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證監會嚴控定增,不允許跨界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

財新網:

證監會已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比如水泥企業不準通過定增收購或者募集資金投向上述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

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發展實業,例如水泥企業定增跨界做光伏產業是可以的,但跨界做遊戲行業的定增就會被禁止。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主營業務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業完全不沾邊的虛擬產業,通常都是打著併購重組的旗號進行概念炒作,不斷吹高泡沫,最終損害的還是投資者利益。」上述知情人士稱。

這對這幾個行業有什麼樣大的影響?

慈文傳媒之前就是被禾欣股份收購,曾經鹿港科技收購世紀長龍後,直接改成鹿港文化了,這是不允許大公司轉型了嗎?


先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5月11日早,知名財經網站財新網發布一則消息,創業板發生巨大震蕩。

5月13日晚,證監會給予官方回答:

財新網是在造謠嗎?

剛看到財新網這則信息的時候,我也是吃了一驚,這則消息的出現,對於驚魂未卜的我A來說,無疑又會掀起一番波浪,作為一個主流媒體,放出這則消息對二級市場的影響,想必他也知道,卻依舊爆出來。

但我卻並沒有懷疑這則消息的真實性,因為能並敢發布這樣的消息,不是曹山石,就是財新網,除此之外,其他人要不不夠種,要不沒這料。

另外,財新網是胡舒立創辦的,當年在《財經》雜誌時,《君安震蕩》《基金黑幕》《銀廣夏陷阱》《誰的魯能》哪一條帶來的震撼和爭議都遠高於這則消息,但胡舒立依然頂著聯辦的壓力,哪怕和所有管理層為敵,也發布出去。所以,我不太相信因為新聞獨立權而出走的財新網團隊會拿自己的名譽嘩眾取寵。

可當我看到5月13號,證監會官方回答姍姍來遲的時候,我有些納悶了。

官方闢謠了,那不就是說財新造謠了?

難道財新也淪落了?

好一陣失落,情懷和理想就真的不值錢了?

不斷的查證,推敲,發現事實也許未必是我們想的那回事。

首先證監會回答的問題是:

監管層已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請問是否屬實?對此有何評價?

這個問題拆出來就是:

1、監管層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四個行業是否屬實?

2、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是否屬實?

3、對此事有何評價?

前兩個答案應該很好回答啊,是或者不是就完了。

然後可以展開對應的評價。

可看官老爺的回答很耐人尋味,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

只是強調了一件事,鼓勵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維持不變。

這個回答怎麼理解?

你當然理解理解成為這是一個對財新網打臉的回答。

但我更願意相信這個答案的解讀是:

前兩個問題我不理你,拒絕回答,我只對這個問題可能帶來的問題展開評論。

但拒絕回答,並不能說答案就是肯定的,我叫停了,也不能說是否定的,我沒有叫停。

可財新網這麼目標明顯的財經網站如果鬼扯,你證監會明明知道卻對此不聞不問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或者說,如果證監會都已經明明官方闢謠都出來了,你財新網怎麼也應該灰溜溜的把這個謠言刪除了吧。

可結果是都沒有,證監會沒有提出一點點異議,財新網關於此篇文章的報道依舊掛在首頁上,似乎完全沒有當回事。

都這樣了,如果還要我相信財新網在胡扯,我是沒辦法說服我自己的。

所以,在這則新聞里,我更願意相信的是,關於四個行業的定增被叫停的情況,財新網所述,是事實。

那證監會的回答是胡說么,當然也沒有。

那就是你瘋了。

沒有,我的判斷是:

首先,我們要了解從去年開始火熱的「再融資+」概念。

國家和證監會通過各種政策,鬆綁上市公司,讓上市公司作為主體,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將資金引入實體經濟。

在2014年10月,證監會發布新的《上市公司重組管理辦法》和《收購管理辦法》,全面放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行政審核,鼓勵上市公司實施市場化併購。

