可以認為是足夠的意思吧。

僅憑感覺,並無依據。


別跟寫詩的/寫歌詞的較勁,你跟不上思路,他們雷死你


這兒可與許是一個意思,都是大約的意思,但這不是語意重複的病句,而是古代漢語的基本規律,叫做語言的對稱性,這種現象在漢語中大量存在,例如,我上面這段話里,重複、基本、規律、語言、現象、存在等幾個詞,都是語言對稱性的表現,可許百頭、可百許頭、許百可頭、許可百頭、百頭許可這些說法意思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沒什麼文言基礎,如何開始讀莊子?
誰能把曹植的《蟬賦》翻譯成白話文?
如何復興文言文?
《逍遙遊》中「定乎內外之分」的「內外」究竟是什麼意思?
怎麼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TAG:文言文 | 語文 | 古文 | 病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