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基因;可採信的分子人類學中文著作和論文有哪些?

本人非生物學出身,但想了解分子人類學上各民族的基因數據,都是網上看,感到內容混亂,且一概無有出處,不可採信。如有一張經常能搜到的圖譜,上說什麼西藏基因,印度-斯里蘭卡基因,有這種單獨的基因嗎?現在的分子人類學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網上那些各民族y染色體數據有多大可信度?在多大範圍內得到了公認?資料來源在哪?請熟悉的高人提供一下阿拉伯人、俄羅斯人的父系基因準確數據並註明數據來源。並請提供一些可採信的中文著作和論文篇名,我的英文看這種專門東西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網上容易找到的,謝謝!


你可以先看一下我之前寫的博客, 人類學雜記— ,裡面有一些概念性的澄清。所謂「西藏基因」、「印度-斯里蘭卡基因」都是很不正確的稱呼。

眞要一篇篇去翻文獻也是比較費勁的,恕我時閒有限,無法幫你去找這些資料,但至少英文維基百科(例如 Y-DNA haplogroups in European populations)還是總體可信,且一般會列出各數據的原始出處的。

中文著作。。。目前分子人類學方面的中文科普眞是不多。硏究者發的學術文章基本都是在國外雜誌上發的英文文章,因爲這是生物口評價硏究人員的基本唯一標準,做科普的時閒有限。我的博客《人類學雜記》你湊和看看吧:人類學雜記_polyhedron_新浪博客


謝邀

嚴博的答案高屋建瓴,答得非常好,他可是知乎上做分子人類學的大拿,我這裡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稍微的補充幾句。

首先就像嚴博所言,說「西藏基因」、「漢族基因」這種嚴格意義上是錯的,因為你無法定義什麼是漢族基因或者西藏基因,什麼是漢族基因,人類一共46染色體+線粒體,2-5萬個基因,這都是全人類共有的。

甚至你再深入一點,你會發現,基因是什麼都是個問題。

【閑話】當我們談論基因,我們在談論什麼 - K·吐 - 知乎專欄

但是,對於外行人,你不能指望他天天說什麼外顯子內含子之類的,這是不合理的,也無濟於事。

所以,大家都會說,這是基因,公司會說,這是基因檢測(其實大部分是SNP掃描),當然,學界也會這麼用(gene這個詞本身就是學界提出的)。

其實這是一種人類認識事物的簡單辦法,就是藉助已有知識去理解,所以就會出現匹薩是個大餡餅的現象,簡單粗暴,卻不失道理。

如何應對「披薩不就是個大餅鋪點肉」、「壽司不就是放塊魚在米飯上」這種言論? - 美食

對於基因的認識也是如此,就像大家命名原癌基因一樣,myc基因,這個基因本身編碼與細胞周期調控有關的核內DNA結合蛋白。通過這個作用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人家明明是個正常的基因,屬於很標準的管家基因(大概約等於必備基因),畢竟是細胞周期嘛。但是在癌症中,這個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周期紊亂,無限繁殖,所以我們就把它當做原癌基因。

如果人類只是基因的載體,那為什麼還會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 - 李雷的回答

類似的如果一個基因的某類突變分布在某個群體特別多,那麼,大家就會形象的把這個基因命名給這個民族。

就像當年Blumenbach命名人種的時候,根據他的認知,選擇幾個地方命名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等地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中亞、東亞等地

衣索比亞人種,即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種,即紅色人種,主要分布在美洲

馬來人種,即棕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於被亞阿爾泰民族

但是,即便按照當時的辦法,比如白人,為什麼選高加索而不選日耳曼或雅利安呢?要知道b大還是德國人……

當然,今天,人種學說已經被放棄了,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生物學的原因(黑人如果是非洲人的話,其實他們群體內的差別遠超過了黑人和白人的差別,類似的,印度黑人和非洲黑人黑起來有的一拼)

畢竟生物學的命名,很多都是誰先誰來,所以有各種奇葩的名字,比如華萊士飛蛙。

有什麼生物的名字大家一聽就會笑? - 李雷的回答

小結:這種叫法不科學,但是很普適。

其次,解決了上述命名的方法後,接下來說一下人類的基因分布。

一般情況下,劃分人類分布有兩種辦法:線粒體和Y染色體(為什麼不用其他47條染色體呢,這得問孟德爾和摩爾根)

根據這二者,科學家計算出了人類走出非洲理論,還發現,人類的共祖亞當和夏娃(兩個人不是同一個時代的,學術界對於二者的先後還在爭吵,比如之前的研究提示「亞當」和「夏娃」分別出現在約5萬-11.5萬年前和15萬-24萬年前。而2013年的science又說「亞當」出現在12萬-15.6萬年前,而「夏娃」則出現在9.9萬年-14.8萬年前)

於是就可以根據各個地方人群的區別來劃分人類,就是你看到的這個圖

怎麼劃分的呢?

