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達國家給補貼都不生孩子?

有很多富裕的國家比如丹麥、瑞士,對生孩子都會給很好的補貼,又是送錢又是送房子的,孩子上學、醫療國家都包了,還每個月給父母錢,但是還是人少,不願意生孩子。

在中國人都這麼多了,還要生,生了還不一定養的起,很多留守兒童。以前只能生一個的時候,多少家庭偷偷的生。

越窮的國家越喜歡生孩子,越發達的國家政府求著生就是不生,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發達國家有比較完備的養老制度和設施,不生孩子也不會發生老無所養的情況。

第二,發達國家提倡的是個人主義,沒有孩子給父母養老的傳統。所以即使有孩子,給你養老的仍然是國家而不是你的孩子。孩子長大後會有自己的家庭,和原生家庭會越來越疏遠,那種所謂的兒女繞膝,弄孫為樂,在發達國家很難實現。

第三,人越窮就會越依靠本能來生存,比如繁育後代,儘可能地攝入高熱量食物,待著不動以減少熱量支出等等。而人越富就越會思考上層建築裡面的問題以及變得更加理性,從而產生和本能對抗的行為,比如不生孩子或是少生孩子,刻意地減少熱量攝取以及增加熱量支出。所以發達國家裡拉著一堆孩子坐在沙發上吃薯片和冰淇淋的胖子都是窮人,而中產都在健身後吃著各種豆類和菜葉子。

第四和第三有關,那就是人越有錢,受到的教育越多,可以做的事情,以及想做的事情就越多。這一點對於女性來說尤甚。如果你出生在貧困的山區,你可能想不出人生除了放羊,蓋房,生娃還有其他可做的事情。但你上完大學,拿到不錯的薪水,思考了人生的意義這種上層建築領域裡的問題,還沒有醫療養老等等的後顧之憂,你說你還願不願意在家生娃養娃? 而反過來看,這世界上生育率高的地方,實行的全部都是禁錮婦女的文化。

總結一下,發達國家生育率低下,是因為社會福利和文化讓孩子失去了養老屬性。同時,物質水平的提高給人們提供了自我實現的的可能,讓繁育後代成為了一種個人選擇而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在中國從古至今的理念中:

後代數量=生產力。

孩子多,幫忙勞作的也就多,在大多數家庭從事社會基礎工作的前提下,勞動力成為了一個家庭致富的基礎標準,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小孩兒七八歲就可以做幫工了,這個賺錢的「工具」對比撫養成本實在是有的賺,自然多生,超生。

上面說的是過去。

現在來說,國民素質提高,計劃生育的推行,多生現象已經很少見了,而留守兒童的問題就在於中國人的禮教核心觀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孩子並不是因為夫妻認為合適,也不是條件允許,而是單純的傳宗接代的使命的促使。

這是現在。

西方國家國家構成不同,而且題主,並不是說西方國家的人不生想小孩,其實大部分西方家庭的人口構成還是比較健康的,國家鼓勵生小孩並不是因為沒人願意生,而是鼓勵你多生,因為西方包括我們國家都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

這才是促使西方國家鼓勵生孩子及我國開啟二孩的原因,而不是西方人都不生小孩,那西方國家豈不是過個幾百年都絕後了?

最後,作為一名憤青,看到題主的最後一句話,不由的想說:

上面你用中國多生小孩和西方人少生小孩來做對比,下面用貧窮國家愛多生和發達國家不愛生來做對比,著實讓人不舒服。

中國在很多地方,已經做的很好了。

外國的月亮沒那麼圓。

江驚樓


別的國家不懂,說說澳洲遇到的一些情況。一般大街上,孩子很多個的,一般是靠生孩子拿補貼的家庭,他們並沒有想法給每個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質條件,能吃吃,能穿穿就行。一般對孩子有大投入的家庭,除非真的特別有錢,一般情況就生2個,因為孩子上學也需要各種花錢,平時孩子吃穿玩,都需要錢,澳洲物價也不便宜。還有就是不生孩子的,可能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人就會自私到一定程度吧。澳洲有些人對生孩子是這樣的態度,女方如果非要生,男方就說,孩子是你要生對吧,那我不管。孩子各種花銷女方自己付,帶孩子各種辛苦,自己忍,偶爾男的行行好,也會稍微帶一下,但是帶孩子不是他義務,因為一開始就不是他要的。那在這情況下,女方得有多大魄力才能把孩子生下來。而且澳洲講究男女平等,不考慮男女差異,雜誌上,做花園,打架子,這種很強體力活,男的干,女的一樣干,插圖男女比例一比一,男的當男的使,女的當男的使,如果你還想生孩子,那麼你還得當媽使,對了,孩子沒爸。

大街上有推嬰兒車的爸爸,但是,媽都在後面跟著,極少有單獨帶孩子的爸爸,無論孩子年齡大小。女的帶孩子的永遠是主流,我剛來上學的時候,發現,原來女的還可以這麼能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出門的,比比皆是,熙熙攘攘的大街,一女的可以推一個雙人嬰兒車,上坡,那走路速度比我還快。

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女的生孩子,除非夫妻倆靠生生孩子拿補貼吃飯,要麼兩個人真心相愛願意共同撫養,要麼就是女的母愛泛濫,非要生個孩子。隨著社會發展,生孩子早不是捆住一個男人的途徑,生孩子也不是緩解夫妻矛盾的辦法(中國大城市不也是嗎,還有多少人相信,生了一個孩子,夫妻關係就能和和睦睦?)。如果真打算好好培養一個孩子,給的那些補貼,其實也就寥寥了。


金字塔越頂層的動物生仔越少

越底層的越多

可能是基因策略不同

也可能是創世之初遊戲規則就是這麼定的

要不底層的怎麼玩


現在北京上海出生率可才0.7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坐標紐西蘭,傳說的高福利國家。。生孩子是免費,大學之前教育是免費。免費的後果是,去個醫院看不上病,要想快去私立。。高中就出國,公立高中的資源懶帶Top one也只有60% 大學專科錄取率。。私校90%上名校。。所謂的免費只是讓階級固化。

福利和公屋 只是為了不讓餓死。。

另外只有有錢才能過的爽


如果用我高中英語老師的話來說,生孩子不光是生了就好了,還要培養孩子。她自己當高中班主任已經很忙了,平時培孩子的時間比較少讓她還是挺愧疚的,但是還是出於對那麼多學生的責任感還是壓過了這種愧疚感。另一方面她自己的時間也是被大量擠佔了的。高二那年她終於是去英國進修了幾個月,可以繼續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也是因為孩子年齡差不多了,可以理解接受媽媽不在身邊幾個月。而在此之前差不多要付出八到十年的時間和心血,差不多是自己青春很美好的時光去陪伴孩子成長,而青春啊夢想啊愛好這些東西不是錢的補貼可以彌補的吧。而且這個過程不光是母親,父親也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人考慮自身的發展會降低生育意願,但是也會由於感情,責任感,母愛等原因選擇生育。這也是人類的感情矛盾性的一個體現吧。


中國慢慢也會這樣


良好的社會環境,會讓人更追求自我,文化上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想法


生孩子本質和存款是一樣的 而且是零存整取

生了孩子家庭資產增加量和成本不成正比 生孩子的就少

國內生孩子說白了不就是養老么


推薦閱讀:

筆蓋的頂端總會有個小孔是幹嘛用的呢?
腳板寬且大腳丫的妹子該怎麼選夏天的鞋子?排除人字拖和運動鞋。
大男子主義會給家庭帶來危害么?有一個大男子主義的爸爸是怎樣一種感覺?
一個女人忽然給你發簡訊,然後又說沒事,這是為什麼?
一直不會微積分,今後生活會比別人困難嗎?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國家 | 丁克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