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去北極圈遊玩是一種什麼體驗?


2年多前去的北極圈,之後回到紐約時手機很賞光地丟了,幾乎所有照片都遺失。

於是那場追光之旅至今仍然像是一場不太真實的夢。

2014年春分時,和研究生同學一起約著去阿拉斯加看極光。

一開始並沒有考慮是否在北極圈內,在規划行程的時候不知誰問了一句,「那極光是在北極圈裡看咯?」

我愣了一下,獃頭獃腦地特地去圖書館找了個地球儀

所以我們原來要去的Fairbanks不在北極圈內?!

我都費了老大勁跑到阿拉斯加了,幹嘛不幹脆去北極圈裡面?

去!必須要去!

立刻在網上好一番查,數了數兜里40%的獎學金還有幾個可憐的子,忍痛訂下了大巴入圈,飛機出圈的行程。

這麼安排的主要原因,(除了因為窮沒錢買雙飛的機票以外)是坐大巴雖然路途漫長又困頓,但是可以腳踏實地、肉身跨越北極圈那條地球儀上微不足道的虛線。

1. 進圈之前:第一次相遇

很多極光的照片很美,但肉眼看到的有可能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兒。長曝光騙了很多人,誤以為極光都會有橫跨星空的魔幻亮光。然而在極光活動只是一般強烈的日子,加上城市的光害,大多是時候它都是夜晚天空時有時無、虛無縹緲的一閃而過。

我們一行人去了Fairbanks城外有名的Chena溫泉農場。那裡光害更少,如果熬得住夜,可以報半夜上山等極光的旅程碰碰運氣。

前兩晚的運氣並不太好。和很多精神矍鑠的日本老爺爺老太太們等到凌晨,天上仍是只時不時飄來點綠光,瞬間又不見了。

第三天是St. Patrick"s Day. 大家應景喝了點綠色啤酒之後,紛紛表示撐不住連熬三晚要回去睡覺。

我倒是因為前兩晚被吊起了胃口,決定一個人半夜偷偷去半山腰的小屋等極光。

凌晨兩點時穿上羽絨服和雪靴悄悄從房裡翻出來,穿過一片空地準備往山上走。空地里的雪一直到我腳踝,走得很是艱難。

然而就在費勁忙著把腳從雪地里拔出來的某個瞬間,我一抬頭,看到了第一縷強烈的極光。它就肆無忌憚地在空中打著卷,釋放著有一絲詭異的幽綠。我看得呆住,直到溜進雪靴里的雪開始有了融化的涼意,才想起要繼續往前走。

上山的路更加艱難,到小屋時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小屋裡沒有別人,我打開暖氣在窗邊坐下。為了能及時看見極光,也不敢開燈。於是就在那樣零下近三十度的夜裡,瑟瑟發抖地盯著那片寂寞的黑暗,希望著什麼時候能飄來一點綠光。

一無所獲,看著天一點點亮起來。

與真正極光的第一次相遇,只有我發獃的那5秒。

2. 進圈之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鑒於我的車技是世人皆知的糟糕,得知我最終決定坐車而非開車去圈內大家都舒了口氣。而去我們圈內目的地必經的Dalton Highway也是實在難開,路上除了大卡,就是無盡的雪。

↓Dalton Highway: Gateway to the Arctic

↓最常見的車型

↓世界盡頭的真實版本

↓路過冰封的寬闊河面

↓開了半天終於看到了這個不起眼的小牌子,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呢

↓過了圈之後依然是一長段望不到頭的路,照片右邊能看到蜿蜒的輸油管道

3. 北極圈內:讓人慟哭的光舞

很晚的時候終於到了圈內小鎮Coldfoot,基本上看這個名字就知道有多冷了。我借來的可憐小微單只能在外面撐2分鐘,然後就不得不來懷裡暖和暖和。

Coldfoot只有一個郵局,一個cafe,和一個集裝箱改建的旅館。我在這個每頓無論做什麼都很難吃的cafe里買了件深藍色紀念衫,胸前是arctic circle字樣和地球上北極圈的抽象圖,背後羅列著在北極圈內國家的國名,一共8個。