以Y染色體為例,很多位點會發生突變,我們認為,分布越廣的突變,出現時間應該越早(這樣才可以全球擴散,出現的越晚,只能屬於部分群體特有了)

比如嚴博的文章,發現漢族三個超級祖先分別在5-6千年前。下圖中越早的越靠前。

這是線粒體的分布。

想看詳細推論過程的到這個答案

進化論(演化論)為什麼是正確的? 有什麼依據嗎? - 李雷的回答

PhyloTree.org

具體看下來,所有非洲個體均可劃分到最古老的支 L 中,而 L 支所衍生的 L3 支系則囊括了部分的非洲個體以及其他各大洲所有群體的 mtDNA 單倍型類群。其中由L3支系所衍生出的所有非洲以外的 mtDNA 譜系可分為M 和N兩大支系。N支系包括了所有西部歐亞特異的單倍型類群(H、I、J、K、T、U等),東亞特異的(A、B、R9、N9 等)單倍型類群以及大洋洲特異的 P 單倍型類群。M 支系下游的譜系分布在東非(M1)、南亞(M1-M6)、大洋洲(Q/M12)和東亞(C、D、G、M7、M8、M9 等)的人群中。

如果跟地圖對應上,就是長這樣。

左下角的英語題主不妨對照字典查一下,比如HA是Han Chinese(中國漢族),JP是Japanese(日本人)

小結:這裡就是大家常見的人類分布圖,具體各個國家和民族,看自己的研究進展了。

第三,這樣劃分有問題沒?

有。

第一,這個明顯取決於採樣結果

由於我們不可能把70億人全檢測了,所以就涉及到了一個抽樣調查問題

理論上,抽樣也可以代表人類分布,但是畢竟這是個現實問題。哪個國家有錢,有科技,那麼他就會做的很好(比如很多小國家至今都做不了這種研究,都是和我們合作一起)。

就像當年做千人基因組的時候,全人類選1000個人檢測,均到中國其實很少(就像世界盃為什麼只給亞洲幾個名額),中國人選擇了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和西雙版納傣族(這個民族在東南亞廣為分布),其他民族一概不取,後來才不斷的補充了數據,再進一步,北方漢族只選北京為抽樣地

第二、局限的概念

這種概念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比如某個基因在漢族中主流,然後其他民族中也有,於是我們就說,哈,你們是我們漢族的後裔……(這種理論還真不少),其實誰先誰後還不一定呢

第三,相關性和因果性

這個不多說了,夏天吃冰棍的人多,夏天淹死的人多,吃冰棍會淹死……

誠如嚴博所言,基本上,如果詳細寫書的,沒有!

你要不修鍊你的英語,要不被動接受別人的灌輸。

最後推薦幾個可以學習到類似知識的地方,他們真的很勤快哈,比我強多了!

polyhedron_新浪博客

科學網—自由精神與人文理想

我有幾個關於分子人類學的帖子,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預警:錯了不負責,我是外行!

上下五千年,你認為哪一個人是中華的最大功臣? - 李雷的回答

夏朝及之前的遠古時代其實就是古埃及嗎? - 李雷的回答

進化論(演化論)為什麼是正確的? 有什麼依據嗎? - 李雷的回答

ref.

PhyloTree.org

1000 Genomes

Atkinson Q D.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J]. Science, 2011, 332(6027): 346-349.

Ke, Y. H. et al.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East Asia: A tale of 12,000 Y

chromosomes. Science 292, 1151-1153 (2001).

Yan S, Wang C C, Zheng H X, et al. Y chromosomes of 40% Chinese descend from three Neolithic super-grandfathers[J]. PloS one, 2014, 9(8): e105691.