只要政策引導,市場就會不孚眾望,2015年毋庸置疑是中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大年,證監會全年共召開了113次併購重組委會議,共審核339單重組,其中:194單無條件通過,佔比57.23%;123單有條件通過,佔比36.28%;22單未通過,佔比6.49%。和2014年相比,2014年證監會78次會議審核了194單重組,2015年數量猛增70%。

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了1444次併購重組事項,有數據披露的併購事件共涉及交易金額15766.49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單交易金額20.14億元人民幣;而2014年全年公告了475項重組事件,披露交易金額2306.29億,平均每單10.63億元人民幣。從數據來看,2015年無論併購重組事件的絕對數量、絕對金額還是平均單個事件涉及的交易金額都有突飛猛進的增長,分別是2014年的3倍、6.8倍和近2倍,可謂實現了井噴式發展。

一雙看不見的手,把市場的資金洪流,一點點的梳理到執政者希望的實體經濟中。

雖然IPO被暫停了,註冊制被卡主了,但上市卻並不再只有一條道了。

聰明的創業者和先知先覺的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方式,實現了逆襲。

只要實體公司願意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巧妙避開借殼上市的枷鎖,那麼,你就可以快速上市了——無須排隊、無須審核。

這不是變了法的註冊制么?

雖然不能風風觀光的敲鐘上市,只能像小媳婦一樣被人贏取進去,但那又如何?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種投行總會給你找到辦法,讓你隨後華麗轉身,事實上,證監會對此也並沒有趕盡殺絕,只要你的手法不那麼簡單粗暴,多數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種說法叫做合理避稅,這叫合理借殼。

監管者的」消極「態度也容易理解,那麼多搖搖欲墜的上市公司,如果真的退市,萬千散戶該如何處理?對於穩定和發展而言,讓上市公司再融資收購重組的方法,既解決了退市帶來的社會隱患,又將資金引向實體經濟。

何樂而不為?

所以,我們的A股,雖無註冊制之名,但似乎已行註冊制之實了。

只是投機風氣嚴重的A股市場,向來不缺乏聰明的鑽營者,以及喜歡追風口的少年。所以,在這半年的時間裡,跳出來很多不和諧的音符,比如借著互聯網金融招搖撞騙的P2P,打著成人概念的VR,盈利空間巨大但容易成癮的遊戲,以及吃相難看的影視行業,無疑成為一些上市公司忽悠圈錢的熱點概念。

如果不加約束,再融資而來的大部分資金都將流向這四個行業,又會出現,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的失衡。很快一個有利的市場政策,就會被這幫投機取巧者搞的烏煙瘴氣。

連做煙火的都去搞金融,做水泥的都去搞互聯網,主營業務還一團亂麻的就有底氣和本事在新的領域披荊斬棘?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財新說的沒錯,跨界定增到這四個行業,也許不是政策上的明令禁止,但實際上也名存實亡。

但證監會只是想降虛火,不希望有人將此事上綱上線,將禁止特定行業的此類跨界定增誤讀成「再融資+」政策的偃旗息鼓。

所以回復的時候根本不提禁止這四個行業的跨界定增的說法到底是不是屬實的,而是告訴那些聒噪的聲音,」再融資+「的口子還是正常開著的,別瞎BB,別耍小聰明了,老老實實按照我的要求來。

所以證監會的回復也沒錯。

事後想想會有一種感覺,這些內容好像不是寫給我們看的。

是啊,財新網和證監會你來我往一頓打鬥好不熱鬧,其實拳頭都落在了別人身上。

不過也別說,我們的上市公司和董秘,也的確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不就有個笑話么:

政策一出,恆信移動將要定增收購的東方夢幻(一家電腦動畫製作公司)的資產類別,由「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變更為「專業技術服務業」,這樣一來就可以躲避證監會跨行業收購的禁令了。

證監會的政策才剛剛有點消息(確切的說還沒坐實),恆信移動就立馬跳出了給A股公司做典範支招,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好一個心機boy!

