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從基層崗位做起的管理者?

最近面試了兩個生產經理,兩位都是從一線員工(操作工、倉管)做到500強製造業的供應鏈經理及生產經理,第一學歷都是技校,英語水平也是隨著工作經驗逐步提升,參加跨國視頻會議毫無阻礙且口音純正。在整個面試過程中,我內心各種欽佩,但是GM卻覺得他們教育背景不好,比較猶豫。我一直認為在用人是在於人崗匹配,既然具備了技能和知識,和教育背景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求大神指點。


謝邀。經常面試別人,也被別人面試的人來答;同時,也作為一個在管理諮詢顧問和供應商的位置上服務過2/3以上世界500強的人來答。

您認為「人崗匹配」已經足夠了,老闆的擔心中包含著隱形的學歷歧視,為什麼非得這樣呢?我們下面就來討論一下,如果不論職位,只論對錯,究竟老闆對還是您對。

講故事黨又來嘍~讓我們假設一個場景,工作中遇到了實際問題,看看身為部門總監(為了切題,就說供應鏈部門吧)需要有哪些素質、技能和思維。

假設什麼呢?嗯,最近製造業普遍不景氣、利潤走低,就假設總部下命令,「下屬的各國工廠必須開始成本優化行動,指標是一年內將運營成本降低25%!」(怎麼可能,你開玩笑嗎!乾脆把工廠關了,節約100%的成本呢!) 「嚴重不達標者就地解除合同,超額達標者晉陞至亞太區總部」(行!說話要算數啊!我這可就豁出去了!)

供應鏈總監,往往下轄生產計劃、採購、倉儲、運輸團隊。

  1. 龔總把自己的部門盤算了一遍,立竿見影的應該是採購。這採購小王聽話倒是很聽話,平時也沒忘了孝敬龔總,然而,油水肯定沒少撈,哈哈,那現在該你倒霉啦~調崗,把廉潔又勤快的小李提拔成採購主管,物料成本兩個月後減少5%
  2. 龔總旗開得勝,想起自己立身之處,當年自己就是因為倉儲主管做得出色被提拔的。可是,倉儲怎麼節約呢,擺放得很整齊了啊,歸類很合理了啊,先進先出也貫徹了啊;防火防盜不出事就算了,增加技術防範成本可萬萬不行;於是,自己每周去倉庫巡檢兩次,抓那些把叉車當卡丁車玩的操作工,狠狠地扣獎金!然而,通共每月只能扣下來七八千塊錢,把工人們氣的臉通紅,還稱不上什麼業績,哎,氣得龔總再也不去倉庫了。
  3. 生產計劃太專業,算了,就交給小趙弄;龔總開始打運輸的主意,有沒有辦法省點運費呢?小李(剛調任的採購部主管)已經把所有運輸費用壓到最低,外包的車隊差點都放棄這盤生意了;而且,下月油價要漲,根據油價聯動條款,費率也馬上要漲了。龔總又逼著小李再去找了兩家新的供應商,老車隊不幹了,新車隊排著隊要進門呢,哼~三個月後,運輸費用也終於減了3%!然而,有一次運輸途中貨損嚴重,雖然事後理賠順利,然而客戶丟了,銷售部老總把龔總罵哭了~~淘汰了1家新車隊,換回老車隊 :-(
  4. 然而,姜還是老的辣,龔總找到精益生產部門的趙總,給自己的部門全面體檢,並且把指標放下去,四五千的獎金髮出來;趙總再從外部一壓(大家來節約評比了啊,先是自查自糾,然後比比看誰的節約多,給小紅花嘍,啊,不,是給獎金嘍)。全部門又產生了3%的效益。

龔總全年實現節約8%--年底被迫離職,老闆吃人不吐骨頭啊~

活還得有人干啊,於是公司又新招了一個A來頂替老龔的位子。由於老龔的任務完成得差,工廠總經理壓力極大,天天逼著新人A節約再節約。三個月後,新人給出了一系列方案,經過各部門討論後採納了其中5條:

  • 聯合採購:在工業園內聯合同行,對原材料進行聯合招標採購。這樣,依靠三倍的購買力獲得了3%的折扣,採購主管小李省了2/3的時間,給A兼任助理去了。(原龔總:小李,你個沒良心的!)
  • 取消原料倉庫:每天從上述同行處提貨,本身不再租用原料倉庫。這樣,原料倉庫的租金、人工、設備、裝卸,全都節省下來,節約了6%的運營成本;而每天往返提貨的運輸費用增加,增加了3%的運營成本。(原龔總:嗯,這小子膽不小,哼,算你運氣好!)
  • 越過DC發貨:一般來說,產品下線後,都是要先進入成品倉庫包裝,再入分撥中心(DC),然後按訂單送到各位客戶老爺處。A這次的策略,是盡量直接發成品給客戶,在成品倉庫包裝後,直接送往需求穩定的大客戶處;實在送不出去的,再送分撥中心。這回銷售部嚴正抗議:人家還沒下訂單呢,你就敢發貨了?A拿出一張紙條,「請把這一條款,增加到和那幾位大客戶的合同中去。」銷售部的一看,傻眼了「貨物滯留權」條款:未經我廠書面同意,未付費貨物交付客戶工廠之後,所有權依然歸我廠所有。牛逼!反正經濟不景氣,客戶倉庫有的是地方,看著也放心啊,客戶再也不會跟我吼缺貨了!由於減少了一道車輛運輸費和兩次裝卸費,運營成本減少了3%,而且大客戶更滿意了。(原龔總:大客戶你敢這樣玩,可那麼多中小客戶還真重合同守信用啊,倉庫很小,就是靠JIT的,你還能玩出花來?)
  • 中小客戶DC策略:A聽說龔總不服,乾脆取消了現在的DC,轉而在各內貿港口附近租賃倉庫作為小型DC。(原龔總,那成本又增加了啊,A這小子犯渾了吧)果然,運營成本應聲上升了8%,老總都急了!然而,過了一陣,車隊急了,李哥,你咋把俺們的長途運輸任務都變短途了呢?採購主管小李說,因為A總讓我安排船運了。原先,中小客戶玩JIT,自己沒有庫存,所以必須馬上發貨,只有卡車能2天到達;然而,增設了港口附近的小型DC後,產品就慢慢慢慢地走水路過去,運輸成本大大減低(同等距離的海運費大約是陸運費的10%左右),這下,運營成本立減22%,工廠總經理笑開了花!
  • 採購前置:A通過反覆勸說,讓小李加入銷售和研發部門的例會,並允許他帶關鍵供應商來探討新產品開發配套事宜,這樣,供應商在最初就知道新設計的意圖,主動準備方案和建議,擺脫了原先被動聽令、隨時要壓低成本供應新品、戰戰兢兢地供貨、不知道需求什麼時候改變的不利境地,穩固了自己戰略合作的地位,不僅合作更放心了(陸續又交出了1%的折扣),而且幫助工廠縮短了研發周期,提升了市場份額,銷售額比去年上漲了18%

A總計完成了24%的運營成本節約任務,老總美言之下,保住了自己的飯碗;而總經理由於逆勢完成了銷售額的提振,晉陞亞太區總部;原副總升任總經理,A升任副總。

求:二者的決策中,哪個更依賴于思維和學習能力而不是經驗?大老闆會更喜歡哪一個?

以上答案,剛好可以解答您的困惑。

p.s.題主,您邀的2個問題都是出自您親身的工作體驗,我很喜歡這樣具體的問題,願意繼續提供有針對性的答案,歡迎繼續邀我,來點更難的也行。


手機打字答一個。

我就是題主所說的「低學歷、從基層做起、英語不錯的世界500強公司的供應鏈經理」。

學歷低是因為以前家裡太窮,父母也不懂,只想著趕緊讀個中專出來工作幫襯家裡。我自己有經濟能力之後讀了大專,本科和研究生。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著也讀過許多,和國內外的幾個供應鏈管理教授保持著較密切的聯繫,信息更新也及時。

公司里大多是名校生,海歸也很多。坦白說,這其中不研究業務的人占多數。跟他們在一起工作,他們的業務能力並不比我強。但是,找起工作來他們的優勢強太多。

我現在也正尋求轉變中,學歷歧視是個很難跨越的門檻。學歷當然是個一目了然的能力認證,但它代表的是過去,學習與成長才關乎現在的視野和能力。


最近正好想寫這個主題的文章。

學歷代表什麼,為什麼一些公司會強制要求管理者是「全日制本科」。

我認為,全日制的學歷,除了代表學力、智力水平之外,也是一段經歷的背書,如果企業里員工交流對這段經歷高度依賴,那麼學歷可以作為硬條件。

比如題主所說的那個年代的技校生,他們無法真正理解現在從象牙塔走出的本科生關心什麼、期待什麼,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一下班就聯機打遊戲而不願意和當初的自己一樣鑽研攻關。這樣沒有同理心基礎的領導很容易失民心。


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我個人的經歷看基層崗位成長起來的管理者最大的優勢是對業務細節的熟悉,這樣的人可以完美複製其在以往工作中的經驗到新的崗位。如果貴公司是一個初創企業或者是一個管理模式還比較粗糙的公司,那麼一個500強的業務能手會幫助你們非常迅速建立一套花錢買不到的業務架構體系。而GM看重的學歷我認為隱含意思是他認為這個人應該具備讓公司實現超越式發展的能力。這裡隱含的邏輯是更高學歷=更開闊視野+更多高端人脈(更多其他大公司資源)+更新的知識方法。但是反過來,這種相對缺乏對具體業務了解的管理者往往會在某些地方玩脫了,即使方向正確這個過程也往往會讓企業脫層皮,被高知人才玩死的企業我多少也見過一些。。。。所以,不存在人才的高低之分,只有是否適合你們企業的發展需要的差異。