Poznik G D, Henn B M, Yee M C, et al. Sequencing Y chromosomes resolves discrepancy in time to common ancestor of males versus females[J]. Science, 2013, 341(6145): 562-565.

哎呀,一不小心又用了地圖和學術界,噴子們趕緊來啊!


「語言與人群的父系祖源關聯更大;種族劃分與人群的母系祖源關聯更大」。

可能是歷史上,父系遷徙、戰爭比較多,會把語言帶到生活的地區;而母系相對固守在一定範圍內的地方。聯想到,動物世界也有這情況,非洲母獅群會祖輩生活在一塊狩獵區,而雄獅則到處遷徙尋找進入某個母獅群當獅王的機會。

一、阿拉伯人父系、母系遺傳單倍群:

可參考維基百科對J ,特別是J1的解釋。Y染色體DNA 單倍群 J1-M267 是阿拉伯人父系遺傳標記 的主體類型,J1高頻分布於阿拉伯人群中。

父系單倍群

阿拉伯人父系主要包含高頻的J1,以及北非高頻的E1b 。北非柏柏爾人父系高頻 E1b 。

J1-M267:

J-M304:

E1b1b1:

阿拉伯人的母系單倍群類型

很多與歐洲人母系 mt-dna H.V.U.K.J.T 接近,有的還是歐洲人的祖先類型如 Pre-HV 。

同為高加索人種的阿拉伯人的母系與歐洲人的母系高度接近,父系不同,一個是J1 、E1b ,一個是R、I;

就如 同為蒙古人種的亞洲人的母系與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母系(mt-dna A.B.C.D 等)高度接近,父系不同,一個是O、C,一個是Q。

美洲人是從亞洲跨域白令海峽來到美洲;歐洲人也有部分來自中東的線索(1、特別是歐洲父系I與中東J共祖IJ,伴隨的母系可能有相同或接近的成分,2、遠古中東農業人群向歐洲的移民,3、歐洲父系R1b也經過中東擴散到歐洲及非洲的喀麥隆一帶。)

沙特mt-dna:

貝都因人 (阿拉伯游牧民)mt-dna

二、俄羅斯人的父系單倍群:

..

俄羅斯人母系單倍群

俄羅斯人mtDNA母系單倍群與歐洲常見類型幾乎一致,包含mtDNA H.V.U.K.J.T等。

俄羅斯人攜帶U4的mtDNA母系單倍群在包括部分西伯利亞原住民、伏爾加及烏拉爾地區的楚瓦什人和馬里人 中也是常見的;

同時俄羅斯人含有父系y-dna 18%的 N,俄羅斯北極地區的很多講烏拉爾語言的涅涅茨人很多還具有蒙古人種特徵;

因此,說到俄羅斯人的五官比西歐人群更圓潤,儘管蒙古統治俄羅斯數百年,但俄羅斯人的部分蒙古人種特徵可能來源於 與烏拉爾人等的混血結果

------------------------------------------------------------------

題主的問題:

1、有這種單獨的基因嗎?

西藏有較多的y-dna D,印度-斯里蘭卡有較多的H .L,但這種印度基因這些叫法不嚴謹,某種意義上是錯誤說法;

2、現在的分子人類學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通過父系單倍群y-dna、母系單倍群mt-dna 繪製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線路、圖譜,探索祖源以及人群遷徙線路等。個人也可以測祖源,國內復旦大學、國外 23andme DNA鑒定公司等;

3、網上那些各民族y染色體數據有多大可信度?

很多的單純數據可信度其實較高,因為哪怕百度貼吧的很多y染色體、mt線粒體 數據也是轉自國內外專業人員的研究結果。但數據之外的 添油加醋 就嚴重離譜。如y-dna D=矮黑人,中東蘇美爾人是黃帝、女媧後代等;

4、在多大範圍內得到了公認?資料來源在哪?