如果這樣就能繞過禁令那就是2016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就好比你買了只貓,證監會說禁止買貓,你掉頭就對貓說,快給老子汪一聲。

對此,我只想說一句,我們也缺錢,求同流合污!


作為一個VR從業者,並不覺得這是壞事。不管養老金有什麼布局也好,還是大玩家有什麼大棋要下。

國內VR概念股已經被一幫完全和VR無關的人玩壞了,繼續玩下去對真的搞VR的廠商都是一種傷害。

一幫騙子提前透支萬了所有的概念,而這一兩年真正做事實的廠商再上來時會是一地殘花敗柳。

現在擠一擠泡泡是好事。提前看的出誰在裸泳。

哥爾聲學這樣真材實料的不說了,

暴風呵呵呵

還有個新三VR第一股盟雲移軟,你如果看過這幾個月他們的朋友圈轟炸,

哪個VR從業者看完不是一副吃了大便的表情?

如果有人這麼想賺快錢,當我沒說過這些話吧。

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但這股泡泡不戳戳的話,

完全有可能是這幫騙子生病,

你來吃藥。


個人認為,這消息造謠成分多。

1、首先,原文第一句: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知情人士什麼鬼?

2、虛擬現實是十三五規劃綱要內容。十三五綱要提出,大力推進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如果說互聯網領域的p2p演變成非法集資和詐騙,需要整頓的話。遊戲、影視、vr沒道理這樣的。

3、國內造謠成本低,但是殺傷大,今天vr跌的很慘,不排除場外資金想要撿便宜籌碼造謠,現在的場外資金說白了---養老金

===================================================================

5月13日 證監會表示,證監會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和併購重組,以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目前,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相關規定及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今後若有修改和調整,將通過正式渠道向社會發布。

也就呵呵了,這4行業相關的股票這周跌幅都很大,損失有人賠嗎?造謠有追責嗎?


起初廣電總局發229號文,禁止互聯網OTT的時候,我看笑話,因為我又不是機頂盒和視頻網站;

後來《網貸管理辦法》出台,類金融企業暫停掛牌新三板的時候,我看笑話,因為我又不做互聯網金融;

再後來十三五規劃刪除註冊制改革和戰略新興板的時候,我也看笑話,因為我又不是回歸的中概股;

又後來,中基協發布規範私募基金的公告,讓投資人都去參加基金從業資格考試,我還看笑話,因為我又不是投資人;

上個月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調整,海淘要加稅又要備案,我繼續看笑話,因為我又不做跨境電商;

終於今天證監會出手,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我笑不出來了。

因為王冉說影視文化內容行業創業者的融資黃金窗口已經過去了,我還沒融到呢!

我終於跟他們一樣,覺得真是嗶了狗了。

在中國創業,總有一款讓你菊花一緊。


先不說真假。

A
股市場就像小說大賽一樣,誰的故事說得好,誰的股市就很好,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
四個領域都是當今的熱門概念,這次叫停跨行業定增,對於跨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少了幾個講故事炒作股價的機會;對於四個領域來講,融資難度肯定會增加,一
來直接少了上市公司的投資,二來關閉了一條資本退出渠道,間接打擊了那些想投資的機構。但是,我認為對四個行業來講,整體而言,未必會有多大的影響,跨界
上市公司只是其融資渠道之一罷了,再者,市場是有供需決定的,四個領域的最終需求端不會受到影響,好公司自然會吸引投資人,畢竟不是所有創業者和投資人的
目的,是將公司賣給跨界的小說家們。

PS:上述觀點只是下班前隨手而寫,沒有數據支撐,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說的不對,請勿噴。


既然有人點贊了稍微改一下:這次你國證監會有合理之處

禁止併購輕資產公司是為了防止造假,是無奈之舉。輕資產公司發展好的有目共睹,問題是造假更嚴重,別忘了這是在貴國。貴國造假極其嚴重,輕資產公司幾乎大部分都是假的,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掏空,股民買單,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如果不加以制止,後果是很嚴重的,但是老百姓會把責任推到TG身上,變成TG挨罵,老百姓割肉,少數人賺錢的局面。