如果上司固執己見,我覺得貴公司不僅不適合他們,恐怕也不適合題主。

PS:學歷是很容易辨別的信息,如果連這點都接受不了,當初就別叫人家過來面試。


國企事業單位重學歷,外企和私企更注重能力和經驗。

作為一個大學垃圾的難以啟齒的工科學生,現在也算是學薪上萬,混的有點樣子了,但是畢業那會兒確實很糟糕,面試各種碰壁,最後委身一家只有四五個人的小公司(包括老闆和老闆娘)。在哪裡開始了自己的就業之路,一年之後終於跳槽去了一家小型外企,然後慢慢找到了方向,開始努力成為一個優秀髮ME,現在已經工作了八年了,我已經有了這個行業內中上水準的能力,恐怕差的只是一些高級職稱而已。

但是即使這樣,最近的一次跳槽還是在一家央企碰了壁,面試我的老專家似乎依然很介意我的畢業院校,並最終沒有錄取我,我依然只能去一些小外企,雖然工資越來越高,但是卻一直無法穩定下來。

小公司雖然未必不好,但是我始終得不到那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因為隨便一個政策就有可能讓他們處境艱難,甚至倒閉。

沒辦法,有些人就是看重學歷,他們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多少985和211畢業的,有多少博士,研究生。他們並不在乎這些人到底怎麼樣。這裡沒有鄙視任何人的意思。


就我大量在招聘中的數據表現來看 是不同初始學歷層次人思維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別。


最近參加我也面試了兩位生產經理,感受非常深刻。

A經理,年齡33,學曆本科,一直在國企工作,本地人。對於怎樣培訓員工的回答是,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可以培訓啊,和他們聊聊啊這一類的回答。對於是否熟悉ISO9001這一類質量工具的回答是,之前考過應該過期了,在我們公司審核一類的事情都是新入職的年輕人做的。薪水要求8k—10k.

B經理,年齡33,學歷大專(原來這所學校屬於中專),一直在外企工作,中英文簡歷,外地人。B對於怎麼培訓員工的回答是可以通過培養多技能工,詳細回答了採取的措施,應該協調的部門,獎勵的幅度。B熟悉各類質量管理工具,精通管理理念。要求年薪25k。

他們同樣的年齡,A的學歷背景更好,但是有能力的人是持續進步還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沒有能力的固步自封還對自己特別滿意。我認為,教育背景這些固然重要,但是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是能力。


如果對學歷很看重,也有名牌本科出來的生產經理啊,能力很強!我就認識幾個,只不過他們做5年生產,供應鏈,質量一級經理後,都想做副廠長或者廠長了,最差也是運營經理!生產經理這個職位本來就三級經理,2者不光在全局觀和一些細節管控的方向不一樣,工資也不一樣,中專畢業的人能做到生產經理已經算是很好了,能做到更高職位的絕對少之又少,但是名牌本科畢業的學生一畢業企業輪訓過,定崗最低就是生產主管,三年做到採購經理很正常!這就是讀書的作用,一線操作工想做到生產經理一般要8到10年,而且會有瓶頸,但是本科畢業的人三年就能做到生產經理,然後5年做到質量經理,8年做到運營經理!看你的選擇


思維模式的問題,據我觀察,大專不夠,本科剛好,研究生反而狹隘。

這就是導師經常對本科生說的「你們的思維比他們更加開闊一點」


我以前在某超市的紡織項目工作,老闆從店員做起,後來成了項目組總監。他所具備的技能是很好的畫出各種貨架,修正門店陳列,多年基層員工的積累。但作為一個項目總監,負責產品開發到生產,完全不懂供應鏈,不考核otd,也不考慮ito,促銷商品缺貨,有的常規商品誇張到年初就將一年的貨進到倉庫,佔用公司大筆現金流,這樣的基層員工,我認為技能知識與崗位不匹配。當然後來的領導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果斷跳離了這家公司。

回到題主的問題,兩個候選人都具備技能和知識,這個知識僅僅是生產操作方面的話,我認為是完全不夠的,但如果是供應鏈方面的話,那就是老闆在作了。


基層員工最靠譜


推薦閱讀:

GPA演算法是如何成為通用學業能力評價指標的?這個演算法的局限性那麼明顯,為什麼還沒被取代?
如何看待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
山東建築大學為什麼當年沒在長清建設新校區?
如何看待六個國家實驗室(籌)獲批為國家研究中心?
美國學校教授在考試前用且僅用中文寫出「請勿自帶草稿紙」是否算歧視?

TAG:面試 | 人力資源HR | 高等教育 | 招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