分子人類學是用DNA材料和計算生物學方法清晰地解答了人類起源、民族演化問題,同時結合史料、考古發現、語言學 等互相印證。

分子人類學是西方研究出的成果,後傳入國內。1987年,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了母系線粒體單倍群 mt-dna 研究報告。200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繪製出了父系染色體單倍群Y-DNA系統樹 。

--------------------------------------------------------------

Haplogroup J-M267

Haplogroup J (Y-DNA)

(維基百科前幾年中文還能看,現在看英文有難度可參考谷歌翻譯看。)

http://www.eupedia.com/europe/Haplogroup_E1b1b_Y-DNA.shtml

The Genetic Atlas

百度的內容需要 選擇性 的看

百度翻譯

中國人種基因圖譜


嚴博的答案非常棒,關於阿拉伯人Y染色體單倍群的方面資料,剛好我上學期上生導課的時候編譯過一篇與阿拉伯半島及周邊地區阿拉伯人Y染色體單倍群及閃米特語族形成相關的論文。文章是五六年前的,有些結論可能由於新發現的產生隨之改變,不過對於半島阿拉伯人和閃米特語族形成方面興許還是可以起一定的參考作用的。當時編譯的時候較為倉促,論文的圖也沒有補上,過幾天我再補。

Y染色體J1e單倍群在阿拉伯語人群中的出現

Jacques Chiaroni*,1, Roy J King2, Natalie M Myres3, Brenna M Henn4, Axel Ducourneau1, Michael J Mitchell5,

Gilles Boetsch1, Issa Sheikha6, Alice A Lin2, Mahnoosh Nik-Ahd2, Jabeen Ahmad2, Francesca Lattanzi7,

Rene J Herrera8, Muntaser E Ibrahim9, Aaron Brody10, Ornella Semino11, Toomas Kivisild12 and Peter A Underhill2

單倍群J1是在近東地區(Near East)普遍存在的一種Y染色體譜系(lineage)。我們報道的頻率和Y染色體短串聯重複(short tandem
repeats
)數據為其主要的子枝(sub-clade(J1e)。通過453條染色體的估算,擴張時間約為10000年前。並且,之前被稱為J1(DYS388=13)Y染色體類型(該類型常見於高加索(Caucasus)和東安納托利亞(Anatolian)人群),可追溯至J1e且顯示約在9000年前擴張。扎格羅斯-托魯斯(Zagros/Taurus)山區表現出最高的J1e單倍群多樣性,儘管J1e頻率向阿拉伯半島外圍方向是增加的。

關鍵詞:Y染色體單倍群J1e;新石器時代;阿拉伯語;游牧

簡介

追溯游牧在中東地區的起源和擴張,對於理解古代近東文明的發展和閃米特語言(Semitic languages)在黎凡特(Levant),阿拉伯半島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傳播,具有廣泛的意義。對中東現代人群的Y染色體分析有助於刻畫出本地區的人口與遷徙進程。本地區主要的Y染色體類型是與單倍群J-M304相關的類型。該單倍群本質上分化為兩個小枝,J1-M267和J2-M172。

之前對J1-M267的研究已經發現在其在中東地區的阿拉伯語人群中高頻出現,這通常被解釋為伊斯蘭教在公元第一個千年傳播的反映。然而在約公元500年之前,多種閃米特語言已經在中東地區使用了。最近,歷史語言學家構建了新的閃米特語的分類樹,其中原始閃米特語(Proto-Semitic)分化為東閃米特語(East Semitic)(其中包括阿卡德語(Akkadian)、亞述語(Assyrian)、巴比倫語(Babylonian)和埃卜拉語(Eblaite))和西閃米特語(West Semitic)。而西閃米特語之後分化為衣索比亞語(Ethiopic)、現代南部阿拉伯語言(Modern South Arabian)(在阿曼和葉門部分地區使用)和中閃米特語(Central Semitic)核心群。中閃米特語包括了葉門諸語言(古代南部阿拉伯語言(Old South Arabian))、阿拉伯語和黎凡特地區的西北閃米特語言(Northwest Semitic languages)——其中包括烏加里特語(Ugaritic)、希伯來語、腓尼基語和阿拉米語(Aramaic)。語言學家們不但重構了閃米特語的發展史,而且將原始閃米特語的年代追溯至約公元前5500-3500年的銅石並用時代。除了在黎凡特和阿拉伯半島普遍發現的共同閃米特語底層,最近的考古學研究也表明在乾草原沙漠地區,家養畜牧業很早(約公元前7000-6000年)就已經出現。