後來,我在加勒比海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潛水時都喜歡惡作劇地穿上跟這件。熱汗涔涔時,在bikni外面套上這件大寫著「北極圈」的難看衣服,總有種微妙的喜感。

↓集裝箱旅館

看極光的是Coldfoot旁邊的Wiseman。我暗暗想,在這種極端氣候定居的可真是稱不上wise啊。

那個小鎮的常住居民只有40人,並且在持續地減少,剩下的人們基本都是靠看極光的旅遊生意營生。

我們凌晨時分從Coldfoot出發,大概20分鐘左右就到了Wiseman。我在屋子裡百無聊賴地等了會兒,出門轉了轉,立刻又被夜裡零下三四十度的寒意凍了回來。但只過了一會兒,外面突然熱鬧了起來。

極光來了。

與之前的極光只在天空一隅一閃而過不同,目光所及的整片天空,從遠處山上到頭頂星空,混合著幽綠鵝黃暗紫還有一絲淺粉色的光,扭曲又溫柔地瀰漫開來。

不需要長曝光,不需要圖片處理,它們就這麼肆無忌憚地在那兒,大片大片地划過天空,像是嘲諷星星此時看上去那麼微弱的光。

這時的大部分人都像在暫停的時間裡一樣,維持著同一個滑稽的姿勢:張著嘴,相機想舉起來,到一半又忘了舉起來,目光追著光舞的方向。

就這樣大概過了半分鐘,大家才紛紛想到架腳架,開始抖抖索索地忙碌起來。

↓架著腳架連拍之後做成了光舞動圖

我在周圍轉了一圈,過了一會兒突然看到當地嚮導坐在雪地里,旁邊一個大高個約莫四五十歲的白人,就那麼四叉八仰地躺在雪地呼啦啦地哭著。

我嚇了一跳。嚮導說沒事沒事,他就是太激動了。

這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大叔真的是不折不扣的「追極光的人」,而且是運氣不太好的那種。

大叔是北歐人,從上年的秋分開始就在北極圈內的8個國家追著看極光。按理說秋分春分是最容易看到極光的時候,但這個倒霉蛋就一直沒有看到過哪怕一次強烈的光舞。美國是最後一站,都快放棄的時候竟然看到了,一下子沒忍住,哭得和小姑娘似的也不管了。

到凌晨三點的時候極光漸漸平息了一些,於是坐車回Coldfoot。沒成想在半路上,又有一波「迴光返照」,立刻停下來又拍了拍。

那幾天基本上都就是每天白天睡覺吃飯打poker,晚上起來看極光。後來也會玩點別的,比如用電筒在極光下寫名字↓

4.出圈之後:不可不試的冬季運動

回來之後我們在fairbanks的行程是比較標準的遊客行程:看了狗拉雪橇比賽,逛了聖誕老人村,玩了世界冰雕展

↓我很喜歡的冰雕滑梯,玩了很多次,不得不承認自己心底里還就是個大小孩兒

↓穿著arctic circle丑呼呼的短袖T恤在零下二十度

兩年前還挺胖乎乎的,脂肪杠杠:)

同伴們走之後我執意去體驗了凍死人不償命的冰釣,末了坐了一趟極地特快回到Anchorage

↓腳都被凍掉,只為了這兩條小破魚

↓唯一留下的極地特快照片,寒冬里的一絲暖意

去北極圈遊玩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很冷。

那以前去過冬天的東北,在路邊凍得胳膊都抬不起來攔車。也去過冬天的山東海邊,被海風吹得感覺不到自己的臉。在一年7個月是冬天的學校讀研究生,車子在外面放半夜電瓶就空了。可哪裡的寒冷記憶都不如北極圈內,不僅身上的每個毛孔都閉得緊緊的成了雞皮疙瘩,連五臟六腑都哭爹喊娘地要趕緊逃離。

很渺小。也很宏大。

自然常常有讓人震撼到心顫的力量。你知道這不過是帶電粒子的摩擦,物理原理頭頭是道。等到親眼看到再回想,原來太陽的一陣風會是這麼炫目的美,小小粒子輕輕拂過藍色星球,就能讓有人俯首有人慟哭。

Virginia Woolf寫,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也願你的人生如這空中太陽風的韻律,有勇氣和膽量在黑色夜空里翩然起舞。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或許也有人像在暫停的時間裡一樣,維持著同一個滑稽的姿勢,痴痴抬頭仰望你。


還沒出過國的人被邀請答這樣的問題是什麼體驗?