退一萬步說,即便被併購資產不是假的,併購主體作為上市公司,也存在嚴重的內幕交易(這點我保證中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內幕交易嚴重),結果復牌出來誰買單是顯而易見的。

即便什麼都沒有,變更主業的併購重組意義有多少?一個公司主營業務都沒做好,股民卻無條件的相信它能夠在另一個行業賺到錢。這顯然很荒謬,無非還是把股票倒騰出去的借口。

如果說批評不自由,讚美無意義,那麼IPO不自由的前提下,借殼無意義。 借殼重組無非是把錢從一些人兜里掏到了另一些兜里。至於融資,借殼配套融資都是私募形式,你既然都能私募借到錢了,為何還要上市呀?所謂的私募融資,還是要到市場上來套現。

正常的玩法應該是放開IPO,放開再融資,公司可以自由併購重組,但是還不如IPO。公司缺錢就發可轉債,做好了自然不用還了。

當然在你國,你國的存在本來就不正常了,竟然還能有個股市,跪下謝恩吧,矮人火槍不是說了嗎,不行咱就關了,這A股竟然還沒關門,真是黨的恩情啊!

那麼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借殼重組加劇了本來已經很糟糕的情況,就是不正義的。

本人做這行的,假的見得多了,股民們往往希望短線暴漲 以為自己是幸運的那一個

還是那句話 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未來 你不可能永遠走運


你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證監會為什麼會叫停虛擬經濟相關的併購?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一個:防止洗錢!

一個上市公司如果要併購一個傳統行業的公司,是非常容易評估出公允價格的。裡面即使有貓膩,也不可能太離譜。

但是如果併購一個虛擬經濟的公司,你怎麼定價?這裡面的貓膩大了去了。


證監會一句:關於併購重組的政策沒有改變。不能說這條新聞是造謠,政策沒變,操作層面可以變啊,你材料可以繼續交,我也不說不放你,我就說繼續研究,不停讓你補充材料,這不是停是什麼?

事實上,一些進行中的項目就是被打回去了,當然也有項目沒受影響,某投行負責人就表示手上剛有個涉及相關行業的項目過會。這隻能說不是全面叫停,事實上肯定是收緊了。

變化就是:以前更多關注併購重組的價格,現在轉為也會關注併購資產的質量了。

至於影響,上市公司對互聯網金融、VR、影視、遊戲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的個案都可以持續關注。樂視收樂視影業的事應該沒啥問題。


5月11日,財新網稱「獨家獲悉」,各大媒體轉載,把這個消息放上財經頭條,結果一條謠言被弄成一場恐慌,這就是中國股市消息的力量,不管真假,利好就上,利空就逃。

如今謠言被澄清,人們鬆了口氣。然後,回頭看,是誰弄出這個消息的?

星期三早上八點多,謠言出現,各大媒體剛開始只是轉載,並沒有做評論。同花順最積極,東方財富反應慢一點。開盤不到十分鐘,謠言發揮了它的力量,前一段時間火熱的虛擬現實股遭受重挫。中午,證券時報報道,遊戲,影視沒有被暫停。但是好像沒什麼用,股價已經跌了,人們已經把它當成事實了。各大財經門戶發表文章,說什麼這個是應該的,這個很早以前就有徵兆的,頭頭是道。這也是中國股市最讓人厭惡的地方,總是喜歡在事後找原因,還列出個一二三四。其實都是垃圾,不值一看。

很多人說,這是財新網造的謠言,我們要追究它的責任。確實應該追責。但是,這能解決問題嗎?這次是財新網,下次如果出個財舊網,不用想,結果還是這樣。這是人的思維慣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先逃,大不了以後再回來。謠言,歷來是股市的大殺器,尤其是在這個敏感時期,誰也不敢去猜它是不是真的,而是就把它當成真的。