我們最近研究表明,在中東地區人群中J1-M267的頻率和年平均降水量呈現負相關性。這一發現可被理解成與新石器時代游牧-狩獵小群體遷徙至阿拉伯半島的乾旱地區,並帶來了游牧經濟有關的奠基者效應。而另一個擁有非常接近的姐妹進化枝的祖先人群J2a-M410,主要出現在新月沃土地區,那裡有充足的降水可支持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經濟。儘管濕度水平在全新世處于波動狀態,但是今天阿拉伯半島的氣候情況在早於公元前5000年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邊緣棲息地,如看起來像被少數奠基者殖民的沙漠地區,導致的結果不僅是減少的基因多樣性,還有減少的語言多樣性,就像阿拉伯語在中東乾旱地區的寬廣地理足跡所證實的那樣。

儘管J2-M172分支中大量的子單倍群多樣性之前已經被描述了,J1-M267有關的子類型的出現超過幾個百分點還沒有被報道。這裡,我們展示J1-M267下的一個子枝、被定義為J1e-Page08
(aka P58) SNP的譜系地理學和單倍群多樣性的數據。

下文中我們將涉及這一主要的子枝,簡單地說就是J1e。

材料與方法

用於單倍群分類的命名法與Y染色體協會(YCC,Y-Chromosome
Consortium)的慣例相同,並且是最新版本。所有被定名為單倍群J1均為確定從M267位點衍生出的。被標記為J1*的染色體是J1(xJ1e)。我們的研究共包含38個群體中553個單倍群J1的樣本(附表1)。這些樣本分為494例J1e衍生的和59例J1*樣本。主體樣本的單倍群J1e決定的單核酸多態性(SNP)在實驗上以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RFLP)或變性高效液相色譜分析(DHPLC)的方法被分析,除了55例被報道的屬於J1的樣本,樣本分別來自喀土穆的蘇丹人、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的阿姆哈拉人、納西里耶(Nassiriya)的伊拉克人,基於伴隨的Y染色體短串聯重複序列(YSTR)單倍群數據,推測這些樣本屬於J1e。推斷J1e身份的包括對DYS388

≥15重複序列的篩選和YCAII
A, B等位基因的大小為19,22或22,22。我們分析中使用的單倍群數據已在附表2中給出。DYS19,
DYS389I, DYS389II, DYS390, DYS391, DYS392, DYS393 和DYS439八個位點以Zhivotovsky等所描述、Sengupta等所修改的方法用來估計擴張的時間,使用的微衛星進化有效突變率。網路以中介鄰接網路法用4.5.0.2版本的網路構造,在這裡和微衛星位點被成比例地加權了在每一個單倍群中都遵守的重複變異的倒數。對J1*染色體,網路包括了下列九個位點:DYS19,
DYS388, DYS389I,DYS389II, DYS390, DYS391, DYS392, DYS393和DYS439。排除了DYS388之後,八個相同的短串聯重複序列位點也用來構造與單倍群J1e有關的染色體的網路。

結果與討論

圖1(a)展示了本研究所包括的群體的地理位置。J1*染色體的最高頻率在安納托利亞東部的托魯斯和扎格羅斯山區、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部。值得注意的是,J1*常與DYS388位點的12個或13個重複模式相結合,但是J1e染色體基本都表現出大於等於15個重複。因此,J1e的單核酸多態性信息支持了之前關於與DYS388=13重複有關的J1染色體有共同祖先的猜想。對J1染色體的網路分析(圖2a)展現了分支的子構造。一個群和DYS388=15
和DYS390&>23重複有關,而其他的群和DYS388=13重複有關。最高頻J1*出現的地方在安納托利亞東部附近(圖1c)。J1*和J1e均出現在蘇丹和衣索比亞(附表1)。我們的數據顯示YCAII
22-22等位基因狀態與J1e有十分緊密的聯繫(附表2)。有趣地是,在衣索比亞,所有庫希特語族的奧羅莫人和大約29%的閃米特語族的阿姆哈拉人的J1染色體都是J1*。表1展示了J1e平均變異和擴張時間以及語言學與考古學相關背景,其中每一個群體包含了至少5個樣本。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伊朗的亞述人合併為一個群體,卡達、阿聯酋和沙特的阿拉伯人也合併為一個群體。表1中的19個群體間的主要差別主要以緯度(r=0.36,
P&<0.035, 雙尾 Kendall』sτ),其次以經度(r=0.02, NS)來關聯。此結果支持了J1e的起源在表1所示的群體的最北部然後向南擴展至阿拉伯半島的假設(圖1f)。土耳其人和敘利亞人的J1e高多樣性支持了J1e起源地接近安納托利亞東部的推論。此外,J1e單倍型的網路分析顯示部分群體具有較小的多樣性,如以色列、卡達、蘇丹和阿聯酋的貝都因人。是在高頻單倍群緊密聚合的,暗示了在阿拉伯沙漠伴隨著星爆式擴展的奠基者效應。