希望未來可以更新這個答案。


四十小時(40urs)北極圈之旅(上)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1/6:當二哈變成雪橇犬

我們跟隨北極圈雪橇犬闖入北極圈裡一個創意無窮的世界,為你帶來冬日裡第一聲純白無瑕的問候。

在這裡,薩米人在白皚皚的雪地里無中生有,以馴鹿和雪橇犬,越橘汁和小肉丸為伴,開創了屬於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室外是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室內是冰酒店、冰酒吧、冰教堂,在名副其實的冰雪王國里體驗獨一無二的純凈生活。

北極圈內和哈士奇犬友好生存手冊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2/6:雪橇犬在北極吃什麼

為了不沉溺於在酒店裡面享受電暖氣,我們穿著厚厚的雪地衣物,走到與聖誕卡上風景一模一樣的樹林里,學習如何駕馭五隻哈士奇來拉雪橇。

3000多年前,西伯利亞人在打獵和捕魚時,便想到用雪橇犬來拖運貨物,如今即使世界交通發達,在北極圈這個冰天雪地中,雪橇犬依然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論什麼品種的狗都可以拉雪橇,但最正宗的一定是西伯利亞雪橇犬和馬更斯河哈士奇,它們跑起來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30千米,一天可以跑上100多公里!

駕駛雪橇犬時兩個人一組,一個坐,一個拉,駕駛的人站在雪橇的後方手握鐵架,雙腳站在乘客座位的後面,中間是一個很長的鐵鉤,要慢下來和停下來就用身體踏在鉤上加重來控制。

在一個到處都是「高速公路」的森林裡亂竄,沒有紅綠燈,沒有交通警察,沒有十字路口,雪橇犬不會向後退,只會向前。帶頭的是最聰明的,其他的就跟著它奔跑。要注意不能讓繩子纏到它們,也要好好指示,不然就可能會被拉進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森林裡了。

或者你可以用聲音來控制它們:

Hike!: 開步

輕吻的聲音: 加快

Gee!: 向右走

Haw!: 向左走

Whoa: 停

On By!: 爬越

如果你只是外出一下,不需要運載貨物的話,還是讓雪橇犬們休息休息,吃吃它們最愛的、以牛和魚做成的凍肉吧。踏上當地尋常人家慣用的單人雪橇,也可自由馳騁於白茫茫的大地上。

冰床上洞房花燭夜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3/6:冰教堂里與老婆的二次婚禮

1990年,在這天寒地凍的世界,一位法國藝術家在瑞典Jukkasjarvi的小村落舉辦展覽,他發現來參觀的朋友都遇上同一個問題——找不到投宿的地方,就直接睡在了展覽館裡,於是他們用了一個無中生有的創意,利用了天然的低溫度和附近的河水,加上各地設計師的心血,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間冰灑店。

這裡同時有著世上第一座冰教堂,每年超逾100對夫婦舉行神聖的結婚典禮,新人們不懼嚴寒,在這一片冰天雪地下拍攝結婚照片,併入住冰酒店。

冰酒店是世界上最常變裝的酒店。每年,酒店都會找數十位藝術家設計出不同主題的房間。10月時,建造團隊便會抽用Torne河的河水,利用機器製造雪粉,也有一大塊的冰塊,再用水把冰塊黏起來,慢慢蓋起冰酒店。冰酒店在12月至4月開放,待季節一過,酒店就在原地融掉,直至10月時再以新的面貌出現。