證件會的政策,去看看他們的文件的話,會發現初衷都是不錯的,不好的公司不能上市,公司上市之後要對股東負責,儼然家長作風。

但結果都是那個卵樣,還是這屆人民不行啊


從互聯網金融到VR,市場早已經被那些掛羊頭蹭噱頭的傢伙搞的烏煙瘴氣了,再繼續玩下去,都要被徹底玩壞了。

雖然國內股市本就是個路人皆知的「博傻」的遊戲,但是總歸要照顧一下社會反應,所以,證監會終於下手了。


新興行業需要大企業的支持才能持續的發展。對於傳統企業,也必須要結合新興行業可以取得雙贏。而不應該是一棒子打死,可以適當調整傳統行業對新興行業支持的比例,既保障傳統企業的既有利潤,同時可以促進新興行業的發展。


應該搞上一萬支股票上市,來看看還有沒有炒股,要不搞上十萬支股票,看看再投機能投到哪裡去


都是炒作,新證監會主席感覺開始著力規範市場,但是給我的感覺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從全局制定製度性的措施…一段一段時間出個這規定,那規定…


消息出來一天了,也不見證監會出來發布到底真假,但十之八九是假,趨嚴肯定是真,不出來發布多少是想讓投機之風降下來吧,但是現在的股市哪頂的住這樣的流言蜚語,大家好自為之吧,消息這樣下去真的是什麼底都有可能了,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這幾個行業正是最近一段時間的熱點,與之相關的估計也迅速膨脹,如財新網中提到的:

據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愛美神由影視明星范冰冰在去年7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300萬元,核准成立日期為今年1月29日,成立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公司估值已經超過8億元。

不能說它的估值一定有問題,畢竟有范冰冰為此站台,但是成立兩個月,估計8億元,這個數據缺失有違商業發展的規律。

而這樣以高估值併購企業,附帶高額業績對賭,以此在資本市場中創造話題,推高股價的行為在近期頻頻出現。但是在併購後,被併購方的實際業績能否支撐高估值存疑,致使拖累上市公司業績;例如藍色游標。藍色游標的併購多數與其主營業務相關,但依舊存在上述問題。

對於跨業併購的公司來說,特別是跨業併購這些熱點行業的上市公司,短期內,公司的估計一定會提升,但是對於公司的長期經營是否有益,則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同時,近期在A股市場中也出現了多起資本運作,規避重組併購借殼上市的監管,將部分不能上市的行業公司變相上市的行為。這些行為使得上市公司的殼屬性增加。

這些都與證監會對於A股市場的定位,及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要求相悖。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充足期,增發圈錢,同時製造題材,併購重組,提升股價,其中可能又有股東套現等行為。這些都不利於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

但是,個人覺得,證監會對於上述行業的併購並不會一刀切,結合之前證監會收緊中概股回歸及修訂重組規則的傳聞,證監會還是希望A股市場能回歸發展實業的本質,而避免成為資本遊戲的場所。

對於上述四個行業,目前A股市場真的不是一個適合新興產業的舞台,從戰略新興板的變動也能看出,證監會對於A股市場還是偏保守的。上述四個行業也是近期資本泡沫的核心區,在一級市場難以融資,之後轉向二級市場的做法確實不可取。避免資本炒作,也能夠使真正有實力的優質企業從行業中脫穎而出。

個人淺見,歡迎交流。


作為VR行業從業者對這種不可思議的腦殘決策真是感覺嗶了狗了……


已經有消息稱有對策了,具體操作方法是更改行業分類比如「專業技術服務業」,不知是真是假。

如果屬實,估計又會出現大量段子


推薦閱讀:

無間道名句: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是社會真實寫照嗎?
取消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和繼承、消滅資本市場的前提下,能否存在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
中國成為凈資本輸出國意味著什麼?

TAG:互聯網 | 遊戲 | 影視 | 互聯網金融 | 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