擴張時間的序列也與隨後新石器時代J1e從一個特定地理區域開始的分布區擴張相一致,該特定地理區域包括了從敘利亞東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土耳其東部到安納托利亞地中海沿岸、敘利亞南部的伊斯瑪儀派、約旦、巴勒斯坦和埃及北部。儘管在平均變異和估計的擴張時間之間存在一種趨勢,但後者並沒有均勻地按突變增加,原因是部分人群可能擁有不止一個J1e奠基者。支持該解釋的證據包括許多案例,在這些案例中兩種有明顯區別的YCAII染色體,即19,22和22,22,而擁有低平均多樣性的代表性地反映了22,22這一類(附表2)。對J1e染色體的一個網路分析(圖2b)也反映了多奠基者狀況。

雖然單倍群J1e內的多樣性尚不完全,但是較為稀少的J1e1-M368使得我們能夠洞察J1e的地理起源。J1e1-M368同時在土耳其的黑海區域和高加索東北部的達吉斯坦被報道發現。並且,J1e1-M368表現了YCAII
19-22模式。儘管YCAII等位基因的單倍群關係是不穩定的,然而在單倍群J1的背景下,它們暗示著普遍的YCAII
22-22多樣性可能由一個YCAII
19-22祖先進化而來。

表1列出了樣本收集的地理區域的現代語言以及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的鐵器時代時所使用的語言。回溯至鐵器時代,所有中閃米特語支的分支——在黎凡特和葉門樣本區域的西北閃米特語、阿拉伯語和古南阿拉伯語——都展現了出來。亞述人樣本和伊拉克庫爾德人樣本是從當時使用東閃米特語的北美索不達米亞提取的。現在的數據暗示著J1e在土耳其東部與伊拉克北部主要地區的起源與扎爾茲文化(Zarzian
Culture)的地層有關,由於它們都有相似的早期的前農業時代的擴張(16
kya,表1)。

J1e的時間和地域分布代表了農民與游牧-狩獵者從前陶器新石器時代B到晚期新石器時代的人群擴張。在葉門、阿曼和衣索比亞觀察到的高多樣性顯示與多奠基者和多移民有關的抽樣變異性和/或人口複雜性。與葉門有關的擴張時間較早(公元前7000年)且可能反映了游牧民遷徙至南阿拉比亞。最後,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內蓋夫的貝都因人、和敘利亞哈馬的遜尼派阿拉伯人上觀測到的更近的擴張時間,與隨後的在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的J1e從接近早期已經確定的阿拉伯語使用區,在阿拉伯半島北部的泰伊瑪(Tayma)向阿拉伯人群的擴展相一致。(圖1f)

對年平均降水分布和J1e空間頻率分布比較揭示了,J1e的峰值在阿拉伯半島的乾旱地區。我們進行了一次非參數的曼-惠特尼測試來檢驗該假說:在我們從非洲到近東的人群樣本集中,是否乾旱地區(≤300mm)的J1e頻率高於降水量更多的地區呢?我們發現乾旱區群體的J1e頻率明顯大於非乾旱區(P=0.0035)。把所有的乾旱區人群(附表1)合併到一個樣本中(n=16),我們避開了地理頻率的細節分布,這樣使得J1e頻率模式的分析主要關於降水量而非地理,儘管這兩者是相關的。

儘管絕大多數最近一次最大冰川期之後的人口有典型向北的跡象,我們的J1e的結果提供了一個早期全新世向南擴散的例子。雖然J1e是該地區最高頻的單倍群之一,單倍群E-M123也顯現了其最高頻和最大多樣性在新月沃土,並且在向阿拉伯半島方向逐漸減少。Y染色體J1e
and E-M123的這個共同分別模式與mtDNA
單倍群
J1b和
(PreHV)1的分布相似,它們也體現了在沙烏地阿拉伯高頻卻多樣性低的現象。