酒店裡有總統套房,有普通房間,套房全是世界各地為主題的設計,沙發也好,書桌也好,洞房花燭夜的大床也全是冰塊製造。加上特別的燈光效果,就有點捨不得關燈睡覺。

冰酒店室內氣溫只有-5℃,不過跟酒店外的-35℃相比簡直是天堂。要在-5℃下安然度過而不被凍成冰棒,便要跟隨冰酒店的規矩,先在酒店的暖屋子那邊換上酒店提供的全套裝備,並帶上可以抵禦-25℃的睡袋,通過長長的走道,前往與暖屋連接的冰屋子。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5/6:在-25℃下冰酒店裡真的能睡著?

酒店每一個房間都由不同設計師操刀,床上鋪了馴鹿皮,客人把睡袋放在床上就可鑽進去睡覺了。由於冰屋子沒有洗手間,所有入住的客人都要在暖屋那邊洗漱和解決生理需要,半夜如果要上洗手間,對不起,還是要抱著睡袋冒著嚴寒踱步至暖屋那邊才能解決!

睡袋有兩人共用的。新人早上在冰教堂行禮,晚上在零下5度的房間里,鑽進睡袋中洞房一定是終身難忘的經歷。早上,酒店工作人員拿著一杯熱越橘果汁喚醒你,起床之後還會得到一張證書。

另外,1994年,第一間冰酒吧在瑞典冰酒店出現,如今我們在倫敦和斯德哥爾摩也可見到冰酒吧的分店。和冰酒店一樣,全球所有的冰酒吧每年也會以新的主題重新設計和建造一次。

酒吧里的杯子當然都是用冰做的,如果你想的話,喝完酒後把杯子啃掉也絕不是問題。酒吧將用過的杯子直接扔到Torne河裡,待來年又抽取河水再做新的杯子,非常環保。每年,這間冰酒吧都要製造約100萬隻冰杯子。

小錦囊:

1.這個小城市叫基律納 Kiruna, 從中國出發沒有直達基律納的飛機,要從斯得哥爾摩轉機,坐三個小時就到了,可以安排狗拉雪橇來接機。

2.以前,每年5月到11月是無法預訂冰酒店的,酒店只在12月至4月開放,但是從今年開始,一座永久性的冰酒店 Icehotel365讓遊客們全年都可以入住,在夏季和秋季的時候依靠充足的太陽能發電維持溫度,那個時候會在冰酒店屋頂鋪上草皮。冰酒店官網:http://www.icehotel.com/

3.冰酒店從10:00-18:00是對外開放的,供遊客參觀,也就是說,住客從18:00以後才能擁有自己的房間,早上7:30左右會有工作人員來叫醒。

4.冰教堂每年從12月26日開始接受新人在此舉辦結婚儀式,直至次年4月。

5.受不了冰酒店的人有另一個選擇——入住木製的暖屋,裡面有取暖設施,也有浴室和洗手間,價格也比較便宜。不過,千里迢迢來到瑞典冰酒店,不就是為了要在冰屋子裡睡覺嗎?

6.如今在不少冰雪國度也有冰教堂,例如芬蘭、羅馬尼亞、加拿大、挪威和日本等。芬蘭旅遊局在冬季會建起一座座冰教堂,新人坐在馴鹿雪橇上,鈴兒響叮噹,緩緩到達教堂;北海道也有一座專為新人們打造的美崙美奐的冰教堂。

四十小時(40urs)北極圈之旅(下)

我們繼續在北極圈裡的發現之旅。

這次是否有幸見到可遇而不可求的極光?在冰封的世界裡會有令人感動的美食嗎?盛大的冬季市集里會尋到什麼寶呢······這趟北極之旅,帶你感受一個夢幻的冬天。

北極圈裝備輕攻略

如何在北極圈裡穿得優雅又溫暖?