雖然在大的尺度上,單倍群J1e的分布和擴張時間與其可追溯的可能的新石器時代農牧民從新月沃土到阿拉伯半島的擴張模型相吻合,但是以下幾點警告仍須考慮。首先,黎凡特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J1e的不均衡分布可能反映了該地區宗教和種族的複雜人口動態。其次,縱然J1e譜系的最大多樣性在安納托利亞東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北部,但不能排除現在的混合狀態是由於亞述族人該單倍群高頻所貢獻的結果。

一份最近的對閃米特語族的貝葉斯分析支持了其在5750年前起源於黎凡特並在之後經由阿拉伯半島在2800年前到達非洲之角的說法,這給予了我們的系統發生時鐘的估計以間接的支持。對語言年代學對原始閃米特語爆炸式擴張的估計年代的提及是重要的。原始閃米特語本身可能在其分裂成東閃米特語和西閃米特語之前,已經在一個局部的語言團體中使用了數千年。總而言之,單倍群J1e的數據顯示了新石器時代農民/牧民從新月沃土向阿拉比亞乾旱地區的移民,並且支持了閃米特語之間具有語言共性的假設。


謝邀。。。 @ihuz hihuzh

但是我只是一個文科生啊。(掩面)

上面的專業大拿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些個基因圖標俺其實是看不懂的。

我只能就我的理解說說,肯定是非常不專業,看看就好。

如你所說,所謂西藏基因,印度-斯里蘭卡基因等都不是什麼專業的名稱,更非專有。

其實質是通過對現有某人群的抽樣檢測,發現在某個現有群體/民族中某一項具有普遍性。

即該群體大部分人都擁有。

以人們常說的O3為例。我們只能說,通過對江蘇、河南、陝西等等地區戶口本上是漢族的當代人群抽樣檢測,發現該群體具有O3特徵。同樣,對於西藏、蒙古高原、阿拉伯等地區群體也只能這樣表述。至於該群體究竟是不是人們想定的「漢人」「藏人」」阿拉伯人「,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然而,這種簡單貼標籤的方法雖然不專業不科學,它還是能說明問題的。

按邏輯來講,傳統的中原地區是漢族分布區,然後其主要人群具有某種共同基因特徵,我們是可以簡單地說,O3就是漢族特徵的。尤其是對於西藏、日本這樣較為封閉的地域人群,其對應性還要更高。

就如同我們說,黑頭髮黃皮膚是中國人特徵。這個說法肯定不正確,但是它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正確的,一點也不影響我們唱黑頭髮黃皮膚龍的傳人。誰較真誰傻。

=====================================================

那麼我們就該確定一個前提了——我們說這些東西究竟是出於生物學目的還是社會學目的呢?

從生物學上說,這種把某項基因特徵直接與具體民族、人群對應的說法顯然是扯蛋。

從社會學上說,這種對應就是有價值的,是可以作為研究的參考的。

畢竟一切社會學的目標都是為了現世。

現世戶口本上的、大家心理認同的」漢人「、」阿拉伯人「具有這個共同基因特徵就夠了,你管它是哪一支古猿遺留下來的呢?對其它民族、人群同理。

說白了,在非生物學領域經常引用此類圖表的人,哪個是為了生物上的目的?

那麼,在非生物專業的領域,此類圖表是可以說明問題的。也是可以採信的,畢竟此類信息都是公開,造假並不容易。上面的大牛們就貼出來很多。

你儘管把裡面的西藏基因當成藏族專有,漢族基因當成漢族專有等等。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較真的話大家全是同一支非洲猴子出來的,神族和豬的基因也就只有17%的區別。


瀉藥。。。可是這種學術話題真的沒能力回答,還是多問問我中東哪裡好玩吧


推薦閱讀:

愛德華.泰勒的萬物有靈論等同於泛靈論嗎?萬物僅指人還是包含動植物及無生命物體?
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是反人類罪嗎?
北歐人和南歐人的y染色體中,都有典型的I單倍體的存在。為什麼?
能幫我解釋一下我的Y染色體DNA單倍群的來歷嗎?
維吾爾族到底是一個獨立的民族還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混血民族?真正的純種維吾爾族長什麼樣?

TAG:阿拉伯國家 | 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