保暖之餘還要照顧皮膚的舒適,從裡到外,我們一般的穿法是棉質T恤,羊毛高領套頭衫, 有化學成份的保暖長袖衛衣,一件松身拉鏈外衣,最外面一定是防水、防雪的羽絨服,騎雪地摩托車和狗拉雪橇, 最好是上下身連在一起的外套。很多時候租摩托車和雪橇的場所會提供。

厚襪子、防滑的鞋、手套、圍巾、帽子都是必需品。在這裡,衣服回歸最原始的功能。美麗之餘,溫暖、靈活、防水都很重要。

小錦囊

? 穿衣服之前,上廁所。

? 潤唇膏很重要,鼻子和嘴唇是唯二沒有任何保暖的,嘴唇會被風吹得特別乾燥。

? 拍照的電池也要保暖,放在靠近身體又方便拿的口袋最好。

追尋極光

北極光分為三種,從顏色上看,紅色是最濃郁最漂亮的,有緣的話你也會看見綠色,而灰色則是最普通的一種。當然如果你運氣不好的話,也有可能什麼都看不到。

在瑞典Kiruna尋找北極光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注意時間。冬季的Kiruna在下午3點左右已經步入黑夜的狀態,從冰酒店到極光探險的地方大概要4、5個小時,而北極光一般在晚上6點至凌晨1點出現,太晚去就可能會錯過了。

去看北極光是要有點運氣的,所以要保持「身在北極,在黑夜中去尋找天上的光已經是個享受」的心情。追逐北極光的心情就像是追求一個女孩子,你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得到她,但還是要竭盡全力地去嘗試。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4/6:雪地摩托追光之旅

小錦囊

? 有些酒店的房間有一個很大的天窗,就直接安裝於天花板上面,方便看到北極光。(例如芬蘭Levin Iglut和Nellim酒店)

? 當地有雪地摩托車隊可以參加,在黑暗中找尋光的出現,很有意思。

? 駕駛雪地摩托車並不需要任何駕駛執照和經驗。

雪地摩托極光之旅

價格:SEK 1,950/person

時間:7:00PM-11:00PM

北極圈內吃什麼?

每個地方總有他們吃的特色,可是世界這麼大,吃法卻不是太多,歐洲區的廚藝除了義大利,西班牙有點自我,法國人、英國人有他們的方式之外,整個歐洲在吃這方面的概念還是大同小異的,殖民主義又將他們的飲食習慣帶到了美洲、澳洲,太平洋等等。

在北極圈內,種不了蔬菜和水果,小野莓就成為了他們重要的維他命C的來源,其中越橘(lingonberry)含量最多。所以果醬、果汁都是它。其中炸豬肉丸子沾越桔醬是我的最愛。

越橘是北極圈最常見的水果,能在-50℃的極端低溫下生長,耐寒力極佳。越橘味道甜甜酸酸,對眼睛和免疫系統非常有益,北歐人會用來沾著肉丸同吃。某世界著名的瑞典傢具連鎖店裡,就有越橘做成的食品,所以你也可能有吃過喔!

約克莫克冬季市集

40urs《黃皮膚看天下》北極圈6/6:看萌萌噠馴鹿賽跑

瑞典約克莫克(Jokkmokk)的冬季市集是北歐最大的盛會,每年2月的第一個星期四,一連三天舉行,如今已有逾400年歷史,每次約有500個攤檔。除了攤檔外,還有時裝展、巡遊、講座等。

據說,400多年前,只有待河水湖水結冰,人們才能駕著馴鹿車來到小鎮購買日常用品和糧食。這裡居住著薩米族人,早在1996年就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雖然這裡仍保持著傳統的文化,但跟許多地方一樣,當地的發展趨於城鎮化,愈來愈多年輕人搬到大城市讀書工作,小鎮的人口愈來愈少,也愈來愈少人懂得說薩米話。

在市集上,許多攤檔在出售保暖的動物皮毛製品。當你看見遍地都是加工過的、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縱使知道這跟潮流毫無關係,純粹是為生存而剝製動物皮毛,也大概能感受到適者生存的殘酷。馴鹿既作為交通工具,也成為了食物、皮草服飾,甚至是工藝品和家居用品,是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這裡有一個別開生面的馴鹿比賽。比賽是在結冰的Talvatis湖上舉行,薩米人帶著他們跑得最快的馴鹿來參加比賽。他們趴在雪橇上,通過韁繩控制馴鹿的方向和速度。由於馴鹿跑時濺起雪花,參賽者看不清跑道,比賽有一定難度。

小錦囊

? 在北歐,你會發現有些停泊在外的車子車頭上有一條引導線,連接著旁邊的小柱子。原來那是一根幫助車子和引擎保溫的電柱。北歐地區晚上氣溫過低,汽車停泊一夜後,引擎會凍僵而啟動不了,只要將引導線連接在小柱子的電箱插頭上,便可防止這個問題。

交通小貼士:從國內出發沒有直達基律納的航班,一般都需要中轉兩次到三次,用時一天多。如果從上海出發乘坐荷蘭皇家航空(KLM),先飛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轉機飛到瑞典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最後乘坐北歐航空從斯德哥爾摩飛到目的地基律納。

更多精彩,搜索關注微信/微博:40urs


拉普蘭地區,大部分在北極圈以北,從挪威、瑞典、芬蘭北部延伸到俄羅斯西北角的地方,號稱「歐洲最後一塊凈土」。這裡除了北極光,還有薩米人(Sami),他們是歐洲游牧民族的後裔,是北極圈內最後的白人土著(同樣生活於北極圈的因紐特人是黃種人)。千百年來,他們對抗著歐洲北部寒冷的生活環境,以狩獵、捕魚、飼養馴鹿為生,一代一代地將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傳遞下去。

來到薩米人聚居區,你可以乘坐最傳統的薩米馴鹿車,牧人一邊教你如何駕駛,一邊講述薩米文化,山裡有成百上千頭馴鹿,牧場里也有上百頭,保證你有足夠的機會和它們近距離接觸,享受聖誕老人才有的特權。

塞爾瑪·拉格洛芙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講述了一個瑞典女孩被薩米人生活方式折服的故事,她和一個薩米男孩跟著馴鹿群生活。薩米人認為,除了擁有幾頭馴鹿和一頂帳篷,不需要別的更多的西就可以生活了,過了差不多一年,女孩決定留在薩米人中間,因為,「你們的生活方式比我們的好得多」。

有沒有興趣到薩米人家作客?薩米人的「高搭」(Kota),既是居所,也是薩米人巫師和神靈交流的地方。當薩米巫師敲起鹿皮鼓,吟唱起薩米人獨有的謠伊克(Yoik)時,靈魂出竅便可和神靈交流。走進薩米人的家,和原住民一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聽他們講述古老的故事,或許還能品嘗到薩米人的特色美食。

特羅姆瑟,也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這裡是看極光的絕佳位置,擁有絕美的北極風光。你可以待在薩米人的家裡,或者走上山頂,靜靜等候極光女神的降臨,度過一個浪漫的奇幻夜晚。

在薩米人眼中,岩石樹木、天空中的北極光,甚至馴鹿牧民手中的刀都是有靈魂的,有個非常出名的薩米神話說。北極光的誕生是由於狐狸飛奔過夜空,尾巴掃過天空,在身後留下了絢麗之光,住在北方的人們因而有幸得以目睹。無論是在特羅姆瑟,基律納還是阿比斯庫,當你仰望著千變萬化的北極光,你會知道,為何薩米人如此相信萬物有靈。


請問樓主 你們是哪兒租的車向coldfoot開呢?一般租車公司的車不允許吧


一直有個願望,也可以算是夢想吧,和心愛的人一起跨越北極圈,讓極光見證愛情,啥時能實現這個夢想啊,so faraway


推薦閱讀:

這兩天去湖北恩施旅遊,一共呆三天時間,有什麼可以推薦的好去處,好吃處?
置身於烏尤尼鹽原(鹽湖)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如何能成為戶外俱樂部的領隊?收入如何?
旅行用的一次性床單幹凈嗎?
一個人坐旅行夜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旅行 |